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6:44:15
序论:在您撰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水务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品。水务产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形成的产业链。水务产业是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主体的集合。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平严重低下。长期以来,我国水务市场基本由政府行政垄断,市场化程度低,效率低下,供水价格偏低、污水处理率不高,水务企业基本上是保本经营甚至亏本经营。目前,全国范围内水价改革的实施将改变这一现状,也使这一行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水务产业的特点
、水务产业具有网络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水务产业具有网络产业的基本特征,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依托一定的物理网络,如取水、供水、污水处理系统等,这些都只能在经管网覆盖范围之内才能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使用时必须依赖一定的网络框架,因此产品和服务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不可能在全国或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
、水务产业还具有垄断性和干预性的特点。由于水资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及供水行业对供水管网的依赖性,因此它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性质,水务行业存在成本弱增性(也称劣加性),即在特定的业务范围内,提供相同数量的产品,企业少的能比企业多的具有更大的生产效率。换言之,某一区域由一个企业供给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单一企业供给整个市场最具规模经济。水务需要巨大的一次性投资才能形成供给能力,这些投资一旦发生,就将成为“沉淀成本”,新的竞争对手面临着很高的进入门槛。投资的不经济,使得政府也不太可能批准设立两家或两家以上水务企业,具有自然和行政双重垄断性。由于水产品和服务涉及到公共利益,备受社会舆论关注,政府常对企业进行行政干预,如其价格的形成和调整不可能一下子确定,不可能完全按照价格规律行事,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也会受到制约。
二、水务产业的现状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通过大力推行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化。水务企业或公有为主、或公私互补,这样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在供排水技术、节水技术、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以及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水务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可以说,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市场化已成为国际水务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在我国,水务产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和变革时期,目前在我国水务市场上,主要存在几大竞争:
(一)、传统大型国有水务集团及主营水务的上市公司这部分企业往往具有地域垄断性,资产较为雄厚,有深厚的政府资源以及本地市场资源(如客户资源、金融机构协作等)。然而同时也普遍存在着管理落后、效率低下、融资渠道狭窄、技术开发能力不足的现象,制约了其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这部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水务产业中的领军企业,将取决于它们能否加紧引进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机制,迅速培育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地方性水务企业这一类既有区域性公共部门负责运营的企业,也有市场化之后由投资商、民营资本运营的企业。其共同特征是本地资源优势明显,尤其是其中一些由民营等其他资本组建的水务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市场机制的应用较好。但往往企业的规模较小,资本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也都是相对较弱,缺乏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整合多种资源的能力,到现在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持续竞争优势。其我国未来目标是大资本和大集团无暇顾及的量多面广的地区性中小水务项目,这些企业也将成为我国水务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水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我国水务产业现状的分析,得出我国水务产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一)、城市水务管理体制不合理
(二)、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及水资源配置不合理
(三)、定价机制不合理、价格偏低
(四)、国企垄断经营、产业总体分散、效率不高
(五)、城市水务产业存在市场失灵
(六)、缺乏推进水务改革和监管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
四、我国水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完善的现代城市水务运行体制是我国城市水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推进我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一些对策:
(一)、改进特许经营相关环节
水务特许经营对于大多数城市政府而言是一个新事物,并且水务项目特许经营权的转让是一个十分关键而且复杂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对其进行研究,必要的时候需要由操作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来为政府出谋划策,合理推算,协助政府成功实现盘活水务项目存量资产,减少政府财政压力,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对于特许经营,以下两个产生问题比较多的环节需要加以完善及改进:第一,招投标环节。引入竞争是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成败的关键,而招投标作为引入竞争的主要措施,应该严格对待。城市水务项目应和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区分开来,在立项、可研、拆迁等环节进行充分论证。同时招投标要与经营建设的其他环节进行协同,在前期工作中使不同职能部门充分沟通,把所有关联的边界条件设定清楚,只留一个或几个可控条件让投标人报价,避免招标文件的模糊和事项的不清晰,造成项目执行中的困难。第二,对合同的监管。加强对合同签订、谈判以及实施过程的监管。在合同设计阶段,要对宏观经济形势、法律政策变化、市场需求、环境影响以及社会公众反应等信息有充分的掌握,评估各种风险,使得合同设计严密准确;在订立合同条款时,将定价或定价原则和公式写入合同,实现定价监管;将城市水务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普遍服务等监管要求写入合同,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对这些方面进行监管。
(二)、确保公众真正参与市场化进程
在城市水务市场化过程中,作为服务及产品的最终用户,广大公众的利益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反映,从而引发公众的不满情绪,使其对水务市场化产生误解,最终损害了城市水务市场化的群众基础,使市场化面临严重的舆论压力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水务市场化改革中,要逐渐改善管理,确保公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市场化进程中来,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减轻水务市场化的舆论压力。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立市长热线等公众反映城市水务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渠道,真正地听取市民意见,及时反馈处理情况,并在本市有影响力的报纸杂志及网站上公布处理结果;第二,完善信息公灾贫群鸵饧反馈机制。以法律强制力保证广大公众的知情权,使其能够获得应当知晓的信息,包括有关城市水务行业重大改革决策的制定程序与依据、水务项目的特许经营合同细节、水务企业的财务信息、水质监测报告等;第三,结合水价听证制度的建设,确保形成社会公众的有效表达渠道,保证公众的参与权,同时可以试点成立非官方的公众监督机构,使公众在水价的制定、服务监督等方面能真正行使自身权利,体现自身的城市主人翁地位。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水务产业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不高,但伴随着产业升级及水务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建立我国有效的水管理体制、解决好我国的水资源问题虽然任重道远, 但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孙茂颖.我国水务产业市场准入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05:80-84.
[2]吕福胜,钟登华.中国水务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13,10:12-16.
