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07:37
序论:在您撰写合同电子化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合同管理中部门间流转的效率低下
一份经济合同从签定到付款完结,会涉及到业务、纪检、法务、行政、财务等多部门,需要逐级审批。显而易见,在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下,部门间审批流转的效率很低。
(二)部门间流转的规范性控制不够
在纸质合同流转过程中,原先需要多部门审批的,由于管理不到位,存在该审批未审批的情况,加大了合同支付风险。
(三)合同的分类、检索以及信息汇总功能较弱
由于医院合同数量多、类型杂以及执行周期长等诸多原因,导致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下,普遍存在文档管理较散乱、不统一,合同信息汇总困难等问题,特点是分期付款或后期质保金支付类的长周期合同,合同检索都会遇到困难。
(一)合同文本模版的规范性
根据合同的类型,由法务人员拟定不同的合同文本模版,[1]从条款应用的完备性、内容周严性、规定具体性进行把握,可以加快合同签订的效率,保证合同的严谨。
(二)各部门审核通过的强制性
作为一项突出优势,电子化合同从程序上对审核流程进行限定,即只有所有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够进入付款程序,这样有效避免了未规范化审核的合同直接进行了付款,大大降低了支付风险。下图是财务部门的合同管理操作界面,只有完成所有审核的合同才能进入财务人员的操作界面。
(三)建立电子化合同台帐,合同流转清晰明了
合同电子化台帐是对合同基础信息的逐项录入,生成合同基本信息数据表。根据合同名称、编号,可以查询到所需的信息,这样合同的当前流转环节、合同进度以及付款期限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财务付款环节的准确性。
(四)建立起规范的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
通过全过程封闭式电子化管理,对合同执行科室,合同主体资格相关内容,合同期限,合同金额,付款计划等内容进行电子登记,存入合同电子稿,确保合同档案内容齐全,增强合同行为可追溯性,合同档案内容可以实时追踪,随着合同种类、数量大幅度增加,电子化档案管理具有传统合同档案管理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通过合同查询、统计功能,建立起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管功能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9-008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在电力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中,配电自动化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每一个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以此来更好的进行发电、输电和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
1 配电自动化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提出了配点自动化的概念,并且目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应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配电网十分薄弱,架空线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并且一般采用的都是树状结构,这样就没有较高的可靠性,有着较大的损耗,电压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大力进行配电网的建设,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进来,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使管理水平在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损耗降低的目的。
目前,还没有统一配电自动化的概念,一般来讲,将配电管理系统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通信系统、主站系统、子站系统以及远方终端等等;这四个方面是互相独立,但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2 配电自动化的内容
①变电站自动化:目前在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和发展,在电力系统,变电站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转换电能,重新分配电能,它的工作质量,将会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电机组的容量越来越大,超高压输电的距离越来越长,那么就增加了安全控制的难度,传统的操作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需要技术改造变电站的旧设备。
②馈线自动化:具体来讲,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就被称之为馈线自动化,主要包括三个电压等级的线路,分别是高压、低压以及中压等。大致来讲,这些配电线路都存在于变电站的变压器二次测出线口到线路上的负荷之间。相较于高压线路或者中压线路,馈线自动化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功能等等。
③配电自动化的立足点: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改造城市农村配电网,以此来促使供电质量得到提高,促使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国家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应用进来。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配电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那么在配电网改造中,都需要大力进行自动化建设,只有这样,目前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更加可靠的供电,促使用户供电需求得到满足,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对电力用户用电时效性进行考虑之外,还需要将用户的供电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结合用户用电的实际需求,更好的服务于用户用电。
3 配电自动化管理
①信息管理:通过研究发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信息管理,可以连续的采集和更新信息。从实质上来讲,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库,记录着配电系统状态,并且是不断更新和跟踪的,保证能够完整准确的记录配电系统。相关的配电调度员可以结合具体的功能需求来对数据进行存储,结合时代的发展,修改这些存储数据。信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连续进行,可以随时存储、检索以及处理数据。对于存储的信息,要求有着较高的精度和实时性,并且动作时间较短,一般要求在毫秒级内完成。对于无功控制等功能数据,实时性没有精度重要。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顺序扫描所造成数据的不同时性。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采取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反应。在信息记录方面,主要是对系统各点的运行参数以及事件等进行记录,将系统结构变化进行有效的反映。远方抄表功能,主要是可以自动记录用户表计上的电力信息和电量信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不会影响信息精度等。
