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7:36:31
序论:在您撰写白蚁预防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012年6 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了《关于印发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白蚁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时期。《规划纲要》明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提出白蚁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白蚁防治、 转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Q969.29文献标识码: A
一、白蚁防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简介
(一)、《规划纲要》的编制背景
1、白蚁防治事业快速发展。
21世纪60年代,白蚁防治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在房管部门开始展开,从刚开始的修房、筑漏、捕杀白蚁,慢慢的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白蚁危害治理队伍。到了90年代建设部《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颁布之后,为了控制白蚁危害,保证城市房屋的住用安全,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全面展开。随着白蚁防治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各种体制并存,激励性机制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当前工作的发展。
2、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白蚁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为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建设,白蚁防治规模不断扩大,防治人员的队伍迅速扩大。从原来的2、3个人一个组,发展为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人的防治站、所,从单一的灭治处理发展到房屋新建预防的全覆盖。队伍的壮大,知识的更新,从原来的几个泥工、木匠,发展到具有白蚁防治专业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白蚁防治科技领域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存在人员结构的老化,不注重专业人材的培养,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材,新药物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应用拓展面小,施工设备、施工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成为当前白蚁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3、化学药物大量使用。
从目前的白蚁防治预防处理的方法,主要依靠毒土屏障和药物灭杀的方法,大量的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积累性的人工合成有机氯杀虫剂,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使用。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为了淘汰氯丹和灭蚁灵在我国白蚁防治领域的使用,我国政府与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发了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逐步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引入和推广以监测控制技术为主的害虫综合治理(IPM)进行白蚁防治示范,明确了监测控制技术在白蚁防治领域的应用,为项目的可持续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监管不力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单位存在体制上的差异,部分白蚁防治单位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从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白蚁防治行业要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坚持弘扬“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的诚信精神和行为操守。以颁发《全国白蚁防治行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为契机,白蚁防治行业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加大贯彻和宣传力度,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从而真正使我们的白蚁防治工作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5、行业政策法规与标准相对滞后。
与《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相配套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管理等配套性文件,为引导和推动白蚁防治事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11年成立了全国白蚁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开展白蚁防治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推广政策还有待加强。为了尽快推广和使用白蚁防治监测控制技术,浙江省白蚁防治中心正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浙江省《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监测控制技术规范》。
(二)、《规范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履行国际公约为契机,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转变发展理念,破解现实难题,加强行业监管,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白蚁防治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力争实现以下总体目标:
(1)转变防治方式,促进转型升级
建立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推广机制,实现白蚁防治方式转型升级。“十二五”后期,省会城市应用IPM技术防治白蚁的面积力争达到白蚁防治总面积的50%以上,其它城市达到30%以上。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化学药物使用量大幅降低,实现白蚁防治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2)扩大覆盖范围,保障经济建设
进一步提高白蚁防治覆盖面,开展白蚁预防地区的新建房屋的预防率达到95%以上。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实现白蚁防治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讯、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广覆盖,充分发挥白蚁防治在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建设成果中的作用。
(3)完善科研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联合科研机制,发挥各地白蚁防治机构的优势,形成合力,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科研带头人,培育一系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行业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行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4)加强规范管理,实现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白蚁防治政策法规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白蚁防治单位规范化管理能力,建立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实现白蚁防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规划纲要》的主要特点
《规划纲要》深入分析了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科学地把握住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十二五”时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
《规划纲要》指出,正确认识白蚁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正视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事实,适应传统白蚁防治方式向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转变的需要,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的新机遇,关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白蚁防治的要求,科学谋划白蚁防治工作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发挥白蚁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积极作用,促进白蚁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2、强调了转型升级的要求。