[3]王婷.我国水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278.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特点;发碾趋势
1.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
1.1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第三产业的兴起,林业产业方面与之相适应的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一般围绕着某一类产品,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例如银杏、红豆杉等均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产业,经济林产品这几年发展势头仍然十分迅猛。
1.2区域特色日渐明显
相较于前些年的产业发展,这些年各地根据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状况,开始日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凸出本地有显著优势的林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例如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业已发展成为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的主产区,东南沿海一带则发展成为种苗花卉的主要产区,森林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则成为森林旅游的主要地区,西北地区则在努力成为经济林产品的主要产区。
1.3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产业主力
根据数据显示,近5年民营资本投入占整个林业产业投入的90%以上,而民营企业总数则占全国林业产业企业的78.2%,产值则高达总产值的70.4%,从森林面积看,非公有制森林的面积已经占森林总面积的20.3%,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在当前的林业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1.4林业产业的社会效益凸显
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基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其发展又会不断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林产品的同时,也在持续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村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为城乡差距的缩小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2.当前林业产业发展的不足和趋势
尽管我国的林业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来看其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资源基础支撑能力弱、森林资源总量有限等困境,并且林业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了很大差距,导致很多企业只能作为发达国家原料和初级产品的提供者,无法进行高精尖林业产业的运营。此外,我国传统的林区已经日渐显露森林资源匮乏的现象,矛盾日益尖锐的供求关系,也始终制约着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林业产业上取得进一步发展,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坚持以下几个方向:
2.1由林业产业大国向强国转变
不可否认,我国林业产业现今正得益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的良好时机。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实力也有意向去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因此也更乐意去消费天然、绿色和健康的林业产品;从世界来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10余年,在林业产业这一领域内,我国占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因此更具竞争优势,也应该更能取得高效益,因此,有着广阔的世界市场有待我国林业产业企业去开发。
2.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林业产业发展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其供需和发展都取决于市场的波动,但仍然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这就要求我国相关林业工作部门经常实地考察市场,以便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林业产业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3人工林取代天然林
随着传统林区森林资源日渐减少,应该逐渐减少采伐天然林,通过不断增强林业材林基地的建设,增加木材原料的供给量,不断加大“次小薪”的技术研发和培育,使人工林能够弥补天然类供给不足的问题。
1.1粮油生产平衡增产
加强土地保护,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攻单产,粮油产量持续增加。2015年,全县种植粮油作物13.55万hm2,比2010年增加0.70万hm2,粮油总产60.75万t,比2010年增加4.69万t。
1.2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按照“名、特、优、新、稀、缺、淡”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以“千亿示范工程”为抓手,着力抓好黄花、柑桔、蔬菜三大产业,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15年,全县柑桔、黄花、蔬菜、茶叶、蚕桑、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4.33万hm2,比2010年增加了1.33万hm2,增幅达44.29%。
1.3现代农业发展提速
依托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强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聘请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进行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了中滩、渠南2个“万亩柑桔示范园”,示范带动全县建成6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并由省农业厅认证命名。同时,在渠南乡全力打造渠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植物组培工厂,集成应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智能监控技术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休闲农业,提升现代农业档次,延展服务功能。
1.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推进。借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财政现代农业生产(水稻)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先后建成高标准农田0.84万hm2。农机化综合水平大幅提高。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补贴农户超过1.8万户,带动农民投入超过9000万元,共购置各类机具超过1.8万台(套)。全县发展各类农机服务组织95个,农机大户87户,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31212人。机耕、机电灌溉、机械植保、机械脱粒、机收、机插水平大幅提高,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1%。
1.5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市场主体带动能力增强。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渠县已培育壮大宕府王、华橙酒业、天一蒙山、秀岭春天等省、市龙头企业12家,企业自主创建“渠县呷酒”“渠县黄花”“秀岭龙芽”“华橙原酿”等知名品牌10余个。二是专合组织规范建立。2015年底,全县已建立黄花、柑桔、红粮、油菜、蔬菜、畜禽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56个,其中省级示范社9个、国家级示范社4个,三板柑桔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三是种植大户大量涌现。全县工商注册成立家庭农场100余个,种粮大户300余户。
1.6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6.52万hm2耕地已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渠县黄花”商标、“渠县黄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功注册和认证,有9个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10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创建了渠县黄花、三汇特醋、渠县锦橙等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2面临困难
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农机化程度不高。渠县的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36.1%,与四川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55%相比差距较大。二是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全县工程蓄水及库容严重不足,病塘库堰数量大,提灌设施量少、渠系垮塌损毁重,全县80%的提灌站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时间长,超龄服役,设备严重老化,现有200处提灌站带病作业,220处提灌站己经损毁和瘫痪,全县近二分之一的耕地“靠天吃饭”,被动局面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观。三是中低产田土面积大。渠县有中低产田土4.65万hm2,占总耕地的75.15%,近年虽新建高标准农田0.84万hm2,但仍有3.81万hm2中低产田土待改造,较大程度制约着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2农业自然灾害频发
渠县属川东丘陵伏旱区,大巴山暴雨中心地带,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不干就淹”,农业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和频发,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发展。S|四川农业与农机/2017年5期|
2.3规模经营比例较低
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发展不平衡,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占主导地位。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土地季节性撂荒现象较为严重。
