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31:16
序论:在您撰写产业发展对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枫林镇地处永嘉县北部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大气、水源、土壤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标准。全镇有山场867hm2,其中坡度小于25°的低矮山地近600hm2。土质以壤土为主,土质疏松、肥沃。作为传统的脐橙种植区域,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种植技术。为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脐橙种植优势,枫林镇党委、政府把以脐橙为主的果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有了初步规模,2008年全镇脐橙种植面积1218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20%,产量达5011t,枫林镇已成为永嘉县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
2脐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品种单一,供应期短
目前枫林脐橙主要品种是清家、华脐、白柳,其中华脐占主导地位。这些脐橙基本上是中熟品种,供应期2~3个月,上市时间集中,不利于产品效益的提高。
2.2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
枫林脐橙采后绝大多数是经过人工粗略地分级、挑选,采用普通纸箱或是薄膜、网袋等粗包装,基本上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深加工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2.3品牌“诸侯混战”,宣传力度不够
在品牌方面,各乡镇纷纷打造自己的品牌,牌子多而杂。枫林镇自2002年就提出了用5年的时间将脐橙统一到“枫林脐橙”品牌上来,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品牌多而乱,阻碍了枫林脐橙知名度的扩大。
2.4技术支持缺乏生力军
目前大部分农户的技术支持是依靠技术员、不系统的宣传资料和针对性不太强的培训,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找到解决办法。
2.5无公害高效栽培推广成效不大
邻县发达乡镇已普遍采用无病毒苗木进行脐橙生产,而目前枫林镇脐橙无病毒良种苗木生产能力几乎为零。苗木繁育体系的各个环节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乱调乱运苗木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方甚至把带有检疫性病害(溃疡病、黄龙病)的苗木引入产区,严重制约了脐橙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6资金短缺,发展缓慢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农业小额贷款政策,但在脐橙种植初期,投资相对较大又没有收入,况且近几年化肥、农药价格迅速上扬,这无疑增加了果农的生产成本。因此,导致一些果农只栽不管、任其生长。
3脐橙产业发展对策
3.1优化品种结构
针对枫林脐橙品种单一、供应期短的特点,镇政府严格按照县里提出的“三带两极一目标”发展战略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以“农业富镇”的镇域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充分调查、认真研究,对脐橙进行合理规划,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优势品种,实现优势品种区域化。
3.2加强脐橙采后处理技术
结合当地实际,集中科研力量,研究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脐橙气调贮藏技术,改进橙汁、酱等加工工艺,完善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和脐橙加工品标准体系。实现果实分级、包装、运输、贮存以及果品加工一体化,通过产后处理提高果品的商品性。
3.3抓品牌建设
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计划,引导果农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强化脐橙采后的商品化处理,全力打造枫林无公害脐橙观光园。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枫林脐橙的知名度,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4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以“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为方向,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发展、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的原则,集中县、镇内外财政力量,整治和加强果园基础设施,营造有效保持水土的绿化屏障,增强抗御旱、涝、风、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形成区域自然环境保障体系。
3.5加强脐橙栽培、绿色脐橙技术研究
与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脐橙育种育苗、需水需肥规律等基础研究和测土配方施肥、控制枝量、疏花疏果、防晒措施、分期采收、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等栽培技术的研究。探索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脐橙质量标准,实现果品生产技术规范化,对果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进行绿色A级、AA级脐橙生产关键技术和脐橙农药残留、有害元素含量快速检测技术及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结合当地实际,为绿色脐橙生产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体系。
一、广西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2007年广西投入产出表的预处理
现代物流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属于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产业,它是对原来分散于不同经济领域和环节相对独立的物流功能的重新整合。然而,目前我国产业分类体系中并没有把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加以归类。本文借鉴大多数学者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归类为物流产业,本文以2007年广西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经过重新归类计算,把广西经济分成四大产业部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物流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不含物流产业),形成一个四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然后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出广西物流产业的各种投入产出系数,结果见表1。
(二)广西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系数分析
1、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在投入产出表中,第j列产业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品对第i行产业部门产品的消耗数量,它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常被用来分析产业依存度。根据表1,广西物流产业每提供1万元的物流服务,需要直接消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他第三产业和物流产业本身的数量分别是273元、2527元、1033元和751元。这说明,广西物流产业对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依赖程度最高,其次是其他第三产业和物流产业本身,而受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的影响最小。原因可能是第二产业中的物流设备制造业、炼油业、邮电通信业为物流产业提供了基本的运输工具、仓储设备以及动力和信息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其次是商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以及运输仓储业,对农业的依赖性最弱。
2、完全需要系数分析
完全需要系数是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说明投入产出表中第列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第i行产业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量,反映投入产出表中列名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行名产品的带动作用。根据表1,广西物流产业增加一个单位最终需求对物流产业本身带动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第二产业、其他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带动作用最小。这说明广西物流产业的产出对其自身影响最大,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该特别重视自我发展的影响。
3、直接关联系数分析
直接关联系数包括直接前向关联系数和直接后向关联系数。直接前向关联系数反映产业间的前向关联关系,如果某产业与其他产业间表现为前向关联关系,那么相对该产业来说,其他产业属于其下游产业。直接后向关联系数的意义刚好相反。根据表1,广西第二产业、其他第三产业的前向关联系数和后向关联系数相差无几,而物流产业的前向关联系数明显大于后向关联系数。这说明物流产业与其下游产业的关联要高于和其上游产业的关联,其对下游产业如各类型制造业、贸易业和最终消费等的依赖性比较高,而对上游产业如物流设备制造商等的需求却相对要弱一些。
4、影响力系数分析
