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科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25 17:36:28
初中科学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 初中科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33-01

中国的教育提倡“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老师与学生合作的方式,来组建互动课堂,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学案导学的基础是教师设计的导学案。

1 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是在新课标的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其实就是老师为教学课堂制定的一份活动方案。这份活动方案中,主要包括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步骤等等。

导学案设计的主体是老师,而执行和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一般要老师和学生通力合作,相互交流,在互动中完成。完善合理的导学案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导读、导听、导做、导思”,同时,能够调动学生自主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一份真正完善的导学案设计一般要包含几个重要环节: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自学导航、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当堂测评等等。

2 初中科学

科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的课程,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一般要求老师和同学对于某一实验、或者某一中现象进行观察、探索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初中科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科学纳入初中生的日常教学中去,设置相应的考试制度。对于初中生来说,科学并不是一门陌生的课程,他们从小学时就开始接触科学,这种情况很适合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来授课。因为有一定的基础作为铺垫,所以只要老师们制定合理完善的导学案加以引导,就能够充分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帮助他们开发创造力,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思维逻辑。

从初中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学案导学的教学中,预习导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生们的引路者。

3 导学案的设计及其应用

3.1 导学案的设计

科学导学案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科背景、学习方法四个部分。这个部分一般由老师做出方案,学生自己独立实施完成。

(1)确定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教授科学课的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全面考虑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心理、思维逻辑;二是科学课的难易程度、学科背景、学科性质;三是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

初中生虽然有一定的科学基础,但是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学习心理各种各样,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老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刚开始,首先要降低教学目标,让同学们入门,并且不畏惧、不排斥这门课程。之后,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逐渐提高课程目标。同时要考虑全局,设计的教学目标尽量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的。

科学课本身的科学性、探究性,决定了这门课程与学生息息相关,同时也很难。特殊的学科性质和学科背景,是老师设计教学目标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老师作为一门导学案的设计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关注自己的教学经验、科学素养,将这些融入到教学目标设置中去。

(2)确定科学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并不一定是教材中教授的。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可以参考多种教材,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打乱教学编排。科学导学案的设计就应该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依据的,故而老师要灵活运用,设置合理全面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这节课时,老师可以设置这样两个问题:

①农民在选择种子时,都会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②农民在收割稻谷时,遇到阴雨天气,未能及时将谷子晒干会出现什么情况?原因是什么?请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用这种生活中的例子,既能够拓展学生们的知识结构,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立体思维,同时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介绍科学的学科背景。

很多老师不重视学科背景的介绍,导致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认识不清。真正的学科背景介绍包括学科历史、学科体系的建立、学科的教学对象、学科的性质目标、学科的研究方法等等。当然,这是学科背景的学术介绍流程,对知识水平尚粗浅的初中生来说,较为深奥。

然而,老师在设计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编写故事的方式,用有趣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科学的历史,在介绍研究方法时,可以搜集一些科学小事例,比如牛顿与苹果、富兰克林与电等等,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研究它需要无数次的实验。

(4)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老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实验法、观察法等等。比如在学习地球仪和地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导学案的学习方法设计为实物观察法。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将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赤道等等分别介绍。这样的导学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学习到地球相关方面的知识。

3.2 导学案的实施和应用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包括课堂互动教学、课堂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反馈以及课后的反思。

在实施环节开始时,学生们基本上已经根据导学案的设计预习了课程,那么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着力要解决的就是难点。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答疑。这样的课堂学习使老师更加清晰的了解学生的需求,而学生因为亲身参与学习,所以学习效果更佳。

课堂教学之后,老师要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的巩固练习,这个时候可以稍稍增加难度,或者转换题型、当然也可以在原题基础上进行拓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科学课课后,老师要认真总结,主要是根据课堂的反馈,检查自己的导学案设计是否合理,将需要改正的地方加以改正。在下一次的导学案设计中,要结合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设计更加合理全面可行的导学案。这样既能够帮助老师进步,也能够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导学案教学设计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师生课堂地位。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也为课堂增添活力,我希望着这种方式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勤富.从过程入手,育科学素养―― 谈初中科学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5):234-235.

