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04:44
序论:在您撰写生物学发展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
0.前言
一旦提及医学,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疾病,医院,健康,病人等等。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也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随着社会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把视角从生存转移到生活上来,进而就是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不言而喻,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生活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如何健康的生活,如何准确及时地检查出病人的疾病,如何将现有的医疗设备改进,如何开发出更具使用价值的医疗器械等等,都成为生物医学工程所要考虑的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是以应用基础性研究为主,其领域十分广泛,并在不断扩展之中。就现阶段而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学、人工器官、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生物系统的质量和能量传递、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传感器原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治疗与康复的工程方法等。
1.国内发展现状
1.1发展还不完善
中国的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较晚,相对于国外一些发展较早的国家来说,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很浅显,跟国外一些技术先进国家的距离还很远,很多人包括一些从事其研究的人对它都有或多或少负面的评价,他们普遍认为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交叉学科,但实际的培养计划中生物、医学学的很少,电子学得多些,学科广而不专,就业不好。它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以融合各交叉学科知识为自己的基础 ,缺乏永恒的研究主题与固有的中心目标,随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对象的需求而变化。很多学习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抱有消极的态度,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这也反映了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发展不完善,没有形成很好的体系,没有在国内高校中产生普遍影响力。
1.2发展方向不够全面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主要将目光着眼于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使用,发展方向比较单一。仅仅着眼于医疗器械而不是全面的发展,就会产生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深深影响着在这一领域学习的学生,不能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形成一种将自己的研究全面化的思想,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保守,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样就不利于生物医学工程更好的发展。
1.3包含的学科多杂
我们知道,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理、工、医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融的边缘学科,其中工程学又包括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学等。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学,神经科学,内科学,外科学,矫形科学等。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习的重点是生物医学,但是在解决一些生物医学问题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工程学的知识,掌握工程学的知识对于更好的掌握生物医学又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1.4发展前景广阔
正因为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完善,他本身就有很多空白领域可以开拓。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工程技术与生命科学进一步地互相渗透结合,必将推动医学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大家都知道看病治病离不开医疗器械,现在是,将来也是,但如何将未来的诊疗仪器实现智能化,检查结果,治疗程序均可实行人机对话都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另外中国目前大部分医院设备陈旧,而且高端医疗设备更是几乎全部进口,所以说市场是庞大的。更好地提高国内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研究水平和深度,增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的了解程度,培养出一批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能够研发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也是有待发展的。
由于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都将影响到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因此生物医学工程并不是一个学科在发展,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得一些成果都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服务。这就好比各个学科,各个分支都在无形中为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默默贡献力量。由此可见,生物医学工程汇集了各个领域的尖端技术,这也就为生物医学工程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在生物医学研究、知识产生、转化研究和卫生保健中扮演了许多重要角色,对提高医学水平,促进医学科学的现代化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期待着我国能够培养出一批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人才,为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事业贡献力量,也期待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关键词】国内 生物科学 发展现状 思考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生命本质的一门学科,能够帮助人类理解自然认识自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基因遗传及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人们将其引入到了医学和农业等领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重视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情况也将起到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
(一)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破译基因的遗传密码,解开生命的奥秘,相应的遗传图、物理图以及转录图的制成在理论上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与实践和商业价值。在基因遗传方面我国科学家也在2013年破译了小菜蛾基因组,并与国内外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和交流,对基因组学和遗传学进行着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二)细胞全能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于生物起源、原始细胞产生及新生物形成和改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细胞全能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纯和创造新品种的技术方式也因此而取得更大的技术实用价值,对于一些新的品种作物的选育也将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影响。
