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的经济效益范文

时间:2023-05-25 17:36:34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1篇

【关键词】企业效益 资金管理 经济效益

一、资金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关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资金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效益就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量、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量同劳动消耗量、劳动成果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主要是靠资金、成本、收入等资金指标所表现出来的,

(1)企业总目标。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资金管理是企业总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资金目标的执行与管理一定服从于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

(2)企业成长的环境。因此对于一个企业,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目标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能被过分夸大,这就要求在制定目标时企业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准,既要发挥企业所拥有的生产经营优势,也要采用先进合理的生产技术与方法,这样就会使企业较快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分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企业的资金管理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资金的变现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资金系统的完善与管理。国家提倡节约型社会,企业从节约资金的角度来考虑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坚持“节约原则”通过对资金确定合理的需要量制定出资金管理计划,对资金进行盘点、盘活,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第二,提高对资金系统的运用。企业通过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只有对资金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才能为企业创造最为根本性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资金的如何合理的分配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随着经营机制的不断转变,企业内部的资金收益如何科学的进行分配显得尤为重要。

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混乱制约着资金管理的效果。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一套与资金计划相匹配的资金使用分配方案,但是这种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诸多落实渠道、管理水平的限制,一些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具备操作性,这就导致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杂乱无章的混乱局面。企业按照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进行资金管理还要解决企业在生产、销售及其他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必然出现投资失控的情况,这种与资金管理不符的情况严重制约着企业资金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加大的企业管理的风险。

(2)制度不健全限制了企业资金管理。在企业中,需要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实行自上而下的简便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建成比较完备的资金监督与调控考查制,同时要对资金管理全程严格监督与管控。但现在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做到这点,少数人控制了企业的资金使得企业管理阶层对于资金运动无法进行自由调控。另一方面,就算企业有监督职能与监督制度,由于企业的资金流向不能得到及时的上报,因此监督者也不能够对企业的资金做到及时的监控,这就必然造成资金管理工作的名不副实。

企业资金比较分散制约了资金管理效率。企业资金分散已经阻碍了资金管理的发展,企业中二级单位繁杂、账户太多导致难以集中管理,资金分散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造成资金停滞从而不能进入流通渠道,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沉淀资金。企业在资金的运作过程中随意性太大这就导致企业在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减弱,资金周转的速度不利于提高。资金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四、提高资金管理、经济效益的具体对策

(1)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力度,首先需要企业将资金效益、企业经济效益、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引导企业内部的员工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资金管理意识为企业资金管理提供保障。同时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及一线职工更加清楚企业效益与资金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企业资金管理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循环。

(2)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企业在管理资金制度的不健全势必会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通过对企业资金进行严格的审批、严格把控减少企业资金流动较为盲目的现状。企业管理者或者主管必须对资金的调动做审查、亲自把关。通过使用现代化方法监控资金的具体流向,通^定期、不定期开展资金研讨会议,通过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做合理、科学分析。通过对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好下一个阶段的资金预算,通过对上一期的企业资金的具体的管理情况分析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上一阶段经济效益的对比情况对资金的管理提供更多的管理方法。

(3)盘活积压的资金。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积压很多物资,企业流程资金所占比率降低,企业资金周期延长。所以企业必须从困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或者救活自己的发展方法或者途径,通过激活积压的资金或者通过对物资进行变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是取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具体如何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满意的水平或者在同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需要每个企业结合其自身发展的实际,对症下药,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资金的管理控制与经济效益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通过加强对财务资金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在抓好财务资金管理的同时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企业主动协调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促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会计审计;经济效益;影响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1-0104-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F239.4文献标志码:A

