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在线课堂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3-05-26 16:44:21

序论:在您撰写在线课堂的优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线课堂的优势

第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优势;局限性 2007年春天,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i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的PPT演示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学生在家以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教师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这就是在美国日渐流行的被称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创新教学模式。

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的可汗学院红遍全球。原因是他的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与此同时,一些老师也把可汗学院的视频加入自己的教室里的翻转教学中,告诉学生教学视频链接地址。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在线视频的普及,翻转课堂在学校落地生根,快速生长。

今天,网络教育技术正逐渐成为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学习研究的首要任务。

在我们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同意,教育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氛围。总的来说,网上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网络教育技术是有必要的。然而,作为教师,面对喧闹的“翻转课堂”,应该冷静地思考它给我们教学带来哪些优势,又会产生哪些不足。

一、翻转课堂带来的改变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并能根据自己的状态来调整安排学习。通过在家或一个基于在线视频平台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这使他们能够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课堂知识点而不用顾忌全班的学习进度快或慢。学生可以停止、暂停、快退、快进视频内容,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使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学习。

2.“翻转”增加了课堂的互动。实施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通过课下观看知识点讲解视频,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老师在课堂上“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把有相当疑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给予讲授。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辅导者,我们参与学生的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通过看视频上的知识点的划分,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教师1对1“在线课堂沟通”,也可以把有疑问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学习。教师的角色已经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了,我们参与学生讨论,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个别指导。当教师在与一些学生交流时,学生利用自己的合作小组展开学习。

3.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以前更多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个别学生可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听和观看视频来反复学习。你想要学习一个知识,可以借鉴不同类型(可汗学院)影像和图片。

4.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关注的内容。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表现,将不再是我们主要关注的内容。在翻转课堂中,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当他们出现疑惑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料提出问题,并能与同学和老师在课堂讨论中得出结论。

二、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位学生,并非所有的学生和学校都具备了使用的技术水平和条件,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对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低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能没有翻转课堂教学需要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访问条件。真正的关键在于并非每一个学生具备访问所需要的个人设备和技术水平。这根本就不是某个学生或某个地区的个别现象。部分没有计算机设备或家中未接入互联网的学生,他们将被迫去网吧或在学校完成学习资料的下载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学习的自由度。翻转课堂的魅力在于学生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针对疑问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参与师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而在网吧或学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都会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学习的需求,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翻转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适应,并非如大家所吹捧的那样。首先,翻转课堂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通过5~10分钟的视频来讲解课堂知识点。但是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差,很难持续性观看和认真学习,老师不能要求小学生像成人那样学习。所以,如果教学设计没有趣味性,将不会吸引小学生来学习。其次,因为小学生的专注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足,所以不能像成人那样在家独自学习,需要家长或者老师对其学习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

3.在计算机上观看学习资料和完成课堂讨论所需要的问题,这将意味着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时间,而当前学生课后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应付家庭作业和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那么翻转课堂的实际意义便失去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国家正在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将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但在现阶段它还不够成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地变革和实践,让其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

[2]熊炯.“翻转”语文课堂之教师手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

第2篇

关键词:科学绘本 幼儿园 呈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3.2

一、 引言

绘本是一种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读本,表达特定的情感与主体。而科学绘本则是科普知识与小故事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地、有趣生动地向幼儿展示其中的科学元素。由于科学的范围很广泛,设计自然生物科技、科技技术科学、物理科学等领域,因此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上,科学绘本就不能以单一的形式来呈现。

二、 科学绘本对幼儿的作用

科学绘本是一种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读本,包含着科学元素,天文气象化学物理生物等,运用形象有趣的故事与图片展示在幼儿们的面前。科学绘本教学在幼儿园中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师们通过挖掘相关的科学元素来开展幼儿的学前科学教育,及早地普及科学知识,让幼儿们对相关的事物留有印象,有助于促进提升幼儿自然科学的素养。

科学绘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为培养幼儿们的科学态度定下基础,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科学情感,激发幼儿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态度。二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能动性、探究探索能力、基本认知能力、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们的健康有益的成长定下基础。

三、 科学绘本的主要呈现方式

根据绘本中科学元素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内容的不同,科学绘本在幼儿园课堂上的呈现方式范围以下三种:点带面的方式、面呈现式和趣味贯穿式。

