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范文

时间:2023-05-24 17:04:55

序论:在您撰写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

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与发展;若干思考

前言

建筑业也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着重大意义的产业,它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仅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更是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有着极大的关联。作为我国的五项支柱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占的份额仅仅落后于农业和工业,所以,它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建筑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所存在的就业困难的问题,能够为广大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它运营状况的良好意义重大,这篇文章就是结合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经济状况来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1、国内外建筑企业经营现状对比分析

下面我们就以我国与美国的两大建筑企业的经营现状为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中建总公司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管从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等等发展看,它都是我国建筑企业的重要支柱。但是,近年来,由于该公司在劳动力上投入过大,其投入量达到了美国公司的9倍之多,导致了它的人均营业额持续下跌,仅仅只占美国公司的二十分之一。同时,由于它在建筑技术设备上的投入比重只是美国公司的八十七分之一,就直接导致了中美建筑企业在人均利润上的巨大差距。在这里有一点必须要引起十分的重视,即我国建筑也的劳动生产率一直都处于极为低下的状态,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相对较低且我国的建筑设备的使用率以及先进程度都与美国有着极大的差距,所以,在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中是一个重大的障碍,制约着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1.1建筑人才

在国外的建筑企业中,其人才的知识构成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具有着很多精通一门技术同时也对多门技术略懂的高素质人才,且在人才的使用上,他们有着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能够做到将人才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国外建筑人员的工资要远远高于国内,这就使得一大批优质的人才都能够踊跃的投身到建筑事业中去。再反观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现状,人才构成不合理,其从事建筑工作的大都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没有足够的技术素质,还有一部分人员,也大都是没有一项极为专业的技术,也不具备极强的工作能力的中等素质人才。

1.2经济效益

在国外的建筑企业中,存在着很多的盈利手段,如调整价格、合理避税、合理索赔等等,但是就我国我建筑企业而言,其盈利的手段就相对来说要单一很多,经常发生建筑工地拖欠公款、压价等等不良建筑行为的发生。建筑行业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即建筑工程头上有三座大山,压级压价、垫资接工程以及索要回扣。直接导致了很多建筑企业的资金状况一直都极不稳定,不能够持续进行再生产,这种不正常的建筑现象,必定会对我国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1.3企业间的关系

在国外的建筑企业中,各大企业之间的关系都是依靠相关的合同的有效执行来相互调节的,他们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要远远超过我国。而对与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很多主管部门都能够通过其行政的职能介入到建筑企业中,最终造成一仆多主局面的形成。同时,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都会出现建筑工地拖欠工资的现象,且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中,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如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业主、建筑劳动人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债务关系。

2、结合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各大地区都纷纷响应,加快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使我国的建筑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并且在各项工程建设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建成了一大批具有着高难度、高质量的紧密工程,无疑也彰显了当下我国建筑业的巨大实力,但是,在这一积极进行建筑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具体的概括。

2.1建筑企业

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大都存在着建筑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少竞争的活力和建设的动力,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总是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最终致使企业的目标考核以及在追究责任时不能够准确到位的实施。同时,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还存在着技术设备明显不足的劣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人员技术素质等多个方面都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下始终处于不利地位。于此同时,在我国的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中,也存在着缺少企业活力和技术动力的问题,他们本应是代表着具有着中国最先进科技与技术工艺的企业,肩负着社会给予的重大使命,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不前,不能够起到带头的表率作用,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且,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具有着强大经济技术实力以及具备着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只占少数,所以,各大企业的建筑管理水平都相对低下。

2.2建筑人才

在国的建筑企业中,建筑人才的缺失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很多的建筑人员都缺乏承包经营,没有国际化的建筑经营经验作为指导,导致我国对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存在着严重的缺乏,没有高质量、高素质的建筑技术专业管理人才的加入,现有的建筑人员又不能和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所以,在建筑企业中,既懂得对企业进行管理有懂建筑技术的综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当前阻碍建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2.3建筑市场

受地区封锁、行政垄断的影响,难以进行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竞争,全国统一、开放、体系完备、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难以形成。

3、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方向

3.1人才建设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增值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是否拥有必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当前业务不太饱满的情况下,应考虑人才储备计划,招贤纳士,等待机会。相对于以前业务单一的施工企业而言,开发前期策划、设计、项目管理及实施等人才将是要重点考虑的。

3.2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也是迎接机遇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的业务、新的投资方向,原有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可避免地会显现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又能管控的制度尤为重要。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业最能灵敏地反映经济的繁荣和萧条,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我国建筑企业应吸取外国建筑企业的先进经验,正视自身不足,积极地改进和发展。面对已经到来的国际化竞争,我们建筑业应改革企业制度、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建筑市场、推进建筑科技进步,以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使其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巍,赵彬.中外国际承包商的差距与发展对策[J].建筑经济,2011(17):14.2

第2篇

【关键词】税收政策;建筑企业;影响研究李晓明

0.引言

税收政策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和效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整体上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企业经营和效益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的影响有其重要性。

本文分为两部分内容,先通过理论分析税收政策实现过程,结合现有关于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影响的研究,构建税收政策变化及对企业经营和效益的产生影响的一般框架模型。其以宁波市建筑业为例,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并探讨税收政策变化对宁波市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和效益的影响。

1.税收政策变化影响企业经营和效益的理论分析

1.1税收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

税收政策传导机制是税收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体的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的实现过程。在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要素通过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1]而这一有机整体的良性运作不仅影响着税收政策的有效性,还会影响政策所作用市场的发展以及其环境中企业的经营活动方向和效益。按照媒介体的不同,可以将税收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以税收负担为媒介体的传导机制和以税收归宿为媒介体的传导机制,具体作用过程见下表1,2。

表1 以税收负担为媒介体的税收政策传导机制

表2 以税收归宿为媒介体的税收政策传导机制

从上表可见,税收负担的传导作用与税收政策对象的负担能力相关,只有当两者相适应时,传导机制的作用才是有效的。而税收归宿只有在税负易转嫁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中才起传导性作用,并存在不同时期的变动特点,只有适应税收归宿的时期性特点才能产生正向传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发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不管是税收政策目标的直接对象,还是税收政策传导作用的间接对象,在这一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效益会受到影响。

