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04:33
序论:在您撰写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建筑装饰;室内设计;设计思维表达;手绘
根据中国商情报网资料显示我国建筑装饰业以每年15%以上速度发展,到2013年,其年总产值接近24170亿元。巨大经济规模使装修市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端工程。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对室内设计师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社会在建筑装饰设计人才培养上也有较大进步。但现状巨大的市场却缺乏高级设计师。
相关概念
室内设计师的职业能力与后期职业能力
高等院校毕业生成为室内设计师职业生涯一般经过毕业实习绘图员,也就是帮助设计师画图的学徒,再成长为能独立设计的设计员,再到能独立面对客户交流接单。最后到指导他人进行设计构思表达修改的设计总监。其中成为接单设计师和设计总监手绘表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能力。
手绘表现图主要分为三类:手绘效果图、快速手绘表现草图、设计分析草图。
研究意义
1.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对多数企业建筑装饰设计员就业情况调查总结后,发现室内装饰行业就业门槛低,很多公司招个绘图员能操作cad买几本设计书就开始吹嘘自己是专业设计公司,靠嘴巴忽悠客户。这样的做法只能毁坏市场,提高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净化市场迫在眉睫。
2.尽快满足企业对高端设计师需求并找到改革高校室内设计手绘教学模式的方法。
2011-2013三年,利用对实习生走访活动,作者对浙江省东阳市广奥装饰有限公司、博宇装饰有限公司,台州经济开发区设计事务所等设计公司调研,共下发的360份问卷调查收回336份,其中对从业设计师年龄、学历、收入、岗位、手绘能力学习途径、手绘能力在室内设计职业中重要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调研,以下是问卷调查的分析和总结:
经过调研发现由于设计师手绘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导致大量装饰设计员上岗后手绘能力无用武之地,或者根本不知如何使用手绘设计能力。面对客户只能通过价格竞争、或者用专业电脑效果图公司制作的数字表现图像等手段吸引客户,并不能真正直观的表达和分析自己的创意创新及理念。目前多数设计院校对手绘能力培养重点还是放在造型,光影,质感,写实的内容上,还在以八九十年代社会需求来要求现在的学生,当时社会电脑数字绘图还没有完全兴起,所以手绘设计以写实路线为主。而今,很多学校教学仍然采用十几年前的教学方法内容和教学手段,没有和社会企业实际需求接轨,导致学艺无用的问题产生。
另外装饰设计师岗位由于其能力上的差距同时造成了收入上的巨大差距,设计助理也就是普通绘图员岗位多数收入不到千元。走访实习生调研活动也对设计师年龄层次也进行了调研,能适用手绘设计的设计师平均年龄较大,说明手绘设计能力需要年龄时间积累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被逐渐发现提高的。所以在教学中存在如何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手绘教学效率的问题。
装饰设计师后期职业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关系到设计师个人本身物质条件提升,也关系到相关培养院校的声誉,部分装饰设计员设计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带动行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本文从研究职业岗位能力入手多角度分析研究室内设计师必备的后期职业能力的构建与培养。本研究内容也为各高校培养装饰设计人才提供一定借鉴。
国内外设计师手绘表达能力研究
国内手绘设计技术发展:
从纵向上来看手绘的发展历史,在原始社会以羊大为美,羊长得大,长得肥就是最美好的事物。当时的原始人绘画、文字等内容都是围绕致用性为主。猎人们捕猎后利用闲暇时间总结狩猎经验,传授狩猎技能时利用手绘记录下狩猎过程和场景。最初的手绘是从致用性开始的。
历史发展到封建社会时期,手绘有了更多的内涵,不单是以致用为主,致用性也包含了设计功能,还兼具了培养审美,提升艺术情操的作用。王树良提到古代中国士大夫阶层都是以文人为主,都有一个基本能力就是书画。他们研究绘画,有娴熟的绘画功底,将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构图等技巧和绘画美学方法因借于园林居室造景艺术上,道法自然,因人而设,精在体宜,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另外古代工匠有园艺工匠、砖雕工匠、画工、木雕工、这些工种学艺都是以绘画入门,必须学习工笔白描画。这些绘画训练无疑提升了这个匠人们的艺术水准。这两种不同阶层的人合作建造的中国古典园林和环境景观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传世经典建筑及园林景观设计如:安徽宏村、苏州华林园。
除了艺术上的追求,手绘的设计作用也已经初具雏形,从北宋王安石执政时期,为挽救统治阶级的危机,由将作监编修了《营造法式》第一版,这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师手册。如:铺作斗拱手工制图 造蜀柱义手托脚之制。
随着历史发展,当今社会手绘具备更多更丰富的内涵,是应用于各个行业手工绘制图案的技术手法,设计类手绘。
王澎是国内唯一获得过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设计师。从王澎设计师手绘设计稿可以看出,王澎设计师的手绘功底非常扎实,散点透视抓得很准,设计稿主要是分析建筑造型和空间组织形式及功能等内容。王澎通过对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陈洪绶在他的名画《五泄山图》理解使用手绘技法分析 “切片式”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构思,从而创作出经典获奖作品。从中可以看出手绘技术对高端设计师设计构思的作用。
郑孝东是广州星艺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后来曾担任庐山手绘训练营和绘世界培训学校的教师。在国内室内设计界已经颇具名气,其手绘风格由于有真正的实践经历,所以偏向于实用。绘制技术及效果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内容是空间划分,材料结构使用及工艺节点说明。缺点是不具备环境和心理分析功能。
另外国内还有大多数专门的画家式手绘效果图“设计师”。这些设计师没有实际的经典设计作品流传,但有不少绘画作品成为各大院校师生临摹学习技法的经典作品。
国外室内设计师职业后期设计表达能力培养分析
国外在手绘设计从横向上比较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家水平相对较高。西方国家因为其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在学术和技术方面相对国内都有优势。西方高校课程也是把手绘设计列为必修课程,强调创意创新设计用途。并且手绘课程与设计课程结合授课不课割裂。以设计表达训练手绘技法。刘滨宜对十所美国建筑景观大学课程设置进行总结,设计与表达并不分开而是一个整体。
国际建筑设计怪才“扎哈哈迪德”流动的艺术,通过观察扎哈哈迪德手稿,我们可以看其手绘就是在提炼曲线元素而绘制的。其他手绘设计稿主要用来分析建筑形态和功能等设计内容。
被誉为清水混凝土大师的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注重表现空间环境,以及建筑造型、空间分隔、外部环境、立面结构、设计元素提炼、分析计算等内容。其设计的上海保利大剧院模型上甚至也出现其手绘分析计算的内容。可以看出手绘在真正的设计过程中无处不在,无处不用。
日本的伊东丰雄的设计过程同样也是从草图设计开始,其设计草图到施工图到模型的设计流程,手绘功底极其扎实。
从日本设计师长谷川矩祥著作可以看到手绘工具已经采用绘图板结合手绘的电脑手绘技术,既有传统手绘的记录表达优点,又兼具电脑辅助设计易修改保存的优点,缺点是投资大携带不便.
