时间:2023-05-31 15:07:37
序论:在您撰写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国大学生创业对于解决就业、激发社会正能量、改变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具有正面作用。但是创业不能只靠激情,理智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创业创新。这就需要了解当前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现状和问题,改善创业创新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通过对三百多位学生的实践模拟课程的调查、以及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比赛的观察来看,大学生创业缺乏关于创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尚不足够,较多的创业创新项目缺乏资金来源或者来源不足,;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大学生创业技能欠缺。据调查,78%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其中仅有42%的学生愿意接受创业课程的指导。创业的成功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的外部环境还不足以支撑大学生创业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氛围需要大力改进.
创业教育意识薄弱,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束缚。学生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业能力比较弱,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热情,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等、靠、要”的依赖情绪。
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授课教师大多是学术专家出身,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大学生普遍缺乏资金。技术、经验和能力.思想准备不足,创业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市场化经营运作经验不足,资金贷款困难重重,创业带有一点盲目性。创业项目技术含量和层次普遍不够高,“质”与“量”不并重。
二、SMELL模式内涵与教学实践检验
(一)SMELL模式内涵
SMEiL模式(STRATEGIC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Learning),即战略性创业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该模式是一些大学自2006年以来,结合国际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围绕强化学生创新知识转化能力建设以及创业精神的培养教育理念,通过基于全球商业竞争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力求探索出一套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业创新型综合能力人才的新路径。
其中STRATEGIC是指(如图):
Simulation Learning----商战模拟学习。主要学习形式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全球创业实战模拟、全球创业计划大赛、案例大赛以及各类科技作品大赛;
Team-based Learning----团队协作学习。即学生是创业创新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学习者之间是协商、合作的;
Role-play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角色扮演和互换学习。强调创业创新教学过程的角色扮演和互换性,以及学生积极参与创业问题的解决过程;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ntegrated Learning ----知识整合应用学习。强调创业创新教学导向是以引导学生整合运用所学综合管理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为前导;
Target-oriented Learning ----目标导向型学习;教学的目标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
Entrepreneurship Chain Learning----创业学习链;教学程序是基于“创业活动 + 双导师制+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引导基金” 的创业学习链进行的;
Global Environment Learning----全球化商业环境学习;创业创新教学背景是基于全球化商业竞争的环境的,国际创业论坛,国际创业交流平台,国际创业培训师的培训项目为此提供良好的全球化商业学习环境;
Innovation-driving Learning----创新驱动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成功,这也是创业创新教学效果最终评价的依据。
Competition-pushed Learning----商业竞争推动式学习。创业竞赛、模拟实验室和创业平台是主要教学工具,通过竞赛机制,这些工具能够为学生的商业竞争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SMELL模式下教学实践检验
在SMELL内涵理念下,对五个班级学生进行了实战模拟教学,通过实战模拟教学实践,使学生体会到真实企业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思维效果,并对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方式方法进行了锤炼。通过对教学结果的统计以及实践教学的体检,发现了以下成果与问题:
1.smell模式下实践教学检验的成果
(1)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和体会。
五个班级共二十五组,每个组都进行了职务分类,每个组成员根据自身的性格、特长、专业等特征进行了适当的安排。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分工合理的工作效率,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并能通过讨论、会议等形式灵活处理团队工作的效率问题。较好的领会了团队合作的实际问题以及处理方式。
(2)商战模拟与角色互换提高学生的实践领悟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面临着未知的模拟实战环境,往往会发现角色担任中的不适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分析进行角色互换等手段进行解决。另外,在商战中,还存在违约、欺诈等情景设置,为提高学生的契约意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而这些是一般的课堂教学所无法体会的内容。
(3)以最终综合实力比较为目标,推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在最终考核中,以商业运作战绩作为考核结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业积极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多个小组又参与了挑战杯竞赛以及实际创业项目,目标导向在此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4)专业知识的整合过程得到深化。
在实践教学学习过程中,财务、营销、生产运作管理等知识需要完美的组合,深化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体现。讲述性的专业链条无法让学生充分领会,但在实践教学中得以较好的贯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与使用得到很好的深化。
(5)教学各环节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创业促进了学习、商业化的环境以及商业竞争模拟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通过仿真的实践教学,结合着竞赛等的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主要是由于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觉知识的缺乏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学习,弥补由于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缺乏所造成的缺憾。
2.smell模式下实践教学检验中发现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与竞赛等的综合观察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搭便车现象严重