1. 点带面的方式

有些科学绘本故事长,文字多图片少,信息量多,那么教师就需要从某一个画面或者某个内容为切入口,再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该知识点切入,带领幼儿们参与其中的动手小实验,让幼儿发现其中实验的现象,探究其中的缘由。不断地重复实验,对比实验,积极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积极的态度,不怕做不好,不怕实验失败。整个课堂实验的过程中,科学绘本知识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子出现在课堂的最初,而中后段的实践则不再出现,因为该类绘本信息量大,能在课堂上每一个细节都讲解的效率太低,导致执行力度也低。若等活动结束后,可以把该类绘本放置在读书角,让幼儿们利用空闲的时间阅读。

比如《十万个为什么》中,物理科学的版本,它涵盖着许多混合物分析的方法,有着黄豆小米缓和唔、铁屑面粉混合物、水油混合物、盐与泥的混合物,混合物的组合林林总总,其中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倘若靠幼旱乃嘉,让其单独地理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以分离混合物来作为切合点,把混合物的类型分类,把每一种类型都设计实验,这样就会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比如黑豆小米则用筛子就可以分离,这效果明显易懂。然后做一个对比实验,面粉与铁屑的混合物,利用磁铁便容易地将两个物品分开。原因是这两种混合类型比较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验材料也容易寻找,大班的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对实验也有一定的保证,其余几种混合物可以作为课后延伸。这样的方式技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让幼儿真正地学会东西,感受科学绘本中的乐趣。

2. 趣味贯穿式

生命科学版本的科学绘本是主要讲述动物的生理现象以及人体的机理,知识集中,画面少,文字也简单,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幼儿的年龄以及群体的特征决定了科学绘本在课堂上呈现的方式,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趣味性。对于字少图少的绘本,老师可以直接以绘本为载体,带领幼儿观察画面,阅读文字,体会当中的主旨。想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感观,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好动的幼儿充分调动身体部位,亲身感受与体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对生物个体有所认知,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这样活动的形式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身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如生物科学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中讲解到动物进食的习性,动物因其进食习性分为三类:素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活动的最初,幼师让学生辨别什么是饿肚子的声音,在引出动物是时候要吃东西了。通过绘本,以说故事的形式,加上手脚的表演,生动形象地向幼儿传授兔子、牛、羊、马等喜欢吃草,是植食动物;而狗、老虎、狮子喜欢吃肉啃骨头便是肉食动物;熊、乌龟、猩猩等便是杂食动物。为了加深幼儿的印象,可以采取做游戏的形式,比如动物乘火车,有三列火车,分别以上述的分类命名,让幼儿们扮演动物,想要坐上喜欢的列车,就必须学会一个句式“我是XX,我喜欢吃XX”,还要动物与食物匹配正确才能坐上喜欢列车。在这样的寓教于乐的情景中,孩子们才会有兴趣学习,才能学得快乐。

四、 结束语

科学绘本在课堂上呈现是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符合现时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讲学的趋势。科学绘本的呈现方面并不像公式那样,有个固定的模式,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学绘本教学和引导孩子们阅读绘本的过程几乎一样,只是内容更为深奥,可是流程依然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寻找答案,最后总结。科绘教学的方式同样也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冷杰. 幼儿园知识类绘本阅读教学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第3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探讨有效的课堂,即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随着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的提高,教师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种好的趋势和现象。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将探讨一下如何在这种趋势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生兴趣;活动;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探讨有效的课堂,也就是说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体会不到思维的快乐,学生慢慢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但我们发现,随着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的提高,教师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种好的趋势和现象。但同时我也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小组之间讨论热烈,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课堂热热闹闹,但课后学生老师都失望:学生觉得自己好象什么都没学到,老师也认为没有达到自己预期教学目标。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一、充分考虑学情,制订教学目标

