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31:06
序论:在您撰写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无疑已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它较传统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物”的直观感悟,通过大量具体形象的展品,真实有趣地体验环境,激起青少年的求知欲,向青少年形象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他的观点肯定了每个人从小就具有探索未知和求知的本能。就教育模式来讲,博物馆的教育更加容易让青少年接受、更有亲和力和视觉冲击力。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博物馆的优势资源,帮助青少年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科技知识,是目前博物馆人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事情。笔者结合中国铁道博物馆近四年的科普工作,谈一谈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一、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的特点
(一)孩子是学与玩的主体
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孩子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科普教育活动都是为孩子服务,不仅绝对尊重孩子学习的意愿,而且以孩子活动的兴趣度和强度作为科普教育活动组织者进行方案调整的指挥棒。
(二)多向互动
青少年、博物馆之间按照活动方案内容进行积极的多向互动,在活动中,博物馆以提供尽可能完美的服务为宗旨;必须尊重孩子和爱护孩子,积极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普教育活动中去。
(三)寓教于乐
科普教育设计活动需以“爱”作为活动原则。活动环节和内容的设计必须让孩子的学习激情具有生命力――让教育和生命一起成长。在教、学与习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对科普知识的热爱,并且促进孩子间的合作与关怀,互动和交流,以及博物馆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提升。
(四)活动具有连贯性,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延伸性
青少年通过博物馆举行的科普教育活动,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给了他们,而且能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博物馆要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能促进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而且在活动互动过程中还能促进青少年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二、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
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吸引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结构的青少年踊跃参加。根据活动形式的内在相似性,可以把科普活动分成五大类:一是会议类(主题班会、队会、团会等);二是传授类(专题报告、讲座、游艺等);三是实践类(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实验等);四是竞技类(竞赛、评比、操作等);五是宣传类(演讲、展示、辩论、传播等)。
下面,笔者以中国铁道博物馆为例,举例论述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团队以“铁路、火车”为主线,成功开展了周边社区、学校等各类青少年参与互动式的系列科普教学活动。
(一)“今天我来当动车组司机”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今天我来当火车司机”属于会议类科普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通过他们亲自参与操作演示活动,亲身在一个模拟的场景中扮演一个角色,主动地了解现代化铁路的科技知识。
活动规则是: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可以充当一次“和谐号”动车组司机,体验模拟驾驶的乐趣,车速都可以通过模拟器来控制,这样的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游戏中真切了解司机作业流程、线路信号特点、司机操作设施等许多铁路科普的相关知识。从驾驶舱出来后,再给每个孩子一张“动车司机你来问我来答”问答卷,这张问答卷上包含了不少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车组有多快?”、“动车司机操纵台上的电话是干什么用的?”、“动车组有几节车厢?”孩子可以根据填写好的问答卷交到“司机测评通过站”。如果“小司机”们通过测评,博物馆会为他们每个人制作一张贴有孩子自己照片的,属于他们独有的“动车组小司机”的胸章。孩子们通过充当“动车组司机”这种实在的全身感官体验接触,自己操作、探索,让青少年体会到现代化铁路科技的乐趣和魅力。
(二)“铁路藏宝图”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藏宝图”属于传授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会领取到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铁路藏宝图”。目前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会设计印刷展览的手册、折页,引导、方便观众参观学习。而“铁路藏宝图”则与成人的不同,它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设计的,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这张“铁路藏宝图”是根据博物馆的陈展情况,选择重点文物和展品制作的寻宝游戏,通俗讲就是一张博物馆的“藏宝图”,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拿着这张“藏宝图”参观博物馆,每找到一件铁路藏品就在图中标注一次,了解每件藏品的相关知识,直到他们参观结束时,可以数一数在博物馆一共找到了多少“宝贝”。这样的寻宝游戏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找寻文物、破解问题的同时,通过讲解员专业的解说掌握每件“宝贝”所涵盖的科技知识。找到全部藏品后,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这张“铁路藏宝图”标注的文物数量,到博物馆设立的“鉴宝处”领取一份火车纪念品。通过这种科普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摸、去想,让他们在边看边玩边学的轻松愉快环境下获得趣味盎然的铁路科普知识。
(三)“动手拼装小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动手拼装小火车”是属于竞技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领取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在这张纸板上分布了有火车的各种零部件,比如车轮、连杆、气缸、轨道、座椅等,每一个零部件都可以单独拆下来,并和其它的零部件拼装在一起,这份“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不仅有古老的蒸汽机车,还有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最新型的动车组。孩子们可以剪下“火车的家庭聚会”上的部件,涂上喜欢的颜色图案,再将它们组合成火车的立体模型,并且可以在每列拼装好的火车上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变成“某某号”机车,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火车。孩子们通过组装、拆卸这些结构简单的东西可以了解很多火车相关知识,这样的“动手拼装小火车”动手体验活动富有趣味性,让青少年们既能收获知识,又能玩得开心。
