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7:36:14
序论:在您撰写科研项目资产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高校附属医院;科研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12-02
高校附属医院大多是集教学、科研、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战略的提出,国家对科研事业日益重视与支持,“科技兴医”意识的不断增强,科研经费投入越来越多,主要包括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来自承担国家或地方政府常设的计划项目或者专项项目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来自对外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合作研究、委托研究、技术开发或咨询、技术服务与转让等合同方式取得的经费以及承担各党派、社会团体、专业 研究机构等非政府机构科研项目取得的经费。科研经费在医院各项经费中比例的逐年提高,使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科研所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设施、软件、图书、实验试剂、材料等。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实践与经验,谈谈如何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科研资产的管理。
1 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科研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 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财政部颁发的新《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全面实行,新制度中针对科研、教学经费管理混乱问题对科教支出会计处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对资产按经费来源来管理,科研经费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是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1.2 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科研经费是专项资金,国家是科研经费的所有者,医院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所以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应归医院所有,应纳入医院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但在实践中由于人们对科研经费认识上的偏差和相关制度不完善,致使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混乱,出现了账账不符,有账无实等现象。加强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需从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增加管理手段等方面着手,使科研经费发挥应有的作用。
2 高校附属医院科研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项目往往涉及范围广,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又存在不确定性,而各类项目都有自己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经费使用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规定,各高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主要针对科研经费提成比例的具体规定,对于财务人员、科研人员来讲,购置资产的管理制度往往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2.2 管理职责不明确。目前大部分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实行多级管理形式,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所在科室、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使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都管而实际都不管的状态。
2.3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科研经费开支审批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添置设备归各课题组使用。而财务部门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科研设备的利用率不清楚,所以财务部门无法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有些设备被长期闲置,造成大量浪费。
2.4 科研资产验收入库手续和日常管理不严格。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由课题组保管,有些由科研人员自行保管使用,往往项目结题后或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有些就变成私人财产,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对科研经费购置的材料缺乏管理意识,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试剂等材料往往是未经入库,已投入使用直至报销时,财务部门指出按规定不入库不能报销时,课题负责人才办理假入库、出库手续,违反了医院财产物资的管理
制度。使用科研经费购买图书随意性大,图书用途不明,作为固定资产不办理资产登记手续,不办理图书入库,存留在课题组,致使图书资源浪费,重复购买,无法共享资源的现象频发,造成科研经费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2.5 科研经费购置的进口免税科研用品,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进行其他处置,不符合海关要求,影响医院今后享受免税优惠政策。
2.6 科研活动形成的著作权,专利权等没有在资产部门登记管理,没有作为无形资产管理,也没有给医院带来价值。
3 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科研资产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一) 管理机制不健全。在高校中,通常是由科技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项目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研项目实际执行人为项目负责人,三者独立行使各自职能。从实际情况看,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不畅通,存在管理“缺位”的问题。科技部门往往只关注项目经费到账的数额以及提取相应的管理费。财务部门也并未参与科研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报账过程中, 虽然财务人员审核票据, 但对科研工作所报销费用的必要性很难做出专业判断。而项目负责人缺乏相应的预算知识,在客观上由于不熟悉国家资金管理的政策,造成项目经费的支配使用随意性大。
