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4:44:48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沟通与协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沟通协调能力概述
1.沟通协调的含义
沟通协调是指在工作中管理者妥善处理好与上级、同级、下级等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摩擦,从而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想做到下级安心、上级放心、同级热心、内外齐心,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2.沟通协调对管理者的要求
首先,积极沟通。重视且乐于沟通,愿意与人建立联系,在遇到沟通障碍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对待冲突和矛盾,而不是强权或回避;其次,换位思考。能够打破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体察对方感受,促进相互理解;再次,及时反馈。重视信息的分享;用心倾听各方的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回应。
著名的周哈利窗模型根据对信息的“暴露”和“反馈”把个体在交流时的心理分成了四个区域,即开放区、盲区、隐藏区和未知区。该理论认为改善沟通协调工作的实效性应该从缩小隐藏区和盲区两方面入手。缩小隐藏区是增加信息的暴露程度,坦诚的与他人分享信息,让其他人更了解信息,扩大开放区,减少未知区;缩小盲区是指提高他人对管理者和信息的反馈程度,这样可以促进沟通双方的理解和友善,同样可以扩大开放区,减少未知区。
二、高校教学秘书沟通协调工作的主要内容
1.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相关部门指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在高校具体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秘书应该做到积极主动与相关处室保持紧密的联系,比如认真配合教务处协调安排本系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落实,组织学生选课,配合组织各类统考工作的报名、收费、审核学生名单、落实监考人员;根据财务部门的相关规定核算外聘教师和自有专职专任教师的课时费等。
2.与院系领导之间的沟通协调
与院系领导的沟通协调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参谋和辅助作用,协调院系领导之间就相关问题及时加强沟通、交换意见,避免互不通气、矛盾集聚,影响集体的团结与和谐。作为教学秘书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参谋和辅助作用,就所在部门的教育教学情况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领导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在汇报过程中,沟通协调要讲究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如实反映相关情况,做到不利于团结协作的话不说,偏激片面的话,闲话、气话不传,争取让领导之间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步调一致、融洽共事,积极营造和谐相处、团结协作的先进集体。
3.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
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主要是指积极做好桥梁和纽带的角色。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部分教师不实行坐班制度,而且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教师队伍中还有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作为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教学秘书平时要加强与校内外任课教师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安排、教室安排、考试安排、成绩登录和教师工作计算等方面的工作,尽量避免发生教学事故。
4.与在校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
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高校教学秘书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应体现尊重、理解、包容等特点,对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对学生的咨询,应给予耐心的解答;加强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对学生选课、补考、学籍、成绩等相关工作要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能力之间的矛盾,教学秘书必须进行适当的协调,使效果达到最佳。
三、高校教学秘书在沟通协调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沟通协调职责有待明确
作为高校管理人员的教学秘书,是在教务处和院系的双重领导下进行相关的工作。关于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尽管各个高校或多或少都有规定,但是具体的职责范围不明确,尤其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教学秘书要负责教学管理、科研、学籍、考试、排课、与外聘教师的沟通等。岗位职责内容的不清晰直接导致了沟通协调职责范围的不明确。
2.沟通协调渠道有待通畅
在高校中,教学秘书是部门与部门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要受到领导、教师与学生的多重监督,其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渠道相对不通畅,这一点主要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中教秘与领导、老师之间表现的较为明显。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中,职工均没有事业编制,职工和学校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故职工在工作中就处处得察言观色,小心谨慎。教学秘书尽管属于管理者,但是没有实际的参谋权,只是教学管理决策的传达者和执行者。部分领导、老师和学生对教学秘书岗位和角色缺乏正确的认识,无论大事小事甚至是一些琐事都会找到教学秘书,为了维持和谐的工作关系,教学秘书不好意思推辞。久而久之,沟通协调渠道的不畅通会引发教学秘书对岗位的厌倦感。
3.沟通协调效果有待提升
教学秘书岗位职责范围较广,所以其沟通协调的效果总体不佳,这一点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中教秘与学生之间表现的比较明显。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生源跟公办院校相比总体素质有一定的差距。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学费相对较高,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经济条件的优越感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秘书与学生沟通协调的难度。教学秘书的一些工作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学生自认为学费较高,对教学秘书角色缺乏正确认识,仅视其为服务者,对其工作缺乏一定的尊重。当对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时,会影响到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甚至引发师生之间的抵触、对立情绪。
4.教学秘书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在各个高校中,大多数教学秘书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相匹配,其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技术职称等于本专业的任课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秘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这对教学秘书自身的综合素质相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学秘书对岗位角色和工作内容缺乏争取的认识,认为教秘工作就是一些琐事的处理,未充分意识到先进的管理工具对有效提升沟通协调效率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传统的工作方式必然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办公要求,从而导致办公效率低下,影响工作热情,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秘书沟通协调工作创新与实践水平的建议
