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4:45:16
序论:在您撰写模拟医学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学研究生需要在儿童重症医学科进行实习轮转,学习对重症患儿的抢救和诊治。儿童重症医学科是培养儿科医学生重症抢救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危重患儿病情变化快,潜在医疗纠纷的风险大,医学生短期内获得动手操作和参与诊疗的机会少,往往会降低研究生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学教育进步,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的应用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1]。在既往重症医学科实习教学中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患者为主要操作训练对象。而SBME则打破了这一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仿真模型模拟各种危重症的临床场景,以供临床教学;SBME贴近真实,具有内容丰富规范,重复性和安全性强等特性,对于医学教育有重要作用[2-3]。本文初步探讨对儿童重症医学科轮转医学生开展SBME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1SBME是社会发展和伦理学的必然要求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医学的“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指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遭受损伤。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伦理学,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不伤害患者[4]。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的医学生如果多地进行医疗操作,即使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也可能有违“不伤害原则”。SBME在培训医学生提高其医疗技术的同时规避对实际临床教学中对患者伤害的风险。因此,大力开展SBME符合伦理学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和疾病治疗越来越重视,较多人希望能在大医院进行诊治,使教学医院的医疗负荷不断上升。然而目前患方对疾病和医学认识不足,期望值和维权意识高,易造成医疗纠纷。儿科又是目前医患矛盾的高发区,儿科医闹现象和伤医案不时被报道。与以前相比,紧张的儿科医疗环境使儿科医学生无法在临床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操作实践机会。在此社会环境下,SBME可以帮助医学生不断接受培训提升其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减少医疗风险。
2SBME是提高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
危重症抢救分秒必争,救治过程中有时可能无法向医学生讲解和示范,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工作有其困难之处。SBME能模拟休克、呼吸衰竭、室颤等各种危重症,结合急救设备,能给医学生提供相关临床场景和救治演练。SBME实践性、重复性强,不受时间限制,是提高医学生危重症抢救临床知识和技术的有效手段。受时间限制,医学生在重症医学科学习期间不一定有机会面对特定的危重症,比如室颤。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室颤发生率低,电除颤使用也少,室颤发生的时间不定,进行相关教学时学生往往感觉空洞,教学效果差。但是采用SBME就能很好地进行室颤急救教学。通过计算机软件使与仿真人相连接的心电监护上出现室颤心电波形,同时仿真人大动脉搏动消失,医学生通过心电波形和重要体征评估,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进行电除颤治疗或抢救药品推注。指导老师通过SBME完整地讲授室颤识别、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并作示范。再通过考核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评估教学效果,并通过摄像回放来纠正错误和不规范之处,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传授和讲解知识为主,医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来切身体会知识要点,并核实掌握程度。而SBME能帮助受培训者完成知识到实践运用这一转变,提高其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保障患者安全[5]。
3SBME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危重患儿的抢救既需要指挥者的决策,又必须依赖团队力量来完成。传统医学教育注重知识单向灌输,各种考试考核也仅仅关注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培养医学生在危重病情下的诊治决策和应变等方面严重缺乏。而在SBME中可设定场景,并指定某位医学生带领团队,由其负责指挥,着重培养和锻炼其治疗决策和应变能力,利于全面培养医学生。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间的沟通、协调合作非常重要。但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指导教师无法有效地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去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SBME可以提供培养团队精神的良好机会。面对模拟的临床危重场景,参加培训的数名医学生需要群策群力短时间评估病情、抢救施治,整个环节都必须相互信任和协作,以达到成功救治患儿的目的。如在心跳呼吸骤停场景中,医学生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各行其是势必引起抢救的紊乱和错误。经过SBME培训的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明显增强。
4SBME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仿真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儿童重症医学科开展模拟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它们并不能模拟危重患儿全部的症状、体征和情绪变化,如果医学生仅仅满足于SBME培训成果而脱离临床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因此SBME并不能完全替代重症医学科内危重患儿诊治的床旁教学和技术指导。另外,SBME抢救的主要情节步骤来源于临床,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临床抢救工作。因此指导教师在情节设计和考核评估中均应考虑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可能情况进行纠正和补充。医学是一门爱的科学。但是SBME在医学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医学生在面对仿真人时容易存在这是在面对“机器”,是在技术培训的思想认知,可能无法产生对待真实患儿的责任心、同情心和关爱,在培训室中也认为无需就患儿情况与患儿或家属进行相应医患沟通或病情告知,从而造成与实际临床工作的脱节,不利于医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因此,指导教师在SBME时需要进行医学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让医学生尊重仿真人,像对待真实患儿一样对待仿真人,牢记“不伤害原则”。综上,SBME能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知识和技能,并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也必须正视SBME存在局限性,可以通过与临床工作结合、精心设计和加强人文教育等方面克服其不足。
参考文献
[1]梁菊,李瑛.模拟医学教育:医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2015,24(3):266-269.
