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7:36:39
序论:在您撰写合同存档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投资商进军于中国工程建设市场,而国内的企业同样也走出了国门,承揽了国际上许多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重要工具的合同管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完成,同时,这也是工程投资、工程进度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加强其合同管理入手,加强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
一、当前企业项目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1、合同文本缺乏规范化操作,法律意识淡薄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涉及的合同条款多,内容冗杂,但是很多当事人对合同不够重视,合同的签订往往草率进行,导致合同签订的条款不完善、不严谨,甚至是内容上产生很大的歧义,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工程量的计量、进度款支付以及工程结算时缺少依据,产生合同纠份。而且在工程施工中,合同不规范也会反映在承包商得不到业务而迁就业主,按照业主的意愿签订合同,使得合同中内容产生不平衡的问题,工程施工起来,一旦是牵涉到经济权利,终将导致经济纠纷的产生。
2、施工合同不严谨,重要条款缺失
施工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招投标文件和招标书的使用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但在实际签订合同中,甲乙双方往往会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肆意避开招投标文件中没有设定的内容和指标,例如:所依据的定额之外的计价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合同条款用词不准或模棱两可;承发包双方职责划分不清;缺少工程变更、合同变更等处理程序,对索赔的处理、合同纠纷的协调等问题缺少规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包干的风险系数,导致施工合同与政策文件内容的背道而驰,极易发生经济纠纷。
3、忽视合同严肃性,等价索赔工作难
建设工程合同履行中,违约现象普遍存在,很多都是集中在工程建设中建设方不按合同支付工程进度款;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方不及时审核竣工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履行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合同的信用度、合同的严肃性、合同的权威性受到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秩序,导致建设市场工程款拖欠的顽症。在最近十年间有关全国拖欠工程款的情况来看,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拖欠工程款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法律制度尚处在完善和适应阶段。
4、合同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专职的合同管理人才
大多数项目管理机构都未设立合同管理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对工程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动态的合同管理。目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非合同管理专业人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是工程施工、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职或中途转用,管理人才匮乏,严重的影响了合同的管理。
二、防范企业合同风险的对策
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今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增强业务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全员合同管理意识、加强合同档案、专用章和专人负责管理以及合同履约过程控制意识才能提升合同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项目管理成本,是取得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的防范合同管理风险,减少潜在的合同管理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结合上述合同管理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强化合同风险管理的意识
不规范的合同将直接会给履行带来歧义和不必要的损失,不重视合同风险管理的企业管理不可能是成功有效的,企业经营存在风险,而合同管理的工作目标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所以,在合同管理时必须强化风险管理的意识,崇尚法律,合同就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法律,树立并强化合同风险管理,有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规范,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有序地成长,以下为某一企业合同管理框架图,由图可见,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起点,它控制并制约着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是项目建设的关键和保障企业利益的重要环节。对合同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维护项目发包方和承包方各自的权益,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使财务人员掌握资金运转情况,使项目经理了解合同进度。所以,加强合同管理势在必行。
2、建立企业的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来签订的合同是民事合同,这种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所以,因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它成为了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鉴于此,合同管理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专业管理。
3、加强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也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场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工程建设也不例外,施工企业的竞争是通过承建的工程质量来体现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工程建设中的一惯方针。可以说,工程质量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因素。‘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如果工程质量差,不但不能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而且还会因质量、安全等问题造成投资的巨大损失,影响投资收益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环境安全。施工企业重视工程质量,抓好质量,形象就好,信誉就高,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就有地位,企业就兴旺发达。否则,企业就要衰退,就要灭亡。
4、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制定一套常用的合同范本,确定常见的法律风险种类并规定相应的合同条款加以管理。同时,合同管理部门应更多参与甚至主导合同管理的整个流程,包括合同的谈判、起草、签署等,一定要以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为基础性工作,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
5、加强相关人员专业培训
要加强合同管理的专业性,首先要对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合同法、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专门培训,特别要对企业的经营人员和管理层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合同意识,掌握合同法律制度,强化合同的证据意识,并自觉地运用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使企业从被动地应付和处理合同纠纷转到主动地预防合同纠纷,从而增强企业的应变、发展和竞争能力,避免经济损失。
三、结语
合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全部过程,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所以,合同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注重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对合同进行严格合理的管理,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占斌,加强合同管理有效控制造价,中国科技信息出版社, 2005.
