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04:34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课堂基本功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广东培正学院2013年4月底5月初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了一次全校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各系精英尽出,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笔者有幸全程参与学习,受益颇丰。不少教师虽年纪轻轻,却取得骄人成绩,个中原因发人深省,摘取点滴,供同行参考。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修为是教好书的基本保证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大纲和要求,不同教师讲授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在这次比赛中有一位外语系的青年教师,用20分钟讲授标识语言的翻译,她用了几张PPT引入,然后就侃侃而谈,从大家熟悉的标识入手,进而引入不熟悉的标识,随着PPT图片的滚动,时而提问,时而解释,声音抑扬顿挫,该停则停,观察下面学生的表情,该问则问,师生互动良好,全程用英语讲课,语音清晰标准,不知不觉间就把标识语言翻译的A-B-C原则介绍得清清楚楚,让人听了意犹未尽。
据听课的督导介绍,这位老师平时上课就非常受学生欢迎,课堂经常满满当当,不少学生都慕名而来。这源于教师的个人魅力,讲课有方法、有节奏,语言得体,内容充实,表现手法灵活。学生感到能学到东西,自然就会走进课堂。
反观一些教师,教学中一味灌输,这个是这样,那个是那样,不厌其烦,与念报纸无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对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讲话等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学生各搞各的,教师不能主导教学,自然教学效果就很差。不时有学生提出替换教师的要求,主要责任在教师。学校应该“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1]。
教师间有如此天壤之别,根本原因是教师的自身修为,更是教育制度的更深层次问题。事实上,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要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善于与其他孩子沟通,这不仅是学校的问题,而且是家长的问题。一个好的教师培养应该从孩子抓起,一个人从小到大自身修为很重要,不管在哪个年龄段,注重了素质的提高,重视了情商的教育,可以说决定了人的一生。做教师如此,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二、本领技能的历练在日积月累中
这次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表现优异的老师,都是那些平时能与周围的人沟通,能与学生交流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所谓“炼狱出真金”,就是一生中抓住一切机会磨炼自己。我认识这样一个学生,在幼儿园时他就帮助老师照顾其他小朋友,老师病了,他拉着妈妈去看老师。小学和中学,他都是班长。高中毕业时,学校推荐他到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读书,从小锻炼出来的才干使他很快融入同伴中。现在他是该大学中国留学生接待站的负责人,专门负责接待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去年暑假,他回到北京,联系了中国人民银行实习,不放过任何锻炼的机会。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种历练从未停止过。那些组织社会活动的学生干部,参与社会活动的广大学生比闷头读书、单独活动的学生能力强得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很强。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组织能力强的人,碰到一件事情能很快抓住重点,看出本质。这样的人当教师自然就会抓住书本知识的重点并通过灵活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按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有学习、提高、进修的权利,学院也正是这样做的。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到加拿大、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提高。
三、了解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尺度,注重品德培养
教师要教好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很重要,一个知识面广的教师上起课来游刃有余,自然也能够做到旁征博引,课堂气氛活跃,得到学生的好评。学校主张聘请“双师型”教师,大概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这次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教师中,有一位市场系教师,曾经在社会上做营销工作,也有自己创业的经历,在讲授市场营销中追求的目标“利润的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时,举出了不少亲身经历的例子,受到学生的好评。然而,这种经验越丰富的人越难把握教学中举例的尺度,讲过了就会成为“卖弄”,甚至收到相反的效果。比如他举例说:“我去过一次丽江,在去丽江的车上,碰见一位经常跑缅甸的生意人,专门将义乌的小商品发往缅甸,问他什么商品,回答说‘锁’,问进价多少?卖出价多少?答曰:‘进价3.7元,卖出价3.7元’。”故事没有讲完就打住了。可见这位老师很懂得“卖关子”,这就已经吊起了同学的胃口。面对瞪大眼睛的同学,补充一句说:“每年可赚300万。”问问同学为什么,没有人回答。