2.4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小、实力弱,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程度不高,真正吸收农民为会员、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专业合作社少,专合组织带动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品牌少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3.1发展思路
1)坚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油生产,推进蔬菜、黄花、水果、茶叶、蚕桑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2)坚持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不断壮大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主攻农民增收重点领域,拓展农民增收发展空间,优化农民增收政策环境,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3)坚持产村互动相融协调发展。统筹协调精准扶贫、新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既合理布局、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又综合配套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实现产村相融协调发展。4)坚持“三位一体”合力推进。形成“政府扶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业工作良好氛围。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5)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6)坚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流通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强农业综合效益。
3.2发展举措
关键词:油气资源;经济贡献水平;集聚度;储采比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未来经济的发展将是产业的发展,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已经表现出来。资源富集区的资源型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尤为明显,陕西的油气资源产业为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陕西油气资源产业现状有助于了解当前陕西油气产业的发展情况,为优化陕西油气资源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陕西油气资源概述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油气资源储量巨大,据陕西省统计年鉴记载:2011年石油储量2.98亿吨,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二;天然气储量5478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四 。随着石油勘探成果的不断增加,油气储量也随之增加。2011年陕西省全年开采石油3225.42万吨,天然气272.21亿立方米,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5个,创造价值1541.59亿元人民币,占比陕西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二、陕西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集聚度分析
为了比较陕西省油气产业的集聚程度,本文基于区位熵方法,选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作为油气产业的细分行业,根据陕西与全国各省2012年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各省油气产业产值及全国油气产业产值,然后再计算各省区位熵数值,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本文仅展示富有油气资源的16省份计算数据,其他省份由于资源极少,可以忽略不计。计算结果如下表1:
表1 全国主要省份油气资源产业产值区位熵
注:数据摘自2012年全国各省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从上表可以看出,陕西省油气资源产业产值区位熵大于1,说明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经形成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专业化。与其他省份比较,陕西油气资源产业产值区位熵仅低于新疆、甘肃、山东、天津、黑龙江、辽宁共六个省市,但高于全国其他省市。
2.产量分析
2011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为20255.37万吨,天然气开采量1028.08亿立方米 ,其中陕西省全年开采石油3225.42万吨,开采天然气272.2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油气开采量的15.92%、26.48%,在全国各省份排名中石油产量全国排名第二,天然气产量全国排名第一,为我国油气资源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历年的生产中,陕西油气资源产量一直高速增长,石油产量已经接近黑龙江省份,成为我国第二个大庆石油生产基地。陕西省原油加工量1962.57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4.39%,全国省份排名第8,原油本地加工率为60.84%,明显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发展下,油气资源本地加工率较低,高附加值的炼化生产链环节流向省外。
3.储采比分析
陕西油气资源储量巨大,2011年石油可开采储量29844.34万吨,天然气可开采储量5478亿立方米。作为我国油气资源重要省份,陕西油气产量逐年增加,2011年全年开采石油3225.42万吨,天然气272.21亿立方米,储采比分别为9.25、20.12即在油气可开采储量不变,且按照2011年的开采速度下去,陕西石油仅够开采不到10年,天然气也就只够开采21年。而全国石油储量323967.94万吨,天然气40206.41亿立方米,2011年油气开采量分别为石油20255.37万吨、天然气1028.08亿立方米,石油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为15.99、39.11,明显陕西油气资源开采枯竭早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储采比过小,也就是说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面临严峻的油气资源耗尽的威胁。
4.经济贡献水平分析
陕西油气资源产业不但为国家提供了油气资源,而且为陕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陕西油气资源产业的开采业总产值1541.50亿元,占全省GDP的12.3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总产值1658.38亿元,占全省GDP的13.2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473.74,占全省GDP的3.79%;总共合计3673.61亿元,占全省GDP的29.36%。全国油气资源产业2011年产值472115亿元,占全国GDP的23.43%,其中油气开采业产值占全国GDP的2.7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值占全国GDP的7.8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GDP的12.88%。陕西的油气资源产业经济贡献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游开采业明显高于全国开采业经济贡献水平,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全国对应行业经济贡献水平的快两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陕西油气资源产业现状的分析,发现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集聚度高,拥有高于全国水平的油气资源专业化水平;在产量上,陕西油气资源产业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巨大,排在全国第一、二位置,但原油本地加工率较低,高附加值的石油加工业快一半依赖于省外,没能完全发挥油气产业的资源优势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陕西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每年高额的开采量,加速了陕西油气资源的枯竭,明显陕西油气资源开采业的后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经济贡献水平方面,陕西油气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主要在于上游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下游炼化产业与全国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关键词:花卉产业;现状分析;云南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花卉增长速度极快,以年平均25%速度增长,已然超过了世界经济发展均速,成为了具有发展潜能的活力产业。云南发展花卉产业有着其他地方难以相比的先天优势,很大程度上对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起步晚于国际上一些花卉高度发展的城市,起点也相对较低,产业体系中各个环节,例如科学技术水平、营销策略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花卉产业涉及面广,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都紧紧相连,所以花卉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云南地理位置比较特别,拥有独特的气候资源,丰富的种质资源,这些都是促使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通过对云南花卉产业进行SWOT分析,找出云南花卉产业现阶段的不足,并给出建议。
二、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
1.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
(1)地理优势
云南省的位置处于我国的西南边界,是一个低纬度的高原地形,地理位置与一般相比较为特别,地势地貌也很复杂。云南被称作“彩云之南”,总面积约为39.4万平方千米,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11%。云南与贵州、四川、广西等国内省份相邻,同时还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促进了邻国与邻省的经济与发展。优越的地理条件下云南花卉不仅可以在本省加速发展进步,也有了向周边省市、周边国家输出的优势。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状态,所以大部分河流都为南北走向,南北方向的河流使云南与青藏高原相接,成为一条天然的桥梁,促进云南省的对外发展。
现如今,世界花卉三大种植中心分别为中国的云南、非洲中部的肯尼亚以及中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云南成为中国最大的鲜切花种植交易中心。云南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的枢纽。
(2)资源优势