1.2税收政策变化影响的行业差异性分析

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的税收政策调整和改革,从整体上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升级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但由于各行业生产和投资结构的特殊性,这些税收政策变化对于不同行业有着不同影响力度和方向。以增值税改革为例,2009年1月1日,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来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但增值税转型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建材、钢铁等主要制造行业,由于增值税改革为促进企业自我投资的积累意图,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额增加,企业实际增值税率下降。[2]而科技型企业固定资产设备折旧率高,增值税改革的成本一次列支有助于提升科技企业的投资意愿,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升企业业绩回报。[3]但对于如大型煤炭企业等资源性开采行业,由于其增值额比重高,实际税率高于其他行业,其增值税价格转移又受到市场制约,因此改革对此类行业却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1.3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经营和效益的框架构建

从上可见,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存在影响,但具体政策内容对企业的影响与企业所在行业特性和整个经济大环境形式有着密切关系。税收政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的影响,将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方向的变化,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政策目标的有效性,进而引起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形成一个循环的有机联系整体,因此,可以建立以下税收政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影响的分析框架(如下图1):

图1 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经营和效益的框架

运用上面建立的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产生影响的分析框架,下面将以宁波市建筑业为例,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其企业的影响,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税收政策变化对宁波市建筑业企业影响的案例研究

2.1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和涉税情况

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资产负债率高,涉及面广,运作程序复杂等特点。[4]其涉及的税种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教育费附加等税种,这些税种共同构成了建筑业的税收制度。[5]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在建筑业营业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最主要的是调整了建筑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十二五”规划指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表明我国增值税将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一次全盘“扩围”改革,增值税将全面覆盖营业税征收范围。这一改革从总体上有利于企业发展,但建筑行业作为与货物交易密切相关、与抵扣链条完整性关联度高的行业,其在税率设置、农民工工资抵扣、存量固定资产抵扣等方面的不同步以及在税收征管、发票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将带来不利影响。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状况 一季度 问卷调查

当前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为了解今年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属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13·一季度企业经营情况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和传真问卷的方式进行,于3月6日发放问卷3,000份,截至3月2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353份,有效回收率为45.1%。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2.6%、5.2%、4.4%、4.1%、2.4%、1.6%、1.6%、1.6%、1.3%和1.1%。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9.8%,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占20.3%和9.9%;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8%、31.5%和61.7%;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6.9%,非国有企业占8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9.9%;出口型企业和非出口型企业分别占45.6%和54.4%(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企稳回升,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的信心有所回升,对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略有好转;与去年相比,企业订货回暖,产销下滑趋缓,库存趋于正常,产品价格跌势趋缓,亏损企业有所减少;企业出口需求有所好转,产品出口数量止跌回升,不过出口价格继续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企稳回升,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经营者认为,一方面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和利润率低依然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特别是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企业盈利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较慢,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部分行业甚至更加严重,受此影响,企业未来的投资计划比较谨慎;此外,企业招工难问题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涨过快,期待政府通过减税和稳定物价等措施对企业给予支持。

一、对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及二季度的预期

1、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企稳回升,亏损企业有所减少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占30.1%,认为“一般”的占50.7%,认为“不佳”的占19.2%,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10.9个百分点,比2012年年度调查结果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调查表明,目前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见表2)。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西部地区企业;从不同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非国有企业,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非出口企业(见表2)。

分行业看,调查结果显示,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有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其中房地产企业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采矿业、住宿和餐

饮业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见表2)。

亏损企业的减少也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企稳回升的态势。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亏损”(包括“亏损”和“严重亏损”,下同)的企业占29.6%,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4.8个百分点;“盈利”(包括“较大盈利”和“略有盈余”,下同)的企业占42.3%,“收支平衡”的占28.1%。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盈利”企业比重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中“亏损”企业比重相对较高(见表3)。

在综合经营状况回升的同时,企业的生产状况也有所好转。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一季度处于“超负荷生产”或“正常运作”的企业占84.6%,比2012年年度调查结果提高了7.7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占15.4%。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生产状况相对较好,而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则相对较差(见表4)。

2、企业产销下滑的趋势有所缓和,库存趋于正常,产品销售价格跌势趋缓

调查发现,今年一季度以来,企业产销下滑的趋势有所好转。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生产(服务)量“减少”的企业占31.8%,“持平”的占42.7%,“增加”的占25.5%;“减少”的比“增加”的多6.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年度调查结果下降了16.1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2.8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生产(服务)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20.6个百分点,明显多于东中部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生产(服务)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0.9个百分点,明显多于大中型企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生产(服务)量减少较多,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对较好,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0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的销售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销售量“减少”的企业占36.1%,“持平”的占38.5%,“增加”的占25.4%;“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0.7个百分点,比2012年年度调查低了16.7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低了3.6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销售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26.7个百分点,明显多于中东部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销售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6.2个百分点,明显多于大中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销售量减少相对较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销售量减少相对较多,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相对较好,销售量“增加”的企业比“减少”的多22.2个百分点。

在产销下滑趋缓的同时,企业库存也有所下降,这表明目前企业仍然处于“去库存化”的过程中。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库存“正常”或“低于正常”的企业占79%,比2012年年度调查上升了4.3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库存“高于正常”的占21%。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库存“高于正常”的占29.3%,高于中东部地区;从不同规模看,企业规模越大,库存“高于正常”的比重越高;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资企业库存“高于正常”的比重明显低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和房地产业企业库存“高于正常”的比重超过30%,相对较高。

企业“去库存化”的行为导致产品销售价格继续下跌,不过下滑态势趋于缓和。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企业目前的销售价格情况,选择“下降”的企业经营者占40.4%,“持平”的占49%,“上升”的占10.6%;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29.8个百分点,比2012年年度调查结果下降了3.2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产品价格下滑相对较多;从不同规模看,中小企业产品价格下滑相对较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资企业产品价格下滑相对较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产品价格下滑较多,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相对较好,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18.2个百分点。

3、企业出口需求有所回暖,出口价格继续下跌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中有产品出口的企业占45.6%,这些企业中,出口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2.5%。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和中型企业有产品出口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5)。

于企业的产品出口数量,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产品出口数量比去年“增长”(包括“大幅增长”和“小幅增长”,下同)的企业占34.6%,“持平”的占32.8%,“下降”(包括“大幅下降”和“小幅下降”,下同)的占32.6%;产品出口数量“增长”的比“下降”的多2个百分点,而2012年一季度则是“下降”的比“增长”的多10.9个百分点(见表6)。

在出口数量回升的同时,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继续下跌。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产品出口价格比去年“下降”的企业占34.7%,“持平”的占54.5%,“增长”的占10.8%;价格“下降”的比“增长”的多23.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多了10.4个百分点(见表7)。