(四)“铁路趣味乐园”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趣味乐园”属于实践类科普教育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来到博物馆的多媒体互动区,这里是孩子们的铁路趣味乐园。火车头拼图互动设备,可以让孩子们在竞技游戏中了解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外貌和特点;火车调车演示屏幕能让孩子们充当一回车站列车调度员,体验调车、编组列车的乐趣,这种游戏可以自己设立货车到达不同地方的车站、自己编组列车、自己调车到站场的不同股道,有趣之中了解了铁路运输基础知识。博物馆里的百事通、电子翻书、火车头拼图等寓教于乐的互动设施也深受孩子们欢迎,百事通让孩子们可以查阅铁路各行业相关的知识及图片,他们只需用手在书上轻轻晃动,电子翻书器像书一样翻开每一页。通过这样的科学互动展览、丰富的游戏体验装置,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探索.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探索.火车”属于宣传类科普教育活动,针对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我心中的蒸汽机车”、“我的火车情结”、“如果我是火车司机”等主题演讲科普活动。活动规则:根据有关“探索.火车”的主题,针对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某件藏品或某项铁路科技创新内容进行5分钟的演讲比赛。活动包括事先的准备和现场的表达两个阶段。演讲有四种方式:即席发言、凭记忆讲、有准备的脱稿讲、照稿宣讲。如果有一定的准备时间,最好选择有准备的脱稿讲。在这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他们需要收集资料、查找文献、确定标题等一系列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这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好锻炼,同时,对铁路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整合学校教育的有效资源,走出博物馆,举办校外儿童课堂、例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在2011年举行的“科普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以“弘扬铁路文化,践行北京精神”为主题,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不同的展览内容制作成幻灯片,配合专业有趣的讲解,在中小学巡回讲解。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北京科技周”和学生寒暑假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主题参观、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做一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火车模型”,这些生动逼真的机车模型设备齐全,灯光设备完善,有的模型通电后随着道岔转动,还能前后不停的走到各条轨道线路上,使孩子们在博物馆中实现与火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也让孩子感到非常新奇。在游戏的互动和欢笑中,孩子们逐渐熟悉和了解铁路,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科技知识。
三、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一)活动设计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特点,让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特点,激发他们的发现、探索、创造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挖掘青少年的学习潜能。比如:针对低年级孩子需要激发他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中年级的孩子要注重课堂知识与博物馆科普知识的结合和拓展,要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潜力,培养对科普活动持久的关注;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孩子需要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在科普活动中要注重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博物馆科普团队的建设,促进活动参与者的共同成长
博物馆是科普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求科普教育团队成员对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要仔细研究和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和设计,让“寓教于乐”成为青少年喜欢参与活动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对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把握
在活动中,要把每个活动环节的要求、目的、规则等提前告知孩子们,让大家在一定的游戏规则指导下开展活动。每个活动环节时间的长短要把握好,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的生长点。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所有参与者的激情,把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大,促进大家在活动中的互相了解、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职水工类专业;水文化素;水文化教育
高职水工类专业的水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传承及水文化知识成果通过传授、熏陶等,培养学生“兴利除害,造福人民” 的行业思想、“献身、负责、求实” 的行业精神、“科教兴水” 的行业职责,进一步增强水利事业接班人的认同感、归属感,使水工类学生更加热爱其所终生从事的水利行业。
1 高职水工类专业水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
当下,水文化研究教育虽然在各水利类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相比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水文化教育仍然不够受重视,水文化研究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水文化教育途径单一、水文化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水文化教育缺乏长期的系统规划等问题还是十分突出。
1.2 普及率不高
水文化课程体系还未完善,水文化相关课程大多限于公共选修课、参加水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数量有限、水文化相关宣传活动辐射范围小等问题造成水文化普及率不高,未普及到水工类专业的所有学生,更不用说其他专业的学生。
1.3 效果不明显
水文化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内容,其教育成效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方能显现,而且更多的是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体现,短期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容易使水文化教育的各项活动流于形式,难以持久进行。