在团队合作中,有部分小组成员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影响了团队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小组的工作效率。由于没有解雇机制的存在,所以团队无法顺利的解决搭便车问题,这与实际环境有差异。如果设置解雇机制,则会造成学生考核没有分数,也包含了一定的强制性的特点。此问题需要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
(2)面对违信等社会常见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处理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发生多起违信现象,经过统计:企业间交易出现三次违约现象。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未签订合同,口头协议被违信,导致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等现象。学生的社会经验需要得到提高。
(3)战略思维有待提高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大多缺乏战略规划,对战略型问题忽视情况比较严重。经过访谈,得知学生对于战略问题忽视的主要原因在于:战略被认为是纯粹的理论,认为理论性的东西不适合实战创业创新。这种错误的认识主要是由于大学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
(4)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略显不足
在所有几百名学生中,最终参加相关比赛的经过考察大约为20%,大部分学生对于创业创新的理念不积极,更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创新的条件和能力,其中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外部环境不允许进行创业创新。
三、基于SMEiL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学模式推广建议
综上所述,推广smell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学模式需要从外部环境与内部改进两方面进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效率与积极性,并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促进学生就业和发展。
(一)外部环境方面建议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创新创业教育;高等学校
一、“三螺旋”理论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三螺旋理论概述
三螺旋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和新范式。该理论将政府、产业、大学看作是创新组织中的三类创新主体,三者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作为合作基础,通过各自组织结构再调整、制度的再设计,推动优质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共享,达成一种非线性螺旋式上升的新型创新关系。要实现三螺旋动态平衡,一是要求三个机构领域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即每个自适应体在保留自身原有功能和独立身份的同时,又支持其他两个自适应体功能的完成。二是要求各主体内部的革命性变革,即每个主体在增强自身功能的同时,延伸和扩展其他功能,一定程度上发挥其他组织主体的作用,从而为各组织主体协同创新和发展提供相应的合作基础。
(二)“三螺旋”理论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征
三螺旋理论作为创新的一种新的范式和理论,其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其创新的特征表现如下:一是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涉及多种要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可以作为三螺旋中各方长期协作的共同目标,促使政府、高校、企业三者协同起来,通过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和提高系统效用的集成强度。二是教育主体的互动性。三螺旋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引入政府和产业两个主体,三者互动并行,强调政府和产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高校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三是系统的开放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是一个由诸多要素共同参与的开放过程,如高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企业的各种平台、政府的政策与资金等,三螺旋理论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求原本政府、大学、企业中的要素摆脱之前孤立、分散的局面,以合作共赢为合作的契机,打破各要素之间的壁垒,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短板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尽管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初步探索时期,仍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一)政府制度和政策保障不完善,资源投入不足
三螺旋理论中,政府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条件的提供者和创业环境的维护者,应动态把握和跟进整个创业教育过程,但当前政府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职责仍有待改善: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善且落实力度不够。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诸如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鼓励和优惠政策,但由于限制条件较多且系统性差,许多政策缺少具体实施方案,政策执行和落实力度明显不够。二是财政投入不足,创业融资支持不够。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投入周期长、风险大,需要有力、系统的资源保障,但目前我国政府在双创管理上侧重于行政化,且我国创业融资体系不完善,社会投资积极性低,各种风投和担保机构不发达,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仍是一大瓶颈。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不完善,资源紧缺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积极探索新模式,但似乎仍未在传统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活动体系不完善,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关课程开发和设计较零碎,缺乏科学性、梯度性设计。二是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尽管当前许多校内实践平台、创业孵化中心和创业大赛应运而生。但囿于高校创业理念、资金等原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不能与理论课程很好结合,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并未提升至可持续效应的高度。第二,资源匮乏明显。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足,我国双创教育课程大多由从事经管、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教授,大多缺乏企业管理和创业实践经验,双师型师资队伍较为紧缺。此外,高校在双创实践平台硬、软件建设上虽有所投入,但由于资源分散和效益不高,仍无法满足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企业参与积极性低,支持不够
三螺旋结构中,产业的参与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推动者,由于创业教育的特殊性,“产业”有着丰富的创业教育实践资源优势,但目前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参与环节较弱。三螺旋视角下企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资金支持者、平台搭建者、信息提供者等角色,它不仅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战平台,还可为其创业实践提供资金和人才保障,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有效开展。但由于市场非理性本质,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商业价值评判,其在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并未尽到需履行的职责,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链条出现了严重脱节。
