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

时间:2023-05-29 16:11:05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人才培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会计人才培养

第1篇

3.优化课程体系,突出重外语、厚基础、宽知识、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色

(1)重外语(英语、东盟国家语言),是指强化学生外语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因此,大学外语学习课程调整为巩固和加强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增设东盟国家语言(小语种)课程,无论是英语还是东盟国家小语种,强化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与翻译等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大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通过国家四级、六级英语考试,熟练掌握和运用至少一个东盟国家语言进行交流。

(2)厚基础,是指具有较雄厚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国际会计、投资、国际贸易、国际税收、国际商法、中外会计准则与惯例比较等课程。

(3)宽知识,是指具有较宽的会计专业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投资学、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法学基础知识、经济法与税法等课程为必修课程,并要求学生选修管理类、经济类、人文科学类等2-5门课程。

(4)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习训练。采取“四段式三类实习”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分两段深入企业进行实习,熟悉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或审计的过程和要求;建立手工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实验室;建立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审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

4.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优化会计专业课程。突出国际会计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会计准则与惯例,并能熟练运用专业英语,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注册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学生既能熟练掌握中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如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又能熟练应用国外财务软件。

(2)在教学方法上,大胆进行改革,采用案例分析法、自学与讨论法、试验与实践相结合法、多形式作业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和研究型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5.改革教学管理

全面修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明确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和保障措施。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包括主辅修制、选修制、弹性学制,为学生塑造自我、发展个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认真搞好教学管理,做好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学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按照新的教学计划,抓好教材、教学大纲、题库建设,规范教学行为;完善院校、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的双重评教制度。

(二)加强同东盟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

1.大力借鉴和引进东盟国家会计学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借鉴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外部远程教育、海外办学和马来西亚的“双联课程”等;引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课程和外语版教材,部分课程直接用外语授课。

2.建立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办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联合办学方向上,可以同东盟高校在会计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层次进行交流和联合培养,包括开展联合办学的学位课程和双学位课程;在联合办学内容上,引进东盟的先进教育资源,学习的优秀办学理念和方法,借助东盟国家高校的管理经验;在办学方式上,可以互派访问学者、交流教师、交流学生到对方国家高校学习,互通学习课程;在学分机制上,扩大在教育质量监督和认证领域的合作,寻求建立中国—东盟之间互认学分、学位和文凭的互相认证制度。

3.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工作,促进双方高等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带动高等教育升级,推动高等教育的优化。通过招收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增进对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了解,增加我国高校学生同东盟国家学生互相接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与东盟国家留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共同进步。(三)校企联合,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的联合办学,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我国高校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实现校企强强联手的培养模式。一是实行东盟国家企业给我国高等院校注资的方式联合办学,校企实行董事会方式进行管理,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二是东盟国家企业给予适当资金赞助我国高校,企业委托培养所需的会计人才;三是东盟国家的企业作为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海外实习基地,每年选派中国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可以在优秀的学生中挑选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第2篇

【关键词】 会计; 培养; 模式; 信息化; 大赛

一、会计信息化大赛基本情况简介

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主要基于全面信息化环境下的仿真企业展开,考核参赛代表队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实务综合应用水平。各参赛队由五名选手组成,分别承担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出纳五个岗位职责。参赛队涵盖了省内各个行业企业以及行政事业性单位。

比赛过程中以生产型企业一个月的会计全部业务为基础,主要包括外部银行业务、市场业务、税务业务,企业内部凭证编制、材料核算、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业务。比赛过程中所需的外部市场单据及资料,全部以仿真企业、税务、市场部门提供,部分内部单据通过远程互联方式,由真实企业直接采集并交给各参赛队进行账务处理。现场的成绩全部通过计算机自动评分,选手和现场观众可以实时看到选手的成绩和答题状态。

二、培养模式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末先后已有5 000余人次参与到各级各类会计信息化培训中来,近1 000余人次参与前期的选拔赛,一批业务骨干和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另据统计,在之前参与历届山西省信息化会计竞赛的选手中,已经有近50名选手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竞赛已经成为煤炭行业会计优秀人才的孵化器,以下是按照参加大赛的整个过程,对模式的具体分析。

