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城乡规划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05-25 17:36:17

序论:在您撰写城乡规划的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城乡规划的前景

第1篇

城乡规划专业主要职业能力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参与中小型民用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工作的能力;

3.掌握编制镇详细规划、乡规划的内容及方法,能够参与镇详细规划和乡规划的编制工作,能够从事常见的建筑场地的规划设计;

4.掌握编制村庄规划的内容及方法,能够完成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5.熟悉编制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能够参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6.熟悉规划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程序,能够参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人注目。

毕业生主要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环境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公共管理政策制定和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主要去向是城建、规划、发展计划、经济贸易、行政执法、环保、公用事业等部门,就业面很广。

城乡规划专业考研方向建筑学

建筑学是工学领域下的专业学位专业。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

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是支撑城乡建设事业的人才技术的重要保障。因此,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工作。

培养目标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对高层次规划人才的需要,培养适应于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和建筑学科基础审美与工程技术方法的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培养目标

第2篇

关键词测绘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规划是龙头,测绘是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乡规划正发生着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对测绘行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城乡测绘的主要内容

城市、乡镇、地籍以及房产测绘是城乡建设中具有交叉的四大块,测绘数据主要是反映城市乡镇地表的自然、经济、社会诸多要素的特征、形态、位置、大小、分布、类别、名称以及其他的重要信息。城乡测绘资料直观反映城乡的面貌,城乡规划都需要测绘提供基础资料,测绘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城乡建设的实施。城乡测绘内容包括:城市乡镇现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城市乡镇平面、高程控制网测量、地下管线的测量、建筑用地界线拔定、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竣工测量、城乡规划道路定线、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测量等。地籍测绘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等等。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册。房产测绘的基本内容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房产权属、变更测量、成果资料检查验收、房产信息系统建设等等。

二、测绘的社会需求

测绘工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于行政区域的识别划分;布设和加密城市控制网,使城乡的规划建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下有序进行;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用户提供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图,满足各行各业的使用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准确划分相应建设用地,并对用地情况的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社会对测绘信息的需求量很大的,其中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机关,其次是企业单位。当然,这其中的绝大多数资料都被用于城市乡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规划管理始终是城乡管理工作的热点,规划管理工作程序中无不与测绘工作紧密相联,需要测绘工作有力的支持,从工程建设前的选址用地,建设工程的设计、实施以及最终的规划验收,以及规划行政执法,都离不开地形测量、综合管线测量、工程测量(建筑放线、验线)、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等工作,这些工作贯穿在整个规划行政管理的每个环节。因此,重视和促进依法测绘才能确保城乡规划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三、测绘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1.红线管理。红线管理分规划红线和建筑红线,规划红线包括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要求1∶500~1∶2000地形图,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筑红线包括放验红线和竣工验收,要求1∶500地形图,对图纸的精度要求比较高。

2.市政管理。包括市政道路设施和地下管线。市政道路管理要求掌握完备的现状道路,需要建立专题的现状道路数据库,细分道路等级、路面组成和路面设施。地下管线管理不仅要重视各类管线的水平位置关系、纵向交织关系,还要细分其区域结构,反映出供电配电区域、排水汇水区域划分等界线。

3.旧城改造与拆迁管理。拆迁补偿是旧城改造的关键,需要建立旧城改造拆迁估算系统,对整片街区改造、道路沿线拓宽涉及的拆迁量进行准确测算,要求调查表格输入计算机,在GIS平台上建立拆迁管理信息系统。

4.智能交通。智能化交通涉及的关键技术有3个方面,一是卫星定位系统(GPS),为车辆跟踪、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信息查询、话务指挥、紧急援助等提供支持;二是电子地图,为区域、城市、街区道路系统及周边环境提供实时的无缝漫游和信息查询。

