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31:27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分析及评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它是实物、权益、区位三者的综合体,有土地、建筑物、房地产联合体三种存在形态。如果按照开发程度来划分,房地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生地:是指不具有城市基础配套实施的土地,如荒地、农地。
2、毛地:是指具有一定城市基础设施,但尚未完成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土地。
3、熟地:是指具有较完善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且土地平整,能直接在其上进行房屋建设的土地。
4、在建工程 是指地上建筑物已开始建设但尚未完成,或已建成但尚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房地产。该房地产不一定是正在建设,也可能停工了多年。
5、现房(含土地):是指地上建筑物已建成,可直接使用的房地产,它可能是新的,也可能是旧的。
二、常用的评估土地及在建工程的方法介绍
1、剩余法:也叫假设开发法、倒算法,是在估算未来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建筑物建造费用和与建筑物建造、租售有关的专业费、利息、利润、税收等费用后,以价格余额来确定估价对象土地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剩余法公式:地价=销售收入-销售税费-建筑安装费用-管理费用-利息-税费-利润-购买该宗地应支付的税费。
2、成本法:就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以及建筑成本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税金来推算土地价格的估价方法。成本法公式:地价=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已投入建筑成本及专业费用+利息+利润+税费。此方法适用于土地及在建工程评估。
3、市场比较法:是将估价对象与在估价时点近期交易的类似房地产进行比较,对这些类似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作适当的修正和调整,以此求取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土地及在建工程评估。
三、在建工程的评估技术思路及特例情况处理
在建工程泛指处于建设过程中、尚未完成并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一般把是否进行了整体竣工验收作为界定的主要依据。在建工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工程量尚未完成,因而体现在建筑物实体形态不完全,不具备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竣工验收的条件,以及不能马上实现其涉及用途等诸多特征。作为房地产的一种类型,在建工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停工项目;第二类是竣工项目;第三类是施工项目。就抵押贷款而言,在建工程完工的程度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其抵押评估基本思路可分类为三种情况考虑:①停工的或者正在施工、尚未通过完成主体工程的在建工程,一般采用成本法,以取得土地的取得及开发费用、以投入建筑成本及专业费用,加上利息、利润等加总积算用成本法进行评估。公式:在建工程价值=土地的取得及开发费用+投入建筑成本及专业费用+利息+利润。土地的取得及开发费用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进行测算,投入的建筑成本及专业费用按照开发商提供的预算价格或者按照建筑工程实际进度确定,利息按当前利率计算;②正在施工的已完成主体工程,但尚未通过竣工验收的在建工程,可以综合考虑以下两种方法确定其评估价格。一种是采用成本法,以土地的取得及开发费用、以投入建筑成本及专业费用,加上利息、利润等加总积算用成本法进行评估,这种情况下利润取值与市场正常利润相当。另一种是采用剩余法,公式:V=A-(B+C+D+E+F),V—在建工程价值;A—续建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指该工程按设计标准完工后的市场可以接受的销售价格,常用市场比较法取得,不能接委托方制定的预售价格);B—续建成本(土建工程费用、设施设备及安装费用、内外装修工程费用、专业费及不可预见费);C—投资利息;D—税金;E—续建投资利润;F—租售费用。采用剩余法进行评估事宜慎重;③以通过竣工验收,尚未领取房地产证的在建工程。采用市场比较法较为合适,类似于市场商品房的评估。
四、土地及在建工程风险点分析
土地及在建工程用于抵押除了有评估方法运用的风险(方法不同一般得出的结果不同),还有以下几个风险点:
1、企业风险:开发商、建筑承包商是否是合法企业,有无经营能力,企业的资质、信誉以及开发能力能否满足项目的要求。
2、法律手续: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期以及开发过程中的法律手续是否齐全,包括土地的取得是否合法、项目开发是否遵循土地规划和建筑规划的要求,另外,还要注意在建工程抵押前是否已办理预售,是否存在商品房预售抵押(主要是对内部预售而国土局未备案者更要注意)
3、资金风险:开发商的融资能力能否满足项目开发的需要,建筑企业的工程款的支付情况,是否有违规的使用工程款造成项目无法进行的情况。
4、质量风险:项目的质量是项目的灵魂,项目的质量出现问题,容易引起许多法律的纠纷,造成项目无法进行(注意考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信度)。
5、管理风险:项目管理主要是项目成本的控制、施工的进度控制和项目的质量控制,完善的项目管理能够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按照预期完成并保证项目的质量达到规范要求,避免不必要纠纷。
6、销售风险:项目的销售是否具备合法的手续。
7、市场风险:项目在前期预测、定位上的估计不足,使得项目在竣工后出现竞争过大,同类物业在市场上同时存在,功能上无优势,产生较大的市场风险。
【关键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策略审计风险
ComparingontheTacticsofRiskAssessmentof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andModernRisk-basedAudit
Abstract: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andModernRisk-basedAuditarethetwophasesthatRisk-basedAudithasevolved.tacticsofriskassessmentof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andModernRisk-basedAuditdifferfromeachotherwhiletheystillhavesomesimilarities.ThispaperdoestheComparionontheTacticsofRiskAssessment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orientationofriskassessment,extentofriskassessment,proceduresofriskassessmentandmethodsofriskassessment.