任何产业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必然影响和受影响于其他产业,我们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做影响力。影响力系数反映某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因而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表1,广西物流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仅次于第二产业,而高于第一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这说明广西物流产业作为直接服务于生产领域的新兴生产型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虽不及作为经济支柱的第二产业,但比第一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影响力更大。同时物流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小于1,说明该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所产生的波及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广西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够强大。原因可能是广西目前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没有工业那么明显,但从长期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来看,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影响力必然增强。因此,现阶段把物流产业作为广西主导产业来发展还是合理的。
5、感应度系数分析
在产业关联中把某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做感应度。感应度系数反映当各产业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某产业部门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一个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越小,其受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小,但若换个角度考虑,这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往往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地位,具有瓶颈产业的性质,反而应该优先发展。根据表1,广西四类产业部门中物流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最小,其次分别是第一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最大。这说明广西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需求程度较低,物流产业受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不明显。反过来考虑,这可能意味着物流产业正在成为或者已经成为广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6、生产诱发系数分析
各产业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不是满足中间需求就是满足最终需求,但归根到底最终需求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中间需求只是衍生需求而已。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和最终需求之间的这种联系可通过产业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来描述。生产诱发额是指对于各项最终需求量(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销往省外三类),由产业间的波及效应所激发的全部生产量。生产诱发系数是指某项最终需求若增加一个单位时,将诱发各产业部门多少单位的生产量。某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越大,该产业生产对其他产业的波及效应也越大。根据表1,三类最终需求项目对第二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均为最高,对物流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均为最低。这说明广西物流产业主要是为各类生产过程服务,属于国民经济中典型的生产业,其作为最终使用的份额并不高。从三类最终需求项目对物流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比较来看,销往省外的生产诱发系数最大,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二者对物流产业的生产诱发作用相差无几。这是因为销往省外产生了广西与其周边区域的货物贸易,其对物流服务的依赖是不可或缺的。
二、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扩大物流产业的需求
从物流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析中可知,广西物流产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最大,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能催生庞大的物流需求。物流需求属于衍生需求,区域产业的发展是产生区域物流需求的最根本原因,广西物流产业的需求首先源于广西区内各大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带动作用。当前,广西应该大力发展区内优势产业,特别是以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以炼油为主的石化产业、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产业、以中型轿车为主的汽车产业、以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产业、以电源建设为主的电力产业等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来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全面扩大物流产业的需求量。
(二)充分利用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提升物流产业的专业化程度
从物流产业的直接关联系数分析中可知,广西物流产业与其下游产业的关联性较高。随着广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产业的下游产业如各类型生产制造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衍生的物流需求越来越多,但是传统的自营物流模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无法满足这些需求。而作为物流的专业化形态――第三方物流以其较高的物流服务水平与较低的物流成本,理应成为社会物流中的主流模式。广西应该通过区内重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推动钢铁、汽车、机械、有色冶金、化工等大型企业集团率先将内部物流剥离外包,优化供应链流程,逐步将原材料及零配件采购、运输、仓储、产成品包装、配送、回收等现代物流服务有效分离,扩大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提升全社会的物流专业化程度。
(三)发挥物流产业的主观能动性,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从物流产业的完全需要系数分析中可知,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该特别重视自身基础的建设。同时,物流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也说明,广西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拉动作用。因此,物流产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经济的拉动,而必须具备主动自我发展的意识,这就要求加强物流产业自身的基础建设。因此,广西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对物流发展带有全局性的示范工程、物流重大项目和关键工程给予优先扶持;加强对符合国家资金投向的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的引导和帮助,做好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自治区财政预算内资金也应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物流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各地市也应根据各自财政状况,安排一定量的物流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四)发挥区位优势,扩大与周边区域的货物贸易
从物流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分析中可知,三类最终需求项目中销往省外对广西物流产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广西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发挥西南出海出边物流通道作用,构建服务于西南、中南及华南,辐射内地、连接东盟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努力扩大与周边区域的货物贸易,特别是在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作的大背景下,广西应该充当好中国―东盟贸易合作桥头堡的角色,通过大量的货物贸易带动广西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张江华,李晓晨.我国物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05)
②魏明侠,王琳,李源.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果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2)
