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10:44
序论:在您撰写实验室设计趋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建设;实现策略
开放实验室还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的一项改革。因此,各学校特别重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的工作,把实验室开放工作纳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统一组织实验室开放工作;因此,各实验室创造条件,统筹规划实验室开放工作。各二级学院做好具体工作的部署,要求有条件的实验室都应对大学本科学生进行课外开放,鼓励实验室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放,逐步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率和开放内涵[1]。
一、开放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无论是运行费、仪器设备费,还是课题费,尤其是开放课题费都严重不足,开放的程度和水平受到影响。尽管专家不断地呼吁不能单纯开放,要提高开放的层次,多对国际同行开放,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多对高层次人才开放,吸引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室开展合作研究,但这些建议都因为实验室国际合作交流经费的不足、人员经费的不足以及开放课题经费的不足而搁浅。开放这项制度从建设之初就具备了创新性,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特性,是实验室始终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开放,才能有力地促进实验室学术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科的交叉和学术交流,达到聚集优秀人才和优秀学术思想的目的。但一项制度都有其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开放制度在新的时期赋予了新的含义,开放实验室发挥了其历史性、开拓性的积极作用,开始被重点实验室所替代,对于开放制度如何界定、如何实施、如何发挥现有功效,是当前应该着重研究的内容。开放是核心、是前提、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本质特征和精髓[2]。
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针。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必须执行“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开放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开放实验的内容不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实验内容相重复;但是,属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性实验,经申报审批后,可列入开放实验范围。
二、开放实验室建设的实现策略
1.定期、及时地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使用硬盘保护卡,实现所有电脑自动连线功能,实施网络同步修改电脑IP地址和用户名等手段。此方式对当计算机维护数量大的时候能起到极大地提高系统复制的速度的作用,并能减小维护强度。每星期固定时间作为实验室的检修时间,仔细检查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及软件,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另外,经常对硬盘做磁盘扫描、碎片整理等操作,保证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安装网络杀毒软件,做到用户只要登录到学校局域网,就自动更新杀毒程序病毒库,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正常地运行[3]。
2.组织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技术与安全知识,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又解决了学生的家庭困难问题[4]。
3.调整实验项目,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相关课程的实验项目全盘考虑,并进行论证、整合和调整。对相关实验课程雷同的实验项目进行合并,剔除过时的实验项目,节省总课时数,相对集中地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可以保证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
4.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保证实验经费
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验的开发、激励实验室工作人员进一步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基金采取项目立项的形式,由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的审批、检查和验收,由实验设备处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用于支持实验教学计划外的实验项目,主要是补贴学生参加开放实验所需实验材料的购置和指导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补贴、学生的日常补贴等支出[5]。
5.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开放实验
学校要认真抓好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保障这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鼓励、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工作,并根据开放实验的类型、学生人数等对指导开放实验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核定计算工作量并发放酬金;二是把开放实验纳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实验室开放实验。学生开放实验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可以申报相应的奖项。开放实验项目通过参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指导教师,学校要予以相应奖励,并作为优先推荐和评选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条件之一。
结束语
实行实验室开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实现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形成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切实做好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工作,给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华,王杰,李海燕,杨会如,王红. 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9:219-221+254.
[2]杜文辽,李安生,王良文,王新杰. 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开放实验室建设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218-221+225.
[3]朱士虎. 基于MOOCs模式的电子开放实验室建设研究[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04:74-76.
关键词:情景化 民族化 意义化 趋势
