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时间:2023-05-24 17:04:36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数学教学园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学数学教学园地

第1篇

一、教学观念上存在着偏差

由于受到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冲击,数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着实更新了不少,也提高了许多,比如在人才观、质量观、教育教学观等较传统的认识上有所突破.但这仍只算得上是涉及了“皮毛”,并没有波及“骨肉”.想想看,如今大小的分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哪节课仍不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导”地接收一切?瞧瞧看,哪节课又不是教师课得累,而学生听得困?于是,教师累出了白发,学生练成了“机器人儿”,教师的一桶水教师队伍倾完了,学生却捧不出一杯水来.问问看,课堂上有哪个教师敢一个问题都不提,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地学,真正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结合实践,笔者以为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偏差:

1.重于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轻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实践新课程的进程中,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把所谓的“数学正规课”搬到户外上成“数学活动课”,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45分钟固有的时空,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诸如测量学校旗杆、度量护坡倾角大小等实践活动.我想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实效,因为这不仅仅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重于数学知识、重点、难点的反复训练提高,轻视情感目标的挖掘以及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常以一节课的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知识点是否完成了等评判标准,很少顾及数学情感目标的挖掘和思想方法的渗透.我们教师完全有理由通过完整的课堂教学去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3.重于“功夫不怕有心人”的作风,轻短时高效的教风.

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那种提前上课,延时讲课以及要课、争课的现象在当今仍时有存在.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敬业精神的可贵和学校激励竟争机制的功效.但在赞誉之后,我们也得正视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与新课程改革不合拍的事实,“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仍只能喊成口号罢了.若长此以往,势必会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师教学水准的提升,进而影响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健康发展.

二、教学信息化手段运用的滞后

在知识更新如此迅猛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不对教育教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数学学科而言,抽象的、单调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以及交错的图形,运动变化的实际问题等给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理解造成了障碍.可是,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因为绝大部分教师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早已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做法,总以为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简单、有效的.同时,由于受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尤其是信息技术培训坐标的极为短缺的现实,学校即使有现代化教学设备也没多少教师会合理地进行使用.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运用,致使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被花在了无用的“读、写、想”之上.试想,单一、呆板的教学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能够减负,又如何能够实现抽象变具体?同时,我们知道,现代教学手段的拥有以及合理选用过程是教师的一个再创造过程,是教师挖掘教学媒介所蕴含的教育观念、思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过程.另外,有效利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条件,也是对新时期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反映.

所以,不断增加对教学软件的投入,着实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自觉、主动、合理选用教学手段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必然要求.

三、教学技巧上的修修补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每个教师在追求个人的教学艺术和形成教学风格上迈出了一步.但就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而言,那种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动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的意识和能力显得不够.应清醒认识到,单凭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解、津津乐道的说教是替代不了学生对知识能动地选择、批判、加工和改造的过程.“教师要少讲一点,少包办一点”的呼声在如今是愈来愈强烈.新刘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要职责是保证学生能动地学习,独立地思考,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内容,能够独自探索到的结论,教师最好不要再讲了.教师应在启导上下功夫,在指导上花气力,导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

四、教研教改的力度不大

1.教研专题不专.

就目前来说,“数学读写与创新”,“初中数学探究策略与实验”,“分层教学”等教研主题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研中均有所涉及.可是对每种专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等等都只知表层.对于教法的突破口、关键以及实验方案的制定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只能终归是问题罢了.教师们在教研教改中,只是凭一时的热情与兴趣,甚至是受形势所逼而去做一些表面文章,没有任何实际研究成果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2.进行研究活动形式单一.

无论是学校教务处,还是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五谈及开展教研,无不是听、讲、评而已;至于怎样去确定教研主题,如何稳步推进实施,怎样进行评比验收?等教研过程无所设计.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来讲,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听满规定的公开课节数,取得差不多的教学成绩就算完成了任务.

3.参与教研氛围单薄.

第2篇

作者:郑淑娟

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知识准备和抽象思维都不够发达,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一直贯彻一些原则,试行后效果还不错,现将这些原则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全面育人和发展个性的原则

美术作为小学的一门课程,其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以及如何创造美,从小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从这一点说,美术和德育、美育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塑造具有高尚灵魂、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和表扬能独立思考、能勇敢地表达个人感受、有创造精神的儿童,使他们觉得到处都有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就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绘画是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好媒介,透视心灵的窗口,有时可以通过一幅儿童画看到小作者本人的气质、心境、理想、愿望、真、善、美……,所以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教儿童先学会做人,再学会作画。儿童年龄较小,如何做人、如何作画都处在学习阶段,会做人才能画出好画。如前一段征集“我的家”参赛作品活动中,就涌现出一些生动感人的、真正有质量的作品,其内容就是孩子们亲身做出来的事。如一位同学画的“给奶奶捶背”,画面中画的白发老奶奶由于小孙子给捶背乐得合不拢嘴;另一位同学画的“帮妈妈刷碗”,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些都反映了儿童学习做人的美德。生活是知识的聚宝盆。准备的教学内容也应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反映社会,反映大自然,易学易画。同时,美术教学是建立在与多学科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能面对全体儿童,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优先直观性原则