停了一下,然后说了一句:“他把钥匙上的铜挫下来另外卖钱了。”可能是时间不够,也可能是故意而为,他把最重要的东西漏掉了,那就是商业道德“诚信”。用损害商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换取商业利益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更不能损害“中国造”的声誉。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诚信就如同生活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中国的童话故事“狼来了”就是告诉小朋友要诚信,不要欺骗,否则要吃亏的。这里也讲一个多为别人着想的小故事:有一个乞丐,天天到街上去乞讨,回来把吃不完的米饭晒干,储藏起来,结果大多被老鼠偷去吃了,乞丐感到很不公平,就对着老鼠说:“为什么有钱人家有很多米,你不去吃,反而要来偷吃我讨来的米?”老鼠说:“这个,你要去问佛祖就知道了。”乞丐想,反正是讨饭,去问过明白也好。于是向西而行,一天,走到一个员外家,说明自己要去西天问佛祖的事。员外有一个独生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就是不会说话,员外放出话来说:“谁能让我女儿说话,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员外也请乞丐代问佛祖:“我的女儿为什么不说话?”乞丐上路往西走,到了一座古庙,遇见一位神采奕奕拿着禅杖的老和尚,老和尚知道乞丐要去问佛祖的事,也请乞丐代问佛祖:“我已经诚心修道500年,何时才能成仙?”乞丐继续往前走,到一个大河边,无桥无船可以过河,这时一只大龟游了过来,知道乞丐要去问佛祖的事,也请乞丐代问佛祖:“我已经修道1000年,身上有了24颗夜明珠,什么时候才能成仙?”于是把乞丐背过河。乞丐走了很久,不知道在哪里能见到佛祖。困乏之际,在一个草堆旁睡着了,佛祖怫然出现在乞丐面前,乞丐恭恭敬敬地对佛祖说:“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佛祖。”佛祖答曰:“可以,只是我只能回答你三个问题。”乞丐想,帮别人的事比自己的事重要,于是文佛祖:“通天河上有一个老龟,已经修道1000年,什么时候才能成仙?”“他舍不得他身上的壳和24颗夜明珠,就成不了仙。”又问:“古庙中的老和尚已修行500年,问什么时候才能成仙?”佛祖答道:“老和尚舍不得他手中那根能在地上戳出水来的禅杖,就成不了仙。”又问:“老员外的女儿为什么不说话?”佛祖说:“她见到心上人就自然能说话了。”说完,佛祖不见了。乞丐惊醒,想了想,只能往回走了。来到河边,将佛祖的话告诉了老龟,老龟说:“我先背你过河吧?”过了河,老龟蜕下身上的壳,并将24颗夜明珠送给了乞丐,升天而去。见到和尚,将佛祖的话告诉了他,老和尚立刻醒悟,将禅杖送给了乞丐,也升天而去。来到员外家,还未进门,就被坐在门口的女儿看见,姑娘大声喊道:“爹,娘,帮我们问话的人回来了。”乞丐招进了员外家,禅杖戳出了泉水。虽然是一个神话,但传递了正能量。能够做到“受人之托,终人之事”,最终会有好结果。冠生园事件、三鹿奶粉、地沟油、假农药、假化肥……反证的例子也很多。最终身败名裂,害人害己。这位老师没有对这种缺乏道德的行为进行鞭挞,使这堂课黯然失色,自然也没有通过评委这一关。
四、教师应用大量的时间提高自己,充实教学
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对这个职业有了深刻的理解,才会尽心尽力做好它。现在不少年轻人应聘到民办院校做教师,抱有临时的心态,时刻准备跳槽,想到工资更高、工作更稳定的地方去。这是一个社会现实,无可非议。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结果一混几年,一事无成。时间是不会再回头,人也会慢慢变老。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潜下心来干一门专一门,把书教好。其实当教师有很多好处。第一,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新知识。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一年中除去与上班一族相同的周末假104天,节假日不超过10天,还有251天,而教师工作满打满算40周200天,至少每年寒暑假51天,大学教师不用坐班,每周教学工作量不超过两天。每周还有3天,共120天,用于教学的辅助工作和提高自己。比起上班一族,每年最少多出171天可以用于上课以外的其他教学辅助工作和搞科研等,用于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第二,教师永远站在知识的最前列。只要你愿意,就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不会老化。第三,教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一个好老师不仅学生尊敬,家长也尊敬。教师就应该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搞好教学,还应该抽出时间学习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参与科学研究,提高自己,这样才不虚度年华枉活此生。
五、困惑
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顶有生活的压力,许多青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工资几乎月月用光,被戏称为“月光族”。按照法律规定:“教师的平均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实际执行情况都不是这样。我们不能只对教师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而不去解决教师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语文 高效课堂 教师 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77-01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真正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而在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中,高效课堂的引领,考验的就是教师的素质。那么,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需具备哪些基本功?