2 高职水工类专业水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水利院校,紧紧围绕“水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水文化教育。我院的水工类专业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过程、学生社会活动、校园水文化建设、企业水文化与校园水文化结合等方面探索了水文化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1 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重视学生水文化素质培养
水利行业是个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行业,从业者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作周期长,因此高职水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一般专业高职教育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纳入水工类专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
2.2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水文化教育
2.2.1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水文化教育核心课程。在高职水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专门设置水文化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完善水文化课程体系,开设《水文化》、《水利形势》、《水与美学》、《水与人类文明》、《水与社会》、《水与地域文化》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水历史教育、水文化教育、水资源教育、水科普教育、水警示教育、水法规教育,通过专门的课程系统培训,尽早培育学生的水利情怀,使学生热爱水利这一行业。
2.2.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水文化教育。水工类专业课是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上要注意挖掘其文化因素,如在水工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结合工程实例,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例如当讲到无坝取水枢纽一节时,结合都江堰布置的无坝引水枢纽, 讲述调节水流的“鱼嘴” 的分流工程, 控制流量的“宝瓶口” 的引水工程, 以及泄洪排沙的“飞沙堰” 工程,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著名工程人水和谐的理念,把中国几千年的治水实践及水利名人的不朽事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水文化的影响力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2.2.3 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水文化。水文化教育等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体现在课堂里,还可以渗透到校内外文化活动之中,我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文化活动、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等), 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亲身感受和体验。我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社科普及周和科普周宣传活动、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水利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水文化作品展等一系列校园水文化活动,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既宣传了水利知识, 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2.3 通过校园水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水文化熏陶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水利院校,紧紧围绕“水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形式上校园建筑、景观建设充分展现以“水”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内涵上强化水文化研究,建设重庆市水利数字科技馆、水文化研究推广中心,积极打造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2.4 校园水文化教育与企业水文化的结合
加强校园水文化教育与企业水文化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水利行业。校园水文化教育与企业水文化的结合有以下两个途径,第一,高职水工类专业学生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深入企业,亲身感受水利企业文化。第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着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水文化社会传播基地、水文化培训教育基地、水文化研究推广基地,把水文化品牌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办学亮点。
3 结语
2011 年11 月,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出台,该纲要指出水文化教育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水工类专业加强水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水文化素质,用水文化、水精神滋养每一位水工类专业学子,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水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措施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郭振宇,朱岐武.素质教育在高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4(2):49-52
[2]李梅华,丁秀英.高职水工专业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66-67
[3]张建平.论水利院校学生水文化素质的培育[J].通识教育.2010(2):159-161
[4]秦素粉.水利高职院校水文化教育的创新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7):36-38
[5]雷春香.水利类高校加强精神水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24(3):1-5
物理实验,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对学生来说,其思维特点一般是从直觉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其基本规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
学生的直觉思维是以定势的心理包含了自己的全部知识来认识探索问题的。例如高中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有A、B两个小球,在某一高处同时释放,给A球一定的弹力,使其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B球竖直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前有三种不同的答案:①大部分学生认为B球先落地;②一部分认为,A、B同时落地;③少部分认为A先落地。实验后学生通过直观,两球总是同时落地。为什么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呢?这就要通过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次的感受贮存,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判断逻辑推理,通过开掘和启动大脑想象区域中的脑细胞,进行创先性的抽象思维,大胆设想,不拘俗套,解剖、揭示其现象的本质,得出最佳实验结论:平抛运动实际上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物体由于惯性而保持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的初速度;而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这就不难解释A、B两个小球总是同时落地的了。