(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力。2005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 教财[ 2005] 11号)。之后又出台了相关文件,用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省级主管部门及各高校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文件或管理办法。因此,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并不缺失内容完整的规章制度。那么, 为何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依然没有根治呢? 原因就在于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不少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重视,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如何争取立项和经费支持上。而项目负责人在主观上认为经费是自己凭实力争取来的,对经费有当然的支配权。这些观念导致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宏观、粗放、内部控制缺乏或者是多头管理,使管理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 科研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效益偏低。主要表现:第一,高校科研预算工作不够严谨细致,往往只具有申报课题的理论意义,与科研项目实际费用需要形成“两张皮”,预算编制严重偏离实际,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由于科研项目从预算编制申请到最终的拨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导致在费用拨付之前,科研项目因缺乏驱动资金而无法顺利开展,在经费拨付后,又因为缺乏系统的安排而导致经费配置不合理,最终影响了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度和最终效果。
(四)结题不结账、科研经费挤占教学经费的现象比较突出。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科研项目的结题,与之相关的科研开支也理应结束。实际上很多高校科研项目通过了评审验收之后,其剩余经费依然继续使用,或挪作它用,甚至被科研人员作为“私有财产”来随意开支。在不少高校,本来生均拨款和学费住宿费收入只能勉强地维持学校的教学和日常行政运转。而各高校为“申硕”“申博”的需要,纷纷出台政策,给予科研启动费等配套奖励,吸引人才,同时对取得的纵向和横向经费给予1:1甚至更高的配套奖励,致使高校教学经费和行政正常运转经费被挤占。
(五)资产管理存在漏洞,浪费流失严重。由于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众多,尤其是横向经费,不易为学校所控制,造成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有形资产诸如电脑仪器设备等登记不及时;对那些化整为零以耗材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亦未能发现和如实登记。一些科研人员在项目结题后购置的设备独占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时,物随人走等,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造成流失和浪费。有的课题组在外设立公司,科研经费不入学校财务而直接转入公司,以逃避学校财务的监督和漏逃学校提取的管理费,或以各种名目如协助费、材料费等将资金转移至校外账户私分滥用,造成高校科研资金的直接流失。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规范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实施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阳光工程”,将经费评审、经费分配和经费管理过程向公众公开;严格执行科研经费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来源不同的科研经费分类管理;对于无经费资助的校级项目,原则上不予解决费用,可酌情考虑对其研究成果(如论文、课题版面费)予以报销;对于纵向有支持经费的科研项目的支出,可在实验材料费、论证费、测试费、差旅费、查询费、会务费、印刷费、电脑耗材费、论文版面费、出版资助费、图书资料费等基础上列支劳务、培训、招待等其他费用;对于有经费资助的横向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在原则上包括该科研项目的所有直接费用和所分摊的期间费用。
(二)加强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应在科研人员中普及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建立和完善全额的成本核算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课题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划分为直接成本和期间成本。将科研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列入直接成本。对于课题项目使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应按照财务制度的核算方法分摊计入期间成本。平时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等期间费用,也应作为期间成本进行分摊。对于纵向课题经费重点规范管理费、人员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管理,预算项目一般情况不得调整。对于横向课题而言,要保证课题研究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使成本更趋公平合理和透明。这样可以使项目经费的支出更加科学透明,又能为项目的财务决算和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对科研项目资金运动的“全过程”监管。由于现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原因,表面上看财务部门、科研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分别担任着科研经费、课题项目和资产管理职责,看似职责分明,管理科学。由于经费使用者和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不同,经常导致经费和资产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高校财务部门牵头,会同科研、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结合资金、项目、资产的管理要求,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审核,要求科研经费的转移使用都要有清晰的路径和合法的账单证明,从项目合同签定、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直到项目结题,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管。
(四)提高服务质量,为科研人员提供实用高效的专业服务。要提倡财务主动服务。财务部门应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协作沟通,从科研项目立项开始,由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协助做好课题申报的预算工作,确保项目经费预算支出内容要与项目申报书的内容关联匹配,杜绝填报预算的随意性。同时,在财务报销工作中,尽可能做到全面周到,热情服务,积极指导协助财务报销人完成经费报销的整个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一) 管理机制不健全。在高校中,通常是由科技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项目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研项目实际执行人为项目负责人,三者独立行使各自职能。从实际情况看,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不畅通,存在管理“缺位”的问题。科技部门往往只关注项目经费到账的数额以及提取相应的管理费。财务部门也并未参与科研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报账过程中, 虽然财务人员审核票据, 但对科研工作所报销费用的必要性很难做出专业判断。而项目负责人缺乏相应的预算知识,在客观上由于不熟悉国家资金管理的政策,造成项目经费的支配使用随意性大。
