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31:18
序论:在您撰写人际交往技巧与沟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需要。4月17日下午,社区科协邀请省工青妇干部学校共青团培训部副主任、社会学副教授刘瑞华老师在园丁小区党员活动室开办“人际交往的智慧与沟通技巧”讲座。 60余名辖区家长参与了此次学习。
现场,刘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授课形式,结合生活实际,向在座的家长讲解了如何学会做一个让人感到舒服和温暖的人、如何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以及什么是智慧沟通等内容。家长们听的津津有味,并积极参与互动,现场的气氛尤为轻松活跃,两个小时的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过此次讲座进一步帮助家长们群众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90
1调研背景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1]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课余活动丰富、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但是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复旦大学投毒案”再到近期发生的各类大学生暴力行为,让我们看到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困惑。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调研基本情况
2.1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历时两个月(2015年4月15日―2015年6月20日)。此次调查的范围是东华大学本科学生,被访者不限性别、专业。调查方法为东华大学校内两个校区随机访问。
2.2样本信息统计
经过精准的问卷投放后,发出问卷为300份,有效问卷为2.75份,有效率为917%。对于回收的数据本文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总量为2.75份,其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年级比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2.98%、2.1.1%、2.65%和2.2.5%;专业分为文科类、理科类、商科类和艺术体育类,分别占比3.16%、4.40%、178%和66%
调研主题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技巧的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和需求,探索通过一定措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
3调研结果
3.1人际交往现状
当调查者被问到对自己现有的人际交往状况是否感到满意时,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这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且造成了困扰。选择“非常满意”的大学生仅占8%,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有信心。但仍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现有的人际交往状况十分不满意,这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危机。总体来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不容乐观。
宿舍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良好的宿舍关系能够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在对所处的宿舍关系氛围的评价中,有一半大学生认为“宿舍气氛融洽”,但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宿舍室友相处中出现问题,这表现为寝室内部不团结,部分成员间有矛盾,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6%的宿舍关系出现较为严重的危机,亟待解决。
对于“大学生对班级或社团集体活动的态度”,有8%的学生对集体活动比较热心,这类学生多为班级干部或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强;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此类集体活动持有比较大的热心和积极性,但同时也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3%表示“不太热心”,这类学生一般会表现为不太擅长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
3.2人际交往对象
当有心事的时候,有76%的大学生选择向“密友”吐露; “父母”和“兄弟姐妹”占比分别是20%和1.4%,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而且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能时时刻刻都与家人保持联系;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吐露心事的比例仅占5%,对于这个现象被调查者表示“在于辅导员沟通时会感到有压力,毕竟不是同龄人”。
调查显示,大学生结交朋友的渠道较为丰富,其中主要以宿舍、班级、课堂以及课外时间和社团活动为主,处理好这些方面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3人际交往认知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于交往的态度85%的大学生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考虑对方的意见是否合理”,这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比较理智;有1.1%的学生选择“直接接受对方的观点”,这样的态度表明这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稍显盲目,导致自我的独立性和主见降低;仅有4%的人选择“在交往中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让步”,他们在交往时态度较为强硬,原则性较强,比较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
大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大学生与初次见面的人主动聊天的意愿”,64%的学生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愿意”,这部分学生既能够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理智;2.1%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他们待人热情,也很好地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另外,1.4%的人不太愿意与初次见面的人主动聊天,这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时会稍显被动,需要提高交往能力。
3.4人际交往动机和影响因素
在人际交往的目的中,占比最高的是“能使生活愉快”,达74%,可见人际交往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其中选择这项的一、二年级学生占选该项总人数的79%,而选择“促进个人未来事业发展”的三、四年级学生占选择该项总人数的88%。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的动机上,表现出年级的差异,情感性与功利性并存的状态。大一、大二低年级以情感性的获得快乐和缓解压力为主要需求,而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关注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注重为自己积累人脉资源。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性格”,同时“个人能力”和“处事作风”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关注的主要因素,这些属于内在的人格特质和魅力;相反,“家庭状况”“学习成绩”“外貌”这些外在条件在交往中并不是十分看重。
3.5人际交往技巧
在“容易引发人际冲突的原因”调查分析中,“沟通不畅,导致误解”的占比最高,达到64%,证明大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价值观差异”占被调查总数的48%,“性格差异”占被调查总数的5.4%,“心情不好”占37%,“生活习惯差异”占5.1%,“意见不一”占40%。这些选项反映了一个共同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关注自我状态与自我感受,注重个性表达,有时候可能往往会忽略他人感受。面对与自己有异的观点,希望别人接受顺从自己的想法,习惯按照自己意愿行事,没有摆正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
在调查“大学生最需要加强的人际交往技巧”中,大部分人认为需要加强“交谈技巧”“倾听技巧”和“自我情绪管理”这三类技巧,分别占70%、59%和56%,可以发现,这三类技巧是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中最重要也是最缺乏的技巧。
4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4.1缺乏交往技巧,人际交往较为被动
根据之前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容易引发冲突矛盾的情况很多,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交谈能力欠佳才造成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往往会在与他人交往时显示出沟通交流问题,导致冲突矛盾差生,既会影响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造成他人的困扰。
对策:①学校鼓励成立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学生社团。大学生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主、客体,在学生社团的环境中,他们可相互交流和学习,并利用刊物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2]②设置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指导课程。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大学期间接受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这反映出学生对参与提高交往能力的训练有较高的积极性,学校应当尽快开设有关讲座、选修课,帮助他们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和技巧。掌握一定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知与行的相互转化,是形成科学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4.2人际交往范围拓宽,但扩展交往的能力较弱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仅局限在宿舍、教室等活动场所,同时也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真正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对集体活动抱有无所谓或是不愿意的心态,不主动参与交友活动,将自己的人际圈子限定在并不是很大的范围,搞小团体、小圈子;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初次见面者主动交流沟通,扩展交往的能力不够强。因此,尽管大学生的交往途径多样,但能够扩展交往的情况并不多。
对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体合作进行的,是集体性很强的项目,一个团队往往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是集体的有机部分,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正确地处理自己和集体的关系。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与组织能力,为他们提供了适应未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3]
4.3部分大学生在交往时缺乏深度
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过强,不信任并且不能够敞开内心与他人交往。而且,对于集体活动不会特别热心,助人为乐的观念也不强。这些都与大学生的不良人际交往观及交往能力欠缺有关,这导致了大学生与人交往缺乏深度。
根据调查,大学生与老师交流的频率较少,而交流内容最多的是关于学习研究以及考试就业方面的信息,涉及个人生活的很少,学生有心事也不会选择向老师或辅导员吐露。由此可见,大学生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交流,缺乏真诚交流,交往缺乏深度。