1 具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专业素质
1.1 语言素质
我们现在的教学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说”。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语言水平。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教师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得体外,还应具有特有的语言素质——能用普通话讲课,字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对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语言技巧运用正确,讲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做到准确、严密、规范、优美。在表达方式上,能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口头语与态势语,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1.2 写作素质
叶圣陶先生认为:“唯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自己要有较高的写作素质。首先既要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文等文体的写作规律,其次还要通晓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乃至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训练程序,通过写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再次,语文教师还必须自己会写、善写。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老师的构思、写作、修改,增进学生对老师的敬慕和信任,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使他们感到写好作文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作文习惯。
1.3 书法素质
尽管不能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是书法家,但是,语文教师的教案、板书、计划、总结等都离不开写字。作为语文教师,正确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体端正,不写错别字是最基本的要求。书写正确美观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板书和批语如果字体美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对学生是一种艺术熏陶,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具有课堂组织与监控能力,保证学生有效听讲
2.1 有效的教学监控行为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注意组织、引导、关注学生:(1)积极关注学生的变化。(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
2.2 有效的学生管理
我们在听课中常常发现一些课堂缺乏秩序和纪律,一些学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有效学习。我们要寻求新模式和新方法,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控,提高学习效益,例如:遵循有效和适度原则,忽略细小且转瞬即逝的不良行为,巧妙阻止持续发生的轻度不良行为;简洁、坚定的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由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合作性计划,教会学生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等等。
3 具有授课精讲高效,抓住兴趣点,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牵引学生思维活跃的能力
从心理特点看,我们的学生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看,因为他们年龄还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法宝。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参与意识。而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把学生的思维限得死死的,不出二十分钟,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神游天外了,还谈什么探索内容。所以,抓住兴趣点,少讲,让学生多参与,才能保证活跃而且高效的语文课堂。
4 具有引导学生课堂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4.1 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成绩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有的往往只顾自己,不太关心别人。因此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识,向他们讲清楚,互帮互助合作交流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巩固了知识,甚至从中得到拓展启发,比闭门造车好。
4.2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这要注意分组策略。规模要小,保证每一位学生能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学习小组通常由性别、成绩、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组成,组与组总体水平相近。由接受能力强的、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交流。教师要加强对组长的指导与培训,然后组长在组内起“领头羊”的作用,带领本组搞好合作学习。
4.3 指导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要急于求成,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第二,要有的放矢,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课堂无效提问、无效合作讨论过多。因此,提出的讨论问题或探究问题,目的要明确第。第三,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
4.4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组内交流中,如果成绩差的,经常依赖、模仿成绩好的,长期下去,没有主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积极思考别人的观点,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5 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优质课件的能力