[2]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4-23.
[3]SchroedlCJ,CorbridgeTC,CohenER,etal.Useofsimulation-basededucationtoimproveresidentlearningandpatientcareinthemedicalintensivecareunit:arandomizedtrail[J].JCritCare.,2012,27(2):219.
[4]魏恒顺,李燕姿.医学伦理学教学路径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887-890.
【关键词】模拟医学教育;儿科;肾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儿科肾脏疾病谱愈加复杂,医患关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医学生的要求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的儿科医师,包括儿科肾脏医师,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应急状态应变能力及集体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医学生阶段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传统的学徒式教学已经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加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医学教育方法。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自20世纪60年代在医学领域应用以来,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束缚,日渐成为今后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模拟医学教育目前主要用于各种与临床相关的卫生专业人员和学生的培训,并且日渐已成为一种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效评价手段[1]。
1模拟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1960年美国学者研制了最早的心肺复苏模型用于进行心肺复苏训练,1987年美国学者研发出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医学训练模拟人。1994~1995年美国匹茨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医学模拟中心,随后多个医学模拟中心在发达国家相继建立,有力地推动力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进步。21世纪初模拟医学教育引进至中国,各大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先后成立临床技能中心,但是目前仅北京儿童医院等少数几家专科儿童医院成立了儿科临床技能中心,儿科模拟医学教育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目前模拟医学教育的设备已经从过去的基础解剖模型发展到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但是目前国内儿科模拟医学教育的训练项目仍主要集中在单项技能操作上,缺乏模拟病例训练和非技术技能培训。
2模拟医学教育在儿科肾脏专业的应用
模拟医学教育在儿科领域已经得到了逐步的应用,内容包括儿童复苏和创伤的管理,儿科临床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等方面。通过模拟医学教育可以提高儿科卫生专业人员或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改善医患关系,尤其是在作为“哑科”的儿科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2]。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关注于单纯躯体的病理生理改变,在患者依从性较好的前提下,对医师的要求往往限于躯体疾病的治疗,所以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训练下的医学生缺乏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忽视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调节。对于儿科肾脏专业而言,目前儿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许多肾脏疾病儿童期起病可以迁延至成年期,产生长期的后遗症,造成巨大的医疗花费及家庭、社会经济负担。慢性肾脏病患儿的教育、情绪、社会适应等方面能力都较低,不少患儿生活质量低下,在生理功能、学习交友、家庭活动中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此外患儿的家庭也面临着巨大的情绪、生理和经济的压力[3]。儿科肾脏医护人员在接诊时除了患儿躯体疾病的治疗,如何疏导患儿及家长的压力及负面消极情绪更是对医护人员的巨大考验,而相关的科学应对方法无法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中获得,模拟医学教育模式的优点由此显现。