钱强提到日本室内设计士职业资格考试是日本国家正规职业资格考试,其中室内设计进行画就是室内设计手绘草图。是日本设计师资格考试的必考项目。
美国等国家教育重视想象力培养,想象力被看作社会进步的根本,任何东西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大到飞机、坦克、小到手表、手机、鼠标这些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都是想像力的结晶。在设计师手中想象力的表达介质就是手绘,手绘技艺娴熟可以做到所想即所得,心手合一。
现代室内设计手绘设计功能及内容的发展
现代手绘设计作用也经历了一个演变期和电脑技术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80-90年代中期电脑速度还很慢,在绘图上功能还不够强大,电脑表现图还不能超过手绘表现图,那个时期手绘表现图追求的是一种写实,细腻逼真的表现效果。有很多设计师画几天甚至更久的时间精心描摹一张表现作品。
随着电脑技术发展目前电脑效果图已经完全超越了手绘表现图所能表现的效果了,花时间也差不多甚至更快。所以用手绘和计算机效果图比效果那肯定是有差距的。所以导致很多设计师认为电脑效果图要完全取代手绘效果图的作用,把手绘表现看得一无是处,九十年代末期到现在手绘表现都在经历一个低潮。那就是因为很多设计师都忽略了手绘表达在培养设计师艺术人文修养中的作用。也忽略了手绘在设计在现场记录与快速表达,造型创意,设计功能分析,设计环境分析,设计元素分析等方面的作用,使手绘学习和手绘使用人为的割裂开。其实手绘在捕捉设计灵感,绘制设计方案草图表达设计思维,分析建筑形态提炼设计元素,建筑功能分析,建筑空间设计,建筑形态设计,辅助计算,辅助沟通表达。又不可替代作用即使在电脑信息时代,手绘这种原始表达方式也永远不可能被淘汰,它具有电脑设计不可取代的先天优势。手绘是高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设计武器。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载体,掌握好手绘技术可以使设计水平获得极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对照国内外设计师手绘作品发现,目前国内在手绘技法教学基本与国际接轨。在绘画和设计水平上也较接近。但是国外教学强调表现画实用性的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并不一味追求快,而是更重视表达的准确性和所想即所得。
西方国家设计师作品多用于设计,国内手绘作品多用于教学,国外设计师作品偏重于设计内容表现及设计过程分析。国内手绘作品多数是用于表现写实与艺术。
手绘技术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时展和企业实际需求认识到手绘设计教学所需解决问题。
1.手绘表现图的三大基础能力培养
(1)构图:手绘表现图中,透视和比例和构图构成了表现图的形。
绘表现图的构图形式主要有:全景构图、远景构图、中景构图、近景构图和局部特写构图。从形式美角度分为:黄金比例构图,水平式,垂直式 散点式等
(2)透视:必须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三点透视、散点透视等多种透视的基本原理,然而针对室内设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相对常见。符合普通人常见观察视角。
(3)比例:比例指的是画作中的物体大小、长宽高之间的数量关系。
抓比例的关键就是应该做到数据在心中。
手绘技术教学重点在于让学员掌握如何画好物体的形、比例、透视、抓准透视和比例构图表现图就成功了一半。
2.“赏算忆”学习模式对室内设计表现图的水平的促进作用
室内手绘表现图是以功能性为主的绘画作品。这类作品不像一些纯艺术作品,无法罗列评定好坏的标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一类绘画作品是可以找到绘画规律和评定标准的。
有经验的画家都应该知道在绘制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时要从多个方面思考再入手。例如画家在作画时首先考虑绘画对象的形,所谓形准就是所画对象的,透视,比例,构图和轮廓结构。形准了才能开始勾线。线条轮廓有了虚实和空间感,并且尽量做到干练干脆这样才会好看,再开始上色,色彩同时要兼顾笔触美感、空间体积质感光感色彩搭配等绘画因素。当然画面如果兼具比德,畅神,自然那就更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了。
评判透视、比例、构图、结构、空间、线条、光与色彩等经验的获得是如何来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个途径就是使用传统绘画训练方法,不断的临摹训练。在大量临摹训练中慢慢体悟画中精神并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另外就是通过勤看。勤思考。从他人作品中总结绘画规律。
另一个途径就是欣赏与鉴定,只是看画看一千张而不去绘画是绝对画不出一张好的作品,因为看的人并没有真正思考和懂得这些画好在哪里。但是如果在看画的同时培养学员不断的从形式美法则的各个要素去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导学员分析作品的各个评判要素,形成一种一幅画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的风气后,那么学员很快就会掌握一幅作品好坏的评判方法。并且将自然的在作画过程中注意到自己绘画中不符合评判标准的地方。
也就是说这时候设计员的欣赏水平高低能够一定程度左右画面效果好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员对画面分析思考总结能力也就是鉴赏力。通俗解释就是必须首先做到眼比手高,再逐渐的发展到心手合一的境界。
解决鉴赏能力问题后再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事半功倍的效果,比传统量化训练提高的效果,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员专研思考能力。
3.研究默写、记忆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科学快速地学习掌握各种表现技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训练方法上采取了“三段式”的教学方法,即第一阶段临摹优秀的表现图,做到逼真临摹,第二阶段进行照片临摹或写生,体会真实的空间物象塑造,第三阶段重新回头默写表现图,强调记忆训练,忆即可积累设计素材,又能锻炼现场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设计师脑子里的素材多少决定了设计师现场表现和设计表达能力的高低,强化默写考试及设计表达能力之间的关系,强调记忆能力的培养。
4.研究如何培养学员想象力创新能力,设计分析表达能力。主要是结合工程案例进行设计分析结合口头表达分析。结合手绘设计内容的发展设计更适合当代学生的设计训练案例,以培养设计灵感想象力和手绘技法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
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赏算忆训”教学模式。
5.另外室内设计师手绘技能需要做到“三多”:就是多看、多想、多练。
多看:“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多练:徒手勾画、记录、速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多想:在欣赏佳作时养成用脑习惯,观察时多比较、多思考、多总结,使自己眼心手同步训练,这样才能达到心手合一。
三多教学法属于量化训练方式,设计出适合短期教育教学模式的赏、算、忆、分析、表述教学模式。赏、算、忆与传统三多模式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6.在项目训练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创新出快速透视制图组合技法
