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际交流与合作范文

时间:2023-05-29 16:10:44

序论:在您撰写国际交流与合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1篇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对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3-01

科学的发展思路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先导。学校要根据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关系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来抓,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重点建设与统筹发展相结合,构建有重点、有层次、全方位推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格局\[1\]。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心必须要下移

科学发展观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逐步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心下移,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科、为基础、教师、专家、学生为主角的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体系。学院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前沿阵地,学科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点,教师、专家、学生是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没有学院、学科以及教授、专家和学生的参与,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两层皮”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就无法实现\[2\]。因此,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应该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科为基础、教师、专家、学生为主角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立体格局。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改革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队伍。1、外事工作要从基层单位着眼,鼓励和支持各学院、研究所,平台、基地等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立专职外事工作岗位,具体负责本学科、学院、平台的对外交流合作事务;2、要切实加强海外合作与交流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实施各类海外培训项目,增强各学院、部门管理干部的国际交流能力\[3\];3、要整合包括海外校友在内的各种交流与合作的资源,聘任海外顾问,担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海外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二)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国际交流与合作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从政策法规到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或制度,使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三)要明确职责。外事工作需要各部门及有关院系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作战,有效处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三、国际交流合作需要一定的留学生规模和层次

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是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增强学校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4\]。高质量的外国留学生教育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关键是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提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在学校优势学科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比例。为此,要遵循科学发展思路,依托学院这一基层组织,加强宣传。

四、国际交流合作需要广泛的学生国际交流

与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样,学生国际交流的开展同样需要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的积极性,依靠处于教学、研究第一线、同时又有海外交流人脉的教师落实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国际交流项目。在学生国际交流中,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政策和措施应有所区别。在本科生层面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出国出境交流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出国出境交流的学生比例有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要营造本校国际化教学氛围,引进国际化教育理念,建立国际化教育的制度环境。在研究生层面上,一方面,要实现研究生国际化,继续做好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生教学国际化,增强研究生的国际学术竞争力。并且要争取高水平访问学者、优质外国学生资源,以增强学科国际竞争力、扩大外国留学生教育规模、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外国留学生办学层次。

五、结论

研究型大学位于高等教育系统的顶层,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社会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历史使命,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研究型大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高等教育向国际开放,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得研究型大学始终拥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新思想的冲击,对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必须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庚宇,贾树江,邹小青.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3):1-3.

\[2\]王培强,杜桂萍.关于完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2):12-14.

第2篇

关键词:残疾人 康复辅具 标准化 国际 交流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对国际标准主导权的竞争。发达国家把标准化发展战略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复辅具标准化战略作为其中一部分,也受到非常的重视。中国作为全球康复辅具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如何在康复辅具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对康复辅具标准化提出了全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立足国内,认真做好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康复辅具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康复辅具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康复辅具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水平。

1.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1.1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信息时展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促进康复辅具业发展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从康复辅具标准化的专业角度来说,可以说“弱国无外事”,有无充分的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全世界融入一个共同的大圈,使我们不可能脱离外部世界而在封闭的环境中健康快速的发展。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各方面,我们都处于世界这一共同的大圈之中。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1.2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现代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也包括文化软实力。从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本身来说,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升文化软实力已被我国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康复辅具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传播我国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康复辅具标准化本身体现的是国家的软实力,但是它背后潜藏着的是一个国家康复辅具业的发展,是经济实力,所以,实际上它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实力即综合国力的表现。

1.3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世界与中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世界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与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我国等同采用了ISO/TC 168、ISO/TC 173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的康复辅具国家标准,填补了许多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领域的空白,对促进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康复辅具业及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我们依然需要学习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理念、方法、技术与实践经验,依然需要大量引进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另一方面,世界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我国的支持与参与。我国是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组织的重要成员,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3的参与成员国,是ISO/TC168的观察成员国,康复辅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参与。作为占世界4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残障人口最多,康复辅具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做好我国的包括康复辅具标准化在内的康复辅具工作,本身就是对世界康复辅具业、康复辅具标准化事业的重大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人员队伍,自主研制了一批康复辅具标准,成为世界康复辅具标准化的一部分。同时,也培养了部分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专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参加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相关会议等。

