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7:36:21
序论:在您撰写智慧课堂授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 变“Understand?”为“Any questions?”的奇妙
思维具有发散性,人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沿着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展开的,我们将这种习惯性采用的思维方式称为定向思维。曾经有个儿子问:“妈妈,考你个问题!什么四条腿、六个眼睛、三个脑袋?”啊?三头六臂的哪吒不是四条腿吧?考虑了好一会儿,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告饶。儿子的脸忽然就绽放成一朵灿烂的花:“哈,被考倒了吧?是两个人骑着一匹马嘛!好笨的妈妈哟!”瞠目结舌了半天,于是趴在桌上哈哈地笑到肚子痛。这个天才儿子编出来的天才考题,还真能考倒很多人哩!按成人的思维,都以为是一样东西,却陷入定向思维的怪圈,谁会想到这居然是一个“组合产品”呢?
多次讲完新课,或者讲完一条题目,或者解决了孩子们的一个疑问,或者布置完作业,总会加一句“Understand?”就在孩子们齐声回答的“Yes”中,老师带着满意离开了。其实多次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Understand”了,而是他们顺口回答罢了。忽然有一天,布置完作业,当我说了一句“Any questions?”后,“Yes”也传开了。我指着一位学生,示意他说出自己的“questions”。当他明白上当后,脸刷的红了,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并且智慧地询问了作业中的一个疑惑,在我解释给他听的时候,其他孩子也明白过来。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我想在学生的心目中,肯定会或多或少地知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思考,学会不轻易地下结论和人云亦云了。
2 变“Loudly,please”为“听,她说的多响亮”的精彩
有人认为学习外语一定要摆脱母语的影响,因此,提倡课堂教学一律使用目的语。这种做法固然好:最大可能给学生学习目的语的语言环境、最大限度提供了语言输入、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等。但小学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其具有的能力状况,要能清醒的认识到“矫枉未必过正”,面对英语教学中的抽象概念、抽象词汇和术语,或者是课堂教学中刚刚出现的提示语、命令语,与其费劲劳神地使用目的语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不如直截了当使用母语来得事半功倍。
一节中年级的教研课上,发现班里孩子们回答的声音很小,年轻的授课老师就提醒:“Loudly,please。”在一般老师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可听着听着,听课老师都感到不舒服:可能是孩子们对英语提示语不太敏感,或者是孩子们很紧张,课堂上收不到一点提示的效果,授课老师只能一味的干着急,于是“Loudly,please”几乎连续说了小半节课。听课者大倒胃口,授课者更是紧张的满头大汗。借着学生中途自由操练的当口,我递给授课老师一张小指条:“听,她说的多响亮。”后面半截课,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动下,声音越来越响亮,老师越上越带劲,课堂氛围也渐入佳境。
3 变“You ask and I answer”为“Ask one of your good friends”的热烈
学生是完整的有独特生命意义的个体。教学过程说到底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展示自己丰富、独特个性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独特的社会生活体验的过程,是师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纯洁深邃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激发、深刻参与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好多英语课上,老师们都在想办法让孩子们主动开口说英语,特别是在教了一个新的句型后,大多会采用“Work in pairs”的操练方法,甚至直接采用“You ask and I answer”,与老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这样说,这种方法在好多时候都是失败的,孩子们真正敢于、乐于、积极于对话操练的少之又少。
有一天,从“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找到了一点灵感,操练新句型时我要求孩子们“Ask one of your good friends”,意想不到的热烈迅速在课堂蔓延:或者是一种真心朋友间的问候,教室里涌动着互相传递的温馨;或者是一种故意作弄式的调侃,好几位孩子都邀请同一位进行对话;或者是一种平等之极的宣泄,居然主动与老师对话,甚至“刁难”老师……课堂上流淌着孩子们自然、和谐地运用英语交流的乐章。
4 变“提示学生答案”为“小鱼吃小小鱼”的幸福
语言表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回答一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固定的,各人经历不同、理解能力差异、思维方式迥异都会影响答案的风格和定位,有的幽默,有的豁达,有的含蓄,有的热情,相对于年龄差异来讲,最主要的可能是成熟和稚嫩的区别。但是,这种稚嫩应该是带有个人思想的表达,是那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成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包含所有成人具有的开放、热情、豁达,甚至幽默的风格,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和保护。
外教来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欢呼,并和他们有了约定:课堂上比谁和外教聊的时间长。那节课谈的是Animals,先说动物名称,然后说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当外教问到“What does the fish eat?”孩子们傻眼了:“没有学过啊!”于是,小脑袋都朝向了我坐的方向。我故意皱眉,然后做了一个经典的“一休动作”……就在大家嬉笑时,有一个孩子抢着举手了:“The fish eats the small fish。”外教可能不理解,又故意追问:“What does the small fish eat?”“The small fish eats the small small fish。”短暂的停顿后,外教满意的笑了,同学们跟着哈哈大笑,该学生先一愣,当看到我饱含肯定的目光时,也笑了,那么自信,那么自豪……
思考。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让课堂导入蕴满情趣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使数学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注入生动的生活气息,从而赋予数学生动、丰富的意义,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我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演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景象及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情境中,理解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二、设置“数学活动”,让课中探索充满激情