【关键词】信息系统构建 信息化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
1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构建概述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的进行收集、传输以及储存的活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一般分别是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数字化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传递网络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的工具,能积极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建立有两个好处。第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内容的信息化同时也系统化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内容,软件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解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本身的价值,提高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这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的利用和挖掘。第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大特点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易复制、所占存储物理空间小、传输快捷,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地便利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使其能服务于更多的人群,有效扩大服务对象范围。
但在工作中,应注意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的不足。便利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管理可以造成极为突出的安全性问题。计算机软件使用和网络的引入在信息化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被窃取的风险就增加了,因此,需要在信息化的同时做好软件及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2.1 加强软硬件建设
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加大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力度。一是硬件设施的到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不仅需要使用到台式电脑,与之配套的dvd刻录设备、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和良好的网络条件也不可或缺。因此,要加大在的硬件购买方面的资金投入,配置完善的硬件环境,完善网络条件,保证将信息使用主体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设备的稳定链接。第二,管理软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应考虑当地网络、硬件、服务对象范围后,决定软件的使用。另外,很多管理软件的漏洞较多,若不及时升级,会使得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平添安全风险。所以应综合考虑软件的各方面情况,根据其成熟性、公司实力、售后服务等方面选择各方面较稳定的软件。
2.2 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管理工具,目的是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为,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由于各地工作条件不一,方法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的共享工程量较大。因此,必须有效建立起一套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对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的整理、统计、服务标准等进行统一规定,以此作为进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这种统一的标准的使用,使各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在合并统一管理、查询时无阻碍,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十分有利。
3 “3S”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S”技术(GPS、GIS、CIS)在发达国家的各个产业中应用得都相当广泛,而我国在基础测绘、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也大规模使用此项技术。从国内外目前的使用经验来看,对主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土地流转等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采集、管理,完全可以利用“3S”技术带来的便利,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打下坚实基础。
(1)信息采集与整理。首先,需要用GPS获得基础土地数据,之后使用GIS系统,将采集的数据导入,再将相关因子输入。之后,要运行核对、查漏补缺等程序模块。通过此一系列操作,农村土地承包基本资料可以较完整地获取。在后续环节中,底图应选择宗地勾绘图,以方便在计算机上描绘宗地界限,标注宗地内业号。最后,选择比例尺,建立图表关联,查阅经营权证登记申请表,进行出图工作。而宗地位置图、绘制图等无需另外的工序,可以直接生成。
(2)纸质文件相关处理。根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必要程序来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书、申请书、登记簿等纸质文件的填写,在一般情况下,会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且容易出现人工错误。而“3S”技术结合经过一定设计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打印设备或系统,各种纸质文件的输入和输出均可准确、快速地实现,不仅保证了纸质文件的统一、规范与完整,还杜绝了承包期间文件被篡改的可能性。
(3)数据库建立。应按照较高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所有采集到的信息数字纳入微机管理,提高合同管理信息的查询效率,为后期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另外,具体数据库类型的选用要根据各地数据规模、软硬件条件适当选择,在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下,注重性能与后续升级服务的便利与成本。
4 结论
总之,信息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是未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共享,应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针对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应用先进的技术,另外,软硬件的选用和数据库的建立要兼顾性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信息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并不不一致,各地在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时还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在遵循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情况下也随之发生自由承包或流转以解放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务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为基础和指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一种合法、合情的档案管理办法。
一、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亟须规范化
土地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多,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这就使得相关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关系到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4.注意安全保管,完善信息管理
合同和档案的原始材料一般都是纸质媒介,如果遇到潮湿、水浸、燃烧等就会完全损坏,所以档案管理要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设置专橱,分专人负责,防止人为损坏、遗失;(2)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虫、防火、防水、防化学药品、防污染等工作,防止非人为的破坏和损失;(3)不具有保管权限的档案盒材料应及时交由相关法定部门进行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应及时完善条件或暂交由上级部门协助保管。比如,县、乡(镇)两级档案须依法在保管一定期限后及时、完整地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以上是笔者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及策略要点。笔者认为档案管理除了科学、合法的管理制度以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尤其要加大对乡(镇)和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防止土地承包档案损毁和丢失。对档案管理不善和违规反纪行为要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南京市档案局.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0(09).