2.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大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交流与合作的数量较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康复辅具业及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我国的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加,但总的来说,无论从总的数量还是频率上,还是从参与人员上,都还比较少,还有很大的增加空间。

2.2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仅限于参与某些康复辅具国际标准的起草,参加某些国际康复辅具会议以及缴纳会费等,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从而导致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单一,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我国康复辅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

2.3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不够

无论是参与康复辅具国际标准的起草,还是参加某些康复辅具国际会议,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是被动地参与,除承办过国际标准化组织康复辅助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173)第七次会议等少数几次有关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会议外,很少主动发起或承担一些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工作或活动。

3.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实现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念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康复辅具业有了较大发展,康复辅具的技术不断进步,经验逐步积累,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市场也不断扩大,对康复辅具标准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同时,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背景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关注不断增加,对中国在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领域承担责任与义务的期望也在不断增加。面对这一形势,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国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我国的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势,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康复辅具标准化信息交流、经验交流、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甚至在某些资源共享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当中,进一步更新观念,逐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逐步从“引进”为主转变为“引进、走出并重”,改变以往被动的局面,主动承担相应的工作或任务,主动承办某些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活动,争取将某些康复辅具国家标准转变为国际标准。

3.2注重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培养

有了人,才能开展活动,才能谈交流合作。加强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离不开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是国际交流合作的有形资源,有了人才保证,我们才能盘活资金、渠道、组织方式等要素,才能有效地参与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已分别提到了部分内容,在这里专门就国际康复辅具标准化人才培养展开讨论。

3.3创新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

为了开创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提高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创新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康复辅具标准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要加强官方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这是加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康复辅具标准化官方之间的国际合作是康复辅具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各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官方组织之间对话和交流的结果,没有相互的对话与交流,便不会有相互的合作。

二要推进检测实验室的国际互认。我国检测实验室的认可活动已具有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我们要积极推动我国康复辅具检测实验室国际互认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康复辅具检测走向世界。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国际交流合作 问题 深化途径

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还能让世界充分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发展效果,对我国高等院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帮助。但是,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实现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因此,本文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为重点,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化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1.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比较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也成为了高等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但是,国际间迎来送往的接待性工作与国际化的高校交流合作不是特别相符,导致发展理念比较滞后,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影响。

2.外事工作有所欠缺。对于目前的高校来说,外事工作部门中的人员比较少,很难满足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需求,而且外事工作部门的工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层面上,在高校中不受重视,很难与当今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形式相适应,这使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开展成为了一种空想。

3.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在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发展中,大部分的教师对高等教育国际发展的趋势以及热点等很少关注,对教育国际化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更不用说做好高校国际交流工作,所以说,高等院校的教师只能担任单一的教师角色,不利于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深化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

1.创新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是实现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和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一定要站在世界的角度,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分析和观察国际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思想观念,使其在世界上占据领头地位。如果不能从全球化、国际化的角度出发,肯定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被淘汰。高等院校的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与时展齐头并进,才能创新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观念,才能实现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外事部门的管理工作。A.从思想认识的角度入手,高校一定要认识到外事工作部门的重要性,将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开展与外事工作部门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水平和效果。B.从人员配备的角度入手,高校一定要加强外事工作部门的人员配备管理。外事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高校一定要对外事工作部门的人员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实现外事工作部门机制的改革。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外事工作部门都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等、靠的心理,所以,一定要实现外事工作部门机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4.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对于高校来说,要想促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培养制度,

5.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国际教育的办学条件。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所以,高校应该尽量增加资金的来源和渠道,多多引进经费投入,与社会机构实现良好的合作,这样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国际交流合作以及留学生教育管理相应部门的成立,对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机构能够对高校国际化活动的组织和进行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实现高校国际化活动的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对我国教育事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还能间接推动社会的统一发展。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该从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对国际交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升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水平,实现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涛.深化新时期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几点思考[J].前沿,2012,01:160-161.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交流 国际 合作 管理