②安全管理:通过安全管理,来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如果有永久性故障出现,首先要对故障性路段进行辨识,然后进行隔离,对配电系统进行重新构建,降低非故障段恢复供电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配电网运行对用户供电主要是通过放射状馈电线来实现的,如果有着较大的负荷密度,就需要互连这些馈电线,这样用户才可以从更多的供电途径中进行选择。在这样的配电系统中,可以自动来识别故障,自动恢复供电。如果有故障发生于某条线路的某段,馈电线路断路器将会总挑战,然后进行一定次数的自动重合,重合成功就表示故障已经消失,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那么将会再次跳开馈电线断路器,并且在断开位置上进行锁定。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分析故障电流分布信息,将故障位置给识别出来,切断电源之后,来自动隔离有关的分段刀闸。自动化系统将会对运行方式重新安排,对相应的刀闸及断路器进行控制和操作,然后在供电电源上重新接入那些所有非故障线路段。
③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目前,电力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组成部分,对电力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量,那么就需要促使电网传输容量以及电压质量得到提高。要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有故障发生时,促使局部停电得以实现。要改革已经形成的配电系统,对监控设备、故障提示器以及智能型故障检测设备等进行重新安装,这样可以降低配电系统故障的发生几率,即使有故障发生,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修复。
4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得知,目前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配电网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漏洞,不利于供电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配电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积极进行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以此来提高供电质量,更好的进行发电、输电和供电,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华宇,牛永佳,孙磊.试论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3,2(5):123-125.
[2] 葛坤泉.配电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意义及管理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0):98-99.
1.1常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1.1.1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气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有电网调度中心的计算机平台、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显示器等共同组成的,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在于通过及时的控制电力系统各区域的设备运行状况,从而向下级电网下达调度控制指令,调度范围内发电厂、变电站的终端设备,从而达到电力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1.1.2变电站自动化分析
变电站自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传统人工监视、电话人工操作的方式,从而实现优化工作机制、改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效益的目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选用是通过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导来改变传统人工控制和维修为主的工作方式,从而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在目前的工作中,变电站自动化内容主要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面的坚实,从而达到各种误动、拒动操作的管理,以保证变电站运行安全。这种工作的特点在于权威计划的装置替换传统电磁式设备,以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为主的控制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工作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为居民用电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
2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软件、硬件为主的电力控制逐渐实现,这一是电力自动化技术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它在工作中,是以计算机操作为基础,以实现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为前提,以方便快捷、科学的监听功能为主的现代化技术策略,从而达到其直观性、灵活性、继承性的控制策略。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成为最活跃、最直观的的技术标准,它在应用中有着灵活性、集成性的工作特点,同时是当今科研领域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在目前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2.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
半控型晶闸管在过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控制工作中,绝大多数的管理控制工作都是以微型系统、现代化系统为主导的,它在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采用线材、卷材作为主要的工程质量控制手段,从而达到预计工程管理与控制要求。随着当前各种微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当前的电气自动化逐步出现了全控制器件和自动化控制器件。为当前电气自动化发展带来了热潮和前提基础。