1 引言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体验经济时代下,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已经从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向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转变,人们对个性化表达自我的产品越来越期待。个性化或个人特有的生活风格的突出时代已经到来,产品需求的变化预示着情景化设计时代到来。
2 产品设计趋势发展
需求的变化预示着设计时代的变化。伴随着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科技高度发达,产品设计亦从早期的理性设计时期,经历了感性设计时期、体验设计时期,过渡到今天我们所提倡的高概念设计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消费者除了关心产品的有用性、易用性之外,还会关注产品与人的情感价值,产品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由此情景化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3 情景化设计
情景化设计,包含情化设计和景化设计。主体是情化,关注产品与人的情感关系。客体是景化,关注的是产品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第一是触景生情,情化因景化而生;第二是情景交融,景化因情化而入,最终是要达到互溶的境界。
人们对个性化自我化的生活风格、品位的强调和突出,提出“将你的生活环境个性化”。当今生活的事实是当我们在电脑面前工作的时间越长的时候,手边的咖啡杯的设计就越显得重要。情景化设计使人们和产品的交互性达到更高层面,将促使非物质化消费在精神层面上日臻成熟和完善,促使人、物、环境三者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达到更加和谐的状态。
4 情景化设计趋势
趋势的本意是指事物发展的动向。设计趋势的研究就是为了给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指出明晰的方向。在当下,设计者的作用不仅仅是创造新产品,来服务于一个非物质文明,而是要维持一个绝对和谐的可靠环境。一方面人与产品的情感关系是与自身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只有适合民族特性的产品才能在勾起消费者内心深处的精神情感回归;另一方面在非物质文化社会,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不再是有用和好用,更希望具有拥有之外的意义。正如雅各布・尼德曼所说:“我们生来就是为了探寻生命的意义,而不是为了享乐。只有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产品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媒介,产品所传达和表述的意义就是人对自身意义的外在表现理解。意义、目的、更深的生活体验才是当今的主体。由此可见民族化特征和意义化特征是情景化设计的两大重要发展趋势。
4.1民族化特征趋势
民族化特征即National Characteristics指一个民族的民族特点,即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民族化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共同的历史渊源、共同的生产方式、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心理认可。
民族化特征趋势是指在产品的情景化设计中表现为经典符号化、习俗化、历史文脉化三大主要方面。(1)经典符号化是以传统文案、纹样为基础演变为适应现代审美的象征符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常常借鉴古典家具中的经典符号来演绎新的时尚家具;(2)习俗化常常从研究人的习惯、生活方式等来发现人类最自然的产品使用方式,以便更加的切入到人类最为淳朴的原始情感中。例如IPHONE、IPAD最先推出来的以手指翻页的操作方式,符合了人类长期以来养成的阅读翻书习惯,一经推出就立马获得了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取得了不菲的商业价值;(3)文脉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它是一个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其上延下伸包含着极其广泛的内容。从狭义上解释即“一种文化的脉络”。产品的历史文脉化就是指在产品设计中能寻找到历史渊源、使用族群的共通心里认同,重点体现在产品的人文精神。
以韩国产品特征为例。韩国人表现得很强悍,其实强悍外表底下是温柔与情感洋溢。在设计上的表现是在设计的同时注入民族服饰柔和的线条及蕴含情感的浓烈色彩。因此韩国的设计非常强调“线条柔”和“情感烈”。“线条柔”在产品设计上常常表现为曲线线形特征;“情感烈”在产品设计上常常体现为表达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特征或表达本民族风格的特征。以粉红的色彩和可爱的造型潜移默化的表达该类产品的特征。我们所熟悉的韩国文具设计其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圆滚滚的电风扇、喊救命的水塞、绕来绕去的读书灯、隐身化的书托等等。
4.2意义化特征趋势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学者罗纳德-英格尔哈特认为:高度发达的世界运行规律变化十分微小,人们的价值观正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逐渐转变。同样,商业周期也经历了数量革命、质量革命、廉价革命,当今已进入意义、目的等更加深远的生活体验革命。
体验经济时代,人们以追求“希望拥有”的产品为自己的述求,产品也越来越表达消费者的情感和品质。从能用的、可以用的到有用的、易用的和想拥有的产品,在当下,人们要的是拥有之外的意义,产品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意味深远的特征将是未来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
意义的本意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产品的意义化特征趋势在产品的情景化设计中表现为情趣化、象征性、语意化等三大主要方面。(1)情趣化以个人的性情和志趣为中心,通过产品表达个人独特的风格。因而色彩情感丰富的产品常常受欢迎。与以往注重物质性的实体产品相比较,人们越来越亲睐具有含义性的产品;(2)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荣格先生在研究人类心灵时发现: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无数的象征符号,这是人类心灵的需求。产品的象征性就是借用这些象征符号来契合用户无法用言语述说的内心情感,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可。(3)语意的原意是指语言的含义。产品的语意化是指产品所包含的含义。一方面通过造型语言的明示传达体现产品的主要功能和操作使用方式;另一方面表现为产品精神内涵,在更深的层面上与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产生共鸣。
正如创立于1921年的意大利阿莱西公司,它并不是单纯的某类产品的制造商,也不是单纯的一个专注于某一产品领域的设计工厂。现任的公司总裁阿尔贝托・阿莱西从1970年来一直掌管公司,就从没有承认过公司是一个厨房桌面产品的制造商。他理解的阿莱西是一个研究和应用艺术的实验室。有着浓烈色彩的意大利风格,其设计也和意大利人民一样:具有浪漫的生命意义追求,多情而浪漫、喜好而追求新奇、刺激而激进与高品位。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用品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微小部分,注意力从来都没有放在这些微乎其微的产品身上,但当你在摆设自己的家居或走动时,就会不知不觉地使用这些家居用品,而这些家居用品却能使我们在做家务时,把事情变得更轻松简单、更加饶富趣味,使我们觉得做起家事来更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以这种注重生活创意的态度而闻名于世的阿莱西公司,设计出颠覆传统家庭用品的许许多多产品,每一件精心设计产品的背后,都包含了阿莱西充满幽默的戏虐趣味与诗意的感性体验。(如图一)
