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理论范文

时间:2023-05-26 16:44:32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课堂理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效课堂理论

第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地理课堂 课堂氛围

中学地理学科的内容虽具有适合中国青少年学生的“基础性”特点,但却“文理兼容”,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相对于广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地理空间上。所以中学地理还具有通过地图、地球仪、虚拟地球、信息系统等表现出来的“空间性”特点。学科知识点的零散性、较强的空间性、逻辑性及生活性等特点,使得它的思维不同于文综中的政史学,让许多文科生在不同程度上感到迷茫和困惑。学生们需要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们脑学习的最佳状态,若能充分调动人的左右脑,发挥大脑潜能,使其拥有积极的心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定能实现学习的高效性。关于如何实现学生们脑学习的高效状态,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需营造利于学生左右脑功能发挥的课堂氛围

(一)注重幽默元素的挖掘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幽默绝不可少,例如:在学习《人口与环境》的内容时,引课采用的是地球的第60亿位公民和中国的第13亿位公民领证书时的图片,读完后让学生们谈看到这两张图片后的感想,有的学生说:“还给发证书呢?”老师会问“你的感想是羡慕两个小娃娃拿到了证书?”“哈哈……”学生大笑。有的学生说:“这么多人?”老师会紧跟着说“你在感叹人类强大的生产能力吗?”学生又大笑,这样的引题方式比直接告诉学生两个数字要生动得多。既能展现轻松的气氛,又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且加深对学习目标的印象。

(二)注重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课堂讨论空间

若要五官并用,“说“很重要;若要深入探讨问题,“说”很重要;若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素养,“说”还是很重要。由此,课堂上老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有欲望说”也“有胆量说”的氛围。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有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力,每个人也都应该拥有尊重他人的美德。使他们请楚课堂上积极思考、提问并探讨和表达,那是优秀的表现。课堂由此形成了很强的“开放性”。

二、注重教学中维持大脑高效率的策略

(一)变革教学组织过程,为恢复脑动力提供条件

科研结果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在40分钟内一直都保持高度集中。若要保持脑工作的高效率,就要给脑动力得以恢复的时间。我们的做法是进行分段教学,不再坚持自欺欺人的满堂灌。当然段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模式,需适授课内容及学生的状态而定,不可为了“段”而“段”。教“段”之间可穿插脑保健操,呼吸运动、听音乐、瞑想等内容,帮助学生放松,让大脑的工作状态重新提升。

(二)明确教学目标,加速全脑记忆

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全脑记忆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在一章或一节内容的开始时以查看目录、分析猜想等方式得出内容的框架图,而在授课内容结束时,再根据框架图做思维导图。小到一节,大到一章甚至几章的内容,有了框图和导图整体带局部,局部构整体。学生的高效记忆后,记忆量会大增。知识的结构图和导图,尤其对于高三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是非常有益的。起初是老师领着学生做,后来学生掌握方法后根据自己的习惯也能做得很好。他们既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方法。

(三)注重色彩的使用,激发左右脑,加深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即象

在这里教师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地理模具、地图等。例如:研究中国自然灾害时,可以采用分层设色图,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北方的寒潮等一目了然。再如学生自己动手用各色彩泥做的等高线地形图,使得学生对等高线有了更加形象的了解。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刺激左右脑并用

教学模式分为主动式、引导式、互动式、探讨式、游戏式等五种。老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适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而定。例如在学习《遥感技术》一节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里面的工作原理,可以选择做游戏的方式。五个人,一个人当做目标,另外四个人分作两组,每组有一个人蒙上眼睛,由组内另一个人用语言指挥着寻找目标,先抓到目标者为胜。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遥感技术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但对原理式、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则需教师采用有节奏的主动式教学模式较好。

(五)结合学校的二课堂活动,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左右脑并用实现了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更多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动手实践需要。我校的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课外的实践经验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为课内的学习奠定了好的实践基础。

总之,教育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它需要以各种知识为内容,更需要以先进的科技成果与理念作指导,需要研究探讨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我们努力着,也期待着。

参考文献:

第2篇

“高效教学”系列论文倡导高效备课、高效讲解、高效互动和高效训练相结合的理念,抓住备课、讲解、互动和训练四个环节具体阐释了高效教学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一、备课高效是前提