2.2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当前电力器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是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由电子器械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必然要换代。应用普通晶闸管时,直流传功电压的应用是当前变换器发展的主要形式,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性因素。直流传功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而交流变频动则是交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力电子器件逐步进行第二次更换之后,各种相关的电子器械形式逐步朝着高频方向发展,形成当前发展中的主要趋势和方法。但是PWM逆变器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提高开关频率,使之超过人耳能感受的范围,但是电力电子器件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导通或关断,开关损耗很大。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
2.3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把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祸开来,分别加以控制。这种解藕,实际上是把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设法等效地变换成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模式,这种等效变换是借助于坐标变换完成的。它需要检测转子磁链的方向,且其性能易受转子参数,特别是转子回路时间常数的影响。加上矢量旋转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于达到分析的结果。
2.4单片机、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
以MCS-51代表的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GM$97C二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
3结论
【关键词】电力;通信;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11-01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利用电力通信自动化优质可靠的通信手段,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电力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中,电力通信的物理结构和服务对象决定了电力通信与电网密不可分。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运行的最优管理,进而实现配电系统持续可靠、高效、低耗运行。本文在分析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优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完善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1、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优点
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具有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有利于达到企业经济运行目标。通过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通过自动化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配电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进—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由于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使得配电设备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这样就降低了总的投入;最后,统一数据采集的方式,减少了相当一部分的人力资源的投入,从而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1.2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想要取得良好的收益,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供电企业也不例外。对企业而言,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服务水平。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采取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例如,通过配电自动化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即使发生事故,也能很快的处理解决好,这样就使得整个企业的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服务质量上去了,竞争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1.3 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电力通信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般的业务信息就不是通过人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的发展,使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更多地是借助网络来进行输送,这样就减少了很多手工操作,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不仅如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还可以综合地掌握业务相关数据,使得运算效率、运算速度极大提高,进而使工作的运行更加准确高效。
2、防雷设备接地电阻与屏蔽
通过介绍雷电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其对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危害,提出了通信自动化系统的防雷方法。
2.1 接地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因此,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通信调度综合楼的通信站应与同一楼内的动力装置共同接地网并尽可能与防雷接地网直接相连。通信机房内应敷设均压带并围绕机房敷设环行接地母线。在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内,需另设接地网的特殊设备,其接地网与大楼主地网之间可通过击穿保险器或放电器连接,以保证正常时隔离,雷击时均衡电位。接地的其他方面均应严格按有关规程办理。