③张光明,祝新.基于钻石模型的广西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J].开放导报,2011,(05)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EB
/OL].gxzf.省略/gxzf
_zwgk/zwgk_zfwj/zzqrmzfwj/201001
/t20100120_171322.htm(2009-12-25)
⑤廖明球. 投入产出及其扩展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一、青岛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青岛服装业门类齐全,配套产品多,产业链较长,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的产业体系,已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目前,青岛服装业主要从事出口订单加工,处于加工集聚的初级阶段。2005年青岛市规模以上服装业企业51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27.6%;完成工业增加值90.07亿元,增长26.03%;实现销售收入293.75亿元,增长22.49%;产销率97.65%,增长0.8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2.17亿元,增长9.52%;实现利润6.45亿元,增长5.91%;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34.92亿美元,增长11.3%。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青岛服装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第一,优势企业集团的支柱作用。优势企业集团加强结构调整、内部管理、市场开拓和产品与技术创新,在行业中发挥支柱作用,拉动整个服装业行业生产稳步增长。2006年即发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31.63亿元,增长31.9%;中泰集团5.36亿元,增长42.4%;喜盈门集团15.12亿元,增长31.3%;环球机械公司4.48亿元,增长35%;颐和针织公司3.66亿元,增长46.8%;联创公司2.90亿元,增长49.9%;大农服装公司3.04亿元,增长52%;红领集团3.13亿元,增长68.5%;雪达集团3.39亿元,增长38.2%;凤凰印染公司3.64亿元,增长23.1%;华金集团1.69亿元,增长23%。
第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优势。服装业企业通过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喜盈门集团引进青岛盈诚纺织品有限公司等6个外商投资企业,其中盈诚纺织品公司具有年产床上用品200万套、服装500万套的生产能力;中达化纤有限公司扩建PA6POY民用纺丝线,年增加生产能力1,000吨;即发集团与日本东丽公司合资针织印染面料项目,开发新型高档针织外衣面料;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与香港东翔公司合资开发印染真蜡项目,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米。
第三,名牌产品优势。青岛服装业已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3个、“山东省名牌”12个、“青岛市名牌”17个。其中,即发集团、喜盈门集团的商标和产品分别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青岛雪驰有限公司的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青岛海珊集团、青岛红领集团、青岛宏大纺机公司、青岛华金集团、青岛胶南东佳纺机公司、青岛千惠绣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产品分别被评为“山东省名牌”,青岛纺联集团、青岛乐好服饰集团、青岛雪达集团、青岛一诺服饰集团、青岛好事中服饰集团等13家企业的产品分别被评为“青岛市名牌”。
二、青岛服装产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岛服装业不仅积累了很多优势,同时还出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表现在:服装业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低成本优势,技术进步缓慢,导致质量、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不高。具体分析如下:
1、产业链不健全。青岛服装业结构水平不高,服装产业结构质量比较低,没有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于一体的纵向产业链,也没有形成区域间联动发展的横向产业链,面料、辅料设计生产环节依然比较薄弱,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市内面料供应商较市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这些都是青岛服装业产业发展和提升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服装企业一般都会采取订货会或者其他活动去争取客户,赢得订单,但是这些活动的周期不会太频繁,一般是半年或者一个季度一次,厂商在每次订货会上都会了解行情,来决定本年度的服装产量,但是却往往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例如,一些特殊原因,客商会减少需求量,那么这些剩余的服装都只能作库存积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打样以及其他前期工序都予以确认,但是在生产大货时,客人要求改变款式或者工厂在制作工艺上出错以及面料上有次点等,客人不能接受这批货;另外,就是客人撤单、错过了销售季节,等等。这些库存长期积压在公司的仓库里,一方面占了地方,另一方面公司的资金不能得到正常运转,给公司在财务、管理及决策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3、服装企业销售渠道少。作为服装企业,如何利用产品结构与品牌武器来准确地切入市场,并找到适当的渠道合作模式很关键。服装企业的销售渠道和方式有特许连锁加盟、批发市场、总、自营专柜、专卖店、直销等。作为创业初期的企业,突破口往往在渠道,但又因为以前没有渠道经验而中途失败。可以说,很多很优秀的产品设计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开发不出市场来。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可能不是最关键的,谁更有实力控制渠道,并把一定的款式送到消费者的面前展示,谁就是流行与主导,设计是服装行业里面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当有实力的品牌占据了传媒的主要舞台,制造更多的现场互动与时尚印象,最终形成某一方面的流行文化之后,就可以胜过设计要素价值。青岛一诺服饰集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具备了两个关键的核心价值:消费者消费的趋势与渠道经验。服装企业要有自己的产品结构,要有除了折扣以外的销售促进形式,自己设计自己的渠道模式,资本要发挥才能实现最大的利润和市场价值,这些都是与国际时尚经营模式有差异的地方。正如青岛一诺服饰集团,抓住这两个关键环节肯定不会走一般的服装企业的老路,对产业颠覆的力量就是来自这样的本土智慧。
4、品牌含金量还不够。服装品牌含金量普遍不高,还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很多企业对品牌的理解有限,品牌意识不强,太注重眼前利益,对品牌缺乏长远的规划。关于服装品牌,不能走品质诉求的老路,服装品牌必须与时尚品牌联系在一起。目前,国内服装品牌与时尚元素的结合程度是比较高的,但是要上升为品牌的内涵层面,就是把单纯的表象融入品牌之中,体现品牌的个性就比较欠缺,当然这与青岛和我国的时尚市场缺乏历史积累有关系。近现代的时尚产业是从国外传播过来的,缺乏足够的消费文化的延承和积累,时尚产业的经营阶段还处于初级阶段。喜盈门、海珊、乐好服饰、雪达集团、好事中这些品牌的质量都是经过国家质量检验的优秀品牌,但试问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呢。
三、促进青岛服装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彻底解决产业链断链问题,把选准定位当作突破的关键点。青岛要彻底解决产业链断链问题,其中选准定位应是青岛纺织服装突破的一个关键点。定位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行业定位对于纺织服装企业具有指导性作用,也可以对产业链的缺失进行调节。营造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形象,关键要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具体说,一是大类产品发展定位。突出正装重时装,针织服装是拳头;正装抓西装,时装抓女装,针织服装外衣化。二是市场开拓定位。抓出口,建设世界工厂;抓内销,稳固区域市场,开拓全国细分市场;建设青岛服装产品整体销售竞争新形象。三是整体形象定位。学习先进城市,使青岛成为我国北方最有影响的服装名城。四是战略布局定位。以青岛服装工业园为核心,努力创造品牌;在全市建设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服装科研中心、服装品牌设计中心;推动其中几家服装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其次,市场定位是完善产业链,是企业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青岛服装行业目前突出的弱点是专业化水平不高、大企业不够强、大企业内部相互间关联度低、相互协作配套不紧密,而小企业又不够精,大小企业都普遍缺少竞争的活力。大企业无疑是青岛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应在缺失的关键产业链条上先行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劳动力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突破,在企业内部实现配套协作,也可以对中小企业起到带头和领导作用。
