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24 17:04:53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对策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两院院士的37%以上集中在高校, 全国重大科技成果的1 /3出自高校[2]。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品,真实记录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不过,目前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管理模式陈旧、档案意识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如何破解科研档案管理中的难题,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这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定:“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字材料。”[3]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物,是凝结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智力劳动的结晶,具备着一定的学术价值,具备以下特点4: 

1、历史阶段性与成套性的矛盾统一

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广大师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原始证据,它记录和表达了当时的科研工作状况。与其他类型的教学档案一样,科研档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真实、准确、完整地再现了高校科研工作的片段或整个过程、发展轨迹。科研档案管理,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与此同时,科研档案是围绕着某个科研项目的开展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科研文件,它们之间既以不同的工作阶段相区别,又依靠总体的科研程序和科研内容紧密衔接,构成了一个反映该项科研活动的文件整体。

     2、现行性与保密性的矛盾统一

有学者指出所有档案都与原单位有密切联系阶段,具有现行性的特点,所以说,科研档案在进入档案部门保存后,其承载的科技信息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而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有的科研档案直接影响到科研部门的专利权和相关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科研档案还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总之科研档案,是现行性和保密性的统一,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科研档案专业性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性的矛盾统一

科研档案管理就具体的高校和科研部门而言,都有特定的范围、业务内容和职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我国高等学校科研门类多、学科多、覆盖广,同时各专业载体和媒介具有一定独特性。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的科研工作对相应的科技档案工作内容,在搜集、保管环节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我国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第一种是文科出身,具有较扎实的档案管理技能,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第二种是理工科出身,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他们不了解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5

根据笔者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结合杭州市多所本科院校调研的基础上,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归档范围界定不到位,归档难。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界定的原则不明确,没有保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档案材料不能保证其成果性、记录性、完整性、凭证性,这样直接影响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的效果。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结果轻过程,重得奖轻积累,他们认为科研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个别科研工作者私心较重,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归档,将核心技术档案据为己有,造成档案归档难。

第二,重视程度不够,归档意识淡漠。6多数高校的科研档案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较差,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材料归档,在科研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归档内容、范围,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落到实处。

第三,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不稳定。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档案馆等管理结构,却主要是针对文书档案而言。科研档案管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分工不清晰,档案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档案管理人员有的出生文科,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大部分出生理工科,多数是兼职,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设备陈旧。我国高校的科研档案单独设立科研档案室的较少,在实际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多电子档案少,传统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并没有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混乱、随意堆放现象,既不利于后期查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第四,科研档案利用率不高,开发效益低。目前不少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重建设轻利用、重管理轻开发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的科研档案不向广大师生开放,很多珍贵科研文献资料堆放在档案室中渐渐陈旧。科研档案本身具备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处于真空状态。

   三、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上述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统筹兼顾,合理地处理其中存在的矛盾,采取有效的措施。借鉴国外科研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加强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重视,增强科研档案意识,把科研档案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档案法》的学习与宣传,使科研工作者增强档案意识,形成良好的科研档案管理氛围。

其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科研档案归档、保存、借阅、开发制度等。制定规范化的科研档案管理流程,使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消除目前档案管理无序现状,予以有力制度保证。   

再次要明确科研档案管理内容,采取最优管理模式。应采取多元化视角和文件连续体模式,保证科研档案的多样化来源模式,以保持科研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长久可用性为主要目标,实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7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在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者将要扮演多重角色,承担多重任务,既是科研证据的收集者保管者、社会记忆的形成者,又 是科研档案信息和知识的构建者。科研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有必要掌握一些相关法律知识,如专利法、合同法等等。同时,还要学会利用网络化手段,实现档案资料查询和检索的数字信息化,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转变工作思路,提高科研档案的社会效益

在信息共享时代,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扩大社会服务职能,体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和价值。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站在情报信息管理的高度,来重现认识和构建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借鉴国外档案管理的方法,吸纳客户关系管理理念,采用基于客户服务的科研文件管理思想,积极开发和利用科研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积极主动上门,加强科研档案的动态管理

科研档案管理应该建立在动态的全员参与基础上,而非纯粹的静态控制。档案管理部门要注重科研档案成果开发,加强校内外科研技术合作,边保存边开发,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良性循环的模式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仁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静. 论科研档案管理规范构建的宗旨——基于三个现有规范的分析[J]. 档案学通讯,2010,(04).

[3] 张金平.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17)

[4] 王晓东.浅析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档案天地,2012,(02)

[5] 王淑改.企业科研档案管理初探[J].北京档案,2012,(01)

1 本文是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培育项目“脱髓鞘小鼠研究模型的建立”(2011XJPY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高杰等.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

3 国际档案局.科技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Z]. 国档发[1987]6号.