“高效教学”系列论文指出:“高效备课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前提”。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教参和素材,还要备好学生、备好问题和练习。笔者在正式上课前从这六个方面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吃透高考大纲的要求,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常识。精心准备教学所用的鲜活素材也是基本要求,尤其要针对不同的授课要求准备不同的素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高三复习课的特点不仅仅是要把抽象理论具象化,还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此外,设计课堂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和相关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恰当的提问和练习,空洞讲解说明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所学内容。笔者站在高三学生复习的角度深入思考,精心备课以区别于新授课,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对比以前在上高三复习课的情况,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复习课的备课有了清晰的思路,区别于以前复习课仅仅是找若干个题目让学生练,现在我能从教材、教参等六个方面全方位备课,使得高三的政治复习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起到最好的效果,把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运用起来,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讲解高效是基础

系列论文指出:高效讲解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但是课堂上的低效讲解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教师唱“独脚戏”,缺少师生互动;讲解过多过细,重难点不够突出;讲解枯燥空洞,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等等。对此笔者也感触颇深,这些“高效教学”系列论文指出的低效讲解的情况,在笔者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而论文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强调要注意讲解的针对性、启发性、透彻性、趣味性、感情性和迁移性。

要提高课堂实效,就必须做到“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讲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讲教材的重点、难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点和学习的盲点。这一理念在高三复习课上格外重要,为此我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重点难点,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涉及的所有知识要点细心梳理,坚决把简单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压缩下来,重点放在重、难点的点拨和讲解上,即把知识点讲透,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这一课知识点从趣味性着手有点困难,但是比较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的美感和魅力”,为此我选取钱学森的事例来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三、互动高效是关键

系列论文提出,高效互动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关键”。

高中政治课教学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实施高效的师生互动。而且很多情况下,教师觉得互动的意义不大,特别是复习课。一般在高三复习课上,教师基本很少和学生互动,即使有也是浮于表面的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就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倦感,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厌学。学习了系列论文后,笔者体会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且具体在文章提供的方法指导下设计好课堂互动环节。

笔者按照论文提供的思路,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的兴趣。从钱学森报效祖国,到今天很多公派留学人员没有按时回国的对比中,启发学生思考,引起讨论的兴趣。良好的师生互动的确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论文给我的启发良多。

四、训练高效有保障

系列论文提出,高效训练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保障”。虽然在以前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课上,笔者也很重视课堂训练,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选题欠妥,题量不当,指导不够等问题。虽然也知道要认真精选典型例题在课堂训练使用,但在如何选取例题和练习上没有清晰的方法指导。按照论文的方法,笔者在这次比赛中精心编选训练题目,注意典型性、提高针对性、把握难易度,特别注意强化答题规范的要求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对于主观题,还进行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能力。比如笔者采用12年四川高考题,原题是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笔者还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政治常识和经济常识,谈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这样把一段材料多角度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宽度和逻辑的严密性,使得课堂的训练紧凑而高效。

第3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理论 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为时髦和最为被众人推崇的,就是高效课堂。这是一种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是课堂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其理念在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均衡发展;它的本质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快乐学习,让教师幸福工作。

一、高效课堂及其基本特征

高效课堂教学具有两个分析层次:从表面层次来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从较深层次来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高效课堂教学具有以几个特征:

(一)人格权利的平等性。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态,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取代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彼此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赋予的各种权利。这样就决定了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同志式和朋友式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威信的建立,靠的是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和教学艺术,而不是靠压服、训斥、体罚等形式形成的所谓的“威信”。

(二)根本目标的一致性。从一般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等对学生进行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身体、培养思想品德、造就社会人才的活动。然而,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提高觉悟,掌握知识和本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相互和谐、辩证统一的。这种目标上的一致性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相互影响的长久性。高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有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教师的言行不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影响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的性格,塑造学生的灵魂。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的劳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师生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不仅表现在课堂中,存在于学生在校期间,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今后,乃至一生。

(四)手段方法的灵活性。因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任务、教学时机、学生构成等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因时因事因人而异。我们常说,最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现在将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学生的自我期望和自觉要求,这其中也隐含着手段和方法的无穷变化。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作、一味地看,或者是像开会一样严谨、像演戏一样令人眼花缭乱、像比赛一样一味地追求新、奇、异,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更难以持续,只有适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规律,顺应学科知识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会使学生满意和接受,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生态的和谐性。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跟和谐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无论是从教学方式上看,还是从教学关系上说,抑或从课堂环境进行分析,高效课堂主张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化学习与外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的课堂结构,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要求

