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经验范文

时间:2023-05-29 16:10:59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教学经验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堂教学经验

第1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22-01

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如何把握这一环节的积极运行,完全集中于数学教学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基本方法。同时也集中反映在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职责的体现。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很多年,可教学的效果却始终是不尽如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之间缺乏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教师自我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因此,为了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位数学教师都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并适时相互之间进行思想经验的交流。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教学经验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教学过程,它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从而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以下就将几点有关数学教学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以便对数学教学起到一定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毋庸置疑,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的配合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一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这就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主旨。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体现地淋漓尽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违背了现代教学的原则与主旨,因而已开始渐渐退出教学的历史舞台。陈旧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思考和创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因此,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单一的教授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讨论、参与为主,这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一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是相当重要的。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们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搞好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与“学”的有机协调配合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构造不断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与研究,这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意境,提供给学生各种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一名数学教师而言,照本宣科是教学的失败。因此,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立足课堂交流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任何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这种实践能力是靠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教学活动培养起来的,而这个练,归根结底,就是数学课堂教学交际化的过程。

所谓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了解的某种程度的一种活动。课堂交流就是对已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因此,为了教学知识的有效传授,教师应十分重视教学色课堂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其实践是建立在理论知识牢固扎实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课堂上知识的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老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提供了一种媒介,甚至是尺度,这样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教学知识的补充,这种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是现代教学所追求和倡导的,老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并不断完善。

可见,交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又促使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式。教师运用语言意境启发学生,使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构建数学模型,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课堂教学的交流,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所在。课堂教学交际化,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把数学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来用。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都成为以数学知识进行交流的活动。

第2篇

关键词:节奏;速度;教学方式;语言

课堂节奏的把握,是搞好这一艺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章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连,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准确把握好速度

这里的速度指的是教学进程的速度,教学快慢应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不能刻意追求形式。教学内容有难有易,对于重点内容要着重强调,切忌一带而过,难点部分要放慢速度,搞好突破。容易内容要交代,也可引导学生自学;如:导入新课时,时间不能拖得太长,一般三、五分钟即可,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则应适当放慢速度;学生易懂的问题可一带而过,学生易混淆的内容则要反复练习;巩固概念,进行模仿性练习时,可先慢后快,让学生有个熟悉的机会;如:有关燃料效率的相关计算,综合性比较强,但属中考题目,学生在练习时,首先从计算方法上及在计算量上因为涉及的数值大常出现失误,所以在练习时要重视例题的慢节奏讲解。如先要找等量关系,即找准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Q吸=Q放,Q吸=N%Q放,然后再去引导学生如何展开相关的公式,这样让其通其理。在例题的学习中细细融化,然后给足学生时间进行自主模仿练习,这个阶段是学生实施消化的一个阶段,所以切莫急躁。最后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项技能后,加快学习节奏,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其达到彻底掌握的目的。在复习深化概念,进行技能训练时,宜开始慢一些,然后进一步加快速度,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这样利于调节好课堂教学快慢节奏,使教学组织结构严谨而有活力。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动与静是指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是课堂教学中两种相辅相成的氛围。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若能巧于安排教学方式,如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观察,老师提问、学生作答,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老师辅导等双边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将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例如:在探究压强的教学中,由文中的两幅图片引入并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争先恐后地做出各种猜测,教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初步分析之后调动学生设计实验动手验证猜测的正确性。其中可利用分组合作、组间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之后转为学生的静的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进而启发思考:1.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压力小桌、海绵各有什么特征,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物品可做替代品?2.实验中是如何判断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的?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这样动静结合,使学生既把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了课堂效果。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即合理安排好单位时间里教学内容数量的多少。当然,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从事培养人的教学工作,应当对于教学的密度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信息密度应注意疏密相间,因为教学节奏的疏密,将影响学生心理的变化,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也应注意疏密相间。这样便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密而不疏,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学生情绪会过于松弛,注意力难以集中。如:在“热机”一节中涉及两大块内容:1.热机的原理,汽油机的工作过程;2.燃料的热值、燃料的效率等。如果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节课讲,学生便会一整节课都处于紧张的接受之中,不利于教学,因此,在这一部分教学时,我把它分成了两课时进行,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课文图1中热机的原理、能的转化,兴致勃勃地去研究体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这样,老师在设计教学节奏时,既从学生大多数认知能力出发,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保证课堂教学信息的疏密有度,让学生按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奏,以充足的精力,更大限度地去接受知识。