会计审计可以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使企业获取的经济信息更加精确,进而让企业经济活动更具稳定性,为企业高层制订企业战略提供必要的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趋于完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经济活动也越来越繁杂。为了抑制经营管理风险,需要企业提升对会计审计的关注,明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会计审计工作,使会计审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实现最大化,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1中小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实行内部经济审计变得极为重要,对提升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有决定性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兼得投资和管理者的权利,使企业形成了自我管理。基于这种情形,传统的财务审计不能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实行审查,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经济管理需求[1]。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以实际的经济数据为根本,审计方式多元化且客观,可以从根本上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优化,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二是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缺点,对自己的特质进行放大处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目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逐渐向信息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对每个部门的控制形式进行预判,及时发现执行和管理中的缺陷,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更平稳地发展下去[2]。

2会计审计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2.1提升资金利用率

明确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和资金利用情况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中小企业提高投入资金的利用率不但能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作用,这样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审计可以对中小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在具体环节对中小企业内部各类经营以及投资活动进行分析并准确记录[3]。

在实际工作中,要控制好工作时间,寻找并处理中小企业当前的资金管理问题,依据企业运营的真实状况制定解决策略,使策略更具针对性。在中小企业有效运用资金的情况下,可以促进其经济效益增长。同时,开展会计审计工作还能保障中小企业资金安全。在实际操作中要对中小企业内部资金进行针对性监管,提高资金运用时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效避免徇私舞弊的情况,保证资金正常运用且价值最大化,提高中小企业的利润[4]。

2.2对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企业经济效益要依据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活动才可以实现。在各项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能够得到一定利益,因此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企业内部经济的提高有决定性作用。

在现实工作中,一定要对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保障,这样不但可以使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对提升中小企业效益也有重要作用[5]。

实施会计审计时,一定要对经济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数据及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详细记录有关内容。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能够总结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保障措施的時效性,从而保障企业内部各项活动有效开展。例如对中小企业库存产品实行查验时,一定要重视对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掌控,同时检查库存数据和记载数据的一致性。如果存在差别,就要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亏损情况。只有结合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6]。

3会计审计在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的应用措施

3.1加强会计审计独立性建设

中小企业需要提高会计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会计审计的独立性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会计审计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会计信息监管部门,建立互相抑制的制度,以预防为主。不仅要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部门,还要对所在企业的业务项目实行严格审计,审计时要保证多人审计。对会计部门实行考核,提拔能力强的人。企业要建立较为健全的监督制度,提供必要的培训,在审计师的帮助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使公司流动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化。

3.2会计审计制度全方位有效落实

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明确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审计工作使用时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在现实工作中,企业需要把会计审计有效落实到中小企业管理理念中,将会计审计制度落实到地,使其在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得到体现。只要这样才可以落实会计审计的监管职能,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为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转变管理理念,重新定位企业员工的责任,将中小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落实到地,同时还要在现实工作中实现会计审计工作标准和制度化。这不但是一种保障,也是实现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以自身为基础,把支付业务作为起点,对传统形式下财务部门单一审核以及支付方法进行改进,同时让审计部门参与进来,重复审核日常的支付业务,以此推动资金合理运用。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拓宽审计工作的思路,依据企业管理状况,将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监管中小企业当前的经济活动,同时能明确责任,使会计审计工作更具覆盖性和有效性[7]。

3.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审计工作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关乎会计审计的效果。要想有效开展会计审计工作,需要保障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工作技能水平[8]。

在当下,会计审计已不仅是财务领域的工作,还涉及管理和日常经营。这种变化对会计审计人员的要求与日俱增,只有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素养,才能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效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在日常运营和管理中强化培养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性,经常组织人员参加新项目培训,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和制度现状,这对企业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在现实工作中,要加大企业的培训力度。对会计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把最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与现实工作進行结合,再传播给参加培训的有关人员。

与此同时,要注重实践。中小企业招聘人才时应尽可能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审计工作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得中小企业会计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审计人员要对自身提出高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市场变化和业务知识进行深化剖析和了解。针对最新出台的政策,一定要依据企业现实进行探究,唯有这样才能把会计审计的功能最大化,企业才会更好地发展下去[9-10]。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途径;意义