[2]房山区经管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座谈会”典型材料之一:房山区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加强承包合同规范化管理[N].中国农业信息网,2012-02-01.
一、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亟须规范化
土地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多,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这就使得相关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关系到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4.注意安全保管,完善信息管理
关键词:档案管理;统计工作;存在问题;对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基层林业站是林业单位进行林业统计、植树造林、林政执法和森林防火等职能的直接实施者,在加快林业建设和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做好基层林业站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不仅是维持基层林业站的稳定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加快林业发展,提高林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基层林业站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情况不容乐观,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基层林业站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林业站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基层林业站当前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上,没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对其制约和管理,很容易就造成文件资料的流失,而且基层林业站的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往往各自为政,也是基层林业站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因素。如会计部门的会计档案不移交档案室,而是由财务人员保管;有时一些林业资源档案,为了使用方便,也没有移交档案室,只是林业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缺乏集中管理等。此外,基层林业站负责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兼职多,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缺乏热情,致使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中的资料极易丢失和损毁,相关数据缺少连续性。
2.基层林业站负责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林业站负责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从本单位抽调来的,没有受过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知识,业务能力偏低。林业部门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既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会进行数据分析,又要熟悉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业务,有必要的写作和微机操作技能。而抽调的管理人员对相关的制度和知识不了解,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进行。
3.基层林业站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有些基层林业站档案管理客房简陋、档案柜破旧,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手段非常落后。同时,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仍采用传统的纸质文件和手工操作,程序繁琐复杂,相关的硬件设备和管理与统计软件更新缓慢,缺乏扫描仪、打印机等必要的专业设施,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加强基层林业站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科学严格的用人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基层林业站的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强化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作用和职能,保障林业单位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基层工作站的管理者要重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以及对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支持。各级林业部门要注重整个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队伍的建设和整体素质的提升,要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如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硬件配置、信息共享等。同时,基层工作站的管理者要解决工作人员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建立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和任职资格审查制度。既保持相关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保证其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需要。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现代化
基层林业站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购置扫描仪、计算机和打印机等先进的硬件设备,并配置先进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用的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同时,工作人员还要用多媒体技术处理相关的文字、图像、视频等数据信息,建立可以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并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备份保存,防止因机器故障和外来因素导致的数据和信息的损毁和丢失。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更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各界提供全面、详细的信息服务,促进区域的林业经济发展。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质量,需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林业知识,精通各项业务环节,熟悉各项林业工作流程,还需要不断的更新观念,不断地完善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所需的技术。因此,基层林业站的管理者要分批次、定期的对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到高校进修,培养出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深、全面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顺利发展。同时,基层林业站还要注意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稳定工作,避免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的频繁流动和更替。
4.加强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宣传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
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非常有价值的,对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做好分类整理,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基层林业站要加大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持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好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基层林业站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是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可取代。因此,基层林业站的管理者只有重视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引进先进的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技术,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实现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共享化和标准化,才能使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林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铁路工程;施工合同;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 the long-term rail network plann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in historic opportunity. With the gradual opening of construction market, mor in 2007 has formulated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tendering demonstrative text ", railway construction market is fine, and standardized by extensive to change direction. Railway construction contract in the pos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growing. But in railway construction con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exposed, part of the railway project contract execution rate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erefore,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management project practice,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railway project contra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status quo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reduce the contradictions and wrong contract, improve China's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level.