(三)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程度,是结合人类自身的生理与行为等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已被应用在包括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声音识别以及面部识别等方面,这种识别技术因为具备不易遗忘且防伪性能高等特点,被人们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针对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些部分还有待研究,技术含量较高,因此还处在试验和研究阶段。
二、生物科学的应用
(一)农业领域的生物科学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基因组学实现了突破性的研究,同时推动了生物技术进入到高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动植物及微生物技术都在农业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抗病虫、除草剂的使用使棉花、玉米、花生等作物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丰收。而且现代分子生物学也传统动植物育种学在理论与技术方面的融合实现了新型分子育种学的产生,对于育种及农业发展来讲都是极大的技术和理论的进步。
(二)生物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医药领域的生物科学的运用在效果和方法上都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对于制药科技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得我国的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如乙肝病毒整合机制及干细胞癌基因研究等相继在我国医学研究中取得成果,使我国具备了对于乙肝病毒和肝细胞癌治疗法的药物开发有了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不但如此,医药生物技术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其中最为广泛的是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对基因改造后的生物体进行新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制造,进而实现特异性免疫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等的生产,并且基因工程药物已经进入到了百姓的治疗中,基因治愈法已经逐步的在技术和研究中取得相应的进展,在未来通过基因治愈疾病将变成现实。也因此将为我国国民的身体带来更为周到的保障。
三、生物科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经过对生物科学基础的研究的不断突破已经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关注,从未来的发展前景上看,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工业和商业环境,生物科学一方面具有未来可观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技术需要人才,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人才,没有人才支持,就没有进步的生物科学技术,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组及高校进行人力财力的扶持,同时也鼓励和带动青年科学家及技术专家投身相对应的生物科学研究中,通过我国社会范围内的努力和综合,将推进生物科学在多领域的融合,进而实现我国现代社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结束语
生物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将逐步从单一化相多层次多方面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生物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和突破已经将研究成果传递到了全世界,在未来相信还会产生更大的成果,这也要求我们在生物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谦虚谨慎,加强加大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程,促使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良性快速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晨艳,吴瑞华,吴莼.国内外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的比较[J].生物学教学;2004.
摘要:随着力学着手于生物体,尤其是人体相关运动研究的开展,生物力学成为交叉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体系,运动生物力学是基于生物力学学科之上,结合体育科学体系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此学科在理论、研究方法、测量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考察分析运动生物力学和生物力学的现状,在喜悦于长足进步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理论并不完备,发展趋势仍有局限。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运动生物力学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阶段只有少数几个体育学院开了运动生物力学讲座或选修课,国家体委科研所成立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运动生物力学在这一时期发展缓慢,到现在虽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不能忽视这门学科本身还是有待完善的。本文就运动生物力学在我国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并对我国的运动生物力学作出一些展望。
一、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1.研究方法
(1)常用的研究方法及仪器。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原国家体委科教司的支持下,运动生物力学分会组织国内多名本学科的专家、教授讨论、撰写成的《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一书编入了当前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和仪器。包括运动学方法中的平面定机、平面跟踪、立体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方法;动力学方法中的三维测力台测试方法、等速测力仪测试方法;生物学方法中的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人体重心测量方法、肌电测量方法等。另外还收入了一些国内使用尚不普及和少量国外新近使用的测量方法,包括运动学方法中的立体跟踪摄影摄像测量方法、红外光点摄像、激光测试仪、分段计时测量方法;动力学方法中的A.K.M 和B.K.M 测力仪测力方法、T.K.K 测力仪测力方法、赛艇多参数遥测分析系统测试方法、动态力的应变测试方法、人体运动能量测量方法。此外,还有多机同步测量方法、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方法、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方法以及运动生物力学测试资料的统计处理与分析方法等[1]。
(2)新的研究方法及仪器。高精度的高速摄像测量系统的应用: 高清晰度、高速度(100~200 场/s以上) 的摄机和录像解析系统。图像自动识别仪器开始应用。高精度的红外光点遥测分析系统已用于研究实践。运动专项的测试仪器和运动器材的研制。磁感应测量仪器研制成功。数学力学模型和人体运动仿真在体育运动技术研究中的应用。运动技术分析的“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模型已经应用于人体运动技术研究。肌电图测试分析向定量化迈进[2]。
2.目前我国的研究领域
(1)优化运动技术。针对某一特定运动项目( 如田径、球类、速滑等)进行分析,改善运动技术的表现。如《对我国4名优秀短道女运动员弯道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用力学原理分析直道滑跑技术》、《排球前后排扣球运动学分析》等[3]。这些研究以使运动员训练科学化,符合力学原理,符合人体规律,从而获得最佳的技能表现。
(2)改进人体基础运动如走、跑、跳、推、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区别于竞技运动项目动作、动作系的研究。如《走步运动转变为跑步动作下肢和骨盘之运动学变化分析》、《步态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等[4]。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受到的重视远逊于竞技体育,实际上,这些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技术研究只有专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才会用得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充分体现“ 民本思想”,改善人体基础运动、改善健康的研究才是真正需要的。