四、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察言观色,体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调节课堂节奏,避免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而置学生于不顾,如同演员只管在台上自我陶醉,而观众早已索然无味。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时刻把握学生课堂的不同表现,当发现学生眉头紧蹙时,就表明学生已跟不上了,就应该放慢速度,甚至是暂停讲解给学生留下时间思考和讨论;当发现学生纪律松散,注意力不集中时,如果老师我行我素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这时我们就要加快教学节奏;当发现学生出现思维疲劳时,则应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与物理相关的趣味常识,使学生适当地放松心情;其次,老师灵活驾驭语言同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倘若老师照本宣科语言无味,一节课一个调子唱到底,无疑是给学生唱催眠曲,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在学生疲倦时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宽松而愉悦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第3篇

首先,重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起来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平时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一般很注重表扬学生,也就是评价学生,平时在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或是不愿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地鼓励他们大胆,孩子们回答错了我从来都不批评他们,让他们找到了自尊。我经常跟孩子们说,回答错了不要紧,只要你敢举手,就说明你认真听了,答案没有唯一的,只要你的想法合理就行。孩子们在我的鼓励下,不敢举手的一部分同学慢慢地举起了手,我就及时叫这样的学生起来回答,有时他的想法很正确,我就大加表扬,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太谷捆绑式教学更接近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中我主要是采用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而采用捆绑式评价,这种方式的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组长帮助组员,形成一种空前的主动学习,兵教兵的局面。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这样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增强了,自然对语文也就有了兴趣。我平时还比较注重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学习古诗的时候,我总是让男女同学互相比赛,或是同桌俩看谁先背下来,奖励一定的特色卡等。在读词语盘点时,我总是让男女同学来比赛读,或是一排一排来读,学生的积O性都很高。

其次,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讲,语文基础是很重要的,平时对于课本中的字、词、句子、多音字、形近字等,抓得比较紧,在让学生反复书写后,抽要求会写的字词,错的字一个改五遍或是根据情况酌情改正。然后抽时间再抽一抽,加深印象。对于好句的积累,我平时除了在上课时让学生多读外,课后我都让学生摘抄摘录笔记,加强记忆。

第三,重视学生的朗读。平时上课读课文的时候,我总是跟学生说,课文里表达的感情需要我们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如果读得没有感情像白开水一样,那么文中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你是悟不出来的,其实理解课文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朗读我一般采取小组内朗读、同桌互读、互评的方法,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孩子们在我的感染下,读课文一般都能读得有感情。有时读课文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意思或是没有认真读,我一般都不急着往下讲,我就重点指导学生读这一部分,通过讲解,启发,范读,通过很多遍,直到学生读好为止。比如说在学习《跨越海下的生命桥》那一课时,由于孩子们对大陆和台湾血脉亲情还很难理解,所以在读这篇课文时读得很不到位,我就课件出示台湾地震图片,通过放课件图片,让学生亲眼目睹了那些悲惨的场面,学生在受到了感染之后,读得就好多了,再加上小组内学生的朗读,孩子们一步一步地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的意思。现在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这个习惯,只要我一说这段读得不好,再来一遍时都能基本上读得不错。这样注重朗读也对孩子们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经验;教师导向;师生互动;个体差异

一、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发挥好教师的导向作用

曾经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被教育界口诛笔伐,甚至于批驳的体无完肤了,那么,这样的教学方法弊病在何处?弊病就在于教学理念的片面性,过于重视教师要多说多讲和讲透讲好,忽略的是学生听课听得怎样和理解消化得怎样。因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被热议,并被广为接受,确定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结合,倡导合理灵活利用各种课堂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在新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定位应为“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在学习外语,这样一门交际技术的学科里。老师输入得东西再多也是教师自己的,只有学生输出的才是他们内化的。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思考起来;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阅读起来;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说起来;解放学生的耳多,让学生听进去;解放学生的脚步,让学生交际起来。教师的角色就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促进学生对外的学习与交流。因此,我们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以导向的做法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对教学的方向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对“教”和“导”的比例分配上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这里体现出了教学艺术,教师要具相应的教学能力,教给学生的知识要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建构到他们自己的大脑认知的“知识库”中,在这方面的教学经验我们现在的英语任课教师的经验还很浅薄。

二、在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由自在地进行交际。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最终目的来安排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互动是交际的核心,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对于他们的思想、感情以及观点的合作交流并对双方产生影响。具体地说,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交际语言能力为目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提高和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英语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做游戏等。要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活动必须遵循师生双向或多向交流的原则。例如,英语课堂上词汇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带学生读词汇,然后讲解词义及用法,这个过程信息的流动是由教师流向学生,单向的,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感到乏味、厌倦,学习效果差。同时要注重和学生情感的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可以转化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认为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英语师生互动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交往、积极互动、发扬民主,气氛宽松、和谐的课堂。