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命脉,高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升华。我们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立刻行动起来,投入到这场改革中来,构建我们的高效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要善于把课堂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想听课的冲动,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二)实施自主学习,增强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我发展。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产生迫不及待的探索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三)建构合作小组,培养凝聚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所以,构建一个既能互助,又能交流;既能表现个性又能相互促进的合作小组,就要求教师精心策划和有效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兼顾优差生搭配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小组凝聚力,实践高效课堂才不是一句空话。

(四)拒绝形式表演,抓紧实质内容。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学生的充分自由交往,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化和最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尊重学生个性,树立学生自信心。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各具特色的建设人才,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想方设法地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自信心,重新认识自己。作为教师,我们关注的不应全是学生成绩的优秀与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其参与度。通过一些激励性评价,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就是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突出学习,教得少,学得多,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突出合作,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就是突出探究,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拓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样才能解放学生,提升课堂,成就教师,发展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尤清. 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探讨[D]. 湖南大学,2008.

第4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17-01

主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高中数学涉及内容较多,并且实用性也比较强。在高中,有不少学生因为无法逾越数学这一障碍而选择了文科,以致于今后个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建设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就是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最大程度的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最大的收益。下面文章以数学这门学科为例,就“高效课堂构建理论与实践”一题展开论述:

一、课前下足功夫,确保课堂上高效

教师备课环节不能单纯的写教案,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分析数学教材,深刻的理解教材并且能够很好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抓好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出现的认识偏差。比如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自编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或例题,在课堂上再进行训练与讲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数学原理,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每节课之前充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构建三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通常分为三大类,新学课、复习课与讲评课。

1、新学课:对于新学课,老师以讲解各个知识点为主,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及时掌握每节课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很好的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衔接,及时消化所学内容。

2、复习课:高中数学内容最终都将汇集于高三复习当中,复习课往往会分为几轮进行,每一轮的要求与侧重点都是不同,比如在首轮复习中,需要特别强调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夯实,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以往疏忽遗落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在二轮复习时,可以适当的冲刺一些难点,对拉分题可以多加训练;最后阶段的复习需要适当降低难度,增加学生考前的信心。

3、讲评课:讲评课在大的范畴上也可以理解是复习课,但把讲评课单独列出来说是因为其至关重要。高效的数学教学需要讲评课高于传统模式,即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阅卷:老师需要对每次测试的试卷独立阅卷或与数学组的老师共同阅卷。(2)评价:针对每次考核的成绩对优胜学习小组或个人进行一定的嘉奖,鼓励这部分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需要认真对待,课余找他们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快速提升,有必要的可以额外进行数学专题辅导。(3)课堂讨论:每周可以安排一节课进行数学专题研讨活动,总结复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放给各个数学学习小组研究解决,由学生自己分析典型错题的解法、思路、关键点,在活动中互相交流考试心得,老师则给予适当的点拨,最后统一对活动进行总结,这样及时的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让学生高效学习。(4)定期的帮助学生复习易错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

三、高效课堂对学生的要求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不只是把书本简单的看看,学生需要在预习时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应当课前做好标记。这样听课时就很容易抓准重点、难点,课堂上的效率自然会提高很多。

2、课堂学习习惯。高中数学内容广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这要求学生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积极思考。讨论问题时要积极主动参与发言。

3、课后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复习是巩固和消化所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利用课后时间把所学知识及时复习一遍,该记的记,该理解的理解,然后再辅助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在做题中归纳与总结,达到高效学习数学的目的。

四、高效课堂上对老师的几点具体要求

1、三讲三不讲原则。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总结以往经验重点讲解做题时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对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难以学会的不讲,充分把时间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

2、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不布置无意义的作业、惩罚性的作业、超出大部分学生能力范围的作业;布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作业、有探究性的作业、能够迁移拓展能力的作业。

3、转变教学观念与角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数学是一门“做出来”的学科,需要大量的练习。每次测试,教师应该与学生同时进行,直接参与答题,这样既能更好的发现实际问题,又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并且在讲解试卷时不能简单的依赖参考答案,要结合自身答题经验来讲解,切实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

总之,高效是时展的需要,实现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教师起着纽带的作用,教师是教学主体化的先导,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着引发诱导、指导示范、反馈矫正与适时点拨的作用。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好数学知识方法体系,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及数学知识的实用能力。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是教师成长和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的需要。高效课堂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需要老师与学生不断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4).

[2] 杜 宇.浅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实践中的误区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1.

[3] 葛海丰.浅谈高效课堂实践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1.10.

[4] 田福军.建立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J].山东师范大学.2009.4.5.