Keywords: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ModernRisk-basedAudit
TacticsofRiskAssessmentAuditrisk
一、引言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均以风险评估为起点,同时都将风险与控制方法贯穿运用于审计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因此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策略上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同时更多地体现出了差异。鉴于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较易被混淆,本文拟对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作一比较,对两者差异加以初步探讨。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涵义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1]。审计模式发展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标志性事件是AICPA在1983年了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SASNo.47)——“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首次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并没有脱离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但它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针对制度导向审计不直接处理审计风险,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的缺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审计风险模型,通过该模型将从各种渠道所收集的证据联系了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将审计资源相对合理的分配到高风险领域。(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经营(商业)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1997年,Bell和Frank发表了名为《通过战略系统的视角对组织进行审计》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毕马威的BMP审计模式,这标志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它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了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针对传统风险导向审
计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的缺点,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做到了以风险评估中心,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了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这就导致了实务中普遍运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具体风险导向等上和准则规定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鉴于这一点,特别指出本文所称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实务中运用的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策略比较
风险评估是指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于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发表意见的风险[3]。风险评估的目标就是确定
高风险环节,从而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并进一步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的证据,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及审计效率。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借鉴中注协(1997)对审计策略的定义,笔者将风险评估策略定义为审计人员根据确定的风险评估范围,选择能够达到风险评估目标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风险评估程序的基本思路、组织方式和具体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从风险评估导向、风险评估范围、风险评估程序、以及风险评估具体方法四个方面来比较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
(一)风险评估导向
虽然国际审计准则规定,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交易类别、账户余额认定层次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但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内外部环境的,两者很难区分,因此审计人员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单独做出准确评估。又鉴于稳健性原则的考虑,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从而将风险评估重点锁定在控制风险上。因此在实务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对控制风险进行的评估为切入点的,所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i]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而企业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则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风险和经营活动风险[4]。所以要充
分理解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充分识别企业内、外部风险并理解内外部风险对财务报表认定的影响。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不直接从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入手,而是间接地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综合评估战略经营风险从而确定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并进一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二)风险评估范围
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而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因此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对企业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5],而只关注企业的内部
控制。因此,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人员实际上只仅仅依赖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直接、大致确定检查风险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它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广泛的系统中,认为有效的审计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战略目标和措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主要业务活动和关键经营环节以及剩余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风险仍然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审计人员也同样要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但是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固有风险”的内涵扩大了,除了包括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更多地考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发展到内部控制框架阶段,并有被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取代的趋势,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内部控制结构概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则更加全面了。