1.强化服务意识
优质的服务可以使教学秘书在领导、教师和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从而得到大家的信任、认可和支持,有效激发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促进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构建融洽和谐的关系,进而推进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所以教学秘书应根据岗位职责准确定位,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师为人和以生为本的理念,设身处地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问题,为领导、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的服务。
2.增强协调能力
高校教学秘书位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枢纽位置,在工作中需要沟通协调左右,贯穿教学上下,联系部门内外,所以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是教学秘书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有效的沟通协调需要技术和技巧,主要体现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较强的亲和力。比如教学秘书要把上级部门或兄弟院系的有关事宜或重要文件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所在部门的相关领导和教师,同时将学生对教学情况的信息反馈认真加以汇集整理分析,以保证教育教学有序进行。在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过程中要做到客观、公正,积极营造融洽、祥和、互相信任的良好工作氛围。
3.培养敬业精神
教学秘书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份相对琐碎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同时也对教学秘书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学秘书,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精神,忠诚高等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对领导、教师和学生要热心、耐心,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冷静理性,不急躁,不冒失,按照相关的规定,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处理沟通协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保证教学秩序稳定。
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自觉地围绕发展先进生产力开展工作。和谐社会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和谐,这要求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能够在社会这个大的统一体内相互依存、协调运作、良性转化。高校智力密集、联系广泛,高校的一些党外人士学术成就高、议政能力强、社会影响大。他们作为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因此,在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中充分发挥广交朋友、联络感情、平易近人、协商办事等作风,也就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要结合高校实际,加强和改善党委对派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派基层组织在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高校的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是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高校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积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把党外人士的安排举荐工作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把人才智力和科研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正是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落脚点。
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为文化建设服务的优势,自觉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围绕发展先进文化开展工作。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要坚持把服务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又一显著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我们应该自觉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围绕发展先进文化开展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坚持对高校统一战线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各种非、反思潮纷至沓来。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有的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引导他们把才智和精力集中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上来,坚决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对高校的渗透。
二是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升华。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富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先进文化既要反映当今时代的要求,又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因此,高校统战工作为发展先进文化服务,既要反映时代的要求,又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传统媒介;新媒体;共青团;宣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43-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3G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社区(SNS)、手机通讯平台(Fetion)、微博(Microblog)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观念最开放、最乐于接受和使用新媒体的社会群体,其思维方式、思想状态、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正在发生深入的联系,传统的宣传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实际。基于此,开展传统宣传媒介与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协同应用与实践研究有其必要性。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QQ、人人、微博等网络通信方式以其信息丰富、交流便捷、虚拟性和互动性,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方式。同时,网络通信也带来不少问题,信息失控、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缺失、各国文化的侵入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极大冲击。因此,加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对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共青团宣传工作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增进学校和广大同学沟通交流的桥梁。学校团组织的宣传工作发挥着增进学校和广大同学交流沟通的作用。同学们通过宣传工作了解学校的各项政策、方针、决议等,同时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便于学校更好开展工作。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展示共青团内外形象的平台。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向广大学生展示共青团光辉形象的平台,从而为共青团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异同