数学教师的责任则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意识和观察能力,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建构能力,具有以数学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欣赏数学之美、创造数学之美的能力。
1.善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创新
现代数学的进展要求数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要重视所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所以,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安排上应该尽力科学合理地延伸到课堂以外的领域,达到延续学习、终身探索的目的。
在讲解有关利率问题的应用题时,我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让学生调查银行的存款利率;
(2)算出a元本钱存款6年,怎样的存款方式法获得的利息最多?
学生众说纷纭:除了常规的计算方法外,有的提出可以买债券或存教育储蓄这样不用交利息税;有的说可以按公积金贷款的利率借给家里买房,这样我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息,家里也少付贷款利息;有些同学的答案超出教师预先的设定,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作为老师我趁热打铁地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3)若中途要提前支取怎么办?(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率计息)。
(4)如果考虑利率上调或下调的因素,你有对策吗?(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往往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高收益也有高风险)。
(5)你能根据上述问题编写应用题吗等等。通过将习题变式、改造,加入不同的情境和条件,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关系、转换规律,融会贯通,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者的自豪感。
2.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享受探索的成果
《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心理学研究证明:少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多元性,常常是用语言难以表述的,而在具体的实验演示中,知识的线条与脉络会显得异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开展实验操作活动是必然的选择。
例如:在讲解正方体的截面时,先让学生准备好橡皮泥,捏成几个正方体,然后用刀截正方体,看看谁得到截面的几何形状最多,最后用多媒体演示正方体截面的各种图形。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与乐趣,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对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毅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设计“新趣练习”,在智趣中历练知识与能力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
1.改变随堂练习方式,在游戏“玩乐”中巩固新知
练习是新知的应用阶段,新鲜的话题渐行渐远,若处理不当,学生容易陷入低调或疲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隹状态,促使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中?我在教学中经常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随堂训练中,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我设计了一个坐立游戏题,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人为三个点,那么第四个点应是哪个座位上的学生?请你站起来。
以游戏形式出现,寓教于乐,既有利于学生内化新知,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能力发展。在这种教学训练模式中,学生会最大限度地张扬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知识能力得到发展。
2.运用生活经验,创造练习材料,感受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设计包装盒问题:市场上某种型号的肥皂,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6cm、6cm、3cm,一箱这种肥皂计30块,请你为肥皂厂设计一种包装盒,使该纸箱所用材料尽可能少。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设计出贴近生活的练习,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做数学练习,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练习,具有活力。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生在自信中感受成功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给予学生肯定。如:
1.通过“小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然后全班交流。对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师评,生评,自评等评价方法。通过评价证实其真实性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发展相应的能力。凡是获得成功的小组都能得到全班的肯定,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采用鼓励性评价
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要懂得用巧妙的眼光欣赏自己的学生。在他们困难的时候给予鼓励,在他们回答问题后,走到他的面前摸一摸他的脑袋;学生的课堂练习本上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激励孩子们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教室里光荣榜上,每个小组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自评口头作业本上,一句句鼓励自己的话语又成为孩子树立自信的法宝。
语文教学 智慧课堂 乐趣
回眸语文教学,我的感受是:享受语文,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生命的“情弦”;享受语文,才能让语文教学绿意盎然,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回归!
