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时间:2023-05-25 17:36:32

序论:在您撰写高血压预防与控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第1篇

第一,气血虚的人就经常容易腿脚发麻。 发麻的根本原因就是血液的循环受阻,时间长了,细胞供氧不足,一但血液回流,会出现部分神经发麻。造成这种症状的原由除了某些循环性障碍疾病外,有可能是缺维生素C,所以平时我们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第二,脚底发麻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所以要及时到医院就医的,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第三,脚底发麻可能是有神经炎的疾病或有脊椎病,我们可以采用中药、营养神经药物的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按摩、理疗、针灸等治疗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3]廖开历.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与心脑血管疾病处理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03:74-75.

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37-02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35~74岁人群为高血压高发年龄段,按2000年我国总人口和人口构成推算,其发病率达27.2%.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年轻人群比老年人群更明显,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率男性为74%,女性为62%[1].国内外研究证明,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专家指出:在健康服务中仅为临床高危患者提供降低危险的措施对一个国家预防心血管疾病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而即使是一般的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的适度改变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公共卫生意义[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支出、高产入、高效益的卫生保健事业。对人群进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一项一本万利的工作,是防治高血压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策略。然而,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着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现就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含盐量高和大量吸烟者发病率高。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高血压病在我国发展很快 ,发病人数已达1.5亿之多 ,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这将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 ,因此预防高血压病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预防医学课题。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 ,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到最低水平。

2 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4]

如何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或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用中西药降压治疗,忽略了从发病原因方面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尽管把血压降了下去,而一旦停药血压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不断升高。因此,对于本病应做到“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相结合。实践证明,对已病者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大都可以截断扭转病势。

2.1 基本措施

2.1.1 无高血压病者,应做到未病先防,如平素应积极开展养生防病;偶尔发现一二次血压升高,即应引起重视,如定期复查、及时开展防与治。

2.1.2 一旦患有本病,原则上一期高血压病应重在防而兼顾治,以防发展;二期、三期合并有心、脑、肾器质性损害者则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注重于防,以阻止病情恶化。

2.1.3 患病后应加强食物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必恐惧、焦虑和紧张。只要情志畅达,气血阴阳协调,自有益于本病的康复。

2.1.4 注意劳逸结合,慎防劳心、劳力和太过。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尤需注意休息、娱乐;否则,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小动脉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太过亦是如此。

2.1.5 经常散步或户外活动,以及郊游览胜,可促使气血阴阳平和,降低并稳定血压。

2.2 饮食调理[1]

2.2.1 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应限制在2~5g以下,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成人,应及早采用少盐膳食,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应从儿童甚至婴儿开始,养成少盐清淡饮食的习惯。

2.2.2 钾的补充 要补给含钾多的食物或含钾药物,同时注意镁、锌的补充。

高血压患者宜多食富钾的食品 ,来增加体内的钾含量。钾盐可对抗钠盐的升压作用 ,并能保护或减轻过量的钠对血管壁的破坏。钾富含于动物性食品、水产品和某些新鲜水果中。在临床实践中给高血压病患者适当补钾 ,可以收到较好的降压效果。

2.2.3 脂肪 应适当控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胆固醇应限制在300mg以内。

2.2.4 热量 若肥胖者应控制热量摄入量,每周使体重减少1~1.5kg,以求逐步降到标准体重,血压可随之下降。

2.2.5 适当限制糖类的供给

2.2.6 蛋白质 除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外,一般无须严格限制蛋白质,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g左右供应即可。鱼类蛋白质及大豆蛋白质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可适当增加。

2.2.7 维生素的供给 在对高血压病的患者给予利尿降压的同时,水溶性维生素丢失也较多,应注意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12的补充供给,以预防贫血。其他如维生素B6及维生素C也宜补给充足。

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品。如长期缺乏钙离子和镁离子 ,会诱发高血压症 ,而每日口服 800mg钙不但可以预防高血压病 ,还会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特别是对于限制钠盐的高血压病患者来说 ,补钙更为重要。另外服用一些维生素C、镁制剂以及粗纤维类食物 ,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