2.2 屏蔽
为减少雷电电磁干扰,通信机房及通信调度综合楼的建筑钢筋、金属地板均应相互焊接,形成等电位法拉第笼。设备对屏蔽有较高要求时,机房大面应敷设金属屏蔽网,将屏蔽网与机房内环行接地母线均匀多点相连。架空电力线由站内终端引下后应更换为屏蔽电缆;室外通信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要接地;对于既有销带又有屏蔽层的电缆,在室内应将错带与屏蔽层同时接地,而在另一端只将屏蔽层接地。电缆进入室内前水平埋地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埋地10m以上,铁管两端应接地。若在室外入口端将电力线与铁管问加接压敏电阻,防雷效果会更好。
3、完善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措施
电化自动管理的深入发展,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克服了传统和现有管理系统的不足,其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等一系列的优点日益凸显,使网络管理更加集中维护和方便及时,并且这种自动化管理系统随着实践的发展将会越发完善。在电力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中,完善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即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建设好配电的基本框架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3.1 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
要想实现配电自动化管理,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是关键。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在运行环境的要求方面,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必须在0℃~5℃之间运行。除了温度,终端设备还会受到湿度、散热、雷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安装的时候就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加以支撑。另外,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对于终端设备的稳定性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果稳定性不够,会给终端设备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3.2 建设好配电的基本网架
建设好配电基本网架,是实现电力通信自动化管理的基础。为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在配电网架建设方面,根据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最常用的配网接线主要有几种形式,包括树状接线、放射状接线、环网状接线等,其中环网状接线是最常见的形式,也可看作是树干式的另一种接线形式,环网配电供电能力强、范围广、形式方便灵活,能够在发生事故的时候有足够的转移负荷的能力,将配电网环网化,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稳定性,都会有一定的保障。
3.3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云服务器 PHP语言 PhpMyAdmin
依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现有功能,开发了配电自动化终端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应用于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消缺、管理等方面,实现自动化主站信息、现场设备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在管理上,更加合理地统筹安排现场工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确保各应用系统在安全、可靠、有序、可控的环境下运行。本系统的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并为调控一体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维护中,由于多种原因经常出现自动化设备及其配套通信设备故障,从而导致该设备通道退出,配电自动化主站的调度控制功能受到影响。当主站维护人员确认某个自动化终端通道中断后,需填写自动化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单,派发给现场人员消缺,通信设备故障还应联系信通中心和移动公司消缺。这种消缺流程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环节:
(1)主站运维人员发现缺陷后,需对缺陷进行分析、通过系统排查确定故障类型,填写故障处理流程单,并报送相关部门安排消缺,整个流转过程耗时较长,无法快速处理故障。
(2)终端维护人员接到消缺工作后,对需消缺设备的故障情况掌握不充分、不全面。
(3)终端维护人员对自动化设备地理位置不熟悉,导致人员到达现场耗时较长。
(4)消缺工作结束后,主站运维人员不能及时了解现场消缺情况及结果。
1 建设目标和功能实现
本成果立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旨在建立一套完备、准确、实时的自动化设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配电自动化主站运维人员对故障研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可为自动化终端维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设备运行和故障情况,可建立多部门多班组协作的设备缺陷处理闭环流程,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极大提升自动化维护工作的系统性,实现自动化运维闭环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具体实现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自动化设备信息系统管理。
(2)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
(3)地理信息功能,标注地理位置,便于现场工作。
(4)提升自动化维护工作系统性、实现闭环管理、精细化管理。
2 关键技术
配电自动化终端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服务器端需要支持php5.0以上版本、mysql数据库并搭建web访问环境,客户端推荐windows xp以上操作系统、并能够接入互联网。自动化主站运维人员可根据配电自动化实时数据更新云端服务器数据信息,现场运维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作为客户端,登录到本系统进行查询,录入,修改等操作,消缺完成后,将相关消缺信息录入系统,主站运维人员即可得到反馈,极大减少了沟通、查询、记录等人力成本,且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及配电自动化运行质量。
2.1 关键技术介绍
(1)主要采用html5,根据jqurey、javascript、ajax与服务器端进行交互;服务器端主要采用PHP语言与mysql互动并生成操作日志。