企业经济效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定程度上说,企业经济效益既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又对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即从企业角度而言,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从社会与国家角度而言,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与国家的稳定长足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济效益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内涵方面理解,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是由管理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以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组成。

一、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

(一)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企业管理粗放

虽然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管理程度不够,观念老套。部分企业的管理方式缺乏创新,仍旧采取翻报表与算福利等,而且部分企业领导根本不关注与重视企业管理理念,只注重听报告与作报告。另外,企业管理缺乏创新,管理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合理的管理方式、有效的管理模式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待提高

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存在弊端。一方面,部分企业过分注重当前利益,缺乏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缺乏健全的激发高素质人才积极性的分配制度,也就是说企业员工分工不明确,加之力市场竞争力的增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较混乱,缺乏健全的职工依据职业技能水平获得提升、依据业绩贡献大小明确收入分配的薪资体系。

(三)企业文化不能跟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且作为企业依赖的环境,对企业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文化定义的熟悉与了解是首要任务,企业文化属于一种价值观,既是企业产生的文化观念与历史传统又是企业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总之其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发展战略、道德规范、指导思想等。众所周知,员工是一个企业的主导力量,员工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优越的管理理念,即企业优越管理理念的建立与形成需要员工的支持,员工若能成分了解与掌握管理理念,并付诸于行动,那么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取得良好成效,反之则丧失了引进管理理念的意义。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首先,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方式,即集约型经营。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维护环境,在争取经济利益最大化时必然会影响环境,所以环境的维护尤为重要。另外,科技水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科技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丰富企业资源;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有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其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企业领导者的支持,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需要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制度与体系的创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方式主要包括学习与制定现代企业良好管理方式;创建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经营者管理能力等。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企业破产与兼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加之企业延用的优胜劣汰规则,部分企业在经营方式不合理与经济效益无法满足企业生存的基础上就会选择自己关闭或是被其它经营良好的企业兼并。最后,树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正确树立,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凝结力、激的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劳动生产率,总而言之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每个企业都需要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具备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及需要提升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

首先,从企业整体角度而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利于加强企业多方面的优势,企业在平常经济活动或参与企业竞争过程中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以及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丰富企业资源,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不是万能的,它们无法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企业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有效资源创造更多价值,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企业获取资源的途径,从而与时俱进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最后,从当前经济环境角度而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加强国力,有利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因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企业、社会、国家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发展,以及提升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因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既是企业管理者的目标也是所有从事经济活动人员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另外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张阳.浅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与措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2

第4篇

关键词:安全经济投入;安全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企业安全经济投入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企业安全经济投入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为控制危险因素,消除事故隐患或危险源,提高作业安全系数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各种资源的总和。

安全经济投入一般表现为主动性投入(又称为预防性投入)和被动性投入(又称为控制性投入)两种形式。主动性投入包括安全措施费、防护用品费、保健费、应急救援投入和保险投入等超前预防性投入;被动性投入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后的营救、职业病诊治、设备设施修复投入等控制性投入。

二、企业安全经济效益的内涵及分类

有关安全经济效益的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以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物质损失来实现企业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效益的均衡。其逻辑推理是:如果不发生事故,那么,事故损失就转化为经济效益。然而,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应该是由减少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减少的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减少安全投入并转化为高效的经济效益以及安全管理所创造的现实经济效益四部分组成。其中,创造的现实经济效益是潜在的,渗透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易独立地表现出来,因而称之为潜在的经济效益。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安全经济效益的特点,按照其性质可分为正效益和负效益。

(一)安全经济正效益

其包括减少安全投入并转化为高效的经济效益和创造的现实经济效益。当将影响企业效益的其他因素作为不变量,而把安全作为变量来分析时,就不难看出安全对提高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生产得到安全保障时,生产过程就正常,从而获得良好的效益。其次,在安全条件下,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这对从业人员队伍的思想稳定、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全经济负效益

其包括从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中扣除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这两部分。一旦发生事故,无疑会直接增加生产总成本,导致利润减少。因其在数值上表现为负数,故称为安全负效益。如果事故频发,则生产中断,成本增加,导致效益降低。