2.2.8 饮食禁忌 一切过咸的食物及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及含钠高的绿叶蔬菜等;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品,要严格控制或禁用。

2.2.9 稳定的情绪和豁达的胸怀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必要条件。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情绪不稳定 ,他们特别容易激动。这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激动的情况下 ,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皮质醇、血管加压素、5―羟色胺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使小动脉痉挛 ,引起血压升高。经过科学调查证实 ,情绪易激动的人患高血压病的机率明显高于性格平和者。所以要想身体健康 ,就要做到宽以待人 ,胸怀若谷 ,凡事要顺其自然 ,要始终保持一种宽松的心态。

3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根据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是实施自我保健的重要手段,它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卫生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干预性活动,达到使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高血压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顽疾,特别是老年人。据全国三次大规模高血压普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35%患有高血压,而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强化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信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性。

3.1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2]

高血压病患者中,约占总患病人数90%为原发性高血压,研究发现,它是多种因素的作用结果,即除种族、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外,主要是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危险行为因素包括以下:

3.1.1 超重与肥胖

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与体重的增加成正比,肥胖组的高血压危险性是正常组的8倍以上,在20―30多岁时体重增加的人危险性最高。肥胖者减肥可以降低他们的血压,即使没有降至正常体重,血压仍会有所降低。永久性的减重,虽然不能根治高血压,但却可长期控制高血压。

3.1.2 高钠盐饮食

钠为一切生物所必需,而且钠与水之间必须维持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代谢过程,健康人体每天只需要500mg的钠,正常情况下任何多余的钠盐经过肾脏排出体外。但是,对相当的个体来说,多余的钠会导致高血压病。限制高血压病人摄入钠(食盐与含钠食品)则血压下降,服用利尿剂排药利水,血压也不降。

控制钠盐的摄入对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 ,这可能与北方食用腌制咸菜较多有关。从生理上看 ,人体对钠的需求量并不大 ,每日 2―3克就足以维持人体生理需要了 ,可大多数人每日摄盐量远远超过了这一数量。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 ,超量摄取盐类是诱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对钠盐敏感者 ,诱发高血压病的危险性就更大 ,应该特别注意。

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限制钠盐摄入更为重要。因为儿童的肾脏尚在发育之中 ,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步减退。他们摄钠过量必然会增加肾脏负担。当肾脏不能把多余的钠排出体外而潴留于体内时 ,血溶量就会随着水钠的潴留而增加 ,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盐敏感易患者” ,更易因摄入过量的钠盐而患高血压病。

3.1.3 饮酒

过量饮酒所引发的高血压占5%~7%。饮酒作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酗酒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大敌。酒精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这是不争的事实。临床观察证明 ,高血压病患者如果减少或停止饮酒在6周以上 ,血压就会明显降低。另外酒精对脑细胞的伤害是相当严重的。喝酒后出现的头晕、精神亢奋 ,都是酒精作用于脑神经细胞的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如果经常喝酒 ,会加快脑血管硬化的进度 ,加速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些人认为 ,酒可以舒筋活血 ,可以预防心肌梗塞等 ,这一说法从未得到过科学证实。所以 ,即使是健康人也应该少饮酒或不饮酒 ,而高血压病患者绝对不应该饮酒。

3.1.4 紧张刺激

紧张刺激是内外紧张刺激因子引起、有明显的主观紧迫感觉、相应的紧张行为表现和伴随的生理、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损害。

3.1.5 吸烟

高血压病患者若大量吸烟,则出现心脏病以及心脏病致死的危险性大为增加。

吸烟有害健康已为人所公认。烟草中的尼古丁、人在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可直接损害正常人的血管内膜 ,使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不平 ,势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影响心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 ,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引起心肌梗死。吸烟还会降低降压药物的治疗作用。所以奉劝高血压病患者 ,为了自己的健康应尽早戒烟。

3.1.6 缺少锻炼

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既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和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理想的身体锻炼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即不剧烈、有节奏、长时间、大肌肉,能够动自身体重的运动。