三、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较小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和义务是面对全体学生所实施的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无论他的学习兴趣、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怎样,都不能被忽视,都应该施以关注和关爱。但是,不容否定,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所谓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变现为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先前知识的差异、走向水平的差异、智力的差异、学业能力倾向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和男女生性别的差异等。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教学对象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学习需求,是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条件。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在同一个班级里,相同的语法,有的学生理解很快,并能举一反三,而有的则不然;相同的文章,有的学生能读懂全文,复杂的长句也能分析,而有的翻译不出一句话;对待学习的态度,有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有的则往往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接受等等。其实这些都多多少少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关。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以及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考虑好每节课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拓展,给好学生一个较好的好会空间,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知识和技巧的查缺补漏。对于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来说,多元化的课堂活动,才能达到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结论

在新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定位应为“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在学习外语,这样一门交际技术的学科里。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这样的师生角色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仅要在教学思想上“放得开”,而且要在教学行为上“放得下”。课堂是师生关系得以体现的最佳舞台。而这个舞台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舞台。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5篇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当属近年来的高频词汇,对于有效课堂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有效的课堂是一个教学有方的课堂

它需要上课的教师多动一番脑筋,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既能把握教学的方向,又会巧用的方法,更善于讲究教学的方略,即“三方”意识。

1.把握教学的方向。有效教学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内容指向和技术指向。纵观那些无效课堂,往往是教学目标指向不明、教学内容指向模糊、教学技术指向错位。有些教师压根儿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定不出正确的教学目标,既是无的放矢,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有些教师教学内容取舍不当,教学重点没有加以突出,教学难点没有得以突破,甚至让学生如云里雾里,一无所获;有些教师教学技术滥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大量使用,将课堂由碑的人灌变为机灌,让学生备受现代教育之苦。因此,要想课堂教学有效,首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即目标指向、内容指向、技术指向,在目标、内容与技术上分别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恰如其分。

2.巧用教学的方法。教无定法,只是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方法,并不是否认教学中应该运用恰当的方法。就当下的有效课堂而言,用得普通的是情景创设法、问题连环法、小组合作法,但有些教师用了此法,即没有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问题在于这些方法运用得不巧妙、不恰当、不科学。要想让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有机、有度、有序,即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能够真正为内容服务;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把握好难度、深度、正度,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讲究火候,要关注程式、要符合顺序,几种方法前后顺序错位便有可能使教学无功而返。

3.讲究教学的方略。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像打仗一样必须运用计谋、注意策略,当然教学的策略很多,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都应讲究不同的策略,即教无定策。但就有效课堂来说,以下三个策略是必须坚持的:一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师,应尽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破解未知的领域,为学生搭建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二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知识与能力的巩固及形成则需要概括、总结、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个规律。三是从知识到能力的教学策略,我们的教学绝不能仅仅满足知识传授的任务已完成上,形不成能力的知识即使最多,那也只能算是一个知识库,其不是教育的本义。

二、有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课堂

张力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包括了向外的膨胀力、扩张力和延伸力等,用在课堂上,即为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能让学生表现出学科的强烈兴趣,能使学生思维有强烈的穿透力,能使课堂空间构成立体的网络状的信息系统,能使课堂富有弹性和可塑性并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发展性。

1.延伸课堂空间的长度。课堂教学应该从最接近学生起点的地方开始,也就是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但同时又不能满足于或停留在起点的教学上,因为教学的实质在于促进发展,在课堂上还必须积极带领学生经过紧张的努力和快乐的创造,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尽可能将学生带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空间长度得以延伸的课堂,自然也是有效的课堂。要使课堂的长度得以延伸,作为教师,一是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起点,如学生的知识、能力、审美观、价值观等;二是必须科学预设学习的重点,即学生在该堂课中的学习目标,就知识而言,哪些是需要了解的、掌握的、运用的,要能一清二楚;三是必然正确选择教学的支架,帮助学生登上一个个知识与能力的台阶,支持学生摘到一颗颗依次高挂的桃子。

2.增大课堂空间的密度。所谓密度,就是指课堂教学中利用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几个问题能够串成一条线,几块内容能够形成一个面,能够环环相扣、层层相叠,构成一个知识、能力、情感融为一体的教学主题,而不是一盘散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计主问题,善于编织知识链,善于拨动能力圈,善于关注教学的起承转合。同时,跟课堂密度的增大密切相关的另一问题便是课堂空间宽度的拓展。教师应努力拓宽本学科学习知识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也应是海阔天空的,只有把学习放在一个广阔的自然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进行,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得到最具分量、最有价值、最能发展的收获。