当前,发达国家的白蚁防治方式已由化学防治逐步转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但我国白蚁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无论是防治手段还是防治理念,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传统的以施用化学药剂为主的防治方式,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要求不相协调,与国际上提倡的IPM策略不相适应,成为制约白蚁防治事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为此,《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推广机制,实现白蚁防治方式转型升级。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型新技术,以替代传统的以喷洒化学药剂为主的防治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品用量,将成为今后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3、注重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规划纲要》提出从政策完善、机构能力建设和行业信用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对白蚁防治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首先,加强上层管理的建设,从政策层面进行规范。适时修订和完善《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以相关的配套措施,以政策法规来规范政府与行业的行为,推进白蚁防治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第二,加强能力建设,从软硬件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倡要逐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规范管理、自我提升的目的。第三,加强诚信建设,从信用评级方面进行规范。建立白蚁防治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运用信用评价、信用警示等自律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揭开行业公信力,从而有效规范服务行为。
4、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不可否认,白蚁防治事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白蚁防治方式亟需改变,行业监管有待加强,配套制度仍需完善,专项基金缺乏保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规划纲要》提出把转型升级、规范管理、科技创新、信息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作为行业的工作重点,期望在今后五年内的发展过程中解决好上述问题。
5、进一步拓宽白蚁防治领域。建设部130号令主要是对城市房屋白蚁防治进行了规定,而《规划纲要》不仅把房屋建筑作为白蚁防治重点,提出开展白蚁预防地区的新建房屋的预防覆盖率达到95%以上,而且首次提出各地要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实现白蚁防治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讯、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广覆盖。这是进一步拓展了白蚁防治工作的领域,为广大白蚁防治单位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白蚁防治的转型升级
(一)、POPs和POPs公约
1、POPs的危害。
POPs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r的缩写,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下列四个方面的重要特性:
(1)环境持久性。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降解,一旦进入环境中,它们将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中长期残留,这个时间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2)生物累积性。由于不溶解或者微溶解于水、而易分配在脂肪中,野生动物及人体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脂肪组织,当POPs通过各种途径为生物体所摄入后,就会在脂肪组织中积累而形成“生物蓄积”,无疑人类会意味着将受到高浓度的POPs毒害。
(3)长距离迁移能力。由于POPs具有半挥发性,使它们能够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中,通过大气的流动进行远距离迁移。
(4)高毒性。这里的毒性是一个广义的词,POPs大多具有强烈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长期接触将导致生殖、遗传、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害身体健康。
2、POPs公约简介
POPs公约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处(UNEP)的主持下,为了推动POPs的淘汰和削弱、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的危害,2001年5月22—23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外交全权大会,来自127个国家、11个联合国专门机构、4个政府间组织、68个非政府间组织共6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从此国际社会在有毒化学品管理控制方面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我国于2001年5月23日签署公约,是POPs公约的正式缔约方,2004年11月11日,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10年来我国一直在按照《中国履行国家实施计划》,分阶段、分区域、分行业地削减、淘汰列入公约首批受控清单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09年5月开始,我国境内全面禁止了滴滴涕、氯丹、灭蚁灵的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兑现了我国政府的庄严履约承诺,实现了阶段性履约目标。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监管,构建POPs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基本任务
1、转型升级任务。
(1)继续推动全行业认真履行POPs国际公约,禁用氯丹和灭蚁灵等高毒杀白蚁药剂,保护生态环境。
(2)总结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加快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的IPM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3)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逐步替代传统的以喷洒化学药剂为主的白蚁防治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用量。
(4)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农林果木、水库堤坝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白蚁防治中推广应用环保型新技术。
2、人才培养。
(1)落实白蚁防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制度,建立证书定期检查登记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十二五”后期,上岗人员持证率超过95%。
(2)建立和实施全国白蚁防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白蚁防治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术标准。
(3)建立白蚁防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加快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4)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培训,加大IPM技术的培训力度,采取所(站)长轮训和专业技术人员普训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3、规范管理
(1)适时修改完善《城市房屋白蚁防治规定》继续加强《城市房屋白蚁防治规定》贯彻实施工作,开展《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做好《白蚁防治专业术语标准》、《白蚁防治监测控制装置技术》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开展《水库、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标准》和相关白蚁防治产品标准前期调研及立项工作,力争出台白蚁防治专项经费使用管理规定,以规范白蚁防治专项资金使用。
(2)完善白蚁防治单位部门设置,有蚁害地区的省会城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100%;地级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80%以上;县(市 )级白蚁防治单位标本室(柜)建立率达80%以上;各白蚁防治单位药物专用仓库和档案室(柜)建立率达100%。