我们许多老师都喜欢参考甚至照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而一些老师则是努力结合自身的个体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进行内化整理,然后再以课件多媒体等方式呈现给学生。但往往忽视了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有些老师一个学案或课件用几个班甚至好几届的学生就是这一做法的典型体现。考虑学情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即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这样才能对所学内容有所取舍,才能让所教内容真正有价值;如《法不可违》一课,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针对这一内容,一些学生喜欢问的是“某一行为是否违法”;而另外一部分的学生则会问“某一行为违什么法?一般违法还是犯罪?”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该对这两部分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针对第一层次的学会,我们应该努力让其学会区分不同的违法,而针对后一种学生我们则可以让其比较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或者区别。再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扬长避短。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针对这样不同的特点,教学目标应该也有所差别。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及心理特点,准备教学素材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也日益丰富,但在实践中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发现,我们觉得很有趣的视频或材料往往学生并不感兴趣,我们觉得很值得一看的东西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其原因在哪?这往往是由于我们老师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一个问题,而学生由于其成长背景以及身心特点与我们的差别,兴趣和价值观念往往有很大不同,从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我们在备课准备教学素材时,最好能尽量考虑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如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教学中,以歌曲《北京欢迎你》结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舒缓了学生之前紧张热烈的辩论心境,也升华了学生树立开放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三、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要做到让学生乐于活动,善于活动

第4篇

科学课综合实践主动探究意识种子《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自主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只有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组织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笔者结合小学科学《种子的萌芽》一课,谈谈如何在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吸引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活动。我说明活动的背景及具体目标,让学生培育一颗种子宝宝,悉心呵护他们,观察种子的萌芽,了解种子的习性。学生一听自己动手培育种子,充当园丁角色养护种子,都对这次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探究欲望被激发,并且都跃跃欲试地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这就是成功的开始。

二、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努力设计接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未知科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不同种子种植方法的研究,明确种植时的注意事项及时开展“帮扶会”,对种子成长的印痕择优在学校墙报里展出等等。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科学的乐趣,形成内驱力主动探究,持续探究下去,从而完成这个复杂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加强实验跟踪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引导者和鼓励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高效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带领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探究,逐步实现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将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步骤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查阅资料,确定小课题

活动的主题确定以后,先组织学生们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习性,怎么识别,它们都有什么不同,等等。

随后,我和学生们针对活动主题“种子的萌芽”又一次展开了认真的讨论。最后,我们确定以6个小课题作为研究的内容:(1)观察植物的种;(2)种植植物时必须注意的事项;(3)观察植物的根;(4)植物的光合作用;(5)植物的茎的作用;(6)花和果实。

(二)确定组员,制定活动计划

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纷纷推选出了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学作为领头羊,很快成立了6个小课题研究小组。为了保证课题实施操作有序,方法科学,我要求各个课题组都根据自己的小课题内容制订了相应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收集植物的种子

让学生回家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老师也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从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上进行区分。

(二)种植的方法

老师每人发一粒玉米的种子,讲清楚要求:每名学生自备透明的玻璃杯子,或把矿泉水瓶子上半截裁剪掉,把种植容器的内壁垫上几层纸巾,放进适量的带有营养液的土壤,尽可能让纸巾贴住容器杯壁。把玉米等植物种子放在容器中间,可以多放一些数量的种子,增加种子发芽率,然后培上足够的土壤把种子覆盖上。再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学生回家独立完成种植任务,并总结出播种时的注意事项。

(三)观察植物的根

我们种植的是玉米,所以我们统一观察玉米的根,可举行照片展示会、评比出哪颗种子长势最好。有的同学还种植了豌豆、黄豆、花生、蒜等等,所以我们还可以观察各种植物的根。让同学扮演教师角色给全班同学讲解植物的根。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学生提出疑问:植物怎么呼吸,呼出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教师引导学习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一番自主观察探究,最后明白了,家里为什么都爱养花,不仅带来芬芳,也带来空气的净化,主要原因就是在光合作用下,植物吸收二氧化炭,释放氧气。

(五)植物的茎的作用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探究实验:将芹菜放在红色钢笔水中,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得出结论――水和无机盐的输导是由茎的导管完成的。让学生把向日葵、核桃的茎切断,就看到液体从伤口处流出的现象,这就是根压的作用。根压使溶液进入导管,并在导管里沿管壁上升。有机物的输导是由茎的筛管来完成的。

