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3-05-24 17:04:51

序论:在您撰写对外贸易的分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对外贸易的分类

第1篇

【关键词】职业岗位;分类;对外贸易专业;教学改革

一、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物的性质,即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 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即高等职业教育内在的本质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原因。

教育类型是由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所决定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即研究科学原理的人才——学术型、科研型人才;一类是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的人才——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前者是培养探索未知的人才,后者培养是应用已知的人才。

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由不同类型的教育来造就。一般来说,学术型、科研型和工程型人才由普通高等教育来培养,而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则由职业教育来造就。其中的技术型、高级技能型人才一般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属于技术应用型教育,而不是学科型、工程型教育。但在现实中,高等职业教育刻意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把技术应用型教育办成学科型、工程型教育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偏离”:

1.专业定位和专业设置偏离了社会的实际需要。不是按照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而是完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以学科来设置专业。

2.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偏离了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而是走高等专科学校的老路,办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版。

3.教师的激励杠杆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特别是在职称评审方面,完全套用普通高校的做法,把教师引导到写理论文章和出专著上去。 普通高等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创造学科理论去探索和预测未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引导教师创设实践过程去应用已知。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设置职业化的专业,开发岗位化的课程,实施过程化的教学,推行成果化的考核。

二、 职业、岗位的关系

职业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一组相互关联但又不能相互替代的特定工作的统称。一个社会性的职业本身是一个系统,它是由若干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岗位组成,即通常所说的岗位群。它具有集合性、关联性、层次性和目标性等特点。在这个系统中,它是由一个核心岗位支撑起来,将众多的岗位有机集合在一起。比如,教育是一个职业,教师就是一个核心岗位,其他的行政管理、实验实训、后勤服务等岗位都是直接服务于这个核心岗位而存在的。

岗位是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提出的综合要求形成岗位规范,它构成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

职业和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要对职业进行科学的分类。职业分类客观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阶段社会管理水平。

既然高等职业教育部门要设置职业化的专业,那么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掌握这个专业所对应所有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实践技能,因而,对岗位的科学分类就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一个岗位开发一门课程还是几个岗位整合成一门课程,但专业岗位的科学分类是前提条件。划分出来的职业岗位必须是全面、科学、切合实际,这样既能突出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操作规程,又能针对工作过程融合岗位所需的岗位技能,为教学改革的后续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专业岗位分类的依据

高职对外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体目标应是:

1.以职业资格要求为蓝本划分职业岗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是经专门机构在综合测试和考察实际工作效果后颁发给个人的能在全国得到承认的一种凭证。它标志被授予人所具有的能力和操作水平,是提供就业的主要参考凭据。每一张“国家职业资格”都对应一个具体的岗位及所需的岗位技能,它由主要职能、能力单元,能力要素及操作上的具体要求和范围等所构成。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将对外贸易专业划分为外销工作、报关工作、报检工作、单证工作、船务工作等职业岗位。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架职业岗位。岗位工作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作用于具体的劳动对象并产生一定工作成果的社会活动。因此,职业岗位都是由技能、过程和劳动对象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岗位都对应了一定的工作过程,能够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必然包含一定的岗位。那么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以核心工作过程为主线,着眼于相对独立的的工作过程,逐一进行分解,划分不同类型的岗位工作。以工作过程为标准构架职业岗位,要对整个职业化的专业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和认识,要冲破学科体系的束缚,重新构建行动导向的岗位体系。例如,对外贸易专业从作业过程上划分主要有:商流、物流、资金流、单据流等四种基本作业运动。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归纳职业岗位。上述两种划分方法主要是基于职业岗位内部的工作流程和常规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的。但每种职业岗位总难免面临着由于外界的冲击而产生非常规的工作任务。外部环境的变化给职业内部系统带来新的工作任务时,要完成这些工作,就应该有常设岗位或临时岗位来承担这部分工作。因此,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划分职业岗位是对以上两种划分方法的有效补充。例如,对外贸易专业在做好各个岗位的常规工作时,经常遇到反倾销、反补贴、合同危机等非常规事件,而且这些非常规任务对于对外贸易职业而言,发生频率并不少见。那么我们应该划分出仲裁与应诉、的职业岗位,纳入到职业岗位系统当中来。