目前,国家各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受此市场竞争影响,高校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事务的开展也备受压力,且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是不小。而高等院校本身更是一个人才输出、培养基地。如何将专业学术项目、办学讲学、人才塑造、社会服务等职能、价值发挥等熔于一炉对高校发展而言十分关键。基于此,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以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对外交流工作而言,分析了地方高校对外交流工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并与之提出了必要发策略。

一、主要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办学水准显著提高,国际间对外的交流合作事务开展也取得了显著学术成果。但就目前不少地方高校而言,在国际交流对外合作事务开展还是存在着明显的滞后问题,面临的严峻问题十分突出。这主要包括:

(一)国际化开放理念滞后

在产业经济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问题炙手可热。特别是对高校国际交流工作而言,其工作任务不仅是拓展校内资源优势、加强留学师资队伍培养、参与学术项目研发等,更重要的是讲究国际化中外合作,吸纳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合作研讨成果等。因此,对于不少地方高校国际化开放理念滞后问题首要亟需解决,必须立足根本,将发展眼光、观念层次得以改善,否则必将阻碍高等院校国际化对外交流工作事务的建设进程。

(二)管理体系制度亟需更新

地方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及实践办学等一直以来是沿用传统的管理体系制度以及管理模式,并由校级单位统一包揽,而没有健全院系、以及教务职能体现的明确职能划分,这就导致了校内各部门单位的工作负荷量加大,而在此影响下,沿用旧习管理体制的灵活性欠缺就凸显出来。而实际上,院系具体职能发挥,是保证专业科研项目能够实现国际化交流的关键,一旦院系职能发挥不力,学术研讨、交流合作脱离院系支持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突出成果,进而也就无法促进国际化对外交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高校国际化交流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在一支优秀师资队伍、专业教育工作团队的基础之上。因此,在目前高校面向国际化交流、专业研讨合作的基础背景下,涉外专业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储备更是十分关键。对于目前地方高校涉外职能发挥的机构人才储备问题而言,必须要却确保人才的储备与专业学术技能等问题的协调发展,否则会影响对国际化对外合作等相关事务的开展,对交流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四)建设经费投入需下放

高校教育事业任何项目的开展都需要财力经费、人力管理、物资支持等。但就当下而言,不少地方高校建设经费的来源渠道都非常单一,在投入程度上明显不足,特别是国际化学术项目的研发经费问题,很难做到及时反馈、及时下放,因此,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及现金设备的供给、完善问题就非常严峻,更别说加强国际化学术交流、合作等的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了。

二、对策研究

(一)正确衡量国际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关系

区域化面向国际化的发展走向定位是我国地方高校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如何就现有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进行正确定位、衡量才是明确国际化对外交流工作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所谓区域化是指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满足高校社会教育职能而建立的学术、科研交流中心组织机构,这种机构性质是固有的、地方性质明显的;而国际化则是以区域化作为一个发展单位、一个单元而逐步形成的国际化学术交流中心,一般会系统指代不同国家的学术交流,跨国流性质尤为明显。因此,加强高等教育跨国流研讨与确保两者相辅相成的主要关系十分关键。

(二)改革管理体系制度

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以学校为主导、以院系为主体、以项目为基础,具体到专业学科的统一归口管理模式,真正体现院系和专业教师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国际化意识,调动教师及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其参与到全校。

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来。

(三)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学生交流、师资队伍交流、教务管理者相互交流是确保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环境、氛围得以保障的关键。因此,学生对外交流必须要确保到外校的积极融入,学习到生活经验及实践能力养成,以为今后学生在社会生存、立足提供充实资本;师资队伍交流必须明确派遣教务人员的进修、访学交流等基本对外交流的工作事务开展进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术动态的及时更新,利于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准的提升;管理者交流在不少高校将其混淆为内部管理优秀队伍建设问题,而事实上,专业和非专业课程的进修与调研就是衡量其国际化交流与养成管理理念的关键。因此,为了充实国际化管理交流团队人才储备,必须要强化专业体系知识,或者尝试外聘管理支教等,吸纳先进管理经验及成果等,以保证校内管理建设自成一系,辅助对外交流事务工作的开展。