(二)解决库存问题,充分利用资金。首先,做好市场及消费者需求调研,对行业竞争状况、竞争对手策略和企业内部资源、组织、流程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保证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及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其次,明确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部门根据营销部门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明确其产品策略,进行产品线规划、产品结构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工作;企业的营销部门要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确定配套的企业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品牌策略、促销策略等。再次,企业还应该做好企业供应链的整体设计和规划,明确公司与上下游商业伙伴的订退货政策等,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和健全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对供应商、仓库、生产车间、配货中心、运输公司等的有效管理。最后,一旦发现公司有库存产品要做好销售准备,比如打折,而且并不是说所以的库存产品都是次品,要让购买者或者批发商清楚。另外,还可以做一些社会公益。如,作为赠品送给客户,以备赢得更多更大的订单;赠给社会福利事业,以树立企业形象,为自己的公司创立无形资产,等等。
(三)扩大服装销售渠道,解决渠道问题。第一,进行科学的渠道规划设计。根据品牌定位来进行渠道定位。把广告与销售结合起来,集中产品、集中人力、集中终端,快速形成旺销势头。第二,加强渠道诊断。经过诊断,对渠道的问题会看的更清晰和准确,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并做出处理。很多企业缺乏对终端的有效管理措施,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一些咨询策划公司进行定期诊断,可以有效防治、有效治疗。第三,加强渠道管理。对违反制度的经销商不能姑息纵容,坚决给予惩罚。比如,对产品进行条码管理或特殊处理,可以有助于防止窜货,对于产品的价格进行全国统一,约定最低折扣范围,对违反公司价格政策的坚决给予惩罚,可以让渠道价格体系变的规范。比如,现在很多服装企业征收保证金或者加盟费,可以有效防止窜货和保障价格体系,有利于厂家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市场管理方面的投入。
[关键词] 玉米 产业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49-02
一、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潜力分析
根据对辽宁省开原市的调查,发现我省的玉米生产在种植面积上存在局限性,空间比较狭小。
为了能够实现玉米产量的提升,我们往往会通过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以及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等方法来提高玉米产量。
1.玉米品种增产潜力
自从建国之后,辽宁省开原市的玉米品种前前后后进行了8次更新。在十五时期,玉米平均单产达到340.9公斤,比八五时期的玉米平均单产增加了37.5公斤。2004年到2006年期间,开原玉米平均单产在400公斤到450公斤之间,要想实现品种产量的增产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根据研究我们可以得知,辽宁省开原市的玉米大面积亩产800kg是可以的,小面积上有1000kg之上的增产的能力。
2.玉米技术增产潜力
八五之后,由于在玉米种植上实行了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等等技术,使得玉米种植更加的科技化,方便化,从而使得玉米产值相对于原来有着十分重大的突破和进步。在以后的发展之中,一定要将相关的栽培技术继续进行研究,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粮食的生产。就目前情况而言,玉米种植密度在3500左右,如果继续研究这项技术的话,玉米种植密度可以在每亩3500株的基础之上提高5000株左右的玉米,这样就可以使得粮食的总产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我国的粮食问题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解决。
3.改造中低产田增产潜力
在我省的建设过程之中,由于地势以及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土地中低产地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并不像其他的省市一样拥有着很多的高产地。我省的主要粮食种植为玉米,因此我省的大部分土地上也种植着玉米,玉米对于我省的粮食经济来说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开始对于中低产田进行了合理的改造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耕地农田的性质,从根本上促进了玉米产量的增加。在进行了一定的土地升级和改造之后我市每亩地的产量平均提高了50公斤左右,对于我市的粮食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4.预防灾害增产潜力
自从2001年开始,玉米病虫害的增加速度就开始以着每年百分之十的比例开始增加,这种病虫害的发生也使得我市的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下降,大约每年都造成了百分之十左右的损失。因此,我市对于如何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也是十分可观的,我市可以通过对于病虫害的预测和科学的防范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手段,可以使得病虫害带来的影响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这样就可以提高我市玉米百分之五左右的收成,从而促进我省粮食产量,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市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辽宁省开原市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
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在农村成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然后再使得协会和各个市场和农民进行有效的连接,使得协会发挥出一种有效的纽带和枢纽的作用。通过组织和市场与农民的联系可以有效的使得市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使得协会、市场和农民这三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促进我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政府还应该鼓励相关的能人和大户进行玉米产业的投资,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使得玉米产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利用,从而进一步扩大和提高玉米产业的地位和影响,促进我市的发展。
三、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1.提高生产,保证安全
要想提高玉米的生产,并且保证玉米收成的安全,我们需要根据以下两点来一步一步实施。
1.1将耐密型的品种进行推广
我市的玉米是以高杆的大穗稀植为主要的品种,这几年来,通过粮油高产创建多次进行了耐密型品种的展示,以及配套栽培技术的展示,使得我市的玉米生产逐渐转向紧凑密植型品种的种植。由于地域不同,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地域种植的品种也不相同,主要在中熟和中晚熟的地区种植良玉88、良玉99、先玉335、铁研58等等耐密植性质的品种。
1.2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推广
首先是要进行良种良法的配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地区来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在西部平原可以选择抗病性强、抗倒、耐密以及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而在东部山区我们可以选择能够抗叶斑病以及对于干旱能够有极强的抗旱性的品种。
其次就是要将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进行集成。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来解决,分别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原茬播种秸秆覆盖的技术来集成玉米的播种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最后就是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培训。培训时候需要按照三点来进行指导。第一点是要选择冬春季节农务活较为清闲的时候,将专业性的技术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来进行传播指导。第二点是要以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为中心,做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直接传授给人。第三点是要能够针对农务活来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让科学文化知识不高的农民能够听懂学会。
2.提高品质,加快建设
根据辽宁省开原市玉米生产上的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建立起优质的玉米地区,选择优质品种,优化结构,将优质饲料玉米作为主要品种进行培养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对用于淀粉工业的玉米进行大力的种植培养,提高玉米的品质。
3.培养龙头企业
目前我国对于玉米的深入加工来仅仅局限在用于淀粉、酒精和饲料等方面,在这方面还能够有所开拓。所以根据这种情况下的市场需求,我们可以培育出一些龙头企业,对玉米的深入加工以及产业化进行发展,这些龙头企业可以包含大中型企业,也可以包含中小型企业等,范围广泛不受局限。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开原市的玉米产业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玉米产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促进我市玉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为我市的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吴鹏. 浅谈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与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14,04:81.