传统宣传媒介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这里主要指报纸、简报、海报、宣传单、专刊等纸质宣传方式。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在共青团工作中主要指网站、QQ、人人、E-mail、微博等网络、通信宣传方式。传统媒介的传播机制是一点对多点或点对面的传播机制,新媒体则呈现出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特点。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消息后面有大量评论、跟贴、转发,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新媒体具有传播快速,时效性强,快捷的特点,随时地向广大团员青年传播信息,更容易接近当代大学生。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介具有精准性,对海量的信息传统媒介会做出筛选,信度高,给广大团员青年留下印象深刻;传统媒介易保存,可重复阅读,有纪念意义,喜欢收集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分门别内的收集、剪裁信息;传统媒介针对性强,校报对信息进行筛选后进一步挖掘信息背后的故事,有针对性的报道,更加具有深度和良好的引导作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都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渠道,在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中,都能以各自的方式向广大团员青年传播信息,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都具有自己忠实的读者,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有手机控、微博控,虽然新媒体深受同学们喜爱,但也有部分同学仍喜欢看报纸、简报、专刊。
三、共青团宣传工作中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协同机理
新媒体对传统宣传方式的冲击对团的宣传工作策略提出了新要求。而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开展中有其契合性。
1.工作职能上的协同。政治职能,教育职能、咨询职能、社会职能和文化职能是高校基层共青团的几项基本职能。熟悉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离不开宣传,体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离不开宣传。要实现高校共青团的各项职能离不开宣传工作。实现宣传工作与共青团工作基本职能的协同,这不仅是共青团自身发展、壮大的要求,更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而宣传工作则主要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媒体来体现,所以,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上必须保持一致。
2.宣传内容上的协同。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内容既包含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也包含了青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体体现在活动载体和日常工作的宣传中。要真正实现以宣传树立形象,宣传凝聚人心,宣传鼓舞斗志,宣传推进团的事业发展。必然要做到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在宣传内容上的协同。
3.宣传对象上的协同。以具体的共青团活动为例,按工作对象我们可以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对象分为:组织者(党员骨干、学生干部、共青团干部),参与者(参与活动组织的同学、参加活动的同学),其他(指未参加活动的同学)。各宣传对象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通过对不同宣传对象采用不同宣传方式以加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共青团宣传工作中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协同机制的构建
1.积极营造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良好氛围。虽然新媒体已广泛影响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但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共青团工作的良好氛围并没有形成。积极营造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动学校共青团官方微博、学生会微博、各院系团委官方微博与校报、院报、专刊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开展工作;积极引导各社团、各支部开通各自的微博,利用微博同传统的海报、简报、宣传单等传统宣传方式来消息、下达通知等。
2.努力搭建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宣传平台。努力搭建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宣传平台,一方面传统宣传方式不仅不能抛弃而且更应该加强。校报可在计划期数上,增加专刊(如“十专刊”、“元旦专刊”)进行系列报道;出版学校特色杂志,鼓励各学院出版具有学院特色的杂志。另一方面要及时通过微博、SNS社区、QQ、MSN、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搭建平台。如建立学校自己的论坛,并在同学们中广泛推广;形成高校共青团微博和各院系共青团微博、各团支部微博、各社团微博相互收听,共同发挥作用的良好局面。总之,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媒体的宣传定位来做到优势互补。
3.不断完善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规章制度。要实现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必须从制度政策上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共青团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奖励制度》等方式,将传统宣传中和新闻稿、海报、宣传板的奖励扩大到新媒体的宣传奖励中来,用制度杠杆处理传统宣传与新媒体的协同作用。
4.加强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队伍建设。当前,高校共青团宣传骨干队伍流动性大、理论功底欠缺、专业素养差等问题,制约了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发展。因此,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宣传工作的目标,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关键在于宣传工作队伍的建设。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广泛选拔具有过硬政治素质,较强文字写作能力,擅长网络编辑的同学加入到宣传队伍中来;通过开展新闻培训、讲座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素质较强的主管宣传的团干部;积极倡导各院系、各团总支向高校共青团宣传部门推荐优秀学生,不断充实,壮大传统宣传和新媒体协同应用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立为,薛艳.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28):213-214.