3.1.7 从医行为不良

即高血压病人不能严格遵照医嘱坚持用药或进行多种非药物治疗。由于药物不能根治原发性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因此,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地使用药物治疗,切忌忽停忽用。特别是针对重度、中度患者,即使症状暂时有所缓解,也不能停止使用。但有的患者不能严格遵照医嘱坚持服药。有时因药物副作用感到不适而停药,有时因原有症状消失而停药,这样使药物不能真正起到降压并维持较低或正常血压的作用。因此,患者配合医务人员,坚持服药,坚持治疗和随访观察显得非常重要。患者的依从行为主要表现在对药物依从性和对医生多种非药物治疗建议的依从性,如限盐、减重、放松、运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等。

3.2 健康教育对策[3]

由于自身的不良行为引发的危害因素,应通过健康教育来培养健康行为,尽可能地消除危害因素。低盐、放松、减肥、锻炼、不吸烟、按时服药是预防和控制血压的行为措施,使用行为诊断模式,可找出这些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制定具体的教育干预措施。

高血压教育流程

3.2.1 筛检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先要对社区内的人群进行筛检分类,确定一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各类高血压患者,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3.2.1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目前我国已将血压升高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统一。

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 kPa (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临界高血压。

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者为确诊高血压。

3.2.1.2 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一般说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作为筛检重点对象:

①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②超过标准体重20%者,包括少年儿童;

③每天食盐量超过10g者;

④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g以上,且每周饮酒4次以上者;

⑤血压值偏高:SOP17.33―18.53kPa和/或DBP11.33―11.87kPa者;

⑥有吸烟史,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一年者。

3.3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内容[5]

高血压病在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美国医药协会调查结果显示, 每花 1 美元于患者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 6美元的医疗费用支出。

3.3.1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赵光红等研究认为,非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 83.9% 是因体检被发现的。已知有高血压,但接受过治疗者不到半数;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能系统治疗并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者仅占约3%。究其原因,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病缺乏认识, 不知道高血压病将会引起严重后果,认识不到治疗的重要性, 二是由于受某些不正确宣传的误导,服用的是保健药而不是有效的降压药, 这就需要长期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 使他们接受治疗,正确治疗,坚持治疗。

3.3.2 加大高血压病知识宣传力度 加强高血压病各方面的健康指导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调查显示79.30%的患者表示需要接受高血压防护知识指导,但只有 11.52%的患者曾接受过此方面的详细指导。大部分患者认为, 医护健康教育侧重点在于药物使用、饮食、运动指导等,而对高血压病的防护知识欠具体,不足以引起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高度重视。文献报道,高血压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前,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为26.6%,服药率为12.2%,控制率为2.9%,在健康教育后,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为 77.6%,服药率为 38.6%, 控制率为20.9%。

3.3.3 高血压病的危险人群 对血压未达到国际统一标准、但具有高血压病易发因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 如肥胖、高脂血症、经常紧张和焦虑、高盐饮食、吸烟酗酒,以及双亲其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冠心病病史等,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4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3.3.5 基础知识教育 首先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病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期以及高血压的症状、危害和预后,疾病控制的方法,其次是对社会人群的教育,强调检查血压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年以后做到每年测量血压 1~ 2 次,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针对早期高血压病患者由于无症状或症状轻,思想上往往不重视,指出进行检查和治疗与任其发展的两种不同结果,认识正规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3.3.6 饮食治疗教育 饮食治疗是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之一。

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 DASH) 饮食计划,多食水果、蔬菜及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较少的低脂奶制品,收缩压下降范围为 8~14mmHg。DASH饮食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不仅可以快速而显著地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同时, DASH饮食的降压效应无种族差异,对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均有效,因而对人群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3.3.7 药物治疗教育 让患者了解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治疗作用, 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告知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或不坚持服药,最终仍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长期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3.3.8 血压监测指导 指导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治疗初期应每周测量血压 1次,当血压得到较稳定的控制后,每 1~3 个月测量1次。血压正常者,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3.3.9 危险因素处理 患者服用药物后, 如出现头晕、头痛、低血压症状时应卧床休息, 某些药物如哌唑嗪类及卡托普利等药物, 易引起性低血压,告诫患者在变化时动作缓慢,以免引起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呕吐及抽搐时,应警惕高血压脑病的出现,及时到医院就诊。