(一)岗位设置促进会计领域专业人才的高精尖

信息化技能大赛的岗位设置分为财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出纳。不同的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就为组队参赛的选拔、培训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财务主管负责在比赛中的整个队伍协调与指挥,客观上要求主管必须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具备领导能力;总账会计负责串联整个比赛过程,记账速度及准确性将最终影响比赛的走势和成绩;成本会计负责材料、产成品的核算,自身业务水平要求较高;财务管理岗位设置较为灵活,准确完成自己业务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在团队中承担更多的任务;出纳负责与外部市场、税务、银行的衔接。

五个岗位各司其职,但在整体中相互依存,这就要求在自身领域保持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团队意识。台上竞赛的两个小时的正常发挥需要赛前无数次的配合与练习,配合与练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学习的过程。会计业务的结合性、联系性较为紧密,这就客观上要求每个人都要在自身领域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对其他人的业务也必须了解掌握。这个完善的过程无形中推动了各个岗位业务水平的提升。

(二)培训教学、竞赛考试模式促成学术培养与应用实践的有机结合

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为教师课堂讲授,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只是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市场导向培养模式是指会计人才培养应着重于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会计人才从事会计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这种市场导向源于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是“功利主义”的“工具论”教育价值观,它把市场需求作为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价值首先是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它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表现在很多问题上都以是否有利作为衡量的标准。比如对学与术的关系问题,从教学上看,学是认识世界的范畴,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术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解决的是如何去做的问题,是重术而轻学,而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与术应当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

会计信息化教学、培训模式一方面侧重对学术教育的培养,通过聘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学术专家,先将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电算化等有关知识进行全面总结与梳理,在师资力量上保证了业务学习的较高水平。而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现场教授、模拟比赛的方式进行培训,首先参赛队具备了参赛的基本业务能力和基本知识,了解比赛的流程后,每个环节都按照比赛来进行培训;其次,在模拟比赛的过程中,无论针对业务还是技术应用上的问题,现场进行指导讲解,同时针对岗位业务中的疑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将每次培训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实践应用的能力。

(三)有序的竞争机制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会计信息化大赛是一种全新的比赛形式,而比赛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容之一,是商品经济活动中优胜劣汰的手段和方法。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这种机制的引入,主观上为比赛带来丰富的内容、刺激的视觉效应;客观上为参赛队之间、参赛队员之间、参赛队内部之间全方位的比较提高起到推动作用。竞争机制对推动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必然有胜利者,胜利者的价值体现在行业内就是一种业务能力与水平的认可,这种竞赛机制充分使会计人员的个人价值在团队中、行业内得以体现。竞争机制推动行业间内部比较,排名的危机意识会使会计人员更加增强进取心和敬业精神。

2.参赛队员之间的个人竞争机制实际是“鲶鱼效应”的正效应作用。会计信息化大赛的会计人员往往都是在企业中有较高业务能力,经过严格选拔的代表,也就是说五个岗位选手都是来自各企业的会计精英,通过竞赛机制,发现与同行业领域中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弥补差距。这个发现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无形为会计人员提升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3.竞争机制为参赛队内部带来个人成绩与团队荣誉的问题,参赛队内部具有合作观念,形成优势互补成为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团队的综合成绩依靠五个岗位的个人成绩,个人成绩又取决于其他岗位的合作。以竞争机制为背景的团队共同愿景,是以团队学习、团队协作、发挥个人岗位才能、重视他人意见为基础的。可见在竞争机制、竞争型团队构建中,不仅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得到强化提高,而且职业道德、职业修养方面同样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大赛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会计人员培养模式,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山西省会计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

[2] 徐双荣.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6(5).