[2]罗琳.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策略的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z1):498-499.
[3]刘夏清,王爱芹.“新媒体”在高校创新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87.
[4]唐金楠.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刊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76-78.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协同育人
2012年3月23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本文通过总结吉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院所实施科教协同育人的基本经验,探讨科教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和途径。
一、科教协同育人是实现开放发展、合作双赢的有效途径
1. 科研协作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共同需求是科教协同育人的内在动力
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平台—项目—团队—人才”五位一体的模式是其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主线,[1]上述五要素环节的良性循环,既可以表现为正向的螺旋式上升递进过程,也可以是逆向的螺旋式上升反作用过程,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之间具有相互支持的互动性和互补性,而科研院所在科研平台、项目和团队方面的优势与大学在学科、人才和团队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等途径,实现创新要素汇聚。因此,科研协作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共同需求将是学校与科研院所协同育人的内在动力。
2. 科教协同育人为科研院所提供科技发展生力军
中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科研院所没有设立本科教育体系,又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责任,同时承担大量高层次科研项目,引领国家科学研究发展方向。高等学校与研究所合作培养人才,为研究院所输送基础扎实、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本科毕业生,有利于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如吉林大学每年就有130余名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进入中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院所就读研究生,其中中国科学院70余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60余人,这些学生为科研院所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
3. 科教协同育人能够丰富高校教学内容,促进育人理念的提升
由于高等学校是为全社会、全行业培养人才,其培养口径比较宽,不同特色的大学同时向研究院所输送毕业生,学生在研究院所学习期间会与不同大学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学校会从中感悟本校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构建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吉林大学暑假学期各专业开设的科技前沿专题讲座、科研专题训练,许多孵化于科研院所研究课题。同时,真实场景的科研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研究导向,启迪创新意识,提升科研素养,如药学院近五年有46名本科生在科研院所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
二、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协同育人的基本途径
1. 科教协同育人的形式体现出多样性
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协同育人渠道是多元的、形式是多样的。如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双聘院士和兼职教授,开展学术交流;以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名字荣誉冠名创新人才培养班;选派学生进入中科院做毕业论文;学生到中科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实施暑期中科院所实习计划;中科院在大学设立奖学金;开展名家系列讲座;向中科院免试推荐研究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教学等。