既然两球都受同一重力作用且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怎么会不同时落地呢?可见直觉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是不言而喻的。直觉思维是以客观存在为原型,是对客观事物一种近似反映。为了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把原型想象成理想化的模型。可以把地球、太阳、月亮看成是一个点,即一个质点,忽略其形状、大小;研究某一系统时,把其中非常复杂的部分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在力学和声学实验中,想得到绝对真空一般是很难实现的,我们把稀薄的空气当成真空;在热学实验中,想得到绝热条件也是很难的,我们把物体想象成处在理想化绝热条件下,这都是抽象过程。这些由直观到抽象,使事物本身理想化,能使学生由难变易,由复杂变简单,绕过了难点,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还有,物理力学中的刚体、完全弹性体、电学中的电势、电力线、电磁学中的点电荷、磁力线、流体力学中的流线等等,都是抽象思维在物理实验中的产物。
同时,抽象思维对想象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在加强直观、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善于运用生活中所熟悉的旧模遽想新型。在初中物理关于“电流”和“电池”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很直观地看出用两根金属丝(导体)、一块锌片、一块铜片、一杯稀硫酸即能使小灯光发光,学习兴趣顿时高涨。但对小灯为什么能发光?电池又是如何产生的?学生的回答往往过于简单。教师单纯地讲“因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一般也难以接受。这时教师应注意到直觉思维同抽象思维交叉、互补进行。电灯发光是可以看见的,而负电荷看成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蓝精灵”,把正电荷看成是一个个小巧机灵的“红精灵”,正电荷“红精灵”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一根导线能传“电”?要通过直觉抽象想象形象的思维规律,把一个很难理解接受的物理现象活龙活现地印在学生大脑中,使学生终生难忘和受益。实践证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都可以把抽象的磁力线、电力线、流线、磁场、电场等等这些看不见、不占据空间、很少接触、比较深奥,但又确实存在的特殊物体,想象成为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自己所喜欢熟悉的小生物。这样就容易懂,记得牢,课堂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专业课;电类
随着以可汗学院与TEDEd为代表的国外在线微视频,以及诸如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中所使用的微视频,微课技术已经逐步渗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更好地掌握微课技术,使微课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
职业教育的微课程主要将学生课程中的某一学习情景或者某一任务以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工作任务或实训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它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视频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开发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包括该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建构出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
一、微课程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学习地点的改变。微课程使得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可以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很多的职业学校在办学规模和实训室建设上受到场地、设备等的局限,学生要想强化技能水平只能在实训室内加强动手练习。现在有了微课程和云平台,使得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对技能知识点进行巩固。
2.学习体验的改变。微课程是一次课堂呈现方式的变革。我国绝大部分的职业教育还是停留在面对面的课堂传授上,但微课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更加侧重于学生的互动和问题解决,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的模式,实现“翻转课堂”的效果。将知识的认知放在课堂之前,把知识的内化安排在课堂之中,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短短5~8分钟的视频,重点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使学生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3.学习角色的改变。微课程既可以作为教师上课的辅助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尤其是基于微课程的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就像一个个小故事、小科普课堂,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
二、微课程对于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可以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的内容。而且在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反思、教学研究的各个环节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支持。
1.课前备课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学生对所授课程的学习就更加的有针对性。微视频的作用完全可以替代现在的课前任务书,更可以解决学生上网搜资料的不便性。
2.课堂实施环节。课堂实施是一节课的主要部分,微视频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在课堂中起到知识讲解、技能强化、课堂检测、评价反馈等功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的丰满、立体,具有可视性。
3.课后反思环节。在课后反思环节,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制作课程PPT或者在对上课的课件进行再创作,进一步对所学的课程进行归纳和整理。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也是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的良机。
三、微课程对于专业内容的实施
依据微课程的制作技术,微课程主要分为教师出境实景拍摄型、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虚拟仿真动画型、电脑屏幕录像型、手写板录制型、数字故事型。那么,什么类型的内容适合制作微课程呢?
