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时间:2023-05-30 14:44:43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语文课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效语文课堂

第1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预习 对话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而“高效语文课堂”就是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以及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究竟怎样做才能让有限的45分钟语文课充实有效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预习不再是一句空话

传统的语文预习作业一般都是识记生字词,熟悉课文,以及读读背背而已,这样的“软性作业”一般都是学生最不重视的,往往被当做是所有“笔头作业”都完成了以后看情况决定做不做的“机动作业”,这样预习作业的布置就成了一句空话,自然达不到预设的目标。因而在课堂上出现学生不认识生字词、读书不流畅、没标段落序号等现象,严重拖慢了上课的进度,何谈“高效”?

想要让课堂高效起来,就必须布置切实有效的预习作业。因此,我把“软性作业”变成“硬性作业”,即把预习作业具体化,且把预习作业编入学案中,比如《成功》学案中的预习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言简意gāi() 浩jié() 日guǐ()

兀兀()饶舌()lán珊()

烦suǒ()家喻户晓()shū漏()

2.讲故事。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是中国历史上关于勤奋的经典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把它们分别讲出来吗?

3.说句意。

①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韩愈《进学解》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③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⑤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4.课文提到了成功具备的哪些条件?你觉得什么条件是最重要的?

5.你在预习本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这样,预习作业包括了基础知识的识记,文中典故的掌握,文言句子的理解,课文内容的了解,以及问题的发现,作业内容的设置比较全面,同时这些内容放在学案中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既明确了要预习什么,又必须在学案上写下预习的成果。预习成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再也不是一句空话了。而学生充分预习后进入课堂,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加快了课堂的教学进程。

二、让课堂不再是一声叹息

有时候,我经过一些班级门前时,听见学生无奈的叹息:“唉,又要上某某课了!”不禁想到,这样让学生不想上又不得不上的课,如何能做到“高效”?在课堂上,学生如果失去了激情或是没有丝毫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上课,又如何让学生学有所得呢?我想,高效语文课绝不能让学生厌恶,甚至无动于衷。课要高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我特别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微笑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平等的交流、亲切的问答、鼓励的表扬等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久而久之,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既有趣又轻松,甚至常常在下课铃打响后惊呼“语文课总是这么短暂”。每每这时,我不动声色地宣布下课,而心里早已充满自豪和满足。

为了让学生难忘我的语文课,我无论课前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只要一进课堂,必定是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在学生眼中,似乎我永远是精力充沛、活力无限的,在我的感染下,学生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这样的课堂怎会无聊?这样的课堂又怎会让学生觉得漫长?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使学生发出无奈的一声叹息。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自然对课堂内容更有兴趣,学得更快、更牢,“高效”的目标自然就能实现。

三、让活动不再是一种形式

所谓“高效课堂”,从根本上来说应是学生学得高效的课堂。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教”。语文教材其实仅仅是一个范例,而语文课就是学生的训练场,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能力训练场。所以高效的语文课要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训练。

过去,我总是注重课的结构的完整,形式的优美,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训练,学生懂了“一”却无法“反三”。这样的课再完整,看起来再热闹再美,只是一种形式,但没有好的成效。

反思过去,我明白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围绕学生展开,否则讲得再漂亮,还是在“喂食”,不过就是“喂”得好看一点、文雅一点,可学生还是不会自己“吃”。所以,我开始选择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课堂活动模式。在课堂上,我不再先示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先读,然后让学生发现问题,共同纠正;我不再轻易开讲,让学生充分思考,或者合作探究,我也以一个讨论者的身份加入,共同解决难题;我不再只叫部分同学回答问题,而是让全体学生一起研究,共同讨论,做到“人人在思考、人人能表达、人人有收获”。有时,甚至为了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发现的新问题,我愿意放弃原来设计的教案,舍得花上一段时间,与学生一起研究解决。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浓厚,而对探究的结果难以忘怀,这不就是最好的收获吗?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活动是为学生准备的,不是一种形式,不是要完成一个预设的流程,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