4、企业家信心有所回升,对二季度经营预期略有好转

在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好转的同时,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也有所回升。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经营者占29.1%,比2012年年度调查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上升了8.2个百分点,与2011年基本持平;认为“一般”的占53.4%,认为“很差”或“较差”的占17.5%。其中,中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8)。

调查还发现,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正常”的占41.7%,比2012年年度调查提高了18.5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提高了9.8个百分点;认为“偏冷”或“过冷”的占39.9%,比2012年年度调查下降了17.3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5.3个百分点;认为“偏热”或“过热”的占9.8%,认为“尚难判断”的占8.6%。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正常”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9)。

调查还发现,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经营状况的预期略有好转。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42.3%,预计“不变”的占46.9%,预计“恶化”的占10.8%;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31.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上升了7.3个百分点(见表10)。

分组来看,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对二季度的预计相对更为乐观,而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对二季度的预计相对悲观(见表10)。

对二季度盈利情况的预计也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预期略有好转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盈利”的企业经营者占55.7%,预计“收支平衡”的占28.8%,预计“亏损”的占15.5%;其中,预计二季度“盈利”的企业比一季度实际“盈利”的企业多了13.4个百分点。

分组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对二季度盈利情况的预计更加乐观。订货的好转是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预期略有好转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订货“正常”或“高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者占59.6%,比2012年年度调查提高了8.9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提高了2.7个百分点;订货“低于正常”的占40.4%。

分组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目前订货情况相对较好。

调查还发现,与2012年同期相比,目前订货“增加”的企业占25.2%,“持平”的占36.7%,“减少”的占38.1%;订货“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2.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年度调查下降了21.3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7.3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企业订货情况相对较好。

二、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1、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和利润率低依然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

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三项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78.3%)、“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6.2%)和“企业利润率太低”(45.3%),其中,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和“企业利润率太低”的比重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提高了5个百分点左右。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选项还有:“整个行业产能过剩”(37.3%)、

“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33.8%)、“资金紧张”(30.1%)、“缺乏人才”(28.5%)、“企业招工困难”(22.3%)、“未来影响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太多”(21.8%)和“国内需求不足”(20.3%)(见表11)。

分组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选择“人工成本上升”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的比重相对较高,中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选择“企业利润率太低”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11)。

本次调查还进一步了解了企业人工成本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认为一季度人工成本“上升”(包括“大幅上升”和“小幅上升”,下同)的企业经营者占86.9%,“持平”的占10.3%,“下降”(包括“大幅下降”和“小幅下降”,下同)的占2.8%;“上升”的比“下降”的多84.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与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基本持平。其中,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人工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相对较多(见表12)。

关于“与2012年四季度相比,企业今年一季度人工成本变化情况”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74.4%,“持平”的占21.9%,“下降”的占3.7%;“上升”的比“下降”的多70.7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基本持平。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人工成本比上个季度上升相对较多(见表13)。

调查还发现,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依然较大。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比一季度“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54.3%,与2012年年度调查的结果基本持平;预计“持平”的占43%,预计“下降”的占2.7%;预计“上升”的比“下降”的多51.6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企业、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压力相对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有所回升,但在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下,一季度企业用工人数略有下降,二季度企业用工增长也有所放缓。关于一季度企业用工人数,调查结果显示,与2012年同期相比,用工人数“持平”的企业占53%,“增加”的占22.2%,“减少”的占24.8%;用工“减少”的比“增加”的多2.6个百分点,而2012年一季度则是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5.5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用工比去年同期下降较多,而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相对较好,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5个百分点以上(见表14)。

关于对二季度企业用工人数的预计,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25.4%,“持平”的占66.8%,“减少”的占7.8%;预计“增加”的比“减少”的多17.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预计二季度用工人数增长相对较少。

与人工成本相比,企业物料采购价格上涨相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企业占41.3%,“持平”的占43.7%,“下降”的占15%;“上升”的比“下降”的多26.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低了20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相对较多。

受到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较重的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调查显示,目前盈利“低于正常”的企业占58.4%,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企业盈利“低于正常”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15)。

2、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产能过剩是近年来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占18.1%,“有些过剩”的占46%,两者合计比重比2012年一季度增加了5.9个百分点;认为“正常”的占27.9%,“有些

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占8%。其中,纺织、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超过三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产能“严重过剩”。此外,与2012年同期相比,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明显增加。调查表明,今年以来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部分行业甚至更加严重(见表16)。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较慢是与目前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所在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较慢”的企业经营者占60.2%,认为“停滞”的占5%,认为“很快”或“较快”的占34.8%。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化纤、橡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较慢”或“停滞”的企业经营者超过七成(见表1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有所回升,不过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企业今年的投资计划比较谨慎。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的投资额与2012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44.2%,“增加”的占29.2%,“减少”的占26.6%;投资额“增加”的比“减少”的略多2.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下降了3.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相对较多;而采矿业企业目前的投资额要低于去年同期,认为“减少”的比“增加”的多35个百分点(见表18)。

关于对企业今年计划投资额的预计,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占39%,“不变”的占35.1%,“减少”的占25.9%;预计“增长”的比“减少”的多13.1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今年计划投资额增长相对较少(见表19)。

3、企业招工难度依然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13年二季度企业招工“更难”的企业经营者占19.3%,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提高了3.7个百分点;认为“一样难”的占40.4%,认为“一样容易”的占6%;认为“更容易”的占5.5%,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8.7个百分点。此外,认为“不好说”的占28.8%(见表20)。

从不同地区看,中西部地区企业选择“更难”的比重高于东部地区;从不同规模看,中小企业选择“更难”的比重高于大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资企业选择“更难”的比重相对较高;从不同行业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选择“更难”的比重相对较高。

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涨过快。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企业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时,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升过快,导致求职者生活成本增加,预期收益下降”,分别为73.3%和48.9%,明显高于其他选项,与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还有:“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39.3%)、“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32.9%)、“招工渠道单一,力度不够”(24.7%)、“企业员工流失严重”(22.2%)和“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21.9%)。与2012年一季度相比,选择“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和“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的比重有所提高,而选择“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的比重有所下降(见表21)。

从不同地区看,中部地区企业选择“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企业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和“工作环境不好(噪音、灰尘、高空作业、有毒气体、潮湿)”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见表21)。

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选择“物价上升过快,导致求职者生活成本增加,预期收益下降”、“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比重明显高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招工渠道单一,力度不够”和“求职者(求职岗位)发展空间有限”的比重明显高于