1.评语言。教师的课堂口语表达,应该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文化知识的积淀;是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应该是带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口头语言。要讲究语法,符合逻辑;要词汇丰富,不能背书,背教案;要口语化,浅显化,鲜明化,条理化。应该是带有会话语言色彩的独白语言。讲课时,不能目中无人,声音不能太生硬;要柔和,有亲和力;要体现会话性、双边性。应该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庄重语言,要既庄重又满怀激情,深情一片,要满面含笑,以情感人,不能乱说或过于诙谐。要坚持做到尽可能不说吐字模糊、含混不清、稀里糊涂的混话;拖泥带水,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的废话;颠三倒四,本末倒置,文理不通的胡话;满口术语,不着边际,故作高深的玄话;滥用词藻,装腔作秀,华而不实的俏话;不懂装懂,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虚话;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入睡的闲话;挖苦讽刺,庸俗低级,不干不净的粗话;陈词滥调,生搬硬套,八股味浓的套话;哗众取宠,自欺欺人的假话。一定要讲究艺术性,要讲一口纯正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要简练生动,有幽默感;要突出趣味性;要能抓住听课人的注意力,让听课者愿意听。语调要高低适度,富于抑扬顿挫,要能够起到调节气氛,笼罩全场的作用;语速要适度,轻重缓急要有节奏感,既不能太快让听课者听不清,思维跟不上;也不能太慢,让听课者恹恹欲睡;语言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打官腔,不说半截话。
2.评板书。板书,是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所写的教学要点。要求运用简洁、明确、醒目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在黑板上提纲挈领地再现课文内容,是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手段。它既便于教师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又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好的板书要 “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高度概括、紧扣教材;图文形象、清楚明白;字迹美观、横纵成排”,具体说应体现这样几点要求。
(1)概括的准确性。要善于“画龙点睛”,抓住那些关键词语、关键问题,教诗抓住“诗眼”,教文抓住“文眼”,那些可有可无、不痛不痒的东西应当尽量少写或者根本不写。
(2)计划的精密性。不能主观随意,信手写来。先写啥后写啥应通盘思考,统筹安排。在版面的编排上要有讲究,一般应将黑板的版面一分为三,中间自上而下写课题、作者、课文结构和内容的要点,两旁或给字词注音释义,或写作者和背景介绍,或写重点词语,或画符号、图表。
(3)思路的条理性。既要符合课文中作者思路发展的逻辑,又要符合课堂教学进程的逻辑,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课文内容思维发展的逻辑。要通过清晰的板书将课文中深刻的内涵、复杂的感情、多变的结构、精妙的语言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从难到易地体现出来,做到纲目分明,脉络清楚,一目了然。
(4)内容的启发性。好的板书就像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学生拿着它打开所学课文的大门,自己去体验、领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每个字词、每处标点符号、每张图形表格,都应当能够促使学生联想和想像,加深理解和记忆。
(5)形式的生动性。一要灵活而不呆板。不能总是采用提纲式板书,总是干巴巴地写几行粉笔字,要经常变换形式,既有提纲式、又有表解式,或者表格式,要因文而异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得体的板书。二要多样而不单调。尽量把板画引进课堂教学,使板书与板画结合起来,要经常采用符号、图形来板示课文内容。必要的时候,还可适当运用红、黄、蓝、绿等彩色粉笔等配合标示,以加强板书设计的艺术效果。
(6)书写的规范性。要通过板书给学生的书写习惯以良好的感染熏陶。力求做到字迹端正,版面整洁,不随手涂鸦,乱画乱抹。不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和不必要的繁体字;要尽量把字写得大方、漂亮。无论是文字,还是表格、图形,都要清晰、醒目,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
3.评教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表达55%要依靠面部和体态表情,45%靠言语声音,可见情态的重要。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的话:“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教师在讲课中,一是要充满和蔼、热情的微笑,让学生感到愉快,气氛和谐;要会用慈眉善目的眼光组织教学,会用目光巡视课堂。切忌刻板、淡漠、阴冷,目光尖利、虎视眈眈,或者皮笑肉不笑,让学生望而生畏,心神拘紧,影响听课的效果。二是要有适当的手势步移,手势、动作是教学中传情达意的主要手段,要自然、大方、合度。无论是表达丰富情感的情谊手势;或者表达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势;或者表达摹形状物的形象手势,要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来决定,要让学生知道你所作的手势符合情境,学生能懂,决不能太随意。再者,教师在课堂上,手究竟怎么放,也要有讲究,比如有的人讲课时,习惯手插兜,倒背手,像个警察似的,这是课堂常规所不能允许的。就连步法移动也应该有严格讲究的:上讲台要迅速稳健,讲课过程中,可以在讲台上适当走动,结束讲课走下讲台时要步履从容、自然得体,不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歌唱家在舞台上演唱讲究台风,教师讲课也一样,也要讲究台风。一个合格尤其是优秀的教师,他的教态应该是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明朗快活”,要让学生感到既可敬又可亲。如此,在学生中才有亲和力,学生也才敬佩你,愿意接近你,你的话学生也愿意听。有这样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有的学生对于某一科比较喜欢,学得比较多,很多时候并不是他天生有这方面的天赋,而更多的是因为受了这个教师的影响。有一句话叫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们的心中,最崇高的榜样其实是他比较敬重的教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都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态,尤其是在课堂上的情态,一定要力求恰到好处,要站有站相,走有走相,一举手一投足都既有助于教学,也体现美感。
关键词 课堂语言 口才 修炼 艺术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最好工具。它对于要想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来说起着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或作用,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来讲更为至关重要。
1 课堂语言是一种艺术
有些老师,特别是那些理论知识丰富且热爱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虽然理论知识准备得相当充分,讲得也很辛苦,学生们却听不懂,而形成“茶壶倒饺子——有货出不来!”的被动局面,有的老师自认为天生“嘴笨”,认为自己不适合讲课 而自暴自弃。还有一些老师在连“嘴皮子”上下功夫,经常是口若悬河自我感觉良好,而失去主题。
课堂上听课的气氛活跃与热烈与否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当然是看老师的课堂语言运用的效果了。为什么同样的课程,不同的老师用同样的时间来讲,所用的语言字数相当,而获得学生们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呢?实践表明,课堂语言首先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当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你若很直白地说:“好,坐下!”而换个方式说:“恭喜你答对了,很好!”两种语言表达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若应用于课堂中,便可称其为课堂艺术语言,一堂课“演”(讲)下来也就是课堂语言艺术作品了。可见,课堂语言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克服其制约“口才”的一些个性,而以艺术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的。