因此,安全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归纳为:E=Ea+Eb+Ec+Ed。式中,E为安全管理经济效益;Ea为减少事故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Eb为减少事故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Ec为减少安全投入转化的经济效益;Ed为创造的现实经济效益,即潜在经济效益。

三、企业安全经济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对企业安全生产而言,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生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是如何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明确企业的责任和目的。不能忽视安全,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责任;也不能不要效益,因为要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员工的切身利益,这既是责任的体现,也是每一个企业的根本目的。在日常生产实践中,企业的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这一对矛盾始终存在。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长。

四、企业安全经济评价

(一)评价方法

理论上有两种安全经济评价方法:一种是安全投资效益回报评价,即安全投资与收益的关系。企业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安全投资一般包括员工的一般劳动保护用品以及特殊工种的劳保用品、特殊场合的劳保工具,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安全设施的整改、革新和维护,安全技术措施的提升,安全系统的建立和维护等。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的初始时期,这几部分投资是随着投资的增加及安全度的增加而递增,但是安全产出为0,从经济效益角度上讲经济效益为负值,即投资效益为负;当安全设备和设施投入运行后,随着新增可变投入的增加,安全产出也逐步增加,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这时就会产生投资正效益;当投资不断进行,投资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显然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从而安全经济效益为不再增长状态。

另一种评价方法是评价系统在多高的安全度时安全费用最优。系统的安全费用是指安全投资和事故损失之和,它包含了上文所讲的安全正效益和安全负效益。当系统安全度低时,其安全投资低,事故损失大;随着系统安全度的提高,安全投资增加,事故损失费则下降;当系统安全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要进一步扩大显然要进行大量的经济投资,这种安全投资往往是用先进技术替代旧技术,然而事故损失的减少却很有限。这就是说系统安全度过高或过低,系统安全费用都会很高,安全投资的经济性是不合理的,因此本评价方法认为适当的安全度所对应的安全投资为最佳安全投资。

针对以上两种评价方法中涉及的评价指标,既要考察安全投资效益的正、负以及最大,同时必须要考虑系统安全度的高低。

(二)最佳安全投资点的确定

从企业经营角度看,总是追求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减少因事故造成的停产停工损失,减少因事故而引发的人身伤亡、职业病和财产损失。然而,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在基本的安全得到保障后,工人们又会要求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这就意味着安全经济投入的增加。安全投资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才是最合理的呢?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企业的最佳安全投资问题是在一定的系统安全度要求下进行分析的,适当的安全度的选择对企业来说是优化企业安全经济投入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利用经济学边际收益理论。

参考文献:

[1]姚庆国,黄渝祥.安全经济学基本问题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6(12).

[2]冯建.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经济分析[J].企业经济,2006(8).

[3]张吉广,张伶.安全氛围对企业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技术,2007(2).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环境成本;经济效益;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07-02

一、企业环境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定义:

(一)企业环境成本定义

联合国在《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曾经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这一定义以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入核算对象[1]。

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

我国对环境成本的确认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达到国家环境标准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二是国家为保护环境实施经济调节手段使企业所发生的环境成本费用支出。这两种确认方法都是将其作为一种费用来处理[3]。

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

环境成本的计量是指对环境成本确认的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即确认环境成本后,按照其业务或事项特性,采用一定的属性和计量单位,对数量和金额进行认定、计算和最终确定。环境成本的计量属性一般包括历史环境成本和现行环境成本,计量单位采取货币形式[2]。

(二)经济效益的定义

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C+V+M)/C+V

C:消耗原材料价值;

V:工人工资;

M:利润。

二、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关系的总结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的相关性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目前理论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负相相关。企业为了提高环境绩效,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即国家实现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过程,会损害企业的经济目标[5]。1998年Stanwiek通过对多个行业共120多家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收益率与企业的排污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而验证了这一结论[4]。