4、科技创新。
(1)基础研究方面。以白蚁生物学、生态学与行为学为基础,研究全球变暖对我国白蚁分布与危害的影响,建立我国白蚁危害区域的认定制度,制订白蚁危害程度的等级标准、申报流程及认定管理细则。
(2)应用技术研究。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大力开展绿色环保、低能耗的白蚁防治新技术研究。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开展高效、持久的白蚁引诱材料和饵剂研究,开发白蚁入侵自动检测技术和长久有效的白蚁监控装置,建立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在古建筑(仿古建筑)、土质堤坝和经济林木方面的应用标准和评估细则。
(3)新技术成果转化。鼓励研发白蚁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保护知识产权,加大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白蚁防治产品与科研成果的评估、论证及推荐制度,最大限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信息建设。
(1)建立和完善白蚁防治行业信息数据库。“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和完善白蚁防治行业从业单位的基础信息库、全国白蚁种类分布信息库、重点项目白蚁防治信息库、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
(2)以全国白蚁防治行业网络为平台,以《城市害虫防治》及《白蚁防治》等刊物为载体,进一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大IPM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技术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蚁意识和行业认知。
(3)组织开展国内外白蚁防治信息咨询服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现信息共享。
三、白蚁防治的发展趋势
(一)、IPM技术的应用
1、IPM简介。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指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一种或多种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以期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保护生态环境迎合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建项目的白蚁预防目前普遍采用化学防治法,大量的化学药剂喷洒在建筑物周围,并且许多有机化学污染物还可随食物链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地方性乃至全球性的威胁。而白蚁防治工作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财产安全,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正符合这个要求,它的问世为在白蚁防治工作中兼顾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了可能,迎合了可持续发展这一21世纪的世界性主题。
3、创新理论前沿顺应行业发展。
随着国际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签定,化学防治法已经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我国的政策指令要求新建项目白蚁预防的包治期不得少于15年,目前的白蚁防治药剂以难以达到氯丹、灭蚁灵等有机物那样持久高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必然产生对能够长期控制白蚁危害的环保型替代方法的迫切需要。IPM策略就像白蚁防治行业理性前行的指南针,白蚁监控技术顺应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声,正是紧跟这一理论前沿的标志性产物。
4、关爱人类健康坚守为民宗旨。
白蚁无孔不入,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有强制性规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白蚁防治工作过度倚重于化学方法,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白蚁防治专业机构除了需要对人民群众进行必要的白蚁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以提高他们对监控技术的认可度之外,理应率先采用更加安全、健康、环保的防治措施,用实际行动带领人民群众理性地前行,这是白蚁防治行业的职责所在,是推广应用白蚁监测控制新技术的根本出发点和最深刻意义所在。
(二)、监测控制技术
1、白蚁防治监测控制技术原理。
监测控制是在房屋四周或内部设置白蚁监测装置,定期检测;发现白蚁危害时施放灭治药物,杀灭白蚁;确认白蚁群体被杀灭后,对监测装置继续定期检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可以有针对性使用微量的白蚁药物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在对监测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的前提下,可以持续地监测控制白蚁危害。
2、监测控制装置的类型。
(1)根据安装部位分类。根据监测装置的安装部位、环境和作用,监测装置通常分为地上型和地下型,地上型监测装置主要用于房屋内部,地下型监测装置主要用于房屋外部。
(2)根据性能构造分类。根据监测装置的性能构造,通常分为普通型、有线电子型和无线电子型。
3、监测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是依据白蚁生物学和行为特性,研究开发的白蚁防治新技术,是一种以巢群所有全体为靶标的白蚁控制技术。
(1)主动控制。符合种群控制的白蚁防治理念,通过控制白蚁种群,消灭目标区域内的白蚁种群,使保护目标不受白蚁危害,减少白蚁危害的风险和可能性。
(2)针对性强。在我国白蚁危害区,地下白蚁是造成危害的主要白蚁种类,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白蚁防治项目,无论是新建住房、林木绿地的白蚁防治,还是水库堤坝、古建筑等,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均有效适用。
【关键词】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接种;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悬液,放置后佐剂下沉,摇动后即成均匀悬液,含防腐剂。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是目前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疫苗。
接种疫苗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对于正常机体来说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于机体带来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1]。而在所有规划疫苗中,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就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2],虽然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较以往的全细胞百白破更加安全有效,但是在目前接种的疫苗中副反应的发生率还是最高。为了在实际操作中能更好的减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反应,现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的预防总结如下。
1 接种疫苗前的预防措施
1.1 疫苗质量与接种反应有直接的关系。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每天应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查看冰箱运转情况并记录。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保存温度在2-8℃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疫苗的质量。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要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要放在冷藏包的上层,不要紧靠冰排,防止冻结。
1.2 做好接种前告知和预检,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既往病史者,以及既往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缓种。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应暂缓接种。
接种第1针或第2针后如出现严重反应(如休克、高热、尖叫、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
2 接种现场预防措施
2.1 接种操作前要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是指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薄)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和注射器的外观与批号、有效期。“七对”是指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2.2 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保证无细胞百白破的温度。