Keywords: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71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铁路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既有线一期至六期提速的完成、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建设、大能力货运通道的建设、电气化铁路的建设等等,铁路建设任务繁重。铁路建设投资由2004年500亿到2008年的3000亿元,2009年-2011年三年铁路投资均为7000亿元。铁路建设工程任务的迅猛增加,给铁路建设合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铁别是铁路施工合同在建设项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2007年铁道部制定了《铁路建设项目招标示范文本》,铁路建筑市场正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标准化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做好铁路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工作是确保高质量完成铁路建设工程任务、极大地缓解铁路运能紧张矛盾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在建项目的合同管理者,深感加强铁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笔者结合自身管理实践就铁路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任务、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铁路施工合同管理特点
1.标的金额大
铁道部于2011年下发了《关于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标段划分工作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11]182号文),高速铁路和长大干线站前工程,包括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等工程,标段招标额一般不少于25亿元,项目招标额少于25亿元的应划为1个标段。站后工程原则采用“四电”系统集成方式进行大标段承包。其他新建铁路和改建铁路标段划分也在10亿元以上。如此大的合同金额,合同中一旦存在大的漏洞或合同履行出现问题,其带来的纠纷和后果也是不可估量的。
2.履约时间长
按照目前的大标段施工,施工合同工期一般在三年以上,比如北京动车段工程总投资74亿,合同分为段内和走形线两个标段,除了征地拆迁,段内合同额24.4亿,走行线合同额9.8亿元,合同工期均在3年以上。如此长的工期给合同履行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造成变更设计增多、补充合同增多,合同变数大,风险大。拿北京动车段工程来说, I类变更就达20项目,涉及金额10.3亿,II类变更就有上百项,政策性调整就达亿元,补充合同签订6份。
3专业性强
由于铁路工程专业性强以及概预算体系相对独立,尽管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颁布了《工程招标投标标准文本》,合同条款也进行了细致的约定,由于铁路工程的特殊性,2007年底,铁道部在《工程招标投标标准文本》的基础上,几经修改形成了《铁路工程招标示范文本》,针对铁路工程的投资体系,对合同条款了比较符合铁路管理思路的修改,特别是在价款调整及风险包干费的约定方面,要将合同管理做到位,必须认真研究铁路投资体系和专业特点,加强合同管理,比如铁路施工特别是既有线铁路施工,涉及铁路站段比较多,包括工务段、电务段,供电段以及铁路多经企业,局职能部门涉及计划处、财务处、道口办、工务处、电务处、供电处、运输处、总工程师室等各部门,一项施工合同的履行,涉及专业多,在签订诸如安全协议、施工配合协议时,一要注意条款的约定,二要加强与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和基层站段的沟通,做到协议金额有理有据,降低一切合同风险。
4.紧急任务多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铁道部仍然政企合一,铁路系统是国有的、高度集中、半军事化管理的运营单位,因此,铁路既具有企业营利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由于国家的、政治的、社会的各种迫切需要,往往有一些紧急工程任务需要完成(比如:六期提速改造工程、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哈大客运专线工程等),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就更加重要。
二、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
1.I类变更、II类变更界定不清楚
目前,铁道部对变更设计执行的是《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铁建设[2006]146号文),变更设计指施工图经审核修改批准后至工程正式验收前变更施工图的活动。I类变更设计并未定义,而是给出五个条件,分别为变更规模、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方案的;变更主要批复意见的;变更涉及运输能力、运输质量、运输安全的;变更重点工点的设计原则;变更一次增减投资300万元(含)以上的;从表面上看,I类变更已经很细致很全面,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偏差:规模、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方案的含义是什么却没有详细的定义,造成很多项目虚报I类变更,变相套取国家资金。另外仅仅靠300万元来界定是否I类变更未免牵强。新建北京动车段工程于2009年上报的绿化工程、过渡工程、外电源工程、交通导改工程以及京沪有砟改无砟等五项I类变更,每一项变更均在1000万元以上,但铁道最终批复意见为按II类变更处理,在基本预备费中调剂解决。若按照300万元这一条,本来一个整体的变更设计却要拆成很多小于300万元的II类变更显得非常牵强。建议将I类变更重新定义为在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至工程正式验收前对批准初步设计文件以及由此引起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变更,如采取初步设计招标,要深化初步设计,不能轻易改变初步设计批复原则而发生变更设计。“146号”文中II类变更定义为对施工图的其他变更。II类变更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偏差归纳如下:将施工图量差当作II类变更、风险包干费项下的II类变更与基本预备费中解决的II类变更设计难以界定、大于300万元但并不属于I类变更的项目是否属于II类变更,这些问题在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难以界定,给合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甲供材料设备范围太大,供应不及时,影响工期,同时施工单位积极性不高。