(四)下放、增加建设投入经费

地方政府支持获得建设经费是普遍经费下放的一个执行方式。而除此之外,地方高校可以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学术研讨、国际学术项目技术交流的组织机构,利用固有专业学术项目来获得对方的经费支持,同时还能实现与对方的资源互助与互补。

三、结语

高校对外国际化交流事务开展需要校内、校外资源的供给与支持。而除此之外,高等院校本身也应树立国际化理念、强化开放性意识,以保证吸纳适合自身教学改革的先进成果与经验,彰显自身发展特色,提高自身院校在教育组织机构中的国际化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高玉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提高高校办学水平[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3)

第5篇

20世纪80年代,从全球进入经济一体化开始,高校教育便向着国际化发展,各高校把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向都放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参考世界各国的教学方法,结合本国国情和学校自身情况,引进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但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为了使学校可以更好的发展,跟得上社会的步伐,输出的人才可以具备国际视野,具备长期可雇佣能力,民办高校都要积极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1 民办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具有的性质之一就是它具有“企业”性,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在社会环境下发展,首先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变化,接受社会的上新的理念,还要想办法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是其提高自身实力的办法之一。民办高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民办高校要想输出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与国际接轨,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识,接受到国际上的教育。所以,民办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现实情况的需要也其发展的必要。

2 民办高校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民办高校要想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首先必须要树立教育教学国际化的意识,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在国际舞台上深造的机会,让教师先接受国际上的最新理念和学术上的最新信息,然后分享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学校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采取对外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自身情况为学生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学习环境,除此之外,民办高校还要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拓展经费来源、自主开发培训项目、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教育,可以实时的了解新的信息,使教师、学生的教学与学习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3 民办高校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落后,对教学国际化认识不够

目前,有些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还停留在“迎来送往”“礼仪接待”的事务性和普通管理型工作上,学校领导与外事人员们只是进行简单的参观和简报,在学术上并没有深入的进行交流,缺少以学术交流为主体的学术氛围,对于在交流中学习到可以实践的内容也并未付诸实践,交流访问的工作过于形式化。学校对教学国际化认识不深入,认为为教师安排出国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接收外来学生和教师在学校进行学习和授课就是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

3.2 参与人员受限与师资力量的制约

许多民办高校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外事管理的模式下,就是校级以下的部门很少有机会可以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中来,学校认为这样性质的工作与师生的联系不大,教师与学生的参加是没有必要的。民办学校的一线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资历的不多,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还只是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主,教师缺少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和主动性,并且还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3.3 经费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不像国家重点高校那样其经费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民办高校的所有经费都是靠教育经费来支撑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必然会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近年来,各民办高校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又在进行着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由此涉外专项经费就更加紧张。经费的不足导致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涉外活动场所,缺乏相应的实验设施,致使有些课题无法进行实践。

4 民办高校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工作的具体措施

4.1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加强对国际化的认识

对于国家重点高校来说,其在国际上、社会上的享誉程度是非常高的,许多外国学校会主动的与这些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重点高校开展涉外工作是相当容易的,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就需要积极主动的去与外国学校建立联系,领导要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学校教学及人才培养中的促进作用,还需注意涉外工作不能只拘于形式化,要将符合学校发展、符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付诸实践。

4.2 改变管理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学校外事体制,在今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中,学校应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参与机会,让教师和学生可以更直接的参与到其中,因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教育教学的实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涉外人员的综合素质,聘请更多的一线教师、外国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还要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的活动,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项目,并为教师创造与外国学者探讨交流的机会。

4.3 拓展经费来源,完善基础设施

外事的工作是需要很大资金的,要想使外事得以发展,更好地服务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必然要增加经费的投入,所以民办高校要与国家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寻求地方政府的资助,与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争取到的资金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尽快的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所用到的实验设施,还要将完善网络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可以实时的了解国际信息,更好的学习。