严格核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2.3 不得使用冻结过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检查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振荡试验”。具体方法为取相同种类、厂家、批号的疫苗安瓿作为被检疫苗安瓿,在-10℃以下冷冻至少10小时,直到内容物为固体,然后融化。将此安瓿作为对照,标上“已被冷冻”,以免误种。然后取1支怀疑冻过的疫苗,即“试验疫苗”。用力振摇对照样品和试验样品10秒钟,将两者置于平面开始试验,随后连续观察20分钟。对光观察2支安瓿,比较沉降速度。如果试验样品出现沉淀的速度比对照样品更慢,则说明被检安瓿极可能未被冻过,可以使用;如果两者沉降速度相同,并且试验样品出现片状物,以及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说明试验样品可能被冻结破坏,不能继续使用。
使用时认真检查,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有异物、疫苗曾经冻结、疫苗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
2.4 接种操作: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大腿股外侧肌,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严格消毒接种部位。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深部肌肉注射,缓慢推药,由于皮下脂肪毛细血管少,药物不容易吸收,而深部肌肉血管丰富,利于药物的吸收[3]。如果注射在脂肪层中未能或延迟进入血液循环,会影响吸收而出现局部的红肿或硬结。更换注射部位:在左右两侧三角肌轮换注射,以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局部反复受到刺激而出现局部的红肿硬结[4]。
3 接种后的预防措施
做好接种后的宣教工作,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和报告。回家后注意休息,多喝水,接种当天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大量出汗刺激局部皮肤,接种部位皮肤保持清洁卫生,以防局部感染,如发现有不良反应及时来电或来人咨询。
4 讨论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后,目前使用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较以前的全细胞百白破更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也较低,主要以局部红肿、热痛、硬结和发热为主。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过程的规范操作等有密切关系,在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提高接种人员操作技术、增强责任心,避免人为因素引起不良反应,这将极大地提高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安全性,从而把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孙志敏.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J] 中华全科医学,2010,8(7):905-906.
[2] 魏宏玲.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常见副反应与护理 [J] 全科护理,2010,8(3):807.
【关键词】 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预防措施;控制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04
百白破属于国家规划疫苗中的一种, 其主要受种群体为患儿, 最佳接种时期为出生后的第3个月, 且该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百日咳以及白喉等疾病的专用疫苗[1]。针对接种后的患儿来说, 其体内血清中的抗体可以维持正常水平。但是经过多次临床实践显示, 多数患儿在接种百白破疫苗之后, 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多, 如发热、高热以及局部硬结等, 在一定程度上, 对疫苗的接种效果有着不利的影响[2]。鉴于这种情况, 选择社区门诊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患儿96例, 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并提出有效措施, 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社区门诊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患儿96例, 按照接种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8例。观察组男28例, 女20例, 年龄最大24个月, 最小4个月;对照组男29例, 女19例, 年龄最大20个月, 最小5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前, 详细询问过敏史、实际的身体状况以及禁忌证, 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并按照疫苗流通管理条例严格操作。此外, 对疫苗进行适当的处理, 针对不同接种方式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对照组患儿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前, 对患儿的自身情况进行了解, 如过敏史等, 其后进行常规疫苗接种。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后, 观察组患儿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 为中度发热,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 对照组中有8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4例患儿中度发热, 4例患儿为高热,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百白破疫苗是国家规划制定的疫苗种类之一, 其主要适用于传染性疾病中, 包括破伤风、白喉以及百日咳等。然而, 虽然该疫苗的接种效果较好, 但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进而影响疫苗接种的实际效果[3]。
3. 1 该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分析 本次实验活动中, 主要引发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硬结、中度发热以及高热等, 该症状中所含的主要菌体来源于百日咳。多数患儿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 容易出现中度发热和高热现象,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与疫苗自身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另一方面与疫苗的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疫苗自身的生物活性相对较强, 然而, 疫苗的纯度以及均匀度都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4]。然而在接种过程中, 如果操作人员在使用时不够规范, 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 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患儿自身的身体差异有着一定的联系。
3. 2 防范措施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可知,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 做好接种前的处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此外, 以下几点内容应该注意:①预防接种程序管理必须加强完善, 同时在接种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同时, 对患儿接种的信息详细记录。②疫苗的运输管理要进一步加强, 这样一来, 疫苗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此外, 由于疫苗会受到温湿度的影响, 因此, 疫苗运输过程中要实施冷链管理。③提高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5]。由于接种疫苗后会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 疫苗接种前的相关工作必须做好, 同时, 对接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办法熟练掌握, 这样一来, 发生的异常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④患儿在接种疫苗之后, 要多饮水, 禁止剧烈运动, 进而使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减少。⑤接种的禁忌证要熟练掌握。患儿在接种该疫苗之前, 要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过敏史以及禁忌证进行严格检测, 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要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极其重要。这样一来, 使预防接种的质量和水平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江淑娟, 钟燕, 罗红艳, 等.护理干预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35):40, 42.
[2] 梁雪玲, 李燕芳.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护理干预及疗效分析.医药前沿, 2014(31):289-290.
[3] 王洋.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5):91-92.