而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却持有另一种观点:“恰当设计的环境规制可以激发被规制企业创新,产生效率收益,相对于不受规制的企业,这可能会导致绝对竞争优势;相对于规制标准较低的国外竞争者而言,环境规制通过刺激创新可对本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地位产生正面影响。”他认为,在传统的静态假设条件下,企业的技术、资源配置和消费需求都是固定的,社会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在一定时期内势必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5]。这一理论通常被人们称为“波特假设”或是企业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双赢”观点,即认为企业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是正向[4]。

(二)基于“波特假设”的环境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理论研究[4]

1.企业对政府环境规制措施的反应

如果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政府制定的环境制度仅仅是被动的遵循,并不积极主动地去改进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则企业的环境支出势必会增加企业环境遵循成本,从而降低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反之,若企业在政府的激励机制下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在环境管理决策方面就会更加慎重,处理起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之间的关系来也会更加理性。同时企业还将改革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方式更具有竞争优势,废弃物也可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因创新行为得到提高,从而使环境管理成本得到一定的补偿,甚至高于成本。

2.企业经营特点的差异性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因企业而异,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同,为此,不同企业对环境污染支出的成本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状况等各个方面千差万别,使得企业在创新能力上也存在着差距,创新能力不足,则即使创新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环境管理不成本也不一定会得到补偿,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就会受到影响。

三、实例研究

中国远洋公司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由于经济效益这个指标数值过小,为了方便与数值较大的环保支出进行比较,我们将经济效益扩大为原来的1000倍,然后将二者进行回归分析:

首先做出二者的散点图

从图1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弱相关性;

通过SPSS回归分析求得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33

显著性水平sig值为0.945>0.05,相关性水平不显著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中远实例我们并不能得到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正相关的结论,相反还得出了二者相关系数为-0.33的不太显著的负相关;但这并不能说明环境成本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一定为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从宏观上说,首先由于企业我国环境成本会计发展并不完善,几乎处于空白,能够把环境成本披露出来的企业非常少,数据太少就为关于企业环境成本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仅靠500强之一的中远,很难有说服力;其次,环境成本有可能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其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很难衡量,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并将环保成本加以量化,那么带来的社会效益将市不可估量的。这也是经济效益体系忽略的。

从微观上说,中远集团的主营业务是远洋运输,其经济效益对气候的依赖性比较大,容易产生奇异值;并且由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经济危机,这些外部的因素对中远的一些经济指标影响十分巨大。

(二)建议

1.发展环境成本会计,不光是理论上发展,更重要的是实践的加强,尤其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披露问题,以更好的发展环保事业。

2.完善经济效益核算体系,建立企业因环境保护产生收益的核算体系,并加入经济效益中,这样才不会造成企业只注重自己本身的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保护对社会产生的环境收益,由此逃避环保责任。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飚,刘晓红.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1.

[2]林万祥,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2,6.

[3]李元奇.浅谈企业环境成本[J].陕西综合经济,2005,2.

第6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 提高 目的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企业能否站稳脚跟,谋求生存和发展,关键看企业经济效益是否良好,企业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因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企业的唯一选择,其内涵是取得利润,利润越多,效益就越好,企业的活力就越强,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企业内部千疮百孔,就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将经济效益列为重中之重,因为只有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满足人民的需要

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投入、产出、消费和所得等四方面比较全面反映出来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意味着创造出数量更多、适合市场需要、质量更好的产品和劳务,从而满足现阶段人民消费需求多样性和差异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对国家对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社会的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盈利和国家收入,繁荣市场,增加资金积累,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我国经济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向上健康成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味着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企业在合理合法情况下,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加强资金预算和管理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动力,财务部门科学合理地确定生产经营资金需要量,控制资金投放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要使资金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认真选择资金来源,尽可能降低资金成本,搞好资金运用和资金筹划,盘活存量资金,使死资金变成活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还可以适度的贷款和短期负债经营,但是得考虑企业是否有偿还贷款的能力,毕竟贷款和短期负债只是暂时的,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那么企业便有筹资上的风险。

