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30:59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规划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
农民移民安置规划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多种因素需要征集大面积的耕地,为解决以土地资源生产为主农民的发展问题的主要任务。它涉及范围广,包含内容多,主要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工程建筑学和农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项充满可变因素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需遵循自然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充分汲取国内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先进经验,做好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的分析,综合评估移民生产安置区容量,保障移民生产安置科学合理。
一、移民安置规划设计阶段划分和主要任务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初步的设计与技术施工设计;而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规划计划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预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移民安置实施。两者在程序上虽有较大出入,但其主要任务一致,即:确定工程所需征地以及移民的范围、调查因征地而影响的具体人口数量、国民经济对象的经济损失;评估项目可能会对社会、周围环境及周遭地区造成的影响;论证工程的建设方案与规模是否合理;制定详细的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开展农民移民安置工作;改建并恢复专业项目;处理工业企业迁建;规划与设计与项目相关的防护工程;清理水库库底;编制年度计划与总进度计划并实施;估算建设征地所需的移民补偿等。
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针对移民安置规划的设计工作,在不同阶段,虽设计内容基本一致,但在处理淹没对象时,其设计的深度是不同的。在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其主要包含了如下内容。
(一)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工作主要包括:确定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征地范围;调查所需征地范围内的实物、移民区及移民安置区内的经济社会状况、承载环境资源的能力,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一切工作均需围绕已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来进行。
(二)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必然会涉及到洪水、泥沙淤积等内容
为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应合理设计水库淹没处理标准内容,制定合理的泥沙淤积年限,精确计算水库洪水回水量、风量爬高值及船行波的影响。
(三)影响预测及复核
水库淹没所影响的处理范围应由水库回水计算成果对其影响的预测成果来确定。若该项与第(二)项工作满足设计阶段所要求的深度,那么在此项工作完成后,下阶段只需进行必要的复核便可。
(四)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调查
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需对项目所涉及的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做好经济社会调查,评估水库淹没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求水库淹没所影响的区域人民应以村或组为单位,共同调查样本并搜集相关资料;移民安置区内的人民则以乡、村为单位,进行样本调查并搜集相关资料。
(五)针对工程设计方案,提出意见
分析淹没对象的重要性、对工程的建设将造成何种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
三、建设征地补偿投资
(一)征收耕地需按相应倍数进行补偿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条例》规定,应取被征收耕地最近3a的平均产值,按照其平均产值给予16倍的补偿。但同为水利水电工程,在大型城市中的饮水工程、灌区工程与防洪整治工程中,所占地所采取的赔偿仍然以16倍作为标准。这样的赔偿标准难免造成农民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公路工程、铁路、高铁工程等工程占地的赔偿标准远远高出水利水电工程的赔偿标准。同时,根据《条例》所涉及的内容,水利工程占地失地农民将无法享受后期的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程建设征地区与移民安置区耕地的经济产出有较大的差异
根据相关《条例》规定,若工程建设征地区域耕地经济产出与移民安置区耕地的经济产出存在较大的差距,则低于部分按安置区耕地的年产值计算并给予土地使用经营权的费用,这对生产安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三)关于移民搬入新址建房问题
据相关《条例》规定,被占用住房的补偿标准应按照原住房的房屋结构,以现在的物价水平进行计算后给予相应的补偿。这样,大多数农民为获得与原住房面积相等的新住房,更难以恢复生产,这对移民工程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移民工程安置项目时,为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应结合村镇建设标准做出与村镇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并围绕移民生产安置规划标准进行移民安置新村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档案管理;管理流程;规范化
农村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实记录。真实而完备的档案记录,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着积极而重大作用。本文就如何规范农村档案管理流程进行了粗浅的探析。
一、健全农村档案收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完整
首先,完善档案收集制度,是档案收集工作开展和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根据档案制度细则,档案收集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信息材料应当作为档案内容归档,哪些可不必入档。根据档案的意义,农村档案的收档标准是:具有真实数据性、具有保存价值,对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发展具有数据支持、考证依据的文件、资料等都应该入档保存。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档案内容也有了新的内容变化。所以,农村档案的重心转向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社会的新面貌、农村基层建设的新方向及农村管理的新策略上。比如,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村容村貌整治档案、村两委选举档案等等。
具体来说,农村档案内容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来自村支部、村委会、妇委会、民兵组织等自治机构内容已经完备的档案。该类档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会不断有内容需要添加到档案记录中去。所以,农村档案室必须有专人负责,随时将新的档案内容入档,确保重大事件都有档案记载。第二,村办企业和村民档案。该类档案是本村的特色档案。其次,完善的收集制度为档案工作人员采取合适的收集方式指明了道路。传统的档案收集方式一般为定期接收。这种被动的接受方式,使很多有价值的、需收档的文件、资料被遗漏,有的因收档不及时,造成了真实性的降低,失去了存档的意义。所以,档案征集应该发挥档案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多种方式采集档案内容,使得尽量多的有参考价值、借鉴意义的原始材料收归档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二、细致农村档案分类,实现档案内容的有序化