云南省在独特的地势条件下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云南的土地、矿产、能源、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土地面积为38.33万平方公里,而耕地占7.42%,人均耕地占有量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云南因为其独有的地质结构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分布着很多世界著名的动物和植物。由此,云南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云南省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植物资源最多,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占有超过1.8万种。在云南省独有的资源优势下,很多珍贵的植物能够茁壮生长,花卉的观赏、药用价值更加具有发展潜力。
(3)气候优势
云南属于低纬季风气候,其主要表现是:气候的差异与所处区域和垂直变化相关。云南的平均温度在5-24℃左右,靠近南方和靠近北方的区域温差达到19℃,显示出了云南气候的区域性特点。给花卉的生长创造了先天的优势。“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云南省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云南花卉的快速发展。
2.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劣势
(1)科技水平劣势
与国外花卉生产大国相比较,云南花卉生产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云南花农不能全方位考虑市场经济,从而忽视生产成本以及产品质量,导致花卉生产力水平低下,使云南花卉产业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低。目前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总体较快,已经能够达到花卉生产面积第一,但在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下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2)物流运输劣势
鲜花质量的好坏,不仅仅只取决于花卉生产的环节,花卉的后续物流运输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花卉的品质。花卉采摘之后,必须立刻浸入保鲜剂之中,并且将其置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之下使用冷链运作方式。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花卉保鲜保湿保温的原则,使用标准的花卉运输箱。然而,云南花卉运输并不能够严格按照发达国家运输的标准,保鲜剂的缺乏,花卉物流包装也比较简单,有时候只是使用一般的塑料布、泡沫板等,导致鲜切花质量的下降。
3.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机遇
(1)市场潜力巨大
广阔的花卉消费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鲜切花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主要的地位,2001年全球花卉贸易量为400亿欧元,并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形成了花卉消费中心。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均消费量将上升,未来5到10年,各国花卉消费量都会急速增长。
(2)国家的支持推动
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推出了零关税,再加上我国加入了WTO从而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进步空间,使云南花卉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上的花卉产业发展从传统的发达国家为主转向了有地理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的新兴国家,为云南花卉的区域性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
4.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威胁
(1)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现如今云南花卉产业主要是引进国内外的优质花卉品种,缺少了自主的创新条件下的特色花卉的研究和生产。所以若是想要真正提高云南花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短期内提高科技技术含量,研制出具有特色的云南花卉,并进行规模化的生产。
(2)花卉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云南花卉产业虽然在其独有的土地优势、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下得以快速发展,花卉的对外贸易、物流情况、销售推广、信息提供等方面已经逐步发展完善,但是花卉的自主创新与花卉的生产和销售没有达到一个完美的融合,科技水平与荷兰等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劣势。
三、加快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云南花卉产业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得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考虑到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应该具有忧患意识最终确定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战略为WT战略。具体内容为:
1.增加花卉产业科技投入
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自身地理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的内在基础上,然而外部科技水平的作用也不能忽视。云南花卉产业必须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并加以发展实施。云南必须坚持花卉的科学研究和生产相互结合,大力促进企业自办科研的机制。
2.完善花卉产业的管理体系
云南应该切实强化花卉产业的宏观环境下的管理与指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花卉产业管理体系。与花卉产业发展相关的物流运输标准、花卉进出口、花卉新品种保护、花卉拍卖等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规定,从而保证云南花卉产业可以按标准运行。而对于花卉质量管理方面,需制定花卉培养基质、包装、运输、储藏的配套的标准,规范花卉的生产经营活动。
3.提高花卉社会化服务体系
云南花卉在产业发展的服务环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融资困难、各服务部门不能协调运行、花卉出口手续复杂等等,因此花卉产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协调力度,为花卉产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测和咨询服务。花卉融资应该得到相应的政策倾斜以支持花卉产业的发展,特别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4.重视花卉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花卉生产者应当集中精力进行花卉的生产培育,利用专业化的知识提高产量。花卉销售者则时刻关注花卉市场的动态,主要关注花卉销售问题。相关的运输、储藏工作也由专门的公司进行。同时,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必须跟上国际花卉产业的发展脚步,增加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实现花卉现代化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应该增加此类花卉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发展园艺计算机系统、上盆系统、栽种机器人、移动式培育苗床、冷库和分级捆束机等等。
参考文献:
[1]商红丽,李月华,蒋萍.临沂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09).
[2]张启翔.国内外主要商品花卉品种创新进展与趋势[J].中国花卉园艺,2013(19).
红河州自2009年引进巴西蘑菇种植,现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云南省最大的巴西蘑菇生产地。文章通过实地考察、问卷等方式对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种植基地及相关从业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红河州巴西蘑菇的种植已初具规模,2014年全州年产巴西蘑菇产量突破5000吨,产值突破5000万元,给当地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存在种植技术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低、技术水平各地不均一等问题。最后,笔者从研究合作、技术培训、政策引导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对红河州巴西蘑菇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
巴西蘑菇(Agaricusblazeimurill)又名姬松茸、小松菇、柏氏蘑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1].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其具有浓郁的杏仁香味,美味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发酵菌丝体含有18种氨基酸,富含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增加智力的精氨酸和赖氨酸;菌丝体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21.37%,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39.7%.[2]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且对肿瘤、痔疮、神经痛等具有一定疗效.[3]巴西蘑菇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佛罗里达州海边草地、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市周边的草原以及秘鲁等国[4].1975年,日本室内高垄栽培法首次获得成功,经努力改良才确立了现在的大规模人工栽培方法.在国外,就巴西而言,巴西蘑菇是种植最广泛的蕈菌.在发展中国家最喜爱的食药用菌中高居榜首[5].除去原产地巴西、秘鲁、美国之外,日本、韩国、泰国、法国等地都有种植.随着巴西蘑菇栽培技术进步与成熟,巴西蘑菇栽培面积的扩大,巴西蘑菇产量逐年增加,我国作为姬松茸(巴西蘑菇)主要生产国之一,贵州、广西、四川、河南、河北、湖南、上海、安徽及东北各省均有栽培.[6]红河州优越的气候条件适于巴西蘑菇的种植,从引进种植至今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巴西蘑菇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废物转化与循环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生产的状况、优势、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红河州巴西蘑菇或是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自2009年巴西蘑菇进入红河州以来,在红河州一些县市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红河州内已有多个巴西蘑菇种植基地,本文就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种植基地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如表1,各种植基地均属于农业公司或专业合作社
1.2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实地调查法,通过对各种植基地的实地考察、与从业人员及相关负责人的交流、填写问卷、查阅文献等方法获取信息.