四、测绘的成果体现――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学研究领域,是以各种测绘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为地理研究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城乡规划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各种技术为基础,综合各种城市测绘数据,目前应用已初见成效。在城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测绘机构的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基础地理数据库正在发挥着“基础设施”的巨大支撑作用。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测绘在城乡建设中所占据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高,也使得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服务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如果能增加统计分析功能、计算几辅助设计结合交通规划信息,则地理信息系统完全可以获得更大的拓展,如可以应用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相关行业。

2.各种测绘数据亟待整合以发挥更大功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查询、分析方便以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质量、水平。有了数据库,有了分析工具就可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决策的主动权。在现实工作中,规划、建设管理常用的地形信息比现行的标准地形图简单,而非地形信息,如土地使用、地籍、房产、管线往往很重要,需要和地形信息结合在一起使用。

集成公开化的数据服务从理论上说可避免各个部门重复性地收集与输入数据,大大降低费用,获得明显社会效益。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应由政府测绘主管部门牵头,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房产管理、路政、水利、交通和市政建设等部门共同担纲,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相关政策,确定唯一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的作业要求、精度、成图质量,整合现有测绘力量,制定相应的维护、更新机制,确保地理数据的正确性和现势性,进行统一的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图提供,各部门在基于一个共享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挂接本部门的专业数据,直接获得数字化的地形信息,从而极大地减少重复劳动,降低全社会的信息收集与输入成本,保持空间位置的统一性和精确性。

五、现代测绘在城乡规划工作中的发展方向

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景观环境 设计

前言: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不仅应向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也应向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等更多层面的其他形式的资源。虽然由于经济形式的改变,决定了城市扩张和相关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已是必然趋势,但随着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的相关做法,对城市自然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直接影响了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问题,营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景观环境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还并未被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作者针对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了介绍。

1、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规划尤其是环境规划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规划内容对绿化环境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不能充分发挥,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在对城市环境中做出合理的规划,甚至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一个设计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有无一个相对明确的城市设计大纲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的城市规划仍未摆脱物质规划的束缚,在实践中,规划和设计往往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的详细规划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城市设计的某些内容,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传统规划轻三维形态的工作方法显现出弊端,城市设计因三维整体形态的模型或图纸展示易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规划管理如何实施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环境设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树种引进单一,片面追求艺术效果

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绿化建设主要采用的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以及香樟,还有部分城市为达到加强本地环境艺术效果,片面引进山区已经长成的大树和老树。由于植物物种群落的竞争和依存关系,植物种类单一毕会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同时,山区的大树在运输途中,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将会造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现象。也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城市绿化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1.2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片面夸大艺术效果

由于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严重,片面追求环境设计的艺术效果成为城市规划中环境设计的弊病。很多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片面夸大环境艺术效果,在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很少采用本地植物,大局采用外来花草,这样,不仅加重了城市景观后期管理中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任务量,同时也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城市景观设计的效果也十分遭到破坏。

1.3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

现阶段,经常出现的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就是花坛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要维护这些绿化功能部件的正常运作,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侵占人居环境,压缩正常的休闲生活空间,还要在养护期间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反观产生的规划的艺术效果,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来看,这样的频繁设计不符合环境美观的原则,对环境的艺术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具有华而不实的特点。

2、城市规划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应对

环境艺术设计应作为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切实的贯彻到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城市规划的景观的功能性,同时也应体现城市环境景观的环境艺术效果。

2.1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首先,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强调环境整体效果,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其次,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中国从南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性非常明显,它是极其丰富的环境设计资源。

最后,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之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2.2城市规划的常用方法

首先,应充分体现地域特点,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相关当地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省环境资源的目的。

其次,要进行合理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艺术效果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建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也体现出来。由此,在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使建筑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经济文化资源,对保持景观的地域特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第4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村庄发展策略;红山村

【 abstract 】 as China's urban and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its core is to "break through the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city back-feeding countryside", is China's soci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the village with the great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location and resource advantage, to guangzhou city flower all area red mounta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illage new idea planning, from the vill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particularly construction and rebuilding old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measures and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village villagers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 keywords 】 overall urban-rural development;vill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d mountain village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4年以来,村庄规划作为缓解“三农”问题的实施路径,至今在各地已经陆续展开和成熟起来,尤其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律地位以后,各地都陆续开展各种类型的村庄规划及村庄规划全覆盖的工作。

