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08:37:09
序论:在您撰写美术学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7:30——8:20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0:30练琴
10:30——11:00课间休息
11:00——12:00暑假作业
12:10——12:40看书
12:40——1:25百家讲坛
3:00——4:00练毛笔字
4:10——4:50练钢笔字
5:00——5:40暑假作业
1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视觉感知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繁杂,跨越五千年,纵横五千里。以往,教师只能通过挂图、书本和口头描述等有限的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往往是片面的,很难真正发现事物的美。但现在,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可以凭借它们独特的功能,穿越时空,将丰富的感性材料整体而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全面的视觉感知。
如在教学“表情丰富的脸(动物)”一课时,以往基本是采用挂图或书本图片,让学生观看。由于动物图片大多为全身像,缺少局部放大图片,动物的脸部表情、五官特征根本看不清楚。现在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查找图片资料,来自互联网的强大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扩大了观察范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的探索性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利用计算机对图片的某一部分进行放大,引导学生对动物的脸部表情进行细致观察,反复比较。通过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学生惊讶地发现,动物和人面部变化一样,也有着生动而丰富的表情。充分的感知为再现观察对象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画笔下有满脸不屑的小猴,有暗自偷笑的老虎,有委屈不已的小狗,有若有所思的老牛……这些动物朋友个个生动,只只有趣,让人忍俊不禁。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但是,现有网络资源充斥许多错误的、消极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有关维纳斯的图片时,可能会搜索到不健康的网页,学生出于好奇就会有意无意涉猎其中。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措施之外,还要加强管理。笔者认为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学生一起建立相关资源库或艺术学习专题网站,使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安全高效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视觉感知。
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创作能力
在教学“二方连续纹样”一课时,二方连续的各种排列骨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果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绘制许多同样的单独纹样,然后通过现场演示,变化各种排列来进行教授,而学生作业也需要不断重复、机械地绘制,耗时费力,最终只能形成一种骨式的二方连续纹样。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最终还会因为原有绘画能力的欠缺或缺少耐心等非智力因素而不被肯定,无法获得掌握新知的成功喜悦。但由于电脑美术的出现和普及,以及在现有设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就可以用电脑来进行演示:先选取一个小图案作为一个单独纹样,然后利用电脑美术的复制、粘贴功能,在顷刻之间便能复制出几个相同的单独纹样,上下或左右排成一行,就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快速地理解二方连续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电脑美术提供的菜单式功能键操作便捷,简单易学,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创作方法。此时,教师再让其尝试“翻转”功能,就能轻松变化出造型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单独纹样。于是,学生有了更多种排列组合的方法。本课重难点——二方连续纹样的各种排列骨式也就在学生的鼠标点击中轻松突破。每一个学生,无论原有绘画基础怎样,都能在短时间内完美创作出多种排列骨式的二方连续纹样,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快速、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3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学前美术教学;应用研究
1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学前教育也逐渐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重视。美术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可以很好地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值得幼师思考的问题。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一般以美术教学活动为主,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喜爱。
2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教学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集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资料为一体,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集成性。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对课件内容进行暂停、快进或者回放,能够很好地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信息技术还有一定的集成性,信息技术可以将多种教学资源结合为一体。由于信息化技术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和集成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PPT结合更多的教学资料,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此外也可以增强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操控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还可以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信息技术地运用可以让老师得到更为及时的课堂反馈信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信息化技术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帮助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各种数字化的教学资料,从而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教学课堂内容。目前在网上有大量优秀的数字化教学材料以及网络课程。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老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对这些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结合为课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3.2信息化技术在建立家校联系平台的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现在在每个班级都与学生家长建立了家校联系的班级群。这样一来,可以让家长更为及时地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能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支持。现在很多学生家长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要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不支持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建立班级QQ群以及校通讯,从而能够更好地向家长宣传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也能更好地掌握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家长更加支持孩子的美术学习,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3.3绘画软件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美术教育来说信息技术发挥着特别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绘画软件。利用这些绘画软件,孩子可以很方便地化出自己想要的作品。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发展。这些绘画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调色问题,学生很方便就可以配出自己喜欢的颜色,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的兴趣。
4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4.1充分利用电脑编辑功能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提前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在美术课程的课件中,包括大量的图形、图片以及动画,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脑的编辑功能,要制作出科学合理、生动活泼的课件。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感知能力,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给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模拟绘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软件处理功能,对图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处理。例如当图片过小时,我们可以将图片进行放大,当图片细节不够明显时,我们可以将图片进行移动,这样一来,能够让图片更为理想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练的掌握各种软件编辑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4.2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美术课的艺术性
美术课本来就属于艺术的范畴,为了增强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体现美术的艺术性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制作美术课堂教学课件时,要重视色彩搭配的问题。所选择的画面要符合孩童的视觉心理,要塑造一个优美的形象。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欲望。此外,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卡通动画相关的人物形象,来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我在给学生讲红色的象征意义时,选择了一些具有美好寓意的红色装饰物,以此为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红的明亮色调。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中国结、灯笼、年画、剪纸等红色的艺术品。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想到红色与喜庆相关,也能更好地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习俗的了解。
4.3加强信息技术在绘画活动中的应用
在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绘画能力。在美术课的绘画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创新绘画课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下,绘画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绘画软件,利用信息技术对图片进行绘画和处理。我每次在利用绘画画图时,会先勾勒出点,然后画出线,最后再形成面。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增强幼儿对立体图形的感知能力,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绘画过程。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课堂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集成性,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梦君.信息技术使幼儿美术教学绽放异彩——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00-201.