对策: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化解矛盾,用心沟通。作为集体和组织代表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在工作中注意平衡学生之间的关系,化解他们的矛盾。尽力改变辅导员日常工作陷入日常管理的琐碎事务之中,对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不多的局面,应当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能够有更多平等的沟通交流机会,使他们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更为到位。
5结论
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准备跨入现代社会的人的必备条件。积极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转移和遗忘、放下不快,心理矛盾得到缓解,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英春,邹泓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J].心理与脑科学研究,2009(2).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79?03
工商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人际关系技能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期望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足够的尊重,社交的需求便处于突出的地位。对于未来需要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素养的养成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能够给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增添砝码,助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不管是从个人需求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而言,都需要对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技能素养进行培育。
据中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 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人际交往和人际技能提升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结果。因此,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素养得不到提高,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最后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当然,作为对人际技能素养要求更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四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仅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非常强或是强,而6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属于一般水平;而对于人际交往状况,35%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好或是好,60%的调查对象处于一般水平。可见,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急切需要提高其人际技能素养。
一、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 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的必要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应用人才来说,高水平的人际技能素养是走向社会的基础,是能否在社会上、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使自身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而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不断强化人际技能素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斌.当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36-37.
[2] 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0.
[3] 张红宁.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12(12):88-90.
【关键词】中职学生 人际交往 沟通 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际交往是中职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但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一些中职学生往往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一)心理问题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中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日益发展,感情日益丰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他们进入青春期后,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摆脱成人的束缚。心理上的急速变化给他们带来烦躁、孤独,他们需要社交活动。这时,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的成长显得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建立在热情、自信、乐观、宽容、大度的基础上的,自卑、冷漠、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极易影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前不少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例如,有的学生孤傲自负,自私冷漠;有的学生自卑胆怯,悲观失落,对同学和老师的话过于敏感这些都容易导致心理疾病,从而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认知偏差
在人际关系认知中,青少年本身接受刺激时的感情状态、动机状态、注意状态,影响了对外界人或事物的反应,因而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这就是认知的偏差性。导致认知偏差的情况大致有四种
(1)极度渴望或恐惧状态。心理学研究证明,青少年在处于极度渴望或恐惧状态时,由于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就可能曲解认知对象,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都属予这方面的例子。
(2)好奇状态。当青少年对某一事物产生好奇时,会容易注意到事物的某一特性而忽略了其它特性,导致认知偏差。
(3)自身认知系统简单。
(4)心理定势和社会刻板印象。在认知他人的过程中,会产生先入为主、以点概面的作用,从而影响认识的准确性。
一些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看待人际关系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认为人际关系就是拉关系、找门路、相互利用,把交往看作是交易。同时,多数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往往不重视学生对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认为学生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为人处世单纯点好。这种心理使一些学生不重视人际关系,不注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能力欠缺
很多中职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交往的范围比较窄,没有很好地掌握学生中人际关系的技巧,使得不少学生虽有交往的意愿,但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当干部的,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不能有效组织同学们参加活动,不善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学习名列前茅的,却在众人面前却手足无措,在公开场合不敢讲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更有甚者,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不懂尊老爱幼,不明是非,结交坏朋友,颠倒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此外,一些家长和老师较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内在素质。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一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是一种后天习得性能力,需要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话动中进行学习、培养、训练,相关知识、技巧的掌握是良好沟通能力的基础。目前,中职生人际交际与沟通的知识来源途径较少,最缺乏的就是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与社会实践,应引起中职教育者的高度关注。
(四)以自我为中心
当前,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协作、谦让、宽容的意识较弱。一些家长对儿女过分“呵护”,在家娇生惯养,使他们进入学校独立生活后,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时不会主动进行交往,暴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一些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例如,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沦、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自己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或是不尊承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五)自我封闭
一些中职生会出现自我封闭的问题。自我封闭一般表现为:一是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总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建立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二是有的人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内向孤僻,导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从中职生的角度来看,如果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将不能进入某种社会角色,无法与他人共同工作,不能承担社会责任。
二、对策
(一)排除心理障碍
学校要对中职生开展挫折心理教育与挫折心理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开设人际交往与沟通课程,进行人际交往与沟通知识的宣传;定期举办与人际交往有关知识的讲座,传授必要的心理调试和人际交往的技巧,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
(二)促进合作交流
在校园生活中,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多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多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接触,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从而促进他们积极的交往行为。
(三)学习交往原则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交往原则基础上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讨论、演示、角色扮演、模拟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平等、尊重、真诚这三条人际交往原则,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职业化与社会化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育者从思想上、观念上对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培养进行定位,把学校教育与职业实践活动相关联,建立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体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