2调查结果
2.1菌种来源
菌种是食用菌种植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成或农业公司的运营.红河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没有一家食用菌研究所,没有能提供菌种的单位或个人,云南省有几家食用菌研究所,但是巴西蘑菇种植范围小,在云南省亦没有生产巴西蘑菇菌种的单位.如表2所示,红河州地区种植的巴西蘑菇母种均来自福建省农科院.
2.2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的栽培原料
巴西蘑菇是草腐型真菌,能分解利用作物秸秆,如麦秸、稻草、棉籽壳、玉米杆等,能利用蔗糖、葡萄糖、而不能利用可溶性淀粉.以豆饼、花生饼、麦麸、动物粪便、尿素和硫酸铵等作氮源,不能利用蛋白胨.[7]巴西蘑菇的种植应本着就地取材原则,尽量以当地富余的农业废弃物为栽培主料,以节约成本.红河州有5家榨糖厂,有大量甘蔗渣,各巴西蘑菇种植基地均以甘蔗渣作为主要碳源,如表3所示,在石屏宝秀和石屏坝心基地,甘蔗渣占栽培料的84%以上,是唯一碳源,其余5个基地栽培料配方中甘蔗渣的比例为18.6%-65.4%不等,并与稻草共为碳源.各种植基地氮源主要是干牛粪,占栽培料的8-27.9%不等,以及少量的碳酸氢铵,占栽培料的1.4-2%之间,各种植基地栽培料配方中C/N差异较大.各种植基地栽培料配方中均添加过磷酸钙1.7-2.1%,石膏粉1-2.1%和生石灰1-1.7%.
2.3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的栽培形式
巴西蘑菇的栽培方式主要有大棚畦栽、小棚畦栽、菇房内床架式栽培、大棚内床架式栽培和现代化蘑菇工厂化栽培.[7]不同的栽培方式代表了不同的栽培水平.如表4所示,红河州巴西蘑菇的种植全部采用大棚内床架栽培的方式,搭建大棚的材料均为竹子,以塑料薄膜和遮阴网覆盖,单棚的占地面积均为200m2,搭架6层,每个棚的实际栽培面积为600m2.各种植基地水、电、路条件不一,除了石屏坝心、金平大寨两个基地实现通自来水以外,其他基地均采用地下水或河水,除了石屏宝秀、石屏坝心、个旧卡房实现基地通电以外,其他种植基地均没有通电,但是所有基地都已通车.
2.4红河州内巴西蘑菇栽培规模
2.4.1近三年来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菇棚数量
如图1所示,2012年,红河州进行巴西蘑菇种植的仅有建水腾飞农业有限公司和云南菌宝菌业基地(石屏、金平),全州巴西蘑菇种植菇棚数量仅为74个,种植面积仅为44400m2,其中建水腾飞农业31个棚,18600m2,云南菌宝菌业基地(石屏、金平)43个棚,25800m2;2013年,相比2012年,种植企业多了泸西盛博和蒙自宏农,全州巴西蘑菇种植菇棚数量增加到374个,种植面积增加到224400m2,其中云南菌宝菌业基地260个棚,156000m2,占全州总种植面积的69.5%,其余公司和合作社仅占30.5%;2014年,种植基地多了个旧卡房镇菌宝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州巴西蘑菇种植菇棚数量增加到1071个,种植面积增加到642600m2,其中云南菌宝菌业基地(石屏、金平)750个棚,450000m2,占总面积的70%,其余基地共占总面积的30%.
2.4.2近三年来红河州巴西蘑菇鲜菇产量
近3年来,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鲜菇总产量成倍增长,如图2所示,2012年-2014年间,红河州巴西蘑菇年总产量呈倍数增长,从296吨增长到5076吨。在种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鲜菇产量反映了巴西蘑菇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如表5所示,近三年来,红河州内各巴西蘑菇种植企业或合作社其单位种植面积上平均鲜菇产量有差异,同一个公司或合作社基地不同年份的单产不同,云南菌宝菌业种植基地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巴西蘑菇平均单产为6.66kg/m2、8.33kg/m2和8.33kg/m2;建水腾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2、2013年和2014年平均单产为6.66kg/m2、6.66kg/m2和6.94kg/m2;蒙自宏农2013年和2014年平均单产均为6.66kg/m2;泸西盛博2013年和2014年平均单产为7.5kg/m2和6.66kg/m2;卡房菌宝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平均单产8.82kg/m2,是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种植最高单产.