[2] 尚文红.导学案设计例说[J].广西教育,2010(3):40-41.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预学案,农村初中,科学教学,初步尝试

1 设计预学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预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预学案。设计预学案的过程应有学生充分地参与,刚开始可以由教师主导进行设计,在学生充分熟悉预学案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后,要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学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在使用预学案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对预学案进行再创造。

周末版内容相对较多,独立性强,以实验为主。这种预学案,由于以个人探究为主,所以要注意难度适中,操作性强,保证学生能够按照预学案的内容进行预学(如表1)。

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预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对学生预学的成果进行评比,并对学习成果较优的学生给以适度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设计预学案要体现学习的整体性原则

应用科学预学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新课做准备。它不仅容易引导出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而且可以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预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开展的探究活动等均直指该节课涉及的科学概念。所以,设计预学案要体现该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该堂课与其他章节、单元的相关内容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预学案的内容不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该节课的知识,更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利用预学案引导学生挖掘各种资源

预学案的一大优点,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活动,同时相比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条件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网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提示。

从表2可以看出,预学案引导学生寻找和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是课堂教学不具备的。而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更加凸显科学这门学科魅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充分地融入社会生活,使学习过程血肉丰满,充满创造的乐趣。

4 利用预学案促进学生体验科学现象

农村初中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患有“厌学症”的很多,致病原因前面已经简要分析过了。因此,引导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学习,切忌枯燥无味的讲学方式,应以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为主,在体验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如表3)。

有的老师在设计预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个个习题,且题型多样,内容繁杂,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学生一见就会生厌,哪来预学的兴趣?

5 结语

实践证明,采用预学案的模式进行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充分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 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2.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预学案,农村初中,科学教学,初步尝试

1 设计预学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预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预学案。设计预学案的过程应有学生充分地参与,刚开始可以由教师主导进行设计,在学生充分熟悉预学案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后,要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学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在使用预学案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对预学案进行再创造。

周末版内容相对较多,独立性强,以实验为主。这种预学案,由于以个人探究为主,所以要注意难度适中,操作性强,保证学生能够按照预学案的内容进行预学(如表1)。

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预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对学生预学的成果进行评比,并对学习成果较优的学生给以适度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设计预学案要体现学习的整体性原则

应用科学预学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新课做准备。它不仅容易引导出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而且可以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预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开展的探究活动等均直指该节课涉及的科学概念。所以,设计预学案要体现该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该堂课与其他章节、单元的相关内容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预学案的内容不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该节课的知识,更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利用预学案引导学生挖掘各种资源

预学案的一大优点,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活动,同时相比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条件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小学英语教学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提示。

从表2可以看出,预学案引导学生寻找和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是课堂教学不具备的。而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更加凸显科学这门学科魅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充分地融入社会生活,使学习过程血肉丰满,充满创造的乐趣。

4 利用预学案促进学生体验科学现象

农村初中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患有“厌学症”的很多,致病原因前面已经简要分析过了。因此,引导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学习,切忌枯燥无味的讲学方式,应以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为主,在体验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如表3)。

有的老师在设计预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个个习题,且题型多样,内容繁杂,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学生一见就会生厌,哪来预学的兴趣?

5 结语

实践证明,采用预学案的模式进行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充分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 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2.

第4篇

关键词:预学案 农村初中 科学教学 初步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142-02

受传统教学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初中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与“ 教师问,学生答”几乎成了唯一不变的方式,枯燥的知识堆砌,单一的讲授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形式及题海训练的痼疾,使学生对科学学习望而生畏。

1 设计预学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预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预学案。设计预学案的过程应有学生充分地参与,刚开始可以由教师主导进行设计,在学生充分熟悉预学案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后,要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学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在使用预学案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对预学案进行再创造。

周末版内容相对较多,独立性强,以实验为主。这种预学案,由于以个人探究为主,所以要注意难度适中,操作性强,保证学生能够按照预学案的内容进行预学(如表1)。

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预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对学生预学的成果进行评比,并对学习成果较优的学生给以适度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设计预学案要体现学习的整体性原则

应用科学预学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新课做准备。它不仅容易引导出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而且可以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预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开展的探究活动等均直指该节课涉及的科学概念。所以,设计预学案要体现该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该堂课与其他章节、单元的相关内容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预学案的内容不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该节课的知识,更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利用预学案引导学生挖掘各种资源

预学案的一大优点,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活动,同时相比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条件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提示。

从表2可以看出,预学案引导学生寻找和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是课堂教学不具备的。而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更加凸显科学这门学科魅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充分地融入社会生活,使学习过程血肉丰满,充满创造的乐趣。

4 利用预学案促进学生体验科学现象

农村初中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患有“厌学症”的很多,致病原因前面已经简要分析过了。因此,引导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学习,切忌枯燥无味的讲学方式,应以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为主,在体验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如表3)。

有的老师在设计预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个个习题,且题型多样,内容繁杂,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学生一见就会生厌,哪来预学的兴趣?