档案整理时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主要是完成档案内容的分类,使整个档案内容依据一定的内在联系,有机排序,成为完成的逻辑性强的整体。传统的档案室所保存的文件存在着门类不全、杂乱无序的状态,给以后的查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以至于档案不能很好地被利用,所以,档案的分类归档势在必行。依据农村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等,可将档案分为以下几类:文书类、科技类、会计类、声像类、实物类、村民类等。各类档案的入档具体内容如下:文书类内容为党和群众的工作要点、村民自治规则、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村农建设等内容;科技类内容主要为农业生产的设备仪器、村内基础设施、农业研究史料等;会计类档案内容主要为账簿、报表、凭证等;声像类内容为照片、录音带、光碟等;实物类内容为奖状、近期、印章、礼品等;村民类内容为各农户的大事要事等。
依据以上的分类整理细则,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这些内容按要求分类、保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将相应类别的内容添加到相应的门类中去,很容易就可将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为以后的查阅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革新农村档案保管思路和途径,确保档案安全性
优质的档案保管工作,是确保档案载体的安全和信息完整性的重要保障。档案保管在档案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工作对象,没有保管好的档案,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地区对档案的重视度不够,又因档案人数有限、经费不足及管理水平有限等因素,档案保管的条件更要得到重视,因为档案保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档案保管工作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档案的后期利用。调查发现,现在农村的档案室一般都较为简陋:一台电脑、几个档案柜子,甚至有些档案只是被对方在墙角等做简单的存放。可见,改善农村档案保管工作迫切需要被重视,有关部门应改善档案保存环境,将档案保管中作作为档案管理的重点来抓。
做好档案保管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档案的价值、唯一性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实行分级管理。这样就能使最为珍奇的资料被重点保管,保障了该资料较长的使用价值。由于农村档案室条件简陋、保管设备落后,可以考虑将重要档案做本地备份异地保管措施,一方面避免了避免了恶劣自然环境及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问题。另一方面也警醒档案保管人员要安全管理,自觉提高防范安全隐患的意识。对于档案保管的技巧,笔者建议各村档案管理人员可创办档案协会,通过协会活动交流、探讨最佳的档案保管措施和方法。
四、多措并举,提高农村档案利用率
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档案管理,只重视保管过程,不重视价值利用。所以,我们要重视档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并采取多种方法,使档案发挥其最大的服务能效。由于农村档案室规模小、档案内容相对粗糙、影响力不大等因素的限制,对农村档案室的利用工作相对较难。为使农村档案发挥更大的服务作用,笔者提出几点提高档案利用率的方法:第一,农村档案工作人员要主动提供档案服务。由于农民们没有使用档案的习惯,所以他们积极有利用档案的需求,也不可能想到通过到档案室查阅信息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通过主动的服务态度,主动为农民和社会机构提供相应的档案服务。第二,提高村民的档案利用意识。在农村,农民对档案知识了解有限,以至于他们想不到用档案解决问题。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应走进村民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走访方式普及档案知识,让村民了解档案的用途。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完善档案查阅、外借、复印等利用方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归纳总结各类档案的利用率,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切实将农村档案工作与农民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总之,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且流程复杂的重要工作,所以,档案工作必须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价值性,并对其合理分类、妥善保管,以实现农村档案最大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探讨
农业档案真实地记录着我国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实况、经验、措施和方法,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好务,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持农业稳定与发展,帮助农民奔小康,是档案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 收集整理料不断变化和受到损坏,档案的“寿命”是有限的,档案资料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保管,以便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这对于农业档案部门和资料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任务。
一、档案损坏的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现就纸质制成档案例材料而言,损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纸质制成材料的质量、纸质好坏、印刷工艺、写字墨水质量等都会影响档案“寿命”,是纸质档案遭到损坏的内在因素,还有就是档案保管条件也决定着档案存活的寿命,如环境、气候、虫害等外在因素。
二、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为人们提供生命和生存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生活资料。农村经济,不仅要引进先进技术,而且还要推广先进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产生和形成了许许多多重要的农业和农村档案,记载了我国农业发展历程,记录了农村各项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为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提供了重要凭证。
近年来,村级档案虽然实现百分之百的建档,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村级档案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从目前来看,农业科技档案的积累和归档工作还存在严重问题,比起其他门类或专业档案差距太大,我们发现农业方面的档案大多数是经验式管理,自讨方便,谈不上立卷标准、管理规范。个别的档案还存放在各业务部门个人手中,虽然乡(镇)村建立了档案室,但收集保管的档案门类不全,大多数是文书、会计、村民档案,要使农业档案真正为“三农”建设中发挥作用,非常有必要对农业、农村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