(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力。2005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 教财[ 2005] 11号)。之后又出台了相关文件,用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省级主管部门及各高校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文件或管理办法。因此,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并不缺失内容完整的规章制度。那么, 为何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依然没有根治呢? 原因就在于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不少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重视,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如何争取立项和经费支持上。而项目负责人在主观上认为经费是自己凭实力争取来的,对经费有当然的支配权。这些观念导致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宏观、粗放、内部控制缺乏或者是多头管理,使管理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 科研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效益偏低。主要表现:第一,高校科研预算工作不够严谨细致,往往只具有申报课题的理论意义,与科研项目实际费用需要形成“两张皮”,预算编制严重偏离实际,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由于科研项目从预算编制申请到最终的拨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导致在费用拨付之前,科研项目因缺乏驱动资金而无法顺利开展,在经费拨付后,又因为缺乏系统的安排而导致经费配置不合理,最终影响了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度和最终效果。
(四)结题不结账、科研经费挤占教学经费的现象比较突出。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科研项目的结题,与之相关的科研开支也理应结束。实际上很多高校科研项目通过了评审验收之后,其剩余经费依然继续使用,或挪作它用,甚至被科研人员作为“私有财产”来随意开支。在不少高校,本来生均拨款和学费住宿费收入只能勉强地维持学校的教学和日常行政运转。而各高校为“申硕”“申博”的需要,纷纷出台政策,给予科研启动费等配套奖励,吸引人才,同时对取得的纵向和横向经费给予1:1甚至更高的配套奖励,致使高校教学经费和行政正常运转经费被挤占。
(五)资产管理存在漏洞,浪费流失严重。由于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众多,尤其是横向经费,不易为学校所控制,造成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有形资产诸如电脑仪器设备等登记不及时;对那些化整为零以耗材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亦未能发现和如实登记。一些科研人员在项目结题后购置的设备独占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时,物随人走等,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造成流失和浪费。有的课题组在外设立公司,科研经费不入学校财务而直接转入公司,以逃避学校财务的监督和漏逃学校提取的管理费,或以各种名目如协助费、材料费等将资金转移至校外账户私分滥用,造成高校科研资金的直接流失。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规范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实施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阳光工程”,将经费评审、经费分配和经费管理过程向公众公开;严格执行科研经费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来源不同的科研经费分类管理;对于无经费资助的校级项目,原则上不予解决费用,可酌情考虑对其研究成果(如论文、课题版面费)予以报销;对于纵向有支持经费的科研项目的支出,可在实验材料费、论证费、测试费、差旅费、查询费、会务费、印刷费、电脑耗材费、论文版面费、出版资助费、图书资料费等基础上列支劳务、培训、招待等其他费用;对于有经费资助的横向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在原则上包括该科研项目的所有直接费用和所分摊的期间费用。
(二)加强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应在科研人员中普及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建立和完善全额的成本核算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课题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划分为直接成本和期间成本。将科研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列入直接成本。对于课题项目使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应按照财务制度的核算方法分摊计入期间成本。平时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等期间费用,也应作为期间成本进行分摊。对于纵向课题经费重点规范管理费、人员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管理,预算项目一般情况不得调整。对于横向课题而言,要保证课题研究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使成本更趋公平合理和透明。这样可以使项目经费的支出更加科学透明,又能为项目的财务决算和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对科研项目资金运动的“全过程”监管。由于现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原因,表面上看财务部门、科研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分别担任着科研经费、课题项目和资产管理职责,看似职责分明,管理科学。由于经费使用者和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不同,经常导致经费和资产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高校财务部门牵头,会同科研、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结合资金、项目、资产的管理要求,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审核,要求科研经费的转移使用都要有清晰的路径和合法的账单证明,从项目合同签定、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直到项目结题,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管。
(四)提高服务质量,为科研人员提供实用高效的专业服务。要提倡财务主动服务。财务部门应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协作沟通,从科研项目立项开始,由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协助做好课题申报的预算工作,确保项目经费预算支出内容要与项目申报书的内容关联匹配,杜绝填报预算的随意性。同时,在财务报销工作中,尽可能做到全面周到,热情服务,积极指导协助财务报销人完成经费报销的整个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科研经费;协调式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2-0088-02