2 对课堂语言艺术作用的关键因素
(1)对语言艺术起作用的首先是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渊博的知识、智慧的头脑做铺垫。教师应注重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有意识地“逼”自己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与智能储备,用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包括广博的常识性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说话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味,才会给予学生新的内容,学生也才乐于倾听和接受,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教数学的只掌握数学语言,教化学的只掌握化学语言,上课难免单调,尤其涉及面广的专业课更难免显得枯燥。
(2)对课堂语言艺术起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要饱含激情要具有号召力。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充分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至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讲课如同相声演员说相声一样,必须充分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这要求教师很熟练地掌握所讲内容,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讲解,才能充分地发挥语言技巧,从而达到“情见于辞、情发于声、情触于理”之效果。教师还应该恰到好处地把握感情的流量,应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标准。以自己“灼人”的力量,收到感人的效果。教师应该把握住感彩,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上课时,教师应该通过自己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恰当的手势等等,体现出不同的感彩。同时,根据授课内容的发展,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听。这样,以表情、语调作为课堂语言的辅助工具,就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语言的情感产生于教育者对象的无比热爱之中。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心理,授课时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语言一定要真诚。教师在授课时,语言真诚,并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如何加强课堂语言修炼
首先,修炼自己的学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语言是否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不只是语言技巧问题,还与教师的本身知识素养有关。“蚕食桑叶而后吐丝,蜂采百花而后酿蜜”。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在课堂上应用自如,似信手拈来,却匠心独运。为此,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还要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逻辑学等百科知识,还要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大量获取所教学科的新知识。这样教学语言才能形式多样、言之有物,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
其次,加强口语练习,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口才和其它才能一样,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和个体的实践,凭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志向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坚持自我训练,人人皆可有口才。教师的口语练习首先要扎扎实实过好“语音关”,根据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主要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方言土话,严禁污言秽语,禁忌口头禅,要自觉清除口语中的杂质,净化语言,美化语言,简练语言。
在备课时要备教学语言。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等等,都要想好顺序,讲究条理,注意遣词造句,力求思路清楚,语言清晰。教学语言要字斟句酌,音量、语调、速度、节奏、句式等,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变换。另外在讲课之前可以进行试讲,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对于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大有好处。有条件的可以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试讲语言,然后自己听听,或请别人听,把不妥之处消灭在正式讲课之前……这样坚持自我训练,教学语言才能言之有序,生动形象,形成个人的课堂语言风格。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基本功;利与弊
“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飞速进步,全国绝大部分大中等城市的学校都实现了教育技术现代化。在很多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和高校几乎普及了多媒体,许多教师已经习惯并且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演。确实,使用多媒体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能省时、省力,许多抽象的概念得以形象地展现,多媒体具备声像一体、人机交互、创设教学情境等优点,使得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五彩纷呈。事实上,衡量一节音乐课成功与否有诸多因素,除了良好的构思,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和重点、难点突出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表现出来的基本功对整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都未能引起音乐教师足够的重视。新课标实施以来,一些教师认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方便、省力,可以代替自己的示范,因而就不太重视自身基本功的训练。那些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的教师在多媒体的制作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甚至出现了“唯多媒体教学论”的不良倾向,仿佛不用多媒体教学就不能上课,就不能上好课。许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公开课看似热热闹闹、五彩纷呈,但总让人觉得缺少些什么,特别是转入传统教学,没有了这些现代设备的依赖,一些教师甚至连最基本的范唱、范奏都无法胜任,课堂教学难以进行。