5 结语

实践证明,采用预学案的模式进行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充分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第5篇

受传统教学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初中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与“ 教师问,学生答”几乎成了唯一不变的方式,枯燥的知识堆砌,单一的讲授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形式及题海训练的痼疾,使学生对科学学习望而生畏。

1 设计预学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预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预学案。设计预学案的过程应有学生充分地参与,刚开始可以由教师主导进行设计,在学生充分熟悉预学案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后,要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学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在使用预学案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对预学案进行再创造。

周末版内容相对较多,独立性强,以实验为主。这种预学案,由于以个人探究为主,所以要注意难度适中,操作性强,保证学生能够按照预学案的内容进行预学(如表1)。

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预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对学生预学的成果进行评比,并对学习成果较优的学生给以适度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设计预学案要体现学习的整体性原则

应用科学预学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新课做准备。它不仅容易引导出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而且可以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预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开展的探究活动等均直指该节课涉及的科学概念。所以,设计预学案要体现该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该堂课与其他章节、单元的相关内容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预学案的内容不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该节课的知识,更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利用预学案引导学生挖掘各种资源

预学案的一大优点,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活动,同时相比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条件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提示。

从表2可以看出,预学案引导学生寻找和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是课堂教学不具备的。而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更加凸显科学这门学科魅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充分地融入社会生活,使学习过程血肉丰满,充满创造的乐趣。

4 利用预学案促进学生体验科学现象

农村初中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患有“厌学症”的很多,致病原因前面已经简要分析过了。因此,引导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学习,切忌枯燥无味的讲学方式,应以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为主,在体验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如表3)。

有的老师在设计预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个个习题,且题型多样,内容繁杂,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学生一见就会生厌,哪来预学的兴趣?

第6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使师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优质的效果,使学生学得轻松,乐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切实、重要的课题。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也做了一些尝试,现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来优化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1 提出“学案”的理论基础

“学案”教学的总体思路:突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加强能力培养,学会创新。这种教学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如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能不能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让他们明白这节课要写出什么?记住什么?认识什么?区别什么?列举什么?解释什么?……使得该记住的,该理解的,该学会的,运用的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清楚,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这个“练习”就是学生上课时用的学习方案,简称为“学案”。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编成“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教师把经过认真制定的教学目标以练习形式展示给学生,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学案”的编写

2.1 分析掌握教学目标是编写“学案”的首要工作

分析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课本,而《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终极目标或中程目标,所以首先要分化为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往往是以母目标与子目标的形式结为一组,母目标一般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者一个课题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里以第六册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为例说明“学案”的编写过程。分化具体教学子目标如下:

(1)了解消化系统,具体教学子目标包括:①能说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②能区别不同消化道;③能区别不同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

(2)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①能说出糖类,蛋白质,脂肪在什么部位由哪些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分解?能记住它们的分解终产物;②能区别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部位和消化液的相同和不同点;③能归纳消化的主要特点;④能区别胃、小肠、大肠吸收不同物质;⑤能记住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⑥能归纳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然后根据以上具体教学子目标的要求进行练习的编写,如根据第一个母目标分化的子目标,教师编成的练习图1:

2.2 成功设计“案图”是编写“学案”的重要环节

每堂课前,教师要努力挖掘这节课中能有效地把学生顺利引入课堂情境的问题,然后将问题以漫画形式安排在学案的开头。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有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能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案图”除了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作用之外,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的作用。如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中,教师设计的是一个正在吃蛋和面的男孩。男孩吃面时提出问题:“这蛋和面有哪些营养?它被人吃进后怎样消化和吸收呢?”这里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前一个问题,复习上节课《人体的营养》知识并引出新课。

2.3 进行检验修正是编写“学案”的完善过程

编写练习时,教师对练习的目的、期望结果、实施方式、完成时间等作必要的预测,练习后作反馈、评价。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对练习进行及时修正,以便积累经验,有利于以后联系教学实际,对学案进行检验修正,有利于以后教学。