型企业(见表21)。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选择“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求职者(求职岗位)发展空间有限”、“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和“招工对性别、年龄、学历等有特殊要求”的比重相对较高,非国有企业选择“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和“企业品牌、规模等没有吸引力”的比重相对较高,外资企业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和“招工渠道单一,力度不够”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21)。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状况 一季度 问卷调查

当前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为了解今年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属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13・一季度企业经营情况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和传真问卷的方式进行,于3月6日发放问卷3,000份,截至3月2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353份,有效回收率为45.1%。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2.6%、5.2%、4.4%、4.1%、2.4%、1.6%、1.6%、1.6%、1.3%和1.1%。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9.8%,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占20.3%和9.9%;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8%、31.5%和61.7%;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6.9%,非国有企业占8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9.9%;出口型企业和非出口型企业分别占45.6%和54.4%(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企稳回升,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的信心有所回升,对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略有好转;与去年相比,企业订货回暖,产销下滑趋缓,库存趋于正常,产品价格跌势趋缓,亏损企业有所减少;企业出口需求有所好转,产品出口数量止跌回升,不过出口价格继续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企稳回升,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经营者认为,一方面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和利润率低依然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特别是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企业盈利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较慢,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部分行业甚至更加严重,受此影响,企业未来的投资计划比较谨慎;此外,企业招工难问题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涨过快,期待政府通过减税和稳定物价等措施对企业给予支持。

一、对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及二季度的预期

1、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企稳回升,亏损企业有所减少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占30.1%,认为“一般”的占50.7%,认为“不佳”的占19.2%,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10.9个百分点,比2012年年度调查结果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调查表明,目前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见表2)。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西部地区企业;从不同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非国有企业,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非出口企业(见表2)。

分行业看,调查结果显示,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有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其中房地产企业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见表2)。

亏损企业的减少也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企稳回升的态势。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亏损”(包括“亏损”和“严重亏损”,下同)的企业占29.6%,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4.8个百分点;“盈利”(包括“较大盈利”和“略有盈余”,下同)的企业占42.3%,“收支平衡”的占28.1%。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盈利”企业比重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中“亏损”企业比重相对较高(见表3)。

在综合经营状况回升的同时,企业的生产状况也有所好转。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一季度处于“超负荷生产”或“正常运作”的企业占84.6%,比2012年年度调查结果提高了7.7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占15.4%。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生产状况相对较好,而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则相对较差(见表4)。

2、企业产销下滑的趋势有所缓和,库存趋于正常,产品销售价格跌势趋缓

调查发现,今年一季度以来,企业产销下滑的趋势有所好转。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生产(服务)量“减少”的企业占31.8%,“持平”的占42.7%,“增加”的占25.5%;“减少”的比“增加”的多6.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年度调查结果下降了16.1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2.8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生产(服务)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20.6个百分点,明显多于东中部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生产(服务)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0.9个百分点,明显多于大中型企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生产(服务)量减少较多,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对较好,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0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的销售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销售量“减少”的企业占36.1%,“持平”的占38.5%,“增加”的占25.4%;“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0.7个百分点,比2012年年度调查低了16.7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低了3.6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销售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26.7个百分点,明显多于中东部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销售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6.2个百分点,明显多于大中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销售量减少相对较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销售量减少相对较多,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相对较好,销售量“增加”的企业比“减少”的多22.2个百分点。

在产销下滑趋缓的同时,企业库存也有所下降,这表明目前企业仍然处于“去库存化”的过程中。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库存“正常”或“低于正常”的企业占79%,比2012年年度调查上升了4.3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库存“高于正常”的占21%。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库存“高于正常”的占29.3%,高于中东部地区;从不同规模看,企业规模越大,库存“高于正常”的比重越高;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资企业库存“高于正常”的比重明显低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和房地产业企业库存“高于正常”的比重超过30%,相对较高。

企业“去库存化”的行为导致产品销售价格继续下跌,不过下滑态势趋于缓和。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企业目前的销售价格情况,选择“下降”的企业经营者占40.4%,“持平”的占49%,“上升”的占10.6%;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29.8个百分点,比2012年年度调查结果下降了3.2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产品价格下滑相对较多;从不同规模看,中小企业产品价格下滑相对较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资企业产品价格下滑相对较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产品价格下滑较多,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相对较好,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18.2个百分点。

3、企业出口需求有所回暖,出口价格继续下跌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中有产品出口的企业占45.6%,这些企业中,出口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2.5%。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和中型企业有产品出口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5)。

关于企业的产品出口数量,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产品出口数量比去年“增长”(包括“大幅增长”和“小幅增长”,下同)的企业占34.6%,“持平”的占32.8%,“下降”(包括“大幅下降”和“小幅下降”,下同)的占32.6%;产品出口数量“增长”的比“下降”的多2个百分点,而2012年一季度则是“下降”的比“增长”的多10.9个百分点(见表6)。

在出口数量回升的同时,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继续下跌。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产品出口价格比去年“下降”的企业占34.7%,“持平”的占54.5%,“增长”的占10.8%;价格“下降”的比“增长”的多23.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多了10.4个百分点(见表7)。

4、企业家信心有所回升,对二季度经营预期略有好转

在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好转的同时,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也有所回升。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经营者占29.1%,比2012年年度调查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上升了8.2个百分点,与2011年基本持平;认为“一般”的占53.4%,认为“很差”或“较差”的占17.5%。其中,中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8)。

调查还发现,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正常”的占41.7%,比2012年年度调查提高了18.5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提高了9.8个百分点;认为“偏冷”或“过冷”的占39.9%,比2012年年度调查下降了17.3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5.3个百分点;认为“偏热”或“过热”的占9.8%,认为“尚难判断”的占8.6%。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正常”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9)。

调查还发现,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经营状况的预期略有好转。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42.3%,预计“不变”的占46.9%,预计“恶化”的占10.8%;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31.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上升了7.3个百分点(见表10)。

分组来看,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对二季度的预计相对更为乐观,而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对二季度的预计相对悲观(见表10)。

对二季度盈利情况的预计也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预期略有好转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盈利”的企业经营者占55.7%,预计“收支平衡”的占28.8%,预计“亏损”的占15.5%;其中,预计二季度“盈利”的企业比一季度实际“盈利”的企业多了13.4个百分点。

分组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对二季度盈利情况的预计更加乐观。

订货的好转是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预期略有好转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订货“正常”或“高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者占59.6%,比2012年年度调查提高了8.9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提高了2.7个百分点;订货“低于正常”的占40.4%。

分组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目前订货情况相对较好。

调查还发现,与2012年同期相比,目前订货“增加”的企业占25.2%,“持平”的占36.7%,“减少”的占38.1%;订货“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2.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年度调查下降了21.3个百分点,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7.3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企业订货情况相对较好。