第3篇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全球信息化程度加大,会计领域也紧随经济与时代的脚步,走向信息化。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针对会计人才的选拔也有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这期间更加注重应用与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信息网络与会计相结合,会计人才的培养进入全新阶段。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要求

引言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化时代正在积蓄能量,企业在经济领域面临越来越大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环境成为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企业的会计理论研究也应跟随信息化的脚步进入到全新时期,摆脱“单一”现象,将会计与信息化完美结合,通过信息平台源源不断地获取外界信息,相互交流探讨,以此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决策能力与水平。网络时代的来临,为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为会计人才的选拔制定了新的标准。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构成会计工作及会计人才选拔的新特点。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人才培养

会计信息化,即会计+信息技术,会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则是实施背景。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与传统会计不同的是,信息化的会计信息更加倾向于智能化,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功能及交流速度远远超越传统会计。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是实施信息化的载体,会计信息数据的获得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会计数据资源的共享通过计算机就能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标准与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要与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相结合,使理论得以完善,使会计人才培养依附于理论的指导。因此,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研究,是做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也是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有助于今后在职者对信息化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使其能在会计岗位上发挥最大优势,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创造更高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素质要求。

作为一名会计信息化人才,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是非感,这是具有社会性质的基本素质,也是从事会计行业的首要前提条件。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会计是服务于社会的,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对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是加强对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要实现对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资源供应,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利用,满足社会的需求。会计的理论为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指导,信息化实践又对社会需求予以检验,使得会计信息化人才能满足各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需求,游刃有余,发挥最大作用。工作理念的要求。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要重视对人才工作理念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方面要实现科学化理念。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要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对已经固有的会计工作及会计人才培养进行优化升级。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会计顺应时代的潮流,与计算机相结合在各个领域普及。当前,网络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经济、政治、文化与军事等,会计的工作环境更加体现网络时代的特点,因此要求会计工作追随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代的科学具体体现在各种方式或工作对其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及工作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就称其是科学的。同样,会计人才及其工作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则被认为是科学的,反之,则不科学。因此,会计人才要有科学化的工作理念,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基于此。

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一)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现代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手工会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清晰企业或部门的需求以及对企业未来的作用,所以,会计人才培养一定要明确培养方向,有选择、有目标的进行系统的教育。如今,信息化时代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更应注重对其应用及创新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其应用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全方位人才,是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会计专业人才,应有牢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是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是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前提,若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做保障,就好比一幢高楼没有了坚固的地基,下一步的信息化培养是相当困难的;其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事物的发展来源于创新,创新的思维是会计行业未来发展的动力,会计行业需要具有创新性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及技能,还需努力开拓自身的会计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对于事物的发展及变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此外,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化会计更倾向于一门应用型学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才是真正提升能力的关键。结合上述,引用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权重进行排列的统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有了更具体的方向性。排列如下:工作经验(87%)、学历要求(85%)、计算机能力(35%)、工作态度及责任心(27%)、业务能力(19%)、沟通能力(16%)、团队精神(11%)、熟悉法规(11%)、职业资格(10%)、职业道德(9%)、外语能力(9%)、专业知识(4%)、写作能力(2%)。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推动会计行业的迅速发展,会计相关理论的积累较多,但信息时代所需的会计理论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会计工作的理论及会计人才的培养理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毕竟会计的工作要符合其所处的环境,过去的理论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当下,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要与当今实际环境相结合。另外,认识到理论的差别后,建立符合现代社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理论对实际的向导作用,践行实践教育,不仅要丰富人才的知识体系,还要求提高会计人才解决现实会计问题的能力。我国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仍需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一方面加强理论方面的归纳与总结,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体系可行性。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

(四)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及内容,提升会计人才的全面技能。

首先,培养方案及内容的优化升级要考虑到优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会计人才能力的高低不仅在于会计人才本身,也在于是否有高素质的教师及教育资源,会计者接受高素质教师的培训,是会计者本人素质提升的先行保障,因此,做好在职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其次,培养方案的优化要注重课程设置,能力较强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要以信息化为培养依据,对培养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依据相关会计特点,选择相对应的培养课程,促使会计者熟练运用其培养课程的相关理论,结合掌握计算机的运用,使培养的课程设置与信息时代完美熔接。下表是相关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企业或部门可以依据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设计教学课程及培养方案:最后,培养方案及理论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案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方法、实践模拟及实践案例等手段加强对会计者的培养。