4.以工作部门为线索划分职业岗位。按涉及的部门进行划分,海关作为代表国家政府而独立行使对国家所有的进出动而进行监管调控的部门,它有自己一套独有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程,在以上的分类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考虑到未来学生报考公务员进入海关部门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岗位并入到对外贸易的岗位体系中是比较合适的,体现了专业设置中的可拓展性。以上四种划分方法不是独立使用,而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再辅助以其他三种分类标准归纳整合成任务明晰、过程突出,相互衔接的职业岗位系统。结论: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那么,对外贸易专业岗位就划分成如下八个方面的内容:外销实务、外贸物流与保险实务、外贸商检实务、报关实务、单证实务、外贸监管与预防、外贸仲裁与应诉实务、海关实务。自然构成了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

四、 知识技能的重组——课程开发

通过以上划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的课程体系框架已显山露水。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毕业之后要做哪些事情,怎样做这些事情。就好比学生置身于大河彼岸,清晰地看到对面的风景,可惜的是面前横卧着一条大河,只能远观而不可近赏。要能近赏,技能不可或缺。怎样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中去呢?用一句话概括为:因岗定能,构建职业通用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的课程体系,形成金字塔式的技能和能力体系,职业通用能力是金字塔的最底端,中间则是专业核心技能,而金字塔的塔顶则是专业方向能力。

例如,对外贸易专业的通用技能是外贸英语能力,具体包括外贸领域的口语会话能力、外贸函电的阅读能力、外贸函电的写作能力等。这种能力是以上所有岗位工作共同所需要的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是以上七种核心岗位各自所需要的技能。专业方向技能是基于社会变迁产生新岗位后的适应性技能或发展性技能。这种技能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技能的培养之后着手打造的技能。

外贸英语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通用技能的课程先行讲授。但不能按照现有的教材开展教学。而是紧扣专业核心技能,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对外贸易活动中各个环节所使用到的专业词汇、常用句型和固定表达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编写成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实用教材。我们打破以往按语言学的结构以章节的方式编写教材,要以工作业务流程为线索,开发模块化学习单元,将那些外贸过程中必须用、反复用的词汇和习惯表达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记住了常用词汇,能套用有关的句型,能完成日常的外贸沟通工作,学生就算达标了。

以外贸仲裁与应诉实务这个岗位为例,我们在学科体系中开设的《WTO规则》、《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等有关办事规则的课程,要依据仲裁与应诉的岗位需要,精选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岗位工作过程中去。在过程中讲授法律知识,在动手中领会办事规则。将那么学术探讨性的漫无边际的理论知识统统删减。

只有过程化或程序化的知识和技能,任何知识只有形成一定的结构,知识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知识,高职对外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在注重课程设置现实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业务发展的趋势,这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OR].教育网.

[2]童宏祥.构建以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职教论坛,2006,(12).

[3]杨黎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索闭[J].职教论坛,2004,(8).

[4]马建富,沙启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建构与技术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3,(3).

第2篇

关键词:金砖国家 聚类分析 对外贸易 竞争力

高盛公司在2001年的《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ks》报告中表示,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将会在未来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者,到2050年世界经济将会重新洗牌,这四个国家也被称为金砖四国。2010年南非加入了金砖四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截止到目前来看,五国的经济确实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跟当初报告的预测基本吻合。这也吸引了许多学者对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和对策。比如:丁振辉等[1]对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施佳烨等[2]对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都提出,尽管金砖国家在最近几年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上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武敬云[3]对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并不紧密。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使用相关经济学指数进行比较,没有进一步探讨金砖国家内部关系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

本文受聚类模型的思想启发,根据2001年到2010年金砖国家的世界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TC)这三项指标[4],采用聚类分析模型对金砖国家内部和外部贸易环境分别作了分析。

1、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个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统计分析技术。聚类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中我们采用欧氏距离的平方作为距离度量来描述样本之间的亲疏程度,然后在计算中本文选用了系统聚类分析中的离差平方和法(Ward法)和平均联结法分别对样本进行了聚类。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分类结果,发现结果差异不大。所以本文在这个问题中只探讨选用离差平方和法的聚类,其步骤如下:

(1)聚类前先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一般是用标准化变换。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本文中选取的三个指标有不同的度量单位。

(2)根据研究对象,作具体分析以选择合适的距离。本文选用欧氏距离的平方,公式如下:

(1)

(3)求离差平方和(Ward法)。该法是根据方差分析的原理得到的,如果分类比较合理,则同类样品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与类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大。假设类Gp与类Gq合并成新类Gr,则Gr与任一类Gi的距离递推公式为:

(2)

经实践证明,利用离差平方和分类的效果比较好。

(4)确定谱系分类。本文聚类分析的指标依据是三个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MS)、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以及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RCA)。

2、金砖国家内部聚类

本文选取了2010年金砖国家的数据,并计算出五个国家3个指标(TC、MS、RC)的值(见表1,其中RCA1代表货物贸易RCA指数,RCA2代表服务贸易RCA指数,TC1为货物贸易TC指数,TC2为服务贸易TC指数)。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并用SPSS软件对五国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聚类树状谱系(图1):

从以上聚类可以看出,如果分成3类,则巴西和俄罗斯属于一类,印度和南非为一类,中国独自为一类。所以金砖国家之间的优势不同(见表2)。

具体分析其差异时,我们可以从表2看出,中国的市场占有率(MS指数)是最大的,是导致中国是第一类的主要原因。南非和印度在贸易竞争(TC指数)上最弱,所以把它们分为了一类。巴西和俄罗斯在三个指标(TC、MS、RC)上面属于中等值,并且它们之间数值相差并不大。并把它们聚成一类。 以从总体上看,这个优势差异可以看成: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印度和南非。

3、金砖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外部聚类

内部聚类只是分析了金砖国家内部的差异,但不能看出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大小。为了更好地分析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我们抽取了21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的数据,用TC、MS、RC三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聚类树状谱系图(图2)。在聚类分析Cluster Membership 方框中,考虑到既保证各类差异明显类数,又不至于过多,所以本文选择分三类,再分为三类时各个方案所对应的类(见表3)。

从以上聚类图可以看出,将21个国家分成三类。第一类为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第一类共有6个国家和地区,其对外贸易竞争力水平较强,这类国家和地区TC指数皆大于0,RCA指数大于0,MS指数较高。这也说明这G7中6个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上对金砖国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二类为中国和德国,第二类对外贸易处于中等水平,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在金砖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这也和我们内部聚类得到的结果相同,同时验证了我们结果的正确性。

第三类为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新加坡、西班牙、奥地利、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泰国、荷兰和爱尔兰。它们对外贸易水平相对较弱,并且可以看出金砖国家: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这四国在进行外部聚类时被分为一类,说明四国在对外贸易优势上差异较小。

4、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论断:

(1)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聚类,在对外贸易优势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

(2)通过内部聚类分析,可以发现金砖国家内部在对外贸易上差距较小。

(3)虽然金砖国家近几年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增长,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明显的差距。

(4)从MS,RCA和TC比较来看,五国都有各自的优势:货物贸易中,中国优势主要是在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巴西和南非主要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俄罗斯则在资源密集性产品上;印度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

5、结语

尽管金砖国家对外贸易总量迅速增长,但是占世界贸易和世界GDP的份额普遍偏低,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极其不相称。无论从世界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竞争指数上来看,其数据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五国都应对各自在对外贸易上的劣势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通过提高服务及产品在国内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为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同时,均衡货物及服务业结构,增强在电子信息、保险、计算机、金融等方面的贸易水平,从而全方位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振辉,张师飒.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改革发展,2010,77(8):12-13.

[2]施佳烨,王佩,赵萍萍,周亚骐.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江苏商论,2011,7:69-71.

[3]武敬云.“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2:21-30.

[4]张念.金砖四国出口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5]冯跃,郑锋.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70-74.

[6]周蕾,郑吉昌.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聚类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84-86.