2.5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产值
红河州巴西蘑菇栽培规模与产量增长如此快速,与巴西蘑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有直接关系.巴西蘑菇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干制加工,多以干品上市,价格稳定.红河州所产巴西蘑菇均由公司或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干制加工,然后卖到福建等地,进行国内外流通,其价格与红河州本地市场消费关系不大.如表6所示,近3年来,红河州各基地巴西蘑菇鲜菇收购价在6元/kg-10元/kg之间,2012年云南菌宝菌业鲜菇收购价为6元/kg,建水腾飞为7元/kg,分别实现产值103.2万元和86.8万元;2013年,云南菌宝菌业和蒙自宏农鲜菇收购价均为7元/kg,实现产值910万元和42万元,建水腾飞和泸西盛博鲜菇收购价均为6元/kg,实现产值160.8万元和86.4万元;2014年云南菌宝菌业鲜菇收购价为10元/kg,实现产值3750万元,蒙自宏农、建水腾飞、泸西盛博和卡房菌宝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鲜菇收购价均为8元/kg,分别实现产值454.4万元、400万元、134.4万元和72万元.2014年,红河州巴西蘑菇产值突破5000万元
2.6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经济效益
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规模和产量增长迅速,主要原因在于种植巴西蘑菇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巴西蘑菇主要采取大棚床架式栽培,生产成本比蔬菜等传统作物高,主要投入成本由大棚折旧费、栽培料费用和菌种三部分组成,如表7所示,每个大棚的建设成本为12000-14000元之间,使用寿命为3年,则每年的大棚折旧费为4000-4666.7元,连同栽培料和菌种成本,每年单棚的生产投入为17000-19666.7元,每年单棚的产值减去投入即为利润.各年度生产投入差异不大,但是年利润相差却很大.云南菌宝菌业的单棚利润2012年为6976元,2013年15986元,同比增长129.15%,2014年30980元同比增长93.79%;建水腾飞的单棚利润2012年为10972元,2013年为8972元,同比下跌18.22%,2014年为14312元,同比增长59.52%;蒙自宏农的单棚利润2013年为8305.3元,2014年为12301.3元,同比增长48.11%;泸西盛博的单棚年利润2013年为7333.3元,2014年为12301.3元,同比增长67.74%;卡房菌宝2014年的单棚利润为23336元.自从事巴西蘑菇种植以来,各基地栽培巴西蘑菇获得的总利润不同,且差异较大.云南菌宝菌业栽培巴西蘑菇3年来单个棚总计实现利润53942元,建水腾飞栽培巴西蘑菇3年来单个棚总计实现利润34256元,蒙自宏农栽培巴西蘑菇2年来单个棚总计实现利润20606.6元,泸西盛博栽培巴西蘑菇2年来单个棚总计实现利润19634.6元,卡房菌宝栽培巴西蘑菇1年,单个棚实现利润23336元
3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优势
3.1.1政策支持
红河州人民政府以红政发〔2013〕77号文件印发了《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到2015年,全州将建立3-5个野生菌保护促繁基地,推广3-5个栽培菌优良品种,发展3-5个特色栽培菌试验示范基地,培育3-5个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年总产量达5000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为确保全州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工作的顺利推进,州政府一是成立红河州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供销合作社,负责全州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统一管理全州食用菌采集、种植,牵头协调食用菌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科技推广、人才培训等,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切实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扶持投入力度,州政府从2013年开始,每年安排一定的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资金;三是切实做好食用菌产品宣传工作;四是提出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七项主要任务:调整产业规划布局、加大野生菌资源保护力度、积极推广适销优良菌种生产、大力培育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加强食用菌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食用菌生产管理、加强食用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以云南菌宝菌业石屏基地为例,为鼓励农户栽培巴西蘑菇,2012年县政府给农户每个棚1000元扶持资金,企业则为农户出电费水费;同时,为打消农民顾虑,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鲜菇统一由云南菌宝菌业有限公司收购,根据市场反应每年明确收购价格,确保农户利益,避免菇贱伤农.所以在红河州内石屏县巴西蘑菇的种植发展最为迅速,石屏县农民种植巴西蘑菇获益最大.
3.1.2气候条件优越
红河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据近10年间统计,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气温-9.0、31.5℃,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2℃、23.4℃,极端气温-2.0、40.7℃,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9]巴西蘑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10-37℃,最适温度23-27℃.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是20-33℃,最适温度22-25℃,红河州大部分地区均适合巴西蘑菇的种植,目前在石屏、金平、建水、泸西、个旧和蒙自均有巴西蘑菇的种植,面积达642600m2.
3.1.3栽培料原料丰富
红河州有耕地面积388.5万亩,主要作物(玉米、水稻、小麦)秸秆年产量90万吨,甘蔗在红河州内大面积栽培,在红河州红河县、元阳县、石屏县、河口县及蒙自市均有榨糖厂,年产甘蔗渣2万吨以上.另外,红河州地处高原,山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天然牧场,牛羊存栏量和出栏量都较大,2009年畜牧业产值(现行)达6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3%,牲畜粪便量大.红河州地区栽培巴西蘑菇就地取材,州内河谷地带盛产菇棚搭建材料竹子,农作物秸秆、甘蔗渣、牲畜粪便资源丰富,在此进行巴西蘑菇栽培可变废为宝,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同时有研究表明含甘蔗渣栽培料经堆制发酵后,移入床架后发酵,接种栽培姬松茸(巴西蘑菇),产量在7kg/m2以上,品质好,其经济效益比不加甘蔗渣提高了60%以上,[8]更突显红河州地区栽培原料的优越性.
3.1.4剩余劳动力丰富
食用菌产业需要众多的人力,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9]红河州地处高原,人均耕地面积更少,有十分丰富的剩余劳动力,保证了巴西蘑菇产业发展的人力需求.而巴西蘑菇产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更加合理的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有的地方可以做到房前屋后抓经济.
3.2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红河州于2009年最早引种巴西蘑菇,2012年开始规模化栽培,2014年全州巴西蘑菇栽培规模达1071个棚,栽培面积642600m2,年产鲜菇5000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成为云南省内最大的巴西蘑菇种植基地.但是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仍存在普遍种植技术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单产不稳定、各地价格及利润差异较大等问题.
3.2.1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低
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巴西蘑菇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蘑菇质量.巴西蘑菇仔日本、美国、巴西等国都有大面积栽培.日本栽培巴西蘑菇,以稻草和甘蔗渣为主要原料,床式栽培,35-40天出菇,每潮菇周期10天,每平方米可产鲜菇10kg左右;湖北宜昌市在果树下套种巴西蘑菇,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9-11kg;随州市安居镇采用大棚床架式栽培巴西蘑菇,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10kg.[10]红河州各巴西蘑菇种植基地每平方米鲜菇产量不同,不同年份间也有差异,个旧卡房菌宝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实现每平方米产巴西蘑菇鲜菇8.82kg,为红河州巴西蘑菇最高单产记录,最低的才6.66kg,且大部分种植基地大部分时间只达到这个水平.由此可见,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水平较低,公司或合作社给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但真正从事栽培管理的仍是农户,红河州引种巴西蘑菇时间较短,大部分农户是首次栽培巴西蘑菇,缺乏种菇经验和常识,种植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导致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普遍较低.