教学、学科、科研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教学、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本保证,那么,科研则是高校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科研,高校就无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无法让高校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立于不败之地。正是科研的重要地位,使得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高校都将科研能力作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科研地位的提升,为财务工作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困难:大量科研经费的涌入,不同课题项目来源,繁杂的经费使用科目等,使得科研经费管理困难重重,其中包括协调式管理。
一、协调式管理的概念
协调,是指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协调式管理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科研经费的协调式管理就是涉及科研经费使用各个对象的相互协调,将这些对象协调起来之后共同参与到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管理体系,而不是单纯依靠科研财务人员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扼制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科研经费管理链的要素
在科研经费管理链中,主要有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和资产管理部门。其中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传达、审核、上报以及科研项目的其他管理工作;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接收、报销、成本核算等;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具体的科研项目研究;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验收、保管等工作。
科研项目负责人通过科研管理部门上报科研项目;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按照相关要求审核,并组织专家评委进行校内评审,通过的项目送往相关部门评选;上级部门评审通过的科研项目下达后,支撑项目的经费按要求划拨到科研管理单位财务部门,科研人员应当按照科研财务相关规定进行日常的报销业务;在科研过程中为科研购置的资产则需要到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三、非协调式发展模式下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到位
科研经费制度是用以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的一道屏障,良好的运行制度可以更好地保证整个科研经费流转的过程。但是,当前高校往往存在着科研经费制度不健全,即没有专门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的文件,科研财务人员在报账过程中或者依据相关的财经制度,或者依据多年的报账经验,而没有具体的执行依据;有些高校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是却束之高阁,不进行定期充实与完善,在出现新的科研经费使用问题时依然找不到报销依据。因此,要做好整个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工作,首要的就是做好科研经费制度的宏观管理工作,并保证其切实可行。
(二)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经费财务理念淡薄
科研经费是用以支持科研人员做好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除却一定比例的招待费等费用之外,其他与科研无关的费用都不能列示到经费当中,并且科研经费要按照预算严格使用。但是这两个条件在高校实际科研经费报销中却往往难以实现。如有些科研负责人认为经费是自己申请的,自己有完全的支配权,经费管理部门只不过是负责保管经费而已,各类与科研无关的票据,如餐饮发票、洗浴发票等,都要求实报实销,完全忽略自身依托于学校、需要遵守相关科研财经纪律的现状;科研项目申请人在申请项目填制预算经费使用情况时,往往未考虑实际情况随意填列,这样在实际使用资金过程中就会出现短支、超支或未列入预算的状况。
(三)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脱节
项目管理部门是管理各项科研项目的部门,经费管理部门是管理科研经费的部门,两个部门在整个科研链中是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科研部门需要对科研人员报批的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审核,但往往由于缺少专业的财务知识和经费管理经验,任由申请人自行填列经费预算,只要明确规定的经费填报比例合理就不再进一步测评经费的可行性,以及科研经费与科研项目的匹配性,导致科研项目负责人在报账时会出现所报经费未列预算、超支使用经费预算等问题。因此,在项目申请过程中除却项目申请本身的前瞻性等问题,对科研经费结构的合理性、有效性、匹配性进行专业测评也是科研项目申请的必备要素,为科研项目日后能够顺利完成提供充分、合理的资金保障。
(四)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切合问题
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购置各种资产用于支撑科研项目的需要。购置资产过程涉及两个部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前者负责经费的列支,后者负责所购置资产的具体保管工作。在两个部门之间就出现一个结合点,即资产的账物相符情况。从理论上来讲,经费管理部门的资产数据应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数据相一致,但是由于资产数量多,品种杂,有些资产存在着非正常损耗等特点,使得资产对账工作困难重重。当前高校资产普遍存在重复购置、浪费、流失和闲置现象,特别是科研经费购置资产往往物随人走,如此一来,学校很难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另外,学校没有将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做账务处理,由此会产生一些后续的侵权事件等。
四、建立协调模式下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非协调式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各项矛盾的主要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协调模式下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即将涉及科研项目的各个部门看做科研链中的个体,使其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一)制定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保证实施到位