从20世纪90年代起,吉林大学开始逐步与中科院及其科研院所签订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学校与科研院所长期稳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学校八个学部中有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地学部、医学部、农学部等六个学部的14个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院所共16家进行合作协同培养本科生。此外,吉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如北京电工所、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等)10余家研究与生产单位进行合作,数十位专家成为吉林大学双聘院士和兼职教授。2011年11月、12月吉林大学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光机所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创办“菁英班”,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创新活动。
中科院已经成为吉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持力量。学校每年选派650余名本科生赴中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院所进行协同培养,本科生从三年级开始进行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密切结合科研与实际生产,其中创新实践有150余名学生、毕业论文有300余名学生在中国科学院及所属研究院所完成,此外,在中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院所进行教学实习的本科生约200余名。
2. 科教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
科教协同创新能够有效汇聚创新要素,是合作双赢的科研与育人组织机制上的创新,其中协同育人是重要结合点。随着科教协同育人活动的深入,协同育人工作不再单纯局限于教学活动本身,将与学科建设、合作研究、共建共享平台和导师双聘等联系在一起,从而推动学校的开放发展和学术管理机制改革。因此,科教协同育人应着眼长期战略合作。首先,领导层重视和科学的制度性安排,以及长远“利益”分享,是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次,科教协同育人应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合作单位,严格规范和落实人才培养的相关环节及相关措施,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第三,科教协同育人实施成功的关键点之一,在于合作双方教师的学识、能力、责任心和精力投入,在于参与项目的学生的研究愿望和自我管理能力。第四,应当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科学评价考核方法,促进协同育人项目的规范运行。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教协同育人的认识与思考
1. 进一步完善科教育人的相关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与科研院所协作育人的政策机制,例如协同育人激励机制、教授学者交流协作机制等。建议国家适当增加高校与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指标,增加研究生导师指标,建立指导教师“流动不调动”的人才共享机制,完善协作培养成本补偿机制。
2. 促进高等学校与中科院在协同育人方面的全面合作
发挥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发挥中科院在平台、项目和团队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实现科教协同育人的更大效益,从而将优质科研资源与人才培养过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科、平台、项目和团队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依托和纽带作用。通过扩大创新人才的协同培养规模,为科学研究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源泉和后备力量,实现以探究、发现为主要特点的大学文化的持续传承,在研究氛围中育人。
3. 不断优化协同育人的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
对于学校与中科院及相关单位协作育人,今后应当进一步探索制订更加规范、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教学环节要求,明晰协同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协调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关系,落实具体措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有机结合。
4.健全协同育人的质量评价机制
学校与科学院所及相关单位协同育人,应根据大学生在科研单位进行科研训练实际,进一步健全相关评价机制,包括培养条件、训练方法、师资队伍、成绩考核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证。在评价机制和政策导向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和高水平项目的研究,使他们在探究与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创新人才的培养真正成为协同创新中的重要着力点,而不是变成一般劳动力。