主要应用真高线测量进深法、距点法、量点法、对角线测距法、以及视平线测高法,地面投影方体生成法等多种快速测算方法组合成快速绘制室内空间表现透视图技法。
快速测量计算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比例和透视。从而快速表现室内空间。以下列举几个创新技法。
对角线测距法:
此方法首先利用方体法把室内空间地面分解成诺干正方形,再利用正方形对角线将地面上的正方形等分,从而快速将室内空间图纸网格化。再利用网格抓准比例和透视关系。
如上图所示正方形对角线交点a做水平直线将正方形等分。利用这个原理在透视制图中可以快速判断绘制室内空间的进深。从而快速抓准制图比例。此技法有利于绘画基础较弱的人快速掌握抓形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一点透视及两点透视制图。
视平线测高法:
此方法利用视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地面垂线均等距的原理。利用先根据真高线设定好的视平线来测量室内空间所绘制物体的高度。结合距点法、对角线测距法可以完美的测量室内空间手绘图空间的长宽高纵深的比例关系和透视关系。同样此方法适用于一点及两点透视制图。
视平线测高大大提高了徒手手绘制图的准确率。使大量的量化训练得到减低。
地面投影生成家具造型法
如下图所示使用距点法、量点法、对角线测距法、视平线测高法等方法绘制好室内空间网格图后可以根据网格分布家具大小及位置。绘制出家具地面投影。大部分家具都可以被看作为基本型是方体。先根据方形投影生成立方体,这样比较容易控制好透视找到灭点。再根据立方体基本型逐步细化绘制出家具具体造型(如图所示)
以上几种方法系统结合可以明显提高绘画水平,减少训练时间。
7.根据工作需要创新每种技艺的训练方法
室内设计师的速写训练非常重要,速写可以是一种训练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室内表现速写中线条以直线为主。一张建筑表现室内手绘表现图中的线条80%以上是直线。所以在培养设计师后期职业能力时,要注意直线的训练。这里主要创新出几种教学方法,两点连线、蜘蛛线、网格线等训练法。
两点连线法
大家都知道两点连接成一条直线段,通过连接距离是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等距离的两个点。进行直线感觉的训练。这种训练需要量化训练。好处是简单高效。被训者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进行非常大量的训练。训练成效周期短。一定时间内就可以绘制出干脆有力的直线段。满足设计师绘制直线的基本功要求。
蜘蛛线法
蜘蛛线法主要是针对设计师绘制室内手绘表现图时需要表现各种方向的线条。训练设计师在各个方向上拉直线的手感。
网格线法
网格线法主要是对设计师绘制水平线垂线和对角线进行训练,并且能有效训练设计师控制线条长短的能力。
通过以上两点连线法和蜘蛛线法、网格线法几种直线训练法,使设计师能够快速灵活掌握直线绘制能力。为绘制室内空间表现图打下坚实基础。
七、小结
目前在通过对手绘对设计师后期职业能力影响深化研究过程中,对手绘课程设计理念上有更新,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项目)为导向,用任务进行驱动,使学生能力更符合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强.日本室内设计士资格的考试 [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4,(2)
[2]日.长谷川矩祥.效果图表现技法系列[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8
[3]刘旭.图解室内设计思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7
关键词:环境设计;直观性;基本观点;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
对于室内设计除了有使用安排和冷暖光照等物质的功能方面的要求,还有和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和风格文脉的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人们长时间的生活在活动于室内,然而现代室内设计也称室内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系中的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在室内的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方面,总的来说,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和社会经济和民俗民风等密切有关联。时代的变化,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拥有着时代的标记。这是由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施工工艺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室内设计中,从整体看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是: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使用性质――为什么样的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设计构思的时候,需要的运用物质技术和手段,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原则,即各种各样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
二、室内设计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各类民居的北京的四合院、四川的山地住宅、云南的“一颗印”和山西民宅大院和福建客家土楼和泰族干阑式住宅和上海的里弄建筑等,在这些地域文化的建筑形体与空间室内组织,在建筑装饰的设计和装修工艺制作方面,都有借鉴成果。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巳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国外,公元前古埃及的是贵族宅邸的遗址中,抹灰墙上绘画有彩色竖直条纹,地上铺有草编织物体,还有各类家具和生活用品.古埃及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柱的装饰纹样均很精美,神庙大柱厅内硕大的石柱群和极为压抑的厅内空间,正是符合古埃及神庙所需的森严神秘的室内氛围,是神庙的精神功能所需要的设计。
三、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室内设计需要注重的是研究人民的行为心理与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设计观念出发,仍需二者结合。总之要达到―― 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的平衡和综合。时代感和历史文脉并重历史文脉:并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和符号来解释的,而是广义地涉及规划思想、平面布局、空间组织特征,设计中的哲学思想。不一样的空间给于人民的不一样的感觉。加强了队整体环境的感官。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于环境的整体和文化特征,跟建筑功能的特点的很多方面考虑全面。科学性与艺术性合体,现代设计的基本点,这是在室内设计中重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相互之间的结合。科学性,包括新型材料与结构构成与施工工艺,很好的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跟设计手段的变化。在重物质技术手段,重视建筑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形象,具有视觉愉悦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科学性与艺术性;遇到不同的类型和功能特点的室内环境可能有所侧重,但从宏观整体的。