(2) html5页面间的传值采用了个人编写的加密算法,传送页面会把明码用javascript变成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进行混合的暗码,接收页面会把暗码用javascript转换成明码赋值给需要的全局变量。
(3)数据库组建。服务器端通过PhpMyAdmin管理,建立dianli数据库:
包含category,linkage,location,member,solve,state 6个数据库表。
2.2 Web客户端设计
使用DIV+CSS(级联样式表及其定位技术)构建客户端Web界面。具有以下优点:
(1)精简代码、降低重构难度;
(2)网页访问速度快,网站用户体验度得以提升;
(3)浏览器兼容性好。
2.3 Baidu地图嵌入显示
使用Javascript API功能,引用百度地图显示于客户端页面中,系统维护员只需将自动化设备在百度地图中的经纬度显示值上传至数据库,即可显示出来,百度公司在国测局制定的GCJ-02地理位置加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BD-09二次加密措施,保护企业隐私。
3 效益分析
本系统使用前,对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设备从通道中断到缺陷消除时间进行统计,2013年12月共消缺7次,平均用时33.8小时/次,使用本系统后,2014年9月共消缺6次,平均用时17.6小时。更短的消缺时间使得配网自动化系统终端月平均在线率得以有效提升,从2013年12月的91.4%提升到2014年9月的94.7%。
经济效益:终端在线率的提升使得配电自动化主站对终端设备的监视水平同时提高。保障了调度遥控开关的成功率,节省了现场操作开关的人工成本,保证了停电时间最短和售电量最大化。
社会效益:不仅保障了重要客户及广大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可靠、合理的用电需求,还可以大幅提升电网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大幅提高企业优质供电服务水平,提升客户用电满意度,维护电力企业的形象。
管理效益:本系统的使用,有效解决了各专业之间的沟通瓶颈,优化了各专业班组之间的业务流程闭环管理,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 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系统 运行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这一高新技术在我国变电站的应用非常广泛。所谓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它既是电网发展的要求,也是电网管理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应用这一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当中,加之设备在线监测、设备状态检修等新的运行管理模式正在摸索之中,各地变电站运行中均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
二、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特点
(1)全面快捷的信号采集功能
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常规变电站相比,由自动化系统完成全所的监控、管理和远动功能,包括控制、同期、防误闭锁、设备状态信号监视、信号报警、SOE测量、计量等功能。
(2)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一变电站层和就地单元控制级一间隔层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或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讯层和间隔层。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可靠性提高,任一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即将故障分散,当站级系统或网络故障,只影响到监控部分,而最重要的保护、控制功能可继续运行,任一智能单元损坏不应导致全站的通讯中断。2、扩展性和开放性较高,有利于工程的设计及应用。3、站内二次设备所需的电缆大大减少,节约投资,也简化了调试维护。
(3)安全的自动化调整
变电站负荷调整、电压调节及电量报表等工作都由调度自动化系统直接生成,改变了过去那种由调度下令后变电值班人员接令执行操作的繁琐环节,减少了值班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变电运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三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
(1)监控程序不稳定
由于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后,监控人员在主控站或调度室内,面对显示器进行变电站的全方位监视和操作。所以监控系统能否保持长时间稳定无故障的运行,对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目前某些监控程序不稳定,在某种情况下,比如打开了几个报表未关闭,某个信号未复归等,造成监控系统积存大量信息,消耗计算机内存,造成监控机死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对变电站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2)继电保护与监控系统通讯时有中断
保护装置本身功能满足要求,但由于时有误发信号,造成保护管理机死机,发信不正确,以致信号中断。
(3)双机系统切换存在问题
自动化变电站的双机以串口通信为主以太网为副的相互监视主备状态,理论上可以绝对保证主备状态的正确。但有时在切换过程中会出现信息卡死或者信号丢失的现象,或者出现数据不刷新,遥控设备失效。
(4)信息传递不畅
时有通信通道中断或遥控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后台监控机界面接线图设备状态与现场实际不符,不能及时随一次设备作状态变化。
综合自动化防误操作系统主要由五防管理机及后台监控机组成。它们各自有独立的系统,由不同厂家技术人员来进行维护,在配置过程中容易出现配置不当等人为错误。当配置出现问题时往往需要对全站五防进行总解锁后进行操作,这样就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5)遥控信号误动
自动化变电站通信控制器通过串口与MODEM 相连,MODEM与通道相连,送至主站。由于保护规约比较多,复杂,在主站对保护规约进行了扩展,做好了接口的运行过程中会经常发现遥控信号误动,这可能是规约没处理好,也有可能是测控单元装置运行不稳,具体很难查找。
(6)过分依赖综合控制系统
作为综合自动化控制核心的总控单元往往按一主一备配置,当运行中出现主机和备机切换过程中发生错误时,所有的信息在远方都无法观测,对系统运行造成极大影响。
四 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几点建议
(1)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设计
自动化变电站的设计应按原电力部农电司提出的“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建设原则,坚持“户外式、小型化、造价低、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发展方向。二次设计必须使变电站现场对主变温度、母线电压、电流等主要运行参数的显示简单、直观,便于值班人员监控。保留常规变电站预告信号和事故信号功能,有利于当远方通信出现故障时,变电值班人员能发现设备异常,及时处理事故。