一、音乐教师基本功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
通俗地讲,教师基本功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时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包括音乐专业基本能力和音乐教学基本能力两部分,前者可细分为声乐演唱的能力、钢琴弹奏的能力、舞蹈表演的能力、即兴伴奏的能力、乐队指挥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属于技能技巧。音乐教学基本功可细分为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的能力、语言组织的能力、科研写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偏重于理论和知识的积累。无论是技能技巧类的能力还是理论科研的能力,它们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精通一门技艺,做到“一专多能”,才能让音乐课堂教学具有感染力,才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只有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才能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表达离不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这些既需要教师发挥技能技巧的能力,也需要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
在教育技术发展落后的时期,许多老师仅凭“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多媒体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之前,许多音乐课的设备仅限于钢琴、录音机、磁带这些传统的教具。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具有感性抽象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具很难发挥音乐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具难以发挥的优势,其具体优势可总结如下:1.多媒体教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2.多媒体教学加强了音乐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3.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4.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加强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认知,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从实践教学来看,其弊端基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2.多媒体课件容量过大,一次定型的特点导致无法现场更改。3.多媒体教学容易限制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交流。4.实际环境限制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2】
三、多媒体教学仍需教师发挥基本功
多媒体课件多于音乐课堂教学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劣势也逐渐显现,在多媒体教学蓬勃发展的今天仍然需要教师发挥基本功。最近几年,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希望以此来提高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多媒体逐渐普及并大行其道的现代化教学氛围下,为什么要提高音乐教师的基本功?笔者根据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得出如下结论,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都是辅助手段,是教学的形式,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内容,当形式大于内容时,必然会削弱主体,使得主次颠倒,得不偿失。多媒体和教师基本功就像“尺”和“寸”的关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二者只有相互弥补,才能发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多媒体虽然集图像、声音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特点,但它终究不能代替教师声情并茂的现场示范,多媒体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过于繁复,容易导致学生颠倒主次,教师的分析讲解可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难点、重点,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从现实来看,多媒体对于环境和电子设备的依赖容易导致教学不能正常进行,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基本功就可以避免这一弊端。总而言之,机器不能代替人力的灵活,人力无法达到机器的高效,多媒体和教师基本功在当今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并驾齐驱,不可或缺。
四、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和教师基本功结合
《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在唱歌、欣赏等教学内容上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如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讨。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难点、重点以及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构思,合理地运用课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基本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课本《歌剧艺术》这一单元教学前,应通过教学构思,合理选择多媒体课件。内容导入部分可通过引导学生观看17世纪前后欧洲的艺术图像资料,熟悉美声唱法的起源和特点,然后分别对比分析美声唱法在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发展的情况。多媒体课件可采取幻灯片方式播放歌剧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经典的歌剧视频,如《今夜无人入睡》《晴朗的一天》等。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图像和视频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歌剧的起源和发展,但这还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教师发挥声乐特长,现场为学生演唱一首歌剧片段,即使达不到歌唱家的水平,但只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充分地投入情感,就一定能感染学生。正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只有一条唯一的路可以打动人民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你自己首先被打动。”