三、农业和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农业和农村档案建立后,加强规范化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规范的内容有:档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保管利用、人员素质等。1、建立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制度。农业和农村档案量大、面广、信息资源丰富,要想系统地管理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就必须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既有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又要有档案室机构和档案人员,还要有业务基础设施完备的档案用房和用柜,使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供应、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农作物新品种等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都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而且对农业档案形成的时间、归档内容、归档份数都要进行严格要求,并由专人负责立卷、归档、保管、利用、做到制度健全、标准一致、管理规范。2、农业和农村档案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农业档案要围绕农村“三农”、基层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科技兴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经营、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减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鎏逑档雀飨钪氐愎ぷ髦行纬傻挠斜4婕壑档母髦置爬嗪透髦衷靥宓蛋覆牧辖行广泛的收集,对这些材料形成的用纸、用水,案卷的分类、组卷,各种目录的填写都要参照机关业务建设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在业务指导工作中作到基础业务建设要起点高、一步完善到位。3、农业和农村档案材料的保管条件。为确保档案安全和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对各单位、个部门、各专业户形成的文件材料通过整理、立卷后,一定要存放在符合要求的专房、专箱和专盒里,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防范措施。
四、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好处
【关键词】新农保;档案管理;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继农村地区取消农业税、开展农业直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农村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遵循的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至此,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同步开始建立和开展起来。
一、新农保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实施规范化的新农保档案管理,是保证全体参保农村居民利益的最好保障。农村居民参保新农保,需要提供个人相关证明资料并经审核通过才可参保,需要定期交纳参保费用并留存信息,参保资金合法使用计息并归入相应帐户,养老资金依法支付并核算收支状况,各环节管理均要制定规范化的程序和制度,才能维护参保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参保农民的档案信息是证明农民参保、付费并享有养老保险待遇的主要依据,是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档案管理全过程中要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使新农保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让参保农民放心,令参保农民信服,才能更好地保障全体农民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险的统一和公平
开展规范化的新农保档案管理,是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和保障。2014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我国三项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合并,首先需要的就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完善,还需要详尽的档案信息资料、相似的档案管理方法、一致的档案管理模式以及相同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都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我国三项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步推进,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农民的重视,体现了在社会保障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3.有利于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建立规范化的新农保档案管理,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最好方法。规范化的资料采集收录、资料归纳整理、资料查询利用,大大降低农村基层档案管理的工作难度和强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同时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反过来也促使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形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机制,有利于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档案管理人员重视程度和专业程度不够
农村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整个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部分地区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是随意的安排人员处理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个别地区的领导甚至没有档案管理的意识和观念,根本认识不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无视上级部门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监管。注重直接利益、眼前利益、短期利益,完全是一种短视行为。对于档案管理这种不能直接创造收益的工作、不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的工作或者认为只有投入没有任何产出的工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直接造成对参保人员信息统计不全面、不准确,影响正常养老保险工作的进展,也极大地影响了参保人员的积极性,阻碍了新农保的普及推广。农村地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差别很大,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太强,岗位调整频繁,普遍采用兼职人员,即使是专职管理人员也很少具有本专业知识,都是转行过来,缺乏档案专业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很难胜任繁琐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不断增多,城镇养老保险的接续衔接,档案资料会越来越多,工作会越来越零散,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没有很好的档案管理能力,没有统筹的管理思路,没有规范化的操作方案,档案管理工作只会拖累养老保险进程的推进,阻碍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发展。
2.农村养老保险档案资料损毁丢失现象严重