另外,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后,很多的运行维护工作都需要通过微机装置来完成。但综合自动化装置的软硬件更新换代非常快,所选用的设备可能很快就变成落后产品;监控软件有时会存在难以发现的缺陷,以至导致监控维护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影响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转。所以设计时,在选择综合自动化产品及后台监控系统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出一种程序运行稳定、功能、齐全、软硬件配置相对超前的综合自动化产品。
(2)常规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
常规变电站的改造应立足一次设备,配合稳定可靠的二次保护设备是变电站实行自动化的基础。对一次设备进行无油化改造,二次部分按自动化要求设计,电磁式继电器改为“四遥”集成模块保护,变电站各种信号通过RTU 柜传送调度中心,变电站现场电压、电流、温升等主要参数显示要求简单、直观,为值班监控提供方便。同时,增加远方操作转换功能、远方复归信号继电器、小电流系统接地选线装置。
(3)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及验收
从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看来,许多问题都同产品质量和工程安装质量直接有关,因此,在建自动化变电站中,要重视产品质量、安装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安装完成后要加强验收环节,在系统投入运行之前就把应该避免发生的缺陷处理掉,为之后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
目前自动化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基本是少人值班和无人值班两种。少人值班比常规变电站人员减少一半。无人值班即“无人值班,有人看守”模式,另要成立操作班、监控班来替代常规变电站管理。下面从变电站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方面谈几点看法:
1、变电站是保证城乡供电,创造企业效益的基层班组,变电值班岗位担负着时刻保证供电设备安全运行的重任,因此,变电值班岗位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如果变电站的位置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地方,人员稀少,交通不便。采用“无人值班”的模式,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首先站内保安防卫存在安全问题。再说操作班远离变电站,设备有了故障也难做到及时处理,这种变电站采用常规有人值班模式才能有效的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3、如果变电站的位置分布在工业区等交通发达、变电站密集的地方,采用“无人值班”模式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5)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对运行人员要求
采用“无人值班”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对运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运行人员需要对一、二次设备以外的自动化设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够处理简单的故障。其次要求运行人员熟悉多所变电站的设备及运行状态,同时间操作的任务增多、运行工作压力大。最后,运行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设备信息网络化、办公无纸化的生产模式。
五结语
随着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现代变电站的推广使用,针对断路器、刀闸均可在监控系统中进行遥控操作的功能,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优越性会进一步显现。其功能完善、手段灵活多样,能够解决传统变电站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满足安全运行的各种需要,是我国电网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在自动化变电站建设和运行中要坚持简单、实用、可靠的原则,以达到保证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目的。
伍永超、宋通川同志对本文的修改提供了宝贵意见,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段传宗.无人值班变电所及农网综合自动化[J].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5).
[2]陈玉明.220kV 新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与设计原则[J].电力自动化设备,1999(5).
[3]余永红,许建昆.自动化系统在宝盖220 kV变电站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12).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配电动化的内容
配电网自动化是近年来电力应用技术为应对电力能源紧张局面等采取的新型技术。它主要涉及中低压电网,作用对象是电力经营用电企业。
配电网自动化不仅仅简单是配电线路及其所相应的设备,它还包括通讯、计算机综合应用、电力(负荷)监控、节能、电网规约等等。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包括电源点应保证电力输送线路的经济运行,开关变压器等设施的可靠性。
1.2对故障的自动判断和隔离:在人工或自动条件下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对故障点进行自我隔离和诊断。
1.3判断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配电网所需的信息进行处理,对各种信息的上发下传,及时反应运行状况和事故的处理分析能力。
1.4用电管理:包括用户对电能的管理要求、管理意见等,都要及时反应到配电中心,由配电管理中心对此作出反应和处理。
2.配电自动化的作用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馈线自动化是基础,因此应以馈线自动化为切入点,逐步实现配电自动化,并且要使馈线自动化起到以下作用:
(1)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网络经过改造后,实现“手拉手”或环网供电方式,利用馈线自动化系统,可对配电线路进行故障检测定位、自动隔离故障区段并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的供电。这样就缩小了停电范围,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提高供电质量。通过实时监视运行状态,适时进行负荷转带及电容器投切,保证供电质量。
(3)改善用户服务质量。通过用户侧管理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降低电能损耗。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及无功配置,减少线损。