3 “学案”的运用

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不同,课型多种多样,下面以讲授课和实验探索课中“学案”的运用为例说明:

(1)讲授课中“学案”的使用比较简单易行,一般可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精讲即练”。即:教师讲授了知识点后马上让学生通过“学案”练习落实知识点(子目标),巩固课堂知识。另一种方式是自学反馈,就是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让学生根据学案练习(教学子目标)的要求去看书,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方式中,要引进竟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快速答题的习惯。

(2)实验探索课的“学案”运用分四步进行,以第三册《水的密度》一节为例。

第一步:教师利用“案图”提出探索目标,学生明确探索目标。本节学案的案图是古希腊国王拿王冠问阿基米德:“这王冠是不是纯金的?”教师利用案图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结果学生无从入手。于是教师讲了阿基米德测金冠密度的故事。通过案图和故事,不仅使学生知道了这节课的学目标是“密度”,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步:利用学案,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在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起后,教师就指导学生探索目标,从而获得知识。教师准备了体积不同的两块铁和两块木块,其中有一块铁块和木块体积相同。“学案”上教师设计了表格(表1)和问题: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体积 (相同或不同)

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体积 (相同或不同)

然后,教师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以上铁块和木块的体积和质量,叫学生填在表里,并算出质量/体积。再让他们根据数据讨论表下面的问题,得出结论。

第三步:教师引导结论,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学案”加深理解。在学生探索接近一般规律,但还不能概括规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认识规律。如学生通过上面的讨论可得出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不同,但质量/体积不变。这时再引导,不仅铁、木如此,任何物质只要是同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之比都是相同的,这一特性用“密度”表示。这样,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一般规律上来,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飞跃到理性,然后通过“学案”练习来加深密度的理解:

(1)一般来说,“质量/体积可用 表示;

(2)密度的定义是:单位 的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第四步:利用学案,教师检查反馈学生的运用和巩固。在不同课型的学案后,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巩固性练习,以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密度》一节,为了让学生马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呼应课前提出的问题再提出:“现在已经学了密度,想一想怎样知道希腊国王的王冠是否是纯金的?”或者设计:“用什么办法把相同体积的铁、锌、铅区别开来?”在学习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后,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吃一块饼干,然后说出饼干的消化过程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4.1 这种教学模式包括

示案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4.2 教师学生在三个学习阶段的任务(如表2)

5 “学案”教学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运用“学案”导学方式,对优化初中科学课堂,体现出诸多的优势,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具体在操作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信息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去发现问题,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进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来尝试进行对问题的探索,对他们心中存在的疑问逐个找到答案。

其次,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运用“学案”导学方式要求教师适时地进行精讲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授课水平,对问题能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达。并通过对问题的阐述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与总结,因为使其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第三,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使知识成体系。

最后,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对于课堂所学知识,可以通过一定的课堂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必要的练习与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迁移发生。因此在运用“学案”导学方式中,必须强调这一环节的教学。

综上所述,运用“学案”导学有助于优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笔者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领域永恒的课题。希望本研究能为优化初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案

一、初中科学实验的教学地位及重要性

初中科学实验的教学地位及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下面笔者就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1.教学地位

科学实验在初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对于一些重要性科目,诸如物理、化学甚至数学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没有科学实验,这几门实验性教学的科目就无法进行。这充分显现了科学实验在初中教学中不能忽视、也不可忽视的教学地位。

2.重要性

初中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展开了说,科学实验的成功融入可以保证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可以成功提高几门实验性科目的学习成绩,保证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原则

要想抓好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就要遵循实验的规律,推动实验教学工作的质效,要坚持遵守“科学第一、学以致用、巩固教学、培养人才”等重要性原则。

1.科学第一的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求所有的实验都从“科学”抓起,以“科学”为依据,所有的实验都不能脱离科学的轨道,不能违背科学的规律,而是尊重科学、推行科学,让“科学原则”引领初中科学实验。

2.学以致用的原则

就是要把所做的实验与相关的知识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不折不扣、不偏不离,最后达到知识高度吸收、实验高度成功的双重目的,让初中生通过学习实验,能够有效地应用到生活中。