制度是制约行为的一种规范,制度的有效实施是保证规范执行到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协调模式下实现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转,有效的经费管理制度是先决条件。在遵循国家有关财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地方性规章、制度,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经费规章制度,如科研预算的执行标准、招待费(交通费、人员经费)的使用比例、资产购置占用预算的比例等,从而做到财务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科研管理做好制度保障。同时,学校应加强科研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宣传工作,保证科研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加强项目负责人的财务意识
在整个科研过程中,科研成果是科研的目标,也是科研人员投入精力最多的部分。因此,科研人员往往会认为在辛苦做科研项目的同时,通过自身努力申请下来的科研经费具有自我支配权,而资金管理部门则是代管资金而已,从而在财务报账时对于财务人员提出的报销不规范等问题不屑一顾,认为财务人员无权过问资金使用情况。追根溯源,这是科研人员财务理念的结果。经过历史的发展与沿革,财务已从最初的单纯记账逐渐转变为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财务管理,即不仅要做好资金的日常流动监督,而且要对资金使用合理、规范性等进行监督和分析,而这点意识,除却从事财务工作人员外,其他领域人员却知之甚少,财务意识仍停留于最初的记账过程。因此,对项目负责人开展财务理念灌疏,或在项目申请时列明科研经费使用规定等方式引起项目负责人的财务意识,可以保证财务工作的畅通。
(三)科研链中个体的全程参与
财务贯穿各领域的工作,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熟悉本领域的工作内容与流程,从而指导财务因地制宜地设置核算科目、核算方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工作却被架空,只是按相应制度进行科目设置,在具体核算时不能真实地反映本单位、本领域的财务状况,这本身就违背了财务初衷。因此,让本领域财务人员亲身参与到工作流程中,会对财务核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科研经费存在预算虚列现象,如果在科研评审中,有财务人员的参与,用自身经验审核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从经费起点开始掌控,对于后续经费的管理与使用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四)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做好经费管理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对账工作。即因资产种类繁杂、数量多的原因,为两个部门的对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现今许多高校都在寻求各种解决办法,让实物与价值更切合,更好地加强高校资产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做好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科研项目的一个特殊性就是存在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从价值上来讲,这些无形资产可能会比有形资产带来更大的价值,高校应按照无形资产管理方法,尽快将无形资产列入财务管理当中,更好地去保护无形资产以及相关人员的利益。
(五)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平台系统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平台管理是协调各部门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科研经费管理链中建立有科研特性的信息网络平台,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各部门的协调性,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科研成本控制,细化科研经费的管理。譬如,建立科研数据库之后,科研人员可以随时掌握项目经费的各项开支情况,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也可以随时了解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而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网络平台,科研人员、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解除了信息孤立,实现了各信息系统的联动,提高了科研单位的整体运作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建丽.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机制的研
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
[2]王鲜萍.高校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基本方略研
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5).
一、农业科研所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大部分农业科研所的项目预算编制都是由科研人员进行编制的,由于课程负责人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全凭经费,缺少财务人员的参与。编制的预算缺少合理性、科学性,在实际支出过程中,与预算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报销中有许多不合理的支出。
(二)配套资金不到位
有些农业科研所的科研项目需要当地政府或单位给予一定的配套资支持。农业科研所为了争取到项目,盲目的填写配套资金,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项目预算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最终无法进行科研项目验收。
(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不严格
在实际工作中,农业科研所缺少有效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而且单位领导往往重立项轻管理,忽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经费支出权限完全下放给课题主持人,造成课题主持人在经费使用过程中比较随意,不按预算执行,超出开支范围和标准。这就导致了科研项目验收过程中,经费决算不过关,而且科研项目经费也没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农业科研所通过课题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为国有资产,纳入单位固定资产统一进行管理,但往往科研项目经费实行课题负责制,经费的使用权归课题主持人。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象一些常用的试验仪器、照像机、录像机等,这些只需要几个课题组共用就可以了,但一些课题只要有钱就购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无形中增加了科研研究成本。象照像机、录像机等常用设备,往往只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后,就归科研人员私人所有了,课题结题或更换课题主持人后,没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使得资产仍滞留在个人手中,造成资产的流失。
(五)缺少内部监管机制
农业科研所的科研项目缺少单位内部监管,不建立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项目结题时,不进行项目绩效考评与财务考评,疏于检查和监督,出现经费支出随意、项目不按进度执行、突击花钱、项目结题不结账等现象。
(六)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缺少沟通,自身业务素不高