3.3.10 提高护士对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水平 目前的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深入, 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效果欠佳。调查显示,只有 21.2% 的患者接受过医务人员的指导, 护士曾经对住院患者做过健康教育的比例更低,仅占11.52%,且以口头指导为主,来自医生的指导均多于护士的指导。此外对于所接受的指导表示满意的患者极少。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认识的必要途径,因此,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合理的高血压病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 降低高血压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没有高血压病专科护士, 所以培养和提高临床护士对高血压病的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促进高血压病预防的深入是当务之急。如何让患者充分认识高血压病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也是我们今后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昌茂.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右江医学,2003,31(5):480.

[2]江宁,李立明.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4(2):49.

[3]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01.

第4篇

当天下午,由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副主任华琦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个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也在此次活动上正式。另据记者了解,去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在京成立,华琦教授当选为分会会长。该分会成立一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龄人群,捍卫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他们先后制订了3部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只是其中的一个。因此,在当天的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间隙,本刊记者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展以及三部专家共识出台的背景、意义及相关内容,对华琦教授做了独家专访。

高血压分会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

“要了解《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背景,必须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说起。”采访一开始,华琦教授首先这样说。

谈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背景,华琦教授首先介绍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我国每年因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4万,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则显示,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41%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整体范围内,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在上述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高血压的管理工作,培养相关人才,促进国家分级转诊制度的改革,2015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和青年委员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宣布成立。据记者了解,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华琦教授当选为高血压分会会长和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文、刘梅林、李艳芳、郭艺芳、高平进、李为民、陈鲁原、张源明、袁洪、祝之明当选为分会副会长;李静、胡亦新、蔡军、皮林、丁春华、李悦、李燕当选为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琦教授介绍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后,以第一届委员会共181名专家及第一届青年委员共100名青年才俊为主,构成了学术团队的中坚力量,迅速针对高血压防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工作;分会成立后也很快成为我国高血压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平台之一。一年来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之一,就是发起制定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今年1月份正式的。“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建议。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缺乏,80岁或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血压达标率低于80岁以下人群。我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结合我国现状以及高龄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制订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希望能够完善我国血压管理策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高龄人群的危害。”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主要源于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心脏瓣膜的钙化、肾功能的减退和微血管的减少。多项应用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的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治疗和管理更复杂、更困难。因此,我们还制订了《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华琦教授透露,“这个《专家共识》目前仍在修订、完善中,不久即将正式。”她接着介绍说,“剩下的就是今天正式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了。这是针对我们以往称之为‘号’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这一种药物专门制定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号”解决了

我国缺少降压药物的大问题

在解析《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之前,华琦教授首先向记者回顾了“号”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的研发历史。

她首先介绍说:“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之所以简称‘号’,是因为研发伊始,它最早被称为‘号’,后来也曾被称之为‘北京降压号’。”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号”的诞生,与我国三位著名专家密不可分,他们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医学家吴英恺和洪昭光。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降压药物较少,许多降压药需从国外进口。为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上海高血压研究所邝安医淌诟据中医“轻可去实”的理念,突破当时国际上盛行的“阶梯疗法”,提出了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小复方”构想,并研制出了“复方降压片”,开创了用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先河。后来,吴英恺院士、洪昭光教授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采用优选法,研发了“长效小复方”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也就是著名的“号”降压药。“号”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我国高血压治疗缺少相应药物的大问题。“号”诞生后,在吴英恺院士的积极推动下很快投入生产和临床应用,一直到今天。华琦教授认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一种长效小剂量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每日服药一次,就可平稳地降低血压,这便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指南纷纷认识到了这一药物的学科地位,逐渐加大了对“长效小复方”的推荐力度,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广泛普及的“长效小复方”理念的先进性。