模拟医学教育模式首先为医学生提供了临床训练的机会,虽然不能在真实患者身上进行训练,但是通过场景训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与指导教师和其他医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培养临床思维和锻炼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研究证实通过模拟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4]。在模拟医学教育的场景训练中,除了医学生临床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还会注重医学生团队协作与应变能力的培养。比如面对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病例,让医学生在课程设定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儿科肾脏医师、儿科肾脏护士、患儿家长、患儿等,进行患儿接诊、生命体征监测、肾功能评估、肾衰竭急性并发症的处理等,如果患儿需要接受长期维持性透析治疗,如何跟患儿、患儿家长及同事进行沟通,学会在团队医疗工作中明确职责、相互协作。训练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老师指导下的讨论和汇报,训练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评价体系,促进模拟医学教育的规范与标准化实施[5]。
3模拟医学教育在儿科肾脏专业应用的存在问题
模拟医学教育在儿科肾脏专业的应用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缺乏适合儿科肾脏专业的模拟教学设备。比如肾穿刺活检术是儿科肾脏专业普遍开展的一项操作技术,儿童肾穿刺活检术与成人不尽相同,目前缺乏基于儿童生理特点的仿真人设备。又比如慢性肾脏病患儿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要建立血管通路,临时性血管通路包括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等,慢性肾脏病患儿由于往往存在浮肿等情况,血管条件不佳,穿刺难度大,目前缺乏相应的训练设备,给初学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儿科肾脏专业是儿科中的“小专业”,目前整体儿科医师缺乏的大背景下,儿科肾脏医师更是非常稀缺。模拟医学教育中建立模拟课程和指导授课的教师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但要求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较强的人文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所以并不是每一名儿科肾脏医师都能够成为合格的指导教师,目前国内有关模拟医学教育导师的培训并不普及,师资力量的缺乏也制约了模拟医学教育的开展。此外由于儿科肾脏疾病相当一部分患儿病情迁延,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有时候对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是巨大的考验,比如肾病综合征的患儿需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长期服用可以造成肥胖、身高增长缓慢等副作用,一些处于青春期的患儿由于担心自身外貌因素,在缺乏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漏服或不服药物的情况,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干扰甚至加重病情的进展,在模拟医学教育中如何针对患儿及患儿家庭的具体情况开展更加细化的培训也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总之,模拟医学教育是今后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儿科肾脏专业因为自身的学科特点,需要建立适合专业发展的模拟医学教育方法。国内模拟医学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进步,作为儿科肾脏专业医务工作者,为了培养合格的后继人才,仍然需要在模拟医学教育之路上付出更多的辛劳与努力,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及完善,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RyallT,JuddBK,GordonCJ.Simulation-basedassessmentsinhealthprofessionaleducation:asystematicreview[J].JMultidiscipHealthc,2016(22):69-82.
[2]OjhaR,LiuA,RaiD,etal.ReviewofSimulationinPediatrics:TheEvolutionofaRevolution[J].FrontPediatr,2015(30):106.
[3]VanBiljonL,MeyersAM.Paediatricchronickidneydisease[J].SAfrMedJ,2015,105(4):316-319.
[4]梁菊,李瑛.模拟医学教育:医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5,24(3):266-269.