二、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1、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和利润率低依然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

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三项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78.3%)、“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6.2%)和“企业利润率太低”(45.3%),其中,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和“企业利润率太低”的比重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提高了5个百分点左右。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选项还有:“整个行业产能过剩”(37.3%)、“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33.8%)、“资金紧张”(30.1%)、“缺乏人才”(28.5%)、“企业招工困难”(22.3%)、“未来影响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太多”(21.8%)和“国内需求不足”(20.3%)(见表11)。

分组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选择“人工成本上升”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的比重相对较高,中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选择“企业利润率太低”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11)。

本次调查还进一步了解了企业人工成本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认为一季度人工成本“上升”(包括“大幅上升”和“小幅上升”,下同)的企业经营者占86.9%,“持平”的占10.3%,“下降”(包括“大幅下降”和“小幅下降”,下同)的占2.8%;“上升”的比“下降”的多84.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与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基本持平。其中,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人工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相对较多(见表12)。

关于“与2012年四季度相比,企业今年一季度人工成本变化情况”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74.4%,“持平”的占21.9%,“下降”的占3.7%;“上升”的比“下降”的多70.7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基本持平。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人工成本比上个季度上升相对较多(见表13)。

调查还发现,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依然较大。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比一季度“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54.3%,与2012年年度调查的结果基本持平;预计“持平”的占43%,预计“下降”的占2.7%;预计“上升”的比“下降”的多51.6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企业、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压力相对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有所回升,但在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下,一季度企业用工人数略有下降,二季度企业用工增长也有所放缓。关于一季度企业用工人数,调查结果显示,与2012年同期相比,用工人数“持平”的企业占53%,“增加”的占22.2%,“减少”的占24.8%;用工“减少”的比“增加”的多2.6个百分点,而2012年一季度则是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5.5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用工比去年同期下降较多,而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相对较好,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5个百分点以上(见表14)。

关于对二季度企业用工人数的预计,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25.4%,“持平”的占66.8%,“减少”的占7.8%;预计“增加”的比“减少”的多17.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预计二季度用工人数增长相对较少。

与人工成本相比,企业物料采购价格上涨相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企业占41.3%,“持平”的占43.7%,“下降”的占15%;“上升”的比“下降”的多26.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低了20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相对较多。

受到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较重的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调查显示,目前盈利“低于正常”的企业占58.4%,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企业盈利“低于正常”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15)。

2、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产能过剩是近年来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占18.1%,“有些过剩”的占46%,两者合计比重比2012年一季度增加了5.9个百分点;认为“正常”的占27.9%,“有些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占8%。其中,纺织、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超过三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产能“严重过剩”。此外,与2012年同期相比,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明显增加。调查表明,今年以来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部分行业甚至更加严重(见表16)。

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较慢是与目前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所在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较慢”的企业经营者占60.2%,认为“停滞”的占5%,认为“很快”或“较快”的占34.8%。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化纤、橡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较慢”或“停滞”的企业经营者超过七成(见表1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有所回升,不过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企业今年的投资计划比较谨慎。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的投资额与2012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44.2%,“增加”的占29.2%,“减少”的占26.6%;投资额“增加”的比“减少”的略多2.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下降了3.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相对较多;而采矿业企业目前的投资额要低于去年同期,认为“减少”的比“增加”的多35个百分点(见表18)。

关于对企业今年计划投资额的预计,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占39%,“不变”的占35.1%,“减少”的占25.9%;预计“增长”的比“减少”的多13.1个百分点,与2012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今年计划投资额增长相对较少(见表19)。

3、企业招工难度依然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13年二季度企业招工“更难”的企业经营者占19.3%,比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提高了3.7个百分点;认为“一样难”的占40.4%,认为“一样容易”的占6%;认为“更容易”的占5.5%,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了8.7个百分点。此外,认为“不好说”的占28.8%(见表20)。

从不同地区看,中西部地区企业选择“更难”的比重高于东部地区;从不同规模看,中小企业选择“更难”的比重高于大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资企业选择“更难”的比重相对较高;从不同行业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选择“更难”的比重相对较高。

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涨过快。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企业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时,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升过快,导致求职者生活成本增加,预期收益下降”,分别为73.3%和48.9%,明显高于其他选项,与2012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还有:“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39.3%)、“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32.9%)、“招工渠道单一,力度不够”(24.7%)、“企业员工流失严重”(22.2%)和“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21.9%)。与2012年一季度相比,选择“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和“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的比重有所提高,而选择“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的比重有所下降(见表21)。

从不同地区看,中部地区企业选择“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企业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和“工作环境不好(噪音、灰尘、高空作业、有毒气体、潮湿)”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见表21)。

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选择“物价上升过快,导致求职者生活成本增加,预期收益下降”、“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比重明显高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招工渠道单一,力度不够”和“求职者(求职岗位)发展空间有限”的比重明显高于大型企业(见表21)。

第5篇

从新订单情况上看,本季新订单数量较上季增加的上升5户、持平的9户、下降的2户;从开工率来看,本季末开工率较上季末上升的3户、持平12户、下降的1户;从净利润来看,当年累计净利润同比上升的3户、持平的12户、下降的1户。

从行业类别来看:9月末,1家外贸企业经营状况处于亏损,1家建筑行业经营状况处于亏损,3家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较同期持平。

总体来看,新订单、开工率、净利润上升情况良好,企业经营呈现向好局面。

(二)企业用工情况相对稳定,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用工数量下降

从用工数量上看,9月末,16户调查企业本季末用工数量1289人,其中:管理人员占比8%,技术员工占比10.7%,普通职工占比71.4%;聘用制员工9.6%。

从用工变化情况看,本季末用工数量较上季末增加19人,企业用工数量增加的共6家、增加23人,企业用工人数下滑1家、减少4人;另外8家企业用工数量基本持平。其中:管理人员持平,技术人员增加3人,普通员工增加13人,劳务人员增加3人。从变化情况来看,人员变化主要表现在普工的调整。

第6篇

一、湖南主要行业企业经营发展亦喜亦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企业努力抓住国家振兴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所带来的良好机遇,化“危机”为“转机”,部分行业企业受益较大,经营状况良好,同时也有部分行业企业受危机冲击较大,加上不属于国家政策刺激的对象,经营状况较为艰难。可以说,在危机影响和政策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湖南主要行业企业经营状况存在差异。