透过此现象,阿莱西带给了我们目前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设计给人类带来的幸福还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让人们在购买、使用和拥有产品时能够觉得有意味;另一方面是要让人感受到某种含义(象征意义、启发意义等)。只要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记忆,也一样的可以打动他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共鸣和情感的同感,为我们的产品注入了如人类般多情的特质,也使产品的表达更加具有深刻的含义――意味深远。
来自法国的著名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在阿莱西看来是他设计理念的最好执行与传达者,帮助阿莱西实现了产品的多种梦想。菲利浦・斯塔克亦是阿莱西的重要设计师之一,他为阿莱西设计的产品,表现得十分简洁、务实而客观,但却又不乏生气,因为他的善于联想,把一些人们觉得很熟悉、很亲切的造型以意想不到的方法引入到实体产品中去,让人不自觉地跟着设计师的情绪和感情走(如图二)。因而产品的表现越来越意味深远,就更加值得消费者去慢慢的品尝和发现。
总之,人类对幸福感的追求已经从喻悦的生活、有益的生活过渡到有意义的生活。对意义探索的产品设计一定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质。
关键词:医学;检验;设备;国际
医学检测设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认识疾病,做好疾病诊断,加强疾病观察,为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检验设备也出现了翻天覆地变化,例如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代表。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其自动化程度更高,例如,项目目录条码化,结果格式化,开机关机以及日常保养都可以做到智能化,分析项目范围更广阔。
一、检验仪器特点
由于许多检测仪器都将光、电、机三者融为一体,使用部件种类也相对繁多,尤其是随着更多设备出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各种自动控制项目也在显著加强,这就使得许多检测仪器结构进一步复杂。一般来说,检测仪器拥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涉及技术领域更加宽泛。对于许多临床仪器来说,他们涉及知识领域非常多,例如光学、电子学、计算机信息学、生物学、放射学等等不同领域,检测仪器是多种学科进行结合产物。
第二,结构更加复杂。随着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许多医学检测仪器已经实现了光、机、电、算一体化发展趋势,同时还出现了智能化发展模式。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使得各个器件功能逐步完善,更多新技术会被广泛运用,这就使得检测仪器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
第三,技术更加先进。医学检测仪器始终处于医学最前沿,新兴材料和新型器件会被不断应用,新型检测方法也会在医学检测仪器中被广泛使用。
第四,精度更高。检测仪器常常是对人体某一组织或者结构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这就使得检测仪器精度要求非常高。
第五,对于使用环境要求较高。随着检测仪器出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高精度和高分辨率也成了某些关键器材特殊品质,这就使得检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对外界环境要求非常苛刻,达到近乎完美状态。
二、医学检验设备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对于医学检测分析仪器来说,其包含多种多样关键技术,我們以临床检测分析仪器为例,主要包含有自动控制技术、流体设计控制技术、软件控制和识别技术等等。
第一,自动控制技术。对于检测仪器来说,自动控制常常包含有各种运动部件控制,同时也对于液体精确配置控制做到系统化。例如,样本进样器、系统液体精确定量部分等等。对于国外领先国家来说,他们在追求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又向前迈出了实质一步,例如在生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时,国外单机已经朝着3400每小时检测目标开始发展。
第二,流体设计和控制技术。由于该项技术起步非常晚,因此基础研发实力和相关研发人员经验都不足,加上与之相关工业发展水平也非常有限,各个国家在这方面发展水平并不高。目前主要是通过相关仿真软件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但是对于材料运用和具体实施方法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摸索。
第三,软件控制和识别技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医学检测仪器软件出现了多线程实时控制和调节相关控制流程算法,图像可以自动识别相关技术。在国际上,由于网络普及非常高,相关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例如,已经有一学院创作出了多核CPU,并将相关信息技术运用于尿沉渣产品多线程控制上。
三、国外检验分析仪器技术发展分析
在医学检验仪器上,许多国外企业都掌握了相当多核心技术,对新产品研发也投入了相当大力量。
第一,样品要求。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检验微量化可以减少对于检测样本需求量,这就使得检测成本大大降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在国际上,先进仪器样本量已经降到了1.2μL,最小反应液体面积也达到了120μL。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这一数据会变得更加理想,这主要取决于精密机械技术和光电检测技术得到最新突破。
第二,检测速度。目前,世界上最快细胞检测分析仪器每小时可以处理大概150个左右样本。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国外已经出现了全自动化分析高端设备,分析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小时3000余项。
第三,仪器设计。在国外,我们在进行设计时除了需要结合人机工程学相关知识之外,仪器设计还需要满足实验室操作方便性要求,因此国外越来越多技术产品结合了信息技术最新成果,提供了功能非常强大样品采集和数据生成甚至可以远程对于故障进行诊断,发送相关检测报告以便可以支持远程诊断,全球化实验室也可以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第四,检测系统。对于检测系统得出检测结果来说,它应当具有溯源性,可以保证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病人结果具有一定可比性。截至目前,许多国外公司已经由单纯仪器向检测系统进行发展,以便可以更好为病人服务。
第五,产品模块化。在传统自动生化分析仪基础之上,国外许多厂家都掌握了更加先进控制技术。根据模块化结构设计出了全自动分析。这种全自动分析仪具有高度灵活性,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自由组合,可以随时随地增加或者减少任意部件。整个操作流程主要由中央计算机智能多线程进行控制,实现了高速和高效测定。国外已经出现了大量各种各样的组合仪器配以相关标准进行医学检测,为实验室自动化以及医院检测自动化打下坚实基础。
四、研发需求分析
当前,医学检测仪器正朝着集大型机处理能力和小型机应变能力于一身发展方向进行发展。更小、功能更多、价格更低、更新换代更快、家庭型、床边型的方向已经成为了医学检测仪器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不久将来,随着各种芯片技术不断普及,医学检测仪器会出现高敏感度、高稳定性强、抗倒性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等一系列特点[1]。近些年来,医学检测仪器及其相关配套产品都取得了非常大突破,许多先进技术和模式都被人们所发现,这极大促进了医学仪器行业进步与发展。由于医学检测涉及到知识非常多,例如临床医学、精密机械等等不同技术领域,这就使得这些领域出现了许多综合性研究成果。当然,医学检测仪器也是一门高档次产品,特别是那些可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又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发明的医学检查仪器正在迅速地向中低档产品进行转移,这就使得医学仪器性价比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个性化将会是医学仪器发展需求。