1模拟医学教育的发展及组成
医学教育中采用人体模型等进行医学知识的教学具有悠久历史。我国很早就将人体模型用于中医针灸的教学。16世纪就已经将人体模型用于接生技巧的培训。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进行问诊、查体等训练也是模拟医学教育的尝试。现代的模拟医学教育是在计算机技术及以往示教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局部功能训练模型、计算机辅助训练模型、虚拟现实和触觉感知系统以及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等现代化模拟手段为一体的系统教学体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系PeterSafar教授与荷兰Dr.BjornLind合作并研制了最早的心肺复苏模型[2];随后1987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及佛罗里达大学共同开发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高仿真医学模拟人[3]。随后90年代中期美国匹斯堡及斯坦福大学等率先建立了模拟医学中心。近年来,包括高仿真医学模拟人在内的各种现代化模拟设备及手段被应用于医学教育。模拟医学教育可以实现对整个医疗过程及医疗环境的全面模拟,通过交互式教学方法完全模拟真实场景下对患者的诊治及处理。在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及一些综合性医院,模拟设备也被广泛用于临床教学及技能培训[4-7]。
2模拟医学教育可以提高本科医学技能教学的效果
2.1模拟教学优于传统课堂授课及基于问题学习教
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传统的本科医学教学中对医学技能的教学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本科生不能得到身临其境的体会,这限制了医学技能教学的效果。近年来兴起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法以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对驱动问题展开学习和探究,增加了互动性,提高了临床技能教学的成效[8]。但是由于本科生没有临床实际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课堂授课和PBL教学法都难以高度模拟临床场景。Young等[9]用模拟教学对医学生和初级住院医生进行处理临床急症技能的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是医学生还是初级住院医生都不能达到临床实际要求提示现有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系统仍然存在差距。Steadman等[10]以呼吸困难为例比较了PBL教学法和模拟教学对医学生处理实际病例的能力培养的效果,结果显示模拟教学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显著优于PBL教学法。模拟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必将显著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技能。
2.2模拟教学可以提高医学本科生学习临床技能的积极性
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主要由教师进行示教,学生观察和重复操作进行学习。由于目前医疗法规和制度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增强,本科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大大减少,严重阻碍了本科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高仿真医学模拟人可以真实地再现临床场景,克服临床资源的不足,极大提高了学员学习和掌握临床技能的积极性。我们对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与课堂授课和小组讨论学习相比,98.7%的医学本科生更希望通过模拟人来学习临床技能,且绝大多数都认为模拟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趣味性及实际帮。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模拟教学首先能避免可能的医疗风险,学生更愿意在安全的环境进行学习;其次模拟教学真实反映了临床处理后患者的反应,学生印象深刻,对于失败和出现差错的环节,经教学后讨论和反思加深了印象;再次,模拟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具有决定处置的权利,增强了职业的责任感。
2.3模拟教学可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的职业素养
模拟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系统。模拟教学允许医学本科生出现错误甚至低级失误。通过模拟可以真实再现临床实践中的差错、事故甚至死亡,这些不良事件的模拟可让医学本科生切身地体会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处置失败之后的失落感。由于没有发生实际伤害,学员一方面经受心理的锻炼,一方面通过总结和反思、反复的练习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能,进而成功的再次处置相关状况。因此模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模拟教学还可以模拟医生向患者及家属沟通不良病情和恶性事件,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医患交流能力。
2.4模拟教学可以实现医学本科生个体化临床技能教学
医学本科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临床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上都可能存在差异。尤其是临床技能教学不同于基础医学知识教学,其更注重临床推理和实际操作。在临床技能教学中采用模拟教学,可让医学本科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发现和弥补自己的欠缺,通过练习和针对性的培养,达到对临床技能的熟练掌握。因此,模拟教学可从整体上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技能,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步性和单一性。此外,医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初步对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规划具备一定的了解。
3模拟医学教育可作为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评估方法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1004)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发展的情景、环境、过程的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出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1,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情景式教学,探索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应对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泸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2009级本科,共46人,所有学生均完成口腔专业理论课学习,尚未进入临床实习。