铁道部于2006年至2009先后制定并调整了《甲供材料设备供应目录清单》,甲供的范围从钢筋、水泥、轨枕、钢轨、扣配件到通信、信号、电力、材料设备,内容非常全面。在实施过程中通信、信号、电力材料设备由于专业性强,并且涉及铁路核心技术,甲供所带来优势非常明显。但就钢筋来说,由于需求量大、规格型号多、供应时间长以及价格变化不稳定等因素,铁道部为了降低成本统一向钢厂进行招标,价格采取固定单价,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钢厂轧钢批次限制,一个钢厂往往难以满足一个项目全部钢材,造成供应不及时,个别项目出现工期拖延现象。另外由于是铁道部统一采购钢筋,施工浪费钢筋现象非常严重,并且个别项目供货难以满足实际进度造成工程停滞,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投资。从另一个层面上,由于施工单位基本上没有大宗物资采购权,施工单位积极性不高。
3.甲供设备税金问题以及重复缴税问题
目前,甲供设备,建设单位在付款给材料设备厂家时,必须缴纳0.3‰印花税,根据铁道部《关于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甲控物资设备招标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铁建设函[2007]495号),甲供物资设备纳入施工承包合同中,施工单位在竣工时,得按照合同总额缴纳0.3‰印花税,这样甲供材料设备的印花税重复缴纳一次。
根据财政部规定,需安装或不需安装的甲供设备可以纳入施工总承包合同营业额中,纳入营业额的甲供设备需缴纳3.35%的营业税。比如北京动车段检修基地工程,机务设备总额达12.5亿元,按照3.35%的营业税,光税金就高达4000多万元。施工单位拒绝对甲供设备开票,而这些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就应该考虑清楚,因为按照财政部规定,作为安装的甲供设备可不纳入营业额,如果当初施工单位考虑到此问题,就不会与建设单位造成不必要的争议。
4.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问题
目前,铁路项目超概算现象非常普遍,究其主要原因如下:(1)管理体制因素;由于各铁路局作为建设单位,各铁路局所处地域不同,工资差异比较大,再加上铁道部对不同投资规模人员如何定编未作出规定。现实中,建设单位定远弹性很大,一个建设单位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因人设人情岗的现象时有发生,人员组成不精干,引起管理费用增加。(2)办公现代化;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建设单位办公设施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引起管理费增加,但同时也是管理的需要,现在建设单位普遍实行电脑办公,各铁路局还要求建立内部局域网及网站,实行了网络化工程;建设单位还要租赁像样的办公场所及加以装修,以上费用对投资规模不大的项目来说所占比重不小。(3)车辆购置及使用费;铁路施工一般点多、线长,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各种检查,必须购置车辆,才能满足施工需要。(4)建设规模扩大;由于建设规模的扩大,I类变更设计增多,工期相应延长,建管费相应增加,同时也会增加相应审计(审价)等相应费用;(5)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目前铁道部项目管理模式是一个大型基建项目组建一个指挥部,这样一来在铁道项目集中上马的这几年,成立了很多临时指挥部,由于指挥部人员均从运营单位临时抽调,责任心不强,有经验的管理技术人员也较为缺乏,工作效率不高,引起日常管理费用增加。(6)建管理费计算问题。由于目前大型基建工程,各客专公司以及高铁公司采取委托各铁路局代建制,代建工程建管费按照整工程总投资对应费率乘以代建范围工程总投资计算,这样就造成与按代建范围单独计算的建管费偏差太大,使建管费难以控制。另外一部分工程为贴膏药工程”比如北京动车段工程,走行线标段由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走行线工程、京石动车走行线工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资产划归京沪公司,京石动车走行线工程资产划归京石客专公司,但是在计算建管费时,京沪工程和京石走行线尽管属于单独键名,但是必须按照动车段整个投资进行计算建管费,造成建管费费用不足。(7)甲供物资设备多,北京动车段工程甲供物资设备达21亿元,已交印花税242.58万元,光印花税一项就占了初步设计批复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1422.08万元的17%。
5.工程保险费缴纳问题
目前,铁路施工总承包合同中均规定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并且专用条款中也要求由承包人负责交纳,在风险包干费中处理。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费用较大,占去风险包干费很大比例的费用。部分高风险隧道、地质复杂桥梁地段,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风险,在建设单位的强行要求下,能够顺利缴纳这项费用,但是如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枢纽铁路工程,由于地处平原、地质情况良好,施工单位认为风险度不高,一般就不愿意缴纳此项费用,建议施工合同要灵活掌握,分标段、分情况、分工程缴纳工程保险费。
6.投资检算问题;