1.知识讲授型。主要是用于新课要点的讲授,重、难点的分析等,表现形式常采用教师出境实景拍摄型、PPT演示真人拍摄,适用于教师口头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方式从教学内容和学习的客观规律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识讲授型是最常见的微课类型,广泛适用于各类电类课程内容的讲解。
2.解题演算型。主要用于对典型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电脑屏幕录像和手写板录制技术。它可以将教师在黑板上的计算题形象地表现出来。在电类的教学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电路图的分析和计算,《电力拖动》技术中电气原理的绘制和推导都可以采取这种微视频的形式。教师在制作视频的时候,对演算呈现的速度再进行合理的加快,会有效降低学生解题的畏难情绪。
3.实验演示型。主要是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可以采用虚拟仿真动画、电脑录屏等技术来实现,是实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在专业基础课中,《电容的充放电实验》《电磁感应定律》等;技能操作课中《导线的连接》《电工仪表操作》等;专业技术课中《单片机》《PLC技术》的连线与模拟等都可以制作出微视频。尤其在理实一体的实训教学环境下,实验演示型的微课程可以很好地将一个实训项目或简单任务,从认识、分析、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讲解透彻。
4.角色扮演型。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角色,进行模仿表演和再现,这种类型选择合适的题材,也会起到很好的教育和指导意义。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对于安全用电中触电急救的知识,采取这种角色扮演的类型,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知识的扎实度提高。
四、微课程注意的问题
1.在视频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广泛性。
2.注意“短小精透”的设计特点。
3.微课程不是传统课堂的实录,而是增加了互动、练习、评价、学习动机诱发等新技术、新策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
综上所述,微课程的潮流已经开始渗透到我们的职业教育之中,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微课程应用于电类教学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日前,《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紧扣“全民参与”主线,立足首都特大消费型城市特点,内容涵盖市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向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发起的号召,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节能减排的倡议,是引导全民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指南。
三大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要达到三大目标:
一是公众节能减排理念深入普及,如家庭节能减排宣传材料普及率城区≥75%,郊区≥70%,中小学节能减排教育课程开设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百名以上节能减排志愿者等。
二是节能减排行为不断深化,市民经常参加节能减排活动的人数比例≥80%,二级及以上能效产品市场占有率≥80%。市发改委资环处副处长郭庆山解释,《行动计划》对此目标的设定,意在从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三是节能减排先进典范广泛创建,评选创建500户节能减排家庭标兵和100个节能减排示范社区、500个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和10个节能环保低碳园区、500所绿色学校和50个节约型机关等,而且每年评选设立10个节能减排新闻奖。
五大主题活动
《行动计划》提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五大主题活动:
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减排科普知识进家庭社区、进政府机关、进学校等“十进”活动。编制节能减排科普挂图、科普知识读本、《首都节能减排公民指导手册》、创意科普剧等科普宣传品,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科普教育场所设立专门展区,向公众展示开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科普实践活动。
二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节能减排“四个一”主题宣传活动。制作一批以节能减排知识、法规、政策、行为宣传引导等内容的公益广告。组织一批节能减排优秀方案征集、知识竞赛、公益演出、法规宣讲等特色宣传活动。拍摄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故事性强、科普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节能减排主题宣传片。组织一系列节能减排方面的展示展览活动。
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节能减排‘一二一’模式”。倡导每位市民做到每天进行一次以上节能减排相关活动、每年学会两种以上节能减排新知识新方法、每年参与一次以上大型节能减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设置不少于一名节能减排专兼职岗位、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节能减排专题推广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创优评选活动,鼓励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活动。
四是鼓励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基础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节能减排科技需求调研“系列活动。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造”系列活动,研究开发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新技术与新产品。建设“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系列活动。
五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选标准体系,评选创建出一批理念新、行动实、示范效果好、诚信度高的绿色发展典范。持续加强本市绿色发展成就的宣传推介,绘制绿色发展地图,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资讯,推介节能减排实践示范标杆。
推进十大领域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十大领域行动。包括:
一是家庭社区节能减排行动。倡导家庭节能减排行动十件事。组织开展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搭建节能减排社区服务平台,开办周末社区旧货交易市场。推广社区“绿袖标”服务行动,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组织开展社区节能减排小窍门入户宣讲等活动。深化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收集活动,鼓励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安装厨余垃圾就地制肥设施。
二是政府机构节能减排行动。推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6个办公行为习惯。深入开展政府绿色采购、强制采购具有高效节能、环境标志的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推行政府机构合理用能,着重建立定额管理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节奖超罚等制度。带头践行公务绿色出行,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采购公务用车,推动公务车节油。
三是学校节能减排行动。加强校园节能减排知识教育,组织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征文、摄影、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节能减排校园创新阵地,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支持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技术项目合作。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队伍,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积极推进校园节能减排,实现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和规范化回收处置,加强公共水房、实验室等用电智能管理。