(3)数学模式与模拟。这类数学模式模拟及电脑模拟的研究针对运动技术及人体运动进行分析,此类研究有别于一般仪器进行测量的方法,所以单分为一类[5]。
(4)运动器材设备开发设计。主要关于运动器材设计及力学特征分析,如网球拍、运动鞋、训练器材等。这方面的研究如《不同劲度网球拍对恢复系数的影响》、《不同质地泳衣对速度的影响分析》等。
(5)运动伤害的研究。主要对运动伤害机制及运动护具进行研究,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如《体能动力损伤机制理论研究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部分借助于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测试方法来分析造成伤害的动作规律,与人体结构结合总结得出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6]。
(6)人体测量学的研究由清华大学、白求恩医大和国家体科所合作,采用CT测试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于1995年正式完成了中国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的测定。
二、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和第十八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年会的对比分析,可以大致看出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是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的核心。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研究将偏重于计算方法的准确和简炼、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借助电子计算机实现快速精确的测量和实时处理人体运动的各种力学参数,实现综合分析和联机分析,以及实现自动化控制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更加依赖高新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训练实践,研究成果要能为竞技体育服务,运动测试仪器的专项化以及高新技术和高新材料和仪器的创新和发展是这一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
(3)运动损伤康复的研究将更加深入,而且与运动专项结合更加紧密,肌肉生物力学已成为热门课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研究也将是一个热门课题,但对于分子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少,今后,应广泛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和生物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学科中的研究方法,共同解决人体运动中的有关问题。
(4)研究对象更加广泛,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除继续对竞技体育进行研究外,还应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的体育运动、军事技术动作以及与人体有关的一些设备。
三、运动生物力学的展望
从以上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体系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科可以研究的内容很多,任务也不尽相同,但为适应生物力学的发展和体育科学的发展,现在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应有所侧重。运动生物力学还有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它的实用价值也只刚刚显露初红。
(1)提高动作技术不再局限于表层研究分析动作技术,更多应着手于研究并提出技术训练的具体方案(有关如何实现优化动作结构);研制设计专用或通用的辅助训练动作、设施及器械。
(2)基础理论的建设将为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巩固根基,开拓视野,扩展研究与应用领域。
(3)深入研究运动损伤机制,模拟分析运动损伤过程,设计合理的运动设备(器材、服装、鞋等)以防止运动损伤。
(4)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运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2):15-23
[2] 洪友廉.第18 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论文集[C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3] 李毅均.排球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的三维高速录像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9):105-108.
[4] 郭静如.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6):89-92.
关键词: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发展势态现实问题建议
双语教学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兴起的又一股教改热潮,深受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条件和各方面限制,目前仍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时代背景、发展势态及现实意义,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对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的定义,《郎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是这样给出的: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简单渗透层次,即教师在上生物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的定理和关键词;第二个是整合层次,即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生物内容;第三个是双语思维层次,即让学生学会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既可用汉语思维方式,又可自由地切换成英语来思考解答生物问题。在这三个层次中,能达到双语思维层次始终是双语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时代背景及发展势态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为了适应时展,培养出紧随世界潮流的生物学人才,我国逐渐意识到发展生物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于是,如何进行生物教育改革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生物双语教学就这样与其它各学科双语教学一样,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研究、论证、探讨。而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做好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工作显得尤为必要而又迫切。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是随着中小学校双语教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中小学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史便是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发展史。
起初,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看来,双语教学不过是“强化英语"的代名词而已。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双语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在广州,包括社会办学的各类学校在内,已约有近百所中小学在尝试运用双语教学。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仍是以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目前中小学的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论证初期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正为大力发展其重要作用而不断努力着。