第一,即时检测。各种各样临床小型检测仪器使得原本繁杂过程变得更加简便,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一趋势,这是医学检测仪器发展一个方向。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小型和价格低廉是未来发展方向,例如,血气分析仪等等。这些仪器操作都非常简单,存在着微创或者无创特点。
第二,自动化。至21世纪以来,医学仪器一直朝着自动化方向迅速发展,各种各样检测项目由以前人工操作变成了半人工操作甚至可以由仪器全自动进行操作。各种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微生物培养与鉴定仪等等已被广泛运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第三,模块化发展设计。对于医学检测仪器来说,其更侧重于某项项目检验,可以根据任务确定安装使用以便使得资金更加适合于需求。各种各样模块都构成工作单元还组成了全自动系统,在设计上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一个高质量多功能检测系统。
作者:刘军
关键词:东莞虎门时代广场;商业建筑;社区商业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
地点(城市,地区,国家) 广东省东莞市
设计时间 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
项目规模 130000(地上10000,地下30000)
甲方 金地集团
项目类型 社区商业
主要产品 商铺、住宅
商业建筑概述:
商业地产开发在中国大陆已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由于商业项目的复杂性,其开发和设计规律仍然不能和住宅产品一样高度成熟和标准化,但开发商和设计公司都在不断向国外经验学习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实践研究,到今天已经拥有相当大规模的有个性特色的商业项目,个人根据商业地产设计多年经验,把这些商业项目总结归纳成六大类型。
一、商业邻里(NEIGHBERHOOD)
以社区生活需求为设计、开发、招商、运营目标,趋势是 Community 社区化。社区将成为地产开发的精髓,“最后一公里”的概念是电商时代消费主义最后的阵地。她带来生活所需的所有营养、便利、健康甚至知识,她承载着邻里社群归属的客户体验。家庭回归家园,见证个人与社区的共同成长。
二、生活中心(LIFESTYLE CENTER)
尺度风貌适宜的休闲商业街区,回归城市生活,趋势是 City life 城市生活化。在未来,人们只会停留在家、办公室和聚会场所周围。我们要创造更适合年轻人和家庭聚会的场所,从大食代到卡拉OK,从乐高天地到宠物乐园,生活永不落幕。
三、城市商业街(PETIT BAZAAR)
结合气候特征和消费习惯,重组室内外空间,趋势是 Outdoor空间户外化。以城市街道为原型的小型商业综合体,以主题业态为特色,追求适宜停留、休憩且兼具商务与家庭混合的商业属性,打造充满阳光、混合新鲜空气和食物香味、私语和吆喝共存的城市生活空间。
四、办公商业(OFFICE GARDEN)
商业空间和办公展览等功能结合,形成新的商业生态和可售地产产品,趋势是 Business商务复合化。办公室不再是城市中心单调的玻璃盒子,新的产业要求远离高密度的闹市,我们的目标是规划花园式办公商业社区,设计更高效、更环保、更富创新的办公空间,并将商业服务带到工作场所的周边。工作永无止境,生活无处不在
五、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
大体量商业要拥有更多的体验性复合性空间,创造真正的城市客厅,趋势是 Experience 体验。在大型购物中心的趋势下,顾客要做的不再是持续投入体力的逛街,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身心体验。我们追求戏剧化的空间效果,同时使其有富于变化的可能,让人们拥有了解个性、时尚、不同个体的机会。
六、城市综合体(P+R MIXED USE)
真正的城市综合体,针对城市郊区生活工作的一体化解决之道,趋势是 Hybrid混合。多种公共交通设施联系的商业办公混合建筑群的出现,使大型城市的人们在方便往来工作场所和家的同时,亦可享受完善的商业服务,满足高节奏休憩交往需求。
以上六个类型是商业建筑的六个发展方向,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是截然分开的,往往互有交集。和“办公商业”、“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的特殊性相比,“商业邻里”、“生活中心”、“城市商业街”所代表的社区商业是目前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大量住宅开发而产生的最普遍的商业形式,社区商业依托于较大规模的住宅社区,辐射周围3-5公里半径范围,根据规模、业态、形态等需求的不同,定位成上述三者之一,或同时具备三者的特征。东莞虎门时代广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社区商业的案例,功能上实际是“商业邻里”,业态上做成“生活中心”可以提升能级扩大影响,形式上又是“城市商业街”有利于流线组织和销售。
项目概况介绍: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中心地带,东临省道,西临连升北路,南临规划路,交通条件良好,总用地面积44000,容积率2.18,分南北两个地块,分别设置一个小高层住宅区和一个商业街区,商业定位为社区型商业街区,打造成为金地虎门时代广场。
布局模式分析:
原规划住宅区用地较大,商业用地较小,商业层数较高,不利于使用和运营销售,而且形态过于狭长,难以形成聚合空间,经过几次方案尝试均不理想。于是我们建议把北地块的住宅集中布置,形成两栋高层塔楼,把北地块商业用地扩大,平均层数降低到2.5层,同时可以拥有较大广场集聚人气。
功能布局细分:
南北两地块商业流线连续,结合用地形状形成多样的商业空间和多种商业产品。
1.沿街商业:南北区沿街设置带露台的商业体量,包含零售和餐饮业态。
2.住宅底商:南北区住宅底部设置零售和餐饮,与沿街商业之间形成商业内街空间。
3.独栋商业:北区中心设置下沉广场,广场中设置地下超市和两栋独栋建筑,作为高端餐饮和会所。
4.样板段商业:沿街商业的一部分作为启动区。
5.北区住宅:布局紧凑,为小户型产品。
6.南区住宅:环境优美,为大户型产品。
规划设计要点:
1.多入口:狭长的商业街需要多个入口,根据商业价值分成几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尺度和形式,主入口需要特殊的形象标志。
2.多广场:入口与商业内街的交叉点需要设置广场,入口等级越高,广场的等级越高,这些广场是商业人流视线的聚焦点,具有最高的商业价值,需要关注从周围看广场以及从广场看周围的形态意象。
3.多连廊:在南方地区,二层连廊尽量连续,动线尽量单一,减少一拖二商铺,增加单层商铺,降低单铺总价,提升商铺单价,增加商业总货值。
4.多平台:二三层通常为餐饮业态,需要较多外摆空间,平台面积既不铺张也不局促,提供充足的宜人的室外餐饮休闲空间。
5.流畅便捷的动线:将入口、内街、连廊整体考虑,利用自动扶梯、垂直电梯、疏散楼梯等手段,形成连续的立体的交通系统,商业动线是商业设计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一环。
6.合理的空间尺度: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都要遵循长期经验积累下来的常用尺寸,比如单个店铺进深12-15m,面宽4m,内街宽度14m、层高4.5-5.6m等。
7.商业兴奋点:主入口和主广场等节点部位,需要设置标志物吸引人流,同时具有一定实用功能。北地块北入口广场设置集中绿化景观和LED巨屏,南北地块之间入口广场和北地块下沉广场设置伞状构筑物(时空之花),南区南入口设置门型构筑物和LED屏幕(时空之门)。
8.启动区设计:和住宅项目一样,大型社区商业项目通常也要考虑先期启动区域,我们把住宅和商业启动区结合,把南北区之间的沿街商业切出一部分,形成独栋商业样板区。
立面设计策略:
建筑立面采用现代风格,材料丰富,营造热闹的商业氛围,不同商业产品采用不同立面手法和材料,既统一又各具特色。
1.沿街商业:形成大气简洁的城市形象,强调流畅的水平线条,用浅灰色铝板覆盖层间高度。三层采用印花玻璃做成金色的盒子,提升沿街商业形象。
2.住宅底商:形成连续有韵律的界面,引导人流进入街区,采用折叠形态的玻璃幕墙。
3.独栋商业:形成地域文化形象,做成传统岭南民居风格的商业建筑,采用青砖、灰色涂料、仿木铝型材等材料。
4.样板段商业:需要快速建造和形成鲜明形象,采用三角面玻璃幕墙。
5.北区住宅:形成现代风格公建化立面,与商业统一,采用暖色质感涂料和局部玻璃幕墙。
6.南区住宅:形成高端居住社区氛围,采用成熟的新古典风格。
7.标志物:形成街区的亮点和特色,采用钢结构和膜结构。
商业理念分析:
社区商业,在商业概念里是指零售商店和相关休闲设施的综合体,通常由专业商业管理集团开发经营,业态复合度较高,商品结合的宽度较宽。社区商业不同于传统购物中心所提倡的一站式购物,它体现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模式,更致力于满足高消费、高品位消费者的诉求。与Mall和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社区商业不是简单地将多种业态堆集在一个大的封闭空间中,而是将景观、业态、建筑、功能等各种因素科学地结合在更开放的空间内,更加注重环境和建筑的一体化设计以及客户的体验。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作为一个典型的社区商业模式案例,在设计中遵循以下几点:
一、多样化的商业空间
“我会选择一个空间丰富而不是形式多样的建筑。空间一旦形成之后,我也许会努力地创造形式,但我永远不会因为形式而牺牲空间品质。”――文彦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规划设计中强调打造多样化的可供驻留的商业空间。在精心打造沿街商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形成内聚的特色商业空间,下沉广场的居中布置,对整个项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广场四周设计了多条动线,使得广场周边的商铺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商家可以在广场内举办活动,既保证了足够的城市开敞空间比例,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宜人空间,使得这个广场成为了整个项目的商业活力区域。同时,整个项目中采用了多入口,多平台,多连廊的设计手法,以点及线及面,结合丰富的建筑立面设计,结合节点部位标志物的度身打造,结合空间尺度的推敲,营造出多样化的商业空间,更好的契合了社区商业的各种业态和使用功能。
设计过程中对商业动线以及视觉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西侧沿街商业结合基地现有的棕榈树大街和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形成了连续的景观引导界面。南北两个商业地块之间,设置了主入口广场与北地块的下沉广场相串联,形成了双广场的格局。广场内打造标志性节点,构建视觉焦点并吸引人流,与此同时,在项目的北、南、东入口处设置了尺度适合的入口广场,形成人气场。高层住宅底部的商业部分,采用了连续的玻璃折面设计,强化了连续界面的心理引导。
二、生活时尚功能汇集
社区商业模式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购物、社会交往以及文化行为等各种功能的汇集,从而将其打造成为最时尚、最具人气的生活橱窗。对于城市生活而言,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本单元,是体验城市生活的舞台。
本案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零售、餐饮、娱乐、高端餐饮和高端会所等各种生活时尚功能的引入,通过明快的流线组织,合理便捷的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可以快速自然地将客户拉动到中心的各个层面和各种业态之中,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体验,营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魅力场所”。入口广场及下沉广场内打造的节点构筑物“时空之花”,时尚而又富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结合其独特的抽象花朵造型,加以绚烂的夜景灯光设计,如梦如幻。“时空之花”不仅仅是整个商业生活中心视觉焦点,同时结合了电梯作为竖向交通的载体,内部还可以设置时尚饰品、数码电玩、奶茶等小型铺位,从而赋予其丰富的时尚功能。
三、地域文化的植入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在北区商业的中心区域,下沉广场的一角设置了两栋岭南风情的独栋商业,这两栋“老房子”的设计,我们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在设计时从功能出发,在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及建筑符号等几个方面对岭南建筑文化进了深刻的诠释,打造出来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而又富有时代感的风情建筑,目标是“让经典脱胎,重生于当代”。与此同时,我们还对于岭南地区的气候、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以及消费习惯等加以研究,再利用各种建筑语言将其传承在项目设计中,令这个社区商业更加富有灵性。
四、低技平台材料的运用
隈研吾在设计北京三里屯VILLAGE南区时,注意到三里屯的旧建筑使用的都是比较廉价的塑料和板材,并产生了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念头,隈研吾把这个极富挑战的想法付诸了实际,用自然材料,如木头、石头和竹子作为主要的建材,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效果。东莞虎门时代广场设计中采纳了这种理念,大量运用印花玻璃和当地特有的低技平台材料,营造出别具特色的商业可识别性。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社区商业旨在打造多样化的商业空间,使各品牌因为建筑空间的独特姿态而被赋予别样的、特殊的魅力,建筑空间也因这些品牌的加入而丰满自己的个性。这是一个小型城市,并非仅仅是一个MALL,这里不单是购物空间,也有餐饮、艺术文化,让人们即使不买任何东西,也有兴趣来逛一逛,坐一坐,体验由建筑空间带来的轻松和慰藉。
结语:
目的:在当今设计被越加重视的大环境下,设计领域迎来新热潮,面对新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探讨故事化设计思维在设计意义上的延伸与探索,寻找新的设计方向。方法:通过对“故事”进行分析,来研究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通过总结归纳现有的设计思想,并结合案例分析,浅析故事化设计思维的内涵与应用。
结论:故事化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提供设计的新思维,以新的角度来解决设计问题,挖掘和延伸产品的内在意义,创造出更宜人的产品,营造充满故事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
设计趋势 设计思维 故事 故事化设计 产品内在意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创新时代,设计以其独有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满大街的创意海报,琳琅满目被设计过的商品随处可见。从起初设计作为促售的一种手段到设计驱动式创新,设计的地位也从物理逻辑逐渐向行为逻辑发生演变。众所周知,设计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人说它是继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又一个经济制高点――体验经济,有人说这是个物质日益丰富的后工业时代,人们从追求“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随表达”的产品,最后到“形式追随故事”的产品。设计总是一步步地向“人”靠近,甚至还要超越并引导人。设计的理念随着时展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本土化设计”、“大众设计”……这些新的理念一窝蜂的充斥着设计的各个角落,好比交互设计也不再是产品的制胜法宝,设计不能仅仅被局限在交互或是体验设计中,设计需要寻找全新的思路。每当设计的概念进一步向前推进以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我们便需要回到设计的本源,去找寻设计的内在意义。回归本源,设计总是在做一件事――为人讲故事。如果说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那么设计就是完成一个好故事的创作过程。我将它理解为:故事化设计思维。
1.有关“故事”