四是企业和园区节能减排行动。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参与节能减排,广泛开展“我为企业节能减排献计策”的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小窍门等活动。组织行业能效领跑者活动,开展重点用能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效现金水平对标活动。积极创建节能环保低碳园区,鼓励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入园企业间形成能源资源阶梯循环利用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能源审计和情结生产审核。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鼓励企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中心,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
五是农村节能减排行动。统筹推动农村生活领域节能,积极开展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达标工作,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方式。深入挖掘设施农业和农机节能,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省力专用设施农机具。广泛推广节约型农业种植模式,持续推行“区域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试点。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六是宾馆饭店节能减排行动。积极推广绿色服务,鼓励减少一次性可用物资消耗量,推广绿色餐饮服务。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鼓励建立合理用能指南和内部巡视检查制度。推行能耗水耗设备智能化管理,全面普及节水设备。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建立餐厨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和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
七是商场超市节能减排行动。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加强绿色消费标识引导,鼓励商场超市设立节能产品展销专区或专柜。继续推行“限塑”与“限制过度包装”活动。开展节能减排日常自查见效活动。
八是休闲场所节能减排行动。加强节约用电管理,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强化水资源的集约利用,严格限制高耗能水行业发展,全面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节水产品、器具。倡导绿色文明的休憩娱乐方式,布放位置醒目、有利于游客投放废物的分类垃圾箱。加大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多元收集、专业回收、集中处置模式。
九是建设工地节能减排行动。推进施工工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执行禁止与限制落后淘汰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高能效设备。加强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加强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标准化管理,定期评选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创建节能减型工地活动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信用评价挂钩。申报市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的项目应符合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基本要求。
十是交通节能减排行动。鼓励乘坐公共交通,提倡大型超市、商场开设班车。鼓励自行车出行,推进不同自行车租赁公司之间形成资源统一共享机制。持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建立“无缝隙”交通换乘系统和微循环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组建5万辆规模“绿色车队”。开展绿色出行宣传引导,推行泊车熄火,轻装行车灯节油措施。
八项重点活动
在《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的十大领域行动中,市发改委联合市住建委等其他相关委办局,对其中的重点活动进行了具体说明。包括:
组织开展家庭社会区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
家庭是全社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者。为倡导崇尚节能减排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计划》在社区、大型家具建材市场开办居民家庭节能改造课堂。研究支持政策,鼓励居民家庭结合家庭装修自愿开展节能改造,完成上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改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家庭标兵”评选活动,对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家庭给予荣誉和奖励。
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和志愿者队伍
在大力加强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强化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校园主体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技术专业人士,将学校打造为节能减排基础教育、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阵地。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动员学生参与家庭和社区节能减排活动。通过“大手带小手,小手拉大手”全面提升家庭节能减排意识。在有节能减排相关专业和配套设施条件的学校,鼓励学校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节能减排教学实践基地。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走近家庭社区、工业企业等进行节能减排理念、知识宣讲。
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
鼓励企业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十二五”期间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节能工作任务和职责。在电力、供热、交通灯重点领域企业,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累计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基本实现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由能源管理师担任。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促进企业科学用能、合理用能。
宾馆饭店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活动
宾馆是城市资源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打造首都服务的绿色品牌形象意义重大。未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配置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在餐饮服务单位推广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餐厨废弃油脂集中统一,规范有序收集、运输和处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鼓励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参与申报登记。
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
商场超市是引导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阵地。未来五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强“节能超市”的宣传和建设,将电子商务网站、专营店、商场超市专区专柜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提高消费者对“节能超市”的认知度。并计划开展节能减排产品集中展示推广活动,在每年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节能减排产品特价促销品类折扣促销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商场超市的绿色商务服务功能,推广绿色产品。引导市民绿色消费、文明消费。
休闲场所加强节约用电管理活动
北京集聚的丰富文化、体育与休闲娱乐资源设施,是市民业余活动的重要空间。要在广泛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加强这些场所用地、用水节约管理。减少文博场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城市户外景观等大规模用电场所亮灯时间和降低开灯等级,在非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一律按平日要求开启夜景景观照明设施。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改进电路布设和控制方式,优化照明系统运行。关闭非必要使用的户外广告牌、霓虹灯等设施设备和大功率用电设施设备。倡导在自然光足够亮的情况下不使用照明设备,做到人走灯关,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活动