一、转变观念,享受智慧课堂的磁力
每当我们大人驻足于大商场而流连忘返时,跟随我们而去的小孩却一个劲地吵着要离开。当我们蹲下来才发现:在他们的眼里所见的都是大人的身影,哪里有什么“美丽的风景”?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在讲台上高高站着的老师,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生活经历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一味地讲授时,可曾想过“蹲下来拾起童心”?站在和学生一样的高度去思考他们的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感受他们的感受,快乐他们的快乐,让课堂由老师“一厢情愿”地苦心经营,变成师生“两情相悦”的动感地带。
老师蹲下来拾起童心,不仅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要尊重欣赏和宽容学生,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是师生间对话的课堂。
二、激扬生命,享受智慧课堂的动力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体。课堂中学生的“动”,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例如,我在教学《生命桥》时,有这样的一个案例:
师:“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羚羊们面临着来顶之灾。它们怎么办呢?是束手就擒,还是绝路求生?
生:绝路求生。
师:他们是怎样绝路求生的?
生:先分成两队,然后一只老羚羊带头试跳,最后一队队学着跳。
师:这种做法高明在哪里?
生:“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临危不乱,井然有序。如果大家争先恐后,肯定会影响飞跃,就会贻误时机,就会被活捉。
师:即使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放下猎枪,这正是羚羊们的高明之处。
这种探究,是多么富有智慧的挑战呀!
三、精彩纷呈,享受智慧课堂的活力
意大利诗人洛利斯·马拉古兹的《不,一百种在那里》:“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小学语文课本是许多文学家们大浪淘沙、艺海拾贝的结晶,有着无限的艺术魅力。只要我们给提供学生一个个智慧学习的平台,得到的将是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例如,我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这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孩子们,请自由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老师愿意聆听你们的声音!
生1:“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这个比喻有颜色、有形状、有动作,令人耳目一新。
生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读了这句话,我很受启发,同一棵树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同一个班级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学生。
师:请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然后在下面划个破折号,再写上你的姓名。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这就是于庆红同学的格言。
生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人的一生也有“四季”:我,就像春天的叶子,嫩嫩的;爸爸就像夏天的叶子,大大的;爷爷就像秋天的叶子,黄黄的;人死了就像冬天的叶子一样飘落了……
(一阵热烈的掌声)。
生4:由“回归大树地下的根”,我想到“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泥土更护‘树’”。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话?
生4:因为我曾经背诵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师:这就叫活学活用!老师送给你一片枫叶,这片枫叶是我的一个朋友从北京香山上采摘的!
生4:(双手接过红叶,连声说)谢谢!谢谢!
生5:“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这句话,我明白了,家把爸爸、妈妈和我结为一个整体,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都有自己的位置。
师:好!你把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了,这叫活读书!掌声鼓励!
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意味着还孩子思维的自由,还孩子表达的自由,还孩子心灵的自由;意味着对孩子想像的放飞,对孩子个性的认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四、链接生活,享受智慧课堂的张力
正如《新课标》中所指出的那样:“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教学就失却了土壤,丧失了生命力。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学校长廊上的紫藤花开了。习作课前,我让学生先站在教学楼前观赏。大家忍不住惊叹:“真漂亮!”“就像紫色的云飘浮在校园里。”他们走下楼去,有的轻轻地捧起花瓣,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有的低下头,使劲儿地嗅着;还有的则静静地驻足欣赏。有的说:“老师,我现在知道了什么叫‘竞相开放’。”有的说:“它们开得这样热烈,一定是在比美吧,我看用‘争奇斗艳’合适!”……
学生的语言是鲜活的,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用最生动的表达将生活和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课程。如果说知识是豆浆,那么智慧便是卤水,有了它的点化,知识才能凝结成思想的豆腐。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来实现语文课堂的诗意畅想,享受语文!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联想集团和科大讯飞近日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推出面向普教领域的“联想-讯飞”智慧课堂整体解决方案,并通过双方渠道体系的合作,努力实现“智慧课堂”系列方案在全国教育行业的推广。
据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业务销售总经理叶明介绍,这次联想-讯飞智慧课堂解决方案是基于联想平板设备作为硬件平台,搭载了科大讯飞应用软件的定制化一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在线评测、教学效果评估等内容,是一套完整的教、学、练、评和具有智能大数据元素的互动教学平台。同时,双方将在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渠道的体系有更多深度的合作,以实现资源互用以及优势互补,更好地共同推动智慧课堂在全国教育行业的应用。
“智慧课堂”需新的学习工具