三、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方面
1.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理论基础。高校必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并使其具有实践导向性和层次性。其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依据自身条件适当增设MOOCS课程教学,促进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建设。2.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完善实践体系。课程和实践体系的有机结合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高校应根据自身学科资源和优势,在与政府、企业协作的基础上,通过校内外实践平台和实践项目的开展和建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同时,高校应通过创业种子基金、提供实践场所和基地等措施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支持。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双创教育的实施者,要积极通过挂职锻炼、深造等方式开展实践锻炼,高校相应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引入具备创业、产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风投家和政府高参来校进行创业指导、政策解读或兼任创业导师,强化对学生的创业指导,建立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4.高校应完善考评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企业、高校应在合作基础上适当建立针对学生、教师的考评规则和机制。清华大学的清华创+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引入市场规则,通过引入启迪创投、天使投资等多家投资机构入校,让企业来评判项目好坏,使企业发挥教育功能。高校还应积极加强和鼓励科技成果对外转化,带动学生创新创业。
(二)政府方面
1.强化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中居于主导地位,应通过自身优势,制定和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落实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一是应加大学生创业贷款扶持力度、适当降低创业准入门槛,精简审批手续,改善社会保障机制,为创新创业创业活动扫清障碍。二是应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形成中央专项、地方配套、社会募捐、产业加入、风投参与等多元化的支撑体系。还可通过整合各专项基金来强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培训和国际交流等投入。2.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政府应建立专门机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项目咨询和培训、项目对接、决策参考等一站式服务。二是政府应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引导扶持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创新创业园区、企业孵化器等载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同时发挥政校企三方合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三螺旋理论下三方互动合作的效应最大化。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一是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企业、高校参与成立专门的创业创新教育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地有序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二是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创新教育联盟,通过相应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促进各参与主体的共管、共建的工作机制的形成,加强相关扶持和推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实质性开展。
(三)产业方面
1.市场信息资源的提供。产业作为市场过程的参与者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推动者,理应加强与高校信息要素的流动和顺畅沟通,其利用自身优势将最新的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向高校适时对口开放,为其传递前沿市场信号,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和人才培养贴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风向。2.提供资金支持和导师支撑。一是产业应在评估高校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注重长远投资。通过设立有关补偿基金和贷款担保资金,减少政府财政负担,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保障。二是由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足,应利用自身优质人力资源,使具有创业实践和管理经验的人才进入高校兼职创业导师,充实高校师资队伍、提供导师支撑。3.注重平台搭建。一是产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校企合作下利用各方资源合作共建科技园、孵化器、实验室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市场、商业机会,促使其更好地创业。二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成果转化率较低,企业应自觉搭建知识、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市场运用,并建立相应配套的收益分配、成果改进等机制,使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实处。
四、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和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社会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背景之下,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上升到整个大学教育体系的关键地位,对于地方应用型大学更是如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更是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也就是说,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逐渐成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教学成果与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文章主要从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地方应用型大学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提升其育人质量以及社会影响提供思考。
二、构建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构建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显而易见的是,无论开展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及课程体系的设计都是高校需要开展的首要任务,否则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对于贴近经济实际、贴近市场活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如此。
第一,理论性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首要原则。地方应用型大学需要将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纳入课程内容中去,包括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管理运筹学、公司理论等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更让学生掌握成本-收益、质量-效率等项目分析方法。第二,应用性原则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更加需要我们重视。地方高校需要深入把握当地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学校的优势资源来挖掘潜在的课程创新点,在结合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