3.提升课堂空间的温度。无效的课堂一个很大的特征是教师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满堂灌输,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里冷冷清清,没有应有的热度。要想课堂有效,教师应当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忙”起来,忙得不亦乐乎,忙得硕果累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三不讲,凡是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凡是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在课堂上重点关注三个点,即澄清学生的易混点、解决学生的疑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点。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探究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平台。无效课堂另一很大的特征是教师上课无激情,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只有情与情的碰撞、交融,才能达到心灵的共鸣、教学的相长,课堂上冷冷冰冰的提问、有气无力的讲解、声色俱厉的责备,让学生在课堂里犹如掉进了冰窖,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努力让自己的教学充满激情,让课堂保持应有的温度。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应有的效度。

三、有效的课堂是一个追求轻松的课堂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课堂一向被认为神圣的殿堂,教学一直被看作为严肃的行为,殊不知,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课堂即生长,教学的核心追求是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幸福的天堂。因此轻松是有效课堂的追求。

1.教师的教学比较轻松。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投入少而产出多的课堂,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不那么劳心费力,具体地说一是教师享受着简约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取舍、筛选和提炼,学会有选择的放弃而回归到学科的本质上,用最简单的方式、简练的语言主、简明的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尤其是能在课堂上精讲多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教师享受着和谐教学的氛围。在课堂教师不必像猫捉老鼠那样去关注课堂的纪律,也不必时时设防着学生课堂的捣乱与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也不必时时像看着牢监犯人那样督促着、指挥着学生被动而极不情愿地做这看那。三是教师享受着智慧教学的快乐。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因自己的语言智慧、角色智慧、对象 智慧、教材智慧、问题智慧、反思智慧所带来的教学成功,从而使自己对辛勤教学感到轻松。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效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21-02

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同理,高效地理课堂就是在常态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因此,实践、探索、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为促进地理课改、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地理学科的高效课堂呢?根据笔者多年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经验,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 师生关系融洽化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感情相融,彼此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时,学生就更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习惯等是各不相同的,这在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就必须重视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及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切实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 目标设置合理化

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来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的最佳对接点;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而具体地设置教学目标,注重目标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尤其要关注弱势学生。这样的话,不同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的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也才能算得上是高效的课堂。如在高中地理海水运动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分层设置教学目标的:针对后进生,让其掌握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洋流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中等生,在后进生所确定的目标基础上,增加绘制洋流运动模式图、理解寒暖流名称、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目标;对于优等生,在前两个目标基础上,再增加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要求(如最佳航线的选择,航海时间的选定等)。通过这种从学情出发,选择、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分层次实施教学的办法,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三 课堂教学情境化

要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较深的感受,教师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使教学生动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情境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如讲解热力环流一节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在无风的室内点燃一酒精灯,取少许鹅毛绒置于火焰的上方,然后松手,鹅毛绒不断地向上浮动,一定高度后,向四周移动,然后缓缓下沉,又回到火焰附近,如此循环反复。这个小小的实验,因为情境具体真实,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热力环流原理。所以,当堂学习的效率也较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操作等方法,设计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中去感知和探究地理现象及特征,认识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内容问题化

长期以来,“重结论”“轻过程”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情和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优化组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重组。在备课时把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解成系列探究问题,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发散性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验证,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我国的人口这节内容时,我这样来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根据当地居民分布及迁移情况,请结合本节内容,探讨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学生对所要探究的内容有明确的方向,所以,学生能很快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思考和探究。整个课堂有序、和谐、重点突出,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然,这当中需要处理好过度设问、泛泛而问或无疑而问等问题,因为过犹不及、无效提问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

五 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效课堂应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教师主要应在这几个环节上下功夫:(1)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2)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提供多种辅教学材料;(3)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如开展课堂分组讨论;举行辩论会;举办地理专题讲座、环境问题演讲会;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参观地理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等。事实证明,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局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课堂小结条理化

第7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分层次教学;兴趣;创造力;色感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06-01

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一、按照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应以一定的情境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才能了解小学生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力

培养小学生的绘画兴趣也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的步伐。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人们也在不断的运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的特有优势,利用电脑教学将教师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情感深深地倾注于美术作品之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身临其境,这样才能进一步让小学生产生爱画、喜欢画的动力,并为学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勤学多练、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四、让学生在玩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色感

对于学生色感的培养,我认为在小学生眼里,做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在热烈欢快的游戏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主题活动,并有意无意地观察到主题画面,头脑中印下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当学生的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感受最鲜明时,只需稍加选择,就可确定自己的画面。游戏导入,巧设情境。上儿童画《吹泡泡》一课,开课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彩泡泡王”,向空中吹出许多泡泡。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也拿出自备的吹泡泡用具,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吹泡泡”游戏。在游戏中学生既看到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泡泡,又观察到了吹、扇、跳等人物动态。游戏结束后,教师立即引导学生回忆刚才的游戏,并趁热打铁提出作业要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儿童画创作。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个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上的世界真精彩。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课程最主要的突破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这些理念,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而努力地开发相关的美术课程资源。

五、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