同时,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大、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城市和乡村也从单一的讨论主题逐渐的融为一体,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被列入了探讨的重点。城乡统筹规划也在实践中展开,从理论上升到了具体的策略和路径的探索过程中。

2008年,广州市花都区开始陆续编制花都区内各村的村庄规划,以落实城乡统筹发展要点,统筹城乡用地,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在此之前,编制了《广州市花都区村庄规划(2008-2012)编制指引(试行)》作为区内村庄规划的编制标准。

对村庄规划的认识

笔者自2007年开始关注村庄规划,参观了一些示范村并参与了一些村庄规划项目,但从所接触到的村庄规划来看,现有的村庄规划讨论范围集中于村庄集中建设区域;规划设计集中于村庄形象的改造、道路的梳理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部分村庄考虑循环经济的效益,结合村庄改造发展农业循环产业,如湛江市遂溪县马六良村。目前,村庄规划的实施主要为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村庄规划的实施内容有限。与此同时,由于大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村庄人口流失情况日益严重,已经实施的建设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化、废弃,如梯面镇横山村的体育锻炼场地及设施。

村庄规划和建设存在投资大、使用效率低、老化快的普遍状况,其中,村庄人口流失和经济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提升村庄活力应该成为新一轮村庄规划的关注点。

项目特点

区位特点:红山村所在的梯面镇位于珠江三角洲2小时经济圈内,距广州市区只需40分钟车程,临近空港,距广州新国际机场仅十几分钟车程。红山村位于梯面镇的中北部,自广州市区到达王子山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上,距梯面镇区约4公里,距王子山森林公园约6公里。

资源环境:红山村所在的梯面镇是目前广州市辖十区唯一的山区镇,村内森林植被较好,村庄借力王子山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发展了油菜花观光,推动农家乐的建设,并利用山泉水资源发展了山泉水产业,在广州地区的村庄里已小有名气。村域内山体林地和河流水域占村域用地的98%,村庄集中建设区域(1-6队,村庄共9队)四山环抱、山青水秀;与此同时,红山村自发建立红山村经济合作社,推进经济林的种植,整个红山村的农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城乡统筹利好:2008年,广东省陆续开展了宜居城乡的建设和考核工作,在红山村进行村庄规划时,镇政府提出需要统筹镇域给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系统和道路系统,红山村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落实和对接上层次规划道路和城镇管网。市政设施水平的提升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加快红山村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旅游的发展。

村庄的发展路径选择

村庄类型:根据花都区村庄分类及界定标准,红山村为远郊村。

规划定位:王子山森林公园的中转站,广州北部的村庄旅游基地,生态环境

优越、村庄建设有序、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规划目标:在与上一层次规划、村庄的现有规划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充分协调

的基础上,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用地功能布局,完善村庄市政设施及

服务设施,丰富村民日常生活,推动村庄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富裕、充满活

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庄发展策略:面对红山村人口增长调查显示的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和现场走访发现的空心村现象,通过多次沟通和现有资料收集,了解本地的发展优势和倾向,整合村域资源,发挥城乡统筹利好,将重心放在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提升红山村的经济活力。利用村庄集中建设区域发展集中游览服务中心,利用分散的民居和废弃企业用地建设旅游服务点;利用经济合作社建立村庄旅游服务平台,提升村庄服务水平。

村庄旅游规划

旅游功能结构:

结合村庄发展策略及现有村庄格局,规划形成“一心四区”的旅游功能布局结构。

“一心”为游览服务中心,位于村庄集中建设区域(1-6队),以油菜花观赏、山体游览、村庄农业种植体验为主要特色,并建设度假农庄,提供食宿服务。

“四区”为特色种植游览区,为分散的村宅及周边山体区域(7对两处种植游览区,8队、9队各一处),以赏花品果为主要的游览特色,并结合民居设置服务点和休闲设施。

旅游线路组织:

规划旅游线路分为人车混合游览路线、自行车和人行游览路线,联系主要景点和配套服务设施,设计考虑现有的山体资源,可引入山地自行车运动。

旅游设施布局:

规划的主要旅游设施分为景点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及配套服务点三种类型,结合现状用地、特色景观区域及道路交通节点进行设置。

旧村改造与新增村宅

旧村改造:鉴于红山村此前规划和建设条件,村庄规划落实了上层次旅游大道和市政管网布局、明确新增村宅布局、新村的选址、新增了文化活动和停车设施,结合旅游服务和现有资源情况布局了旅游服务性用地及设施,提出了旧村环境改造措施和新村建设建议。

新增住宅:规划对新增村宅的需求进行了多次调查,比进行了相应数据计算比对,从而确定了规划需新增村宅规模,但是结合历年新增住宅的自然增长情况,最终确定的新增住宅规模过高。新增村宅布局结合现有宅旁空地进行布局,并在村庄集中建设区域入口位置布局一处新村,作为远期村宅选址区域。此外,保留了集中区域外分散的村宅用地,作为今后农业种植管理和旅游服务点的依托。

结语

项目前期资料收集过程经历了传统村庄规划的现状踏勘、问卷调查、现场座谈,规划阶段成果也进行了公示,力求更多的了解村民的意愿,指导村庄的规划;同时利用城乡统筹的利好条件,加快推进村庄的发展。但是由于项目的进程及其它因素的影响,笔者对项目实施情况并没有进行后期的跟踪,仅将对项目的思考与同行分享,希望在下一轮村庄规划开展中,能从区域发展环境出发,从村域整体发展入手,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利用城乡统筹的利好条件,将提升村庄活力作为村庄规划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村庄规划(2009-2012),李启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

中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探索,李兵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11月;

上海村庄规划探讨—以农民的意愿来描绘农村,张娴,上海城市规划,2010(5)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生态规划;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景观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观要素,对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翔实的考虑,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

一、城市景观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系统由人类社会、动物、植物、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等组成,各组成成分之间具有相互的作用性,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只有这些组成成分相互之间保持“齿轮式”的完整以及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保持系统的生命力,并维持系统多样性,这才能使城市景观与周围环境充分融合,成为一个生态化的系统。

人类生活于景观之中,人类的活动对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突出表现为创造出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及价值的人文景观环境,过度活动影响了自然环境;动物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其生活和适应性与植物环境密切相关,它们在自然界中消耗和调节能量,是生态链中必须的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吸收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成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包括因气候、土壤、地貌等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后,适应不同的条件而形成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如山水景观、森林景观等;人工景观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不同观赏性质和功能的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景观等。

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人文特色

2.1 提高亲和力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把握人性的尺度,将人性化的城市生态景观作为营造亲和性景观重要的一方面。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具有模糊的功能,一般实现城市生态景观功能的多样性。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坚持多功能性,将城市生态景观转化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2.2 提高生态性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对地形的多变性,建立城市园林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形成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生态资源,用设计体现城市园林具有生动富有活力。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设计意图渗透到的景观的基面,用细节和结构的设计体现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对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对城市生态景观中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将园林和自然融合在一起。

2.3 提高精神力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静谧的特点,方便人们对自然的回归,丰富的生物群落,与生物接触的机会使人沉静满足人们在自然中放松精神的需要。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景物的可读性,城市生态景观事实上就是由许多可读的意象组成。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对时间的累积,自然的博大深远,使自然中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累积,形成一种具有古老感的优美。哪怕它们逐渐朽化泯灭,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人们面对自然的这种深沉的、耐人寻味的沧桑美时,都会忍不住沉静下来。这就是田园景观表现出来的厚重美。产生这种厚重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石材、砖瓦、木材等有机材料的使用,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的变化。因此在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添加一些具有历史沉淀感的景观,完成城市生态景观对时间的积累。