(二)依靠科技,采用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立足点,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小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现阶段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以少量的增量带动高效运转,把投资重点放到技术更新改造上是十分必要的,是现阶段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三)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众所周知“品质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有一流的品质,才会有广阔的市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合格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领导和每位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产品质量管理当中,把质量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提升企业的内外部竞争实力,扩大影响,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四)加强员工业务素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应该时时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要做好降本增效,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企业当前一个迫切任务是加快人才培养,尽快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训和教化。在安排培训时间上尽量照顾到员工的心理需要,抽出一些工作日的时间让员工去参加培训,员工培训也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一些相应的激励制度或激励措施,强化员工的培训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自觉性。

(五)优化产业结构,健全企业制度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推动和保持经济的增长率。领导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好的制度,然后不断改良这个制度,单位在设计制度时,必须对此作出了解,这样制定出的制度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在好的制度下,每个位置应有合适的员工,出现问题,按照设计好的程序,相应人员在规定时间作出相应处理。管理不是要去管理人,而是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人。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应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定性合理的要求,但是这一要求却缺少可操作性。积极探索能够提高本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79-01

引言

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在市场上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如此,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息息相关。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之下,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部分,企业对于活络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科学技术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财富,增加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体现了企业的根本价值。因此,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途径的研究与探讨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1、改变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模式

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扶持。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模式从原本的传统粗放型逐渐实现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由机械劳作替代人工劳作,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1]。企业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模式首先体现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在相同的生产时间与生产投入的基础上,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劳动成果,从而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随之提高。劳动者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是影响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劳动者本身的素质得以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生产效率。只有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交由高素质的工人人员来操作,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模式的彻底转变。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身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想要实现对企业科学、合理的管理,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建立健全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涉及到产品质量、人力资源配置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想要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认清主次矛盾,并依次进行处理[2]。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一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可以通过兼并、破产的方式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式之一。

3、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加企业活力

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操作者,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相扣。只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才能够督促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更多高质量、高数量的产品。除此之外,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并完善新体制,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增强企业活力,挖掘企业的经济效益,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以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替代片面追求企业经济增长速度。

4、拓宽企业营销渠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营销渠道是帮助产品推广的有利渠道之一[3]。网络渠道由自由渠道与合作渠道两个部分组成,大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与自己的网络商城,通过自由渠道进行产品的推广;而中小型企业受到企业规模、资金的制约,一般都会选择合作渠道,通过合作的方式推销企业产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渠道,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5、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

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凸显出来,其中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4]。面对这一问题,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根据针对当地市场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的情况之下,努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与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方向,淘汰投资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本的产品,并且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对新型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与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与科学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国家相关政策,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的结构。

6、建立健全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则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可以维护生态环境,还能够节约社会能源。企业的经营生产离不开对于资源的利用,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工业废料,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企业如果对于废弃材料采取回收再利用,并且加工制作成新材料,不仅可以节省采购原材料的支持,还能够节省生产成本的投入,这样一来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能够得以提高。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才能够长久获得降低成本的优势。

7、树立企业文化

企划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员工管理、对于经营生产所坚持的理念与观点,企业只有树立属于自己的文化,才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帮助员工树立与企业一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文化是企业各成员共同努力的目标,是引领整个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向[5]。企业文化的树立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来刺激员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贡献一己之利。

8、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是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有使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各类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愈发重视。因此,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利保障。提高产品的质量要在减少对于各种劳动与生产资料消耗的基础之上,在降低生产能耗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可以大大缩减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的投入,提高单个产品的价值,使得同样的销售数量收获不同的销售额。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优先原则的同时,加强对于企业日常经营生产的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9、结束语

企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开展经营生产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目的,只有不断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运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视,加强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途径的探索,旨在保障企业长久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学坤.关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的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124.

[2] 唐洪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J].北方经贸,2014,06:221.

[3] 贾永常.浅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J].科技与企业,2013,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