四、让作业不再是一项负担

“减负”的口号喊了好多年,可为了成绩,为了升学率,学生不仅上课上得多,而且课后的作业负担很重。课改后课是少了,可如果课堂效率不高,有些老师就会为了弥补课堂上的不足,要求学生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来做机械的作业,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反而让学生认为作业是可怕的负担,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下一课依然因学生的情绪而无法高效,反而“低效”。从课堂延续到了课后,这样恶性循环,后果堪忧。

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不需要学生课后花很长的时间,做一堆机械的作业的,而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回味课堂的内容,做一些快乐的读写训练。比如在教学《绿》的时候,课堂上学生已经探究出,在作者心中,绿不仅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那么课后不妨布置学生再次阅读《绿》,读出作者心中的“绿”,再写一写自己心中的“绿”。这样的作业与课堂紧紧相扣但不重复,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之后,再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学生能自由地表达,作业就成了需要,而不再是负担了。而课堂的“高效”又得到了有力的升华。

以上就是我几年来对高效语文课堂的一点思考和总结。当然,高效语文课堂的构成要件远不止这些,但不论前方的道路有多艰难崎岖,高效课堂必将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不断总结反思,会在高效课堂的道路走得更好、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

[1]陈夙.教育改革的灵魂――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创造,2005,(10).

第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想做到的。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有效”都谈不上,何出“高效”呢?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有可能打造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从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了一些认识,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掷地”有声,激起涟漪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主动配合,那么这堂课学生无论如何也学不好。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把他们带入课堂氛围之内,效果才会好。如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时,我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殿堂。学生在学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会了这首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了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古诗文教学的内涵和空间, 创设了一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使语文学习步入了一片新天地。

二、尊重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前提。教学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他的教学水平,还跟他与学生的情感息息相关。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才会宽松、民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也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状态。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民主,少一些霸权;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说教,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觉受到教师的关爱。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

三、精心剪裁,节省力气

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学习知识的高效。这里所说的“节省力气”,是指在课堂上我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时,必须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环节。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对课件不加修改就直接上课,讲到某个地方,翻开某张幻灯片随便说上几句,其实这几句话大可不必说,因为连自己都觉得“随便”,学生又怎会买账?这样的“随便”话既耽误了时间又打乱了课堂节奏。所以,我们要想在课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精心备课。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于备课,我们要精心,要做足“点”上的功夫。即找准“切入点”,挖掘“着力点”。

所谓“切入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突破口,找准最佳切入点就等于牵住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它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着力点”是指教学中需要下“猛力”的地方。语文教学最大的着力点就是解读文本。小到一个字、词、句,大到一个段、篇、章,以致立意布局等等,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和默想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就是我们备课时的着力点。

备课时,我们精心剪裁,大胆取舍,才能保证课堂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

四、课堂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学生以小组学习取代了个人学习,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教师可引出问题“孔乙己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没有?”在《藤野先生》的学习中教师可提问:“从东京到仙台所经地方很多,鲁迅只记住了日暮里和水户,记住水户的原因可参见课本注释,记住日暮里原因何在?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这些问题如石投激浪,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人人参与,热闹非凡,兴趣盎然。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潜能。

五、寻找联系、调动情绪

《马说》的作者韩愈是河南河阳人,但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我们学校就在河北昌黎,教师和学生绝大多数也都是本地人。所以,教学《马说》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同学们,昌黎这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地处交通要塞,我国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驻足昌黎。今天,我们学习位居唐宋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世称韩昌黎的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1.“说”是什么样的文体?2.你认为标题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马呢?难道只在于说马吗?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呢?

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让我们走进课文,聆听他的不平之音。

上课伊始,学生一听到这位大作家祖籍竟是昌黎,就有了一种自豪感,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建高效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使用并且初见成效。我相信,语文教师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实践上述几点,走近学生,增加趣味,精心剪裁,就一定能够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水珍.尊重学生个体 激活语文兴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2]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2).

[3] 张乐亭.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3).