“随视随地视讯无阻”提倡借助Polycom云媒体平台和先进的视讯技术,让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和任何网络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和协作,把任何空间转化为高效沟通和协作的场所,推动人们T作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Polycom大中华区总经理李钢说:Polycom见证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先进的远程视频技术和强大的云媒体平台,能给企业带来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生产力和效能的提升,在当前互联网+和1二业4.0的变革时代,我们更希望能通过最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企业和社会带去更大的价值。今年Polycom新推出的系列解决方案和产品,将有效地帮助实现“随视随地视讯无阻”的构想。“智慧眼”( Polycom EagleEye Producer)的面部识别技术能够动态识别每个参与者,并依此摄取最佳的会场效果,创造更加自然的视频会议体验;“拾音魔球“( Polycom Acoustic Bubble)只是拾取魔球内参会者讲话的声音,屏蔽魔球外所有的杂音,包括背景谈话、城市街道噪声以及其他周边声响;“拾音魔墙”( Polycom Acoustic Fence)技术能够实现在拾音魔墙外,声音可以有效屏蔽,拾音魔墙范围内,则提供高清音效。这些解决方案和功能,都是保证人们能够在开放的空间实现高清、无干扰的实时视音频协作和沟通的重要砝码。
在以往,视音频协作往往意味着封闭的会议室、极为昂贵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后台、政府或者大型企业特有的优质网络、以及提前约定的会议时间,这对于个人或者中小型团队和组织来说是极为苛刻的条件,极大地限制了视频协作的用户和范围,而且不符合人们对实时沟通的需求。
Polycom始终以用户体验为视频协作解决方案研发的核心目标,致力于创造适合用户协作的解决方案。2013年底,工信部正式发放4G牌照,我国移动通讯领域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这对视频协作系统来说是一个重要发展良机。Polycom抓住这一机遇,并基于对人们的协作环境和协作需求的快速演化的敏锐察觉,在2015年提出了更高的愿景——“随视随地视讯无阻”,致力于为所有的场所和所有人群创造高效卓越的协作体验。这也是Polycom在去年的“视讯无隙沟通无限”的理念的基础上,对统一通信以及视频协作领域推出的崭新理念。
以Polycom RealPresence Mohile解决方案为例,这一解决方案是应用于智能手机的一款高品质视频和内容协作应用,它扩大了传统视频协作的部署与应用模式,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沟通体验,人们从此进入了“超级移动”时代:无论是在传统会议室或开放T作场所,还是在家庭办公室或咖啡厅,甚至是在宾馆、机场和路上,人们都能实现实时高效的视音频协作。人们再也不用守在办公桌旁,坐等技术人员调试复杂的视频系统,因为Polycom的解决方案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云服务和协作办公空问,让视频协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其从少数人群在会议室协作沟通的工具,变为可供拥有智能手机、桌面系统以及原会议室的大众人群协作沟通的平台。
关键词:协同;组织;信息沟通;信息化系统
一、协同概述
1.组织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切斯特・巴纳德从组织管理的现实诉求对组织进行了阐述:组织是由具有协作意愿且拥有共同目标的人群,以信息交流为主要沟通渠道组成的庞大的协作系统。其中,组织要素主要包括: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交流的人群。
自然,企业即为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正式组织。
2.协同
组织的存在是以共同目标为前提,组织协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群体行为,根据其他个体的态度、行为来规划、调整自身行为的现象就是协作。在协作过程中,协商成功则有所作为,协商不成则不作为甚至胡作为、乱作为、反作为。由于组织有共同目标,故协作必不可少。由此,协同即协作达到共同目标――“协”是过程,“同”是结果。
(1)协同发展
协同概念的重要源流之一来自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协同学,也称协同论、协和论。学者安索夫最早在管理学领域提出“协同”这一概念,指他出组织整体的价值大于组织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价值的总和。伊丹广之又将之分解为“互补效应”、“协同效应”两部分,使协同目标更加明确发挥组织资源效能最大化。
(2)企业管理协同化
企业作为数量最为庞大的正式组织,不论大小均设置有多个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部门的设立、裁撤、合并非常常见。不同的部门有其特有的使命,同样亦有其生命周期。以职能部门为例,最低级的层次为办事部门,而最高级的层次为战略部门。一旦达到战略部门层级,职能部门便如同心脏一样决定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一步。
巴纳德将协作定义为Collaboration,安索夫将协同定义为Strategy Synery,从组织管理的层面来看,二者都体现出企业管理应用过程。无论是CRM、ERP、HR均已呈现出不可逆的协同化趋势。
(3)组织的高效协同
巴纳德在社会协作组织理论中提出了有效协作以达成组织目标的信息沟通基本原则:
组织成员的信息沟通需建立在正式沟通线路中;
信息沟通线路应尽可能便捷、直接;
信息沟通中,避免跳过线路层级,以免产生矛盾、误解:
信息沟通线路必须被组织成员所了解、熟悉;
信息沟通线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
信息沟通线路在组织运行期间不能中断。
二零一六年,“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高效信息沟通是随着科技创新步伐而前进的,并已深入到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促进组织高效沟通、高效协同,让协同随时随地,使组织管理行为可视化、沟通过程可塑化、时间控制实现精细化,打破组织原有信息壁垒,降低组织协作成本,提高组织执行效率,保证目标与组织发展相契合,增强组织市场竞争力及生存能力。
二、企业协同管理的普遍特点