令人感到相对欣喜的是,到2009年2月末,部分行业企业经营状况好于预期,其中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经营状况较好,实现盈利增长。一是生产经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问卷显示,80%以上企业经营较好或正常,10%的企业出现困难,仅2.2%的企业面临倒闭,说明样本行业企业整体受危机冲击较小,其中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抵御了危机影响,显示良好的发展势头,制造业是湖南的优势行业,有18.6%的制造企业经营很好,需要增加投资,面临倒闭的仅占1.3%(见下表)。

二是经营成本略有下降,收入和利润有所增长。这主要是受益于国家振兴经济政策,样本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7%,成本下降3.8%,利润增长80%以上,其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主要行业有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经营收入和利润2009年初比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建筑业利润增长了227.8%,制造业增长90%以上,制造业加强了成本控制,经营成本比同期下降了5.7%(见下表)。在对550户样本企业问卷中,一半以上企业认为贷款成本下降了,27.6%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仅4.2%的企业认为贷款成本上升;对于“贷款利息占经营成本比重”,47.8%的企业认为在5%以下,29.3%的企业认为占5-10%,5.6%的企业认为贷款利息占经营成本的20%以上。

三是信贷资金投放加大,企业营运资金相对宽松。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情形下,2009年3月末,湖南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82.25亿元,比年初新增1166.16亿元,逼近去年全年新增贷款水平,余额比同期增长31.3%,增幅创30年来最高。550户样本企业2009年2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8%,其中交通运输企业贷款增长近70%,采掘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建筑企业贷款基本与同期持平,90%以上样本企业对金融服务满意;值得一提的是,票据融资增长一倍多,主要是制造企业增加较多,成为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另外,企业货币资金占用情况表明,2009年2月末样本行业企业货币资金比同期增长16.6%,其中批发零售企业增长1.44倍,制造企业增长17.8%,说明企业支付能力较强,而采掘、房地产行业均下降了20%以上。

四是样本企业贷款信用良好,贷款风险可控。问卷表明,56.7%的企业贷款是抵押方式,23.3%的企业贷款是担保和质押方式,上述两项达80%,只有不到10%的企业是信用贷款,也许这些企业信用评级高,企业贷款方式说明银行贷款风险是可控的。从还贷情况看,有72.9%的企业能够按时全额还贷,9.5%的企业还息未还本金,本息未还企业不到2%,说明样本企业还贷整体情况良好。

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发展举步维艰,具体情况如下:

1.库存商品积压过多。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样本企业产成品存在压库现象,到2009年2月末,样本企业产成品比同期增长了2.4倍,而2008年末比同期是下降,2009年头2个月产成品数量逼进2008年末水平,说明企业产品销售骤然遇阻。分行业看,制造企业库存品较多,比同期增长2.8倍,建筑和批发零售行业均增长2.3倍,采掘业增长44.3%,房地产业略增6.2%,交通运输企业与同期基本持平,电煤水的生产供应下降7.9%,说明资源短缺始终存在。

2.拖欠现象再度升温。2009年2月末,样本企业应收未收帐款超过上年末水平,比同期增长34.2%,应收未收帐款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3.5%,高出同期该比例的10个百分点,企业之间的货款拖欠日趋严重。制造和房地产行业属于被拖欠,采掘、建筑、电煤水的生产供应、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属于拖欠;制造企业应收未收帐款比同期增长37.7%,被欠额近占当期营业收入的一半,超上年末水平,房地产企业应收未收帐款比同期增长12.8%,应收帐款的急剧增长,说明资产的风险性增大,造成企业现金流不足。拖欠较多的是批发零售行业,主要是商品卖难所致,2009年2月末应付未付帐款比同期增长近2倍,采掘业应付未付额与同期水平基本持平,建筑、电煤水的生产供应、交通运输等行业均低于同期水平。

3.非生产性资产增长快。2009年2月末,样本企业非生产性资产同比增长64.2%,高出上年增幅29个百分点,非生产性资产增加,说明生产性资产相应减少,导致总资产利用率下降,资产效益减少,实际上,即使是生产性资产,其中也有部分不能发挥正常效用,比如设备被淘汰、闲置、开工不足等。非生产性资产增加较多的是交通运输业,比同期增长3.66倍,房地产业增长1.48倍,制造业增长近60%,采掘、电煤水的生产供应略增,建筑、批发零售与同期持平。

二、金融危机对样本行业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并可能还会加深,今后数月,将使湖南经济增速存在下行的可能,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影响程度大。对样本企业问卷表明,有一半以上企业认为受影响程度大,44.6%的企业认为影响程度一般,仅4.8%的企业未受影响。其中采掘业和房地产业受影响较大,有88%的采掘企业和57%的房地产企业受影响大,制造业有52.5%的企业受影响大,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批发零售业,但仍有30%以上企业认为受影响大。由于危机影响,一半企业认为2009年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和发展环境,由于国家连续的振兴经济政策颁布,有近40%的企业认为机遇将大于挑战。

2.市场需求下降。危机发生后,因消费锐减,需求急剧下降,一半的样本企业因需求下降而只能缩小经营规模;由于需求不足,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有90%以上企业受到市场需求下降而带来的竞争压力,致使经营陷入困境;有60%以上企业因原材料价格因素而造成盈利大减,生产出的产品也因需求不足而出现卖难,造成库存积压严重。由于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产品价格下跌,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效益明显下滑。特别是依赖国外市场的企业因出口需求收缩,经营风险加大,2009年1季度,湖南出口下降30%以上,进口下降13.8%,占湖南省出口近50%的钢铁、有色、纺织和服装及农产品出口下降较快,一批为出口型企业配套生产的小企业受到牵连,这种状况持续多久仍难预计。

3.中小企业资金偏紧。由于国家刺激经济的受益对象主要是大企业和大项目,信贷增加主要投向了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样本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90%,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因素中,第一因素是市场需求不足,第二因素是融资难,有64.4%的企业受资金紧张困扰,有55.2%的样本企业融资难依然存在,34.4%的企业资金松紧状况未得到改善,上述后两项比例达90%。有87.2%的企业需要银行贷款,同时30%以上企业很难获得贷款,33%的企业贷款难易状况未改善,30%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会使得融资更为困难,有一半的企业因融资难而会相应调整产品结构。