三、加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具体措施

3.1 景观绿地的保护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绿地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要分布均匀、大斑块与小斑块相结合。一方面增加绿地景观的总量,使之充分发挥生态屏障的功能,一方面健全廊道的景观生态功能,维护区域的生态平衡。绿地斑块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人口、公园的服务半径,在质量较差的地方,应较针对的设置绿地并设计各具特色的公园,如在城中心保留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度假和隐居机会;在每个景观单元的中心,设置街头绿化和广场绿化等,精心设计立交桥和交通岛绿化斑块;参照地方文化的特色实际,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化小游园、小广场,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城市荒芜地或城市待用地,从而使城市公园体系在空间布局呈现均匀分布的态势,形成完善的绿地服务体系。另外,还应将各个绿地斑块连接成一个整体,即通过道路绿地廊道和河流绿地廊道将城区的各片绿地和郊区的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以道路和河流作为承载行道树和绿化带的主要廊道,不仅有利于城市景观中绿地斑块的均匀分布,而且能使城市中每一处公园、林地、街角绿地、河流等自然或人工绿地单元相互沟通而纳入城市景观生态体系,使各城市绿地单元取长补短地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建立一个丰富、高效、和谐和具有自约束能力的景观生态结构体系。

3.2 景观生态公园的设计

公园是居民日常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公园的设计中力图制造奇景、异景,甚至摆放各种娱乐器械,以此来吸引造访者,把公园同娱乐场所混为一谈,更谈不上生态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实际上,公园的规划不应当仅从单一的旅游经济等目的出发,而应当结合生态系统的目的的需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原有地形和植被优势,以自然美为主,辅以人工美,充分利用山石、水体、植物、动物、天象之美,塑造自然景观,根据公园大小,周围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规划布局方式,大公园可划分多景区、多“园中园”,小公园可适当运用多方借景的手法以开拓空间的局限性。并把人工设施和雕琢痕迹融于自然景色之中,从而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3.3 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多种多样的城市物种。我们在进行城市绿地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古树名木,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在适当引进外来树种以满足人们的美化、好奇、偏爱心理外,要注意多种本地的花草树木,以体现地区景观特色。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种类较多,如佛手、茶花、茉莉、含笑、白兰花、美人蕉、葱兰等,樟树和茶花分别是市树和市花,所以在条件适合的场所,应多栽培这些植物,并尽可能多选取常绿植物。另外,在不同的公园、游园或居住区绿地设计时,要把握不同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物候特征,合理搭配,植物的搭配布置,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如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植被的季相特征的利用;硬质景观(如建筑物)的垂直绿化等,无不需要从美学的角度进行精心设计。

结束语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还有就是对城市景观生态的规划时要注重回归自然,不能只注重外在的观赏而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如果仅仅是以景观的外表来进行规划,那么永远也无法实现生态功能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褚良姝.浅谈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方法[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6).

[2]任琪.现代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初探[J].广东建材,2010(08).

第6篇

一、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碰撞

城市规划是一门预测性的科学,它根据城市的需要而制定出的明确的发展思路。因为具有明显的预测性,所以它并不能保证最终规划的结果十分准确到位,而其不确定性主要是受到城市发展的大环境制约。于是,城市规划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全是起到迅速推进的作用的。在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需求不断增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导致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冲突与矛盾。中国的经济的发展速度惊人、城市化速度一日千里,这就使得部分城市的规划所匮乏的前瞻性暴露出来。刚刚建成几年的新房屋、新道路,甚至刚刚繁荣起来的新商圈,却因为新规划的出台不得不拆毁重建,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其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也让我们痛心不已。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使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重视远景规划与近期建设的协调,对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应该进行更充分的研究与严谨的判断。在这种环境下,一个新的名词应运而生,就是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针对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三、城市规划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受循环经济理论的熏陶,环保、绿色、生态理念对城市规划起到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此影响下,城市规划理论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相比,融合了新理论的规划更强调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新理论主张城市是一个融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大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而各个部分间则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因此,城市规划进行的研究,是涉及到社会、经济、自然等层面的综合研究,要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城市规划正在成为引导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的综合性科学,正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控制人口、配置资源、引导产业、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现今社会,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在城市未来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先导、主导和统筹的作用。在推进循环经济中,城市规划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1.规划的先导作用