第3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贸易;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F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099-02

1 什么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分为两个大类:有形壁垒和无形壁垒。有形壁垒包括关税和数量限制,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属于无形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通过制定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等苛刻标准以此来限制进口,这些苛刻标准涉及卫生、检疫、环保、安全、产品质量等诸多领域和环节。技术性壁垒由于其“技术性”而披上了合法外衣,使其具有隐蔽性和难对付等特点。技术性指标本身在设计之初可能并非有意设置的贸易壁垒,可能是出于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等考虑,然而在现实的对外贸易中,一些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通过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商品检验及认证工作,限制其对商品的进口。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分为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技术壁垒的主要特点:

(1)范围上的广泛性。 从产成品到生产的全过程,技术壁垒无处不在。从初级产品到制成品,进口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这种限制还在逐步的扩大; 从生产过程看,它含概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全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壁垒将会涉及到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2)形式上的合法性。技术壁垒由于其“技术性”大多是通过国内外公开立法的形式而存在,而使其存在表现为合法性。由于国际上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是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的排除在外。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发展水平高,往往设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技术标准,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这种方式看似具有公平性,而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发展中国家厂商为了达到发达国家设置的高标准,只好加大投入,由此而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4)法规上的严格性。为阻碍外国商品的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市场,各国不断在标准和法规上下功夫,通过立法等形式使标准具有强制性,使产品标准日趋严格。

(5)标准上的争议性。WTO原则允许各国因地制宜,可以根据本国具体特性,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各国可以根据本国自身特点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但由于标准的不统一性,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协调的难度加大,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利用这一原则,制定苛刻标准,增加了其他国家的准入难度。

2 技术壁垒产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壁垒的种类和形式在不断地变化,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数量限制以及高关税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正在淡化,但是更具隐蔽性、灵活性的非传统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却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必须按照WTO规则和国际惯例行事。面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在世界贸易中保护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呢?我想有必要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的原因进行分析。

(1)维护并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虽然为了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在保持现状下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出于对本国利益的保护,在逐步取消明显有违WTO精神的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又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其技术设置往往高于国际平均标准,而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往往低于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标准,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2)世界各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国际性和地区性环保组织的地位不断地提升,各国政府在实行有关政策措施时,不得不把他们的声音纳入到政策措施之列,在有关方面给与让步,增加贸易壁垒。由于近年来地球环境在不断地恶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环保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在许多国家都设有分机构,拥有众多的会员,进行广泛的环境保护宣传,并极力反对各国政府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欧盟就曾在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多次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障。

(3)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各国人民及政府为了可持续发展,也为了是本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在逐步消除一些明显违反WTO精神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竖起了可持续发展大旗,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卫生检疫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等与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非关税壁垒。由于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尤其在发达国家)。因此,各国实施起来是有恃无恐,而且标准越来越苛刻,种类越来越多。这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3 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3.1 技术壁垒的消极影响

(1)技术壁垒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增加了出口产品的成本。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在逐渐淡化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的同时,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制定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技术标准等手段,例如质量标准,使技术性壁垒门槛逐渐提高,而我国出口商为了使产品达到他们所规定的高标准不得不增加投入,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使我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技术壁垒造成各国贸易摩擦增多。贸易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而制定各种各样的技术壁垒,随着各种技术壁垒的不断增加,这必然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摩擦。伴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各个国家为了限制对本国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进口,各种技术壁垒也在不断被各进口国逐渐细化,从而进一步引发各种国际贸易争端,这有悖于WTO的基本原则精神。

3.2 国际技术壁垒的积极影响

贸易技术壁垒促进了技术贸易标准化。技术贸易标准化是各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出于公平性而做出的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的统一标准。由于这一标准的存在,使得各国为了获得在贸易中的竞争力,必须按照这一标准生产产品,这有利于采用被各国广泛接受的技术方法进行标准化的生产,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另外技术贸易标准化,必然导致国际贸易中的质量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认证的标准化,这样有利于我国质量、环境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以获得良好国际市场信誉,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原则上讲,标准措施的制定、采纳和实施有利于市场交易与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

我国应对技术壁垒不利影响所应采取的对策:

(1)加大科技投入,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

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符合或者超过国际标准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冲破各国设置的技术障碍,自主开发研制含有高品质专利技术在内的产品。应尽快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建立有效的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一方面加强我国国内企业的教育,使其深层次认识技术贸易壁垒,以此来应用国际标准改进产品质量,主动攻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应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在贸易中应对技术壁垒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构筑我国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

(2)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形式,一般而言,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跨国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一国和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其可以绕过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当然.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应该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这是对付新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有效的途径。

(3)熟悉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和目标市场国的有关规则和标准。

欲从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获益,就要熟悉WTO的游戏规则,以减少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盲目性。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加深对国际规则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学会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合法保护自身利益。面对技术标准壁垒,企业应尽快了解相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等具体游戏规则,研究如何充分应用WTO协议中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和区别对待条款,关于磋商和争端解决条款的内容。尽早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贸易中的标准壁垒形成的障碍。企业还应着重了解研究目标市场国的标准体系和规定,了解国外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各种偏好,并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出口产品策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第4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标准化;出口贸易;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F74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5-0035-03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简介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

技术壁垒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

(1) 广泛性。从初级产品到制成品,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到资本密集型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技术壁垒无不存在,进口国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这种限制正在逐步扩大。从生产过程看,它涵盖了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全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壁垒即将扩展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

(2) 形式上的合法性。贸易壁垒大多以国内国际公开立法的形式存在。由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外国厂商被合法的排除在外。

(3) 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发达国家设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以高科技手段进行检验,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这种方式表面 上是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发展中国家厂商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调整原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TBT形式繁多,大致可归为5大类,即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商品检疫检验措施;包装标志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

二、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原因

(一)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调查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随着国际环境压力的增加以及一些国际公约的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广泛地冲击着我国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玩具、医药等产品的出口。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而受到间接影响。

特别是,目前我国有近90%的食品、土畜产品出口受到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主要原因

1.我国贸易方向主要集中于美、日、欧盟这3个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源地。目前,美、日、欧盟是我国最大的3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

2.我国出口产业的弱质性。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以及质量落后,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主导地位,而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仍然占次要地位。随着全球质量水平和档次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

3.我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视不够。我国宏观管理层次上存在巨大的漏洞,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再加上技术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使我国出口在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指导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我国应对TBT不利影响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通过技术引进跨越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本质上是国家间技术差异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的技术供给能力有限,要应对和跨越国外层出不穷的技术壁垒,必须十分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对我国的产业而言,技术引进的主要作用,就是获取技术的溢出效应。通常说来,技术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新产品的同时,会带来模仿生产的动机,而模仿生产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溢出开始发生,输入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所增强。

(2)输入商品的竞争力会影响到当地厂商的市场份额,也会间接地刺激当地厂商的技术创新活动,以期达到抗衡的目的。

(3)如果输入商品本身拥有相当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诀窍,那么它往往伴随着各种形式的技术指导,由此技术创新会在不同程度上扩散到输入国。

(4)国际技术贸易是技术创新扩散最为直接的方式,他不仅会对技术引进国的技术存量具有积极有效的影响,同时由于引进国的市场需求状况、人力资本、生产设备等诸方面与输出国存在着的较大差距,因此会刺激引进国的“二次创新”或适应性创新。

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仅在静态意义上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存量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改善了本国的技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动态意义上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促使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机制的形成,为赶超和跨越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二)利用FDI(国际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上述单纯的通过国际贸易而产生的技术引进往往难以获得较为系统的复杂技术,这是因为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需要通过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事实上,国际直接投资(FDI)是国际间技术扩散和转移的两个重要渠道之一。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以下3个渠道:一是市场竞争和技术示范、企业间的前向和后向联系以及人力资本的流动。因此,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技术增长从而实现跨越技术壁垒;二是对我国而言,在利用FDI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扩大我国对外的直接投资。一般而言,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一国和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其可以避开或绕过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当然,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应该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三是我国企业可以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的形式,利用当地人才、当地资金、原材料,节约运输成本等多项成本。

(三)完善质量认证制度和国际标准,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1.完善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制度,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一是制定切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且标准的制定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加以统一,采用国际标准打破技术壁垒。二是要由过去侧重制定和修订标准,增加标准数量转向调整标准的构成,由侧重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转向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标准化,由单纯的技术标准化转向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并得,提供全国统一的管理标准化体系与标准规范。