(三)风险评估程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可表示为:固有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控制测试(可选)控制风险综合评估确定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在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变动情况和遭受异常压力的情况;客户业务特征;关联方;非常规交易;以前审计结果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通常的做法是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而将风险评估的重点放在控制风险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时,首先从控制环境入手,再对制度和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分析控制环境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管理和经营作风;组织机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职能;人事政策和程序;确定职权和责任的等。然后审计人员基于当前对内控的了解对控制风险水平进行初步评估(计划估计水平)。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初步评估为最高值,则对该控制不需执行控制测试而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但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评估为低于最高值时,则就需要对该控制执行控制测试,从而来获取证据以支持低于最高值的风险水平。控制测试完成以后,审计人员对被测试控制的控制风险进行再次评估(最终估计水平),并根据最终估计水平来决定相应的检查风险水平。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可用下图表示。如图所示(由于不能粘贴,此处图略),审计人员首先需要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分析时需要对客户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解,包括客户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宏观环境等);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面临的经营风险;对威胁企业战略的风险做出的反应等。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后即可对战略风险做出评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内部控制被分为管理控制(战略控制、高层控制)和流程控制(一般控制、员工控制)[6],在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时同时要对战略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评价。然后审计人员对客户的流程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从流程目标、投入、作业、交易类型、威胁流程目标的风险等八个维度来了解流程情况[7]。通过流程分析可
以了解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竞争优势及劣势、威胁,从而来评估流程经营风险。在对客户的流程进行分析时同时要对流程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评价。在对战略经营风险和流程经营风险进行评估时特别要注重对舞弊风险的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对固有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在评估时除了要重点考虑经营风险可能引起的重大错报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因素(管理当局遭受的异常压力等)。审计人员在对客户的战略和流程进行分析时已经从企业整体层次对内部控制进行了了解(战略控制和流程控制)并做了评价,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对内部控制的其他方面进行了解并给予评价,特别是要关注有关交易重要类别的控制。基于对内部控制充分的了解,审计人员然后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审计人员在单独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还须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对联合风险的评估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因为接下来其余的审计工作都要围绕联合风险来进行,联合风险的评估结果是审计人员决定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以及范围的基础[8]。然后审计人员对值得信赖的控制进一步执行控制测试,从而来获取支持其较低控制风险水平的证据。最后根据控制测试结果并结合联合风险评估水平,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来确定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即检查风险),并进一步决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四)风险评估具体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分析性程序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虽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客观上要求大量使用分析性程序来进行风险评估,但由于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因此限制了分析性程序的运用范围。而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急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程序主要适用在报表分析上[9]。而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风险评估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分析性程序成为最重要的程序。而且随着分析性程序功能的不断扩大,分析性程序开始走向多样化,审计人员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分析性程序的多样化运用,大量的分析工具以及现代管理方法被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如在战略分析时审计人员运用了PSET分析和POPTER分析方法;在流程分析时运用到了价值链分析(VCA))和波士顿矩阵(BCG)以及SWOT分析方法;绩效分析时运用到了平衡积分卡(BSC)和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分析技术[10]。将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中使得风险因素不再独立,而且风险评估不再是一元评估,而是多元评估,因此风险评估的结果将更加可靠。
三、结论
1.风险评估导向不同:
虽然国际审计准则规定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应以固有风险为切入点,但在实务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
2.风险评估范围不同:
审计人员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往往会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只通过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除了要对传统的固有风险,即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进行评估之外,更多地是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注重对舞弊风险的评估[11]。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概念内涵的扩
大,审计人员在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更加全面了。
3.风险评估程序不同: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对企业战略和经营流程的分析,以及对经营风险的评估,而且最后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联合起来进行评估,因此在评估程序方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更完善。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考虑的更全面了,所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能够更好的将会计报表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4.风险评估具体方法重点不一样: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时都运用了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等风险评估方法,但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注重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做到了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审计风险应该是广义的,即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而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风险,还包括客户经营失败而导致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