4 林光斌.从辩证思维角度分析高校科技档案工作「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5 张玉霞.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刍议[J]. 大家.2011.15

第2篇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第3篇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第4篇

目前科研档案的分类方法是按时间、事由等进行的,所以对于一些涉及面多、时间跨度大的科研项目,按目前这种分类方法就会出现科研档案管理“肢解”项目的问题,一些材料利用上就存在着“找不到”的情况。档案工作本质就是提供信息服务,当需要时档案没有能形成足够的材料支撑力,那么档案工作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如何保证在需要时“找得到”、“找得快”,是档案工作最为关键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符合《档案法》《高校实体分类法》大原则的条件下,将科研档案按学校科研管理模式进行细致化分类,使科研档案与科研机构的管理无缝链接,档案分类呈垂直分布,这种分类管理不仅使得科研档案管理真正成为科研管理的延续,还会大大提高检索效率,从而进一步发挥档案的证据作用,以确保科研评审、验收等工作中的材料支撑能力。

二、探寻新的档案收集方式,保障学校知识储备和技术储备

目前高校科研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存在着“重行政轻项目”、“重上级轻自产”的问题,对于科研工作中的行政文件和上级来文管理的比较到位,但对于随科研项目产生的“自产文件”的管理则有缺失。项目中一些非常重要的“论证报告”、“原始试验数据”、“计算文件”、“设计文件”等资料都没有归档。这些文件对于项目后期研究以及整个学科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属于学校的无形资产,这些文件没有得到及时保存,随着一些科研人员的流动,会使得学校遭受损失,甚至影响一个专业、学科的兴衰。而且对于科研项目“自产文件”归档还应与项目同时进行,如果在科研项目进行阶段不对其明确归档要求或资料没有交齐,后期很难追回或者归档的不是最终有效的文件。同时在档案文件材料收集过程中还要关注档案的“价值”,一定要研究档案文件材料的甄别方法,否则花再大力气收集到的档案文件材料都是没有意义的“垃圾”文件。这就需要加强档案部门与科研主管部门的协作,构建全新的由科研主管单位负责,档案部门具体承办的科研档案管理机制。这不仅突出了科学研究过程中档案文件材料收集的重要性,还使对科研档案全过程的监督更加有效,科研档案由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保证科研档案工作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从而进一步保证档案质量。同时强化归档资料责任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签字和盖章,确保文件责任人可追溯,从根本上保证“收的全”、“有价值”的问题,保护学校知识和技术成果,保障学校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探寻新的档案利用方式,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协作

长期以来,由于档案具有“孤本”、“不可替代”等特性,使得档案的利用一直采取严格、谨慎的方式。尤其对于科研档案的借阅,不仅仅限于以上特性,还要考虑项目密级等,这就使得档案借阅手续繁琐、复杂。值得注意的是,科研档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尤其是研究实验阶段的档案文件材料,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规避很多风险,提供很多借鉴。对于科研档案有条件地开放查阅权限,可以进一步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相互借鉴、交流和科研团队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形成学校内部良性竞争环境,实现人才跨越式发展,进而起到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这就需要在保密制度的原则下,对科研档案知悉范围重新审定,力求使科研人员更多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在可控的范围内尽量简化档案查阅程序,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档案的借鉴作用,从根本上保证档案“用的好”。

四、探寻新的档案管理方式,使档案成为全面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

目前高校的科研档案管理方式是在管理职能上平行、归档上滞后的方式,也就是科研部门与档案馆是按职能进行分工,双方对于科研档案管理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科研档案的完整和准确归档,就必须相互协调、沟通,否则就会由于职责边界不清、阶段衔接不好,从而产生项目管理空白点。而且各课题组是在项目结束后,才把形成的文件材料移交到档案部门,所以项目档案的质量管理带有明显的滞后性。今后如果可以把档案管理纳入到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不仅可以保证档案质量,还能有效追溯责任,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进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档案管理实质上是一种质量管理,要求在每个环节中都要按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置四个具体步骤去开展,形成闭环管理,所以通过档案管理的工具作用来全面提升科研工作的综合管理水平,应成为我们全面构建档案管理方式的新目标。这就需要高校将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管理进行一体化设计,让档案管理成为全面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档案管理遵循证据链、可追溯的原则,将从根本上实现管理的过程控制,并能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和管理流程,使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对各职责履行情况的有效监督。

五、结语

第5篇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档案 开发利用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的基础和依据,它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知识储备的作用。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是科研档案管理的主体和重点,其科学管理手段对科研工作的进程、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及档案价值的实现,所以,研究分析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档案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科研项目档案的利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信息的重要地位