3.2.2巴西蘑菇栽培各地单产不一
本文调查了红河州内5家巴西蘑菇种植企业或合作社,种植地涉及石屏县、金平县、建水县、泸西县、个旧市和蒙自市,各种植基地的巴西蘑菇单产不同,2012年,仅有云南菌宝菌业和建水腾飞农业种植巴西蘑菇,单产均为6.66kg/m2,2013年云南菌宝菌业单产增加到8.33kg/m2,而建水腾飞仍是6.66kg/m2,同时蒙自宏农和泸西盛博也开始种植巴西蘑菇,单产分别为6.66kg/m2和7.5kg/m2,2014年云南菌宝菌业巴西蘑菇单产维持8.33kg/m2,建水腾飞略有增加,为6.94kg/m2,蒙自宏农维持6.66kg/m2,而泸西盛博从2013年的7.5kg/m2下降到6.66kg/m2,卡房菌宝菌业开始种植巴西蘑菇,单产达到8.82kg/m2,为全州内最高单产记录.各个种植基地的单产不同,云南菌宝菌业单产实现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然后保持不变,建水腾飞第一年和第二年单产保持不变,第三年略有上升,蒙自宏农第二年和第一年相同,都为6.66kg/m2,而泸西盛博出现第二年比第一年下降.造成各地单产不一的原因,可能是种植公司或合作社技术力量强弱不同,巴西蘑菇种植过程中,技术指导较好的公司或合作社,其巴西蘑菇单产就高,技术指导不到位的公司或合作社,其巴西蘑菇单产就低.巴西蘑菇单产在红河州内各地不均,也反映出红河州内各地区巴西蘑菇的种植技术水平不均.
3.2.3病虫害防治能力弱
在本次调查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各个栽培基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其中以个旧卡房陈家寨栽培基地的减产最为严重达到50%-60%,平均每个菇棚产量仅为2.25吨;而以石屏宝秀的病害相对较少,平均每个菇棚产量达到5吨以上,但病害导致减产也占10%—15%,红河州因病虫害导致的巴西蘑菇减产约在20%-30%之间.常见的病害有:青霉、木霉、根霉等真菌病害,斑点病等细菌感染,菌虱、菇蚊等螨类病害.导致这些病害出现甚至泛滥的原因主要是菇农对巴西蘑菇生长习性栽培原理掌握不透彻,以致从拌料发酵到出菇管理过程中有一些不当操作,增大青霉、木霉等主要病害感染的几率,或是从福建引进的巴西蘑菇菌种对本地环境条件不完全适应,从而表现出抗性弱的特点.在病害出现的同时,没有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多采用甲基托布津混合多菌灵喷洒,但效果都不理想,有菌虱的采用哒螨灵等喷洒,有的菇农是在杂菌和细菌感染出现时将出现杂菌及感染的栽培料一起扔掉,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收效甚微.
3.2.4食用菌专业人才缺乏
新兴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到今天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同时具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客观大环境的共同要求.[11]红河州地区巴西蘑菇产业刚刚起步,专业人才缺乏尤为明显.目前红河州巴西蘑菇企业或合作社中负责种植指导的技术骨干多由有巴西蘑菇栽培经验的福建籍农民组成,每位技术人员负责公司或合作社下的菇棚十到几十个不等,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户在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云南菌宝菌业石屏基地设立奖励机制,每个技术人员负责菇棚的产量达到6kg/m2以上,每平米增产1kg,技术员有1元提成,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石屏基地的巴西蘑菇单产从12年的6.66kg/m2提高到8.33kg/m2,但和巴西蘑菇的高产栽培仍有差距,这跟目前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种植技术骨干普遍学历较低,有经验但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研究能力有关.培养红河州本土的技术骨干,对扩展巴西蘑菇种植规模,创新适宜红河州各方面条件的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有重要意义.
3.2.5销售渠道单一,本地市场空白
市场是产业发展好坏的关键因素,广阔的销售市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12]调查结果显示,红河州大部分的菇农通过公司或合作社解决销售问题,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公司有偿提供菌种和栽培技术指导,按协议价统一收购鲜菇,协议规定菇农不得将蘑菇私自卖给合作公司或合作社以外企业或个人,在降低菇农风险的同时也限制菇农的销售自由,不利于市场竞争.公司或合作社主要以脱水干菇供应福建、重庆、成都等地区,对本地市场几乎不供应,当地人对巴西蘑菇的了解几乎空白,本地消费几乎为零.红河州具有良好的菌食文化传统,人民喜食野生菌,人工栽培食用菌在红河州也有很大的消费量,比如香菇、金针菇等在红河州市场的价格一般比昆明高1-2元/kg,具有巨大的巴西蘑菇市场潜力,本地市场的开拓有利于降低巴西蘑菇销售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4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的建议
4.1企业与当地科研院所结合,开展巴西蘑菇研究
目前红河州从事巴西蘑菇种植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大多由福建籍商人或当地农科站人员创办,学历层次低,不具备创新研发能力,公司或合作社不设菌种研究中心,不设实验室,不利于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的长远发展.应立足红河州,与红河学院或红河州农业学校等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及师资力量,开展巴西蘑菇菌种研究,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以及巴西蘑菇品质研究和加工研究,为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2培养本土食用菌专业人才,为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目前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技术人员均是福建籍人士,由各公司企业和合作社高薪聘请而来,负责指导当地农户种菇.由于技术人员对本地情况不甚了解或与本地农户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致使要实现整体巴西蘑菇种植技术的提升比较困难;其次从外地聘请的人员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的发展需求,急需大量食用菌专业人才才能支撑巴西蘑菇产业的长远发展.在这方面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通力协作,构建本土食用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可借鉴保山富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做法.富群农业是一家种植、收购和加工香菇的企业,拥有亚洲最先进的香菇生产设备,该公司响应保山市政府的号召,积极扶持培育当地食用菌专业人才,在保山学院设立富群班,每年招收15名学生,学费等由公司支付,公司要求学生每年假期到公司参与社会实践,成绩优异者公司培养上研究生甚至博士,毕业后留任公司,担任技术骨干或管理精英,为公司的发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
4.3加强对菇农的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水平
巴西蘑菇种植企业或合作社应与科研院所合作,对当地菇农开展技术培训,增加培训次数和扩大培训面,尽量做到生产上每一个环节均进行培训,使广大菇农消除种植技术低的困扰,只有菇农的种植水平提高了,巴西蘑菇的产量和品质才可能得到提升.