第3篇

那么,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参与,主动发展。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集体教学和个别优化结合起来,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从低层目标入手,分层引导,逐层递进,力求各层次、各类型学生都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低层入手,创设情境。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兼顾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按教学设计和临场情况,简单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1. 实例引入。“尝试性问题”的设计可采自生活,源于实践,简明有趣,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紧扣教材内容。2. 创设矛盾冲突。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3. 尝误原理的应用。展示中、低层次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中、高层次学生再思考,易于创设一个探研、创造的氛围。

第二、分组合作,主动建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造条件,强化这种探索精神。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书上直接给出的基本概念,描述性定义,在书上可圈可点的,由学生自学解决。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几何图形的裁、剪、拼、接,一些公式、法则的推导,注重过程的体验,可由学生合作完成。分组时按照高、中、低三层次相结合的原则,每组4-6人。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多,更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探究。3.适时引导,类比优化。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一个主持、导向的作用。

(1) 了解学习、讨论的进展情况,必要时介入指导。(2)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讨论不偏离主题。(3) 教师在巡视、提问、谈话、板演之后,归纳总结,类比优化,得出一般结论。学生自学过程中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正确的给以肯定,不必重复;不完善的,达不到要求深度的,给予补充;错误的,究其原因,分析矫正,重新建构。

第三、题组训练,分层评价。根据分层递进原则,避免中等生、后进生形成“只吃进不消化、不吸收”的学习病,分层设计习题。习题一般设为A、B、C三组,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考查本堂课的基本知识点,落实双基训练,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当堂、按时完成,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做题则链接中考、竞赛,或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研创造能力,拓宽视野。中高层次学生除完成巩固课堂基础知识的练习外,还应尽力去选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教师则根据练习反馈的情况,分层进行激励性评价。对于后进生,寻找他们点滴的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出要求:进步就好。对于中等生则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积极向更高层次迈进,提出口号:力争更好。而对于优生则采取竞争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张扬个性,摒弃从众心理,明确目标,要做就做最好。

第4篇

1.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缺乏系统了解

对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偏远地区初中教师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研究.教师不能深刻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同的要求不能做到很好的区分,不能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偏远地区初中使用的教材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目前,偏远地区初中使用的数学教材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水平不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偏远地区初中的教学效果.在农村,因为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在学生的学习上并不关心,甚至家长和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因为经济条件的约束,偏远地区初中学生不能通过相应的数学资料帮助自己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偏远地区和外界的联系较少,学生的视野较小,思维模式较为单一,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初中生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文化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偏远地区初中使用的数学教材不能满足贫困地区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3.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以及本地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外界的联系较少,信息获得的渠道不畅,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当前新教材教学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度,教学资源获取的方式单一,传授知识的手段还比较传统,先进的教学模式急需让每个数学教师掌握.由于教师呈现问题的方式还比较陈旧,深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总体上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二、针对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编制适合偏远地区的数学课程标准

目前大多数偏远地区的数学课程标准不能适应当地的教学情况,教师的水平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学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数学课程标准存在许多问题.教育部门要针对偏远地区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数学课程标准,要结合偏远地区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控制好标准的张力,可以通过跨地域联合编制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难度的制定上,要充分结合偏远地区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这是提高偏远地区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2.根据偏远地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初中数学教材

当前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教材难度较大,内容较广,彻底改变偏远地区的数学课程标准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因为问题的紧迫性,相关部门可以从改编偏远地区的初中数学教材入手,适当降低教材的难度,让教材能体现偏远地区生活的实际.在教材的编制上,要具有针对性,要充分调整数学教材里面包含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保障编制的基础知识能够被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接受,要适应偏远地区初中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一般教材的选择上,从偏远地区的社会生活范围内选择教材.同时,教材选择的基础知识要具有实用性,不能为了降低教材的难度,而增加一些没用的知识,这样才能逐渐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选用的教材,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三、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偏远地区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培训,弥补偏远地区信息不通畅这一现象,要让教师知道当前教材的改革内容,明白当前教育数学目的.比如说,为了改变偏远地区学生数学学习被动的局面,教材适当增加了一些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和说明.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这样的方法来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增加图文来表达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图解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单纯地通过改变内容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低效;原因和对策

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面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即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相比过去已经有所提高.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方法问题

当前摆在首要位置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化与模式化.这些问题,虽然经由课程改革,已经有所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按照以前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多种新型教学手段无用武之地.数学本身,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更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而一旦采用题海战术,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作习题演练,则不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创建.

2.学生反馈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失去课堂主体的地位,从而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讲述过程.学生的反馈,则不受重视.如此一来,教师将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而学生也逐渐不喜欢参与到课堂问答中,使学生增加了面对问题时,对老师的依赖性.