三、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双语教学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英语教学和教育整体改革的深入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双语教学”的尝试,我们可以把英语作为教和学的语言工具,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以致用和学生的拓展性学习;把英语作为学习的语言工具,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同时,生物双语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母语和英语的思维切换,提高其运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方式多元化。
同时,双语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实施双语教学,可以充分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交流能力,从而为全面进行教育工作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现实问题分析
1.教师方面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正处于研究探索初期,并非每一个生物教师都能够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深刻含义。对“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涵,不少教师有着这样那样的偏见。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讲英语就是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表达的英语也仅限于“上课”、“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等一些肤浅的言语,而对生物学科专业知识却用汉语讲授。显然,这决不是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强调用英语进行教学,通过在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中习得英语。根据双语教学的定义可知,在课堂上评价或指令性语言的英语会话,不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偏低,不敢用英语自由发挥,只是机械地套用已准备好的语句。这势必会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无法自由交流,失去了必要的互动过程。其实,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决不仅限于教师用英语授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互动过程,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课堂活动中来。切不可把生物双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
2.学生方面
学生是限制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外语水平。然而,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高升学率为指挥棒,我国的中学生接受的基本上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教育。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较大,但运用能力却仅限于阅读和写作,听力和口语水平均较差。多年来,尽管英语教育工作者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但这一状况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求知欲望特别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他们英语知识有限,水平较差,要实施生物双语教学有很大难度。
3.教材方面
双语教学原则上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是任课教师选择优秀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国外优秀教材又难以及时、足量、连续供应,此外还存在价格偏高问题,广大学生难以接受。部分学校并未意识到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仍在使用中文教材或不系统的英文参考资料。
五、对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培养
双语教学对师资具有相当高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赴外进行中短期学习与文化交流,以便通过熟悉不同的文化增加对原版教材的理解;高等师范院校也要打破传统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双语师范人才,加大双语师资储备。
2.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加强学生的英语教育,尤其是在听说方面要使其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等,不断给学生创造实际锻炼的机会。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介入超声学;微创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物学、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医学等多专业结合的典型的交叉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研究组织器官病变机理,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疾病提供诊断、治疗、预防的有效方法。不久的将来,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现有技术的不断演变、改进,新技术的发明、医疗整合及精准医疗的出现会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未来医学对于操作的微创性、精准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越来越精,生物医学的发展无疑会对医学的发展展现其巨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1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
1.1微创技术
“微创技术”始终贯穿于整个医学发展,是医学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1985年由英国Payne和Wickham等最早提出了“微创操作”的概念[1]。而“微创外科”的概念是在微创概念的基础上出现的,其本质是腔镜技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实则就是对患者采用最小创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方法都归“微创技术”,如介入超声、介入放射、内镜、腔镜及微创化手术等。而这些微创技术创造、发明,都是在生物学、工程学及医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下完成的。
1.2内镜技术
我国内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国内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是纤维内镜。伴随科学技术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和腔镜技术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进一步发展及完善,诊疗过程也越来简便、微创化,是微创技术发展中最为全面和成熟的,如目前有更轻便的胶囊内镜等,无处不体现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
1.3腔镜技术
腔镜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质的飞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自1992年我国荀祖武首次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之后,腔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猛,直到今天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领域[2],目前国际及国内更流行的有3D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2生物医学工程在影像及介入医学的应用
2.1影像介入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透视引导下的微创技术更是发展迅猛。根据透视设备的不同,透视微创技术主要包括在X光/CT引导、超声引导和MRI引导下开展的透视微创治疗技术。而介入超声因其设备轻便、操作简便、无辐射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青睐。