3.巩固教学的原则

再推陈出新的教学手段,再花样翻新的教学实验,再生动有趣的亲历操作,也都是服务于教学的,也都是以教学为引领。操作实验教学课程也不例外,要在实验教学中把应该学习的知识巩固好、吸收好、学习好,并考出好成绩。

4.培养人才的原则

不能不承认,所有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学、初中阶段对相关学习产生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后得以在大学时代“化茧成蝶”。所以,实施初中实验教学,也是国家培养科技科学人才、科教兴国的战略之一。

三、初中科学实验实现高效教学的方法

要想实现初中科学实验的高效教学,就必须推行相关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互动参与、启发操作、实验引领、小组科研和竞赛激发等五种方式。

1.互动参与

在初中实验教学进程中,一定要采取互动参与的教育教学方法。互动参与主要就是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或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实验中动手而且亲自操作,教师则在实验的进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从而取得应有的实验效果。

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科学实验就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懂得如何简单地点燃一支蜡烛,实验内容看似是司空见惯的蜡烛燃烧,而教学的目的是从化学的视角观察蜡烛燃烧及其燃烧的变化,让学生亲自操作,然后参与观察并做出详细的记录,教师在实验进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火焰和燃烧过程中石蜡的状态变化,因为实验材料的廉价性,可以让每3名或者5名学生一根蜡烛,在互动参与中完成科学实验,也是要通过互动来完成。

2.启发操作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采取教师启发学生操作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有时教师要不动手或者少动手,尽可能用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带领、启发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

例如:在进行“水的浮力”实验时,除了由教师准备弹簧测力器、铁块、细线、水桶、水等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以外,剩余的实验步骤需要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和启发下完成。如系铁块、“浸没”铁块、数据记录等实验动作,还有F浮等数据的推导和计算等,都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完成,最后推导出“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观点是错误的,才算成功地完成启发操作教学。

3.实验引领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实验引领教学的方法。归根结底,所有的实验都是服务于整体教学的,物理实验是服务于物理整体教学的,化学实验则是服务于整个化学教学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是必须摆正的观点。

例如:在初中学习“大气压强”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实验引领的方式传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关于大气压强的趣味小实验,比如“自动喝水的杯子”“水在倒置烧杯里上升”“利用自行车气筒测量大气压强”“空气压扁罐头盒”“将吸管穿过马铃薯”“沉重的报纸”等实验,这些都是关于大气压强的实验,而一系列实验的推出,完全可以引领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的高效接受。

4.小组科研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小组科研、分组实验、教师总结的教学方式。小组科研、分组实验等实验学习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其他实验教学学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例如:在学习“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4~6人为宜,每一组带一枚指南针,然后按照教师留给的课题和学习任务展开,最后统一递交学习实验成果。

再如:在进行“寻找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中,也可以实施小组科学研究的模式。教师要组织若干个4人小组,用器皿或者玻璃容器盛装各种化学制剂。各种容器盛装相关的化学制剂完备后,这时可以布置相关实验作业,要求学生依据各类化学制剂的形态,一一分辨,看看均属于什么门类的化学制剂。每一个学习小组在完成了自己的初步辨认后,用纸签在容器上予以一一标识,教师会对每一个小组确定的结果进行评判,指导学生正确区分出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红砖粉末、水泥块等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最后则是小组之间的交流谈论,并派代表谈感受。最后,每一个小组还要填写实验活动的探究报告,这就取得了小组调研的初步成果。

5.竞赛激发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也可以采取竞赛激发兴趣的方式推进实验教学。竞赛是要有规则的,需要各班级、各小组选择出优秀的代表。之所以要这样,就是要让学感觉到选择出的优秀代表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自己,从而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赛劲头。

例如:采取竞赛的方式实施“制取氧气”的实验,要为每一名参赛学生准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实验用化学用品,并检验操作过程,看每一名参加竞赛学生的操作水平,如是否检查装置的严密性,试管装入药品后是否塞紧试管,试管在铁台架上的固定程度,氧气收集完毕后是否及时将导管撤离水槽,并马上熄灭酒精灯等实验程序和环节。最后检验的是集气瓶内是否有氧气,集瓶内氧气的多少,如果是用排水法收集,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氧气是满的。总之,就是要通过实验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实验学习的。

四、总结

在初中实验教学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还存在着更多的探寻和探析之路,有更多的教学瓶颈和难题需要一一破解,而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总结,不断前进,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的总体地位和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