(5)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基本建设投资。减少后备容量优化运行方式,提高设备利用率。
(6)减少配电检修维护费用。在正常运行时可对各类配电设备、线路进行在线监测;在发生故障时可对故障进行自动定位,确定故障类型,节省检修维护费用。
(7)节省总投资。实施馈线自动化所需要的线路改造、设备投资比较大,但总体上可节省投资。首先是线路经过改造后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省了电力设施基本建设投资;其次是实施馈线自动化后,能提供信道、中心站设备等共享资源,可在其基础上扩充其他配电自动化子系统,如配变监控子系统、自动抄表子系统,避免进行重复投资。
3.电自动化管理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3.1设好配电网架: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基本条件。常用的配网接线有树状、放射状、网状、环网状等形式,其中环网接线是配网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将配电网环网化,并将10kV馈线进行适当合理的分段;保证在事故情况下,110kV变电容量、10kV主干线和10kV馈线有足够转移负荷的能力。
3.2实时系统与管理系统的一体化问题:由于配电自动化(DA)涉及的一次设备成本较大,目前一般仅限于重要区域的配网使用,而AM/FM/GIS则可在全部配网使用。若使用一体化可通过AM/FM/GIS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DA的不足,故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实时SCADA和AM/FM/GIS的一体化颇为重要。所谓一体化,是指GIS作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数据(包括图形数据)的一致性得以保证,使得SCADA和AM/FM/GIS通过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集成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3.3理的通信通道:通信系统信道的选用,应根据通信规划、现有通信条件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需求,按分层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予以确定。信道种类有光纤、微波、无线、载波、有线。主干线推荐使用高中速信道,试点项目建议使用光纤。
3.4次设备:对一次开关设备除满足相应标准外,还应满足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要求:第一三遥接口。模拟量接口:电流互感器或电流传感器,电压互感器或电压传感器;状态接口:开关分、合状态,开关储能状态,SF0压力状态;控制接口:分闸控制,合闸控制。第二操作电源。满足开关操作时的电源供应:交流失电后,与控制设备配合能满足数据通信和故障隔离、恢复供电对动作次数的要求。
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展望
4.1 现代配电自动化系统
采用分层集结策略大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分四个层,第一层为现场设备层。主要由馈线终端单元(FTU)、配变终端单元(TYU)、远动终端单元(RTU)和电量集抄器等构成,统称为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第二层为区域集结层。以110kV变电站或重要配电开闭所为中心,将配电网划分成若干区域,在各区域中心设置配电子站,又称“区域工作站”,用于集结所在区域内大量分散的配电终端设备,如馈线终端单元(Fru)、配变终端单元(TI’U)和电量采集器。第三层为配电自动化子控制中心层。建设在城市的区域供电分局,一般配备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中档配电自动化后台系统。往往还包括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和客户呼叫服务系统等功能。用于管理供电分局范围内的配电网。第四层为配电自动化总控制中心层。建设在城市的供电局,一般配备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高档配电自动化后台系统和大型数据库,用于管理整个城市范围内的配电网。中小型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只有前三层设备,不需要第四层。
4.2智能化和综合化是发展趋势
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众多的设备和子系统,各功能、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其本身及其所用技术又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全面解决的方案,走系统集成之路,使得各种应用之间可共享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大限度保护用户原有的投资。
在馈线自动化方面,现有馈线终端设备不仅具有常规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功能,且还集成了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检测和电能质量的一些参数的检测功能,甚至集成了断路器的监视功能,且有进一步与断路器相结合,机电一体化,发展成为智能化开关的趋势。显著地降低了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综合成本,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电压无功控制方面,国内已经提出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无功预测和优化决策相结合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该策略以无功变化趋势为指导,充分发挥了电容器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在无功基本平衡和保证电压合格的前提下,使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次数降至最小,消除了盲目调节,降低了变压器故障几率和减少了维护量。
4.3配电自动化新技术
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对低压配电网,由于终端设备数量非常多,采用光纤通信无论从成本或可行性看均不现实,为实现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实时电价信息及远程读表功能,研究具有较高可靠性和通信速率的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不仅可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通信手段,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其他的综合通信月盼。
5.结语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系统集成,不仅是有关系统的互连。重要的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功能的互补、通道的公用等。与多岛自动化信息专用、功能单一和互不相连不同,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以信息共享、功能综合和无缝集成为其特征。转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