[关键词]蚕桑产业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107-01
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发展河哈尼族乡辖4个村委会、57个自然寨、6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 万人、总耕地面积 3.6万亩、土地及水资源丰富,2013年农民人均有粮388公斤、农民人均2595元。以茶叶及甘蔗为主要经济作物。原有桑园面积587亩、涉及发展河及营盘两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2014年产鲜茧20.4吨、产值76.5万元,新发展面积450亩。
1 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发展河的蚕桑从引进到现在共经历了:引进试验示范种植的尝试期、全面规划推广种植过度期、优胜劣汰的平衡期以及现在的理性恢复增长的发展历程
1.1 引进试验示范种植的尝试期
澜沧县发展河乡于2005底与全县同步引入蚕桑产业,当年示范种植164.2亩,2006年养蚕1.5张,产量73.2公斤、产值1383.3元,桑园选地条件差,基本选在树林边、竹林底或与茶树间种。基本不进行管护,亩产值8.5元/亩。到2007年底统计发展面积524.4亩,嫁接面积79.5亩,共养蚕31张、产量1175.3公斤、产值22388.8元,亩产鲜茧2.2公斤/亩、如以嫁接投产面积计算亩产鲜茧14.8公斤/亩、亩产值281.6元/亩。前栽后毁,弃管弃养现象突出。
1.2 全面规划推广高峰期
2008年全县调整规划前普查面积132.2亩、其中嫁接面积66.7亩。2008年养蚕32张、产量1320.7公斤、产值25345.9元,与2007年保持基本稳定。调整规划后当年新发展面积630亩,至2012年始实施强村大户工程前累计共发展面积1864.8亩,其中嫁接面积621.2亩,累计产茧35982.9公斤、同比2008年年平均增长9倍。年最高产量15190.2公斤,产值481624.9元。以嫁接投产面积计算平均亩产茧24.5公斤/亩、亩产值775.3元/亩,平均张产茧29.3公斤/张。养蚕技术和效益处于全县较低水平。
1.3 优胜劣汰的平衡期
2012年发展河村列入了县级‘强村大户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当年原有面积由实施前的841.7亩减少到532亩、减309.7亩、-36.8%。 2012年新发展面积127.8亩,其中新栽嫁接桑80亩。 2012年养蚕439张,同比2011年的497张减66张、-12%。产量12148.9公斤,同比15190.2公斤3041.3公斤、-20%。养蚕户数102户,同比167户减65户、-38.9%。户均养蚕收入3634.6元/户,同比2657.3元/户增977.3元/户、增36.8%,亩产茧量22.8公斤,同比17.7公斤增加5.1公斤/亩,增加28.8%。由于在当年甘蔗价格提升以及养蚕水平低、致使养蚕效益差等因素的影响下,吉坐、老陈等村民小组,于强村建设项目进入初期3-4月严重毁桑。预计减少养蚕张数200余张、减少产量5000公斤。但是,养蚕总量虽然少了户均收入及亩产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通过狠抓冬季桑园管理、高标准建设新桑园、桑园及蚕房的统防统消、大棚建设、养蚕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的有效落实,2013年投产面积449亩,鲜茧总产量有了恢复性增长达14860.8公斤。产值558425.8元,户均收入5640.7元/户。同比2012年的3634.6元/户,提高2006.1元/户、增长35.6%。平均亩产茧量33.2公斤/亩,同比22.8公斤增10.4公斤/亩,增长31.3%。2013年新发展面积138亩。产业逐步向高效,高标准化方向发展。
1.4 理性恢复增长的蓄势待发期
经过多年艰辛的发展历程,不断总结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强村大户工程’实施的有力支撑下,三年来,不下达面积任务指标、注重选地及建设标准的提高、发展一亩出成效一亩、注重种养薄弱环节的技术培训指导、积极有效的引导农户主动投入发展。发展河乡的蚕桑产业正呈现出可喜的恢复性增长趋势。其中:嫁接桑面积350亩。占新栽桑的78%。至此,总桑园面积基本恢复到2012年前的面积水平,达1030亩、桑园管理建设标准、养蚕技术及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预计到2016年可完成‘强村大户工程’的建设任务,实现产茧50000公斤,产值190万元,为发展壮大该乡的蚕桑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
2.1 严格推进组织化进程
发展河蚕桑产业近年来在上级财政项目的支持下由农户自行发展,桑园面积相对集中在发展河村的上勐宋、河头、林排坡及营盘村的蚌塘、坡脚等小组,2014年新发展面积呈现逐步向其它小组发展的趋势。应统一认识,以‘事在必成’的决心、做‘强产业’为目标,充分调动乡、村、组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性,做好现有村组的统一规划,规划面积不少于村2000亩、组300亩、户5亩。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推进发展。在做好发展河、营盘两个强村的基础上,后续考虑勐乃村及黑山村的规划发展。至2020年规划总面积8000-10000亩、产茧800-1000吨、农业产值3200万元,真正培植壮大成为本乡的支柱性产业。
2.2 加强技术服务力量、支撑产业发展
发展河乡从引进蚕桑产业起,技术员及辅导员更换频繁、稳定性差,始终处于熟悉、适应阶段,无法进行有效的培训指导。是导致该乡种养水平不高、养蚕效益不好、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全乡只有两名村级辅导员在分片进行技术服务、组织生产等的相关工作。技术培训指导力量有待加强,建议鑫源公司应至少配备1名专业技术人员。并签订至少3年以上的服务协议。以保证技术支撑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2.3 加强种养技术薄弱环节的重点培训指导
养蚕效益的高低,与桑叶产量、质量以及养蚕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环环紧扣,缺一不可。必须严格按技术标准加强种养过程中种植沟开挖、栽苗、底肥投入、中期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冬季桑园的深翻、伐条、施冬肥、小蚕养殖中温湿度的管理、蚕体蚕房的消毒、采叶标准,上簇管理等每个技术环节的培训指导。狠抓桑园病虫害、小蚕养殖温湿度的调节、蚕房的统防统消等最为薄弱的环节,直至达到养成自觉习惯、统一标准为止。实现向高标准、专业化、持续方向发展。
2.4 抓好示范样板的建设
发展河乡的上勐宋、河头、蚌塘等重点村名小组的桑园及养蚕大棚分布依然存在集中连片不足、肥力水平不高、距离村寨较远、道路基础差、技术指导难以到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情况。应根据现有桑园、蚕房的分布情况,每年连片规划2-3个100亩以上的‘桑园及大棚群示范样板’。以高标准,专业化加以建设。同时,试验、示范冬季桑园套种蔬菜、马铃薯等模式及充分冬季大棚闲置期发展家禽养殖业,以提高土地及大棚的利用率。示范样板要求第一年亩产鲜茧30公斤/亩以上、第二年50公斤/亩以上、第三年100公斤/亩以上。
【摘 要】动漫产业被科学家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对于当今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动漫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本文就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借鉴国外几个动漫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根据我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缺点,提出了发展我国动漫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动漫产业 产业链 对策