2.开展对国际标准的分析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受阻,更多的是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健全,通讯手段的不发达,对输入国的各种技术限制不了解,贸易中有关的标准法规难于收集或缺乏最新版本,贻误成交机会。我们国家应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加强对工业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技术标准政策、标准结构和内容的研究,密切注视全球技术壁垒变化的新动向,使出口商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要求,避免陷入技术条例和技术标准壁垒的陷阱。

3.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以及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产生的目的是使产品在全球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并能自由流动于国际市场,如ISO和IEC等。他们制定的标准为大部分国家承认,而且也能反映出最新的技术动态。我们将目光盯住这些标准,既能有效突破技术壁垒,又可以说是一种廉价的技术引进。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通过加强与工业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双边或多边标准化项目合作,不仅可以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吸收进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将我国的标准化意图和标准反映进去,最大限度地反映我国的利益。

(四)加强国际间合作与协调,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从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在多边层次上。在GATT/WTO框架之内,各国在东京回合谈判中达成了《标准守则》,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了《TBT协议》,对技术条例与技术标准的制定、采纳和实施,技术条例和标准的检验程序、信息披露、援助义务等做出了规定,旨在使标准国际化、统一化,减少和取消贸易技术壁垒。另外,WTO设立了对各成员开放的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以提供磋商机会,监督协定的执行。二是在双边层次上。我国可以通过国与国(地区)之间的协调克服贸易技术壁垒。如通过进一步加大多、双边对外协作力度,以争取能逐步彼此承认各有关机构的检验、检疫证书,也有利于简化手续,便于出口。我国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合理运用WTO规则,通过协调方式跨越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 夏友富. 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J]. 中国工业经济, 2001,(05).

[2] 刘捷、郑策、宛艳.浅谈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2).

[3] 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对策[J].改革,2003,(06).

[4] 鲁文龙、陈宏民.贸易技术壁垒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03).

[5] 宣增宜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M].中信出版社,2003.

第5篇

关键词:粉色贸易壁垒 石油化工产品 外贸 影响

一、粉色贸易壁垒释义

所谓粉色贸易壁垒,是1997年美国国际标准化组织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提出的社会责任标准,即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也被称为SA8000它是全球第一个可以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标准并且可以适用于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和企业。其中所规定的企业或组织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或者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同时还应承担其对环境、社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其实、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及管理体系等。该表中重点推广使用的领域主要是零售业和跨国公司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SA8000还没有转化成为ISO国际标准但是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就其内容而言,它只设计到公司雇佣人员的人身权利及其健康、安全、机会平等等同核心要素有关的初始审核,但随着贸易时间的发展会对其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最终它会成为涵盖道德、社会以及环境在内的一个标准。

SA8000对于企业的认证程序,首先申请认证的公司应该出具能够证明公司或者其工厂的主体形式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依据标准的规定完成对公司或者工程的自测,然后提交申请,该申请评估包括评估预测和评估小组的实地考察评估确定申请者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当评估小组认为申请者符合标准时向其颁发SA8000证书。

二、粉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生产经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而我国的优势产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便是SA8000重点推广适用的领域。该种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存在的劳动安全事故及工资拖欠问题严重损害我国企业的形象。对于一些企业中存在的员工无法按时领到工资、劳动时间过长、劳动者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等现象多发,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事故等都有损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形象,从而对我国企业参与SA8000申请认证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这种新型的贸易壁垒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SA8000以保护人权的名义,对申请认真的企业进行谨慎的评估。一些国家认为我国企业中劳动者工作时间较长,劳动收入较低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国情的差异会带来一定的贸易摩擦,从而不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

再次,就认证而言,企业不进行SA8000的认证将面临失去部分国际市场的危险。欧美一些国家对不符合SA8000的产品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而这些地区又是我国出口企业的主要市场。就标准要求的环境、劳动力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的企业能够达到其要求的数量较少,企业认证通过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能源消耗性企业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而这两者与标准中规定的环境责任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为出口企业市场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最后,带来生产经营和管理结构的调整及与之相应的成本的增加。为了保证市场的维护和实现,企业便要依据SA8000的规定对现行的生产工艺、劳动者的工资、工时和福利等尽享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认证申请和评估的通过,这个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现行的生产经营结构,降低生产量的同时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支出,而这都构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