:
[1]王泽霞.论风险导向审计创新[J].会计,2004(12):49-54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14):47-51
[3]AICPA:professionalStandardsAsofJune1,1992,AU.31
[4]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2004(05):26-30
[5]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14):58-63
[6]郑朝晖.战略系统审计:财务数据之合理预期[J/OL].会计视野,2004[2006-4-17]/showdoc.asp?docid=448&uchecked=true
[7]王义华.BMP审计模式介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06):69-70
[8]Ernst&YoungGlobalAuditPlanningToolkit2004[M],2004:65-67
[9]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1):9-13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ase of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for a comprehensive building in Nanchang city,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methods for data acquisition, parameter selection, risk calculations, risk analysis and other process, as well as how to do scientific guidance to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rough the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关键词: 雷击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防雷设计
Key words: lightning risk evaluation;risk analysis;light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314-02
0 引言
为准确把握项目附近地域雷电活动规律,科学的指导防雷设计、施工,以减少或避免建筑物遭受雷击而引起雷电灾害,有必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本文以对南昌市某综合大楼为例,力图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寻找存在的主要雷击风险,指导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
1 根据项目基本概况确定需要评估的风险
本项目处南昌市×,临近为艾溪湖边,总建筑23643.41平米,地下一层,地上九层,为集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大楼,人员密集,主要考虑人员伤亡损失风险。可能会出现雷击引起接触和跨步电压造成伤亡即存在RA、RU风险分量,可能会出现雷击引发火灾等造成物理损害,即存在RB、RV风险分量;电梯系统可能会因LEMP造成电设备损坏,从而影响人员安全,即存在RC、RM、RW、RZ风险分量。
2 资料采集
2.1 现场资料采集 现场资料采集主要内容为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土壤电阻率、项目周边环境。地理位置:通过GPS定位仪采集项目的经纬度,用于项目周边雷电活动分析,本项目的中心位置为115.9692°,28.7137°。土壤性质及电阻率采集:本项目土壤电阻率测量平均值为30.575Ω.m,粘土,土壤干燥,修正后的土壤电阻率为42.805Ω.m。周边环境:项目位于郊区附近建筑物及人员较少,距离200m为25层的综合产业大楼。
2.2 图纸采集 完整的图纸资料包括:总平面、建筑图纸、电气图纸、消防图纸、初设说明等。通过对查看建筑、电气、消防平面图,并结合设计说明,记录建筑物各功能区的名称、地表特征、火灾危险、惊慌程度、服务设施,并归类分区。本项目可划分为设备用房、停车场所(Z1),办公场所(Z2),会议场所(Z3),餐饮、超市(Z4),档案室(Z5),弱电机房(Z6),电梯系统(Z7)等七个分区。通过查看配电系统图、总平面图、弱电系统图等电气图纸,记录强弱电线路的特性。
3 参数选取
ru、rp、rf、hz等参数分别根据各区的地表类型、采取的消防措施、火灾危险、恐慌程度选取对应的值。根据建筑物的外部屏蔽、各区的内部屏蔽措施,选取KS1、KS2值。根据各服务设施的内部布线特点,选取KS3、KS4值,本项目电梯系统配电线路穿金属管道敷设,屏蔽较好,KS3 取0.0001,有线电视采用同轴电缆,取0.001,其他分区按规定强弱电分开布线,强弱电线路的KS3取0.2。根据室外线路布线方式结合各区线路耐冲击电压,选取各服务设施的PLD、PLI值。配电线路沿金属管道埋地引入,并共用接地,屏蔽效果较好,Z1、Z4、Z5区无弱电设备,配电线路PLD和PLI分别选取0.2,0.008,其他分区配电线路PLD分别选取0.4和0.02。弱电线路均沿金属管道埋地引入,并共用接地,屏蔽效果较好,根据其连接的设备耐冲击电压特征,电话线路、消防弱电线路的PLD和PLI分别选取0.4和0.02;有线电视线路PLD和PLI分别为0.2和0.008;网络线路采用光纤引入,雷电流不能通过,故PLD和PLI取0。
根据室外服务设施所处的位置环境、与相邻节点的距离、a端建筑物特征、有无变压器,分别选取Ce、LC值、Hb、Ct等参数。根据强弱电线路SPD的安装情况,选取PSPD的值,本项目设计的配电SPD均没有进行备案,弱电SPD均没有详细的参数说明,因此PSPD为1。
4 风险计算
4.1 雷击大地密度 提取项目附近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计算雷击大地密度,本项目附近的Ng=5.1次/a。
4.2 年平均危险次数计算 根据数据采集的内容,计算年平均危险次数,本项目:ND=0.123,NM=1.272,NDa(配电)=0.152,NDa(有线电视)=0.761,NDa(电话)=0,NDa(网络)=0.761,NDa(消防弱电)=0.122,NL(配电)=NL(有线电视)=NL(网络)=NL(消防弱电)=0,NL(电话)=7.278×10-3。
4.3 建筑物损害概率计算 根据建筑物防接触和跨步电压措施,选取PA值,本项目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做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装置,因此PA可以忽略,取0。
根据建筑物外部防雷措施,选取PB值,本项目物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PB为0.05。PC值取决与PSPD,本项目电梯系统PC=1。PM值取决与PMS及PSPD之间最小值, PMS根据屏蔽和合理布线决定,本项目电梯系统PMS=0.0001,PSPD=1,PM=0.0001。PU、PV、PW取决于PSPD和PLD之间最小值,本项目Z1、Z4、Z5的配电线路的PU、PV、PW为0.2,其他分区配电线路的PU、PV、PW为0.4;有线电视线路的PU、PV、PW为0.2,电话线路的PU、PV、PW为0.4;网络线路的PU、PV、PW为0,消防弱电线路的PU、PV、PW为0.4。PZ取决于PSPD和PLI之间的最小值,本项目电梯系统的PZ=0.02。
4.4 建筑物损失率计算 由于我国还没有相关标准,指定不同场所的损失率值,当建筑物分多个分区计算风险,每个分区均用典型时,会造成分区越多,最终风险的计算值越大,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建议结合各分区潜在危险人数,对典型平均值做适当减少。
本项目物各分区的损失率计算值为:室外:LA=1×10-5;Z1:LU=4.67×10-8,LB=LV=1.87×10-9;Z2:LU=7.40×10-8,LB=LV=3.70×10-4;Z3:LU=1.26×10-8,LB=LV=1.26×10-6;Z4:LU=5.44×10-9,LB=LV=2.72×10-5;Z5:LU=2.19×10-9,LB=LV=1.10×10-4;Z6:LU=1.46×10-12,LB=LV=2.92×10-7;Z7:LU=4.67×10-8,LB=LV=0;LC=LM=LW=LZ=9.49×10-9。
4.5 建筑物风险 根据公式RX=NX×PX×LX计算各风险分量值,并相加,得建筑物人身伤亡损失风险。本项目R1=9.337×10-5,人身伤亡损失风险偏大。
5 风险分析
分析各风险分量所占比例,确定项目存在的最主要的雷击损失风险分量。本项目物的风险分析见表1。因此,影响人身伤亡损失风险偏大的主要分量为RB、RM、RV,即由雷击建筑物和雷击服务设施引发火灾以及雷击建筑物附近由LEMP引发电梯系统故障造成的人身伤亡损失风险。
6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科学指导防雷设计
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针对性提出降低风险建议,指导防雷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由于本项目采取的外部防雷措施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可通过加强防雷、消防知识普及和宣传等方法,降低由雷击建筑物引发火灾造成的损失风险。可通过科学合理选择和安装SPD,有效保护办公、会议场所、机房等场所的设备,降低由雷击服务设施引发火灾造成的损失风险。可通过屏蔽、合理布线、科学合理选择和安装SPD,有效保护电梯系统设备,降低雷击建筑物附近由LEMP引发电梯系统故障造成的人身伤亡风险。
整改后的参数变化及风险值:rf减少为0.001;PC为0.04,PM减少为0.02;配电线路、电话线路的PV减少为0.02,有线电视线路的PV减少为0.02;整改后,R1=1.025×10-6
7 结语
利用雷击风险评估可以对建筑项目防雷工程的质量作出量化判断,从而更加理性、有针对性采取经济、实用、有效地防雷措施以达到保护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强寒,陈勇斌,杨磊强.雷击风险评估实践中各风险分量的鉴别[J].浙江气象,2007(03).