[2]张海波.信息技术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4.
【关键词】优化 策略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83-02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美术虽然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再加上社会、学校及家庭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必然导致学生对美术课失去兴趣,在一些学生眼里,美术课基本上成了自修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美术兴趣谈几点见解和主张。
一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美术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作品不是艺术家凭空想象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谓的文化情境,就是一件美术作品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特征。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应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美术鉴赏课中《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当鉴赏《蒙娜丽莎》这件作品时,先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价值、如何迷人等有关知识和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就会更专心鉴赏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美术教学要尽可能在一些情境教学中进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引发学习兴趣。如教学美术鉴赏中的《心灵的慰藉》时,可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先用视频播放佛教歌曲《音贤菩萨灌顶歌》,在那生动的视频和优雅的歌声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渲染下,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表现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这样的情境中导入新课,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福建省大田县地处山区,乡土美术基础雄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参观实物,了解审美客体的构成,可增强感性认识。利用乡土美术,拓宽美术课的渠道可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可充分利用这里较为繁荣的民间剪纸艺术,让学生贴近生活,促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各异的风土人情》时,笔者把剪纸艺术作为本课重点教材。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周围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民间艺人,请他们示范表演剪纸技巧,展示剪纸作品,参观当地收藏剪纸作品展。学生们在夺目的色彩效果的剪纸作品面前,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充满乡土味的艺术作品面前心灵被震撼,在淳朴的民间艺人的言语中,促发对民间美术的喜爱和内心的原创力,进一步深化了民间美术的教学。在教学《地域的永恒魅力》时,教材中有福建永定圆形土楼,而大田县本地就有与永定土楼相似的大型城堡,这城堡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笔者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那里进行实地教学,学生们在导游的带领和解说下,充满着欢快的心情观赏这座城堡,感受土楼的魅力。这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欲增强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鼓励审美,培养兴趣
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象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精神活动,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另外,审美主体(人)对自然事物或艺术品的审美体验,是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经验进行的,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均会有不同的审美思维。如抽象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的不明确性、内容的含蓄性和鉴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评价,但作品鉴赏更具广阔自由空间,评价上表现出多元性,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领域一显身手,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可能。如在教学鉴赏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作品,然后提问学生在这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看到了用黑线间隔排列起来的大小不一不同颜色的方块,有的学生回答看到了窗户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肯定,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增加了学习信心,对学习美术更有兴趣。但要注意审美思维的多样性必须建立在“作品本身特征的规范”的基础之上,不能放任学生的审美个性无限制的任意发挥。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
1.创设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生动、有启迪性的演示,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角度的感受,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现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就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化学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文字介绍及其解说、与我们生活有关的衣物、食品的图片片段、各位科学家的人物像、图片、影片片段及介绍他们的事迹、五彩缤纷的焰火、神州五号、六号飞行员的特殊服装,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又如,在讲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通过播放碘缺乏、钙缺乏、氟缺乏及氟过量的图片及其解说,学生很直观地掌握了知识。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时,通过动画演示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狗进入屠狗洞晕倒,说明了二氧化碳性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模拟微观粒子,化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
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粒子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形象直观的效果。那么,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微观粒子,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对一些难点的突破也变得比较容易。例如,在讲解原子概念时,将水分解为H2和O2模拟成动画课件。水分子在不断运动着,通电后水分子破裂为运动着H原子和O原子,2个H原子组合为一个H2,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O原子结合成一个O2,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在讲解原子概念时,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模拟成动画课件。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原子概念,使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实验教学
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初三学生刚学习气法收集气体,不完全了解排气法的含义。只有老师从理论上讲解气体的密度于空气密度比较,密度大于空气时气体往下跑,密度小于空气时气体往上跑,学生接受较难。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气体在集气瓶中用不同颜色代替各种气体,利用颜色的移动代替气体的逸出和进入,使得收集气体的问题就很形象的展示出来,学生很轻松接受此知识。
2.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
许多化学实验是有毒的,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教学中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印象不深,效果不佳。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CO和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收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稀释浓硫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等,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3.模拟很难完成实验,增强其可见性
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很长时间完成,课堂上我们是没有时间细细观察的。但多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也是多媒体的用武之地。如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我们可通过剪辑整理录像片段,加入声音或文字解说词。录像中铁结构的逐渐变化的画面和逼真的声效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加上其中简洁的说明,则不但可以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基础之上,讲解铁锈的结构及吸附性,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就迎刃而解了。