联想集团中国区商用业务移动互联行业总监王磊指出,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育行业已经从传统的纸笔时代进入到了电脑时代,又从电脑时代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智能终端可以进行信息的采集,然后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的手段进行分析,老师能够个性化地去了解每一个班、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关注点、难点和重点,进行个性化的推送,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徐玉林表示,国家在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校校通”和“班班通”大概已经实现60%-70%,而政府的下一步精力就要解决“人人通”,而“人人通”的硬件基础就是老师和学生要有智能终端。
共助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徐玉林指出,目前中国中小学生的人数已经达到1.5亿-1.6亿(不包括老师在内),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教育行业如今是处在时展历史节点上。科大讯飞和联想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合作。
叶明表示,教育行业是联想非常重要的行业:“过去三十年,联想基本上见证了整个教育行业信息化的一个过程,无论是早期国家普教方面的农远工程,后来的薄改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各级机构教育云平台建设、“人人通”等项目,还是在虚拟平台高性能计算等领域,联想在教育行业有着很多的项目,也累积了众多客户,有众多成功的案例。当然,我们也见证了整体教育市场上我们的客户在过去三十年里共同提升教育科技信息化的进展和过程。”
联想根据教育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今年提出了“双态IT”技术理念,旨在打造稳定可靠与灵活敏捷并举的整体解决方案,共同支持教育行业信息化的进程。科大讯飞在教育行业也有着多年的耕耘。据徐玉林介绍,科大讯飞在14年前开始做普通话的等级考试,后来延伸到英语的口语和听力考试和语言类学科教学和学习,随着国家倡导,科大讯飞又积极投入“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中。
“科大讯飞主要面向平台的构建、资源应用平台、教学考评软件应用方向发展。现在全国大概有十几个省级资源平台是科大讯飞建设的,地市级县区级平台非常多,以百为单位的数量,都采用了科大讯飞的教师产品、学习产品、考试产品以及教育评价产品等。目前全国大概有8000多万老师和学生使用我们软件产品应用于教学和学习。”
据介绍,科大讯飞之前已经创立了讯飞教育信息化研究院,近期还将投入10亿元,为超过1000所学校提供智慧课堂应用服务。这当中不仅包含一线城市,还包含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西部地区。此次与联想合作,就是要形成技术、渠道、服务的合力,把用户体验好的方案在全国普及。
大数据+智能硬件=营销必备利器
像手机这样的智能设备不仅是人们时刻不离的随身物,更是生产数据的来源。而如今,大数据已成为企业中与资产、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洞见、更准确地预见未来,成为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脸识别作为用户ID
微软小冰今年夏天重回朋友圈,解密了一个全新黑科技“合影解密计”。该技能就是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性别、年龄、颜值、面容相似度、姿态趋向和细微的人类小动作,进而扒出照片中隐藏的八卦关系。
这只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初步应用,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能够做到比较精准的识别。未来,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人脸也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ID。
过去导购人员需要观察一位进店客人的穿着、行为等,初步估算该顾客的客单价,大致猜测他可能会购买的东西;通过跟顾客聊天交流猜测用户的喜好,进行推荐。
有了智能硬件之后就大有不同。企业获取顾客人脸识别的信息,通过智能眼镜或是耳机告知导购。导购看到消费者的时候已经知道了他是谁、他的喜好和他过去的消费记录。
智能硬件在这里是作为大数据的出口。智能硬件调用了过去的数据,将大数据平台给的推荐,经过导购人脑处理再推荐给用户。导购从跟客户打招呼开始就能像老朋友聊天一般地进行沟通和推荐。
数据安全需要环环把关
数据技术发展到IoT和O2O时代,智能硬件是大数据重要的入口和出口。用户大量的个人信息、行为数据和消费数据等都被企业收集起来。
在享受数据带给企业营销的便利的同时,对数据安全的把控也是需要着力钻研的部分。数据安全包括网络、接口等技术安全问题以及企业内部的数据管控问题。
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基础网络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大数据出现安全问题都是因为基础网络被攻破、被盗取了应用授权或管理员授权而造成数据泄露。另外,智能硬件与互联网和云端大数据的配合会让数据传输经历层层接口。
手机应用上的SDK(数据采集包)是否安全,决定着数据会不会在本地就被盗取。采集端的安全需要特别设置,保证它有验证,能自我检查,自我升级。在数据上传到云端的时候,云端和客户端的接口安全也需要特别注意,防攻击、防篡改、防模拟登录这些保障都要测试。
大数据本身也可以对这方面做监控。因为正常上传的数据流一般都会有固定的模式,如果上传时发现异常数据流,也可以将其识别出来,进行反攻击。国外现在有一些创业公司就在专门进行这一方面的应用研究。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费很大精力备课、上课,但一节课下来后,学生的吸收率和巩固率却并不理想,与教师的付出不相称。究其原因是为传统的重教轻学的结果。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比较、概况,然后通过独立的思考,主动选择,从而获得知识,因此,只有变授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拓学生的智能,才能激发其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其好学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一个人爱好某N事物的稳定趋向,它是探究与记忆的活动源泉。许纪霖教授说过: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做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讲故事,把被教科书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戏剧冲突里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一堂精彩的历史课,教师的授课语言,饱含感情,富于文采,能做到以言感人,以情动人,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往往会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获得真实历史的再现的学习效果。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这节课中,诺曼底登陆战役上承德黑兰会议的召开,下启1944年美英盟军的西线攻势,雅尔塔会议及德国的投降,这样一个重要事件,教科书上仅有一段话:“1944年6月6日,法国诺曼底附近的英吉利海峡突然万船齐发,万炮齐鸣,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向德军发起了猛烈攻击。