(六)花和果实

花儿的“三宝”就是:鲜艳的色彩、浓郁的气味、香甜的蜜汁。如果是玉米种子结的果实是玉米。

(七)进行养护、观察和记录

学生们对各自种植的种子每两天浇一次水,做好养护工作。同时做好观察和记录,每日每周将每盆的长势拍摄下来,随时记录在册。例如,学生观察后记录: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同时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给胚根、胚芽和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出种皮,形成根,从而固定植物体,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随着胚轴的伸长露出地面。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阶段

(一)准备阶段

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种植植物观察植物成长,观察期间需要做好看护、观察和记录等多项日常工作。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在观察记录表上。

1.指导学生填写植株生长的记录单;2.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茎的记录单;3.指导学生填写观察根的记录单;4.指导学生进行绘画,从种子种到土里到出土到长成幼苗的过程。

(二)汇报交流

各小组汇报研究取得的成果所填写的记录单。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1.植物照片展览。将各小组拍摄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照片在班级进行展示。

2.研究报告和玉米资料展。将各小课题组撰写的研究报告和收集的有关玉米的资料在班级展出。

3.将长高的玉米摆放在班级的窗台上等地方供老师和同学们观赏。有条件的学校可将玉米苗移植到校园的种植园内,让它们长高,开花结果。

四、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小学科学实验需要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观察交流才会更具体、更全面、更细致。因此,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配小组长,分工不同,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共同完成种子种植、观察、记录、分享。在实验中,小组内学生团结合作,动手实验,共同感受科学的力量,增强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也使实验过程更顺畅,达到实验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学生独立种植,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即《种子的萌芽》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生活体验度,收获获取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在做中学、学中乐。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学任务的圆满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程度,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率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果。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坚持课前预习和师生互动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如何,取决于课堂学习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往往较好,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把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人。教师对数学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问题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师生、生生缺乏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W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开展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的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是否合理、恰当,能否充分地体现其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用一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深入的研究、理解教材,揣摩教学重点、难点,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情况、认知规律等等,设计科学、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保证学生人人有任务,人人在参与。此外,新课程的改革,呼唤教育的与时俱进。传统“一张嘴,一本书”的教学状态已逐渐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取代,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这个教学平台的优势,结合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共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服务。?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课改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好方法就是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尤其重要。

第6篇

一、翻转课堂被带进中学历史课堂当中的益处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带进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1.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增加有限时间内的学习内容

老师可以结合PPT的内容与书本上的知识点,然后通过手的划动模拟在黑板上的讲解制作成一个视频,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或在家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能够把授课的环节在课外完成,课内的时间就完全可以拿来讨论学生们感兴趣的历史事迹或者崇拜的历史人物,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比如说课上可以就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的政治远见和性格特征结合史实展开一场辩论。老师也同样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们的眼界。

2.翻转课堂便于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成长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时期,当然也是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我们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和游戏的方式,上课之前进行学前预习,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条件允许可以准备角色扮演,让历史情境在课堂上重现。这种形式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充分锻炼每一个人的能力。中学历史本来就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门课程,再加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更能自主的掌控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自主决断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在参与游戏活动时,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翻转课堂的理念与历史教学结合之后,完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翻转课堂不仅重视知识的掌握,也兼顾了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充分结合了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法,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翻转课堂这一新形式刚好解决了二者的缺陷,并将其完美结合。在学习中学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入个性化的元素,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课前预习阶段,历史老师为学生准备的知识点视频一定要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中学阶段已经不再是小学,他们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他们有能力将新知识进行同化,也有那个能力对新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能够有自己的思考,联系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交流讨论又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而老师只起一个引导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总之,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是在学习中促进能力的提升,在能力提升的同时又促进了高效的学习。

4.翻转课堂有利于保持班级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均衡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上课时老师兼顾不了所有的学生,课堂效率高的学生学的东西多,而学生课堂效率低的学生自然学到的知识就相对较少。老师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只能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来决定上课的进度,这也就难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够,然后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就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差,到最后只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学习中学历史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提前观看视频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将要学习的重点提前掌握,一遍不懂还可以再学一遍。而且这些视频还可以保存,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查看。在一次历史课结束之前,还应当适当地对学生加以练习,下发自主学习单,以此检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以便学生能及时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孔子早就说过:“有教无类”,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便倒是可以真正实现这一教育理想,自然而然,每位学生都将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二、中学历史教学穿插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要想直接把从国外引进来的新模式直接运用到本土教育当中还是有些难度的,毕竟我们自身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就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具体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大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上至《学记》、孔子,下到新课程改革,形式上在不断地尝试新奇,但是换汤不换药内容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变。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老师是课堂中的主体,所以通常还是遵循老师上课讲授,然后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课堂学习。学生从小到大在学习过程中也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总是去被动地接受,而不是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这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改变。