三、增大课容量,掌握更多的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归纳和总结,会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识。例如在复习课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实验装置比较及相关的练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且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演示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整合;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全国已经有大量教师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对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整合进行了研究,并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五年级美术《美丽的纹样》一课,我尝试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教学,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及应用都得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绘画能力,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多样化信息,激发学习热情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直观性是它典型的特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学好美术的精神动力。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以其形、光、声、色等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把教学素材逼真、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充满了儿童情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视觉愉悦的体验和感受中快速有效地接收
知识。
课伊始,根据小学生兴趣容易激发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欣赏,将生活中的纹样引入课堂。我设计了“同学们,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说一说你的感受”的教学环节,以欣赏生活中的纹样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通过视觉盛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受丰富的纹样和艳丽的色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美,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使学生感兴趣,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主题知识网站,促进自主学习
主题知识网站以主题资源网站的形式,为主题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它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支架,包括为学生提供选择需要自主学习的问题,提出引导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提供思维的板块以及学结的框架等。它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文字清晰易懂、画面生动美观、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图案世界”主题知识网站。站内有资源库、基础知识、欣赏、相关美术链接网站等。内容包括:玩一玩――观察比较纹样的不同;考一考――适合纹样的特点;找一找――适合纹样的骨架变化;我发现――了解适合纹样的装饰规律;我学会――掌握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合作研究式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主题知识网站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真正意义上的“支架”,保证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画图软件,培养设计意识
运用计算机进行课内美术的交互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计算机具有强大、灵活的功能,它有图像处理软件,能够随时更换画面,使画面的处理效果丰富多样、极具魅力。计算机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合纹样的绘制步骤运用的是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要求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也很讲究,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学生往往不喜欢进行这类设计。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完成作业就极为轻松。计算机通过画布选定和工具箱中的选取图形工具,可随时灵活处理画面构图,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软件中的复制、旋转、粘贴等画图功能,把手绘中非常烦琐的工序达到简单化、快捷化,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轻松松地漫点鼠标便能妙笔生花。从屏幕上的颜料盒中获取不同的色彩系列,就能让学生欣赏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美。创意能即想即改,所想即所得,不需纸张、彩笔的更换,无需学习工具的更新换代,这也是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网络平台,实现交流提升
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出来以后,作品的展示就成了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全面地展示所有学生的美术作品,对学生作品进行很好的对比、讲解。网络展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需求。利用电子文档、电子画册、博客、“BBS”、论坛等形式进行,将学生的作业置于个人、小组、班级、学校甚至社会中实施评价,使评价拥有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在评价中,师生平等交流,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共享学习美术的
快乐。
课上我要求每位学生登陆同学的博客,欣赏完作业后,以评论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见解,可以是对作业的评价,也可以是向作者提出的修改建议,甚至还可以对某位同学的评价进行“再评
价”,或者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等。利用网络的多种方式进行多角度评价,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学生的创作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共享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美的鉴赏力、观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以谜语和音乐引入: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日里白天睡大觉。(猜陆地上的动物--猫)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我及时提出:“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汇报。
接着,我把动物拟人化:“这节课,老师也请了许多动物朋友来到了教室,请大家仔细听,看是哪些动物朋友。”(播放《动物说话》歌曲,师生同唱并根据歌词中相关的动物进行表演。)表演完后,我顺势说:“同学们高兴吗?但我们可不能忘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可爱的动物,好吗?”这样,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课题。
二、辨音会友,认识动物
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形、图表,而多媒体信息符号不仅有文字,还包含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形成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具有表现形式丰富、生动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声音找朋友,锻炼听说能力,满足表现欲望。
师(戴上头饰):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熊维尼。在我们的动物王国里有许多动物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听一听,是谁来啦?(电脑播放动物声音课件)
生:说出猴子、老虎、狮子、狗、小鸟等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再戴上头饰演一演。(教师表扬演得棒的学生)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这种意识、能力与习惯的最高体现,便是独立思考判断、自主规划选择、敢于创新又善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独创精神。合作学习是通过组内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的成果;通过组内帮助,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的合作,使学生树立合作精神,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我这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们兴致勃勃,根据教师提供的网页、网址,积极开展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作品欣赏,师生评价
美术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据此,我设计了本环节。学生完成作业后,我将学生的作品在投影幕上展示,并采取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
1.学生自评。请学生谈谈对自己作品的看法以及对创作过程的体会。
2.同学互评。学生自由发表对同学作品的看法。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做补充、总结性评价。
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听、说能力,进一步获得了成功体验。
五、激发想象,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