【3】教师的生动示范充分地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特性,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比通过媒介传递的图像和声音更为直观和生动,也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多媒体的优点不容否认,但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多媒体课件不能解决音乐教学所有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忽视,提倡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忽视教师基本功。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有重点、有选择地选择多媒体的参与方式,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增强师生交流的互动性,积极有效地组织教学,做到既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便捷、高效特点,同时又能做到以情感人,师生互动,运用教师基本功,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使音乐成为审美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孟繁.多媒体音乐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1 教师语言能力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新理念下,教师的语言有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真的语言。“真”即真实,正确、真诚的语言,真的语言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或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学做真人。譬如:情境1:《乡下人家》课题导入:我是这样导入的:板书“乡下”,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热烈讨论着,有的谈了乡下的景物,有的谈了乡下的特产等等,这时,我接着问:与“乡下”相反的词是“城市”,面对城市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激烈地讨论城市里有“肯得鸡”、高楼大厦等等。乡下与城市相比较,你更喜欢哪里?学生举手表决,通过教师真诚的语言,真诚的提问,学生真诚地回答,表露了孩子真诚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学做真人。
第二境界:善的语言。所谓善的语言,就是恰到好处的教育语言,是在真的语言基础上达到了高一层的境界。情境2:记得在一次代课班级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学生生气地站起来说我:“老师,老师,他说我是猪!”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我灵机一动,说:“好呀!猪好呀!今年是猪年,金猪聚宝,看来,今年你会发财了。”这个同学一听呵呵地笑了,高高兴兴地坐下了。
第三境界:美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不仅应是真的,善的,而且应该是“美”的,即给以学生以审美的感受和熏陶,以美化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语言达到了这三重境界,课堂上学生的突发事件和杂言杂语,教师都能随机应变处理,化干戈为玉帛,使课堂顺畅进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教师语言达到“真、善、美”语言三种境界,教育就会达到和谐,得到发展。
2 教师提问能力
课堂上提问,最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智慧,有什么样的提问,就有什么样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①从文本中提问;②从学生回答中提问;③抓住信息提问;④抓住神态、动作提问。不同的时候,教师要用心体会,随时抓住问题,促成资源的开发、生成和利用。
3 教师观察能力
教师提问或学生提问后,教师要根据不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晴”。下面就学生在课堂里提问后的各种不同心理分析如下:
3.1 上进心理。优等生思维敏捷,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思考,并能作出比较切题的回答,表情轻松自然,举手踊跃,回答流畅。教学中,对待这类学生,要适当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3.2 表现心理。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性极高,但由于他们具有争强好胜,存在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往往欠思考,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真正领会或仅有初步理解,就急忙举手回答,有时他们还会故意借助言行来引起老师对他们的注意,盼着老师提问他,以达到表现自己的目的。
教学中,对待有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既不能完全附和,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乱加指责、挖苦、取笑。当其回答问题正确时,也不要过多地表扬,以免他们沾沾自喜,产生骄傲情绪,可对他们适宜地提一些思考性问题;当其问答欠确切时,要及时启发他们准确地回答。小结时,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指出其回答错误是由于没有经过认真地思考,指导他们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3 怯懦心理。有些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表情拘束、紧张。他们当中有的成绩较好,但因胆小或某种原因思维受阻,一时“想不起来”,回答问题结结巴巴或不切题意。教学中,对待存在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留给他们充分分析思考的时间,思考以后仍出现紧张现象,也不要为了节省时间而叫他们“坐下”,急着叫别的同学回答,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并从语气、态度各方面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鼓励他们大胆作答。
3.4 保守心理。这一类学生多半性格内向,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能理解掌握并能给出正确的回答,但不愿举手回答,不愿过多地显示自己,缺乏激情,竞争心理不强。教学中,对待这类学生绝不能降低要求,教师除了给他们讲清课堂提问的作用和意义外,还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提问记分、口试等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激情,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使其产生竞争心理,克服保守心理。
3.5 自弃自得。这一部份学生多数是差生,思维迟钝,注意力容易转移,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思考,经常处于“神游太空”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其成绩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课堂中“问得少”,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提高。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4 教师答问后的处理
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答得不够全面、深刻、正确、甚至一无是处,教师都应认真地进行处理。