关键词:可分离债券;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6-0046-03
一、可分离转换债券概述
目前我国推出的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实质上即为附认股权证公司债(Warrant Bond)。权证持有人享有在一定期间内按约定价格(行权价格)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债券一般到期还本付息。由于发行时,权证和债券组合在一起,而上市后,可分离转换债券又自动拆分为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交易,因此也称分离式可转债。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于其可分离的特点,因而风险由不同的投资者分担。
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到美国企业界青睐;到了80年代,由日本公司发行的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风靡欧洲,为日本公司在海外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一些著名公司也纷纷发行附权证公司债;同一时期香港也发行了附认股权公司债,不过当时是由大型上市公司发行的,主要目的是筹集资金。目前香港附认股权证公司债主要是由交易双方签订契约,透过OTC市场交易,而不是通过集中交易市场。
根据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包括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在内的混合型融资工具,依然是成熟市场一个可供选择的投融资品种,一些新兴证券市场更是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品种。最近的四、五年时间里,由于网络股泡沫破灭引致全球股票市场震荡,以可转债为代表的混合型证券优势凸现,其市场规模及融资规模不断创出新的记录。而我国则是去年才允许进行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交易。当前我国权证市场的火爆行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
二、可分离转换债券价值评估
与传统可转债不同,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债券部分和权证部分是各自交易,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可转债涵义只存在于一级市场。这种分离交易导致了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现。其价值是债券部分和权证部分价值之和,因此需要对两部分的价值进行分别估计,然后加总得到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总价值。下面分别说明债券部分和权证部分定价方法。
(一)纯债券价值
传统的债券估价通常是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即债券当前的市场价值是预期的所有利息和到期本金现金流量折现之和,估价模型为:。其中,C t为各期的现金流量,r t为市场利率,n为期数。在金融市场表现的名义利率由三个成分组成,资金的纯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率和风险补偿。其中资金的纯时间价值也就是无风险利率是确定有风险利率的基准,无风险利率会因期限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形成利率的期限结构。
(二)认股权证部分价值
认股权证是与债券一起发行的,它使所有者拥有在一定年份以一定价格认购一定数量普通股的权利。因此,认股权证在本质上是一份有关普通股的看涨期权。公司把认股权证作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时的附加优惠条件。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看涨期权和认股权证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差异。当一份看涨期权证执行时,发行该只股票的那家公司并不受到影响。但是,执行认股权证就意味着公司本身实际上要发行更多的股数。因此,认股权证对发行在外的股份有稀释影响,使认股权证的估价稍低。
关于期权的定价方法有很多,布莱克斯科尔斯(B-S)模型是开创性的,为投资者提供了适用于股票和任何衍生证券且计算方便的期权定价方法,但它过于严格的假设使其在理论和应用上存在缺陷,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修正,根据不同金融环境提出了CEV模型、跳扩散模型、二叉树等树模型、利率期权定价模型、波动率变化期权定价模型以及OTC市场上常见的奇异期权如亚式期权,回望期权、障碍期权、彩虹期权、复合期权定价等。有关各类期权新型定价方法的研究仍在不断的探讨和发展中。
在众多的期权定价模式中,最常被人们应用的模式为Cox,Ross&Rubinstein(1979)所提出的二项式定价模式和B-S定价模式,由于B-S期权定价摸型简单好用,广为券商所采用,国内权证定价也多采用此模型。
(三)可分离转换债券的总价值
债券部分和认股权证的总和即为可分离转换债券的总价值。
(四)实际操作期权定价的应用
由于理论模型必然无法包括所有的影响因素,因此实际操作中的定价是基于理论模型算出一个基准值,然后构造一个定价区间,从中选择一个最接近现实条件的债券价值。
三、可分离转换债券风险分析
可分离转换债券的债券部分和权证部分是各自交易。这种分离交易导致了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现,同时风险由不同的投资者分担,使不同的风险偏好者能选择各自适应的风险产品。因此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能够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供选择,丰富了市场。同时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供需两方面的市场主体都要承担这两部分的风险。
可以从发行人、投资者两个方面分析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存在的风险。
(一)从发行人角度来看
1.发行风险。新产品上市,投资者都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由于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与可转债比较类似,这一方面虽然也可以令市场参与者对该产品迅速了解,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已有参与者较为熟悉的产品存在,因此只有吸引各方参与,才能保证产品成功。这是附认股权证债发行所面临的问题。
2.利率风险。由于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多半不具赎回条款,所以发行人对利率走势的判断必须准确,否则当利率变动时发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可能不利公司资金成本的降低。当然,发行人也可以增设赎回条款或者浮息条款来防范这一风险。
3.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由于可分离债附认股权中规定的转股价格不能更改,所以发行可分离债将受到本股价格波动的影响。股价超过转股价时,投资人转股会给公司造成损失;股价低于转股价时,投资人不行权将使公司无法实现再次融资的目的。
4.经营风险。由于可分离债中有纯债的成分,发行可分离债将提高企业的负债比例,如果经营不善可能会导致偿本付息时发生财务风险。
5.权证到期是否行权的风险。从目前市场公布的方案来看,关于权证行权募集的资金用途已经确定,如果到期不能行权,可能给公司项目带来一定难度。
6.股本摊薄。和其他股权类融资一样,一旦权证被行权都会使股本摊薄,影响老股东的利益。
(二)从投资者角度来看
分离交易可转债对投资者不利因素为由于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时派送了认股权证,债券部分票面利率一般比普通企业债低。同时,投资者也将面临下述相关风险:
1.信用风险。持有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的信用风险来自于发行人的信用状况。投资者在整个债券存续期内只能享受债券利息;相对于普通可转债,面临更大的不能转股的风险。当发行人出现资信问题时,发行人的股价下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不但认股权证失去价值,甚至连债券价值也难以保全。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清偿级别较低,仅高于普通股、优先股和可转换优先股,而且根据规定,发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的无需提供担保,投资者面临比普通企业债更高的信用风险。
2.利率风险。若发行后市场利率走高,股价成长可能受限,使得认股权证处于价外而没有履约价值,另一方面,投资人也丧失获取高利息收益的机会,市场风险变相增加。
3.股价风险。若认股权证处于价内,非分离型的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的价格将随股价而水涨船高,若处价内,则股价的变动对非分离型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影响较小。同时,股价的波动程度也是权证极重要的价格要素,波动程度越大,权证处于价内的机会越高,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也就越有价值,反之亦然。
4.流动性风险。由于没有做市商制度,二级市场上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的交易量可能不足,交易价格也因此无法反应其理论价格,流动性风险较高。由于权证和债券可分离交易,根据我国的市场情况,可能会出现权证交易火爆而债券交投冷清的情况,导致投资者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5.炒作风险。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认股权证具有市值较小、杠杆性高、价格涨跌跟随标的股票价格等特点,极有可能成为纵对象,相对于传统的股票风险较大。
四、可分离转换债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从现实来看,去年11月以来,已经有7只要发行和即将发行的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
下表为已公布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初步方案的公司,其中,马钢股份、新钢钒和中化国际已经过会发行,马钢股份已经公布了分离交易可转债募集说明书。
已发行或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情况
对可分离转换债券的价值评估及风险深入分析之后,可以简略判断一下可分离转换债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权证市场的行情,而权证的价值又依赖于标的股价和人们的预期。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性,有严重炒新的倾向,因此近期可分离转换债券的前景十分看好。
参考文献:
[1]危慧惠,2007:我国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及交易机制研究[J],改革与战略第5期。
[2]陈华美、胡庆平,2007:分离式可转换债券浅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第6卷第7期,。
[3]蔡燕莎,2007:创新型金融产品―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J],证券与保险第6期。
[4]林波,2007:我国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融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5]白传锋,2004:公司债券定价模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6]宋逢明,1999: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
[7]彭斌,2005:期权新型定价与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对游乐设施的需求也日趋明显,大型游乐设施这一满足人们感官与心灵的娱乐工具,在最近几年得以飞速发展,并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大型的发展势头。这些游乐设施通常具有高空、高速以及大幅度摆动等特点,给予人们身体和心灵以强烈的刺激。然而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设备本身具有的安全隐患。
我国大型游乐设施概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a我国大型游乐设施概况
我国的大型游乐设施多是由钢架结构、机械运动部件、自动控制与电气等设备结合在一起的机电设备,它的实质就是利用加速度的梯级变化,给予游乐者身体感官刺激的机电平台。
我国的游乐场所建设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才开始兴建各类大型游乐场所,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游乐事业前进势头较猛。到21世纪初,我国游乐设施无论是在设计、制造水平上,还是产品质量、安全性上,距世界先进水平已经相差不远了。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中型以上游乐场所已超过650家。
按照大众游乐设施的结构和运动特征,我国的游乐设施可以被分为十三个大类,包括了从单一型到综合型、从室内到室外、从地面到空中等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这些游乐设施归属于我国相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管,国家质检总局根据这些设备的危险指数和相关行业标准,将这些游乐设施分为A、B、C三级。
我国大型游乐设施危险因素分析
a设备固有风险
游乐设施的固有风险指的是这些游乐设施在工厂设计制造过程中,未能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并且在现场组装、调试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而带来的风险。
b安全管理风险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风险指的是,这些大型游乐设施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上的疏忽大意带来的隐患,其具体表现在管理机构混乱、没有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缺乏相关安全技术备案、规范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守则以及难以界定相关人员的责任等。
c运营过程风险
大型游乐设施运营过程风险指的是由于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者未及时地保养,以及没有按时到相关部门进行检验,或者违规使用不合格设备所造成的风险。
d作业人员风险
大型游乐设施作业人员风险指的是设备负责人或者操作人员在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或者操作的过程中麻痹大意,进而造成事故的风险。
大型游乐设施设计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
a大型游乐设施设计风险评估方法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风险评估方法分为两大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能够应用于游乐设施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糊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我国游乐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相应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并不完善,因此国内在进行风险评价分析时,常常将模糊分析与层次分析交叉使用。林伟明等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即在层次分析和模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游乐设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层次等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游乐园中的观览车上得以大规模使用。