虽说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趋于成熟,中国动漫产业每年有亿元潜在的巨大市场。但是,伴随着全球数字娱乐时代的到来,我国动漫产业正处在一个战略时期,中国动漫产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因此研究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
谈到我国动漫发展的历史,可谓是让我们中国民族感到自豪的光辉历史。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诞生,是当时亚洲最早的一部动画。其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制作完成了《大闹天宫》、《哪咤闹海》等经典作品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1959年《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的水墨动画,巧妙地将国画艺术融会于叙事之中,堪称极致珍品,为世人所瞩目。当然,同样不能遗忘在当时家喻户晓的“小人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画工优良、情节生动,比之现在市场流行的日本漫画,实可谓其鼻祖,有过之而无不及。
近年来伴随着“动漫产业”的极度升温,沉寂已久的动漫市场也终于开始复苏,全行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动漫大国,但产业基础薄弱与市场空间庞大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生产动画片的企业和漫画书的出版社也不例外。原创动漫产品的数量不仅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无法满足播出的要求。在中国,一方面是国产动画片低成本回收,缺乏市场;另一方面,国外的动画片制造商为了占有中国市场,低价销售自己的动画片,不仅占领了中国动漫行业的大部分市场,同时也得到了相当可观的回报。
二、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群体定位不恰当
在日本,对动漫的消费群定位就是全民,其动漫作品自然在理念、内容、表达方式上更加成熟。而在中国,其消费群体仅限于20岁以下的非成年人,低龄化特征延续至今,致使“有效供给”实际不足和“潜在需求”的长期被忽视。“供需”严重失衡状况从理论角度解释了当今中国动漫市场“冰火二重天”的特有景象——一半是原创作品难觅出路,一半是国外动漫大行其道。
2.缺乏原创的动漫形象
我们知道构建动漫产业链的关键在于创造出有着足够吸引力的动漫形象,是产业链的开端。纵观米老鼠、唐老鸭、机器猫等动漫形象,一般都是可爱的动物,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为观众所接受,而且国外的动漫卡通形象,大多具有挑战传统的、叛逆果敢的性格,恰恰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迪士尼的卡通形象都有其深刻的内涵,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多行善事,但它们的表现方式却不雷同单一,十分丰富和特别。
而中国的动漫形象说教味道比较重,使人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而且缺失创新元素。譬如曾经让国人如痴如迷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形象,几十年没有变化;与之相反,米老鼠、唐老鸭却不断有故事推陈出新。原创产品的严重缺乏使得我国成为动漫产品的最大输入国。
3.动漫产业链断裂
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一条完整产业链的支持。日本动漫产业链包括“漫画连载——改编动画——制作衍生品——开发游戏”这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而在我国动漫产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是“漫画毫无目的”、“动画我行我素”、“玩具铺天盖地”……各环节相互脱离、分割,毫无完整性、连续性可言。尤其是对于一些衍生品的制作,一些急于求成的商家在其动画人物根本未被市场认可的情况下就大量推出玩具等衍生品,以期早日收回成本。但实际后果只会是整个投资行为的彻底失败和供给资源的重复浪费。
4.缺乏高素质的动漫人才
据调查,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只及韩国的1/3。更糟糕的是国内动漫界人才的现状是,懂动漫艺术的不熟悉电脑制作技术,熟悉电脑技术的,艺术素养的功底又很薄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为了应对目前动漫创作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虽然国内正在大力培养高层次的动漫人才,但绝大多数高校目前缺乏师资力量和适合的教材教案,与创作和生产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人才匮乏的现象。况且,动漫产业不仅需要动漫制作人才,还需要优秀的熟悉动漫产品的商业运作人才。尽管目前这类人才极为缺乏,但各相关院校均未开设文化产业类营销专业。
5.管理和体制不健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能独立制作动画片的,基本上就是有数几家大单位。这些制作单位都是在非市场经济体制下制作,管理体制落后,商业运营效率低,播放动漫,只投钱,不赚钱。与此同时,国外动漫势力没有了诸多限制,大量进入中国,对民族动漫产业形成巨大冲击,并造成优秀人才外流,形成国内动漫产业的落魄局面。由于动漫产业内容丰富,跨度相当大,涉及影视、出版、制造业等行业,因此国家并未明确它专属于哪一个部委领导。很多行政系统随意配置动漫资源,扰乱了整个公平竞争的动漫市场,致使动漫产业难以形成完整的规划,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及时改善,调节动漫产业的杠杆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动漫产品的生产审批、制作、销售与发行等环节,因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产业链被人为割裂,有限资金得不到合理使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巨大浪费。
6.知识产权体系不健全,盗版泛滥
正如中国诸多产业面临的困境一样,“盗版泛滥”也是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没有一个很好的产权保护机制来保护动漫产业,使得国内不发达的动漫画水平一方面使得原创事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因为市场缺乏足够的消费者支持者使得中国的动漫产权价值相当低,无论是连载的稿费还是动画播映转让权费用都相当的低廉,极大损害了创作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三、发展动漫产业的对策
由以上内容我们知道,目前中国动漫产业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可谓相互交织、层层相连,寄希望于一夜之间就彻底改变现状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综观发达国家动漫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对我国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形成良好的动漫消费氛围——准确定位消费群,采用动漫分级