三、搭建“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除了需要重视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在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搭建该平台的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非只是大学自己的任务,更需要发挥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其实践逻辑在于,高校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高质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在获得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创新活动,其研发结果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与自主创业的形式与市场建立紧密的关系,从而实现完整的协同创新路径。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基于“创客空间”的产学研耦合、园区孵化的实战综合平台。具体而言,“创客空间”是一种新型孵化器载体,包括天使投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和技术转移等平台,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咨询、投融资、中介、品牌宣传和技术认定、评估、交易等服务和保障,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成长壮大。由此可见,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是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有序进行的支柱,是决定项目实施质量以及项目成果能够达到预期的关键所在。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在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评价体系。无论从内部风险控制还是外部收益衡量的角度来看,完善的质量评估系统、严谨的质量评估方案都是科学衡量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效益的重要支撑。具体而言:其一,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地方高校需要设计差异化、层级化的质量评估方案。同时需要摒弃以“绝对分数”作为量化考核的指标,而需要采用以“相对程度”作?榱炕?考核的指标,后者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学习与实践成果。
其二,学校构建多元评价机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考察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成果,更重要的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评促教”,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从意识上、态度上以及行动上意识到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构建质量评估体系的另一个核心目的为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从而形成与“终身学习”类似的“终身创新”、“全民创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 商业模式 创新实践
引言
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颠覆性的营销战中,模式创新尤为重要”。自主创新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创新环境的提供和改善,还需要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路风、慕玲,2003)。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这种自主创新战略关注的新焦点,企业无论是内在发展要求,还是外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推动,加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工作都势在必行。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见图1)。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盈利和发展,企业价值链可以覆盖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有价值的活动,并可以通过价值链延展、拓展等重构方式创新价值体系,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价值链理论弥补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传统视角的不足,可以解释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性和可行性(郭锴,2010)。
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只是技术上的创新,也可能是对企业经营某一环节的改造,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于企业的资源开发、研发模式、生产方式、营销及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塑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郑艳,2010)。
产品设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四川成都格林格电气公司,从企业创办之日起就立足于产品和营销创新,本文以其首款产品厨房抽油烟机为例,来说明格林格是如何以产品设计为出发点而引发商业模式的创新。
经过营销调研,格林格总结出消费者对抽油烟机的三大不满意:抽油烟机罩壳碰头;油烟出锅后快速弥漫,吸不干净;抽油烟机的内壁难以清洗。基于此,格林格将注意力转移到价值链的起点,产品研发、生产阶段,开发出一款全新的抽油烟机――侧斜式旋流抽油烟机。这款厨电行业革命性的产品有以下特点:斜侧式挂在墙上,离锅灶更近,且更美观,节省了厨房空间;使用旋流装置,使吸烟口离灶近却不吸灭灶火;通过独特的旋流装置使油和烟彻底分离,从而达到完全的空气净化。国家有关部门技术检测显示,格林格旋流抽油烟机的吸净率达到99%,而普通抽油烟机最多达到70%。格林格以消费者不满意为突破点,将关注点集中在消费者较关心的产品上,提供技术上先进可靠的产品,深得消费者欢心。
同时,格林格在技术上申请到专利后,大胆决策,共享专利,宣扬“让蛋糕做大”的价值主张和发展战略,树立行业领先者的地位。“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共同树立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掌握竞争主动权,逐渐在这些企业中间达成共识(陈旭军,2011)。这家先天性含有颠覆细胞和创新基因的企业,注定了其黑马角色,被誉为我国家电业的“苹果”不为其过。
原料采购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日本新古书店由坂本孝创办于1990年,并以其独特的采购方式和精确定价方式,衍生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商业模式,为从事二手书经营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本。
坂本孝的创新首先表现在他改变了传统按重量收购的书本回购方式,而是将旧书分为A、B、C三个等级区别回收:A级,看来像新书,买后可以直接出售的,按原价10%收购;B级,擦拭整理后可以出售的,少于10%收购;C级,如果有怎么都处理不掉的,每本10日元左右。封面脱落、有笔记和涂鸦的,一文不值。收购时不关心书本有没有获过奖、作者是否有名,只关心书本是否干净、完整。
另一创新之处在于,所有回收的书籍一律按原价的50%出售。同时,该书店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的设计“100日元(约7.6元人民币)专柜”。任何一本书只要超过3个月没有卖出,则100日元出售;如果当天收购旧书较多,书柜放不下的,则100日元出售;同样一本书,库存超过5册,第6册起100日元出售。
正是这种简单的出价和定价方式,操作方便,复制简单,迅速为新古书店缔造了一个庞大的二手书王国。
资源整合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多数旅行社将服务对象定位在大中城市的富裕阶层,小城市中产阶级的广大游客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在价值链上处于劣势地位。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春秋国旅)则已经认识到小城市人群的消费潜力,并致力于开发这一市场。