第5篇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十分乐观,在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必须采取措施予以逐一解决。

1.教师队伍方面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在教师队伍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队伍结构上,高校现有教师队伍不够合理化,没能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来科学构建教师队伍,尚未完全形成老中青三个层次相结合的教师体制,个别教研室的结构十分不合理。敬业精神上,一些教师尚不具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对于上课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无法真正做到“爱一行、专一行与精一行”。业务水平上,一些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缺乏积极、主动探究教学改革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实际教学效果;过于注重学时的积累,而忽略了实际教学质量;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2.课程体系方面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上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进行补充与优化。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要求的满足,所沿用的思政课程体系并不能将理工院校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课程体系所具有的人文素质底蕴还不够深厚,对促进当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作用甚微。

3.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多数高校在思政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思政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够多样化。尽管许多教师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在评价方式上,多以书面考试为主,无法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们必须不断探索、积极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来构建高效思政课堂。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高效思政课堂。

1.充分实施爱的教育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对于构建高效思政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的“爱”是大爱,不仅有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爱,更有对自身专业、学生的爱。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教师是否投入充足的精力、上课认不认真、对学生有没有爱心与责任心等等,而教师所呈现出来的这些态度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投入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这种爱。此外,由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教师们必须充分注重对于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就是说,教师的爱同样也要体现在对自身专业的爱。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之所在,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开来的今天,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一传道、授业解惑者。倘若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有可能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聊天等,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们在课堂不能一味滔滔不绝,而应认真研究思政课程的特点,通过认真讲解与耐心启发,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渴望与兴趣。

2.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要想构建高效思政课堂,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必须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思政教师们应积极建立思政教学创新的意识,不断尝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并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来开展实际教学。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思政课上多沿袭“灌输式教学法”,这种单一、枯燥、抽象、乏味以及空洞的“单边政策”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转变思政教学模式,以一种更为趣味化、形象化、生动化、实际化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准备知道什么”“实际了解什么”,以及“最终解决什么”等问题。同时,为了上好每一堂思政课,教师们应精心备课,尤其是面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基础课与概论课,在认真查阅最新的、大量的参考资料后,做好资料的筛选工作,给学生提供最具代表性与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们在教学形式上应尽量多样化,避免因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而引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厌烦感,以致思政课堂上频繁开小差。例如,为了让思政课教学过程更为形象化、生动化,除了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外,笔者还将全班学生按其个体差异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小组长与多名组员构成。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速度比赛、美观比赛以及成功率比赛等诸多项目,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东西。实践证实,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形式多变化,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兴趣,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3.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调研,笔者发现,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自行制作PPT讲解以及小组辩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学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仅给予学生锻炼自身胆量、口才及能力的良好机会,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基于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多组织一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思政教师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有效组织并调节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以课前自己单独搜索到的案例来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言语启发、鼓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堂中。第二,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过激思想及言论,对于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偏激思想与错误观点,教师应及时、明确说“No!”,并详细阐述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意见。第三,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弄懂、弄透课本,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与筛减。合理把握课本中应精讲、略讲、不讲以及学生自学的内容,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通过这样一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逐步养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此外,这种“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回当老师的新鲜感与满足感,所讲述的话题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

4.思政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化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名言,强调当前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作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将品德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焕发生机。所谓思政课教学“生活化”,其实就是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尽量丰富学生的现实经验。只有将现实生活融入思政课堂中,才能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才能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变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生活课程,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只有源自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教育,才能深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真切感受道德体验与道德认知,而并非来自表面的、肤浅的和虚假的道德熏陶。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思想特点与当前社会生活焦点,积极挖掘价值较高的教学资源,让思政课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及生活,赋予思政课教材较为广阔的现实背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震撼力、说服力与驱动力。所谓思政课教学“实践化”,就是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行为的外化,让学生所拥有的思政知识与判断能力转化为一种有效行为。这就意味着,广大思政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初步形成,往往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真切体验与感悟;而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形成,则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以实践活动为具体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生存、合作。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等地方,让学生与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会推己及人,感受别人的痛苦与困难,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促进学生同情心与爱心的逐步养成。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与成长,有助于正确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5.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

传统思政课教学,多局限于教室内与课堂上,活动空间极其有限,必须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事实上,只要是学生能够涉足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大课堂。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教室延伸至家庭、社区与大自然,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这样一来,当学生身处于不同的活动场所时,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生活,更快、更好地学会做人办事的准则。

