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31 15:07:33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第1篇

【关键词】防范手术室护理中的差错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抢救生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特点是节奏快、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随着各种高难度手术及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制度和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如不加强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会给患者增加各方面的医疗费用;重者可引起医疗纠纷甚至造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手术室护理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1因为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或者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正确回答问话而接错病人。

1.2全身麻醉后患者没有完全清醒或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没有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患者无意识的翻身等造成患者坠床而引起损伤的。

1.3摆放前未仔细核对而导致手术部位、术式发生错误。

1.4手术室是执行口头遗嘱最频繁的科室,在执行时没有反复核对,导致用药错误。

1.5手术室护士没有认真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用品而导致遗留在手术切口内。

1.6手术器械、仪器、用物未提前准备,或者器械、仪器的功能不在正常使用状态而影响或延误手术的。

1.7护士在摆放时未保护好皮肤受压部位,尤其是骨隆突处皮肤而发生褥疮。

1.8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未连接好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而引起电灼伤。

1.9在运送和搬运病人时未保护好各种管道而发生管道牵拉脱落。

1.10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妥善登记、保存、固定标本,导致标本丢失而影响诊断。

2防范措施

2.1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完善各班护士职责,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培训护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2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在手术未结束时不许中途换人,如果特殊情况需要换人,要认真清点器械和手术台上的所有物品,双方确认后签字。

2.3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核对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核对方法,除了看腕带标识外,清醒病人要亲自大声核对,意识不清、小儿、不能说话的患者要和家属核对,做到“六查十二对”。

2.4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病人时,必须认真核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病人所带的病历资料、手术用药、有无过敏史、检查皮肤情况,填写《手术患者及物品核查表》,最后由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签字。

2.5在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姓名、性别、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2.6送患者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患者术中情况,术中用药,生命体征,以及所带药物及各种管道情况、以利于会病房后的护理工作。

2.7手术前认真检查各种物品是否准备齐全,是否符合手术要求,以防延误手术正常进行。

2.8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精力集中,随时监督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对手术台上的物品做到心中有数,途中加的器械、敷料、用物要做好登记,认真清点,防止器械,敷料遗留在体腔或深部组织,给病人造成无畏的伤害,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2.9手术护士应始终陪护患者,保证患者安全,接送患者的平车功能完好,常规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术中使用仪器,应确保患者不受意外伤害。

2.10在摆放手术时应尽可能处于功能位,让患者舒适,避免血管、神经受压,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在受压的骨隆突处除了放软垫,还要贴皮肤保护膜来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损伤。

2.11手术室各种药物定点放置,药名和基数要有醒目标识,尤其是毒麻药、高危药物还要有交接使用登记,输血、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确保输血用药安全。

2.12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待医生向患者家属交代完之后要妥善保管,及时固定以免标本受损,影响病理检查结果,更要防止标本遗失。

2.13严格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手术间及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要彻底,每周有终末消毒日,每周做一次细菌监测,各类监测结果均达标,感染手术要按感染管理的要求去做,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3总结

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环节疏忽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后果。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水品要求手术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的手术配合扩展到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只有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质量管理,才能防范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才能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从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汪小敏.手术室护理细节操作要点与护理质量管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第2篇

1管理层的因素

1.1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2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4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卫生部的要求是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目前抽查的医院均未达到,与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成正比,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2护士自身的因素

2.1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护士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患者签字或知情,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假如为了有旁证,叫醒患者或陪人,既影响他们的休息又会招致抱怨,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2.2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者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2.3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由于人员的编配不足,对病人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更因为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病人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护理质量不能保证,病人不满。

2.4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2.5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护士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在技术操作中图省事,方便,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也是造成隐患的根源。如患者坠床,摔倒,烫伤,自杀等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岗或延误,遗漏治疗,不按时巡视病房,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原因造成的,这均是护士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3患者的因素

3.1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到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服从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3.2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3.3患者的自身素质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2],但部分病人因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如擅自离院外出,有的虽然请了假,但不能按时回医院;有的垂危病人需要家属或护工的陪护,虽然医院进行了告知,但是部分家属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履行应尽的责任,一旦发生意外引起纠纷,患者家属的不合作,也将会增添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