・・・・・・一个个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得到解放。”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可能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教师就必须进行生动描述,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结合课本内容,补充必要的史实,我向学生展现了一幅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1944年6月1日,美英盟军的气象军官就格外繁忙,他们经过复杂的计算和反复核对了各种数据后,精确地预测到6日和7日两天,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会出现风平浪静的难得机会,于是盟军统帅部作出决定,从6日凌晨开始,以6500多艘舰艇、近300万名陆海空人员、11000架作战飞机,打响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是,没有遇到德军的有效抵抗,顺利登上了诺曼底海滩;而德军气象军官却预测失误,他们判断6日和7日两天,英吉利海峡风浪会更大更猛,因此德军放松了警惕,甚至连最高统帅隆美尔页离开了指挥部去休假。”通过这样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的说:原来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各种因素,气象预报竟也会影响到战局的胜败;有的说:如果德军不是预测失误,恐怕战争的结局就很难预料了,德国的投降要向后推迟一段时间了。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创设历史情境,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视频、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可以打破历史的时空界限,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历史氛围,同时授课时要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热点,也可以收到明显效果。如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就可以联系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经历的艰难的谈判,讲到科索沃战争时,可以联系当前的北约东扩、韩国部署萨斯导弹等,以及美国、俄罗斯、韩国充当的角色、北约的历史使命等。这样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等,又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精编结构提纲,引路导学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是以积极动脑思考为前提的,没有思考,也就无所谓学习。中国有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正是说明了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学习激情需要教师的引导激发,为了达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教师应精心编制富有启发性的知识结构提纲,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从课本的字里行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知识结构体系中,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节中,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理解课文,在导学案编写了如下导学提纲:(一)大战的爆发:1.原因: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导火索)是 2.交战双方是 和 。(二)大战进程:1.欧洲三条战线是 2.战争转折战役是 3.1917年发生的促使战争迅速结束的事件是 、 (为什么?)4.大战结束: 年 月, 投降,大战以 的失败而告结束。(三)大战的后果:1.大战的性质是 2.大战的后果是 和 。通过这些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认真讨论思考,再经教师的扼要分析,释疑解惑,这样既活跃了思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类归纳综合,授人以渔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智慧课堂
当微时代融入我们的生活,每一位语文教师为自己的学科改革绞尽脑汁时,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一句与成功有关的名言:W=X+Y+Z。其中W代表成功,X代表科学的方法,Y代表不懈的努力,Z代表少说空话。可见,成功的教育改革是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方法的,语文学科也不例外。我借助参加翻转课堂课题研究的机会,浅谈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翻转课堂来构建语文智慧课堂。
一、利用信息技术,关注翻转课堂对构建语文智慧课堂的重要意义
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却以其实用性和高效性引起了整个教育界的关注。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制作微视频,学生在课外或家中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和我们一直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相同的,只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听讲做笔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实,如果课内的知识在课外都能很好的掌握,那么课内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拓展,通过各种活动来巩固知识。在学习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把文言文知识点的讲解通过微视频的形式传给学生,学生在家就可以学习,那么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外交家的角色,代表处于危难中的国家前去敌方的内部瓦解敌人的力量,最后教师再总结烛之武的形象。这种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达到乐学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语文课堂翻转的切入点,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智慧课堂