动漫的消费群不仅仅是青少年,应该是全民,因此目前动漫的消费群应该重新定位,要以全民为消费群,重新诠释“动漫内涵”。从思想上抛弃对动漫固有的历史性偏见,转变观念,客观地将其视作是和书籍、报刊等媒介同质的一种思想表现载体、一种市场化商品,真正还其“平等身份”,使原创动漫的发展成为可能。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动漫产业下一步可采取分级制即针对市场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分类管理。可将我国的动漫消费群体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四段:6-10岁、11-18岁、19-35岁、35-60岁,然后针对这四个年龄段确定a、b、c、d四种不同的动漫等级差别主要体现在主题、内容和画面上。
2.要注意动漫产业链中上游产品——有原创性的动漫形象的创造
原创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命脉,关系到中国动漫产业生死存亡。在吸取国外先进文化理念的同时,更要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动漫创作可以采用的题材非常丰富,风土人情、文学著作、民间故事等,都是动漫创作思路的来源。对于创作人员来说,需要拓宽视野,扭转“动画是小孩子游戏”的观念,加大对具有宏观主题、复杂结构、现代精神等“大”题材的开发和创新。我国必须鼓励原创,拥有具有品牌价值的原创动漫形象。
3.要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链
动漫产业本身由环环相扣的复杂产业活动所构成,有极强的融合性与渗透性,它还在自身的制造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很多其他产业内容而成为综合性产业。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来自整个产业链上的特定环节的优势,形成并清晰认识动漫产业流畅而完整的产业链,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完整的动漫产业循环链由“动漫生产——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组成,兼具“学、艺、研、展、产、商”六位一体的产业特征。正确明晰的产业链定位可以为实现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技能、提高产业的整体实力的有力保障。
当前完善动漫产业链的核心是强化动漫产业发展的商业化,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出发,制作和传播适合于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泛年龄层次偏好的动漫作品;开发包括服装、文具、游戏、玩具在内的动漫衍生产品,运用现代技术开发新型的动漫形象载体。通过实施外包战略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动漫产业链下游的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能力。鼓励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动漫展、动漫节等活动,在动漫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架起桥梁,扩大影响,带动动漫衍生产品的销售,促进动漫产业链的形成。
4.加大动漫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原创力
动漫产业对人才有较高的依赖度,同时对人才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拥有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科技意识等综合能力的人才是动漫产业的宝贵财富。我国从现在起就应充分重视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覆盖广度到核心质量,全面提高动漫人才的整体水平。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办学机构开设动漫专业培训,从基本面上扩充人才数量,有效弥补市场缺口。(2)充分发挥各大高等院校优势,加大对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动漫核心技术人才(漫画原创、动画制作、 电脑合成)的培养力度,以“高、精、尖”为目标,倾力构建中国动漫的精英团队。(3)广泛吸纳国际顶尖的动漫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原创动漫的后期推广过程中,学习先进经验,着力于本国动漫营销人才的培养。
5.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与动漫产业相关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的建设
动漫产业的发展,政府的扶持是必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其发展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基础,因为产业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由市场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政府要以营造市场主导资源配置为己任,主动确定自己的活动边界,打破体制、行业和地区壁垒,创新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
自1995年以来,国家总共出台了14项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缺少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导致政策的配套措施很难到位,有的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这样难免给执行政策留下许多可钻的空子,从而导致各地扶持动漫产业的措施差异较大,有的政策则形同“空中楼阁”。借鉴日韩等国家的立法经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规范动漫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6.净化市场环境,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从国际经验看,一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通常都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而对于目前深陷于“内忧”(动漫市场盗版猖獗)“外患”(国外作品大行其道)——双重困境中的中国动漫产业而言,无疑更为重要。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走私、侵权和盗版动漫产品的行为,净化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动漫企业应尽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版权登记、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等途径保护自身产品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保护、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支持起步时期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向兵.重振河山中国动画“动”起来[n].人民日报,2005-02-07.
[2]郭建军.日本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和经验教训[j].农业展望,2007,(2).
[3]孙亮.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理论研究.