科研人员只注重专研科技知识,对国家、省市及单位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了解不够,加上对财务知识的匮乏,在课题经费管理上随心所欲。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人不强,对本单位的科研项目不了解,在工作中又不能及时与科研人员多沟通,使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农业科研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注重科研项目预算编制
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是农业科研所成功申报科研项目及项目顺利验收的关键。一般的科研项目经费一经批准不能调整,所以在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人员要会同财务人员一起进行编制,编制时应充分考虑科研项目的水平,从实际出发,结合目前市场价格,对各种支出进行细化,并列出预算依据。并组织一定人员进行反复讨论,最终编制出支出结构合理、可行性强的科研项目预算。
如果遇到预算申报与批复金额不一致,应要根据批复的金额,组织相关人员在申报的基础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主管部门。
如果遇到一些横向的小课题,经费少没有预算,应根据协议金额,组织相关人员自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
项目立项成功后,科研人员要及时将项目预算送交财务部门一分,以便财务人员按预算进行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控制。
(二)加强农业科研所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财务部门要与科研部门紧密配合,加强科研项目预算控制。财务部门可以选择一套具有项目预算控制的财务软件,根据项目预算的支出范围进行分项控制,对于目前科研项目预算支出范围分类与政府收支分类(经济分类)不一致的情况,要设置对照表,然后再往财务软件中输入分项预算,这样就有效的控制了项目预算。财务部门要定期将课题预算的执行情况反馈给课题主持人;课题主持人根据支出情况和用款进度,调整支出结构,按预算计划执行。
(三)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农业科研所的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编制预算时,一定要有会计人员参与,并根据本单位的自有资金实力,合理安排配套资金,保证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并按进度完成科研项目预算。
(四)加强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
项目经费管理是农业科研所科研课题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科研课题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收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研项目经费合理使用,关系着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所以在日常项目经费管理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
农业科研所应根据国家、省市的财务管理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全面的、可行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要涵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经费审批、报销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办法。这样就有效地规范了各科研项目的财务行为,确保了科研项目经费按预算计划使用,顺利完成科研任务。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科研项目要分户管理。项目经费一到账户,要及时按项目名称、负责人建立明细账,不管课题大小都要按项目分设明细账,确保各项目独立核算。
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严把原始凭证审批关,看原始凭证审批手续是否齐全、票据是否真实合法。特别要注意与农民间的经济往来,由于单位性质是农业科研所,所以与农民间的经济往来特别多,财务人员一定要认真审核与农民间的经济往来,报销票据一定要有合同、支付表、身份证复印件、电话,以证明支出真实性。通过严把审核关确保科研项目资金按预算规定用途开支,确保项目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
外拨课题经费时,一定要有合同,合同中要附有经费使用范围,年终要有外拨经费的使用明细账、凭证复印件。主持单位要负责考核项目的进展情况,财务部门要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项目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单位的结题管理办法进行结账处理,避免长时间挂账。
(五)加强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
对农业科研所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统一纳入单位的资产管理,按照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登记、建卡、核算。购买前,要根据项目预算提出政府采购申请,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领导进行审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避免重复购置,统一购买、验收;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科研项目所在部门要及时提出申请进行报批;每年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组织一次彻底的固定资产清查;科研项目结束或人员调动时要及时清理和收回固定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六)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
农业科研所应建立一个由科研、财务等人员组成的内部监管部门,定期对本单位的科研项目进行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通过课题主持人汇报、现场验收、财务审计等查找问题,减少浪费,规范科研行为和财务行为。科研项目结题时要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和财务评价,项目实施的成效与项目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挂钩,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项目经费的依据。
(七)提高财务与科研人员素质,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农业科研所财务人员要多宣传财务管理制度,让科研人员了解有关财务规定和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自觉遵守有关财务规定,提高科研人员合理使用项目经费的意识,为保质保量完课题任务提供保障。科研人员也要多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让财务人员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了解科研项目的情况与进度,这样才能更好便于财务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只有通过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互相沟通、紧密配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科研工作的全面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小燕.现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1).
[2]晁骏毅.项目经费管理中存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3).