基础设施匮乏,基本办公条件不具备。有些农村地区养老保险机构自身办公场所很简陋,甚至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都是和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专门的档案室更不具备,收集的参保人员资料随意放置,没有建档归档,没有整理梳理,损毁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有档案室,档案资料摆放整理混乱,没有条理,一旦发生参保人员调入调出,资料变更情况、查询、改动都很困难。由于经常性的翻动查找,有些资料发生损坏,信息被破坏。个别农村地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还未完全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甚至连基本的电脑都不具备,档案管理难度很大,档案信息很容易遗失。保障措施不到位。档案管理部门安全防范意识差,措施不得力,卫生条件不合格,档案资料容易发生受潮、霉变、虫蛀,甚至发生水淹、火灾、腐烂,偶尔还有失窃现象发生,资料受损、毁坏、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
目前养老档案管理方法还不一致,管理程序还不明确,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管理制度还不规范,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致使档案资料管理效率低下。资料是否留存、是否销毁、是否归档、是否分类,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如何延续,城乡养老保险如何转换,各地档案管理还处于各自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标准的缺失,缺少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就无法进行统一的约束和监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就无法实现。即便很多地区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缺乏管理的严谨性、高效性和规范性。管理中任何环节的疏忽和遗漏,都可能影响到参保农民利益,影响到保障资金公平公正的运行。比如,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参保农民的信息管理的更新不及时。每年都会有农民参保,每年都会有适龄人群达到补偿标准,也会有一部分逝去的老人,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检查和核实,不能及时修改和完善信息,并将造成信息收集的错误,从而影响部分农民的利益和保障资金的分配使用。随着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新农保档案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各种新问题也必将不断出现。
三、提高新农保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1.加大农村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对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宣传教育,档案管理绝不是可有可无,让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建立起日常资料留存归档的习惯,提高日常档案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农村参保人员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人口流动性大,这些都给养老保险机构带来很大困惑,档案管理起来愈发复杂繁琐,管理难度巨大,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有细心认真、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态度,看似简单枯燥,实则要求很高,需要农村养老保险机构配备合适人员从事此项工作,不能随意安排。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比较固定的专业人员从事,岗位人员调整不能过于频繁,谨慎使用兼职人员。养老机构还要统一对档案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跟上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档案管理要统筹安排、整体梳理、细化分解,做到越来越规范化、专业化。专业人才是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人才整体素质,为档案管理人才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2.加强档案管理软硬件建设,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
规范化的档案管理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需要完备的软硬件条件作为基础。县乡村各级养老保险机构均要提供相应的办公区域,配置相应的办公条件,方便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办公场所要科学划分、分区明确,保证各项工作不受干扰。我国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先进的档案管理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结合,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要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所以要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个人信息个人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调取查询,信息变动随时监控,使档案管理更加现代化和规范化。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投入,全面采用电子网络化办公,使用统一的养老保险参保软件,整合城镇居民和职工养老保险各种信息资源,共同纳入我国社会保险子系统,为我国“金保工程”建设打好基础,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各项业务的管理水平。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关系到全体参保人的利益,必须高度重视,严格管理。档案信息的保存要求很高,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档案材料,在保证空气通畅的环境下抓好各方面细节,房间温度湿度控制要适宜,需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水、防潮、防光、防虫、防鼠、防尘“八防”措施,电子版资料还要做好备份和日常检查工作,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确保档案质量,避免损坏。
3.完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档案管理各地区要遵循统一的管理方法,明确的管理程序,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作为指导,明确的管理程序作为保障,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约束,管理人员按照标准管理体系按章办事、依法管理。如建立人员责任制度、收集制度、整理制度、存档制度、保密制度、统计制度、归档制度,等等。县乡村各级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上墙,按照制定好的工作程序和要求,科学有序的开展各项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复杂繁琐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定期更新参保农民信息,及时调整档案归类,工作人员要深入农村基层,掌握参保农民的最新详细信息,相应的及时修改和补充档案资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同时档案管理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面对复杂的工作要学会化繁为简,在工作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新农保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初期建机构、保基本、广覆盖的阶段,进入可持续发展时期,所以必须对新农保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顺利合并,保证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有序,最后实现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红红.试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完善[J].山西档案,2013,(S1):209-210.