[4]曲世民.大连软件动漫产业需要八个平台[j].宏观经济管理,2005,(10).
一、 基本情况
全世界有13亿穆斯林,全球清真食品、用品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前景十分广阔。不仅穆斯林依赖清真食品,来自于不同种族及宗教的人群对清真食品都具有较高的需求。其中,阿拉伯联盟的22个成员国是清真食品的巨大消费市场,也是我国开拓清真食品的出口的目标市场。
__市现有人口135.68万,其中回族人口68.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5%,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之乡,在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和明显的资源优势。清真产业是我市发展特色经济的主体,也是形成经济优势的主要依托。20__年以来,市委、政府提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战略,主要依托“回族之乡”品牌优势,全力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截止20__年底,我市清真产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16万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42.26%。20__年一季度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含营业收入)达到16.92亿元,占全年的19.6%,同比增长12.8%。其中清真餐饮业销售额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20.1%;清真牛羊肉销售达到13700吨,增长2100吨、同比增长18.1%。总之,我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正处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从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个体经营户)共有140130家,从业人员238814人,规模以上企业28家(指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有3家,过亿元的有9家;以下中小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128家。初步形成了清真肉制品、清真乳制品、清真餐饮、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调味品、回医回药、清真保健品、穆斯林用品等为主的“七大重点”产业雏形。
二是各类产业竞相发展。20__年全市清真餐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2300多家,其中中等以上规模的有20家,拥有300个餐位以上的大型餐饮企业6家,从业人员16700多人,年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清真肉及制品类企业、个体户有7.6万家,从业人员11万人,加工、销售清真肉制品6.2万吨,产值11.8亿元,清真乳制品企业16家,从业人员1.5万人,主要生产固态包装奶粉和液态奶共4个系列30多个品种,实现产值15.7亿元。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粮油类有5.6万家,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产值17亿元。清真副食品类有7417家,从业人员9661人,实现产值3.68亿元。清真调味品类有484家,实现产值1.23亿元。清真饮料类有686家,实现产值1.55亿元。回医回药及清真保健品有生产、加工企业21家。穆斯林用品业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个体经营户275家,从业人员2524人,实现产值1.33亿元。20__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8.3%。
三是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已形成的品牌产品有“夏进”乳品、“沙漠王子”、“涝河桥”清真牛羊肉、“老毛”、“国强”手抓、“老苗”月饼、“中桦雪”面粉、“原野蜂蜜”、“万绨旎”民族服饰等。其中,“夏进”牌牛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原野蜂蜜”等12个产品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沙漠王子”清真牛羊肉系列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全市有17家企业(市场)被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企业(市场)。一批穆斯林用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其中,富盛机械制造公司制造的伊斯兰风格的铁艺制品远销阿联酋、伊朗、沙特等穆斯林国家;宁夏雄鹰皮草集团生产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二毛皮大衣、背心、褥子、围巾等,产品90%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红果”公司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3月,400吨“红果牌”全脂淡奶粉销往委内瑞拉,重启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来宁夏奶粉惟一出口的国际市场大门。
四是项目带动后劲足。截止20__年第一季度清真项目占商务“两大任务”的比重在80%以上,17个正在加紧建设的项目,总投资2.18亿元。特别是涝河桥清真食品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2条吊宰线、1500平米牛羊肉交易大厅、5000吨冷藏项目,通达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产4500吨牛肉吊宰分割线、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项目、兴达粮油公司投资1.3亿元的年产3.5万吨油脂油料项目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夏进”液态奶新技术扩改项目,入驻金积工业园区清真类项目达4家。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清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层,增加了后劲。其他改扩建的项目有10个,为清真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清真产业在整体发展上缺乏规划的宏观控制和引导。
(二)清真产业面上有数量、点上没有规模,产业链短、产业集中度低。
(三)龙头企业少,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清真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清真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
三、思路与对策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五个统筹”发展的根
本方法,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入手,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一)编制高层次高水平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的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在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制约条件下更显得重要。要在充分调研论证、准确定位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尽快编制《__市20__-20__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规划》,将其纳入《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纲要》。
(二)加快园区建设,扩大清真产业集中度。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远期规划20__亩,近期规划600亩,采取因企制宜,加快金积工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吸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入园发展,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狠抓项目带动,增强清真产业发展动力。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深加工项目为重点,抓好开发项目和引进项目的论证、制作和储备。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食品和服饰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同时充分发挥中国__回族民俗博物馆、中国__文化艺术馆、中国__伊斯兰文化中心以及穆斯林用品专用市场、穆斯林风情园等项目优势,培育回族特色区、回族文化展示旅游区,带动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快速发展。
(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动态调整、预警监测、跟踪服务和年度分析评估制度,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企业集团;一批创新能力较强、具有专业技术和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一批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知名度较高、国际经营能力较强的知名企业。重点发挥乳品、清真牛羊肉加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重点抓好“夏进”乳品、“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通达4500吨牛肉冷鲜分割生产线项目、黄宝栋回医医院回药浓缩提取生产线项目、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伊光穆斯林家禽屠宰加工项目等以及兴达粮油、红山河、生利来等10个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为清真产业发展增添新亮点,有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清真产业。
(五)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治理结构,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采取科研机构重点研发和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建立清真餐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研发服务中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项目支持,使更多的清真产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走出口创汇的路子。
(六)实施品牌战略,丰富清真产业发展内涵。四个“中国号”集中反映了我市经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因此要在产业层次上、科技支撑上、文化内涵上、市场营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国内名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着力提升“涝河桥”清真牛羊肉、“阿伊河”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夏进”乳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万绨旎”民族服饰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品牌效应。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宁夏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引导餐饮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提高清真产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塑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