华琦教授还介绍说,“号”降压药主要由基础降压药和利尿药组成,每片含基础降压药硫酸双肼屈嗪12.5mg、利血平 0.1mg,含利尿药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这些年来,关于“号”的临床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要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孙宁玲教授领衔开展的全国、多中心《北京降压号与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比研究》,全国、多中心、纳入 5269 人的长期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降压号与吲达帕胺随机对照有效及安全性研究》和《北京降压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长期研究,以及《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其安全性》半年期研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永华教授主导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号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电解质和血尿酸的影响》;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有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苏定冯教授开展的《北京降压号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王增武教授开展的《号与复方降压片对比研究――社区复方制剂抗高血压治疗研究》等。

“更令学界关注的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旗帜性人物、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教授正在领衔开展的一项研究――CHINOM试验。”华琦教授继续介绍说,“CHINOM试验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以并发症为研究终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计划随访65000人,预计将在2018年公布实验结果,让我们共同期待!”

针对国情,

制定我们自己的专家共识

中国的“长效小复方”已经诞生半个世纪了,针对“号”的研究和使用至今依然经久不衰,但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广大临床工作者和广大患者。针对这种情况,为规范临床、指导诊疗,由华琦教授、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大权威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谈及这部《中国专家共识》的缘起,华琦教授说:“这事儿还得追溯到 2015年9月17日召开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专家研讨会’。在那次研讨会上,阜外医院的王增武教授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作了介绍,安贞医院的李艳芳教授对‘号’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了介绍。与会专家对‘号’在基层广泛应用、在高血压防治中的贡献表示肯定,也对其目前存在的疑虑、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王增武等专家还提出,‘号’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药品,我国地广人多,高血压发病情况复杂,发病率也在增高,我们为什么不制定自己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于是,那次研讨会便决定将‘号’已有的临床试验加以整理,邀请专家推出《号在基层使用的指导意见/专家共识》,以帮助基层医生规范使用药物――这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个《专家共识》最终得以出台的背景。”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华琦教授感叹着继续回忆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围绕‘号’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我们最终梳理出了与‘号’相关的文献160余篇、与高血压相关的文献数十篇,共计近200篇文献。由于这些文献的证据层次水平不一,又经过艰苦的工作,我们进一步梳理出35篇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最终选择了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字斟句酌、力求公正地拿出了这个共识的初稿。在此过程中,我们于今年1月28日、4月16日、7月12日分别召开了共识启动会、讨论会和定稿会,先后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刘力生教授、范利教授等63位专家参与讨论,给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几易其稿、数十次增删,光文章的架构就大调整了3次,最终才得以定稿,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文件。这个共识的执笔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静教授,为此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针对这一《专家共识》的内容,华琦教授介绍说,共识认为,我国传统固定复方制剂降压效果明确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基层降压药的一种选择。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是传统的固定剂量的单片复方降压药,自问世以来,在我国人群中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在当前众多新药涌入市场的情况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仍然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共识全面回顾了与“号”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据此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推荐和建议。

共识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疗效明确,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降压治疗的选择之一。目前,以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为基础治疗方案的CHINOM研究(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已经入选受试者10689人,该研究随访期为5年,预计2018年公布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的公布,将有助于进一步证实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疗效和安全性,奠定其在我国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中的地位。

华琦教授说:“我们希望这个专家共识能为临床医生在高血压防治中提供确切的指导和帮助,也为中国高血压防治事业提供助力。”同时她还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正式,充分说明我国的“号”以其明确的降压效果,方便的使用,低廉的价格,较少不良反应的特点,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专家的一致认同,这个药物必将在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最终能够有效捍卫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为助力“健康中国”大业,增添一份力量!