[2]赵敦芳.规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J].中国档案,2015,(9):40-41.
[3]龙桂珍.完善农民工群体社保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2014,(4):92-93.
关键词: 农村饮水工程;安全饮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相关问题
1: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一些地区在建设农村饮水项目时,缺乏对水源保证、工程规模、工程类型等重要问题的有效规划设计和论证,导致工程布局不合理,饮水工程依然处于分散的低标准建设水平. 一些农村水井、水窖直接打在塘边、田旁,致使饮水水质不达标;有的水井、水窖深度不够,遇到干旱,塘、埝、田水干枯,水井、水窖水量剧减或无水可用. 在城镇周边,很多农村通过城镇中心水厂的扩网就能满足供水需要,同时可以大大节约投资管理成本,一些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村庄,实行规模化集中供水,比单村供水更有利于保障供水的水量、水质和降低成本,利于工程的可持续运行,但现状是有些地区不论村规模大小基本都是一村建一处供水设施;有的项目建设由于未与村庄、道路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有关内容统筹,存在重新改造甚至废弃等风险。
2:缺乏较高的农村供水标准
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工程供水规模相对较小,很多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都是单村取水工程,再加上设计标准低、工程建设时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缺乏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投资不足等原因,使得工程建设标准低,且很多饮水工程没有考虑消毒设备和净化设施,虽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但无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3:缺乏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
农民本身的饮水卫生知识相对欠缺,工程运行管理不善比较普遍。单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较低,导致工程的安全运行存在隐患;同时群众承受能力有限,不能实现按成本收费,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不到成本的1/3直接影响了供水工程发挥作用的持续性;运行管理法规不健全,使各级水利部门行业指导缺乏政策依据。
4:缺乏配套的水质净化处理措施
饮水工程化验设备简陋,检测手段不全,水源和出水检测项目较少。由于受到工艺和建设运行成本的限制,往往采用季节性或应急性加氯消毒,供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电渗析或膜处理技术工艺复杂,管理水平要求高,不适应农村供水工程分散、成本低、供水量小的现实条件,农村饮水工程缺乏适用、实惠的水质处理技术。
5:缺乏农村水源保护意识
水源变化和水体污染是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很多地区没有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水污染的整体状况不容乐,污染不仅造成许多农民的饮水困难,而且给目前已建工程的水源保护带来很大难度。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且呈不断扩大趋势。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近一半是由于水环境污染和水源破坏造成的。
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对策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对策研究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规模≥1 000 m3 /d或受益人口超过1万人)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保证农村饮水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合理使用,要切实抓好工程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关、施工队伍关、材料设备质量关、资金使用管理关、工程质量关、工程验收关,严格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队伍、统一料物购置、统一县级报账、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验收标准”规范施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1)做好论证,抓好规划设计关. 前期工作滞后仍是制约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因素。首先要落实前期工作经费;第二要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搞好水源工程的论证、水质评价和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第三要重点抓好县级规划。在宏观指导上要调整思路,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重点,后一般”,投资上优先安排高氟、高砷等地方病区、血吸虫疫区和严重苦咸水地区, 然后再安排一般缺水地区;“先水质,后水量”,在选择水源时,首先要确保水质达标,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通过严格的水处理工艺,保障水质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因地制宜确定水量,提高保证率和方便程度;“先集中,后分散”,在工程布局上优先考虑集中式供水形式,实行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不具备条件的再考虑分散式供水。
(2)严格筛选,抓好施工队伍关. 对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对小型工程要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
(3)抓好材料设备质量关。对工程需要的压力罐、水泵、输水管道等主要设备和水泥、钢筋等料物,以县为单位集中招标采购,市水利部门及行政监督部门监督招标全过程,严格招标程序,确保质量。