关键词: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是科研院所重要的资产项目,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已经成为了科研院所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科研院所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力,获取较高的利润空间,就必须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设,确保科研院所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对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充分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1.由于受到“重视购置、忽视管理”的影响,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人员缺少较强的管理观念,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各项相关制度较为完善,但是购置以后,由于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的约束力不强,而且科研院所在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权责关系比较混乱,固定资产的实物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进而不利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后续工作的进行。2.现阶段,一些科研机构过于注重科研经费的使用,缺少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较强的管理意识,一些科研机构大都由科技、财务等职能部门构成,主要掌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但是由于科研项目容易受到多种方面的限制,大大超出了职能管理人员的专业范围,相关管理人员很难全面掌握预算管理的细微之处,进而与科研项目预算专业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甚远。
(二)缺少较为科学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难以落实
1.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有着诸多繁琐小事,一定程度上很难全面兼顾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执行与决算等全过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人员缺少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正确态度,存在着认为预算编制是为了实现立项目标的心理误区,并没有对科研经费进行深入分析。2.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批复管理和控制预算进行,经常盲目、随意地进行预算的调整,资金用途经常被随意改变。而且相关科研人员缺少与财务部门保持密切的来往、协作,严重造成了预算结果与科研项目所需经费的差距,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固定资产使用和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监管并不到位
在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报废、处置等环节管理较不规范,比如一些单位资产处置比较盲目,并没有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来进行,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地沟通。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完成以后,也没有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大大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与浪费。同时,在科研投资项目经费管理工作中,严重缺少对于平时经费的预算、支出的执行力度,进行项目验收时,科研项目的控制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经费预算较为形同虚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研经费擅自挪用、行为,与国家科研经费立项目标严重背离。
二、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设置预算专职管理人员
1.要树立科研人员良好的资产效益观念,要提高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视程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保证全员高度的参与度,积极构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网络,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确保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完整无损,对全单位资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所以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固定资产台账工作,了解生产技术设备,要做到全面掌握资产使用情况,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的正常进行。2.针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而言,需要相关技术部门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保证高度的参与度。科研机构要统一领导预算管理工作,要形成以职能管理为主、科研配合为辅的工作格局,制定分工明确的权责机制。选择专业的预算专职人员,做好技术研发工作的追踪与审查工作,推动科研机构预算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实好预算执行
1.在科研经费申报过程中,科研单位必须要保证对项目的立项申报高度重视,细化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批准程序,对于项目金额较大的国家级、省级等重大投资项目来说,科研项目负责人要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预算方案,相关专家委员会要及时对申报项目预算进行论证。而且财务人员要与投资项目负责人保持密切的配合,不断细化各个项目投资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详细计算每一笔支出数据,做好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满足预算编制精细化的实际需求。2、同时,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身单位财务系统特征,将经费预算科目与财务系统的会计科目充分结合在一起,为相关会计报表的直接取数提供相应的便利,还能够使财务人员掌握好预算各个支出科目的具体使用金额,保证后期项目验收与预算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预算专职人员要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扮演着相应的协助角色,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在预算执行中,预算专职人员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检查职能,掌握好预算支出的变动情况,确保批复预算、财务制度合理合规支出各项费用。
(三)加大科研项目全面的监管力度,完善职称考评制度
1.要想充分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效益目标,要建立起全面地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对经费全过程的管理,要对自身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每一笔经费都能从财务部门支出,财务部门必须要充分掌握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而有效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要根据科研项目预算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各项开支的报销,合理配置科研资产,避免超标开支现象的发生,严厉打击项目经费相互挪用与挤占现象。进一步强化项目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评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效率的稳步提升。2.职称考评制度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联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可以加强人才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科研人员要积极成立职称考评委员会,做到最客观公正的考评。对于科研管理人员而言,要将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管理制度建设、后期推广应用等指标纳入到系统考评中,为科研管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科研院所的财务人员和预算管理人员来说,应该深入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一线,熟悉业务,打破界限,掌握项目的管理程序,以便于预算指标批复和调整工作的正常进行。3.除此之外,要将预算管理与考核评估相结合。在科研院所项目投资预算管理中,还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考核制度,使预算管理更具规范性、标准性。将预算管理完成与执行情况共同纳入到现代院所评价指标体系中,做到事前有要求、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评。通过加强考核,将预算管理工作加以严格的落实,进而确保院所整体运行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提升科研院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科研研所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科研人员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实施精细化预算模式,加大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力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快投资项目预算管理进程,并且要实施考核评估机制,增强相关人员在预算管理建设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进科研院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韩悦 单位:中国航天动力所
参考文献:
[1]澹台永静.试论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2016,(05):48-49+125.