故事之于我们是亲切而自然。我们从小在故事中长大,故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听着别人的故事,也继续着我们自己的故事。故事可以是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一段过程,一份体验;一种思想,一股精神,一次记录,一份传承;一种沟通,一份表达,一种情景,一些信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感悟与想象……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故事中成长,也将故事演绎成我们的日常生活。纵观人类本身亦是故事的承载体,聚集着以往的经验及阅历,也浓缩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人们天生就是故事的听众,故事便成了一种简单分享信息的方法。
人们习惯了通过故事的形式自然的表达自我、与人沟通交流。故事的构成要点:视角、情景、角色、形象化、语言。这些简单的元素加在一起所带给人的精神价值与情感体验是无价的。这就是故事的魅力!这就好比在设计要素中也常关乎多维度体验设计、系统环境关系设计、以人为中心设计以及设计的表达技法与设计思想等。元素总是简单的,但是如何去运用元素来传达思想则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文化修养。设计的灵感源于生活,生活阅历加上创新,便会产生故事。作为一个故事讲述人,把一幅画面、一个愿景,一种方法或是一个创新的世界,通过故事的方式传递给人,以给听众带来启发与共鸣。好的设计就犹如好的故事。
2.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
有人曾说,设计本身是一门语言,起初我们在努力的学习如何去做设计,而当设计已被普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怎么来掌握设计,去描绘一幅拥有故事感的画面,就像学习一门语言。目前,已经有人提出设计师要懂得讲故事,也有人意识到故事之于设计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进一步讨论与研究“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当将故事与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构成要素与创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源自两者都有生活作为基础,都在做一件与人有关的事情,都在以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与揭示生活,都在赋予事物更多的灵魂与意义……
这种内在联系存在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自然基础与人文基础两方面。在自然基础上,故事与设计起初都是源自生活,从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而设计的人造物,到如今每天被各种产品环绕的日常生活,设计―直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更引导提高着我们的生活。故事也是源自对于生活的细微的观察与感悟,承载着我们的精神与情感。设计与故事又可以归属于艺术,都以其独有的魅力描绘或创造着我们的生活。有人可以运用语言写出《啥利.波特》,有人可以创作出《格林童话》,文字是故事的组成,技术便是设计的外衣。在人文基础方面,故事是很好的沟通方式,每个人都是好故事的天生听众与创造者。在设计领域,故事感的存在也很好地将设计师与目标用户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设计师营造的故事化环境体验,从而在精神与情感上与设计师产生共鸣与呼应。然而设计师、故事、目标用户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可以促进设计进一步发展,互利共生(如图1)。设计的趋势总是逐步向人靠近,故事化便是一个很好中枢,将设计与人更好的连接与融合。
1
色彩研究的方法论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流行是一种社会心理,它是某个时期人们对某几种元素产生共同美感的心理反映。所谓流行色,就是一段时期内人们共同爱好和带有倾向性的色彩,可以说是一个时尚的名词。流行色是色彩在当下与未来的趋势和走向,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颜色,它的特点是流行快而周期短。由于流行色研究的时效性很强,使得流行色研究无法为新形成的色彩流行体系寻找到严格的理论解释和建立完备的逻辑框架。设计学界轻视流行色研究也就在所难免了,甚至不会将流行色研究纳入学术视野。学术界对流行和时尚的偏见,往往将严肃的“流行色”和设计潮流研究隔离在学术之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我们心怀尊敬的文化学者心里。因此,设计潮流研究作为最能解决当下应用问题的学术常常被理论界的权威们拒之门外。譬如:文化学者刘梦溪先生在《大师与传统》一书中就说:“流行与时尚,应该与学术大师无缘。”我理解这句话是相对于王国维、陈寅恪和傅斯年这些实至名归的学术大师而言的。但从中可以看出如刘梦溪这般的文化学者是看不起应用性学术研究的。我以为,流行色研究虽不能说会产生诸如陈寅恪这样享誉中外的学术大师,当然也不可能支撑起民族文化的精神脊梁。但是,流行色与时尚学作为关注现行人类生活品质的实用研究科学,应该得到学术界的尊敬与肯定。
三十年多前,当我刚刚接触流行色的时侯,就曾经聆听过我国流行色研究前辈蔡作义先生讲课。虽然,那时中国流行色研究体系处在初创时期,信息来源也仅仅是国际上少数几个纺织品博览会。丝绸和轻工行业的国家进出口公司,每年派出专业人员赴国外收集资料,形成流行色报告。但是,流行色这个概念,足以使我们相信来自西方的流行色彩是权威性的,现在想来当时多少有些盲从。从流行色理论研究的历史层面说,我们不应该忘记流行色研究最早是从纺织品流行色开始的,而且发端于上海,进而影响全国。我们要真诚地感谢《流行色》杂志的老主编周峰先生,是他主编的那本印刷质量不佳的《流行色》杂志给我们带来了最初的流行色学理分析。在色彩学研究领域,我们还不能忘记尹定邦、黄国松、魏国村、王蕴强等人的努力。虽然,近年来色彩研究由于大量海归专业人员加入,色彩研究无论从方法论,还是研究内容,以及学术体系的科学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迄今为止,黄国松等先生的色彩学著作,就成熟度和体系性而言,仍然是优秀的教科书。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时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刹那间了解时尚最前沿的流行信息,巴黎、纽约、东京、上海街头的时尚女性,她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越来越趋同。虽然民族色彩的运用,由于民俗活动等根深蒂固的民族审美习惯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欧美流行设计主导下的色彩流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审美认同。人们追赶时尚,随时尚潮流变化而追求新的流行。因此,国内的流行色研究,已经不再是三十多年前去“法兰克福”等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上转几圈,回来写个报告到各地宣讲那么简单。研究方法更趋科学与合理,同国际色彩组织的联系也更加广泛。特别是宋建明等一批从国外归来的色彩专家和年轻一代学者,洞察到国内色彩研究的缺失,将在国外学习到的色彩观念和色彩研究方法介绍到中国,并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中国流行色研究及应用设计的进步。
流行色研究方法可以说多种多样,不仅可以从人类文化史和艺术流变史的角度,还有可以从人类行为动机的角度,更可以从人类文化心理和设计伦理的角度,对流行色趋势展开研究。同时,一种建立在技术实验室和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现代色彩研究,则以更为科学的方法而受到人们的亲睐。
2
流行色研究需要构建起合理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受当时认识水平所限,所谓“流行色”研究往往从视觉表象入手比较多,许多研究报告和常以设计师个人的感性认识,参照一下欧美色彩流行趋势的图式,再寻找几本时尚报刊杂志,生搬硬套地所谓流行信息。有的则将自己企业产品简单组合一下说这是流行,有的则套上一个流行趋势名头而了事。