(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当前,一些高校都设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计划,但高校培养计划具有时间长、实践能力不足等缺失,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共同提升社会培训机构的培养能力,为社会多培养信息化会计人才。另外,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培训机构,都应将培养方向更倾向于信息化的培训,将计算机与会计直接挂钩,使会计人才更多的掌握计算机及会计核算软件的运用,为其以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提供更符合时代的工作技能。这也是对会计行业行之有效地推动,使其精准地服务于企业与社会。

结语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传统会计的不足,这里的“不足”仅仅是指其不能有效反映现代社会会计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对其历史地位的降低。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本文对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做了简要的分析,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策略出发,提出建设性建议。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并予以补充。

作者:黄舒平 单位:福建省漳州财贸学校

参考文献

第4篇

本课题组对会计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33份,有效问卷130份。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是:

按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性质分类,私营企业占41.54%,行政事业单位占12.30%,外资企业占5.38%,国营企业占21.55%,其他占19.23%。

按被调查对象所从事工作岗位分类,企业主管占10.76%,财务总监占4.62%,财务主管占40.77%,基本核算岗位占6.15%,总账岗位占18.46%,注册会计师占12.30%,其他占6.92%。

本次调查主要选择了河北省保定市及所属县、石家庄市及所属县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由于这两个城市及所属县涉及平原、山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因此调查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中高层次会计人才需求大

当问到“您单位最需要以下哪个层次的会计人员”时,在所给的三个选项中,第二个层次(参与企业经营和决策活动)被选中的次数最多,其次是第三个层次(参与企业对外投资、资本运作等),第一个层次(基本财务工作)被选中的次数最少(仅有7次)。这表明企业都已招聘到基本财务人员,而能参与企业经营和决策的会计人员缺乏。

(二)会计人才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当问到“您在招聘人才时,是否关注招聘者的哪些因素”时,在所给的六个方面(学历、经验、口才、分数、外表、职业资格证书)中,经验排第一位,职业资格证书排第二位,其次是学历、口才、分数、外表等。经验代表了能力,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会计人才,这表明单纯注重文凭的时代已过去了。

(三)会计人才应具有综合能力

对于“您单位期望会计人员应主要具备以下素质”问题,列有七个选项:

1.“财务核算能力”被选中比例为100%。这表明“记账、算账、报账”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懂计算机及财务软件”被选中比例为74.6%。这表明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采用财务软件记账,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

3.“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被选中比例为72.3%。这说明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会计人员也不例外。会计人员需要与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银行部门等企业外部相关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企业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企业内部,财务涉及各个部门的利益,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财务人员需要与企业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以顺利开展财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4.“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被选中比例为36.2%。这表明会计人员的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素质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详细的统计,选择这项的大多是大中型企业,说明管理、决策等职能在规模较大企业的重要性。

5.“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被选中比例为100%。这表明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6.“懂英语”被选中比例为19.2%。这表明不仅外资企业需要懂英语的会计人员,其他企业由于需要出口商品或者是进口原材料等,也需要懂外语的财会人员。

7.“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被选中比例为32.3%。这表明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是企业招聘财会人员考虑的一个因素。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迅速发展的时代,不断有新技术、新的交易手段创造出来,会计人员必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因此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创新能力。

(四)本科会计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

在“您对本科会计毕业生的印象”中,有两个方面:

1.理论知识方面,“扎实、全面”被选中比例为33.1%;“较扎实、较全面”被选中比例为58.5%;“薄弱、知识面窄”被选中比例为8.5%。这表明目前高校培养的本科会计人才在理论知识方面基本能符合企业要求。

2.实践能力方面,“有一定实践能力”被选中比例为20.8%;“实践能力较弱”被选中比例为26.9%;“缺乏实践能力”被选中比例为52.3%。这表明目前高校培养的本科会计人才缺乏实践能力。

三、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得出以下启示:

(一)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会计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工作,现在企业招聘会计人员不单纯看学历,更注重实际能力。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强化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训练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查显示,企业紧缺的是中高层次会计人才。而中高层次会计人才首先需要较宽的知识面。因此,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不能仅仅注重财会理论的传授,应拓宽课程设置,使学生懂管理、懂决策、懂英语、懂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

过去一般认为会计人员就是记账、算账、报账,不需要与人“打交道”,会计人员不需要主观判断,也不要求创新。调查显示,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对做好会计工作非常重要。这要求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调查显示,任何企业都关心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职业道德。今后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把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5篇

酒店业作是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分支。进入20世纪以来,餐饮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这使得酒店市场需求旺盛。近几年,我国酒店业发展异常迅猛,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繁荣兴旺的态势。2013年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 中国酒店展望报告》指出,2000 年到 2013 年间,中国星级酒店总量以 2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其中,五星级酒店复合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 10%。即相比 2000 年,五星级酒店的数量翻了两倍。

会计类专业是传统的管理学学科,遍布于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内。可以这么说:每一所高等院校,上至清华北大,下至高职高专,都设置了会计专业。据统计2013 年全国会计类本科毕业生40多万人,但会计就业门槛低,加上自学,大中专会计毕业生何止百万计!多数会计类毕业生与竞争者相比无专业优势,面临着改行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一个新会计类学习方向酒店会计应运而生。它不仅迎合了中国酒店业的市场人才需要,而且与同类竞争者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定位。

二、酒店会计在国内院校建设现状研究

(一)国内开设酒店会计专业的院校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是国内第一所开设酒店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开设专业名称为酒店财务管理。该院校根据中国酒店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在教学教法和课程设置上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全球酒店管理专业排名第一)的先进模式,着重培养高级酒店的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从中瑞酒店管理学院走出来的毕业生,能够胜任酒店、会所、旅游、餐饮、物流、文化娱乐等服务性行业的会计审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多种职位,且具备从事酒店业财务、审计、咨询、投融资工作的从业素质和能力。

(二)开设酒店会计专业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分析

通过对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财务毕业生跟踪分析,我们看到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际高端酒店相接轨,以国际知名酒店的市场人才需求去定位和培养人才,从而奠定酒店会计专业学生国际化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此外,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平衡和统一,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进入酒店工作后经过短暂的磨合期即可走上管理岗位。

三、酒店会计方向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教师去大型酒店进行顶岗培训,熟悉酒店财务状况和经营流程,熟知当今酒店的发展趋势和市场人才需求,时刻保持先进理念,把理论和实践进更好的相结合,以便更好的把握酒店专业和财会专业的联系。

(2)聘用企业里的高级财务人员为兼职教师,利用选修课或周末学习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授课,把企业里实实在在的一些财务处理方法和经验带给学生,进一步拔高学生的酒店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引进酒店会计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一批酒店会计的学术骨干和后备力量。鼓励教师向酒店双师型人才的转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酒店会计学习培训。使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合理化。

(二)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建设

(1)订单式合作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例如开设如家班国际酒店班,专业化、定向化的培养人才。学校根据合作酒店的需要开设实习课程,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

(2)工学交替

即学习顶岗在学习模式。酒店会计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学校内学习2年左右的专业知识,使其基本达到酒店财务人员的标准,然后利用 1个学期的时间以准员工身份进入酒店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第6篇

一要提高认识、明确重点。会计人员在经营决策、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重新定位,不仅要提高和更新其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会计人才培养必须抓好继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这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用人单位以及广大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要发挥政府职能,建立会计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首先,严格从业资格准入制度,财政部2005年第26号令第三条规定,“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这一规定设置了从业准入门槛,有利于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要通过立法来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会计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是长期的渐进过程,,只有通过立法才能调动全社会资源,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强宣传和指导力度,形成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政策指导、业务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用人单位积极配合、广大会计人员踊跃参与、专门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会计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再次,拓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渠道。要改变高级会计人才短缺的局面,就必须加快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步伐,拓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渠道。政府要统一制定高级会计人才培养规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会计培训单位进行监督和指导,规范培训市场,确保培训质量。同时,还应在一些高等院校建立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基地,让更多素质良好的会计人员有机会接受高层次的专业培训。