投资检算的作用是建设单位对设计质量考核的依据,为政策性费用调整计算的基础,也是设计单位内部质量控制、优化设计方案的基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投资检算得作用被歪曲本身的意义,投资检算的作用变为:方案、标准变化较大时,作为合同谈判的基础;投资检算较批复减小时,作为一个变更设计的“水库”;投资检算较批复增加时,作为挖掘变更设计的题材库。
7.补充合同签认不及时
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征地拆迁增加费用、甲供料差均按照I类变更处理,每半年上报一次,但是按照目前投资审批体制,征地拆迁增加费用往往在清理概算时才解决 ,甲供料差由于牵扯到验工计价比例系数以及第三方审价等问题,往往在清概前处理,签订补充合同往往在清理概算后进行。比如拿甲供设备来说,在实施工程中,就已安装调试,财务按照合同约定也付款完毕,由于验工计价也是对每一台甲供设备单独计价,但从另一方面,由于甲供设备差尚未批复,补充合同难以及时签订,造成未批先验工计价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1.I类变更和II类变更设计的范围的界定
比如在合同谈判时,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可针对本工程的特殊情况就可能发生的I类变更和II类变更范围和内容进行详细的约定,特别是关于重大规模、重大工期、重大标准的定义以及那些II类变更在风险包干费中解决,那些II类变更在基本预备费中调剂解决。这样可避免在变更设计时出现界面不清的情形。
2.甲供材料设备模式的创新
对于像钢筋、水泥等影响工程结构质量的大宗物资,铁道部负责对合格供应商进行审查,并定期颁布合格供应商名录,建设单位负责招标采购的具体实施。按照目前铁道部相关招投标的规定,可以在合格供应商名录范围内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这样既可以控制工程材料质量,又可体现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即时采购的灵活性,不至于发生材料囤积或发生采购不及时而影响工期的情况。
3.甲供设备税金问题
针对工艺设备比较多的工程,在招标前,建设单位一定要仔细研究,根据财政部规定,对于不需计入产值的安装甲供设备,可以从营业额中去掉,这样可避免在招标后出现甲供设备重复缴纳营业税的问题。
4.建管费超支问题
针对建管理费超支问题,一要建立激励考核约束机制,将费用控制的好坏与建设项目年度考核以及建设项目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及任免提拔挂钩,促使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建设单位的积极性。二要做好建管费用分年度预算控制,工资总额年度总控制度。三要严格控制招待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四要降低办公设备超标化。
5.工程保险问题
建设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本来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转移风险的一种手段,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在在合同中要根据整个工程风险情况,分工点、分标段进行分析,比如对于围岩和地质不太好的长大隧道,一定要缴纳工程保险,而对于地基比较问题,可以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灵活掌握。
6.投资检算问题
投资检算作为建设单位控制投资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建设单位一定要重视投资检算的作用,不能作为形式,避免”差、错、漏、碰”现象,既可以加强对设计单位进行考核又可以有效的控制投资,防止不合理的I类变更以及II类变更的发生。建设单位可委托第三方进行审核制度,强化投资检算作用。
四、结束语
过去,由于铁路比较封闭,计划经济体系加上半军事化管理,“先施工、后算账”现象非常普遍,存在一种“合同是形式,喝酒才是关键”的思想,但是现在随着铁路市场化程度的加快,中建、中水、中交、中铁各施工企业全面进军铁路市场,铁路建设单位也要逐步规范合同管理,在招标时,在合同专用条款中根据工程特点细化合同,提出与本工程相适应的管理要求,严格防止合同漏洞。而作为进军铁路市场的各施工单位也应调整思路,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并加强合同前审查、合同中动态管理以及合同后评估。真正由过去的“先施工、后算账”,逐步转变为“边施工、边算账”的动态合同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何伯森. 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郝杰忠.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招标投标分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刘伊生.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修订本[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4]胡季英,关柯.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5-27.
[5]任宏,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孙书阁.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实务[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7]余立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王福元.目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卷2期
[9]方远明.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03(2):135-137
[10]胡文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1]徐炜.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西建筑,2005(10):151-152.