1.2 教学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将学生所学临床知识串讲,另一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由教师扮演临床患者,提供案例,学生扮演医生,与教师互动模拟临床接诊过程,并在仿真头模及综合治疗台上完成临床检及治疗的操作。
1.3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学生完成临床实习后由带习教师对其实习成绩评分,实习成绩评分项目包括医患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带习教师不清楚学生分组情况。
2.结果
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85.64±2.56,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78.32±1.87,两组成绩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口腔医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现状是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先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临床实习,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记忆理论知识,却难以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如何构筑一道桥梁引导学生能顺利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探讨内容。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对模拟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获取信息,再利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对患者进行诊断,最后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模型上进行操作演练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生动活泼,学与用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互印证、沟通,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背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综合思考及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生与模拟患者的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及决策能力得到锻炼,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由一个医学生向职业临床医生进行转变,为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尽管情景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其显著的优点,但也有限制其推广的局限性。首先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它适用于传统理论教学结束后,临床实习前的阶段。其次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教学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有能模拟临床工作环境的设备及模拟患者,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教学使用的模拟设备主要是仿真头模及综合治疗台,这类模拟设备不具备与使用者进行交互应答的功能,无法真实模拟临床环境。而能与使用者交互的口腔医学实习模拟系统价格昂贵,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条件。再次,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考核体系与传统教学法不同,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是对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考核不能仅凭卷面的考试,如何构筑科学的考核体系是今后教学实践中需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6):413-415
腔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与成年人的头颅类似,可模拟患者的张闭口运动,以及治疗时患者需要的椅位变化。牙领模型安装在在头颅模型的上下领之间。牙领模型上的所有牙齿均采用专用胶与牙槽骨相连,并可在拆却后显露出下方的牙槽窝。仿真头颅模型的面颊部是由橡胶材料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阻力,可以和其中的牙领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人的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学生可以真实地体会出拔牙手术操作中唇、颊组织对于手术的干扰以及拔牙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楔、挺、推、翘等用力方法。医疗技术具有严格规范的特征,指导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利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设计的医疗方案、操作前的器械选择、操作的准备、操作过程和步骤等方面,及时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规范操作。通过反复、多次模拟训练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其养成一种良好的操作习}贯。
二、缝合练习模块在口腔领面外科
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口腔领面部不管是外伤还是手术后的瘾痕,都可能会加重患者思想和心理上的负担。因此缝合方法是否正确、缝合技术是否熟练紧紧关系着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面容。缝合训练涉及到缝合针线的选择、缝合时的层次、针距、边距、松紧度以及各种缝合方法。传统的缝合训练常常采用布料、橡胶管、猪皮、活体动物等。但这些材料要么与正常人体组织的弹性、柔初性相差甚远,要么费用较高、不能反复多次使用,使学生的缝合训练受到很多局限。缝合练习模块由仿真皮肤和皮下的基底部所构成,与真人皮肤在弹性和手感上十分相似。学生不仅可以在缝合练习模块上进行皮肤缝合训练,还可以进行手术切开、打结、拆线、换药等练习。我们在授课时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示教,强调正确、规范的手术缝合、剪线方法,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配合训练。为了增强训练的真实性,我们会反复强调这不是在练习,是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操作,要求学生认真缝好每一针。在学生训练时指导教师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错误。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所有同学均能熟练掌握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