第6篇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首要前提是树立国际化的教育意识。在新世纪,高等教育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牢牢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开放。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互派留学生的简单交流合作上,更重要的是对各国和各地区的先进办学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进行吸收和借鉴,“洋为中用”,并进一步谋求更大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民办高校以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吸收与借鉴他人经验上有着强大的优势,只要有利于学校发展、符合教育规律。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校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大胆吸收和借鉴。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力保障是完善制度建设。我国民办高校的立法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法制体系还不十分健全。虽然相继颁布了《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各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一些地方性法规,但从实际执行效果上看,还存在立法滞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无法落到实处等问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在立法与执法层面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民办高校自身也要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持、制度的保障。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运行基础是加强师资建设。民办高校要想应对国际化趋势,就应该在吸引创新人才、优化教师队伍上下工夫。由于优化师资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持续发展计划,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的培训体系。就教师个人而言,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具有国际意识和现代知识,转变自己在传递知识方面的角色和行为方式,重新锤炼自身的素养。民办高校在把本校教师送出去的同时,还要把国外一流教师请进来。这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的有力措施。

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条件是拓展经费来源。从对一些民办高校经费来源所作的调研来看。靠学生缴纳的高额学费依然是民办高校维持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然而学费不能无限制增长,校际之间的竞争、社会世俗的偏见等原因导致学生报考民办高校的数量逐渐减少,政府补贴又微乎其微,这些综合因素导致部分民办高校出现运转困难、经费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民办高校多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靠银行借贷来缓解;二是为了获得运转经费而设立“公司”,借以盈利。但这些措施都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高校要想突围就需另辟蹊径。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国内外的产学合作,吸收大量的外部资金。目前中国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较为薄弱,利用高校的研究能力和资源与企业合作,可以实现多赢,既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产品升级,又可以提升民办高校研究能力获得大量资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办学资金不足的困境,而且还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我国政府应加快产学合作的制度建设,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造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7篇

关键词: 国际交流与合作 独立学院 国际视野 教育国际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高校应做出积极的反应,在强化内涵建设的同时,增强国际意识,拥有世界眼光,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尽快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早在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十二条“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已表明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中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重视。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扩大教育开放单独作为一章,可见国家相当注重高等教育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那么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何在?它的形式有哪些?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与形式

国际交流与合作,即指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诸如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间教育资源的互补、援助等。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从独立学院国际交流的具体实践看,交流内容和形式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互派。包括中外双方互派留学生及短期交换生、实习生等;2.师资交流。包括互派访问学者和教师充实双方师资队伍、定期举办教育交流活动;3.合作办学。包括各类教育项目,开展学分和学历互认、非学历教育和其他培训等;4.共享教学资源。包括以具体项目为基础的教材、教法、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管理模式等内容的共享。

二、江苏省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

我省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全面加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设立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高起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教育部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落户苏州独墅湖科教园区。(2)目前全省经教育部批准和备案的中外活办学机构和项目共333个,位列全国第一。(3)实施“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计划,《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来苏留学生数量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近3万人。(4)通过国家留学基金、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和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等,资助7000多名教师公派留学。(5)实施江苏大学海外学习计划,每年资助1100人赴国外知名高校学习。(6)全省高校参与建设海外孔子学院29所,孔子课堂53个。(7)苏州大学举办老挝苏州大学,开创中国高校国外办学先河。

我省为深化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做出的举措:(1)实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2)加快构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对外开放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3)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高职教育模式和通用职业资格证书。(4)深入实施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大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和研究生海外研修计划等项目。(5)深入实施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推进留学生培养制度改革。(6)加强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