(4)加强监管,抓好资金使用管理关.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推行股份制、引进外资等方式,加快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受益农户投入为重点、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政府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征地、用电、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在资金管理上保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报账提款、集中支付、招标采购、公开透明”的原则。鼓励、支持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和水价核定、水费计收、水费使用等方面行使监督权利,参与资金的管理使用,并依法维护用水户的合法利益。
(5)规范程序,抓好质量监督关。水利部门要依据编制的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强化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项目建设实行效能监察,看进度,查质量,监督资金规范使用,检查工程建设成效,还要查看以往工程运行情况、群众满意程度,保证已建工程和在建工程的合理性。
(6)严格检查,抓好工程验收关工程完成后,对所建工程要逐项检查,并登记造册,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验收每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每处饮水工程正式通水前,必须由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管网末梢水质化验报告,不合格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优质高效。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对策
运行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明确工程管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定供水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制定管护措施,主要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权责明晰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所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明晰工程产权归属,明确工程经营管理者的权责,确保工程长效运行。通过组建供水公司、拍卖经营权、股份合作制、承包经营、村委会管理(村委指定管护员) 、农村供水协会管理等形式,调动工程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2)合理确定水价,确保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原则上实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 工程实行装表计量,水价的核定要以保证工程良性运营为目的,既要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支付意愿和承受能力,也要考虑供水单位的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
(3)一处一档;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供水单位应认真填写运行管理日志,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供水情况;加强事故管理,发生水致传染病等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事故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查找原因,快速妥善处理。
(4)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对供水水源地和供水工程设施划定明确的保护区,并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牌,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严禁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生产活动和污染源存在,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严格按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限制和排放总量要求,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搞好污水、垃圾处理,开展农村水环境修复工程建设。
(5)水质保证。建立水质监测网络,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对于集中供水工程,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监测, 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并定期检查。水厂应采取必要的消毒净化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6)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对供水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并经常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针对农村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不断降低供水成本,提高供水质量。
(7)建立应急机制。根据水资源条件、所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以县为单元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要建立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初步的设计与技术施工设计;而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规划计划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预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移民安置实施。两者在程序上虽有较大出入,但其主要任务一致,即:确定工程所需征地以及移民的范围、调查因征地而影响的具体人口数量、国民经济对象的经济损失;评估项目可能会对社会、周围环境及周遭地区造成的影响;论证工程的建设方案与规模是否合理;制定详细的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开展农民移民安置工作;改建并恢复专业项目;处理工业企业迁建;规划与设计与项目相关的防护工程;清理水库库底;编制年度计划与总进度计划并实施;估算建设征地所需的移民补偿等。