纵观历史,每每有新技术的出现,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即会被改变。蒸汽机技术使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化,成为殖民时代的强国;电子与信息技术使美国成为自二战以来的超级强国;今天,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的出现,再次将巨大发展机遇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
面对“网络泛在化”、“数据爆炸化”、“信息透明化”、“联系紧密化”、“行动高效化”的信息时代,企业在环境驾驭力、战略执行力、信息掌控力等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这也正是当前中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在这样一个高度互联、广泛协同的环境下,社交化的高效协同已经深刻影响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个体。
1.企业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就目前各转型企业及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来看,管理的长短期目标不明确: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可度量性差、时效性差,导致企业员工怨声载道;部分企业组织架构长期不调整或随意调整,与企业战略及发展目标不适应;信息化系统繁杂,无法形成有效统一的平台,导致信息孤岛,沟通效率低下,管理层不在企业中时,事项处理严重滞后;审批、审核流程不清,底层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无法快速融入;无有效知识管理,合同、会议纪要、文件等存储在员工的个人PC,一旦离职或损坏,损失不可挽回;企业动态无法及时传递,企业价值观难以灌输,认同感低。此现状即不利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更不利于企业发展。
2.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协同问题
(1)绩效考核缺乏及时性、准确性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大师》一书中最先提出“目标管理”,目标是个人、部门或者整个组织所期望达成的效果。尽管,当前许多企业均为了实现目标在做绩效考核,但往往事宜愿为。考核标准往往与目标不相适应,对过程未进行有效监督,对可实现性并不认真考虑,对最终结果不能有效衡量,对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一旦出现问题最常见的莫过于相互推诿。
(2)组织机构设置与目标匹配度差
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精要》中认为团队是为实现一个共同目标,将拥有不同角色的人组成群体,群体中的所有成员拥有相同的价值观、目标,并且互相信任、分享信息、共同成长。现实中许多企业由于业务调整、目标变更、企业发展等原因对企业的组织机构、团队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往往缺乏对角色、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造成权责交叉,中间环节摩擦不断。
(3)事务机制缺乏,过程不可控
事物处理机制是指事务管控、应急处理流程等,许多企业不仅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甚至一般无处理流程。员工对待上级派发的任务的所做程度不可监控,只有等到结果出现才会发现问题,但为时已晚,不仅降低效率且成本增加。
(4)知识不能积淀,难成企业文化
如企业制度、ISO标准、项目文档、内控审批、合同文档、业务资料、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市场情报等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员工找资料难、新员工无法进行自主学习,难以快速融入企业,对企业文化认同感低。
(5)不能有效沟通、效率底下
有效沟通必须有三个条件:
平等沟通:
过程可查:
达成协同。
企业日常行为中,管理者希望底层绝对的服从、忠诚,很少倾听底层意见与建议,无沟通机制,无法形成可查的历史纪录,异地事务往往需要当面沟通,时间均浪费在路上;下达的任务经层层传递后工作结果往往与要求相去甚远。
(6)信息孤岛严重
企业各部门往往独立使用信息化系统,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严重的信息孤岛;或企业不使用系统,关键信息、数据均存储在个人PC中,一旦离职所有内容也将一起“离开”。
三、企业管理协同变革的建议
对应现今企业管理中协同工作中的诸多问题,须予以解决才能令企业更好发展,保证企业高效运转,下面就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协同变革进行深入探讨。
1.建立协同目标
明确中长期目标并进行及时管控。制定目标看似简单,若上升至技术层面,则需要学习并掌握SMART原则:
s:Special,切中要害,对特定目标进行考核,不随意考核、乱考核:
M:Measurable,所要进行的考核内容可度量:
A:Attainable,在经过努力后,考核目标可实现;
R:Realistic,绩效与本职工作相关联,可证明、可观察:
T:Time-based,考核指标需有时效性,否则将无实际意义。
目标制定完成后需进行有效执行,执行过程需使用PDCA循环,不断往复,对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执行结果与目标偏离小或无偏离。
2.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保证协同有效
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各个层级、各个部门所拥有的岗位职责和义务需明确,遇到问题可以找到对口人,要极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避免因职责不明而导致摩擦。