三、支持湖南主要行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金融对策

1.增加信贷投入。本次调查在征求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建议时,有45.2%的企业认为要增加贷款投入,金融部门要抓住国家连续振兴经济的政策机遇,拓展相关产业、行业的优质客户,做好项目储备,加大对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信贷投入,加大对我省制造、机械、建筑、能源等优势行业及其企业的信贷投入;同时要对部分中小企业增加信贷投入,建议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在此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要注重企业成长性的分析判断,坚持优选原则,对生产经营正常,符合贷款条件的存量资产适当增加授信,继续对节能减排项目发放贷款,对困难企业,只要风险可控,基本面好、有市场、有订单,仍要继续支持。

第7篇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和传真问卷的方式进行,于3月6日发放问卷3,000份,截至3月2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349份,有效回收率为45%。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產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產和供应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8%、6.2%、3.7%、2.5%、1.4%、1.2%、1.1%、1.1%和0.7%。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3.3%,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占21.1%和15.6%;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4.9%、36%和59.1%;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6.4%,非国有企业回占84.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8.9%:出口型企业和非出口型企业分别占44%和56%(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比2011年有所下滑,订货减少,產销量走弱,產品销售价格回落,与此同时,企业成本继续上升、社保税费负担依然较重,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企业出口明显回落,產品出口数量和出口价格下降较多;当前多数企业存在產能过剩,特别是纺织、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等行业產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招工难度依然较大。调查还发现,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利润留成,但由于盈利的下滑,目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仍然突出。

在企业经营状况持续下滑的影响下,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不足,不过对二季度预期谨慎乐观,预计盈利有所好转,订货回升,企业用工和投资计划回暖。面对当前的困难与挑战,企业经营者创新和转型的意愿明显增强,同时也期待政府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对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及二季度的预期

1、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比2011年有所回落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占29.7%,认为“一般”的占50.4%,认为“不佳”的占19.9%,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9.8个百分点,比2011年下降了7.1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目前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有所回落(见表2)。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从不同规模看,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差于大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差于国有企业(见表2)。

分行业看,调查结果显示,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產和供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而房地產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其认为“良好”的与认为“不佳”的比重相当(见表2)。

从企业的盈利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盈利”(包括“较大盈利”和“略有盈余”,下同)的企业占41.3%,“收支平衡”的占24.3%,“亏损”(包括“亏损”和“严重亏损”,下同)的占34.4%;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盈利”企业比重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產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亏损”企业比重相对较高(见表3)。

虽然综合经营状况有所回落,不过企业的生產状况与2011年相比变化不大。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一季度处于“超负荷生產”或“正常运作”的企业占83.7%,比2011年略高了1.3个百分点;“停產”或“半停產”的企业占16.3%(见表4)。

2、企业订货减少,產销走弱,產品销售价格回落,库存仍处于正常水平

企业经营状况的回落首先表现在订货的下滑上。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订货“低于正常”的企业占43.1%,比2011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订货“正常”的占48%,“高于正常”的占8.9%(见表5)。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订货“低于正常”的占44.2%,高于中西部地区;从不同规模看,企业规模越小,订货“低于正常”的比重越高;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订货“低于正常”的比重明显高于国有企业:从不同行业看,房地產企业订货“低于正常”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5)。

此外,调查还发现,今年一季度订货比去年同期“减少”的企业占43.5%,“持平”的占33.2%,“增加”的占23.3%;“减少”的比“增加”的多20.2个百分点(见表6)。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订货下降较多;从不同规模看,企业规模越小,订货下降越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订货下降较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產业企业订货下降相对较多(见表6)。

受到订货减少的影响,企业的產销量明显下滑。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生產(服务)量“减少”的企业占35.5%,“持平”的占38.1%,“增加”的占26.4%;“减少”的比“增加”的多9.1个百分点,而2011年则是“增加”的比“减少”的多7.3个百分点(见表7)。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生產(服务)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1.7个百分点,相对较高;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小,生產(服务)量减少越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生產(服务)量减少较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和房地產业企业生產(服务)量减少较多(见表7)。

关于企业的销售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销售量“减少”的企业占39.9%,“持平”的占34.5%,“增加”的占25.6%;“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4.3个百分点,而2011年则是“增加”的比“减少”的多7个百分点(见表8)。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销售量“减少”的比“增加”的多16.5个百分点,相对较高;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小,销售量减少越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销售量减少较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和房地產业企业销售量减少较多(见表8)。

在產销下滑的同时,企业的產品销售价格一改去年持续上涨的态势,出现回落迹象。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產品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占35.6%,“持平”的占46.6%,“上升”的占17.8%;“下降”的比“上升”的多17.8个百分点,而2011年则是价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6.4个百分点(见表9)。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產品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20.5个百分点,相对较高;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產品价格下降较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產品价格下降较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產业企业產品价格下跌较多,而批发和零售业的產品价格则出现了上升的情况,认为“上升”比“下降”的多24.7个百分点(见表9)。

由于產销同时下滑,一季度企业库存仍处于正常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库存“正常”的企业占67.8%,“低于正常”的占11.4%,两者合计比重与2011年基本持平;库存“高于正常”的占20.8%。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纺织、造纸、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库存相对较高(见表10)。

3、企业用工和投资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关于企业的用工人数,调查结果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用工人数“持平”的企业占48.3%,“增加”的占28.6%,“减少”的占23.1%;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略多5.5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產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產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用工比去年同期增加较多(见表11)。

调查还发现,一季度企业的投资额与去年同期也基本持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投资额与2011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40.2%,“增加”的占33.1%,“减少”的占26.7%;投资额“增加”的比“减少”的略多6.4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產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较多;而房地產企业目前的投资额要低于去年同期,认为“减少”的比“增加”的多9.7个百分点(见表12)。

4、企业出口明显回落

受到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企业出口明显回落。本次调查中,有產品出口的企业占44%,这些企业中,出口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3.1%(见表13)。

关于企业的產品出口数量,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產品出口数量比去年“下降”(包括“大幅下降”和“小幅下降”,下同)的企业占40%,“持平”的占30.9%,“增长”(包括“大幅增长”和“小幅增长”,下同)的占29.1%;“下降”的比“增长”的多10.9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非金属制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產品出口下降的企业数量较多(见表14)。

关于企业的產品出口价格,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產品出口价格比去年“下降”(包括“大幅下降”和“小幅下降”,下同)的企业占31.1%,“持平”的占51.3%,“增长”(包括“大幅增长”和“小幅增长”,下同)的占17.6%;“下降”的比“增长”的多13.5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化纤、钢铁、有色金属和通信设备等行业產品出口价格下降较多(见表15)。

5、企业家信心不足,对二季度预期谨慎乐观

在企业综合经营状况下滑的同时,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也有所回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经营者占20.9%,比2011年下降了10.4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49.7%,认为“很差”或“较差”的占29.4%。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比重相对较低(见表16)。