[4] 刘妙仪.护理干预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32):651-653.
一、对“教科书”的观看
在潘诺夫斯基所总结的如何利用图像学严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提出了三个步骤,这是对于我们后人研究方法的一个总结,但我觉得在对于反推当时作为它者的观众的理解情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前图像志描述。是运用实际经验对作品的自然主题进行解释,他指出其中还需要利用风格史对解释进行矫正。自然主题被称为艺术母题的世界,是对当时的视觉经验的再现,对一件作品的这一层面的把握是当时的人可以具有的。
2.图像志分析。是运用原典知识对作品的程式主题进行分析,即分析构成图像和寓意的世界,在这一阶段需要类型史的矫正。文艺复兴之前是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完全的宗教统治,使真正的古典传统几乎消失殆尽,所以经过这100年的发展,人们对于基督教原典的了解应该十分熟练,但是对于真正异教题材的了解应该并不多,尽管将基督教神学和新柏拉图主义融合的新柏拉图主义在这一时期十分盛行,但这种影响也主要作用于人文主义圈,普通大众对此并不太了解,我想就此可以认为所谓的将“古典主题和古典母题重新合二为一的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只是在人文主义圈流传。
3.图像学解释。是利用综合直觉对作品的内在意义进行解释,也就是了解作品的象征价值,需要文化象征史的矫正。后者无论是对于当时的人,甚至是学者还是对于现在的我们都是需要去特别的学习的。综合直觉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悟性”,所悟之事是时代特征,是根本原理,潘诺夫斯基认为,艺术中所为人捕捉的根本原理的展现并不是艺术家刻意去表现的,他可能并不知觉,对这部分的把握应该就不是当时的观者所能把握的。那么也就是说,当时的人在欣赏一件作品时只能达到图像志分析的阶段,也就是通过掌握艺术母题的结构关系从而掌握艺术作品的寓意。结合图像学方法和当时基督教传统的背景以及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流行,在当时艺术作品的内容应该要比具体表现的形式重要。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的一个特征是忠于原典,无论是基督教中的人物还是异教的人物形象,其数量是固定的,其“拟人形象”都配有象征其身份的“属像”,由于艺术母题的有限,而要表达的思想无止境,亦或是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当时的人对潘诺夫斯基在上述第二个阶段中所提及对于研究者的要求——对“类型史”把握,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也就是了解特定的主题和概念在不同时期被对象和事件所表现的方式。
二、作为“教科书”的创作
文艺复兴的名字是来自于对“古典古代的再生”,这种对于“古典”的关注,并不能理解为此前的中世纪艺术就完全摒弃古典艺术,只是在中世纪艺术中,古典母题与古典主题相分离,一种是将异教形象替换成基督教中的人物,另一种是古典原型中的纯粹的构图。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二者又重新结合起来,二者相分离的原因在于代表古希腊的再现传统和代表中世纪基督教的原典传统之间的差异,更是异教传统和基督教传统的不容,所以说要想实现真正的艺术复兴,调和基督教神学和异教神学是关键。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学说的发展就适应了这一时期想要在基督教的统治下复兴古典艺术的需要,即以菲奇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实现了将“基督教神学与伟大的异教哲学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在实现柏拉图主义的同时,还实现与基督教的完美和谐。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原典的研究过程中,为适应基督教的统治,出现了将古典诸神道德化解释的趋势,这一表现同样适用于艺术。艺术家为基督教创作的作品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教化群众,所以更能体现出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转变的作品是异教题材绘画。贡布里希在对文艺复兴的研究中,主张“重构方案”,就是将当时订购人的委托方案最大限度的恢复。在他的文章《波提切利的深化作品——对他圈子里的新柏拉图学派象征体系的研究》中,他对这位被称为“艺术中异教主题创始人”的波提切利的圈子,实质上是他的赞助人洛伦佐•迪•皮耶尔弗朗切斯科的新柏拉图学派圈子的研究。文章中他从赞助人和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原典的角度分析了波提切利的异教作品中的具有道德化意义的“象征意义”,但对此我更关注的是他通过几封交往的信件而重构出的委托情形,即是,《春》这幅作品实质是菲奇诺为了让洛伦佐•迪•皮耶尔弗朗切斯科能够铭记道德训诫的手段,菲奇诺注重视觉力量,这画面中的维纳斯代表着他要提醒小洛伦佐的“人性”的美德,他希望小洛伦佐能过通过被维纳斯这位美丽的宁芙迷住的同时获得她所代表的“人性”的美德。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教科书”式的典型的绘画作品,这一时期的艺术,无论是否是异教,其表达都要向基督教的传统去“屈服”,于是就出现了这种艺术普遍道德化的倾向。
三、结语
贡布里希在文章中说,新柏拉图主义“向世俗艺术打开了迄今为止一直为宗教所独占的感情领域”。但是他虽开启了世俗艺术,但我认为这并没有真正的走向“世俗”,甚至是更加远离,也许这就是之后西方艺术普遍追求精英性的“根源”,当然,这只是我各人的猜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经过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对于基督教的了解,可以使人们基本了解宗教题材作品的内容,但是对于对传统中断的异教题材的了解甚微的公众来说,这一题材绘画就难以理解,加之新柏拉图主义等哲学信息的介入,使作品只有“精英圈子”的人得以理解。文艺复兴的艺术几乎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无论是基督教艺术去表现教义,还是异教题材去表现哲学,它们的内容都具有道德化倾向,观看的重点在于对作品意义的体悟,这就要求观者要受过一定的教育,对于每一个信息的了解,就像是需要带着“字典”看艺术品;另一方面这样的作品都是带有教育意义的,目的是让观者受到相应表达的教育甚至是成为这一“拟人像”所代表的象征意义的人。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著.杨思梁,范景中译.《象征的图像》.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12.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治疗;眼内感染;改良式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0-220-04