三、粉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的影响

具体到粉色贸易壁垒带给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的影响而言,会对其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就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而言,其属于能源消耗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企业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对于环境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关注不足,而这恰恰是SA8000关注的重点。具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符合SA8000的要求存在一定的难度。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废气废水,它们的排放带来的是环境的污染与人类健康的损害,因此其生产过程便无法满足企业所承担的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为了达到该标准的要求,企业便要采取效应的措施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自觉承担其环境保护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企业的对外出口贸易必然受到一定的阻碍。

其次,粉色贸易壁垒限制了石油化工产品的某些出口方向。欧美国家对于SA8000的严格执行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的禁止入市的规定使我国石油化工对外出口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风险,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和库存成本的增加。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企业便要经过申请认证程序,为了认证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一调整导致企业多种成本的提升,对于一些小企业而言无法实现该种转变则会面临倒闭的危险。

再次,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石油化工产品由于其生产原材料及生产制作工艺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生产的隐患和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另外,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缺失等都使得企业在认证申请中受挫。商品输入国从本国劳动力价格视角出发来衡量我国的劳动者工资工时标准时,便会存在不准确等现象。

最后,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该种贸易壁垒促使企业在压力中探寻新的发展机会。石油化工企业为了保证其出口贸易的顺利实现便会依据SA8000的标准进行自身的整改,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推动企业不断完善生产过程中污染的治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以及新的国际市场的开发等。当该种标准过于严苛致使我国石油化工类企业无法通过其认证申请时或者产品的生产符合标准要求时,便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粉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外贸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从SA8000制定的初衷而言,对于环境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维护等方面讲都是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这一标准在我国使用能够使企业深刻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环境污染,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则有效的减少劳动者工资拖欠等现象的发生,形成一种健康有序的劳动用工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来审视我国出口企业及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和在该标准执行时外贸活动的竞争力。

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当粉色贸易壁垒出现时,企业便要支付更多的劳动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环境、社会责任的自觉履行来实现资格认真,并且在国际出口贸易中获得一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徐立青.了解粉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J].化工技术经济,2005(23)

[2]吴莉.突破"粉色"贸易壁垒[J].中国海关,2004(4)

[3]凌守兴.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国外的"粉色"贸易壁垒[J].商场现代化,2005(5)

第6篇

关键词:绿色壁垒;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一、绿色壁垒及其产生的原因

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常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其本质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与对外贸易关系的日趋紧密,使得用经济手段限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产品的贸易,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发展趋向和必然措施。二是采用绿色壁垒,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的产业和企业发展,因此,采用绿色壁垒成为很多国家的自然之举。

二、绿色壁垒的特征

一是名义上的合理性,绿色壁垒名义上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了一件合理合法的外衣。二是形式上的合法性,绿色壁垒通过公开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为依据和基础,因此在形式上是有法可依的。三是保护内容的广泛性,绿色壁垒保护的对象十分广泛,不仅关系到一系列初级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的工业品的生产也制定了十分严格的标准。四是灵活性和针对性强,由于产品质量和要求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各个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和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特定的产品订立符合自身利益的绿色壁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五是具有隐蔽性,绿色壁垒以一系列立法为依据,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人们很难找到充足的理由来反对这类措施,从而增加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一,对出口市场的限制。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东盟、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立法还不完善,环境保护标准较低,而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大多是发达国家,它们具有更高的环境标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定绿色壁垒,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从而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

第二,对国际贸易总量的影响。绿色壁垒具有保护内容广泛的特点,其涉及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众多产品门类以及产品从生产到包装等众多环节,而我国的产品质量标准发展较迟缓,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高质量要求,这样会丧失大量的出口份额,使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大大减少。

第三,对我国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且一般以低价格取胜。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建立,使得国内的厂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证等于续,对产品的外观、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以适应进口国的环境标准,而由此产生的大笔费用将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