第3篇

【关键词】高效激趣 质疑创新 引导探索 指导学法 讲练结合

提高课堂实效性,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时刻想实现的目标。所谓提高课堂实效性,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普通教师,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1 高效语文课堂要高效利用时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这样你的课堂才有可能是高效的课堂。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 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如:学习《一面》一文,让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时,教师先渲染气氛,再和学生齐读,以自己富有激情的朗读,引领学生,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教师以精心的导入唤起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凡尔赛宫》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凡尔赛宫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凡尔赛宫的气势磅礴、金碧辉煌,进而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高效语文课堂要鼓励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3 高效语文课堂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探索。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学习《一面》一课时,教师提问;你看了题目有什么疑问吗?生1:谁和谁见了一面?生2:为什么见面?生3:在哪儿见了一面?生4:见面发生了什么事?……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了。这部分内容若以“教师讲解明白”为主,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若以“学生探索明白”为主,学生就变成了主动探索者。

4 高效语文课堂要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语文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5 高效语文课堂要加强讲练结合,落实学习课堂目标。

传统教学总是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孰不知,课堂是最佳的训练时间。每节语文应当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这一定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语文课堂练习应包含说的训练和写的训练。首先,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竟争的精神。

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导作用;主体地位;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过程,是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要想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所以说,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进行课堂教学角色的有效调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老师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地位,将语文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陶冶文化素质、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创设高效语文课堂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能力发展

现阶段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使得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目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个教育单位响应新的号召,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调整,教育工作者们既要从过去的教学理念中吸取与继承好的东西,同时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寻找到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新的教学标准的调整。所以,一定要在充分认识新课改的相关内容下,对我们所教的课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制定好教学计划与方案,找出每一个学期的教学重点与可行性措施。简单说,我们要按照语文新课标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每一节课的标准,预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和方法为主线,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于其中。我们在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更要重视学生情感和价值感的形成。语文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祁黄羊》一课时,首先明确本单元是一组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的文章,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清正廉洁等传统美德。结合这一特点,我明确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主线,体会祁黄羊让位荐贤、一心为国、出以公心的思想境界。我根据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研自探、交流讨论、展示成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优化课堂结构,突出教师主导作用

根据新课改的标准要求,老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原定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保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知识技能。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

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整体知识基础水平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将这些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还应该适时介入。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在关键时候教师还是必须介入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就是一个指路灯,尤其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名师能够对自己进行指导,对其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一个合格的老师的指导之下,你才能有希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寻、研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求知欲。

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语文课堂高效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表见解。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营造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氛围。以教学《最大的麦穗》为例,我设计了“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苏格拉底的话里的两个‘最大的’分别指什么?”、“你从苏格拉底的话里得到了什么启示?”等问题,让学生先围绕问题自读课文,再小对子交流问题,接着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展示交流结果。这样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高效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5篇

一、“动、活、乐”的课堂就是“高效”吗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即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就是学生的,一切都要让学生“做主”。课堂热闹非凡,学生小手如林,你说他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学生“动起来”了,“活起来”了,“乐起来”了,这样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是和谐课堂,是民主课堂,是好课。笔者观察到,学生讨论的有些问题十分肤浅,有些问题只要读下书就迎刃而解,学生看似答得热闹,却无法凸显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运用评价手段单一,学生相互评价翻来覆去一个意思,比如,评价读书,“他读得有感情”“他读得声音大”,并未就其实质做出评价,如,对某些词语的朗读处理,对长句子的节奏把握等。教师盲目随意地放任自由,似乎注重了学生的外部活动,却忽视学生的内部活动,是无效的。我们知道,新课改理念其中一点就是学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坚决不讲,不会的但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能懂的一定要讲。而这样的热闹只会让学生远离文本的价值取向,只会偏离语文课的本真。“动、活、乐”,必须依托文本,假以语言文字的熏陶,发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读读、议议、写写,该思考的必须“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堂的情境应该稳定,不能搭“花架子”,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才是最重要的,突出“语文味”方显课堂扎实高效。