三、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在口腔领面
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口内缝合由于有唇、颊、舌、牙齿的阻档和干扰,视线不佳、而且口腔内私膜组织质地柔软缝合时易发生缝针折弯、组织撕脱等情况,较皮肤缝合时难度大。但是口内缝合又是口腔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或工作中最早接触的内容之一,不经过训练直接在患者身上练手不仅学生心理负担重,也加大了患者的风险。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用了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对学生进行训练。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包括底座、模拟口腔粘膜的膜和中空柱状的套圈,套圈与底座相匹配,膜覆盖于底座上端,底座上部为中空,套圈由上至下套于底座,膜覆盖于底座上端的部分处于绷紧状态,其所具有的张力模拟口腔内粘膜的张力,膜以上的套圈部分的腔体大小模拟治疗时口腔腔体大小。利用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可以让学生体会出在狭小空间缝合操作时的不便,体会口内缝合与皮肤缝合的异同。为他们进入临床实习莫定了一定的基拙。
四、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在口腔
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牙槽脓肿又称根尖周脓肿,是由根尖周炎发展而来的。在急性期切开排脓将脓液引流是局部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虽然在理论上知道了牙槽脓肿形成后患者会出现软组织肿胀、局部压痛、面部变形、触诊有波动感等症状。但是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期间能够遇到的病例非常有限,愿意配合学生操作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不但外形逼真,模拟脓肿的颜色、质地、触诊手感甚至脓液都与真实的牙槽脓肿相似。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包括模拟牙槽骨及其对应牙跟的部位上的模拟脓肿,配合仿真头颅模型使用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治疗时椅位调整、麻醉、消毒、切开、冲洗、放置引流的全过程。模拟脓肿可以在操作过后替换成新的,不用替换整个牙槽脓肿切开模型,成本低可以保证学生人手操作。
五、唇裂模型在口腔领面外科临床
[关键词]儿科学;病例;模拟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2-0089-01
当前,因法律建设不断完善,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增强,医学生在患者(尤其是小儿)身上得到的“实习”机会极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临床分析能力难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科学教学效果,拟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育处理,即以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或基于问题进行学习),用Simbaby模拟病例,以计算机控制,仿真生理驱动模拟人完成相关操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对象
选择我院临床儿科学本科学生90名进行研究,入选学生均自愿接受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为2组。对照组:40名,男14名、女26名;年龄17-19岁,均值18.2±0.4岁;入学测验成绩67-97分,均值82.1±3.7分。研究组:50名,男19名、女31名;年龄17-19岁,均值18.4±0.5岁;入学测验成绩66-98分,均值82.5±3.4分。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二)方法
对照组学生按照传统授课方式处理,而研究组学生则以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育处理,具体方案如下:(1)授课内容:两组学生选取相同的授课内容,以代表性较强的章节为主,本研究中以新生儿肺炎、先心病等为例,且均交给同一名教师授课,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2)授课方式:对照组按照传统授课方式,即教师授课,学生全程被动接受。研究组采取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学,教师提前布置病例,指导学生课前查询相关资料,之后教师根据病例特点在计算机上编写Simbaby病例,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的治疗手段一一呈现在Simbaby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获取最佳的治疗方案,引导学生掌握。
(三)观察指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测评,比较两组学生临床知识考试成绩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
(四)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二、结果
研究组临床知识考试成绩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得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三、讨论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比较重要的专业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案为LBL教学模式,也就是以授课为基础,其中教师作为主体、讲课为中心、学生整体为对象,对学生予以全程灌输,教学的内容、进度及方法等均交给老师决定。传统教育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未考虑学生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等,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对待教学。我院临床本科儿科学教学中引进以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临床知识考试成绩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Simbaby属于Laerdal公司仿真生理驱动模拟人,可在计算机引导下模拟出小儿呼吸、血压、心跳、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等,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要求,教师则在这些要求下为学生呈现X线、彩超、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这种模拟医学模式下,教师主动编写病例,经计算机控制后,模拟出疾病发生与发展,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实践”诊断及治疗等。模拟医学教育可反复、多次训练,不会对实验对象造成创伤,经仿真模型创设出模拟病人与模拟临床,学生可主动查找资料,增强了他们基础和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联系,且实施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方案,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经过Simbaby验证后可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可借鉴。