四、室内设计原则
(一)室内设计是要满足于使用的功能,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跟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的尺寸,空间的比例;合理的配置陈设和家具,解决室内的通风,采光和照明,还要注意室内设计的色调总体效果。室内设计是创造很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目标,把满足人民在室内设计进行生产和生活和工作和休息要求置于第一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运用功能,使室内环境科学化与合理化和舒适化。
(二)室内设计必须满足于精神的要求
室内设计考虑使用精神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艺术感染、视觉反映心理感受)。室内设计精神是会要影响人民情感,还会影响人民的行动和意志,所以要研究人民认识的特征和规律;研究人民和环境相互作用;研究人情感与意志。设计的人必须要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手段去影响人民的情感,使得有升华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果能突出表现那种构思与意境,那么,它会产生强烈的艺术的感染力,很好地发挥精神功能方面作用。
(三)室内设计要满足于现代技术的要求
现代的室内装饰设计,它于现代科学技术之中,要想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的成果。建筑的空间创新于结构造型创新有着很大的联系,第二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的考虑到结构造型中的美的形象,把艺术于技术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要求室内设计的人必须具备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性能、特点。
(四)室内装饰设计必须要符合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要求
由于人们所在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不一样,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都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有着很大差异。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国家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和文化素养的因素都不一样,使得室内设计也有不一样。
参考文献:
[1]黄白.关于室内装饰设计色彩调节的几个问题[]J
[2]卓文.高慧强.3dsMax室内设计精华案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65-184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产性实训基地 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朱友发(1966- ),男,湖北荆门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闵捷(1965- ),女,河南南阳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卢伟(1967- ),男,湖南常德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广州 增城 51137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接珠三角区域经济的策略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208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76-03
本文以民办高职院校为平台,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给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模式和举措,为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
关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有多种说法:有从“生产性”出发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能够生产出真实产品或提供真实服务的实训基地,并且以开展实践教学、在真实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有从“真枪真刀”出发,认为生产性实训就是要尽可能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一样,让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增长实战能力;也有从“仿真性”出发,认为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教学基地都属于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们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依据高职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整合和利用校内自身资源和优势,由学校独立或与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合作,通过真实产品的生产经营、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活动过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其形式包括:校内实习超市、校内实习工厂、校内创意工作室、校内法律、财务咨询公司、电商校园商场等。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新理念,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整体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为今后发展增加后劲。其目的是通过“主动学习”来实现的,这里的“主动学习”指学生在实习基地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中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培育。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育人的新范式,其特质在于包含了实践与教学的结合与交替。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学生一边在基地实习,一边在基地学习理论。在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实习不是模拟和参观,而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实习与教学两种场所的两种活动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结合,交替进行的。