规划理念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规划,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城市。在规划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以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为规划目标,并通过规划管理,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划的主导作用

在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最终都要直接或间接地落到城市的空间布局上,需要规划来主导;整个城市的节约高效运行取决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这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因此,城市规划是整体建设的关键纲要,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城市经济社会才能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所以,规划是主导。

3.规划的统筹作用

循环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循环经济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各行业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虽然表面上如火如荼、轰轰烈烈,但各部门在局部范围内推行的循环经济,从全局上看可能就是重复无效的投资,成为非循环的浪费了。而规划因其先导和主导作用,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更容易发挥统筹的作用。

四、如何发挥规划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中,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城市向着资源节约、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想要更好地发挥规划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必须要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建立更加完善的法规政策。只有拥有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才是保障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前提。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立法工作显得尤为更为重要。如果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我们就能够尽可能的避免一些低级错误。我们只要努力将规划成果转化成政策法规,才能使他们成为政府引领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也才能使规划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同时我们还要参照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标准,建立健全规划的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量化城市规划建设目标,使城市的规划建设有法可依、有标准可依,使循环经济的推行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因而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这样,城市规划便能够承担其应有的历史使命,给整个城市带来充分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参考文献:

[1]Lai F-C,Ys-T:A View on Optimal Urban Growth Controls.Regional Science,2002

[2]李建珊:循环经济研究丛书[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叶峻杜永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J].社会科学研究,2005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设想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城市规划对城市低碳发展有着长期的、结构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融入低碳经济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一)可操作性

低碳城市建设,为人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其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技术体系,即:一是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二是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三是生态技术。

(二)高效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低能耗趋于最小化,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最高效的利用;二是城市能源系统的高效率;三是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四是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

(三)循环性

低碳城市规划的循环性特征体现城市各个系统和各个层面的良性循环,即:一是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起积极的作用;二是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整个城市循环系统平衡;三是能识别、能解决阻碍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中出现的问题。

(四)和谐性

一方面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城市结合自然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低碳城市不仅用自然绿色点缀人居环境,且是关心人、陶冶人、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

三、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的几点设想

(一)能源规划

节能优能、开发新能源是能源规划的重点。当前,我国能源规划中应把眼光瞄准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首先,应提高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地热、海洋能、燃料电池、氢能等绿色生态能源的利用率和产业化,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可大幅度的减轻环境压力。其次,应大量采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并从资源的开采、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置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二)交通规划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是实现“低碳”目标的方式。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改造传统的交通模式,开发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例如规划高效的地铁、轻轨和brt公交系统的规划,并应配套建设相应的停车换乘设施,以实现地铁、轻轨、brt方便、快捷的无缝换乘;或是规划安全、方便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建立步行(自行车)优先、公交为主、限制小汽车使用的交通组织方式,同时做到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以期能降低交通能耗,减少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到节能减排。以北京为例,如果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转向公共交通,每年可减排氧化碳42万t。

(三)建筑规划

建筑设计与施工,严格遵从建筑节能标准,推行低碳建筑设计理念,推进建筑节能设计。一是建筑要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等设计理念,以为人类提供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和声环境等;在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外的围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的材料,在空调等建筑暖通设备上尽量使用能耗低的产品,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强力推进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设计和建造富有景观美的太阳能屋顶和光能利用建筑,推广住宅小区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照明。二是建筑的规划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三是应加强城市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大气净化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和噪音弱化设施的维护与升级,以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和声污染。四是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四)产业规划

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可见产业规划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大淘汰污染工艺、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以旅游文化产业、光伏产业、低碳装备制造业、服务外包和低碳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确保城市产业结构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产业布局上,要将同类产业和相似产业集中布置,形成产业园区。对于一些有着一定污染的产业,在减污减排的同时,应尽量将其布置在城市的郊区,并设置绿化防护带以进行控制。