二、“围起来”的小组多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毫无疑问,合作学习是新课改重要的学习策略。其作用非常明显,放大了课堂参与面与群体学习范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真切、深入,起到了“兵强兵”“兵教兵”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鲜明,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之作用。现在流行4~6人一组,围成长方形。教师也注重课堂上的实际频繁运用。只要探讨的,就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教师都在投影或小黑板上出示讨论题,然后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笔者注意到,有的小组几乎就是组长“一言堂”,有的小组嘻嘻哈哈,谈些无关的东西,有的性格内向的,人在小组却十分孤独……笔者疑虑,“围起来”的小组多讨论就是合作吗?这样的小组合作意义多大?笔者以为,小组建设好是前提,小组内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合作应该以有价值问题探究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加强个体间、组间的思维火花碰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形成。换言之,在该合作处运用小组集体探究形式,以求课堂实效。

三、“教师少说,甚至不说”就是“以生为本”吗

一度,洋思中学的“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受到追捧。不少教师仿效之。笔者看到,有的课学生讨论处于无序状态,教师站在一边袖手旁观;有的小组讨论的问题已与文本脱离;有些甚至价值观偏离。生搬硬套使不得啊。姑且不说学段、校情、班情等存在差异,单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来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理解、感悟是否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小学生,自学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方法一知半解,思维的深度还停留在浅表层,一味放手,只会让课堂处于尴尬。表面上看,课堂上学生的时间占得多,学生为主了,但真正让学生得到了什么呢?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终极目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正确的,但教师的地位同样不能弱化,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是双边甚至是多边的活动,教师的组织、调控作用是课堂向纵深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所以,教师该说的,如,引导、点拨、讲解,还是必要的,要落实学习目标,做到课堂问题“堂堂清”,只是不能“越俎代庖”,搞“一言堂”“填鸭式”,该当堂检测反馈的就应该花上一定时间。总之,需“精要”“恰到好处”,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学有所获”之感。

第6篇

特别是网络教育资源内容极其丰富,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只要我们多留意,总能采血到需要的花朵用之于课堂,能极大地增强了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对中学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比起以前无奈地采用“逼、卡、压”的方法,觉得轻松多了。试想,对青少年来说“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可谓天壤之别。我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中,获得了一下优势:

一、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当然也包括诗歌),它们都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但是这种渗透在教材中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毕竟是含而不露的。再加上我们多关注知识的传授,在思想培养方面往往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学生的反应也不强烈。我考虑到现在住校生多,紧密结合重大国家时事,利用晚自习时间给他们播放专题片。由于远程教育的播出内容有时段性,我专门有选择地拷贝下来。比如中日争执,神九上天,百年中国等,使学生了解国情:既有灾难深重的过去,又有骄人辉煌的现在。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只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带领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斗志昂扬,几乎是“气吞万里如虎”。确实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取得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

二、能及时弥补老师缺陷,使语文课堂力求尽善尽美

语文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才能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

合作探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但老师由于自身的原因,谁也并非完人,都有自己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普通话不流利,有的语言平白无力,有的字迹欠佳,有的板书没有条理,有的不善设计问题等等。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老师的缺陷,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且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比如笔者在黑板上不善绘简笔画,在指导学生赏析曹操的《观沧海》时,特意下载了关于大海的几个画面,学生每读一句诗,我推出一个。课堂效果很理想,学生背诵的又快又好。另外,做好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具备渊博的知识。因为在课堂里所涉及的知识各领域都有,如果我们在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出现了短板,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回答不上来。比如我在教七年级《咏雪》一课,学生疑惑地问:“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我把句子里得柳絮改为杨絮,老师你觉得好不好?”我一时还真不知怎么解答,只得课后上网查阅有关知识,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工作中这些点点滴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老师就拥有了威信,同时也就有了感化学生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感情体验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都很注重巧妙地设置课堂导语,让学生很快转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有时会发现我们竭尽全力的描述,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如果他(她)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是空白的,那么任凭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老师也是劳而无功的。为此,多媒体在这时候就能大显神通。

如在学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初二学生还没有学过世界历史,不了解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的行径,也就不能体会南斯拉夫人民对克拉库耶伐次的那份酸痛,以及提高到国祭的用意。

于是在正式授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一段纳粹屠杀无辜妇女的录像。学生慷慨激昂,无比愤慨利用多媒体具体的画面,胜似老师千言的说明,有助于学生对中心的理解。