第四,影响对外贸易,增加贸易摩擦。由于绿色壁垒在本质上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一国设置较高的环境标准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入,会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对我国也是如此。

四、我国对外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绿色思潮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不能逃避绿色壁垒,应坚持合理合法的绿色壁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逐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要善于利用绿色壁垒来保护自己,采取正当的途径来解决贸易中的争端和摩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绿色壁垒。

第一,加快完善环保立法,严格环境执法。我国应加快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并早日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接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大破坏环境的代价,从而减少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第二,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保护的一种消费方式,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积极作用。

第三,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环保时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应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借鉴先进经验,积极与发达国家合作。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技术和设备,积极寻求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

第五,严禁其他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严禁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污染密集型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提高其进入我国国内的环境标准,对进口企业和商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审查,坚决杜绝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和商品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1.程慧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刘恒.浅谈国际贸易绿色壁垒[J].管理观察,2010(10).

第7篇

【关键词】绿色壁垒 贸易壁垒 对外贸易

一、概念界定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生物(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或环境为理由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

二、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一)绿色关税与市场准入。这是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产品的进口,甚至对其进行贸易制裁的做法。比如美国就对石油销售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 使进口石油比国内同类产品每桶多缴纳几美分的附加税。这种做法对保护国内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它使生产商在控制成本的驱使下尽可能地少用进口产品。

(二)绿色包装和标签规定。一些国家对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进行规定,包括包装材质、包装方式、包装上的名词文字说明,另外还有绿色标签条例。这些规定无疑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成本,削弱其竞争力。而绿色标签规定就像是进口商品的“绿色通行证”,它是一种在商品或其包装上印刷的图形或标志,是由进口国的有关管理部门按严格环境标准审批并发给制造商的,如果进口商品上无此标志则不予进口。

(三)绿色技术标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水平较高,所以有时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制定一些苛刻的技术标准,贸易商品的生产过程没有达到标准就会被限制进口或是禁止进口。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达到这些技术标准比较难,有时会增加生产成本, 这就给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绿色卫生检验制度。近些年来,随着一些全球性疾病的蔓延和贸易战的加剧,许多国家对商品的卫生检验越来越重视, 一些国家以卫生检验为借口来限制商品的进口。且要求进行检验的商品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严,这不仅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检验成本,而且限制了某些国家的商品进入。

(五)环境成本和绿色补贴。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借口, 认为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这就是环境成本内在化。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是不利的, 因为一些中小企业自身没有承担环境治理费用的能力, 进而形成高环境标准产品生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而一旦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给予这些企业环境补贴或优惠贷款的话,发达国家又会以此为名征收反补贴税。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产品出口的市场和销路。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欧盟、东南亚、韩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达到其环境标准、获取环境标志,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改造,会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上升,价格优势削弱,丧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欧盟就提出进口的一次性打火机必须安装安全阀来避免儿童不慎使用的时候的危险,这就给国内的厂家带来了难题,涉及到了技术和成本的问题。

(三)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是我国跻身世界贸易强国之列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如果某些国家在新的自由贸易体制中肆意实行绿色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而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对我国实现加快出口的战略目标将产生影响,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必将减缓。

(四)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由于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多,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四、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是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有力武器。我国关于环保的法律虽然对治污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对绿色壁垒还远远不够,我国应完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使企业节约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使之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推动我国贸易的发展。

(二)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绿色壁垒。作为WTO成员国, 在面对绿色壁垒损害我国贸易利益的事件时,我国要依据WTO规则与有关方面进行磋商,向相关组织提出抗辩。我们要善于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壁垒纠纷案,在磋商、调停无效的情况下,我国也要根据WTO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和完善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已成为商品“走出去”的通行证,我国也应切实考察建立环境标志制度的可行性,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并逐步完善。使国内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能得到相关认证,同时对进口商品实施该制度又可以进一步保证进口商品的品质。

总之,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并集中表现在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必然会受到一些国家的贸易限制。面对不利局面,我国要积极面对,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 合理设置自己的绿色保护屏障,以保护和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飒.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4,2.

[2]朱晓芬,朱信贵.后危机时期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