在新航线上,80%的春秋航空座位是留给春秋国旅的客户,这种垂直整合资源的方式不仅为顾客提供廉价旅行服务,同时也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公司经营的利润率。同时,春秋国旅还提供我国西部的低廉旅游项目和免费将客户送至上海机场等定制服务,从不同方面满足了来自小城市的消费者需求,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向小城市转移给公司带来了大量初次出行的游客,培养了新的客户群,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开发一批重要的潜在客户。
春秋国旅以其低成本航空公司起步,进而扩大到旅游市场,又在旅游消费市场进行新的市场细分和资源整合,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开拓出旅游消费市场的一片新天地,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并具潜力的发展契机。
渠道销售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旗下的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源于其从未停止的创新,不仅以其产品的技术和外观创新来吸引消费者,后续渠道销售环节的创新更成为其制胜的不二法宝。
苹果从2001年开始推广的ipod系列数字音乐播放器,占据了美国75%的市场份额。2010年8月5日,苹果又在日本推出其第一家iTunes在线音乐商店(iTMS),把这一领先业界的下载服务带到世界第二大专辑销售量市场日本。iPod系列产品之所以能够创造巨额的销售收入并成为数字播放器市场的佼佼者,原因除了该播放器自身具有的优良品质外,还在于其独特的销售模式和付费模式。即将iPod硬件与iTunes软件和iTMS在线服务成功地整合到一起,进行捆绑销售,拓展了价值链,拓宽了获利路径。iPod播放器由于iTunes软件的支持和iTMS业务的开展而销量大增。
苹果公司通过iTunes让音乐下载变得简单易行,又在Applestore上为众多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平台,通过将产品及其相关后续服务进行捆绑,将硬件、软件、服务融为一体,为顾客提供高度整合的服务产品,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该模式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苹果在价值链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较强大,其掌握了价值链的两端,上游是自由软件的开发者、音乐厂商,下游就是用户(马新莉,2010)。据统计,苹果公司2010年销售额为652亿美元,税后净利润为140亿美元,利润率高达21.5%,创造了商界的一个新神话。
客户服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简单的商业模式往往能够避免误入歧途,让消费者和投资人都容易理解和接受(马文刚,2011)。一分钟诊所正是在客户服务环节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才开创了医疗服务行业的新前景。
由Rick K rieger创办的“一分钟诊所”(Minute Clinic)称,包括等候时间在内,平均每位患者在诊所的逗留时间是15分钟。每天只要有20名患者光顾,诊所就实现盈亏平衡。Minute Clinic在开诊时间上力求每周7天24小时营业,为了方便居民随时就医,不延误治疗,诊所大多开在居民区、大型超市或各大连锁药店附近。为减少候诊时间,诊所主要诊治18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的普通疾病,不必预约,病人随到随诊、随治随走。该模式大大降低了诊治难度,只要聘请注册护士和实习医生就能应付病人需求,减省人工成本之余,造就了一分钟诊所的15分钟超短看病时间。
该模式关注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客户服务,及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效填补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不足,形成了“高效、便捷、可负担”的医疗连锁模式,创办6年后即被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美国保健标志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马新莉,2010)。Minute Clinic从病人角度出发,提供了这种方便快捷的标准化医疗服务模式,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即时看病需求,也为自己赢得了利润空间。
品牌塑造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在传统书店业普遍萧条的今天,诚品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让读者除了看到书本,更是真切体会到诚品带来的“文化+美学”的内涵(马文刚,2011)。这种内涵的培养过程,也是诚品书店品牌文化的塑造过程,诚品就是在此过程中,开拓了图书行业的全新商业模式。诚品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培育了一种特有的品牌文化内涵,不仅创造出一种实体书店经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更成为吸引香港及全球华人游客的重要人文景点,每年顾客人数更是高达9000万人次,已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重要指标。
这家台湾本土自创品牌,跟传统书店迥然不同。整个卖场的布局结合了文化百货商城和生活博物馆的风格。在明亮、开阔的空间里,书香与咖啡香结合,加上欧洲图书馆风味的设计,配上不同区域亮度各异的灯光,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动美学氛围,让每一个读者在这里都能有完美的美学享受。
诚品除了经营各色书籍,还将文具、玩具、花店、瓷器与咖啡店配合,并提供各种动态的“文化服务”,比如:在食谱区域,有厨师现场烹饪;学术类书籍区域,有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而在文化生活类阅读区域,会安排一些小型沙龙。诚品通过此类活动,配合书籍的内容,与顾客互动,使其深刻体验到文化美学的魅力,收获更多书籍之外的生活体验,让书店成为一个时尚的文化活动汇聚场所(吴丽芬,2011)。该书店每天24小时不打烊,处处洋溢着文化和艺术气息,真正做到了让阅读永远不打烊、知识永远不打烊。
格林格、春秋国旅、苹果、新古书店、一分钟诊所、诚品书店虽处于不同行业,但其成功的相同点都是在价值链上找到突破口,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创新思路可以为众多企业所借鉴。创新无所不在,企业能否在商战中取胜,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若想在这场战争中巧胜,价值链理论是一把很好的利器,但最终能否获得胜利,还要看能否将其适当运用。
参考文献:
1.Jones G.,Educators M.Electrons,and business models:a problem in synthesis[ J] .Account ing Review,1960,35(4)
2.KAGERMANN H,张维迎.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12)
4.张志成.调整产业结构 创新商业模式[J].城市开发,2010(9)
5.郭锴.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个理论框架[N].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0)
6.郑艳.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零售业发展思考[J].中国商贸,2010(17)
7.陈旭军.诚品:隐形冠军的滋润活法[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1(4)
8.马新莉.苹果正从技术创新走向商业模式创新[J].商学院,2010(8)
关键词:室内设计;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5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规模与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发展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形成创新驱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市场的需求存有较大差距。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传统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教学中,“能力培养”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考试模式上,不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判定。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仍然不具备起码的市场需求和专业素质,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出现了社会需求与所学知识技能的相互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状况。