三、结语

第6篇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新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个性化需求,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看到的是,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来看,由于地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对于地理教学的革新力度不足,造成地理教学的方法陈旧,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同时,由于教师一直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对学生们发号施令,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重视,自己的观点看法不敢轻易提出,或者即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受到重视,甚至会受到老师的斥责,这就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要做好师生角色的转换工作,让师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掌控者和主导者向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方向转变,而学生要从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角度转变,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

二、切实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真正使课堂资源得到优化,课堂的所有积极因素才能被充分调动,才能使地理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反观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课堂结构设置不科学是一个主要问题,教师从头到尾一直进行知识和理论灌输,进行大量的板书和口头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地理知识和理论来不及进行消化吸收,甚至对于有些知识还来不及反应过来,教师已经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了,这样的话,学生就无法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吸取营养,获取乐趣和知识,时间长了,就会对地理教学失去兴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一定要切实优化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巧妙地设置教学内容,不要从头到尾满堂灌,要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消化理解吸收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吸取知识和营养的过程中活得快乐,获得动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建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只有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利于促进师生感情的增强,信任的提高,进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用担心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是对还是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足,教师仍然具有极强的权威,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表之后,也会受到老师的责备和批评,这就导致学习氛围枯燥、压抑、封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常常会有一种窒息感,没有一点的学习乐趣可言。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宽容自由开放愉快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可以让每名学生尝试当一节地理老师,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第7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数学 高效课堂 运用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观分析、检查、验证和二次加工创造,这与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十分吻合。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建构主义对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义

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谨的科学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上的衔接性、逻辑性都存在很好的建构性,尤其是高中数学,在小学、初中基本数概念、顺序、换元等基本数学知识模式储备的前提下,愈显知识体系上的建构特点。通观高中数学内容,从集合到映射,从映射到一次函数,再到二次函数、反函数;从整数到分数,从有理数到无理数,再到复数;从排列到组合,进而凝练出二项式;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又到平面解析几何,这些知识模块内的层次递进,无不有着严格的逻辑性,在知识的学习上环环相扣,前提性知识的学习有着某种不可替代性,这种严谨性从另一方面恰恰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性、规律性学习,高中数学课程的这种本质性建构特点,为建构主义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

从学生自身来讲,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性思维高度发展,知识掌握的概括性和间接性进一步增强,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更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并且能运用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更加复杂的方法进行规律的探寻,这种逐渐摆脱具体形象的思维模式,有利于高中生短时间内对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创造能力的迅速发展,为建构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了客观和主观条件。

二、应由整体到部分,精心设计科学教学方法与步骤

传统数学教学常采用部分到整体、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将数学知识进行由低级到高级、由特殊到一般的呈现式教学,如通过大量的举例来完成学生对集合这一概念的掌握,这种方式有它的优势,符合个体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但是对于高中数学来讲,却难以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的参与主动性。

而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学,则提倡由整体到部分的授课方式,教师会提供知识的“骨架”如内涵及核心性质,让学生借助这一“骨架”去自行探索规律和收集实例,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与调控,这种建构还表现在教师对整体性学习任务进行要求,而由学生自行进行任务分解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加以实现,还是以集合为例,教师在提供集合概念后,可以通过原型聚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集合性质的探索与归纳,最终得出集合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的认识,这种过程性探索的方式,对于接下来的复杂集合问题解决帮助很大。如几何教学,抓住立体几何的两大主线:证明与计算,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程为: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其次,以角和距离为主线进行计算,角的主线为: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距离的主线为: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重点是点面距。

三、可创设认知矛盾,实行多层次通畅教学

建构学习的前提是学习者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对旧知识的体系框架有较清晰的认识。因此,有效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在旧知识上找到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立体几何这一知识模块对于高中生来讲,与以往所掌握的知识有很大区别,往往存在知识经验上的相悖,点线面之间的组合更加灵活抽象,这种变化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则恰恰是激发学生认知矛盾,促进探究学习的契机,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讨论,如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180°”“四边形内角和360°”是如何证明的,在立体几何中是否有变化,如何证明,不但利用了学生在初中时熟知的平面几何知识,降低了知识的突兀性,又恰到好处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为进一步深入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从学生个体角度讲,建构学习来自于学生的主观体验,通过随即通达教学,通过对知识背景的改组变化,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维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教学整体效果讲,对课堂的有效建构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知识体系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进行区分,以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四、能集思广益,促进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的难度明显增大,已经逐渐延伸到数学前沿如数理哲学、数理模糊性等领域,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与之相对应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为了激发起全体学生共同的学习兴趣,群策群力,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尤其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的彼此碰撞,更利于学生吸收新思想和反思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