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机制,如会议沟通不能简单体现为上传下达,而应是有中心、有目的的汇集组织成员的智慧、思想、经验、信息。在已是社交化时代的今天,应更好的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快速传递信息,使组织成员及时获取最新信息,最大化共享文化知识,避免漠视他人权益和困难的尴尬局面,鼓励组织成员发挥个人才能,组成优势互补团队。
3.建立优质管理制度、流程,降低协同周期
企业日常管理的同质业务内容应使用相同的管控机制,可极大的降低管控风险以及管控成本,如财务报销、合同审批等。使用信息化手段保证管理过程可见、流程可溯,使控制有据可循,使监督者随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对历史工作流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对,与绩效相匹配。
4.积淀企业知识、宣传企业文化,促进文化协同
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显性知识,还会产生大量隐形知识。将这些知识通过信息化手段统一管理,将组织成员每天的工作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收集、整合、分类。日积月累下来将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
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组织成员的企业认同感。正如《亮剑》中所讲的军魂一样,企业同样需要一种魂,这种魂是来自企业多年实践、探索所积累下的一种符合自身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精神,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5.建立社交化沟通机制,保证高效协同
有效的沟通必须是双向的、同步的、有据可查的,采用社交化沟通机制,保证沟通随时随地,知识传递随时随地,管理随时随地。事务处理走出办公室,不局限于场所、时间,实现真正的移动互联,使协同创造的不仅仅是“人机关系”、“数据关系”,而是“人际关系。。
6.建立统一信息化平台,消除协同壁垒
为消除“信息孤岛。,保证数据信息及时的传递,数据在各个部门间共享,避免因人员的变动而信息丢失,需要将如ERP、CRM、SCM、HR等信息化系统进行统一门户管理,减轻用户负担,消除协同壁垒,实现体系内的平衡,降低内耗,使得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工具、人与周围环境沟通无处不在。
网络时代的沟通更重要
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面对面之间的交流逐渐被网络通信所取代。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让越来越多的业务在系统中进行,移动办公逐渐常态化,使得企业员工当面交流的机会更难得。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软件近20年来本质一直没变,仍然停留在记录、查阅和分析信息的功能上。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理念的转变,企业希望软件不只有记录的功能,还能够解决工作当中相关的沟通问题,将工作过程很好地记录并管理起来,从而在过程中把控工作目标、校对方向,以确保得到更好的结果。
因此,企业需要内部沟通软件。如果人们在一个公司内部像在新浪微博上那样,随时和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或者针对公司的某一现象发表观点等,那么,这一定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事实上,国外已经出现了诸如CubeTree、Chatter等基于企业(或者组织)的社交网络,助力员工沟通、协作、分享。
让合作更顺畅
在人才管理行业已深耕10年的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北森),历时两年,开发了名为Tita的企业内部社交平台,2011年上线并进入试用阶段。使用该平台的公司相当于拥有一个自己直属的社交网络,每个公司员工的信息,只有该公司的员工可以看到。它让工作任务一目了然,让任务协作可见可控,让同事沟通开放便捷。
北森公司CEO纪伟国介绍说,在企业内部使用Tita带给企业最大的价值就是实现沟通、协作和分享。
第一,实现无障碍沟通。沟通不局限于公司的部门结构和员工级别,聚合以工作为核心的社交团队。每个员工之间都可以沟通,打破了传统企业底层和高层员工之间的沟通障碍,消除等级隔阂,促进信息流动,让沟通与协作变得轻松而愉快。
第二,协作打造高效团队。对于同一个任务,要参与的部门和员工可能非常多,而员工出差、外出等情况让大家凑到一起开会很不容易,这时,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事可以通过Tita在线沟通,增强了员工的协作性。分派、管理、跟进、提醒,每一步都确保所有成员对工作任务一目了然,随时随地掌握工作进展。CEO、市场部、销售部、研发团队,甚至运营部门,所有项目干系人都可以利用社交媒体,通力协作,快速达成业务目标。
第三,创造开放知识分享。Tita为员工构建了开放的分享平台,在此员工围绕工作分享资料、创意、思路,并汲取团队的才智,确保工作顺利的推进,并帮助企业打造学习型工作氛围。
第四,移动与社交完美结合。员工可使用各种移动设备访问Tita,随时、随地、随需地查看最新提醒,处理工作问题,了解同事的工作进展,畅享与同事的不间断在线互动。
提升信息系统价值
据纪伟国介绍,Tita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交网络使用,也提供API 接口,可以和各个信息系统对接,让系统更高效、易管理以及带来更多价值。目前Tita已经和微软的CRM系统等对接起来。而北森也已经将Tita和自己的iTalent人才管理平台进行了整合。该整合大大改善了iTalent的功能,使招聘、绩效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变得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