4其他因素

4.1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瓶防治不当导致烫伤等。

4.2护理文书中的不规范行为护理记录中反映的主观资料多,客观存在的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有的病历中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无其它方面资料。记录内容上忽视非操作性护理措施,如巡视病房,主要的指导内容及告知性的护理措施等。个别病历护理记录入院评估不准确,如病人入院时存在褥疮,护理人员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另外操作性护理措施未记录,如护士按医嘱给病人吸氧,导尿,若护理记录中未详细记录用氧时间,氧流量,导尿时间,更换尿管尿袋时间及尿液情况,此为记录不全面。上述情况均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在实施举证倒置的程序中,导致院方证据不足。

4.3医护记录不相符或记录不不完整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如在医疗记录中,病人呈昏睡状态而护理记录中病人呈昏迷状态,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医疗护理记录生命体征不相符合,如死亡病倒中,无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记录,病情突然变化,护士忙于抢救事后也未记录。以上情况,在病历中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加强护理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前提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产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一个险些酿成差错的不良事件,实际上因为偶然因素或因即时干预未产生后果。管理学的实践证实,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和控制与对实际产生不良后果的差错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预防和治理意义。对各项护理安全工作应有检查,监督,反馈,讲评,整改的机制,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知晓,协同处理,尽可能性减轻不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亲制定相应对策。

3树立质量观念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组织常规制度学习,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使护士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思想松懈,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者,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4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应通过不定期法律专题讲座及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有关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剖析在临床护理工作,哪些属侵权行为,明确护理工作与法律息息相关,将护患双方的权益靠法律来维护,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培训,明确责任,强化意识,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让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导致的不良法律后果,加强责任感;同时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3]。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仔细观察病情,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禁止涂改、粘贴、错写、漏写;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5提高整体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指导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各个专科之间,也可以派出业务骨干,互相深入渗透,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同时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结合需要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积极鼓励广大护理人员学习,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使护理人员毕业后研修制度化,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发挥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地为患者解决提出的问题,做到护理到位,患者满意。

 6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是促进护理工作的动力鼓励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尤为重要。由于护理工作较繁忙琐碎,重复性强而又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准确性及责任心,致使护士心理上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要求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7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全安因素的前提,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事业的发展的技术进步应该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营造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为关怀的和谐社会环境。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45.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对妇产科采用常规护理,期间收治320例患者。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对妇产科采用预防护理管理,在此期间,本院妇产科共收治340例患者。

1.2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常见因素

1.2.1护理人员因素1.2.2.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缺乏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必备的护理急救知识和应急方法,对妇产科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不牢,不能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甚至出现操作错误等现象。1.2.2.2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护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护理服务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及康复,部分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未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对患者具有排斥心理,不能与患者形成良好交流,回答患者的问题时语气生硬,导致护患纠纷。1.2.2患者因素妇产科主要收治分娩产妇及妇产科相关疾病患者,部分初产妇由于无分娩经历,对分娩怀有恐惧、排斥心理,在分娩过程中不能与护理人员良好配合,导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部分患者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或对护理人员存在偏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依从性差,甚至拒绝护理,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及护理时期,加重病情。部分患者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护理服务的实施。增大了护理风险。1.2.3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妇产科的护理工作量较大,且护理操作较为繁杂,导致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常要加班工作,这降低了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增大了其心理压力,而且长时间的工作使得护理人员疲劳,容易降低其护理质量,容易发生护理操作错误等情况。

1.3妇产科预防管理对策

1.3.1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科室邀请资深护理人员观看存在的护理操作,指出护理人员的操作问题,并正确示范,使其及时改正。1.3.2培养护理人员敬业精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培养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能够对其负责的每一名患者认真负责,做到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护理操作,保证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1.3.3纠正护理人员的不良态度,加强护患沟通对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态度不好的护理人员,科室领导对其进行约谈,了解其思想状况,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对患者施行尽心尽力的护理操作是其工作职责,且对患者意义重大,以此改善护理人员的不良态度。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家庭情况,并详细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护理人员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了解,及时疏导,缓解或消除其不良心理。再者能够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好感,促进护患和谐,护患信任,对提高护理依从性,降低护理风险具有重要作用。1.3.4护理人员减压措施医院给妇产科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保证每名护理人员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科室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实行合理排班,保证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避免其工作压力过大,降低护理质量,导致护理危险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防管理前患者投诉15例,投诉率为4.7%,不良反应有19例,不良反应率为5.9%;预防管理后患者投诉1例,投诉率为0.3%,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6%,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及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4篇