Prevention of intraocular infection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primary hospital
YANG Yi NIU Meimin LI Keqin HUANG Huaijie ZHANG Xiaojuan XIE Yueshu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Shunde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3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clinical effect of prevention of intraocular infection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primary hospital. Methods 90 patients carried on catarac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According to the single and double admiss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preoperative treatment,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mproved preventive measures.Intraocular infection rate and ocular symptom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traocular infe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0,and the ocular symptom score was (1.2±0.4).Intraocular infection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2.22%,and the ocular symptom score was (1.8±0.5).The indicator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ataract;Surgical treatment;Intraocular infection;Improved preventive measures
白日希cataract)指的是眼球内的晶状体组织出现混浊现象,混浊程度越严重则对患者视力影响越严重[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白内障是导致视力残疾、致盲最主要原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沿海城市基层医院亦多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但由于患者卫生意识薄弱、医院预防措施不到位、卫生条件较差等原因引发眼内感染情况。眼内感染会导致眼内结构损伤,严重者会出现视力丧失情况,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巨大伤害[2]。改良式预防措施从术前患者、医护人员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以及术后病情监护、护理干预进行全面预防,旨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探讨基层医院白内障患者手术中及围手术期采用改良式预防措施来减少眼内感染的发病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经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男女比例为20:25,单只45例,年龄40~78岁,平均(62.3±2.4)岁;观察组患者45例,男女比例为21:24,单只43例、双只2例,年龄49~77岁,平均(61.8±2.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非外伤导致的白内障患者,血常规检查、生命体征指标和凝血功能均正常的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愿意签署授权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泪囊炎、角膜炎等感染性眼疾患者,伴有全身性感性性疾病患者,眼表有陈旧性瘢痕患者。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使用丙美卡因(Alcon.H20160133)行表面麻醉处理,开睑器开睑,10点位行透明角膜主切口,2点位行辅助切口,然后连续环形撕囊并离水分层,刻槽劈核,将晶体核“分而治之”,I/A抽吸剩余皮质,再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抽吸粘弹剂,水密主切口,前房形成,使用医用纱布进行包扎处理。
1.3.2 预防干预 对照组术前约2天滴妥布霉素(s.a.ALCON-COUVREUR n.v.,H20140811)眼药水,3次/d;手术当天入手术室前20min使用庆大霉素(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03004)稀释液冲洗患者结膜囊,然后滴入浓度为0.1%的聚维酮碘;进入手术室后二次冲洗结膜囊,眼周部位使用浓度为0.5%的聚维酮碘消毒。观察组术前约2天滴妥布霉素(s.a.ALCON-COUVREUR n.v.,H20140811)眼药水,3次/d;(1)术前准备:①眼部准备。患者入院后由护士剪掉睫毛,并使用浓度为0.05%碘伏或庆大霉素稀释液(500mL生理盐水溶入16万U庆大霉素)对睫毛根部、泪道、结膜囊消毒处理;术前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眼部进行检查和训练,检查项目包括远近视力、光感、眼压和眼底情况。训练项目即提升患者注视显微镜灯的固视能力。术前叮嘱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如洗漱、换衣,同时做好保暖工作。②情志干预。白内障患者对手术了解较少因此对治疗效果存有疑虑,同时对手术心存恐惧和紧张情绪甚至排斥治疗。因此医生在术前主动和患者攀谈,告知手术治疗的原理和过程,耐心讲解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消除疑虑缓解恐惧增强治疗的信心。(2)术中处理:保持适宜的手术室温度(26℃左右)、湿度(55%左右),使用空气消毒机在手术过程中全程消毒;核对患眼和人工晶体度数是否一致,术前约5min时向结膜囊滴入浓度为0.1%聚维酮碘消毒,眼周手术部位使用浓度为0.5%的聚维酮碘消毒。(3)术后预防:叮嘱患者使用典必殊眼液(s.a.ALCON-COUVREUR. n.v.,H20150119);密切^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叮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不要揉眼睛;若出现视力下降,眼睛畏光、发红等异常现象立即检查并治疗。