4.4政府主导,搭建食用菌交流平台,促进产业提升
目前红河州内从事巴西蘑菇种植的企业或合作社之间,从栽培料配方选择到单位面积巴西蘑菇产量均存在不小差异,这与各企业或合作社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有很大关系.红河州政府已于2012年成立食用菌工作小组,红河州供销社,政府应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调研,登记食用菌企业或合作社名录,搭建食用菌交流平台,协同红河学院等进行食用菌研究的单位,定期开展红河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经验交流和校企之间的合作,将高校引入红河州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同时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
4.5开拓本地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目前红河州巴西蘑菇主要以干品的形式销往全国,本地市场一片空白.本地人对巴西蘑菇的认识缺乏,90%以上的人没有吃过巴西蘑菇,对巴西蘑菇的美味与营养不甚了解,政府、企业应加强对巴西蘑菇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宣传,在当地营造巴西蘑菇饮食文化,成为当地特产,如此建立本地市场.同时,建立合理的销售模式,扩大营销网络,与巴西蘑菇经销商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建立销售制和区域制,构建区域乃至全国的营销网络.[13]建立市场预警体系,提高应变能力.推行品牌化战略,做好产品宣传,普及巴西蘑菇文化,推动产业升级.
4.6引进新的食用菌品种,为红河州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做好准备
目前红河州巴西蘑菇规模化栽培已有3年,部分菇棚内出现病害加重,防治不力现象,多年连作导致明显减产,适时更换红河州食用菌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红河州地理气候条件,选择适宜在红河州地区栽培的食用菌,进行多元化引种实验,比如茶树菇、杏鲍菇等.为红河州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做好充分准备.以巴西蘑菇产业发展为契机,带动红河州整个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总之,巴西蘑菇产业在红河州内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从栽培的规模、技术、产品的加工,到销售经营的管理都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依托红河州优越的气候条件,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鼓励,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力条件,以及广大的市场前景,在政府着力推动巴西蘑菇产业发展,建设市场秩序,企业踊跃开拓市场的条件下,定能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红河州高原特色巴西蘑菇致富路.
参考文献:
[1]张琴,谢丽源,董艳珍.巴西蘑菇多糖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2(6):46-48.
[2]黄年来.巴西蘑菇值得研究和推广[J].中国食用菌,1994(1):11-13.
[3]郭倩,周昌艳,宋春艳.姬松茸研究进展[J].食用菌学报,2004(2):59-64.
[4]陈智毅,李清真,吴娱明,等.巴西蘑菇的食疗价值[J].中国食用菌,2001,20(4):4-6
[6]张艳荣.姬松茸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8.
[7]米青山.食用菌栽培实用新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59-60.
[8]陈娅娅,黎富平,桂阳,等.一种含甘蔗渣的姬松茸栽培料制作方法及应用初探[J].食用菌,2014(3):34-35.
[9]王翾.陕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0]吕作舟,李荣春,戚钦标.食用菌关键技术问答-双胞菇、巴西蘑菇、草菇、鸡腿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2.
[11]林辉.福建罗源县秀珍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12]胡根妫.庆元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关键词:现阶段;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应对措施
目前,林业产业正朝着多元化、多种类的方向发展,为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林业产业发展的成绩
1.1.1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的规模与发展速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不仅在第一产业中成果显著,在第二、第三产业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一发展态势下,我国的家具企业正不断增多,很多地板企业越做越大,规模和产值不断扩大,这也预示着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此外,林业产业的规模扩大也带动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很多待业人员加入到林业产业的队伍中来,有效解决了目前劳动力就业的难题。
1.1.2新类型产业不断增多。近年来林业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就是新类型产业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如食品、花卉和旅游等新类型产业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此外还有制药业等其他类型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多新品种和新种类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正逐步走向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林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林业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和产业带,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产业集群的态势逐步确立。在不同的产业带中,会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品种特色。例如,在北方的林业产业主要形成了林业食品的产业群,在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带主要以发展地板产业和花卉产业为主,这也使不同的地带和区域有着不同的特色,形成了多种多样、分门别类的产业集群。
1.2 林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2.1林业产业的总体结构不合理,建设质量较低。虽然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速度在加快,但是很多指标都处于较低的层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总体的产业结构方面,主要体现在资源分布不均上,此外还存在着林业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很多林业资源都处于幼龄的结构层次上,可供开采和利用的资源较少,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得不到足够的供应,存在着明显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形成了我国林业产业中发展的主要矛盾。
1.2.2存在着发展上的误区。在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方面,我国林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重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发展的社会效益,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破坏的现象日趋加重。总体而言,我国现在仍没有摆脱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子,林业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恶化,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
1.3 生态建设亟需加强
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下降,我国在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很多林业管理部门正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的品种和技术。但是,林业生态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很多居民缺乏必要的生态意识,再加上林业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导致生态破坏、盲目砍伐的现象严重,很多地方存在着偷伐林木的现象,进一步影响了生态建设,在治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导致生态建设步伐缓慢。
1.4管理和保障体系不健全
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治理,密切展开相互协作、综合治理,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但是,在林业产业的管理中存在着分工不合理、工作不协调等问题,导致林业产业发展的责任和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推脱的问题。具体说来,很多部门不能推行出一致性的意见和管理措施,再加上生态建设得不到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绝,林业发展管理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这些都是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 促进我国林业产业不断发展的有效对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解决目前林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积极转化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二要转变开发利用的途径,加强人工林资源建设,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和种植面积,提高林业资源的总量;三要树立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
3结语
在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要认识到林业产业发展的成绩,同时也不能忽视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砍伐严重、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搏.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吉林农业,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