第5篇

【摘 要】 目的 让广大高校知识分子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性。方法 指出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和高校知识分子不良生活习惯是发生高血压危险性的重要因素。结果 高校知识分子认识到行为性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非药物干预措施防治高血压的。结论 高校知识分子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提高后,防治高血压的依从性增强了。

【关键词】 高校;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越来越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由于他们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和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环境中,由此引起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不时发生“高知不高寿、英年早逝”的现象,给社会、单位、家庭造成巨大损失和痛苦。所以,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从而提高知识分子的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1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

通过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使广大高校知识分子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了解和重视高血压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各项干预措施中去。

1.1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人中约15%~30%合并左心室肥厚,而左心室肥厚本身又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1]。同时,心衰发生率10倍于无左心室肥厚者。通过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可以使左心室重量减轻,减少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衰发生。

长期高血压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至少使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3倍以上。大量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一个独立的、不依赖其他已知危险因素而起作用的发病因素,并随血压升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升高。但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1.2 高血压与脑卒中 高血压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是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人数随着高血压患病率升高还会进一步增加,未经治疗的高血压中脑卒中发生率比经过治疗的要高得多。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能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研究表明,经过系统地抗高血压治疗能使脑卒中发病率减少38%,致死性脑卒中减少40%[2]。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1.3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 国内资料表明,由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致肾功能衰竭占慢性肾衰者的10.4%~28.2%,肾硬化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是肾硬化的主要原因或促进因素。因此,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从而减少肾脏损害保护肾功能[3]。

2 与高血压有关的高校不良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寿命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因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生活方式病之一,所以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广大知识分子应认识和了解与高血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和改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

2.1 生活与工作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上有老、下有小,同时面对事业上各种竞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情绪不稳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应激环境中,对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和预后都十分不利。

2.2 生活无规律 许多知识分子为了事业,生活无规律,工作无条理,吃饭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经常熬夜,睡眠无规律、昼夜颠倒,不注意劳逸结合,经常超负荷工作,迷恋竞争性强的工作,使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甚至出现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现象。

2.3 缺少运动 知识分子长期以教学、科研等脑力活动为主,体力活动明显不足,平时又疏于运动锻炼,而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久坐少运动和身体欠佳的正常血压个体比更加活跃的和健康的同龄对照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20%~50%。

2.4 饮食不合理 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交往频繁,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广大知识分子极易出现饮食不合理,如暴饮暴食,食无定时,食无节制,挑食偏食,出现以高盐、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为主的不良现象,造成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均,从而出现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病。

3 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大量研究提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而这些行为性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控制和消除而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既可用于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又可用于轻型高血压的首选疗法和中、重度高血压的基础疗法,是广大知识分子都应该身体力行的。

3.1 心理平衡 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避免各种强烈应激,避免大喜大悲,消除不切实际的争强好胜心和过分消极的失落自卑感,尽量处理好个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心情愉快、乐观豁达的心态。同时,生活要有规律,要充实,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超负荷工作,学会休息与放松,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多样的兴趣,使生活充实,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目的。

3.2 合理膳食 首先,饮食结构需合理。低盐饮食,减少烹调用盐量,尽量少吃酱菜、咸肉等盐腌类食品。少食含脂肪和胆固醇较高的的肥肉和动物脑子、鱼籽等,多食蛋白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和鱼类。尽量少吃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物,多吃含钾、钙、维生素和纤维素较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奶制品。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其次,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零食,不偏食,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和降低高血压,也有助于控制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3.3 适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十分有益的。每个人应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病情及个人爱好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有规律适度地进行,一般选用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医疗体操等,每次30~40 min,每周4次。运动量以下面方法估计: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等于210减去年龄)表示运动量合适。

3.4 减轻体重 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肥胖者患高血压是体重正常者2~3倍。常以体重指数和腰围来判断是否过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在18.5~23.9为正常,在24~27.9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90 cm,女性腰围大于80 cm,为腹型肥胖。减重可以降低血压,并可降低同时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减轻体重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饮食控制、减少热量摄入和通过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增加热量消耗。

3.5 戒烟限酒 许多知识分子都有吸烟和超量饮酒的不良嗜好,已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吸烟可促进动脉硬化,增加血液黏稠度,是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容易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吸烟者高血压、心脏病患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5倍,脑卒中风险增加2~3倍。同时吸烟会干扰某些抗高血压药的治疗效果。因此,应严格戒烟。