翻转课堂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但语文是个例外。在国外,从2011年开始,翻转课堂几乎集中在理科,文科开展得很少,而语文是少之又少,这可能与文理科的知识结构特点有关。理科类学科的知识点明确,只需要把一道题、一个实验、一个概念讲清楚弄明白就可以了,而文科如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都是综合性较强的,各科知识相互交叉,备一堂课往往牵扯较多学科知识,所以翻转起课堂来难度较大。语文是文科中翻转课堂难度最大的一科,因为语文知识虽然也有板块,但是十分宽泛,而且根据新课标规定,语文的课堂目标是立体的、三维的、多元化的,是三维目标的整合,是一个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整体。因此,语文课堂强调的应该是以活动为载体,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突出过程的一种体验,重在方法的掌握,从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说,语文学科所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要求是一个片段教学视频无法完成的,那么是不是说语文学科就真的无法翻转了呢?这么先进的教学理念语文课没法用实在太可惜。其实不是的,只要我们能具体分割好教学目标,语文也能和理科一样,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基于此,我们可以运用语文学科“三权分立”的方法,把语文课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一是作文;二是现代文,包括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三是基础知识,包括文言文阅读。只要教师脑中有宏观知识框架概念,把语文学科按照内容分割成几大块,那么语文的知识点也就明确了,也就可以进行翻转,从而使课堂高效和谐起来。
三、利用信息技术,掌握语文课堂翻转的措施,从而打造出真正的语文智慧课堂
1.利用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的微视频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内容:知识点的讲解(可包括文言文知识点和现代汉语语法)、精品朗读、背景介绍、名家解读。尤其是高质量的朗读,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渲染气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中,从而读懂文本。在翻转课堂的研究过程中,我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在讲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分析之前,我制作了两个视频,一个是关于实词分析的微视频,另一个是关于虚词分析的微视频,主要讲解了六大实词和六大虚词的定义和语法特点,让学生对组成句子成分的元素先有一个系统的认知,然后再在课堂上讲解句子成分。由于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我大多利用课外时间把学生集中在电脑实验室看微课视频或周末发到班级群里,让学生在家里看。这样,学生因为对词类有了了解,讲起句子成分来也就容易多了。
2.增设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高考展开的,几乎没有教学上的互动和交流,这往往使课堂气氛沉闷,使一些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利用翻转课堂,我们把课上重要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然后传到网络上或班级QQ群、微信群,让学生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回到课堂上,我们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与学习相关的各种活动。在教学《雷雨》的时候,我把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的介绍制作成视频,传到班级的QQ群里,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回到课堂上,我抓住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的性格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于是,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感觉那一节课上得好像是一堂话剧课。我觉得这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又完成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使整个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得到了体现。
3.运用任务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制定相应的任务计划,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鸿门宴》时,就采用了任务教学的形式。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进行预习任务的安排。A组学生专门预习本课的重要文言字词;B组学生参照翻译书,组织文章的故事情节,以话剧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表达出来;C组学生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由学生来上这一课,他们把自己准备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任务安排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预习效率,使他们能深入了解课文的知识点,这对学生有很大帮助,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智慧课堂
通过构建翻转课堂,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一是学生的变化。通过任务教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任务单》,预习任务更加明确了,各种各样的预习形式激发了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微课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放松而少干扰的环境下学习,注意力比较集中,容易吸收重要的知识点。二是教师职能的变化。翻转课堂使教师的职能由教学的呈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陪练”。因为翻转课堂主要任务是教学生怎么学和如何学,并最后演变成一种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中,完成对每个学生的指导。三是课后作业形式的变化。传统课堂的作业都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完成后上交,教师批改后评讲。在翻转课堂中,作业不再是统一的,学生可以有主次、有区别地完成作业,对一些不懂的习题可以深入探讨,对一些掌握比较好的知识点可以跳过不做。
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从崭新的角度对整个教育模式进行翻转,让教师运用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启迪学生的智慧,改变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让整个课堂充满智慧。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要站在翻转课堂的新起点上,不断学习,利用好微课这一形式,让语文课堂因翻转而充满智慧。
参考文献:
[1]高继红.长文短教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4).