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针对移民安置规划的设计工作,在不同阶段,虽设计内容基本一致,但在处理淹没对象时,其设计的深度是不同的。在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其主要包含了如下内容。(一)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工作主要包括:确定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征地范围;调查所需征地范围内的实物、移民区及移民安置区内的经济社会状况、承载环境资源的能力,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一切工作均需围绕已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来进行。(二)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必然会涉及到洪水、泥沙淤积等内容。为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应合理设计水库淹没处理标准内容,制定合理的泥沙淤积年限,精确计算水库洪水回水量、风量爬高值及船行波的影响。(三)影响预测及复核。水库淹没所影响的处理范围应由水库回水计算成果对其影响的预测成果来确定。若该项与第(二)项工作满足设计阶段所要求的深度,那么在此项工作完成后,下阶段只需进行必要的复核便可。(四)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调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需对项目所涉及的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做好经济社会调查,评估水库淹没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求水库淹没所影响的区域人民应以村或组为单位,共同调查样本并搜集相关资料;移民安置区内的人民则以乡、村为单位,进行样本调查并搜集相关资料。(五)针对工程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分析淹没对象的重要性、对工程的建设将造成何种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
三、建设征地补偿投资
(一)征收耕地需按相应倍数进行补偿。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条例》规定,应取被征收耕地最近3a的平均产值,按照其平均产值给予16倍的补偿。但同为水利水电工程,在大型城市中的饮水工程、灌区工程与防洪整治工程中,所占地所采取的赔偿仍然以16倍作为标准。这样的赔偿标准难免造成农民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公路工程、铁路、高铁工程等工程占地的赔偿标准远远高出水利水电工程的赔偿标准。同时,根据《条例》所涉及的内容,水利工程占地失地农民将无法享受后期的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工程建设征地区与移民安置。区耕地的经济产出有较大的差异根据相关《条例》规定,若工程建设征地区域耕地经济产出与移民安置区耕地的经济产出存在较大的差距,则低于部分按安置区耕地的年产值计算并给予土地使用经营权的费用,这对生产安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三)关于移民搬入新址建房问题。据相关《条例》规定,被占用住房的补偿标准应按照原住房的房屋结构,以现在的物价水平进行计算后给予相应的补偿。这样,大多数农民为获得与原住房面积相等的新住房,更难以恢复生产,这对移民工程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移民工程安置项目时,为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应结合村镇建设标准做出与村镇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并围绕移民生产安置规划标准进行移民安置新村的建设。
四、结语
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工作,需把握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人民的基本权益,为工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稳定、有序的发展。
作者:刘占兵 单位:河北省迁西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核心价值观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农村福利院等级管理办法(试行)》,坚持建管并重、以评促管,标准统一、程序规范,基层申报、动态管理,定性定量、客观公正的原则,以组织保障、基础设施、供养服务、规范管理、农副业生产等五项评定标准为内容,结合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农村五保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街办活动,达到“制度健全、管理有序、资金落实、应保尽保、服务优良”的工作目标。
二、活动内容
各乡(镇)、街办民政办要严格按照省民政厅制定的《省农村福利院等级管理评定标准》,对照组织保障、基础设施、供养服务、内容管理、农副业生产五个方面和《区创建农村五保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街办评分表》的要求,按规定时间阶段,逐步落实,按时完成。对完成较好地单位,区民政局采取不同档次给予奖励单位和个人,同时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单位,优先推荐上报国家和省表彰的模范农村福利院指标。在落实《省农村福利院等级管理评定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的同时,要做到以下几个统一:
(一)福利院的统一管理:
1、统一挂牌标识管理。根据各乡镇福利院的具体地理位置、结构布局,按照保障居住安全、满足一定供养规模的要求,福利院必须做到功能齐全,悬挂设施标识牌。同时,供养对象佩戴写有供养机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的标志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
2、统一公开公示管理。各福利院院内要设立固定宣传栏、院务公开栏。福利院要开展经常性的评先评优活动,表彰好人好事。对院财务运行情况、院务承诺、院内考评、院务重大事项等在公示栏内定期予以公开。对散养五保对象的新进和标准也要在公示栏中进行公示。