2.2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技术是在1895年由Haschek和Lindenthal两位教授在行血管造影后首次提出并应用的,此技术出现后就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此,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应用的热潮。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介入放射学因其创伤小、效果好等特点,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成立有不同规模的、单独的介入科,介入治疗在国内外已成为部分疾病的常规诊治措施,甚至取代了外科手术。
2.3CT引导下的微创-数字技术与医学的融合
生物医学不仅在诊疗设备、三围图像重建及数字医学等方面取得跨越式的进步,而且在诊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成果的取得恰恰是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的[3]。主要体现为CT辅助的立体定位技术,例如CT定位引导下组织穿刺活检、脑血肿清除及腰间盘突出的定位。
2.4超声引导微创技术
我国在半个多世纪前超声学已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相对于其他医学影像学,超声有其诸多优势(如无放射性、无创伤、费用低廉、设备简单、报告迅速、便于多次随访等),而且还可以动态观察机体或脏器情况,对体内病理改变比较直观,故在超声引导下对甲状腺、乳腺、肝脏及肾脏等疾病进行微创治疗也得到良好效果。目前介入超声治疗在临床越来越被受到重视,尤其在小肿瘤的治疗优势更明显,其不仅代表了21世纪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而且还展现了其定位精准、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的医学发展模式。介入超声学在临床的应用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学术活力的医学科学体系。近10余年,由超声科、医学工程学科专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这门新型学科技术,正在被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及骨科等更多的临床医师所应用,这不仅使得介入超声学得到更迅速的传播和承认、在肿瘤及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超声引导下肿瘤的射频消融术对探针的要求比较高,而目前对金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学、化学等性质,在疾病的诊断、食品检测、肿瘤的显像与放射治疗、靶向载药、药物控释、以及对有机物的选择性催化反应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4~7]。面对学科发展之迅速。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发展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同时也要求我们技术操作更科学、合理、规范、个体化[8],而这些恰恰需要有生物医学工程的参与,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精、更无创的医疗设备。
3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3.1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学科合作
微创技术需要永无止境的追求。个人觉得相比于“能治病”,“会治病”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要要培养一种临床思维模式,这正如我们需要通过“微创”在客观上建立另一种临床思维模式,即微创技术的创新-微创医学的长远发展[9];在微观上,借国家医改大好政策,展望未来5~10年微创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及普及,如现有各种微创技术的全面、系统提升,以及不同技术间的融合及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但是,微创医学发展到今天仍挑战巨大,特别是学科之间竞争激烈,这些可以在医疗资源及专业主导地位的分配反映出来,故使我们不仅要更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而且要促使基础、临床及预防医学和其他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更进一步加快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创造新方法、制造新设备的步伐,最终使各个学科受益,各个患者、医生受益。
3.2医疗整合
近些年临床各亚专科、亚专业的进一步细化,国内医学的发展模式也是以“能分则分、能细则细”为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疗水平,同时伴随的是医学知识及诊疗实践出现碎片化、机械化的问题。那么如何可以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以及未来医学到底该如何发展?樊代明、郎景和等多名院士及著名医学专家在2016年中国整合医学大会的发言称:实现医学模式转变不仅要进行医学整合,而且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更需要我们为保障人类健康而具备新的临床思维模式和新的医学观念,而不是像目前仅具备的单纯“能看病”。所谓整合医学,前提必须是以人的整体为基础,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实将各医学专业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知识和各专科最有效的治疗加以有机整合,使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更符合、更适合的新的医学体系,医疗服务不仅使得心身并举、防治结合,而且要达到医养共进、人病同治的目的。国民全面健康,医学发展必须要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及预防医学等多学科整合,医学又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所以凡是涉及和人或人类健康有关的学科或科学都应该用来更好的为医学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而生物医学工程正是这样一门学科。同时把各种先进知识、有效实践经验进行合理、不同程度的整合,使其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形成生命医学高度融合的乘法效应。
3.3精准医疗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1月30日在国情咨文演讲,宣布美国正式启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10]。早在2011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及美国科学委员会就共同发出了“精准医学”的倡议[11~13]。其最高规模4大研究机构的联手倡议,为未来的医学指明方向,代表精准医学就是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医学发展史上发展的3个里程碑分别是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循证医学。而过去的研究模式以试验为主导的[14,15],这不仅和临床距离大,而且根本无法达到临床需求。而以临床为主导的新研究模式恰恰是目前所提出的精准医学,精准医疗的发展必然要应用更精准的医疗仪器及设备,而精准设备及仪器的研发恰恰需要生物医学工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6]。展望未来,所有疾病的治疗最终都将走向精准医学,医学的发展一定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同呼吸、共命运”。
参考文献:
[3]罗长坤.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特征及其对科技创新方式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4,35(1A):1-4.
[4]张磊,刘晓燕,沈晶晶,等.纳米颗粒在抗癌药物可控靶向释放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3,25:1375-1382.
[5]曹丰晶,胡玉才,王卓,等.金纳米颗粒在疾病诊断和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2,31:31-35.
[6]凌萍,张旭光,涂或.纳米金在肿瘤显像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1,35:59-62.
[7]王亮,孟祥举,肖丰收.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0,39:827-833.
[8]马和平.微创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实践与展望[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6):489-491.
[9]王永光.微创、微创外科与微创医学[J].中国医刊,2004,39(1):57-59.