作者:刘水
目前我国多家高等医学院校已引进代表最高端医学模拟培训技术的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human patients simulator, HPS)和高端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 ECS),但是如何将高仿真模拟系统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现就高端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背景介绍
高端模拟技术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培训由来已久,但用于医学教育领域,尤其用于同样高风险的急诊医学领域却仅有十余年的历史[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医学模拟教学由最初使用简单的解剖示教模型、局部功能显示模型或单项治疗技能模拟练习器发展到计算机驱动模拟人。教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设计病情,供学习者检查诊断并进行一系列单项治疗操作,并由计算机判定操作正确与否,随之根据编好的程序改变模拟人“生存”状况,或好转或死亡,使学习者在没有增加真实病人痛苦和危险性的情况下得到一个较完整的治疗过程的训练[2]。还可以通过软件设计制造一种虚拟的病人环境和病情,学习者由屏幕可以看到病人体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并通过使用内窥镜模拟器得到检查或治疗操作的触觉感受,甚至听到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发出的声音,使受训者得到更为真实的临床操作体验[3,4]。但这些模拟方式多用于某些操作技能的训练,对于更为重要的非技术能力的培养,诸如抢救危重病人时的判断、指挥、合作协调、资源利用及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仍难以完成,还必须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逐渐学习积累。
近年来,一种更高端的模拟训练系统——生理驱动模拟系统用于医学教育领域,通过在外形和真人一样的模拟人身上模拟各种病人的生理和病理学特征,对“医生”使用的药物和进行的治疗操作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并在与模拟人连接的监护仪器中显示各种生理数据,加之治疗环境和方式的全面模拟,可以创造出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情景,实现临床真实场景下对病人的治疗处理。使“护士”不仅可以了解“病人”的生理状态,判断“病人”的病理变化和对药物或治疗措施的反应,练习使用各种抢救仪器设备,还能在小组模拟抢救中锻炼提高非技术性能力,真正达到训练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实际动手和相互协调配合等综合能力的目的。
2 高端模拟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
高端模拟系统具备生理型驱动的功能,可模拟各种临床情况,如:在神经系统,眼睑可以眨动、瞳孔大小可变化。在呼吸系统,气道解剖精确,可模拟舌后坠、喉头水肿及气道阻塞等各种呼吸道梗阻的临床情况;气管插管“病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并且可直接反映在连接于模拟人身上的真实的监护仪上;双肺具有顺应性,具有自主呼吸和机械通气功能。同时可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治疗与操作练习。
高端模拟系统有独特的医患对话功能,特定的情景设置,学生练习时可以通过问诊、体检和分析相关的监测指标来进行诊断,施加抢救治疗措施,并观察病人的各种反应。还可以利用创伤主件模拟各种伤害,进行相关的创伤识别和处理,练习难度可以控制调节。
高端模拟系统用显示屏可显示心电图波形、心率、心输出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浓度、血压波形、体温等。五导联的心电监护可以真实模拟各种不同的心律失常波形,可进行相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除颤或起搏等治疗。
高端模拟系统创伤灾害系统可以选择配置创伤和意外灾难伤害组件,真实模拟六个静脉和动脉出血及口腔、眼、鼻及耳道各种分泌物,并可控制流速。
在模型上可进行60多种常用药物的各种途径(包括各种穿刺、输液、注射)的治疗,对不同的药物会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反应,如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对不同的“病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5]。
3 高端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
3.1 时间方便性
临床医学教育依靠学生能见习到足够的有教学意义的病人,每个医学生都希望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病例,然而这往往受时间和机遇的限制[6]。使用高端模拟人就不用再等到一个病人来了才能进行训练,用模拟系统进行训练可以完全按照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安排。
3.2 可调节性
各种难度和阶段训练可以在模拟系统上进行,如基本概念的学习、基本操作的练习、急救练习等。模拟救护现场能使护生在判断伤情和处理伤员时会考虑抢救时机,争分夺秒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充分体现了急救医学“急”和“救”的特点[7]。
3.3 可重复性和允许出错
学生在使用模拟系统时不怕出错,因为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当出现错误会被及时纠正,可以在模拟系统上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有助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积极创新,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代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对已知的创造和对未知的探求过程[8]。
3.4 记录和回放
训练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包括摄像或者系统自带装置,训练完成后学生和教师可以观看或检查记录,进行讨论和评价,有利于发现优点和失误,从而大大提高了对病人治疗和诊断决策的准确性[9]。
3.5 高仿真性
采用模拟人进行教学能够真实再现无数临床环境,使教学双方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模拟教学的特点都是在教学加入于实时情景之中完成的,其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技能操作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模拟教学的经典范畴情景教学[10]。
3.6 团队协作能力