关键词: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是科研院所重要的资产项目,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已经成为了科研院所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科研院所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力,获取较高的利润空间,就必须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设,确保科研院所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对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充分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1.由于受到“重视购置、忽视管理”的影响,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人员缺少较强的管理观念,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各项相关制度较为完善,但是购置以后,由于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的约束力不强,而且科研院所在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权责关系比较混乱,固定资产的实物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进而不利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后续工作的进行。2.现阶段,一些科研机构过于注重科研经费的使用,缺少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较强的管理意识,一些科研机构大都由科技、财务等职能部门构成,主要掌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但是由于科研项目容易受到多种方面的限制,大大超出了职能管理人员的专业范围,相关管理人员很难全面掌握预算管理的细微之处,进而与科研项目预算专业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甚远。
(二)缺少较为科学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难以落实
1.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有着诸多繁琐小事,一定程度上很难全面兼顾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执行与决算等全过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人员缺少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正确态度,存在着认为预算编制是为了实现立项目标的心理误区,并没有对科研经费进行深入分析。2.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批复管理和控制预算进行,经常盲目、随意地进行预算的调整,资金用途经常被随意改变。而且相关科研人员缺少与财务部门保持密切的来往、协作,严重造成了预算结果与科研项目所需经费的差距,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固定资产使用和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监管并不到位
在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报废、处置等环节管理较不规范,比如一些单位资产处置比较盲目,并没有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来进行,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地沟通。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完成以后,也没有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大大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与浪费。同时,在科研投资项目经费管理工作中,严重缺少对于平时经费的预算、支出的执行力度,进行项目验收时,科研项目的控制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经费预算较为形同虚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研经费擅自挪用、行为,与国家科研经费立项目标严重背离。
二、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设置预算专职管理人员
1.要树立科研人员良好的资产效益观念,要提高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视程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保证全员高度的参与度,积极构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网络,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确保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完整无损,对全单位资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所以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固定资产台账工作,了解生产技术设备,要做到全面掌握资产使用情况,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的正常进行。2.针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而言,需要相关技术部门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保证高度的参与度。科研机构要统一领导预算管理工作,要形成以职能管理为主、科研配合为辅的工作格局,制定分工明确的权责机制。选择专业的预算专职人员,做好技术研发工作的追踪与审查工作,推动科研机构预算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实好预算执行
1.在科研经费申报过程中,科研单位必须要保证对项目的立项申报高度重视,细化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批准程序,对于项目金额较大的国家级、省级等重大投资项目来说,科研项目负责人要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预算方案,相关专家委员会要及时对申报项目预算进行论证。而且财务人员要与投资项目负责人保持密切的配合,不断细化各个项目投资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详细计算每一笔支出数据,做好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满足预算编制精细化的实际需求。2、同时,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身单位财务系统特征,将经费预算科目与财务系统的会计科目充分结合在一起,为相关会计报表的直接取数提供相应的便利,还能够使财务人员掌握好预算各个支出科目的具体使用金额,保证后期项目验收与预算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预算专职人员要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扮演着相应的协助角色,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在预算执行中,预算专职人员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检查职能,掌握好预算支出的变动情况,确保批复预算、财务制度合理合规支出各项费用。
(三)加大科研项目全面的监管力度,完善职称考评制度
1.要想充分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效益目标,要建立起全面地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对经费全过程的管理,要对自身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每一笔经费都能从财务部门支出,财务部门必须要充分掌握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而有效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要根据科研项目预算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各项开支的报销,合理配置科研资产,避免超标开支现象的发生,严厉打击项目经费相互挪用与挤占现象。进一步强化项目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评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效率的稳步提升。2.职称考评制度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联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可以加强人才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科研人员要积极成立职称考评委员会,做到最客观公正的考评。对于科研管理人员而言,要将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管理制度建设、后期推广应用等指标纳入到系统考评中,为科研管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科研院所的财务人员和预算管理人员来说,应该深入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一线,熟悉业务,打破界限,掌握项目的管理程序,以便于预算指标批复和调整工作的正常进行。3.除此之外,要将预算管理与考核评估相结合。在科研院所项目投资预算管理中,还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考核制度,使预算管理更具规范性、标准性。将预算管理完成与执行情况共同纳入到现代院所评价指标体系中,做到事前有要求、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评。通过加强考核,将预算管理工作加以严格的落实,进而确保院所整体运行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提升科研院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科研研所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科研人员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实施精细化预算模式,加大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力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快投资项目预算管理进程,并且要实施考核评估机制,增强相关人员在预算管理建设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进科研院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韩悦 单位:中国航天动力所
参考文献:
[1]澹台永静.试论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2016,(05):48-4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