论文摘要: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就其目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着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 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 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 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即计算机体断层 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医学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 可分辨病理解剖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创造 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 年)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治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这是医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 gruenzing成功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使介入性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
四、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称这种装置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等新材料、新技术的结果。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肾血液透析技术已挽救了大量肾病晚期患者的生命,肾病治疗学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关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都得到应用,使千千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可以说,人体各种器官除大脑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可能性。
此外,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核医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远程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可见,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着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五、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 历史,从伦琴发现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广泛应用,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c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医学新技术。
(一)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
(二)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三)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pet的问世和应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四)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有新突破,人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五)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缓释材料,药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新突破。
关键词:生物医学材料;生物相容性;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引言
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种毒副作用较小,生物相容性比较好的具有特殊性能和特殊功能的一种医用材料,它对人的生命,组织器官是无害的。它的发展是以提升人类卫生健康水品,疾病治疗,医疗保健为目的一种生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主要以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学复合材料及生物金属材料和生物医学衍生材料为主。现如今生物医学而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和科研领域。
一、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
1、医用高分子材料
所谓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发展最好的领域,医用高分子材料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发展非常迅速,现如今医用高分子材料已经研究出了许多性能量好,应用广泛的制成品。医用高分子材料有很大的便利之处是原材料比较容易获取,加工制成品比较简单,而且研究发现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的软组织部位,比如血管,呼吸道等都是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这一特点使得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也可以因为其化学组成而被叫做生物无机非金属材料,它也是具有大部分生物医学材料共有的生物特性,它是一种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医用高分子材料相比生物陶瓷材料化学性质极其稳定。从性能上来讲,生物陶瓷材料与生物体具有高度亲和性,毒副作用非常小,也很少与生物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由于生物陶瓷材料的这些良好特性,近年来也逐渐被研究开发,现已经普遍受到关注。生物陶瓷材料可以分为惰性生物陶瓷和生物活性生物陶瓷。每类生物陶瓷材料都逐渐被广泛利用。
3、医用金属材料
生物金属材料顾名思义具有很强的机械强度,因为这种材料的组成主要是金属或者合金,它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此种材料具有很好的抗疲劳特性。钛合金和钴合金就是被广泛使用在临床上为人所熟知的医用类金属材料,另外还有不锈钢。它们三者常作为植入材料,主要运用于骨和牙等硬组织的替换。比较常用在临床上的是贵重金属例如金,银和铂,当然一些常见材料比如铁、镁及铜等都有应用于临床试验上,只是这些金属的生物特性不是很好,因此尚未受到专家认可。
4、生物医学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混合而成,比如现运用于临床的一些生物传感器就是由高分子材料结合生物高分子形成的。另外,人工骨头也可以有碳和钛复合而成。
5、生物医学衍生材料
生物医学衍生材料是将生物组织进行特殊处理形成的,虽然它已经不具有生物活性,但是由于它有着天然生物相同的构型因而在人体修复和替换的过程中成功率比较高。
二、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现状
生物医学材料作为一项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已经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现如今随着分子材料和人造器官的广泛使用,生物医学材料交叉着诸多学科成为创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材料的运用虽然在亚洲地区发展较快,但目前还主要在经济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现已逐步形成生物材料工业体系,创新材料制成产品比较多,每年的销售额也非常巨大,甚至可以达到药物市场的销售额。目前,主要的生物材料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人工器官、人工关节、人工股骨头都是运用生物医学材料来替代的。
三、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前景
生物医学材料作为新技术革命中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我国而言,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交通拥挤及卫生医疗状况需要改善的国情来讲,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行业创新的提升具有迫切需求。生物医学材料工业体系解决了众多疾病难题,促进了医疗水平和提高了疾病治疗成功率。现如今,国家已经充分认识生物医学材料的V大发展前景,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究、仿制到创新。在全区,如今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已经能够与汽车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比,销售市场和销售额大幅度扩增。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医学材料具有如此强大的经济竞争实力,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我国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不仅面临国内设施条件的制约,而且被发达国家的材料工业体系所发展的巨大市场所冲击着。我国争取在新技术革命中能够占一席之地,必须加大对生物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从仿制到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同时也要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迅速转化成产业成果,重点突破,追踪生物材料的前沿,形成竞争优势。在国家的重点关注和支持的情况下,生物医学材料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即将在中国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天白,胡汉杰.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5~98.
[2]冯凌云,陈晓明.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评价[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