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条有别于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需要通过相当的实践课程来实现。在国外,技能型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来实现的。国内高职院校也不乏仿照外国的做法,努力争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培养方式,但由于企业参与度不高,效果不太理想;有些民办高职院校也尝试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但由于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这种方式缺乏持续性;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又缺乏企业真实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设,引入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具有企业生产经营属性,又由学校主导,具有教学属性;学校企业不断投入,保证了其可持续发展性。
二、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论支撑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哲学基础
1.认识论的实践观点,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最基本的哲学观点。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从主观到客观的反复过程,需要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无限循环以至无穷。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既是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所学知识的过程。
2.建构主义“主动学习”的哲学思想,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交替式”学习的重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将“真实情景”和“工学交替”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倒逼学生自主学习。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1.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老师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教师的关系说:做便是学。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那才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边干边学”“教学做一体”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2.莱夫和温格的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于1990年前后提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要根植于情景之中,把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应用这些知识的实际情景中去学习,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比如,要学习做菜,就应该在厨房里学习,因为以后炒菜就是在厨房里;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的。情境学习理论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3.加德纳德和斯滕伯格的多元智力理论。20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
加德纳德和斯滕伯格的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将实践智力的测评作为学生智力测评的一部分,为学生智力测评的科学性、全面性、公平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一)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
1.自筹资金型。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学校主导型模式。由学校(师生)出资,在设备、管理等方面建立与现代企业相同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建立的以商棚为平台的跳蚤市场,以创业园为平台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基于校园电商平台为主题的线上、线下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基地,以及“日日鲜”保鲜蔬菜连锁超市、机电系汽车服务中心、财经系会计服务中心等都属于这种模式。
2.学校主导型。这种模式包括学校自筹资金、行业或企业捐助、社会赞助等形式。其突出特点是:生产经营和实践教学,主要由学校负责、统一安排,便于实施教学计划。广州松田职业学院物流实训室得到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的支持,公司赞助设备价值数万元;创业园得到天猫公司赞助,建立“天猫小邮局”实训基地;机电系得到广州兆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赞助,建立汽车服务中心。
3.筑巢引凤型。这种模式在学校拥有场地、厂房或其他设施,而缺少部分或全部设备或企业化管理模式、技术力量、销售渠道等因素的情况下,学校往往通过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与之配套的设施、生产要素,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在生产经营的同时,开展学生的实训活动,实现“学做合一”的目标。
4.咨询服务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图文资料、技术等条件,为企业、政府机构、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如电脑设计、会计事务法律事务服务、会议策划与管理、礼仪服务、艺术设计服务、建筑设计服务等;或依据企业的问题,展开调查,提出方案、建议。特点是投入少、市场风险小。
5.股份合作型。学校通过灵活的筹资方式,向企业或师生或社会融资,形成股份制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超市多属于这种模式。
6.共建共享型。学校和企业依据双方各自的优势,本着互惠互利原则,通过合同形式,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组建实训教学领导机构,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训课程项目,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分担教学与实训任务。