(五)水循环规划

规划“低碳生态”城市时,在生态用水节水方面,对于严重缺水和严重水污染的规划防治,需要建立更为长远和实效的目标。国家在对“低碳生态”城市的硬性规定中明确指出:开发建设不得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危害和冲击,不得恶化水源质量。因此,在水环境规划这块,可做到:

(1)在水循环利用方面,应考虑水量和水质问题,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洁净度。

(2)修建水库,运用雨水收集技术,将所收集的雨水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可用来浇灌城市内绿地、冲刷路面等,以大大减少城市自来水。

(3)加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垃圾综合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三废”处理能力。如运用中水回用技术,将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使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用于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重复利用。

(4)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应用透水性良好的地面,可很好地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可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可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可防止路面反光,吸收车辆行使时产生的噪音,可提高车辆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六)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

(1)构建功能混合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过分的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造成城市商业和居住区彼此分离,商业区、居住区成为“孤岛”。而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则须改变过去僵化的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即:

1.城市建设坚持混合使用土地,避免建设大面积单一功能区域。

2.增强城市内部各相关产业和服务机构的联系,促进多样性的成长,促进居住与就业岗位的均衡分布,减少长距离交通路程所带来的能耗和污染。

3.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强调开发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开发的土地和基础设施,避免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全,减低建设效率。

4.城市分期开发中,首先要建立并保持一个初期的混合使用意向,然后应建立详尽的分期开发计划,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开发目标。

5.提倡城市空间立体化建设,鼓励发展城市地下空间,以减少对新环境的大气、噪音、景观的影响程度,并提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降低能源损耗。

如上海的城市布局一直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争取达到就业与居住平衡,以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以上海的卢湾区为例,位于中心区的卢湾街区的2000m范围内土地使用形态呈现明显的混合用地形态。用地的主体是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达到50.4%,在公共设施中,办公、零售商业、医疗、文教、娱乐等用地都占有较高的比例。

(2)构建适度紧凑的内外部城市空间形态

紧凑城市理念是现代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理念之一,其强调紧凑、功能混合和网络形街道,有良好的公共交通设施、高质量的环境控制和城市管理。

1.城市外部空间形态

在规划方面。应调整新区临近周边地域的用地功能,发挥新区经济实力强、区位条件好等优势,在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设施网络的规划上与周边区域有机衔接,以服务新区辐射周边地区为原则,统筹安排。

2.新区内部空间形态

紧凑城市理论在新区内部空间这一层面的空间控制主要集中在新区的分区、邻里和走廊上。分区是围绕一个主导的活动而组织的城市功能组团;邻里是具有一个平衡活动系列的微观城市地区;廊道是用以分割和连接分区和邻里的线通运输或者绿地系统,即分为交通廊道和绿地廊道。

邻里空间应该是紧凑的、步行友好的和土地混合利用的。邻里设计需要做到工作购物、上学、娱乐的混合平衡,增强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减少人们长距离出行的动机,并且应该提供一系列不同类型和价位的房屋以促使不同年龄、种族和收入的人们互相交往。

公园、农田和开敞空间应该在分区和邻里内有机分布,并用以定义和连接不同的邻里和分区,通过创造优化组合的交通与用地景观格局模式充分发挥绿地廊道的景观生态效应。

交通廊道是区域范围内分区和邻里之间的主要分隔和连接渠道,包括主要道路、轨道线和河流航道。在新区规划中,要使新区发展轴线与交通廊道布局有机契合,大力发展交通廊道上的公共交通,沿线采用土地混合利用的策略,创造交通、土地经济、以及社会生态最佳整合的发展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低碳城市作为一个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比较新的概念,低碳城市建设也将成为今后各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在今后30至50年中,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因此,当前的城市规划应融入低碳理念,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形成城市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韶辉,牛惊雷.紧凑城市理念新区规划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