Problems in Management of Construtional
Engineering Contracts and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untry" in long-term railroad network plans"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ailway in high speed,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market is progressively and open, the railway ministry in 2007 formulated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bidding demonstration text", railway construction market is by extensive model to intensive, standardization direction change. Railway construction contrac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position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But in the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oblems gradually exposed, part of the railway project contract complia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For this, the author combines oneself management project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and measure,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reduce the contract contradictions and errors, improve our country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Keywords: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主要要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学理论以及先进的知识运用,形成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模式,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整个安全管理。因此,在安全通风管理中,严格贯彻煤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本地区的煤矿安全管理形成系统化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的管理措施,对于整个技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简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系缺乏整体性
在整个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每一个管理体系都应该是紧紧相扣的,要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构建相互作用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形成全面的信息传输渠道,但是,在当前的一些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同,在整个安全管理中没有严格的按照煤矿安全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整体探究,也不利于在整个制度化的实行中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对于提升整个工程的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2 技术运用的不够科学
在当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尤其是从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技术上的落后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尤其是顶板事故发生现象的出现,在受到煤矿基础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矿井巷道布置不合理,支护构建不到位的基础上,就会带来通风不畅,不利于通安全的有效管理,在一些瓦斯爆炸事故中,加之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配检员配给不足,检查不及时等,就会造成井下爆炸现象,有的还出现有“三违”现象,这样在通风状况不良好的背景下,就会给整个煤矿通风安全的危险系数增加,尤其是在技术运用过程中,没有结合煤矿的整体实际情况,蛮目的采用相应的技术跟进,就会给整个企业的安全操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探讨改进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建立严格的通风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通风检查
通风安全大检查是实施行为监督、技术督促及实施安全评价的重要手段,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是对职工进行教育的过程,内容包括管理措施检查和技术检查。检查中要抓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和带有普遍性问题,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措施、查隐患,查出来就改,重大隐患要限期解决,检查结果要向主管部门报告
(1)定期化验井下空气成分。检查用风地点的进风空气成分是否符合新鲜风流标准,检查回风流空气中是否有火灾的指标气体等
(2)检查其上各分支分路是否有堵塞、支护断面变形,若有应及时处理;
(3)定期测定井下风量和风速;
(4)局部通风检查按部颁的质量标准及检查评比办法每月检查一次;
(5)定期检查通风构筑物质量和漏风量,看其安设位置是否合理。
2.2 实现通风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
质量标准化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两部分。质量标准化工作就是围绕通风安全管理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贯彻执行通风质量检查标准的活动,使所有的安全技术施工、通风安全管理活动要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和文明化的要求。质量标准化的任务是贯彻执行通风质量检查评比标准。要从一道风门、一道密闭墙、一台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做起,从各个工序、每个环节和每个岗位上进行质量管理。要求变事后检验为事前的预防和过程控制。加强质量计量工作是执行和提高管理质量的前提之一。对所有的通风安全仪器和设备,特别是瓦斯检查仪、监测探头和测尘仪等仪器仪表应定期检验、测试,使其性能良好,视值准确。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比和监督是质量标准化的重要保证。质量检查就是依据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采取一定得测试手段对施工过程、结果和管理目标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2.3 完善顶板的技术管理
在顶板管理上,一是必须督促企业配齐配足专职顶板管理员,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分片分段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企业的操作工人必须按照作业规程,做到敲帮问顶、支护到位、成排成行,充填必须足实接顶。在通风瓦斯管理上,一是企业须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全面制订企业的瓦斯管理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操作;二是瓦斯监控系统监控的范围、地点、时间必须按规程进行;三是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特别是要抓好碛头掘进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突然集聚;四是企业必须配齐配足瓦斯检查人员和瓦检设备,并严格按照规程加强瓦斯检测,坚决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
2.4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加强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工业部下属的各大矿务局及大型煤矿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在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协助下,研制了一批有价值的应用软件,取得了一定得经济效益,但就整体而言,目前的各局、矿的计算机管理工作尚属初期阶段。计算机用于通风安全管理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分析及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瓦斯管理、防火和防尘管理等。二是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借助DSS或专家系统可实现对矿井灾害的救灾方案预演、优化和科学的决策。
3 结语
在矿井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还要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加强系统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提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为整个煤矿井下通风系统提供坚实的帮助,并在配合整个安全通风技术的创新中,秉着有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技术革新模式,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余新海;跨越式发展中政府有效干预的制度分析――现象、理论回顾和新的审视[J].财经研究,2003(03).
[2]谢旭阳,杜红兵,周心权,杨漫红.基于INTERNET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03).
[3]李希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SD模型及其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 (01).
[4]黎宏.论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J].法学评论,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