3.情境设计问题

现代教学理念中,对问题情境的设计极为重视.因为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对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够重视,或设计的不合理.从而使学生无法在问题情境中,获得应有的深入理解.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再单一化.而一些科技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法等,也逐渐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如今,高中数学教学中,缺乏的不是教学手段,而是如何合理的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在课堂上.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注意力集中,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重视学生反馈

高中数学教学中,由教师直接对公式,以及公式的相应变化形式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而通过对过去知识的联系,并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在公式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相应的变化,则能够促进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探索意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以双曲线教学为例,当教师讲述双曲线定义后,首先就满足双曲线的动点条件,向学生提问.得到学生回应:PF1的绝对值减去PF2的绝对值,为一个小于F1到F2间距离的常数.而后,教师不直接去讲述双曲线的其他变化,而是将满足条件进行调整,将小于改为大于,或者将小于改为等于,而后针对这些不同的条件,让学生进行联想和分析.由于双曲线课程安排在椭圆课程之后,对相应的概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能够通过分析,对动点的轨迹变化以及公式的改变进行探索,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使学生的印象加深.

3.问题情境设计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对相应问题的理解效率,并加深其理解程度.在设计时,需要本着启发性、针对性以及互动性和趣味性原则.例如,在椭圆概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感性认知.选择一条棉线,将棉线两端用胶布固定在课桌上.取一支中性笔,用力贴紧棉线,在课桌铺好的白纸上移动.移动的轨迹即为椭圆.然后,就椭圆形的特点向学生提问,并针对棉线长度与椭圆形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和椭圆形的关系提问.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并利用棉线和胶布进行实践验证.然后,由老师对条件变化下,椭圆形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从而引申出椭圆的定义.这样,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椭圆概念认识的更为深入与直观,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兴趣.

总 结

文章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状,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了几点看法.另外,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一定的探索空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价值,能够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顾慧民.高中数学教学低效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35):144-144.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原因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对于枯燥、乏味的数学的学习,很多学生表现的学习兴趣低,学习被动等情况,严重影响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尽管是在利用小组教学、游戏教学等合作教学的模式也较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这一问题成为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找到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并积极的解决才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原因

1.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合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师方面的因素在,在新课标要求下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而且在教学理念方面比较滞后,教师教学比较死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讲课,不能联系实际的去讲课,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均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中题海战术、应试考试等机械化的训练,以期利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对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也没有什么作用。

2.学生学习观念不正确。学生在长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失去学习兴趣,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中,自学能力比较弱,课堂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对所学的数学概念、基本定理等模糊不清,不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做题的过程中也是生搬硬套,很难进行举一反三,不但养不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也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奴隶,更谈不上快乐的学习。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新课标下,初中教学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课堂发展需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积极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局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1.实施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抽象性比较强,很多学生认为其比较难学,很难提高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将道理和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情境的设置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初中教学中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教师可以创建以一个这样的学习情境:“有一个同学非常调皮,一天他将学校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截,事后怕教师责罚,他准备在老师发现之前将玻璃配好,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问这位同学需要带找几块玻璃,为什么?”,以这样一个情景勾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使学生开始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

2.利用课堂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数学课堂中疑问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将学生至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课堂提问的设置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体现课堂教学目的和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成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比如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口试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等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轻松的掌握学习知识,同时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如果课堂理论知识比较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开卷的形式增添课堂学习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成效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啊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对定义、法则、定理等知识的学习都要修学生必须学会自学。网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首先提出一个悬念,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提出“鸡兔同笼”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问题和法则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成效。

三、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成效低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比较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和尝试,总结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潜移默化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成效,

参考文献:

[1]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077―01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导向,这种高效体现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师努力地教,学生认真地听,而是师生高效地互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它影响着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和数学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数学课是否高效的根本体现。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是一堂课、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课堂气氛很活跃,用时不多却教学效率很高;而有的教师则课堂气氛波澜不惊,“满堂灌”甚至拖堂却不受学生欢迎,课堂效率低下。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局面呢?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呢?笔者以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谈谈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同仁交流和探讨。

一、剖析初中数学课堂低效的原因

1. “教”之无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采用何种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教学理念上,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仍然依着教材照本宣科,不敢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按部就班,不紧不慢,不取不舍,不知道将教材进行适当地整合或调配,一味地以讲为主。但讲授呆板,很少与学生互动,偶尔提几个问题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堂缺少生机与活力,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只是机械地模仿、单一地练习和重复地做题。日积月累,便产生了厌学数学的情绪,甚至有放弃学习的心态。如此,怎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在授课方式上,有的教师习惯在上新课前温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他不是抓重点拣关键点温习,而是面面俱到,以致占用时间过多,让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期待;还有的教师教学花样繁多,授课方式一味讲求新颖,以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然而,过分求新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不一定都能适应。因为讲课方式过于多变的话,会让学生对课前预习有些茫然,甚至失去了预习的动力。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 “学”之无方。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上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缺乏毅力,就会产生不想再学的念头。

例如,有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不能融会贯通,往往学新忘旧,进而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主动性差,抓不住课堂所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模糊不清,理解不透彻,要么不能灵活运用,要么生搬硬套,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联系不起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兴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中学生好奇性强的性格特点,运用该技术对知识点特别是难点知识进行演示,这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能起到显著效果。在此背景下,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会变得更加容易,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显乐趣。每堂课上,总有些知识点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有些习题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会出现厌烦不安的情绪,对此,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一定要合理、适度,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多鼓励、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探索性地解决问题,感受、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