酒是导致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经常饮酒超过一定限度会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患病率和平均压均超过不饮酒者。过量饮酒还会增加脑卒中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饮酒可降低某些抗高血压药的疗效。所以,饮酒要适量,男人每天喝酒的量不应超过30~40 ml,女人不要超过20~30 ml。

参考文献

1 刘治全,年建军.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2

2 朱鼎良.高血压临床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

第6篇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全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做好社区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主要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是指病因未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另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约占总数的5-10%,是由于体内的某些疾病引起上的。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90%找不到明显病因,但流行病学证实高血压的发生与某些危险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1.1 遗传因素 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族高血压病人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为遗传因素存在。

1.2 体重超重及肥胖 体重超重及肥胖与高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不良生活方式

1.3.1 吸烟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抽两支烟十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高血压,而且易死于蛛网膜下隙出血,同时尼古丁还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1.3.2 酗酒 国外调查发现,每日饮用大量葡萄酒者,其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饮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1.3.3 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易致高血压的发生。我国人群食盐量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北方每人每天食钠盐12-18克,南方每人每天约为7-8克。而健康饮食是每天每人不超过6克。所以膳食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

1.4 社会心理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害的社会因素增加了高血压发病的危险性。年轻时的急躁和敌视态度与15年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显著有关。调查发现,从事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的发病率达11.30%:其次是会计、统计人员,其发病率达10.20%,这说明高血压是在从事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劳动者中易发生。

2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卫生部1998年起确定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说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时至今日高血压的患病率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高,为此卫生部调整了高血压的预防策略,提出了六个转变:

2.1.1 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 仅靠专家行为控制高血压效果不明显,必须强调政府行为,由政府部门创造支持性环境并进行必要的投入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2.1.2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 单纯发展医疗技术方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医疗费用很高,因此开展群体预防才是根本措施。

2.1.3 由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 农民知识相对不足和自我保健意识缺乏,使得农村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防治任务也很艰巨,所以必须城乡并举,分类指导。

2.1.4 由高层向基层转变 基层卫生系统既存在治疗水平不高,又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因此强调高血压的防治必须面对基层、面对社区、面向乡村、面向人群,充分发挥和利用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2.1.5 由专业行为向群众运动转变 调动人们关心自己、争取健康的积极性,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1.6 由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结成高血压防治的统一战线。

2.2 高血压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 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对健康人群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对高危人群通过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和控制高血压水平;对患病个体通过现患管理,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3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

2.3.1 一级预防 高血压的第一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健康人群,主要措施是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

2.3.1.1 健康教育 向社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和行为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层卫生组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广泛、持久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投资小,效益高的预防措施。

2.3.1.2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

2.3.1.3 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 人们一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与高血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吸烟和酗酒和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戒烟和限酒对预防高血压有着重要作用。

2.3.1.4 合理膳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血压平稳,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高维生素、低钠盐、低脂肪饮食。

2.3.1.5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运动,坚持长期有氧运动可使血压下降。

2.3.1.6 保持心理健康 及时调整情绪,适当休闲放松,保持健康心理对高血压的预防很重要。

2.3.2 二级预防 高血压的二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高危人群,主要措施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3.2.1 规范化筛查 高血压筛查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血压,通过对社区人群进行规范化筛查有利于高血压的早发现和早诊断,以便早治疗。高压压规范化筛查的要求包括:A.对工具的要求,必须定期对血压计进行标准校正。B.医务人员要认真按标准材料及技术使用血压计和规范化操作。C.按新的标准规定读数和记录测量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可疑高血压者,应建议在不同日重新测量三次血压,以进一步确诊。

2.3.2.2 合理治疗 早期发现高血压后要及早合理治疗,同时教育病人积极配合治疗,防止随意中断治疗和停药,以减少复发和加重病情。

2.3.3 三级预防

第7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因;预防;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27-01

高血压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两类,继发性高血压常因服用某些药物或是妊娠引起,也可能是某些病的部分症状,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阐明。人群中高血压的比例,继发性高血压占到高血压总人数的5%左右,而原发性高血压则占到高血压总人数的95%。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为3%~9%之间,高血压常发生在军队中,亦是一种多发病症。