【关键词】 老年痴呆症;防范措施;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2-02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同时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我科是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据调查发现,中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多在68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比率就可上升到15-20%。多数患者的自控及自理能力减弱或消失,误吸,误服,跌倒,烫伤,自伤及伤人,走失这些常见的安全问题随时可能发生,如何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成为我们护理人员日益关心的问题。结合临床经验针对不同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加强院内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1.1 耐心对患者及照顾者讲解老年痴呆的相关知识及照顾技巧,耐心与患者多沟通,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尊重患者的人格与自尊,满足患者各个层次的需求,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给患者以关爱。

1.2 强化护士安全意识,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找出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和预防性。

2 住院期间安全防范措施与护理

2.1 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护理评估,包括一般情况,护理体检,精神症状及心理问题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等,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

2.2 防跌倒 保持周围环境安全,向患者提供合适的衣,裤,鞋,以免裤腿过长影响行走,鞋底太滑而致跌倒现象的发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症状,嘱患者在改变起床或起立时,动作要缓慢或稍坐片刻再直立,以防发生性低血压。

2.3 防误吸,误服 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食物量不宜过多,食物温度适宜,喂食速度要缓慢,让患者有足够的吞咽时间,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嗽,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引起误吸。特别注意进食后不易立即刺激咽部,如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而误吸。指导其家属每天为痴呆患者进行3-4次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每次20-30分钟。发药时要确认患者把药服下后才可离开。

2.4 防走失 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患者外出活动需有家属或工作人员陪伴,严禁单独外出,返回病房时要清点人数,严防走失。在患者手腕处或上衣明显处佩戴身份识别卡,卡上注明患者姓名,年龄,定点医院及电话,家庭住址,联系人电话,所患疾病等。

2.5 防烧伤及烫伤 老年痴呆患者反应迟钝,感觉功能减退,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外加布套包裹,洗澡时应先调节好水温。协助打取温开水。

2.6 防止自伤或伤及他人 AD患者因抑郁,幻觉,妄想等容易自伤或伤人,入院时应做好安全检查,严禁将危险物品带入病区,护理人员定是进行病区检查,及时清除危险品。病房内的锐利物品,器械,约束带应放在固定位置并加锁,每班认真交接。患者情绪激动时应鼓励其参加喜欢的活动,以松弛紧张的神经,不能控制的兴奋躁动患者应置于安静环境,必要时给与约束带的使用或用药物控制。

3 加强社会支持

患者的亲人,朋友应经常来院探望,与病人沟通聊天,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新鲜刺激,以减轻患者的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减少安全问题。密切观察病情,由于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且患者有时缺乏主诉,对其不适症状不能主动告知医务人员,因此值班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特别是夜间睡眠时。