由此看来,我省对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高度重视与充分贯彻。

三、独立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然趋势

1.经济全球化提出培养年轻一代应对变化发展世界能力的重大使命。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经济与教育有着特殊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经济全球化成为现实和必然后,势必对教育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劳动力标准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因而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任何一个国家要适应全球化,进入全球化,必须培养大学生多元文化的认识与经验,对不同信仰的宽容,是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平台,独立学院应顺应时代潮流,抓住这一宝贵契机,贯彻国际化办学思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争创特色办学优势,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2.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独立学院自身创新发展的急切需求。突出办学思路的市场化、国际化,加强特色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国际化趋势,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独立学院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出路。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与社会人才需求密切联系的民办高等教育更不能滞后于社会发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民办普通高校的过渡型模式,独立学院只有抓住机遇,挑战自我,争创一流,在积极推进国际化的同时,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突破口,努力追求办特殊,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据统计,那些重视多元文化办学的高校,发展远远领先于不重视多元文化办学的高校。

3.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需求。(1)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优越。首先,独立学院相对于一般本科学生而言,根据国家的政策收费较高,因而城镇学生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家庭相对富裕,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较优越。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某些学生毕业后暂不就业,继续求学或出国深造以待发展。其次,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长普遍文化素养高,使得学生从小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特长出众,因而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较强,这些都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或出国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兴趣广泛,适应能力强,有较大的可塑性。独立学院中多数学生兴趣广泛、勇于创造和实践,适应能力强,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中多才多艺者较多,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我,追求张扬和自由,往往能够在各类活动中脱颖而出。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情商普遍较高,灵活机智,可能巧妙解决一些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并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和高效的沟通。从这点看,若他们出国留学,应当能很好地适应异域文化和当地的教育模式,运用较高的情商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学成归来。(3)文化基础较差,自律性不够。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责任意识不强,表现出比较自我和主观的倾向,逆反心理较为普遍。学生家庭条件优越而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倘若一进校就为他们树立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的宏伟目标,则能很好地激励他们在校四年勤勤恳恳、刻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历练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留学奠定坚实的学业基础。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家长和学生非常接纳并欢迎出国留学的深造渠道。

四、如何在独立学院有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1.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高校应做出积极的反应,在强化内涵建设的同时,增强国际意识,拥有世界眼光,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尽快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认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据统计,近年来出国留学人数呈高位增加,去年全国出国留学总人数高达52万人次,表明了国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和希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这一观点不谋而合。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吹响了中国大学积蓄力量,冲刺国际前沿的“冲锋号”。《方案》提出,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这些观点实质上就是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走国际化道路。

2.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要素。首先,多方引进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新教师或外籍教师,引进优秀的教材和教学设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院注入新鲜血液,为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更上一层楼添砖加瓦。独立学院应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鼓励教师参与任何形式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如赴国外访学、游学、进修、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会、研讨会;并将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参与度与教学激励政策相挂钩,大大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并深化国际交流相关事宜。此外,各大独立学院定期开展国际合作相关培训,组织留学深造学术交流会,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就全球教育国际化趋势、国内外优质国际合作项目推荐、如何提升独立学院的国际合作能力等主题开展讲座,强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意识,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准。独立学院可以定期对于学院和教师已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和活动进行自检自测,对于优势项目或活动进行表扬与奖励,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修正和完善,努力全面提升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3.开发特色课程便于学生留学,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开设一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特色课程,加大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首先,开办国际交流英语班(雅思班或托福班),我院目前已实施,为有出国需要的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让他们在校园里顺利通过留学的第一关――语言关,省去了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课程的麻烦。也可开设“国际合作班”,学生四年后直接输送到国外知名高校,采取前两年中文教学,学习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方式,后两年采用英文教学,学专业课,让学生提前感受英语授课的氛围,便于他们出国深造时更好地适应英文授课教学模式。其次,开设有关如何申请国外学校的选修课,如何顺利完成国外研究生课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文化差异与饮食差异等相关课程,让感兴趣的同学修读,一方面为有出国打算的学生提供留学基本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他学生出国留学的兴趣,进而增加学院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学生人数,促进学院该事业健康发展。此外,在学籍管理方面为准留学生们提供便利,如承担推荐信、成绩单、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等翻译工作,随时出具成绩单、在读证明等;另外,独立学院自身可创办学院留学中介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出国服务,可实行“一对一咨询”、“多对一跟踪服务”,直至学生顺利出国留学。如此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的最大便利。

参考文献:

[1]李明阳.关于广立学院国际交流的思考.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