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出在素质、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都适应工作需要的知识型、创兴型、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这类人才培养上,还是有所缺失。因此,必须在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施策,采用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并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培养时效人才,解决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易、就好业难的问题。创新性思维教育在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了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求异、求新思维的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灵活的心态面对新问题,应对新事物,这也正是室内设计这一时尚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先夯实理论基础,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就应该注重空间的创新与营造,在素描基础课程中就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可以设置多个空间课题,结合线描表现,面的围合等多种表现形式,训练学生对空间的创造力。在立体构成课程中,让学生着重从空间的形状、大小、材料、位置、方向等进行训练。结合多种不同的材质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训练,比如住宅空间的沙盘制作、展示空间的橱窗表现等,都可以通过材质、空间的变化来表现,使之与专业结合的更加紧密。
另外在后期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比如住宅空间设计、CAD、3DMAX、装饰材料与施工等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住宅空间设计的能力,这几门课程的老师要加强沟通,布置项目要一致,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课程考核时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比如多门课程考核方案综合设计,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对评分标准进行细化。专题考试、选拔等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更强调复合能力(包括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应用领域的革新能力等),磨练学生的临战心态,更强调自信心及开拓创业精神的训练。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新的教学思维方法也有利于提出更加客观的评价模式,形成有特色的实用性的教学风格。
二、强化实践性教学
在实践环节中,把真实课题引入到教学中。聘请知名设计公司等相关企业的专家教授,在专题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课程中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来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实际的深入到市场和施工现场,实际感受到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程序,尽快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远比在课堂中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效果要好的多,同时也缓解了校内实训室条件落后的问题。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也要注重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能够直接得到设计师、一线工人师傅的指导传授,有机会面对客户,了解市场流行动向,求真务实,与企业共赢。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举一反三的应变力,适应企业更广阔的需求和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局面。
三、注重开展第二课堂
课外的实践创新活动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专业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全国的设计大赛,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等;成立艺术设计社团,举办文化艺术节,每门课程结束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业讲座或参加外界举办的设计沙龙等活动,都可以使学生获得最新的设计资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下,高校室内设计专业要体现出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知识型、创新型、高级应用型综合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理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109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245- 03
0 引 言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节节攀升,但学生就业率却不太乐观,就业难的问题十分严重, 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对毕业生的新要求,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2016年10月18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审议通过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指出,着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设立新动能培育专项资金。在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以及技工院校大力开设创业创新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强化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孵化能力。本文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在生态系统视角下提出想法与建议,以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一方面帮助缓解就业压力,使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 课程内容以及形式单一
与大学生关系最紧密的便是创新创业课程,学生也认为课程会对想法以及知识需求提供帮助,但却只有不到半数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起到了作用。
有很多同学反映课程并没有满足自身的需求,其中原因包含四个方面:其一是学校课程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自身创新创业的需求;其二是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了解程度低,也没能将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其三是大多数的学生更喜欢参加创业培训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形式,但却很少有该形式的课程;其四是导师为课程能否起作用的关键要素,但学生对老师的不了解以及学校老师大多缺乏创业经验,导致学生未能有效吸收课程中有用的知识。
完善的课程体系会帮助学生解决之后所遇到的管理、技术等问题以及最重要的资金问题。同时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立会形成有关话题的讨论,潜移默化地产生了一种文化氛围,大学生的积极性会显著提高。
由此可见,内容及形式单一的课程体系并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更不能对创新创业产生帮助。
1.2 导师力量薄弱
对于没有任何创新创业经验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些专业并且有经验的人为其进行指导。虽然目前各高校有半数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解答疑惑,但缺少真正有过创业经验的教师或在企业任过职的教师。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很容易受到周围创业氛围的影响,同学之间的氛围不会浓烈,主要的动力来源便是教师,只有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才会激发学生的想法,正是因为有创业想法更会需要有帮助的教师,这便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同时有经验的教师或在企业任过职的教师会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帮助的政策与知识联系实际为其讲解,传授方式新颖,内容与时俱进,将课堂不再只是拘泥于课堂,而是将学生真正带入社会。而学生再也不会只是知道政策和专业知识,却不知道怎样运用。