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6.01.111.02 DOI:10.16281/ki.jocml.2016.01.08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是治病救人的场所,而手术室的护理强度大、内容多、护理所需时间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如果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患者造成影响,还可能引起医患矛盾[1]。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性。文章主要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2±12.5)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3.1±11.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安全隐患分析分析观察手术室护理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护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由于手术室护理时间长,工作量大,在长时间的高强度护理中,护理人员容易分神,加之有的护理人员不认真对待护理工作,不愿承担责任,容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也有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够,护理方法不够科学,影响患者的健康,有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的突况不能很好把控,不能正确处理。(2)护理人员操作方法失当。有的护理人员对操作细则没有仔细研读,在进行一些护理操作时比较随意,可能发生在护理过程中不消毒、不严格控制卫生等情况。有的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不细心,可能出现将患者放错手术室、对手术物品清点错误、查对器械时出现遗漏等现象。有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随意处理医疗垃圾,造成污染;不熟悉医疗标本的重要性,没有及时的分类贴好标签,导致送检时标本混乱,无法检验。(3)手术室护理制度不完善。护理工作是一个规律性的工作,很多流程都需要有章可循,陈旧不合理的制度容易造成护理工作的盲目性,进而出现安全隐患。医院应该密切关注卫生部的制度情况,如果制度有更新,医院应该及时将手术室的护理制度对应更新,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1.2.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流程,健全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比较两组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后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观察组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方法,发生1例护理安全事件,占2%;对照组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发生4例护理安全事件,占8%;观察组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涉及到多类护理人员,主要包括巡回护士和手术护士。巡回护士的主要职责是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和器械,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等候手术,核对患者信息,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帮助患者选择适合手术的,手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手术完成后要整理手术室,还原手术物品,做好交接工作[3]。手术护士的主要职责是手术前认真清点物品、器械等手术所需,认真熟悉手术步骤,保证手术护理时不慌不乱。手术开始前20min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协助手术第一助手做好手术前的消毒、铺巾工作,及时收纳手术垃圾,妥善保管手术标本,手术后及时清理手术用品,做好手术垃圾处理工作[4]。责任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手头每一件工作,如果护理过程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出现,危害患者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认识,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认真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室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针对本研究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领导应该合理配置手术室的人力资源,手术少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休班,因为足够的休息能保证护理人员以更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也能在手术多的时候长时间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更深入掌握护理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理论知识。应该做到以老带新,新护理人员在老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能得到更快的成长,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5]。(2)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流程。明确的操作流程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患者信息的查对工作,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器械等,以患者舒适为标准选择,如果手术时间很长,手术过程中要适当为患者的受压部位按摩,防止压迫神经对患者造成伤害。手术完成后要认真清点好手术用品,清理手术室,做好交接工作,保管好手术标本,处理好手术垃圾。(3)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卫生部的相关制度,根据颁布的新制度,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本院的制度,并及时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学习,熟练掌握最新制度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防止出现二次错误,如果条件允许,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综上所述,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安全隐患的出现不可避免,只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邱锦芳,郑灵,邓小嫡,田荣,赵静.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3):109-110.

[2]牛铁铮,金善玉,薛丹.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255-256.

[3]杜娟,李艳军,吴金玉.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北方药学,2013,(02):116-117.

[4]梁爽,王丽波,周丽娟,邱礼荣,单敏红.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05):917-920.

第6篇

【关键词】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 考 文 献 

[1]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分析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3期.

第7篇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种形势下,医院为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有效增强,就必须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其中,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同于病区护理,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疗效获得,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预后情况造成较大的影响[1]。基于此,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展开全面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未施行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7±3.9)岁;择期手术48例,急诊手术12例。并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60例引进安全防范的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7.2±4.1)岁;择期手术46例,急诊手术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有关手术室护理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与查阅,在总结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医疗差错引发因素的基础上,组织医学专家及相关医护人员展开交流与探讨。最终制定出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措施,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于2014年4月起正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在开展护理管理过程中,可将绩效考核纳入医护人员的奖金评价指标中,从而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去全面、有效应用。最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医疗差错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疗差错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1医院方面;①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操作流程也不具备应有的科学性、规范性。有的医院一直采用以往陈旧的工作制度及流程,也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些制度进行更新与优化。这也导致医院管理人员不够重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也难以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预见,例如经常会存在接错病人、用错药物的情况,而且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最终引发护患纠纷及医疗事等。②医院管理人员未能科学合理配置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使得工作秩序杂乱,护理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量,进而给其带来了非常大的身心压力,从而出现情绪焦躁、疲劳等情况。在此种状态下,护理人员就极易出现护理操作失误。

3.1.2护理人员方面;①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具备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及素养,缺乏丰富的护理经验,进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并且不具备强有力的应急能力,难以准备齐全临床医生所需的手术物品,并且也未能充分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因而在配备手术医生时,默契度不够高,进而对手术造成延误。②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不安全因素可导致的危害产生深刻认识;有的护理人员不够仔细、认真,无法安心开展本职工作,这些均可导致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原因。

3.2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3.2.1促进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医院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提供充分保障。具体来说,医院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手术室查对制度,确保对每位患者做到氧气、急救药物、电刀及吸引器到位,在接待、进入手术室、麻醉前、消毒皮肤前、开始手术前等阶段进行严格检查,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手术科室等情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