建设工地是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一个重要领域,是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延伸。要加强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确保现场噪音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使用密目式防护网、定期喷水等措施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处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其他建筑垃圾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垃圾。并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的标准化管理,定期评选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创建节能减排工地活动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信用评价挂钩。申报市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的项目应符合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基本要求。
2.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物理成绩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为促进中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北京市通过中考这根“指挥棒”,提高了学校对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中,实验探究题分值逐年提高,2016年已高达48分,较2014年提高了37%。从中考物理试卷总体得分情况来看,实验探究题也是失分率较高的题型之一。可见,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之重要,它已成为中考物理考题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究其原因,一方面,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来逐步接触、了解并最终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从而使物理教学达到“化难为简”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明显提高科学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这为学生学好物理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存在较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新课标,改革与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是今后物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结合多年来的一线物理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设计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大多数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而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展现自我,这一特征为教师引导学生热爱物理实验、培养学习兴趣提供了可能。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解完物理知识之后、学生动手实验之前,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课堂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重力这一节,提前让学生带一个玩具小球,在引入重力和讲重力的方向时,让学生平抛、竖直、下落小球,从而体会重力的存在,感知重力的方向。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同学在桌子的正中央放置一个稍高的不透光易拉罐(可用两个易拉罐叠加在一起),再以易拉罐为圆心,在其周围依次摆放点燃的蜡烛,观察易拉罐影子的变化情况,以启示学生光的传播为直线传播。
初中学生普遍认为物理较为难学,殊不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物理教师能够成功让学生“爱物理”,“学好物理”便不是问题了。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令其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实验用具,让生活成为物理教学的大课堂。例如,讲物态变化时,拿出一块预先准备好的冰,提问学生它有几种状态,分别怎样实现,如果是夏天讲授该内容,还可承诺学生,回答正确的课后奖励冰淇淋一根,以活跃课堂气氛;讲质量的单位时,让学生用塑料袋到室外去装自己认为是100克的沙子(或泥土),然后回到教室用天平一一称量,看看谁装的沙子(或泥土)更接近100克;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将适量豆奶粉加入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后充分摇匀,再用激光笔沿瓶底照射,可明显看到沿直线传播的光柱;讲大气压强时,现场在塑料矿泉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几下后,倒出热水,再迅速拧紧瓶盖,让矿泉水瓶自然冷却几分钟,可看到矿泉水瓶变瘪,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生活当中处处都可以发现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3.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当前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殊不知实践活动对于搞好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教学而言,科技高度发展的当前社会是极好的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或倡导家长带领)走进科技馆、高科技园区和工厂,让学生了解到,以物理为基础的高科技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实践活动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巩固物理科技知识。组织学生去工厂的配电室参观学习电力知识,让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一些配电知识,让学生对基本知识能够得到直观的理解。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的车间进行参观,观察机器如何运转,有哪些杠杆、斜面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联想和学习。结合课堂知识参与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来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实现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对于北京地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首都的优质社会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航天科技城参观,让学生了解飞船知识,交流航天员训练与生活情况,培养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探求未知真理的创新和求知精神;组织学生到中国科技馆开展实践活动,在主题展厅、特效影院、科普报告厅等教育区,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让学生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动手探索实践,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物理及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还可联系中国科学技术馆组织相关的科普实践和培训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实践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鼓励并积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三小活动”,即科技小制作、科学小实验和科技小发明,为确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节创造条件。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小调查、小参观,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对家乡的生产、生活、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做初步调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一些简单的调查分折报告,为日后参与当地经济建设打下基础,为当地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将比以前更加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质与量及种类方面急剧上升。因此英语专业在高校的设立大大地提升,但是高校英语专业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生活脱节的矛盾。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从九十年代的偏重于笔头和翻译,到二十世界初的“听说领先”,进而至现在的强调综合能力。但在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现时社会要求仍然是相差甚远。这充分暴露出我们现行的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区和误区,反映出我们的培养目标与现代经济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脱节。而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实践少