而目前导师力量单薄,既不能满足当下大学生的需求,更不会对创新创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1.3 政策激畈蛔
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群体认为国家政策对他们存在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却仍只有少数人选择创业。
在大多数学生心中政府出台的政策对自身创业有帮助,同时也会自主去关心并了解相关政策,但是对目前政策满意度只处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没有相应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士为其解答该政策所提供的帮助应如何使用,导致学生只是了解却不能得到自己获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政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五要素中属于出发点:一、政策能够引导社会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文化效应,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使其了解国家方针;一方面面向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便利;二、大部分学生较为关注资金和税费方面的政策,这类政策能明显影响学生创业积极性;三、只有政府对大学很少能创业引起重视,各高校才会将自身办学的重点放在创新创业课程以及相应配备导师上。
在所出台的相关政策中,首先,融资服务类政策是目前同学们认为可操作程度和实用性最高的,其次,是技术指导类和税费减免类。如果政府设立相关政策咨询机构,加大产学官合作,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引领,高校为实践的联盟模式,社会上创新创业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烈。
1.4 资金筹集困难
学生都认为资金是创新创业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继政策之后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大学生最为不满意的一个因素,一半的受访学生表示担忧自己筹资的难易程度,这也将成为自身创业的阻碍。
对于除资金外其他几个因素,大学生均对该要素的满意程度超过了了解程度,由此可见,必须从资金着手才能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多数学生认为融资渠道较窄,要筹集到所需数额的资金相对比较困难,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身边没有形成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我们的创新创业想法和行为没有得到身边人、某企业以及银行等的认同,筹集资金才会困难。同时,现如今大学生融资渠道依旧是来自家庭朋友等传统手段,缺少新时代下导师教授学生更多融资渠道,合理利用政策与社会环境等,让大学生成为脱离家庭的独立创业个体。
学生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实习中学习经验,也希望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由此可见,资金问题的解决需要其他几个要素的共同协助,才会将创业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消除掉。
1.5 文化建设受阻
大多数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文化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并对创新创业制度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但是周边对于创新创业想法持一般肯定态度,而且身边选择创业的人并不是很多,还未起到应起的积极作用。
很多同学认为当今缺乏实践教育,创新创业课程形式化和缺少创业资金均是没能形成良好创业氛围,身边人不选择创业的原因,这样不浓厚的创新创业风气对于大学生的影响程度还不够强大。
当周围形成了良好的创业风气会促进大学生选择创业,同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风气也会帮助他们降低筹集资金的难度。为增强创业风气,应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配以合适的指导教师以及开拓新的实践教育形式和内容,这样会对创新创业有所帮助。
2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评述
2.1 生态系统理论简介
生态系统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从社会价值角度思考,生态系统理论其实是一种共生共存的组织系统,该理论将影响人类行为的环境分为四个层级, 从内到外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微观系统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发展,是包容个人的中间组织; 中观系统影响着微观系统间的互动关系; 外观系统是微观系统的一种延伸,间接地影响着个人; 宏观系统是一种较大的环境系统, 如经济、社会、教育、法律及政治体系等。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多重环境对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的影响, 试图通过改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使人的需要与其所处的微观、中观、外观与宏观环境之间更好地协调互动。
2.2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系统理论整合了影响教育的各项因素,提出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分析的全新思考。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看,课程是创新创业的微观系统,是学生教育中直接接触的部分;导师是中观系统,他们联系着学生与课程,影响着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政策是外观系统,与学生之间并无绝对的直接关联,但政府的政策却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文化是宏观系统,它抽象,模糊,却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宏观地指挥着创业教育的方向。同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支撑和数据的分析发现,要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有活性,就必须还要关注资金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
2.2.1 内部课程打基础
课程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微观所在,是整个生态系统与学生直接联系之所在。创新创业教育直接通过课程辐射学生,以开设多种课程形式,如融资能力培训、商业计划书的写作、个人与团队能力的提升等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本身,并通过创业计划实战检验成果,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发挥课程的微观大作用。
2.2.2 中观导师做桥梁
导师作为一个中观系统,连接着政策与课程,并以授课的形式面对面地传于学生,这就要求导师本身拥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和过硬的理论知识,通过灵活易懂的新型案例将政策与课程相结合,把创业思维植入学生心智,潜意识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敏感程度,最后亲自带领学生进入即时市场实战,因材施教地提高创业能力。
2.2.3 外观政策顺民意
在这个全民创业的信息时代,政策作为大学生最在意的要素,首当其冲地受到关注,不仅是创业政策的万民科普,更是要惠民政策得民心,通过本项目真正了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什么,以促进经济繁荣为主旨,在融资途径与难度、导师制度的改革、n程形式的创新等方面给予社会新鲜血液以支持和帮助。
2.2.4 宏观文化促繁荣
文化作为宏观系统,并不是人为可控,而是前面课程、导师、政策因素的革新产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果整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能够从微观处运转起来,系统要素间的传递,必将使整个社会创新创业环境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当中,而创业文化也必将欣欣向荣。