(2)当今在教学中担任主要教学的历史老师大多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他们就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产物,一种模式影响了自己几十年,没有接受过更多新思想的洗礼,所以他们也正在用影响他们的模式在影响着下一代人,要想一时间改变这一代老师的结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就决定了我国教育模式的相对稳定性。

(3)学生的自主意识仍然很欠缺,不足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节奏。我们国家的教育长期都是实行的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了接受老师的安排。如果不是书面作业的话大多都只是走形式,并没有严格落实。如果让他们突然转变为自主学习的方式,恐怕他们一时间难以把控好这个度。

2.历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有限掌握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性因素

通过不完全调查统计,我国的历史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优秀教师的比例相对偏低。现在的历史老师大多数都是文科生出身,他们没有经历过比较系统的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对信息技术手段掌握的不多,所以让他们每次上课之前独自制作出学习视频比较困难,尤其是课程较多的话,时间也安排不过来,这的确严重影响到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3.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还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和监督

第7篇

一、趣味性活动

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演练。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候。经常采用较为简单而有趣的英语口语、俗语,同时配以丰富、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实践证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笔者使用的猜谜语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中,笔者经常编一些有趣的谜语让学生猜,这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1)Which better is an animal? (2)Which letter is a part of your face? (3)Teachers write on me with chalk I can’t talk.

二、表演性活动

多年来,许多教师一直实践着“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舞台活动的导演,学生才是台上演戏的演员。例如,笔者在教学Unit 1 Topic 2 Section C的数词时,在利用课件教授数词后,先让全班学生齐读。后让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给予纠正;再让某个学生上台点击屏幕上的单词,让一些学生读,另一些学生听。一旦听到有学生读错,就及时把读错的单词改正过来。然后。笔者列举“What’s one and two? It’s three.”的数学算式与几位学生操练后,再由学生自己与同伴练习,最后由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指着屏幕上的算式题让个别学生或小组学生或全班学生练习,这样学生就完全掌握了数词。这样的活动与发问。能让学生都开动脑筋思考、开口讲英语。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反教学”活动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也可以尝试“反教学”。这里说的“反教学”是指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进行互换,以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平等交流,让学生更容易接近教师。例如:大部分教师在让学生读短文或对话后,往往是向学生提问题。而笔者则采用相反的做法,由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当学生提问题时,由教师回答或师生一起回答。双方共同促进。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陶冶性活动

初中生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易于接受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教学,并加入合理的情感导入、恰当的语言表达和相应的身体动作,与学生平等探讨,对学生循循善诱,定会让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感染,觉得有一种外界的力量在引导他们接受教育,从而使学生保持信息接受系统的开放状态,对教学内容保持一种亲和、积极和兴奋的情绪,乐于学习。例如:笔者在每19上课时都会利用课件播放一则谚语,如:A good book is a good friend (好书如挚友。)‘After you’is good manners.(说“您先请”是一种礼貌。) Think before you speak.(三思而后言。)这些精辟的名言,能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理解人生意义和价值。从学生响亮的朗读声中,笔者看到他们对光明的期盼。对知识的渴望,并真正领悟到学好知识的重要陛。

五、激励性活动

鼓励式教学被认为是比较优秀的教学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找出的答案很有可能是教师开始没有预想到的。那么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源来生成新的教学材料。使学生有一种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感。教师还要善于挖掘学生在问答问题时出现的新思想、新语言,维护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独到创新的想法,对学生的任何进步眭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都要及时、合理地进行评价,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Unit 2 Topic 2 Section C时,笔者通过屏幕展示图片,教学What color is this/that? What color are these/those?的句型时,先与学生互动操练以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拥有的物品或图片搭对子进行对话训练,再由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对话练习,这样,学生就牢固地掌握了询问物品颜色的句型。并能够灵活应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