对一个病人的治疗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努力完成,学生可以利用模拟教学的优势,在高级模拟系统上进行团队协作共同治疗病人,从而明显提高护生的团队协作精神[11]。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ECS是从1969年开始应用于教学,直至2002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允许在心肺复苏的教学领域中使用[12]。2003年Barsuk D等将ECS用于医护人员的院前创伤管理的培训,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端模拟系统可提高医护人员在院前创伤治疗的能力[13]。2005年DeVita MA研究表明ECS可大大提高医疗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14]。
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有数百家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在不同的医学领域使用这类模拟系统进行医学生的教学和临床医生的培训,并建立了地区和世界性模拟医学教学专业协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这种高端模拟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1],不仅被引入医学教学,甚至被当作临床医生准入考核的重要内容或用于疑难病例治疗方案设计等诸多方面。
在我国,2004年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率先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急诊医学高仿真模拟教学工作[15]。2007年朱卫民、刘媛航等认为高端模拟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得医学教育变得更鲜活、具体和形象,有利于学生系统、动态和完整地理解知识和体验病人感受[16]。刘为萍等[17]也充分肯定此种教学方法,认为它可大大缩小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的差距,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培训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但是高端模拟系统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需要编写更多的符合医学教育特色的应用软件,需要探讨更加有效的培训模式和考评方法,需要制定统一的操作程序和规范,这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它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临床综合能力以及较高的教学能力[18]。另外,高端模拟系统虽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它毕竟不同于真实的病人,不能完全取代临床实习或实践[19]。其缺陷如不能与病人进行实时的交流,与临床实际操作尚有一定差距等等。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等各种临床综合能力,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新主题。高端模拟系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院校的认可和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Grenvik A, Schaefer JJ3rd, De Vita MA, et al. New aspects o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raining [J]. Curr Opin Crit care,2004,10(4):233-237.
[2]李剑.医学模拟教育与医学教育革命[J].中国医院,2004,8(7):73-74.
[3]Rowe R, Cohen RA. An evaluation of a virtual reality airway simulator [J]. Anesthanalg,2002,95(1):62-66.
[4]徐德军,吴嘉宾,张利萍,等.模拟教学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5(5):257-259.
[5]俞锐敏,蒋亚斌,张宁.高端模拟系统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1):23.
[6]Gordon JA, Pawlowski J. Education on-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simulator-based medical education service [J]. Acad Med,2002,77(7):751-752.
[7]方海飞,丁国芳,韩焱.模拟教学在急救操作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23(3):277-278.
[8]郭明贤,刘冬焕,徐巧玲,等.创新教育与护理教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4-25.
[9]Marshall RL, Smith JS, Gorman PJ. Use of a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 trauma management skills [J]. Qual Saf Health Care,2005,14(5):326-331.
[10]吴晓萍.基础护理模拟教学与真人示教的论辩关系[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334.
[11]何丽,高建平.急救模拟训练对提高手术室护士急救技能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30-31.
[12]Holcomb JB, Dumire RD, Crommett JW, et al. Evaluation of trauma team performance using an advanced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for resuscitation training [J]. Trauma,2002,52(6):1078-1085.
[13]Barsuk D, Berkenstadt H, Stein M, et al. Advanced patient simulators in pre-hospital trauma management training-the trainees' perspective [J]. Harefuah,2003,142(2):87-90,160.
[14]DeVita MA, Schaefer J, Lutz J, et al. Improving medical emergency team (MET) performance using a novel curriculum and a computerized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J]. Qual Saf Health Care,2005,14(5):326-331.
[15]孙长怡.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国内急诊医学领域应用初探[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9):682-683.
[16]朱卫民,刘媛航.智能仿真模拟人在护理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2007,11(7):79.
[17]刘为萍,白梅.运用ECS模拟人实施PBL教学的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S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