流行色是易变的。关于其科学性的一面,有许多专家著文评说。但是,凭我几十年来对流行色的关注,流行色似乎不外乎这三种机构和模式:一种是独立性的色彩科学研究机构和团体,他们往往从色彩流变史的角度,结合主流文化的审美趣味,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从当前社会发展、文化事件中分析流行因素,并根据人的心理反映,缜密地规划未来的色彩流行;第二种是以某些企业集团为利益群体,以商业赢利为目的,委托某些色彩机构和社团组织,对未来色彩流行作出预测,并使这些企业在以后的商业活动中能够先声夺人,最终为企业的商业成功而服务;第三种是某企业为宣传自己的品牌,在商业推广中把握话语权和销售主动权,借助于某些设计名师和演艺明星以流行的名义推广自己品牌的色彩规划,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后两种流行作为商业营销和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无可非议。但我把它们称之为“流行阴谋”和“时尚阴谋”,因为这样的行为不具有科学性。也许他们宣称流行紫色的时候,仓库里已经囤积了大量的紫色染料。他们主要把握的是一种趋众心理,用金钱和名人的强势宣传,编织一些美丽的梦幻故事,进而影响人的消费需求,其中怀揣的是“不可告人”的商业“阴谋”。关于这一话题,我和王新元多年前已有共识,并在不同的场合畅谈过感想,因此所谓“流行色”,它的语义有时是复杂的和含混的。
流行色趋势研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关键源自于这一研究最初建立的框架。其中,流行色研究应该建立怎样的组织模块、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或许,三十年前由于经济、文化、设计、科研经费及社会整体影响力与认知力所限,研究体系极不完善。而今天
一批具有实战经验、学术训练和学术视野的色彩组织和专家已经搭建起研究平台,已经显现出以往不具备的学术优势,并排除一些机构的伪学术性,突出这项研究的公益性,增强了流行色研究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权威性。
关于色彩研究的公益性与实用性问题。有专家认为由于以往流行色趋势缺乏权威性,企业不认可,流行色无用论和乐观论始终存在。对此,学者、商家和设计师表现出不同态度。中国流行色协会作为行业先导,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它的服务宗旨决定了研究行为的公益性。色彩研究话语权的获得,并不靠等待而获得,只有付诸于实践才会有话语权。或许现在不成熟,但坚持十年必有结果。色彩学者往往立足于色彩研究的战略性思考,设计师和商家更多考虑的是实用战术问题。但我认为应该殊途同归。有鉴于此,设计师的唯市场论与学者的文化自觉论应该寻找到平衡点。中国流行色趋势的话语权问题实则是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问题。同时,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思维定势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法国时尚风潮与美国商业流行之间的争斗,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优雅与高贵本质的认同反映了民族心理积淀。快餐文化使美国的商业流行充满着“暴发户”意识,而讲究高贵血统的人们又总是从心底里蔑视“暴发户”。色彩的修养就蕴含在其中了。
3
流行色研究需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对抗性和融合性问题。流行色趋势研究的话语权,不能理解为对抗,而应该是融合。色彩作为设计形式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色趋势研究实质上是设计话语权研究。工业革命以后,欧美文化占领了世界主流文化的前沿,时尚流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客观地反映了这一现实。然而,应该看到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非主流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多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正成为一种设计现实,或许这种现象还不完备,有的甚至很残酷。譬如:局部战争促使区域文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生态灾难成为困扰全球的致命性问题。但是,应该看到一种可持续的全新的属于全世界的世界性设计文化正在形成中,而世界性设计文化中包涵了多民族的流行元素和人文理想。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和八十年代韩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时尚流行的线路。本世纪新兴工业国家的孟买、上海等地创意产业正成为新经济的引擎,影响着人们的设计观念。因此,强调民族性色彩设计不代表丧失世界性,而世界性设计流行中必然渗透着地域性的民族审美意识。这已经可以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乃至服装设计等国际性大师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色彩研究者应该拥有宽阔的胸怀和包容性,化对抗的弱势心理为融合的强势与自信心理,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一定不同。
我一直强调设计文化问题不能理解为一种对抗。色彩研究很大程度上是追寻西方的研究体系。但是,台湾交通大学的黎汉林教授则独辟蹊径,以中国传统《易经》为思想出发点,用和谐理论建构起了独特的色彩理论框架,制作了一个有趣的色立球,并设计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色彩理论研究模型,颇具应用价值。他来我办公室介绍了他独特的研究成果,给了我很大启发。
以国内流行色研究的现状而言,如何把握南北地域性审美趣味的心理差异,以跨学科跨地区的大视野,整合研究资源,也是流行色研究需要关注的。要不然,有些所谓的流行色研究成果往往南辕北辙。中国流行色趋势的研究既要把握几个大都市的时尚脉搏,又要注意南北的地域性审美差异。流行倾向反映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地区综合实力、文化辐射的张力。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人的生活品质要求、色彩趣味倾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很难以一种要求来衡量。一方面是时尚流行的同一现象,另一方面又有互不包容。而且这种变化反映在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小之处。
流行色研究是一个系统的研究,系统是否完备直接关系到话语权问题。一碗面条之所以美味,是多种要素的组合。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山曾经在接受东方卫视采访时就强调设计样式与色彩是一个整体,并称“建筑色彩设计”的提法是雕虫小技。设计色彩作为学院式的训练无可非议,但专门搞一个色彩设计的门类确实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然而在当今不重视色彩的情况下,却又有存在的合理性。至少我不反对这样的实践尝试。再譬如:服装款式和色彩互为关系才能构成一个整体,如果将色彩和款式分离开来设计将是滑稽可笑的。色彩研究还包括流行趋势中的其它因素。因此,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以及合理的民意采集点就显得十分重要。
4
色彩研究不仅是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文化学意义上的流行色具有模糊性,如何化感性为理性,建构严谨的数理模型是流行色趋势研究科学性的关键之处。
色彩在艺术家眼里常常是非文本的和非逻辑的,对色彩凭的是感觉。一位画家如果用科学家的严谨和理性来画画是不可想象的,情感赋予色彩的那种诗意联想则荡然无存。当然,现代艺术中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除外。科学家眼里的色彩不仅仅包含着在多棱镜折射下,呈现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还可以细分出在各种光源环境下的理学指标。至今我清晰地记得,三十年前老师为我们详细地介绍“蒙赛尔”和“奥斯特瓦尔特”色立体,并一遍又一遍刷颜色,动手制作色立体。
关键词:高考;电学;实验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
48(2007)7(S)-0056-3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电学设计性实验是最为常见的题型。其特点:均为课本实验的拓展与变式,均需要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思考与设计,弱化了直接用公式或模型,强化实验设计中的原理意识。如何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实验设计能力,是复习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例,谈谈传统高三实验复习的一些误区及突破电学实验设计难点的教学策略。