高等学校既是高等教育的“阵地”,也是科技创新的“战场”。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因其覆盖了理学、工学、农业,医学、历史、文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学科,拥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拥有不可或缺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高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61.9万项,其中高校主持的国家“97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57.05%主持“86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40%。在获奖方面,高校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2006年以来,高校科研立项数以及在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归档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各种载体的历史的、原始的记录。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过程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一项科研课题的档案,就是一部生动的科研教科书,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学校及国家的科研水平。项目档案所蕴含的具体信息,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史鉴意义。因此,项目档案信息在高校和国家科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2.1 科研管理体制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近2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丰富宽广,下达及指导高校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已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科技口发展为多渠道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科研项目在校内也由多个部门管理,比较普遍的管理模式是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分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宣传部或学校党委办分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团委分管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生处及相关教学单位分管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其他研究项目由科研处分管。各部门你管你的,我管我的,管理手段和操作方法各异,由于岗位职责的限制性,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研究过程材料的缺失。有些管理部门归档的材料只有项目立项、批准、下达研究经费和结题的文书通知,而项目申请书、合同书、结题材料都没有,归档材料根本不能反映出研究的过程,有的甚至不能反映出研究成果。

2.2 高校科研项目的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受管理体制的支配,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其形成规律方面,都有着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科研队伍的多层次性和科研方向的多样性,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决定了科研管理涉及的部门多、制约因素多。从宏观层面上看,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外部关系的统筹协调,对课题研究只具有引导、服务作用,而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管理不具有约束九从管理层面上看,有关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档案的认识、定位等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微观的层面来看,由于科研项目是几个部门各自分管,管理人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对档案的管理在操作上有较大的随意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情况都严重地影响着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案卷数量和质量。从复杂的实际环境条件来看,要真正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

其次,高校科研课题专业性强,研究周期长。高校从事的研究项目类型不同,研究对象和采用的研究手段各异,涉及的专业学科广泛,因而使得记录其研究活动的项目档案也不同,由于开发类科研项目从开题到研究成果的取得,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反复地研究和试验,要取得最终成果,往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特别理工科的开发研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及管理部门在研究期内坚持长期做好日常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坚持做到。

2.3 档案观念和责任心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理论上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陈旧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仍具有很大束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某些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档案观念薄弱,没有坚持把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纳入研究工作的计划之中和岗位职责中,不注意对科研项目从始至终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只注重结论性、成果性材料的积累,使最终的档案材料成套性很差。有的是研究人员之间、协作单位之间由于科研成果的权属之争,而引起争原始材料,争报奖励而不愿主动把材料集中管理。由于项目档案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高,有的研究人员害怕泄密,归档时避重就轻,把一些不太重要的材料交来,而抽去反映成果水平的关键技术材料。加之,学校档案部门人员对科研课题不熟,业务水平有限,未审查出来。另外,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指导不到位,研究人员不了解收集档案的重要性,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3 对加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与科研工作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研项目档案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很复杂、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应加强对现行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的研究。应该说,现在各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多头管理体制及运作方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不同范围的具体选择。高校应有怎样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如何建立完善高校科研档案

管理体制,理顺档案管理关系、程序,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档案部门应当积极探索。而在当前的管理环境下,应加强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既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也是实行档案工作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依据及准绳。要做好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制度内容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的过程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循。

一个科研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一套完整文件材料,虽然是在项目研究活动最后结束完成的,但作为科研档案之中的每一部分材料又恰恰是各个不同阶段的产物。即所谓科技档案完成于项目研究之末,又形成于研究活动之中。必须把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纳入法规和轨道,把科研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具体纳入到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去。因此,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科研处、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宣传部、团委、研究生处等管理部门应坚持用规章制度来履行各自的职能。要负责督促科研工作人员对研究项目归档工作超前控制,一开始就要着手抓,并一抓到底。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要抓科研项目档案建设,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指导工作,才能使科研项目档案的建档工作进入到规范管理的轨道。做好高校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努力建立高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提高归档率、完整率和案卷合格率,这一基础环节不抓好,随后的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发挥效益。

3.2 理性认识科研项目档案的价值,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科研档案整理 归档范围 规范化

高校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是科研部门及科研工作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一定整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随着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高校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科研档案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新界定高校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

借助于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因此,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科研档案具体可以包括:科研课题管理档案、科研文书档案、科研成果档案等。在整理科研档案中要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可用成果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而记录性则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在科技加速进步的进程中,档案管理应不断丰富高科技实用信息,不断拓宽档案的利用范围,集中各方面信息,加以利用整合,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积极界定高校档案工作范围,以科学的态度管理该项工作,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1.高校科研课题档案

科研课题材料档案是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直接表述。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的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下达书、项目计划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构。后两个阶段中的材料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2.高校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计划、科研总结、学校制定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各项科研管理制度,以及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并有计划地、有顺序地进行课题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高校科研成果档案

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是检验高校科研实力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和服务意识

这就要求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使其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要开阔思路,着眼于由内转向外,扩大科研档案资源共享,参与科研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第一手资料,确保科研档案质量。同时,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以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本单位、社会,主动为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信息,利用各种服务途径传递科研档案管理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科研档案服务,为科研档案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使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

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或者科研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的现象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两者协调统一的发展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输入,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将现代办公技术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到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加工各种科研档案资料的工作中,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系统化。

总之,要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