1.4 观察指标
(1)眼内感染发生的判断。在术后1周内若出现玻璃体浑浊、结膜水肿、充血且分泌物增加,前房水混,视物下降、流泪、畏光、创口剧烈疼痛者判定为眼内感染。(2)眼部症状评分。采用眼部刺激主观症状评分系统进行评价,通过问答形式分别对患者眼睛干涩、睑缘眼红、外眼睑红肿、眼部灼烧感、视物情况等进行评价,眼睛干涩依据其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记为1~3分,总得分越高则表示眼部症状越严重[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围术期采用改良式预防措施,结果术后出现眼内感染人数为0例,感染率为0;常规预防措施的对照组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为2.2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采用症状评分系统对患者眼部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不同预防措施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白内障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晶体代谢异常、蛋白变性产生的浑浊病变现象[5]。白内障摘除手术是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方式的完善,白内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升。眼内感染是内眼手术后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视力,而且90%的感染性眼内炎发生于白内障术后[6]。眼内感染是白内障摘除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影响患者视力的恢复甚至会致残和致盲,因此围术期系统的处理手段是预防术后眼内感染的关键[7]。相关研究[8-9]发现导致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细菌多来自眼睛附属器和眼周皮肤,如结膜囊、睑板腺以及眼周皮肤等。一般的存留于结膜囊、睑板腺等的细菌不会引发感染情况,但在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免疫机能明显下降,再加上手术创口以及人工晶体的植入等因素导致感染机会增加。鉴于此,术前对该些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冲洗是降低感染率的关键,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相对简陋、人力资源紧缺,导致健康宣传不到位、围术期消毒等操作不够规范等均是引发术后眼内感染的原因。
本次研究对常规的预防处理方案进行改良和完善,术前指导或协助患者做好眼部准备,如修剪睫毛、冲洗消毒结膜囊等部位,彻底将存留在眼部周围的细菌清除干净;同时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换洗干净衣服、洗澡、洗头等清除一切可能接触到的细菌。情志干预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患者紧张和害怕心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在转变患者主观感受的同时建立与医生之间的信任感[8-9],另外良好的心态能够提升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术前应使用聚维酮碘对结膜囊和眼周皮肤再次冲洗消毒。而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前和手术开始前5min使用聚维酮碘冲洗眼部和周围皮肤,未针对术后眼内感染进行系统性预防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而对照组患者有一例感染(后通过及时治疗得到控制)感染率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妥布霉素具有广谱抗革兰阴性和阳性菌的活性,有研究显示白内障手术患者结膜囊内细菌对其药物敏感率为52%[10]。术前使用妥布霉素滴术眼可有效抑制结膜囊内部分细菌,但不绝对。聚维酮碘是眼部手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菌消毒药物,其特c是对黏膜无刺激性且消毒效果显著,因此成为黏膜部位手术唯一的消毒药物,它对多重耐药菌[11],念球菌,病毒[12],棘阿米巴[13],菌膜等均有效。据研究资料报道[14-15],聚维酮碘杀菌速度快,一般在10~30s间便可产生显著的杀菌效能,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角膜毒性导致部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眼部出现刺激感。本次实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部症状进行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术后患者眼部症状均改善明显;而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眼部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对照组患者术前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后未使用冲洗液清洗药物残留,改良式预防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满足临床要求。本研究的缺陷即收集的研究对象范围狭窄、人数较少,未对导致眼内感染的细菌进行培养研究,希望在之后的研究中分析导致眼内感染的细菌类型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白内障手术治疗围术期使用改良式预防措施并应针对术后眼内感染制定系统的预防措施,能降低术后眼内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眼部不良症状表现。
[参考文献]
[1] 梁策,蓝海慧,陈鸿,等.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11):820-823.
[2] 何乾.白内障手术技术的研究进展[J].淮海医药,2017,35(1):127-128.
[3] 陈洁,梁策,何萍,等.改良式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方法的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7(1):76-78.
[4] 韦志状,黄巧,黎冬冬.基层医院应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进行复明工程的体会[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2):142-143.