b大型游乐设施设计风险控制技术
有限元分析技术,高常青等研究者结合COSMO SWorks 的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海盗船上的安全杠组件的安全系数进行了量化,通过对其在运动过程中的极端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的方式,评估出其性能指数和安全指标,这有助于优化该类游乐设施的安全性能。
虚拟样机技术,在虚拟机方向做出较大贡献的学者朱海荣等人,在建立较为精准的设备模型的前提下,通过动态模拟设备运行过程,并记录其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对各关键部件进行强度分析,在游乐设备的安全评价、事故分析再现以及验证产品设计性能等方面发挥出作用。
在线检测技术,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者以王业等人为代表,他们结合MAPX、VB等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GIS可视化的设施再现评估和监测系统。系统具有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并且能在线实时采集、分析游乐设施的动态数据,得出游乐设施的安全裕度。
c远程安全监控预警技术
李果等学者在研究大型游乐设施故障和事故起因后,在现代智能测控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 multi-agent 系统的大型游乐设施远程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多个Agent模块协同工作,实现安全监控和预警功能。
结语
本文针对我国在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评价方面的不足,在分析了我国大型游乐设施概况及危险因素的前提下,指出我国大型游乐设施风险评估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其风险控制技术,为我国在未来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管和风险控制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 机械安全 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182-02
1 机械产品的风险分析
机械产品进行安全检测前,进行风险分析是很重要的环节。危险识别是分析存在的各种危险,包括使用限值(可能的误用)、时间限值(可能的寿命)、空间限值(安装、人机界面等);确定危险及危险状况,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制造、运输、服役、组装、安装、正常使用、退役、拆卸、处理)进行分析,剖析操作人员与产品的关系,判断可能的误用。
1.1 机械产品的危险源
确定危险源对进行风险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危险源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风险分析。机械产品及其配套设施或系统中的危险源有:(1)电击伤;(2)机械危险包括能量的意外释放(动能、势能、压力等);(3)过热或过冷的工作环境;(4)电磁和有害射线的辐射;(5)噪声强度过高的环境;(6)激光、电焊弧光等辐射;(7)暴露于无防护设施的操作过程;(8)人员意外暴露在危险环境中;(9)跌落(从工作台、扶梯、塔架等高处跌落);(10)不符合人类工效学的设计而产生的危险;(11)振动;(12)照明;(13)粉尘与油雾;(14)使用的物质与材料(包括各种材料、产品、废弃物的收集与排放等);(15)火灾或爆炸;(16)综合危险;(17)残余风险。
其中机械危险分为:缠绕、摩擦或磨损带来的危险、挤压、喷射、剪切、稳定性带来的危险、刺伤或刺穿、吸入或卷入、冲击、设备形状带来的危险等。
1.2 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
1.2.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该理论用于验证产品是否有效防止了能量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接触;是否采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是否有效地限制了能量,防止能量的蓄积;是否在作业过程中实现了缓慢地释放能量;是否设置了有效的屏蔽来约束人体与能量隔离。
1.2.2 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指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交叉――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导致发生事故。该理论用于确认产品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在运行过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与物接触导致的危险。
1.2.3 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指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理论是基于控制论中的负反馈概念发展起来的,把人、机械、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预防事故的途径。
2 风险评估
对每种风险或危险状况进行估计。通常用表1来进行风险估计和风险指数。
2.1 风险指数
评定风险及确定是否需进一步减小风险:
评定,尽可能地定量风险;
风险指数是伤害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积,能够定量分析;
风险指数作为反映风险大小的具体指标,也是目前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技术指标,因此在评价机械设备安全质量时应用了该指标(见表1)。
风险指数(R)=危险状态的概率/频率(P)×伤害严重程度(S)。
2.2 风险指数的含义
从表2可以看出,应根据机械的具体特点,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等级的措施。
2.3 举例说明
对动力驱动的车床尾部顶尖,防护罩打开时,要求点动且速度不大于20 mm/s,据表1所示,P应取5,S应取3,据表2所示R为15,属于较高风险部件。这表明当防护罩打开时,顶尖速度大于20 mm/s,或非点动控制,都可能造成较严重的伤害。
对于主轴,防护装置打开时,不应动作或在点动方式下运动且转速不大于50 r/min,据表1所示,P应取5,S应取6,据表2所示R为30,属于高风险部件。
2.4 安全控制电路的等级划分
在机械设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机械设备(或其部件)的危险等级。根据欧洲机械安全标准ENISO 13849-1,危险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危险等级依次增高,等级e为最高。危险等级的划分和确定,通常用S代表伤害程度,F代表面临危险的时间和频率,P代表避免危险的可能性。
3 减少、消除风险的策略
机械安全标准都是为了消除或减小风险,使机械产品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3.1 通过设计采取保护措施
这包括:(1)本质设计措施;(2)通过安全防护装置采取保护;(3)对遗留或不可避免的危险源通过完善使用信息进行保护。
①本质设计措施(即本质安全)。
对高速运动的部件或类似危险源可以通过降低运动部件速度,或改变运动部件的形状、材料进行保护。
②安全防护装置措施。
对不能降低运动速度或材料强度的危险源,在产品上或其周围设立固定式防护、可移式保护罩、联锁保护或其他措施进行保护。
③完善使用信息。
对于无法安装防护的部位、有可能残留危U的部位:
首先,在产品上或其配件上施加:警告标志、标记或警告装置;其次,说明书中描述危险源,提出保护装置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通过随机文件向用户通报遗留风险,告知用户采取保护措施,如建立或提供:安全工作程序;监督制度;工作许可证系统;附加防护装置的规定和使用;个人的防护装置的使用;培训等。
另外,影响到安全的参数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由设计者设定,非专业人员不能进行此类操作,并增加钥匙或密码由专业人员管理。
参考文献
一、项目管理概述
1、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是以项目为主要管理对象,根据项目的内在规律,对项目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的管理活动。比如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往往由于施工单位的局限性,很难保证项目一次性实施成功,可将项目委托给从事项目管理的专业单位进行管理。
2、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1)项目管理实行经理负责制:施工单位不得越过项目经理直接管理项目内部工作,必须通过项目经理实现对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项目经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等;(2)以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为实现项目目标,需将项目目标分成不同阶段的分目标,再将分目标分解成各个不同阶段的子目标,通过一步一步的完成子任务来实现总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施方案,保证总目标的完成;(3)有充分的授权保障:施工单位要授予项目经理生产调度指挥权,技术、组织方案决策权,财务、人事管理权等权利,项目经理也要授予其下属的项目经理部成员在其分管业务方面的各种必要权力,使各成员有职有权。
3、项目管理的职能
项目管理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组织:通过授权、职责划分和签订合同等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机构运转,并通过建立有效的项目组织机构、配备所需的各类人员来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成;(2)控制: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必须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和调整,即有效控制过程;(3)计划:为使项目协调有序地达到预期目标,可用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来统筹安排整个项目,把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目标和活动划入正常计划过程;(4)指挥:为保证项目各层次人员按既定计划从事各项项目活动,可通过已建立的项目组织机构,逐级下达指令;(5)协调:对项目的众多结合部之间出现的矛盾进行磋商、调整、联系和沟通,来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二、系统开发环境及数据库选择
1、Visual C++ 开发平台
Visual C++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目前它已成为程序员进行软件开发的首选工具。作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它由编辑器、调试器以及程序向导、类向导等组件组成。且可为我们提供多层次可调节的应用程序,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2、MFC
MFC应用程序框架是以MFC作为框架基础的,以此程序框架模式搭建起来的应用程序在程序结构组织上是完全不同于以前的Win32 SDK编程方式的。MFC提供了相当多不同功能的类以适合尽可能广泛的需求。
3、MySQL
MySQL是一个免费的SQL数据库,作为一个多线程、多用户的数据库服务器,它的功能虽然不够强大,但已经能够满足一般应用软件的要求。它的主要目标是快速、易用,MySQL数据库的开发者也在不断使之更加完善,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明显优于其它数据库服务器。如果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对数据库操作的功能及灵活性的要求不是很高而对数据库的性能要求较高的话,MySQL数据库服务器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
三、投资项目评估与风险分析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个人完成模块的设计
通过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功能分为两大部分:项目内容维护、查询。其中,项目内容维护包括:①项目源输入:将客户递交的数据按业务需求进行计算并存入数据库。②报告输出:按照规定的格式及项目计算结果数据输出;查询:查询以往计算结果,输出报表等。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①市场分析系统;②融资管理系统;③投资估算;④项目方案的比较评估。
2、详细设计与实现
市场分析系统的设计:①市场调查处理:市场调查处理是为了对调查表搜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模块。它的作用是为了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以二种方式进行处理,最后利用评分和主观概率给出直方图和正态分布图显示。②市场预测:采用回归分析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及相互关系,利用实际数据,建立合理的经济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预测。
融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公司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获得,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财务风险的大小、资金成本的高低都不一样,这就要求公司认真分析公司融资的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按照融资原则确定一个合理的融资方案。①筹资分析:融资规模已投资需要为依据,资金的合理需要量建立在资金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以保证投资项目或经营活动正常开展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数量。②融资风险分析:融资风险的程度用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
3、投资估算
①固定资产估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计划期内建筑、设备购置及安装或更新生产型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量。②流动资金估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供周转使用的资金、用于购买劳动对象、支付工资和其它生产费用的资金。③建设期借款利息投资项目在建设期间因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而应计付的利息。④投资回收期:又称现值投资回收期,按给定基准折现率条件下,用项目折现后的净现金收入偿还全部投资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齐宝库,候景岩,王桂忠.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沈阳: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 7.
[2](奥)科夫勒著. MySQL 5权威指南(第3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