四、借助多媒体在阅读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感

阅读教学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我们在课堂上分析得越细,有时候还适得其反,学生掌握的效果越差。你看,书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无形中记忆难度增加。大到段意的概括,小到一个字词的赏析,好多是老师越俎代庖的结果,而学生自己生成的东西很少。这样,势必造成老师说作者写得美,学生跟着说美,那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为了改变这中既累了老师又苦了孩子的现状,我向多媒体求助。比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从远程教育资源网里下载相关课件,在课堂上边放映带雪的山景,远眺连山之景,以及济南的水景,边播放配乐课文朗诵,视听并茂,各种美一起涌现,且相得益彰,学生自然而然达到自己会总结,或者与老师总结的产生共鸣,最起码也拉紧了距离。又比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观察人物细致,并抓住人物的特点给予细腻描写。纵然教材上有客厅里的插图,但那种平面黑白线条构图效果很差,甚至在以前课堂出现了学生确定不了而争执的场面,因双方各有根据,老师也不敢妄下断语,造成了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只要利用多媒体,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能让学生由衷地赞叹莫泊桑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更不要说一些记叙文体,

五、合理运用教育资源,精当设置课堂检测,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第7篇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素质教育

一、撰写论文的缘起

纵观古今中外的语言教学研究,著述颇丰,其教学经验也灿如明星。但其经验大都是零星的、片面的,是从语文教学的某个角度出发,这样虽然可以更深入的发现某个方面的问题并细致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当然,也有些学者和科研人员能抓住重点,聚焦课堂,系统而完整地创造出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和学情以及学科特点,初步探索出一种高效的语文新授课模式。笔者以为,这融合了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减负”和“高效课堂’等词汇人们并不陌生。党和国家的重视、广大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促进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素质教育内涵的哲学思考》(《职教通讯》,1997、12)、熊和平《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嬗变》(《求实》,1999、07)、《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合格人才》(沈金生、吴连英,《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期)、《开放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构成浅析》(《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期)、《素质教育内涵之我见》(陈小饮,《现代教育科学》,2006、04期),还有名声在外的“271”高效课堂模式等等。总之,人们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其共同之处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发展。其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要载体,有“自主预习”(文学常识和时代背景的介绍、字词注音和解释、疑问)——“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和授课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延伸拓展”(课外相关内容的补充)——“巩固练习”(相关内容的习题)。课前教师要集思广益、讨论通过,力求科学适用。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导学案,根据学习成绩层次的不同而要求各异:成绩为A层的学生要求全部完成,其他学生依次降低要求。

(二)、上课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它一般的环节是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点评——质疑——延伸拓展——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其中,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组讨论首先是同层次的一对一进行,之后是全组讨论并专人负责记录问题答案,再推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和点评其它组的回答。实践证明,这既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点评和加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紧密结合高考实际,旨在夯实基础并提高解题能力。因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分数。例如,上《荷塘月色》这一课,开始就叫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点评。接着布置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中设置的问题(1、2组完成第一题,3、4组完成第二题,5、6组完成第三题,余下三组负责点评)。至于”延伸拓展”部分,全班齐读,加深对散文的理解。而“巩固练习”就是教师讲解并传授相关的解题技巧。当然,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一门语言艺术,它具有人文性、文学性和思想性。我们不能忽视语文的情感性和思想性,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我们不应抛弃富有语文特色的朗读和背诵教学法。

(三)、至于课外小组培训,它既是高效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科班长和语文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培训他们的管理检查和辅导本组组员的能力。例如,要求他们在课前检查各组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板书各组得分,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合理安排上课内容——完成得比较好的题目可以一笔带过,而做得差的地方就要多花时间进行详细讲解,多练习强化。另外,这也可以促进导学案的优化。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尖子生,还要对其进行学科知识的指导,使其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实,这是培养尖子生的有效途径。培训通常在课外活动进行,每周两三次。

综上所说,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和点评——延伸拓展——质疑等为主要环节,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效语文课堂,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当然,它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玉琴,周成义.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哲学思考[J].职教通讯,1997(12).

[2]熊和平.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嬗变[J].求实,1999(07).

[3]沈金生,吴连英.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合格人才[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4]开放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构成浅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