[5] 陈洁,梁策,何萍,等.碘伏结膜囊冲洗法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64-65.
[6] Nentwich MM,Ta CN,Kreutzer TC,et al.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 from 1990 to 2009 using povidone-iodine but no intracameral antibiotics at asingle academic institution[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5,41(1):58-66.
[7] 金红娟,包翼飞,王若洁.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因素与临床治疗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32(11):2563-2564.
[8] 吕宏伟,高作书.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方式的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13,10(6):1125-1127.
[9] 蒋艳春.基层眼内手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114-115.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0] 黄怀洁.牛梅民.白内障围术期用药与术后感染相关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2-54.
[11] Mikpsz CA,Smith RM,Kim M,et al.Fungal endophthalmitis outbreak response team.Fungal endophthalmitis associated with compounded products[J].Emerg Infect Dis,2014,20(2):248-256.
[12] Clement C,Capriotti JA,Kumar M,et al.Clincal and antiviral efficacy of an ophthalmic formulation of dexamethasone povidone-iodine in a rabbit model of adenoviral keratoconjunctiviti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1,52(1):339-344.
[13] Kobayashi T,Gibbon L,Mito T,et al.Efficacy of commercial soft contact lens disinfectant solutions against Acanthamoeba[J].Jpn J Ophthalmol,2011,55(5):547-557.
[14] 沈洁,吴冬梅,魏秀凤,等.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预防的护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34(13):3068-3069.
【关键词】吸附无细胞;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201-01
1 资料与方法
对象:2008年1月1日~2010年3月1日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所有儿童体温<37℃,年龄6岁以下(不含6岁),并经儿童保健科医生检查排除禁忌症,家长在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签字后接种共有2150剂次,其中基础免疫1650剂次,加强免疫剂500剂次。
方法:接种年龄、接种部位、接种剂量和冷链管理均严格按照规范化门诊进行,接种不良反应通过电话随访和儿童家人或监护人及时报到,所有疫苗均由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疾控中心发放。分组:根据卫生部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使用规定的百白破接种5剂次,前3剂接种的分为基础免疫组,第4剂次接种分为加强免疫组。
结果:出现全身不良反应90人次,出现局部不良反应72人次。
2 讨论
2.1 疫苗质量与接种反应有直接的相关。使用规范的疫苗供应渠道和管理。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2次。百白破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百白破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
2.2 冻结后能使吸附于蛋白分子表面氢氧化铝解离,形成铝盐结晶,从而降低免疫效果,同时增加接种反应。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箱(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好制好的冰排。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使用前做好知情告知。接种前儿童保健科医生询问病史和体检,并询问受种者的以往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询问家长详细阅读说明书、知情同意书后签名。
2.3 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有既往病史者,以及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缓种。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应暂缓接种。接种第1针或第2针后如出现严重反应(如休克、高热、尖叫、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接种现场预防措施: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保证百白破的温度。核对百白破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名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2.4 检查百白破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出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使用时认真检查,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的凝块,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普经冻结等情况不能使用。接种操作:严格消毒接种部位。
2.5 确定接种部位时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和注射途径,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注射的时候针一定由足够长,能使药液完全注入肌肉。注射上臂三角肌比臀部肌肉反应轻一些。如果注射在脂肪层中未能或延迟进入血液循环,会影响收而出现局部的红肿或硬结。更换注射部位:在左右两三角肌轮换注射,以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局部反复受到刺激而出现局部的红肿硬结。6、做好接种后的宣教工作: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回家后注意休息,多喝水,特别是百白破加强免疫的儿童为18~24月龄,自由活动时间和室外游戏的时间增加,让家长或监护人接种的当天让儿童不要参加激烈的活动或游戏,避免大量出汗刺激局部皮肤,对家长做好宣教,尽量减少儿童触摸接种部位。
参考文献
2、香水百合需要时刻保持土壤湿润,其实香水百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里,浇水是特别重要的一步,通常需要每隔2~4天浇一次水就好,千万不要给其浇水过多,也需要每隔10~15天施一次氮磷钾肥,磷肥含量要少。
3、平时需要给其充足的阳光下养护,在阳光的帮助下,它才能吸收土壤中的过多养分,使其开出美丽的花朵,不过夏季阳光毒辣,所以需做好遮阴防晒,这样才能使其更好生长,冬季最好将温度控制在4~13℃。
4、每年的春秋两季可给其进行鳞片繁殖,一般需要从香水百合的基部,分离出大一些的鳞片,然后放入500:1稀释后的多菌灵溶液里,浸泡30分钟就可以了,再将其种植到适合生长的土壤里,等待20天才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