[2]石建军.语文课堂易走入的误区[J].学周刊,2011(04).
一 开放先学,让数学预设凸显“疑”“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学习,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教学,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此,通常在课堂学习之前,都会让学生根据先学单的引导进行先学,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导引,独立回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生活、思维经验,并能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发现问题,为新知学习中的课堂交流做好准备。这样的先学,催生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在实现自我需要的过程中,激发智慧,体验快乐。在先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于生趣激疑、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如教学“比的意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生活问题:“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的比吗?”学生举出的例子十分丰富,有的说:篮球比赛中,两个队是75比73;有的说:买东西时要货比三家;有的说:竞选班委时,用投票的方式,比比谁的得票数多;有的说:在洗衣液瓶子上发现了比等。来自生活中的“比”比比皆是,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提出探讨交流的问题:这么多的比,是否就是我们数学上要研究的比呢?数学上的“比”跟生活中的比有何不同?通过研究,学生们明白了,数学上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相除关系,而比赛中的比表示的是相差关系。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深刻,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了扩充与完善。
先学过程,既具有复习、巩固、应用功能,还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加浓厚,数学视野更加开阔,从生疑到释疑,从生趣到得趣,使学生在矛盾和困惑的冲突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的过程便充满了快乐,充满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力量。
二 整体构建,让数学课堂充盈“疑”“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数学学科系统性强,体系严密,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教学中,基于知识生长点产生疑问是极其自然而必须的,在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疑问的解决既水到渠成,又趣意盎然,需要教师灵活处理、不断创新。
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如何让学生对分数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在知识整体中习得分数,对于学生认识分数益处无穷。教学中,复习了自然数,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表示物体的数量都能用整数来表示?如果不能怎么办?在分割苹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时,虽然可以用式子“1÷2”来表示,但结果却不能用整数表示。于是,交流得出,“半个”“1的一半”需要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由于学生悟出“1÷2”的商是均分成两份中的一份,还悟到原来分数就是分出来的数。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是学生的旧知,且在此处的教材中并没有出现,但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把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整数与分数的关系进行了沟通,分数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了起来,原本枯燥的知识,在精心的整体建构中,通过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和载体而变得生动有趣。
三 体验成功,让数学学习充实“疑”“趣”
数学学科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让深入其中者得以体会数学的美妙、奇趣,可以让学生个性与智慧得到张扬,可以让钟情于数学者终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成就感,而一个个小的成功,一次次汇聚正能量的交流分享,能激发学生向更大的成功迈进,让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玩数学,长此以往,学生便会迷恋上数学,而这不正是每个教育者喜闻乐见的吗?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普遍把书本提供的纸剪下来,再折成长方体或正方体,但有一个学生用透明胶带固定吸管做成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当展示到他的作品时,有学生认为他做的不是老师要求的图形。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到底是不是长方体呢?学生们经过交流,得出结论,虽然没有面只有棱,但它也是长方体。这个形象的长方体框架模型能直观地体现出长方体的棱长,我顺势要这个框架拆开,引导学生分别按“长、宽、高”拆解开并分组,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又形象直观地理解了“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的道理,为后续学习积累了感性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