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安静休息期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90mmHg,经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年人血压标准为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为正常血压,如果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60mmHg则为高血压。介于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之间为临界性高血压。我国在1979年决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要求分别计算临界高血压和确诊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一般认为其发展和发生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具体包括有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两种。

1.1 宿主因素

1.1.1遗传

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尚未阐明其遗传方式,一般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原发性高血压遗传负荷率在欧美为70.9%,在日本原发性高血压遗传负荷率为67.4%,而正常血压对照组分别为29.8%和21.9%,均有显著差异。在调查日本居民的资料中发现,血压相关系数,夫妻之间0.08,同胞之间0.26,亲子之间0.23,同胞与亲子之间的血压相关系数明显比夫妻之间的血压相关系数大。

1.1.2 体重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血压与体重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关研究比较了正常体重与超重舒张压升高的患病率,舒张压≥90mmHg,发现男性超重组为41%,正常体重组为15%,(P

1.1.3 性格

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的性格与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两组女学生(血压>140/90mmHg和血压140/90mmHg组的抑制冲动和适应性能力差,而且经过随访,发现该组女学生血压呈上升趋势。因此有人认为内向性格,抑郁以及急躁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神经类型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发现,高血压与A型性格关系较密切。

1.2 环境因素

1.2.1 饮食

当前认为,影响血压较大的是饮水、饮酒中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钠的摄入量。盐的摄入量同样也对血压有影响作用,食盐摄入量大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食盐摄入量低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低。许多调查研究发现,饮水硬度与心血管患病率有联系,在软水中钠和镉的含量较高,因此容易引起高血压。血压与血液中锌的含量呈正相关,高血压与锌的摄入量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在调查流行病学中,饮酒与血压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在35岁以上的高血压各年龄组患病率与饮酒量呈正相关。而且饮酒的剂量也影响着高血压患病率。

1.2.2 工作环境因素

相关调查证明高血压与工作环境的噪音有关系,如车间工人处在噪音高的工作环境,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低于国家标准车间工人的患病率。因此可以得出,噪音有慢性升压作用。

2、原发性高血压预防

2.1 控制体重

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当以适宜的方式减轻高血压病人体重后,患者血压亦随体重的减少而降低。因此当前高血压预防措施中,长期控制体重可作为其预防措施之一。控制体重主要从热量摄入控制、节制饮食、正常生理需要维持等方面着手。同时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加强体育锻炼。

2.2 限制食盐的摄入

食盐摄入的限制可降低患者的血压,限制食盐的摄入可减少患者尿钠排出量,随之血压亦降低。世界卫生组织在食盐摄入量的规范中,建议每天摄入量保持在3g~5g。高血压病人无使用利尿剂者每天食盐5g~7g,使用利尿剂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8g~10g。增加钾的摄入,减少钠的摄入。限钠可使患者体重减轻,血压降低。

2.3 合理的膳食

高血压治疗和预防中,合理膳食是极其重要的。一般应适当限制胆固醇、钠、热量及动物脂肪的摄入。对于无肾脏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限制其蛋白质摄入。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P、烟草酸以及柠檬酸能够减低血管脆性,可预防脑溢血。维生素C能够减少高血压患者血液的胆固醇含量。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多食用水果、青菜、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这些都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2.4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上很有积极意义,运动要适当,并持之以恒。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高血压患者应防止发怒和急躁情绪的产生,并注意防止有害精神刺激。对于长期在噪音环境工作的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因此要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红艳,彭辉,刘奥博,邹明凯. 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Meta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03:205-209.

[2]赵风春,崔丽平,李秀芳.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5:1970-1971.

[3]董寿祺,王崇行,庞庆祥,黄静芳,张伟忠,袁晓源,赵光胜. 高血压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现场试验及其数据处理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06:27-29.

[4]杨利英.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3:3.

[5]李俊,曹卫华,胡永华,詹思延,李,李晓晖,吴涛,王砚英,王峙,孙艳梅,李立明. 农村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0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