调查还发现,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偏冷”或“过冷”的占45.2%,比2011年提高了19.7个百分点;认为“正常”的占31.9%,认为“偏热”或“过热”的占11.9%,认为“尚难判断”的占11%。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偏冷”或“过冷”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17)。

虽然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不足,但对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谨慎乐观。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37.8%,预计“不变”的占48.6%,预计“恶化”的占13.6%;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24.2个百分点(见表18)。

分组来看,中部地区企业、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对二季度的预计较为乐观,而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对二季度的预计相对悲观(见表18)。

对二季度盈利情况的预计也反映了企业经营者谨慎乐观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盈利”的企业经营者占52.2%,预计“收支平衡”的占28.4%,预计“亏损”的占19.4%;其中,预计二季度“盈利”的企业比一季度提高了10.9个百分点(见表19)。

分组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对二季度盈利情况的预计比较乐观(见表19)。

订货的好转是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预期谨慎乐观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订货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40.6%,预计“不变”的占45%,预计“恶化”的占14.4%;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26.2个百分点(见表20)。

分组来看,中部地区企业、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对二季度订货情况的预计比较乐观(见表20)。

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產品价格与一季度基本持平。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產品价格将“持平”的企业经营者占60.2%,预计“上升”的占20.8%,预计“下降”的占19%。其中,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预计二季度產品价格上升较多(见表21)。

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谨慎乐观的预期也影响了企业的用工和投资计划。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用工人数将“增加”的企业占35.3%,预计“持平”的占58.1%,预计“减少”的占6.6%;预计“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8.7个百分点(见表22)。

分组来看,中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预计二季度用工增加较多(见表22)。

从企业今年的投资计划来看,调查结果显示,今年计划投资额比去年“增长”的企业占40.7%,“不变”的占30.9%,“减少”的占28.4%;“增长”的比“减少”的多12.3个百分点(见表23)。

分组来看,中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今年计划投资额增长相对较多(见表23)。

二、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1、企业成本持续上升、社保税费负担依然较重,盈利空间缩小

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三项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80.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51.2%)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0.3%),其中,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的比2011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选项还有:“企业利润率太低”(41.8%)、“资金紧张”(41.6%)和“缺乏人才”(33.4%)(见表24)。

分组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的比重相对较高,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选择“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比重相对较高,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24)。

本次调查还进一步了解了企业人工成本和物料采购价格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人工成本“上升”(包括“大幅上升”和“小幅上升”,下同)的企业占89.4%,“持平”的占8.4%,“下降”(包括“大幅下降”和“小幅下降”,下同)的占2.3%;“上升”的比“下降”的多87.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人工成本上升相对较多(见表25)。

调查还发现,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依然较大。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比一季度“上升”的企业占54%,预计“持平”的占44%,预计“下降”的占2%;预计“上升”的比“下降”的多52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压力相对较大(见表26)。

关于物料采购价格,调查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企业占58%,“持平”的占30.3%,“下降”的占11.7%;“上升”的比“下降”的多46.3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相对较多(见表27)。

受到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调查显示,目前盈利“低于正常”的企业占61.7%,比2011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產业企业盈利“低于正常”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28)。

2、部分行业產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

產能过剩是当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產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占14.4%,“有些过剩”的占43.8%,“正常”的占32.9%,“有些不足”或“严重不足”的仅占8.9%。其中,其中,纺织、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等行业產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三成左右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產能“严重过剩”(见表29)。

3、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依然突出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的资金来源,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79.6%)的企业经营者选择“自有资金(利润留成)”,排在第一位,其他依次是:“银行贷款”(60.3%)、“民间借贷”(20.1%)、“上市融资”(0.9%)和“发债”(0.2%)。其中,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30)。

调查表明,目前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利润留成,但由于一季度企业盈利的下滑,因此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依然突出。调查显示,关于当前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选择“资金紧张”的企业经营者占41.6%,排在所有19个选项的第五位,比2011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见表24)。调查还发现,目前资金“紧张”的企业占49.7%,资金“正常”的占44.3%,资金“宽裕”的仅占6%;资金“紧张”的比“宽裕”的多43.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相对更加严重(见表31)。

4、企业招工难问题仍然较大

企业经营者认为2012年二季度企业招工难度依然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八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12年二季度企业招工“有一定困难”或“有较大困难”,与去年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相比变化不大;14.2%认为“不难”,5.8%认为“不好说”(见表32)。

从不同地区看,中部地区企业选择“有较大困难”的比重高于其他地区;从不同规模看,中小企业选择“有较大困难”的比重高于大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资企业选择“有较大困难”的比重相对较高;从不同行业看,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產业企业选择“有较大困难”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32)。

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高和物价上涨过快。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企业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时,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升过快,导致求职者生活成本增加,预期收益下降”,分别为66.4%和53.7%,明显高于其他选项,也高于2011年四季度的调查结果。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还有:“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32.4%)、“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30.2%)、“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26.9%)和“招工渠道单一,力度不够”(21%)(见表33)。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选择“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选择“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企业选择“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和“品牌、规模等没有吸引力”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企业选择“员工流失严重”和“招工对性别、年龄、学历等有特殊要求”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见表33)。

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选择“物价上升过快”、“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招工对性别、年龄、学历等有特殊要求”、“工作环境不好”和“受限于户籍政策”的比重明显高于中小企业,选择“招工渠道单一,力度不够”和“员工流失严重”的比重明显低于中小企业;中型企业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的比重明显高于大型和小型企业,选择“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的比重明显低于大型和小型企业(见表33)。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选择“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品牌、规模等没有吸引力”、“招工对性别、年龄、学历等有特殊要求”和“工作环境不好”的比重相对较高,非国有企业选择“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的比重相对较高,外资企业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33)。

调查发现,在招工用工方面,企业经营者期待政府通过“降税或帮助企业降低生產运营成本”和“稳定物价,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企业所在地生活消费成本吸引力”等措施对企业给予支持。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贵企业希望国家或政府在企业招工用工方面提供哪些政策支持”时,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是“降税或帮助企业降低生產运营成本”(69.3%)和“稳定物价,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企业所在地生活消费成本吸引力”(57.8%);其他依次是:“政府组织培训,提升劳务工技能”(32.8%)、“多提供求职信息/招聘平台/沟通渠道”(25.2%)、“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25.1%)、“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企业所在地吸引力”(18.8%)和“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能力”(15.5%)(见表34)。

5、企业经营者的创新和转型意愿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