1 对实验复习教学误区的审视
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对高考命题方向、内容的把握其实并不难,难在如何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掌握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此,首先要反思实验复习中一些实际做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实验复习保持着陈旧的做法,存在不少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1.1 教学过于简单化倾向
实验复习往往为了省时间赶进度,热衷于多练题,简单采取逐个复习课本实验,教师讲清实验原理、器械选择、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进行记忆、理解,接着做习题的方式。缺乏整合、联系、体验,导致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妨碍了在具体问题中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
1.2 照本宣科,造成学生思维定势
把课本知识当成定论,把课本提供的方案当成唯一正确的方案。如用伏特表、安培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对课本实验方案没作解释、质疑,只让学生被动接受。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停留于教条式掌握、简单套用。
1.3 重结论,轻设计过程、轻体验
传统教学认为熟能生巧,从而进行反复训练。在实验练习分析中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告诉学生答案就能一点即破,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忽视让学生经历实验设计的判断、评价过程。
2 突破电学实验设计的策略
新课程重视过程与方法,在过程中感悟,从而构建对事物的个人看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也应该是我们实验复习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办法。复习中应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积极参与实验电路设计、系统误差分析,在具体实验设计中揭示思维过程,提高实验设计的探究能力。
2.1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促进原理、方法迁移
电学实验设计过程是综合运用电路知识的过程,教学应重视对知识系统的构建,充分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在实验复习中,应让学生独立地对课本电学实验所涉及到的概念、原理进行初步归纳总结,比较不同实验之间在知识、方法上的联系、区别,做到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探究具体实验中可用的原理、方法,促进原理、方法迁移。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基本原理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是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
2.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
诱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变换思维角度,进行多途径、多方向、多侧面思考,从而设计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实验方案,这是提升学生实验规划、设计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要求学生利用常用的仪器与仪表设计几种“测定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实验方案,说明实验原理和方法,并画出电路图。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能设计出如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如图1所示,当R变化时,由电压表和电流表可读出电压和电流的数值。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方程组:
方案二 如图2所示,其原理和结论同方案一。
方案三 如图3所示,电路中R1、R2的阻值给定。实验时分分别测量电键S连接R1和R2时的电流I1和I2则有:
解以上方程得:
方案四 如图4,电路中R1、R2的阻值给定。实验时分别测量电键S连接R1和R2时的电流V1和V2则有:
2.3 重视系统误差分析,拓宽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实际测量中由于电表本身内阻影响,不同测量方案带来误差原因、效果不同。学习中如缺乏对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会导致对实验方案优劣不能判断,只能束缚于课本知识,造成思维定势。
在上述方案一中,由于电压表的实际分流作用,引起实验误差。以I真=I+URV,代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的I,解得:
在方案二中,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引起误差。以U真=U+IRA代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的U,解得:
由上述误差分析可知,为了减小误差,如满足RVr,采用方案一;如满足rRA,则采用方案二较为合理。一般情况由于电源的内阻满足RVr,而RA≈r,应采用方案一(这就是课本中所采用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如果安培表的内阻已知,则采用方案二更为合理。方案三误差分析同方案二,方案四误差分析同方案一。通过误差分析让学生拓展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过去按教科书上电路“依葫芦画瓢”的情况。
2.4 重视应用中评价、判断,揭示设计的思维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形成基本技能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各种变化的情景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学生的思考方式,揭示实验设计的思维过程,形成深层次理解。
例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8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4Ω,滑线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
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______,r=______。(用I1、I2、U1、U2及R表示)
解本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上述设计方案一(同课本),但电压表的量程只有3V,而电源电动势约为4.5V,故不能直接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在此处学生碰到困难。这时,教师不能直接提供答案,而应该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出发,设计出各种可能的方案。学生常见方案如图5-图8所示。接着让学生从精确性、安全性、可操作性进行判断、评价,充分暴露、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集体讨论下确定最佳方案。答案如下:
①实验电路原理图8所示。
②根据U1=E-I1(r+R),
总之,电学设计性实验已成为高考实验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高三物理实验复习教学,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健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
[2]陈才兴.对2005年高考实验题的分析和思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