翻译作为英语专业在实际操作中的主要应用,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和择业的方向。但实际上,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多为英美文学方向,只有在语言类高校会特别设有翻译方向。因此,在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接触到翻译的课程,但鲜有机会亲身实践。以英语系翻译教学为例。我系设有汉译英、英译汉、电力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经贸英语翻译,但是这些翻译课程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布置的作业也有限,学生亲身实践机会较少。并且在翻译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也极少能对翻译进行加深巩固学习或实践翻译,因此学生的掌握水平实际上来说是非常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翻译工作,尤其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接活”进行锻炼。在翻译实践中检验自己、充实提高自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材内容陈旧
有些翻译教材内容陈旧,文史类课文偏多,专业局限性强,与现代生活脱节反映科普知识和当代社会变化的文章偏少。因此适当增加学生与现代以及最新英语资料文献的接触,例如进行翻译工作,对于更新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英语教育与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需要的人才增长。“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普遍现象。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2m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称,英语专业成为中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形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强劲对手,英语专业就业已经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据报道,2013年全国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接近700万。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任王玉君此前曾表示,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大学生,2013年或将有3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初次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况,导致在某些领域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使传统的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教育开始面临现实困境。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的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仅凭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这种解决办法仅仅会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很大的联系。2014年4月15日,智联招聘了(2o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0与2012年、2013年相比,2014年更多的学生选择就业,相反选择勇敢创业的学生比例逐年下降。因此,大学生应当对就业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的情况,并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自主创业。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高校教育资源若是能得到很好地运用会使得大学生们更容易赚得第一桶金。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创办翻译工作室,在实践中为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谋出路,成为了英语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个新选择和新方向。
三、实践创业新选择之学生翻译工作室
(一)翻译工作室的定义
翻译工作室是几个成员为了共同的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建立的提供翻译服务、从事翻译工作的组织,一般没有注册资金。工作室因为在工作方式上比较灵活,与一般翻译公司相比有成本低,灵活容易变通等特点,因此在社会上广泛存在且数量众多,但是其最大缺点是风险承受能力小。学生翻译室通常由在校或刚毕业学生组成,教师扮演指导的角色。它既是在校学生翻译实践的基地,又是学生自主创业的新选择。
(二)翻译工作室发展现状
学生翻译工作室通常有学校作支持,开展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翻译工作并享有办公场地、优秀学生教师等优质资源,立足高校,面向市场。基于提升在校英语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帮助毕业生就业的目的,很多高校都开办了自己的翻译工作室。如杏林翻译工作室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组建的一支专业中医、中药和西医英语翻译团队,主要针对本校医学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展专业、严谨和负责的中英互译工作。中山大学的us翻译工作室,致力于为翻译系本科及MTI教学和实践的数字化、信息化提供语言和技术支持。由北外(BFsu1毕业生创立的玉如译翻译工作室的主打牌便是优质的译员。工作室译员和均为北外、上外及广外等一流学府的教师学生以及外国大学生、专业人士。我们在学校创业训练项目的支持下于2013年10月也成立了华北电力大学Mayi翻译工作室,并把电力翻译作为我们工作室的主推产品及特色,受到了学校师生的青睐.承接了出版社书目翻译、视频素材翻译等多项业务。翻译工作室一般以学生作为译员的主力。研究生和教师为辅。由于规模小,经验不足,大多利用课余时间翻译等原因,翻译工作室的服务很难真正走出去,去承接高质量、数量大的翻译业务。因此跟翻译公司的业务量相比,工作室仍然只是“小打小闹”,离规模化发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三)工作室运作
(1)人员构成:工作室是一个开放性的机构。其核心成员由译员、校对员、业务员、财务管理人员等组成。译员以具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在校英语系学生为主。在业务繁忙时会外招具有研究生乃至外专业具有翻译特长的学生。校对员是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经常由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研究生来负责监督。业务员负责业务的接洽、合同的签订以及后续服务等。而财务人员负责管理翻译收入、日常开支、酬劳分配等工作。(2)工作流程:完成一项完整的翻译工作主要有业务承接,翻译及校对工作,接受客户反馈意见,修改翻译稿,收费等过程。翻译工作室越正规,其工作流程就越趋向于程序化。下图为Mayi翻译工作室工作流程图。(3)发展意义探究就学校层面来说,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学校可以借鉴源于20世纪初德国工作室教学法。将以翻译实战为中心,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提升翻译能力、锻炼团队精神的翻译工作室教学法发展成为学校日常化的特色教学方法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英语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建立起学员参与市场竞争的平台,以更好开展英语翻译技能培训与经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际翻译能力,培养适应市场的技能型翻译人才。同时,就学生个人而言,参与翻译工作室的工作除了提升个人能力之外更可以激发出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了创业的过程,普及创业知识,改变对自主创业的看法。能减少对自主创业的恐惧并且能积累自主创业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借此树立竞争意识,改变就业观,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