4.1 接通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茫然无知,主要原因是理解跟不上去,找不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指给学生思考的方向,接通学生的思路。
4.2 拨正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理解偏离了问题的要求,答得不够正确或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好好审题,通过审题弄清题目要求的是什么,来拨正学生的思路,学生审明了题意,拨正了思路,经过再读再思之后,对问题就可能作出正确答案。
4.3 深拓思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浮于文字的表面,不够深刻时,教师就应通过深拓学生思路的方法加以指导,经过教师深拓学生的思路,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就会达到应有的深度。
4.4 广开思路。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有时学生理解得不够全面,虽答对了一部分,但不完善。教师应该通过广开思路予以指导,广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对问题就会得到较全面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能作出完整的答案。
5 教师捕捉信息能力
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和体验,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堂中出现的教学资源。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出自己话语的生长点,然后生发开来,或谈同一个话题的不同方面,或谈与同一个话题有关的看法,或谈与同一个话题相反的看法,因双方话题一致,容易沟通;若所谈不同,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
6 教师评价能力
教师评价能力体现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的心境;②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③教师的的语言能力;④教师的为人处事能力;⑤教师育人的层次性。
7 教师控制情绪能力
如果上课前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教师千万不要将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有情绪的教师是无法上好课的。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而言之,在新理念指引下,每位教师必须要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必须要学会课堂传授的本领。只有学会这些,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柳菊兴.语文课程标准老师资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黄爱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较好地展示了他扎实的“三项基本功”,他在该课中用鲜活的例子,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巧妙的比较与优化,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的大空间。
一、善于举例,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抽象的“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但是,对于初次认识“圆”的小学生来说,“圆”又是很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举出恰当的例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表象基础,以利于学生获得“圆”的感知。
黄老师在课的引入部分,用课件出示下水道的井盖图片。井盖之所以是圆形的,因为这样设计它不容易掉下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圆形的井盖不容易掉下去呢?”学生形成一致的观点“盖子和井口都是圆的,盖子中最长的线段比井口中最长的线段长”,从中找到了盖子比井口长的那条线――直径。接着在深入研究直径中,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等新知。黄老师善于从生活素材中寻求数学学习的鲜活例子。如“下水道的井盖”是基于生活实际的题材,有利于学生较快地发现“圆的特征”,并较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圆”的概念。
二、善于提问,为学生提供探究“圆”的大空间
黄老师让学生围绕“为什么圆形的井盖不容易掉下去”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讨论,并结合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认识直径的概念。在交流“关于直径,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中,学生纷纷上台板书,写出了多种不同的结论。如:“直径有无数条”、“直径是数不完的”、“直径是最长的宽”、“直径都是一样长的”、“每一条直径都是通过圆心对折出来的”、“直径必须通过圆心”、“一个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直径是没有最长的”……学生写完后让他们说出各自的想法,如“直径是数不完的,因为直径有无数条”、“直径都是一样长的,因为所有直径都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没有最长的,因为直径都是一样长的”……教师一一肯定学生正确的观点。对于学生不太准确的理解,黄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有学生认为“直径是最长的宽,因为它比圆里小一点的直径都要长”。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小一点的直径吗?这个结论怎么改更准确?”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达成共识:“直径要比不通过圆心并且两端在圆上的线段长。”学生对直径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教师再次提问:“直径研究完了,半径容易吗?你们觉得半径跟直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吗?”让学生把黑板上半径与直径的相同点用红色笔圈出来,学生一一圈出。学生在讨论、交流直径和半径的特征的过程中,还认识了圆心,讨论了圆的画法等知识。
为了避免教师“包办代替”、提问过于简单的情况出现,数学教师应该学会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或自由度,能给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的“大问题”。黄老师设计的“为什么圆形的井盖不容易掉下去”引发了学生对该内容的极大兴趣,学生从井盖中想像到圆有无数条直径,将生活现实与抽象的“圆”建立起联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直径,黄老师又设计了一大问题“关于直径,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直径”的本质作出说明。“你们觉得半径跟直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一问题让学生在不同概念之间作出比较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学生在研究直径的基础上,结合“圈一圈”活动,轻松地认识了圆的半径。
三、善于比较与优化,让学生深化理解“圆”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