2.2.5 资金要素做保障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资金是一个整个系统中的派生要素。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创新创业困难重重,资金不应该成为一项阻碍。因此,拓宽大学生的资金来源,通过政府社会对大学生给予资金支持,是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顺利进行的基础。
3 结 语
从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课程、导师、政策以及文化五个方面。尽管解决单个重素会对目前状况有一定改善,但其结果也只能是单调且不明显的。根据以上分析,五个要素存在着实质上的联系,如果能全面系统地调整五要素,一定会产生“1+1>2”的效果。大学生是未来精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开放性,蕴藏着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潜力,因而,创新创业绝对不是点对点的联系,而是一项系统立体而又长期的工程。
主要参考文献
[1]屠春飞,卢佳芳.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3):116-119.
关键词:体育经济管理;理论;实践;课程;创新
1.前言: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社会各个领域从各个层面之上对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由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培养之后的人才是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和周遭环境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所以由此可知专业性强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来说重视的是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也是十分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致力于以此危机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来。
2.首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展开分析
2.1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
紧密结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进行校企资源整合,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结构布局,建成“岗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教学,突显就业、研发、实训一体的综合效益功能。校内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整合实训场地和购买设备,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建成高尔夫服务与管理实训中心、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实训中心、职业通用技能实训中心。其中通用技能实训中心实现在专业群内共享,涵盖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岗位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实训室使用率和共享能力,制定了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的实训标准。形成具有专业辐射效果的校内职业技能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此实践教学平台上可完成本专业体系中60%以上的实训内容的学习。校外与本地区体育场馆行业、高尔夫行业、体育培训行业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可满足校外实践教学、实习的需求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2.2现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不强
因为在开展实践教学相关活动之前制没有制定出来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系统性也就成为了一项有待提升的项目。没有针对实践教学展开系统性的规划工作,一般情况下开展的设置和安排工作的随意性都是比较强的,产生的结果就是实践教学的质量较为低下,学生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掌握的专业技能的零散程度是比较高的。所以就需要在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展开详尽的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实现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从而就能够使得实践教学的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现阶段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当使用到的创新措施
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的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开展,就能够使得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牢固程度和灵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实现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主要形式有:课上的小组讨论、课余实践的理论教学拓展等等。课上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以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为主题,教师在讨论正式开展之前是需要设定出砻魅返奶致壑魈夂涂己朔绞降模小组中的各个相关成员以主题和考核方式为基础展开讨论活动。课余时间理论知识拓展其实就是以一门专业课程或者多门专业课程为基础,在教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进入到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等相关的体育性质的组织中开展调研工作,并在调研相关工作结束之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之后,拿到课堂当中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之所以会开展课程中实践教学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及时的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且逐渐的将这种实践能力的深化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认知实习其实就为为了能够使得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学生对体育组织以及体育企业形成一个感性层面上的认识,,以便于能够使得学生对体育组织施行的经济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经济管理知识形成大致的了解,从而就能够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涉及到的知识的范围、工作特征以及工作性质形成一定的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的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来,以便于能够使得后续的理论、实践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专业思想。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学生需要开展的认知实习是可以划分为学校内部和小学外部两个方面的,在校外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实习能够对体育组织的销售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形成大致的了解,在对问题展开详尽的分析的基础上找寻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就能够将学生使用体育经济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许睿博.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
[2]李军岩.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85-87.
[3]刘雪. 关于构建我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3.
[4]叶心明,王跃,朱晓东. 关于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