(二)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和制度问题。我国高职教育实训条件滞后是影响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受资金制约,学校现有实训基地有限,而企业愿意投资学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愿望不高。原因主要有:(1)政府层面缺少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如以税收优惠和减免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实习基地建设。(2)校企工学结合思路不宽和缺少成熟的经验。学校的内生动力不足,没有实践教学方面的战略规划;多数企业属于生存型或发展型企业,没有足够实力和境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2.实习基地存在利益和功能冲突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着投资方(老板)、经营方(管理层)教师、学生、实习基地企业(企业方),还有已经在学院经营的各个商家。现在要引进企业(项目)建设生产性实习基地,就会出现学生实习基地经营的产品(项目)和已经在校园经营产品(项目)的矛盾与冲突。同时,在实训基地运营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课程教学与实际经营的矛盾与冲突。如果生产性实训基地还要实施其他的功能,那么其他矛盾和冲突还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叠加就会导致基地功能发挥不当,开发运营不力。
3.实习基地存在组织和管理问题。尽管成立了以学生为团队的管理机构,但由于实习基地的建设运营时间短,在实习基地与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和实践教学环节对接,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和对实习基地教学的督导方面还缺少配套的制度和考核方案。这样就使得实习基地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还不高,还需要优化和提升。
(三)民办高职院校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举措
1.政府应该进行精神支持和政策扶持,优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宏观环境。民办高职相对公办院校,在身份、地位、规划、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弱势,而民办高职自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缓解我国高职教育实习实训难题的创新模式。政府层面应该加强精神支持和政策扶持,政府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规范的政策,完善制度设计,积极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实训、实践条件的改善。
2.找准切入点,挑选典型专业,加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学校要结合相关专业的性质、区域产业实际需要,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体系的调整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机会,使实践教学更加适应民办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
3.完善和优化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功能。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功能应该包括市场功能(即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咨询等功能)和教学功能。完善和优化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功能就是要发挥市场功能和教学功能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践中片面注重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基地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4.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能力。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超、素质结构合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让教师全程参与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咨询,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实训,将教学与实践、课堂与车间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教的师教学水平。
可围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经营)岗位所涉及的一系列(新)工序、(新)技能组建一支专业教师团队。一方面,将教师在校内生产性基地进行挂职生产(经营)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根据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挂职生产(经营)的实际效果编写教材、开发课程乃至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与随之而来的教学改革的双重驱动,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5.利用实训基地平台,建立行业、企业产学合作机制。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进行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并形成互动机制。企业可以对实习基地进行深度投入,合作开发产品、合作制订营销方案、合作编写可以用于学生实训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工学结合的教材;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设备和资源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项目咨询等社会服务。
6.建立校园社区网站,探索线上实践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组织指导学生开发和建立实训基地校园社区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探索建立线上实践教学模式,拓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2).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王川.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 室内设计 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一、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