3、统一规章制度管理。各乡(镇)、街办按区民政局提供的式样统一制定福利院院民自治管理各项制度,明确福利院各类人员职责,做到“十有”,即有《院长职责》、《护理服务人员职责》、《医务人员职责》、《炊事员职责》、《财务人员职责》、《院民守则》、《学习考勤考评制度》、《请销假制度》、《民主理财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
4、统一居住设施管理。各乡(镇)、街办要督促福利院进一步改善五保老人居住条件,房屋墙面整洁干净,有办公室、医务室、娱乐室、健身室、浴室、室外活动场所、绿地、厨房、餐厅、储藏室、公共厕所等设施;要实行“卫生划片到人、天天督办检查”的办法,保持院内整洁美观,做到院内院外、楼上楼下无垃圾,无蜘蛛网;室内布局合理,叠放整齐,整体化一,无异味,无灰尘;引导院民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勤洗头、勤理发、勤刮胡须、勤洗脸刷牙、勤洗澡换衣、勤洗脚、勤洗被晒被的习惯。
5、统一伙食管理。各福利院必须实行一日三餐制,按要求制定食谱。早餐有咸菜、稀饭、馒头(包子、油条、面条);中、晚餐实行分餐制的,保证两菜以上,集中就餐时达到四菜(至少有一荤)一汤,饭菜必须足量,保证能吃饱吃好。必须安排院民生日餐、病号饭,重大节日必须会餐,让院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要按时供应热(开)水,饮用水要符合卫生标准。餐厅要清洁卫生,饭、菜要新鲜干净,防止食物中毒。
6、统一档案管理。各乡(镇)、街办要认真学习民政部下发的《农村五保供养档案管理办法》,按照文件要求,整理档案并报区民政局审批备案存档,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真实完整、图文清晰;电子数据、录音录像、磁盘、照片等材料应当与纸质文件材料同时归档,确保可读可用。内务管理要进行分类整理,制度和责任书以及各种记录成册装盒。
7、统一经费管理。一是统一五保标准,集中供养标准为4760元/年、散养标准为3340元/年;二是按1:10配备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人员职责;三是统一制定福利院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各乡(镇)、街办每年按月人均不低于1800元标准拿入财政预算(含统筹费);按年2万元落实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二)散养五保对象的统一管理:
8、统一散养五保对象管理模式。福利院积极协调配合村和乡(镇)、街办做好对散养五保对象的服务,主要服务内容有: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医疗救助服务,节假日慰问服务,住房安全服务,丧葬服务,福利院要将散养五保对象登记造册,登记内容要有监护人姓名,同时要经常与监护人沟通,做到提前介入,妥善帮助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医疗和住房问题。
9、各村(居)委会要建立散养五保对象管理制度,有散养五保对象的安排记录,有审核填表申报新增五保对象档案记载,有公示散养五保对象、政策和供养标准,有落实散养五保包户(监护人)责任,并签订监护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
10、各乡(镇)、街办对农村散养五保对象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相关事项,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村(居)委会(监护人和服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方便,多方争取,妥善安排,确保散养五保对象衣食无忧,晚年幸福。
三、时间安排
1、调查研究阶段(3月1日—4月30日)。各乡(镇)、街办民政办要深入调查研究,对所辖农村福利院和散养五保对象管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向区民政局提出整改建议和整改计划请示,由区民政局确定建设目标任务。
2、全面创建阶段(5月1日—10月31日)。各乡(镇)、街办民政办要加以重视,专门召开福利院院长和村级负责人会议,按照《区创建农村五保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街办评分表》(附后)和活动内容要求,逐项落实,精心组织,积极稳步推进创建活动。
3、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11月20日)。各乡(镇)、街办民政办要在9月份开始,认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查缺补漏。区民政局将在11月中旬以前组织评比验收。
四、活动要求
去年,省民政厅就开始统一组织实施农村福利院等级管理工作,并下发了《省农村福利院等级管理办法(试行)》文件,文件中规定了农村福利院等级评定有效期一星级为2年,二星级、三星级为4年,到期必须重新申请评定。为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区农村福利院等级管理成果,为新一轮的申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提升我区五保供养工作水平,各乡(镇)、街一定要真抓实干,抓出成效,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乡(镇)、街办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布置,亲自检查督办;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活动期间要扎实抓好本乡镇福利院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按照“以钱养事、购买服务”和充实公益性岗位的方式配齐配强福利院院长和服务人员,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福利院有人管事。对散养五保对象管理工作要经常过问,经常督办,经常检查。
2、增加投入,保障供给。各乡(镇)、街办是五保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重点是对福利院的建设、工作人员工资和日常经费,甚至是村(居)一级的五保管理工作等经费问题,要想方设法,多方争取,增加投入,保障供给,福利院的各项经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钱做事。
3、加强指导,强化督办。开展创建农村五保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街办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乡(镇)、街办要经常深入到福利院和村(居)进行专项督办,加强指导,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及时纠正,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五、奖励办法
此次创建活动为100分制评分,各单位按照评分表内容逐一落实。奖励分三个档次:
1、达到100分的,区民政局奖励福利院2万元,奖励民政办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