三要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首先,用人单位要主动担当起会计人才培养的重任。用人单位要鼓励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为其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提倡广大会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具备条件的会计人员参加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人才选拔、任用和评价机制。关心会计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尽可能提供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把优秀会计人才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此外,还应选拔政治素质良好、工作业绩突出的会计人员接受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增加高级人才储备,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四要充分发挥会计学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可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创办会计刊物、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为满足业余学习者需要,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会计网站建设,提供免费教学资源,及时最新学术信息和行业动态,让更多会计人员与时俱进,不断获取新知识。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不断渗透,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带领着人类快速走进智能化时代。然而,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市场资源供需存在着大量矛盾,出现“高端人才荒”现象。为此,适应新背景下会计事业的发展,必须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储备。

二、智能化时代会计人才面临的新形势

(一)传统会计人员面临淘汰威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已发生了变革。企业财务也在由传统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再到智能化转变,这对传统的会计人员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基本的会计工作已经由人工智能所取代,特别是重复度高、复杂性低的工作。在2017年5月,德勤率先推出了“财务机器人”,主要功能有:替代财务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管理和监控各自动化财务流程;录入信息、合并数据、汇总统计;根据既定业务逻辑进行判断;识别财务流程中的优化点。此后,普华、安永、毕马威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财务机器人”,且普华的财务机器人已经在央企———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落地。这些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更快、更安全地完成许多财务工作,但也使得无法适应这种颠覆传统模式的会计人员遭到淘汰。因此,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二)会计人员能力胜任要求发生变化。传统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是核算与监督,但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取代了如出纳、会计入账、生成财务报表、报税等会计工作,并且能够每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些变化均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但人工智能主要取代的是重复度高且复杂性低的工作,因而在应对人工智能冲击时,会计人员应当努力提高重复度低、复杂性高的活动在自身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智能化时代,企业可以更加便捷、精准和详细地收集到客户的信息,并从中挖掘出以往被忽略但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精于财务数据核算的会计人员,更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分析、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分析和测度市场变动及趋势等的综合性管理会计人才。(三)政府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根据相关数据,中国未来管理会计人才缺口约为300万人,但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计,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储备不足1万人。为此,我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指导和推进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在2014年7月财政部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要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并且力争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优质的管理会计人才;争取在5~10年内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市场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2016年10月,财政部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管理会计人才列为了“行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并且表示要积极支持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期望到2020年能够成功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有着良好的契机和政府的大力扶持。

三、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员能力胜任要求

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CACFO)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联合编撰的《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以道德、诚信和专业精神为基础,将管理会计师职业技能划分为以下四大板块:技术技能、商业技能、人际技能和领导技能。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制定的《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指出,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有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和领导力五个方面的能力。英美等国家是世界上较早进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国家,并已形成了一套系统和完善的人才考核及培养体系。CIMA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性管理会计师组织,CIMA的会员需通过全部15门考试,并取得相应的工作经验才能成为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但是,CIMA根据不同的考试阶段设置了不同的等级:基础级、运营级、管理级和战略级,并且每通过一个等级便可取得相应等级的证书,如通过基础级课程考核便会被授予“CIMA企业会计证书”,而通过战略级考核便可被授予“CGMA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的头衔;CMA考试在考核科目数量上虽较少,仅两门考试科目:财务规划、绩效与控制和财务决策,但考试内容覆盖的范围却非常广泛,涉及了会计、战略、市场、管理、金融和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两者在考核内容上有较多重合部分,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业绩管理等,在能力考察方面也并无太大差异,CIMA和CMA均侧重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分析、风险管理、企业运营、企业战略等内容。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发现管理会计师基本上应当具以下五种能力:规划与报告、决策、领导、运营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在科技发展迅猛和人工智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时代,管理会计人员还应当具备足够的IT知识和技能。

四、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