第一,室内设计反映了传统文化元素。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横的角度来看,无论何种风格的设计,它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因而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
第二,传统文化元素影响了室内设计。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现代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即使最“反传统”的设计师,他也得以“传统”作为参照物来定义与演译自己的思维。
第三,优秀的设计师应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之中。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代的设计师拥有前人不曾具备的更多条件。计算机的应用、互联网的发展,使设计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时代感。但作品形式上的丰富代替不了内容上的回归,室内设计师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作品所具有的优良质地和温情。我们要创作出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和室内空间,必然会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大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的。
二、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第一,中式设计思想精华的传承。中国古代对居住环境的研究和追求,其精雕细琢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的一些室内设计理念,和如今最流行的简约主义很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如:(1)宜设而设,精在体宜: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2)删繁去奢,绘事后素:删繁是指去除过于复杂的装饰,去奢其实也是很重要。“绘事后素”是孔子的话,是他对美的一种看法,这体现了一种“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3)因景互借:因景互借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整体观。居室、住宅、庭院,小环境和大环境统一在一起考虑,目的是实现一个艺术化的生活环境。
第二,传统符号的运用。中国的传统符号主要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传统宗教纹饰符号等。一般其手法有:
一是抽象简约。这种手法是对传统形式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韵,使传统的儒、道、禅中的某一种文化,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
二是符号拼贴。其特点是将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构件加以抽象、裂解或变形,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室内元素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
三是移植与嫁接。即对儒、道、禅历史文化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在设计中,有时还可借用外来文化中的某些要素与本土文化元素共生与一体。
现代设计不仅要让传统艺术和文化在各方面得以运用,还应该结合现有的技术与工艺对传统装饰艺术进行延伸与拓展。
第三,体现富有文化内涵的陈设艺术。陈设艺术以传统文化作为根基,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独树一帜地将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进行和谐有机的结合,满足人们对美学的要求和审美情趣的追求。陈设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征、强烈的地域特色,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重要的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久远,由于历史、地域、宗教、文化、经济、习俗、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千资百态的陈设艺术,这是我国室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的陈设风格已成为东方的一大特点,它蕴含两种品质:一是庄严典雅的气度,二是潇洒飘逸的气韵,象征着深奥超脱的性灵意境。继承传统文化的陈设艺术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归属。我们不能忘却传统,更不能刻意模仿传统,要继往,更要开来。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对自然采取顺应、亲和的态度,对自然景物非常喜爱。这种淳朴亲切的自然情怀反映在室内空间的处理和陈设设计上,将自然要素尽量组织到内部空间中。在室内营建日益精巧、和谐、完整的景观体系,体现人与自然的相融关系。利用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形成开敞和半开敞的空间,将室外景观“借”入室内;绿色植物和盆景,作为室内陈设部分,使室内增添更多的自然景观元素。中国传统室内陈设设计也力求表达特定的情感意境,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可以为现代室内设计所借鉴。
三、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设计重在创新,全盘仿古让人感到乏味,因为只见仿造而无创造。设计为实用器物注入了艺术,然而杰出的艺术是不可重复的,是独一无二的,摹仿他人的最大缺陷在于完全丧失了自我,丧失了个性,从而也就丧失了设计艺术本身,对待传统文化元素更应如此。然而,许多人不是把传统看作是一条流动不息的长河与之共同汇进大海,而是把传统当作一潭死水甘愿投身深渊。我们不能总是安于和甘于重蹈前人的蹊径,总要勇敢迈出踏向未和领域的探险脚步。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设计艺术体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同时,又能避免僵化,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无限丰富而鲜活的美的素材,加以创造、更新,答案是肯定的:“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装饰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有人说,这只能是个一流的梦想。但我要说,只有当我们拥有了一流的梦想,才能在未来的装饰艺术创作中,拥有一流的模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可笼统地“继承传统”,传统不可能全盘照旧也不会全部中断和丧失,它经历的应是一个扬弃过程。随着新颍辈出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更新的观念和情趣,飞速发展的世界交流和融通,如果不能大胆否定与当今时代不合拍的传统,那么我国当代室内外设计将会远离时代精神,重蹈闭关自守的覆辙,更谈不上创新和特色。好的室内外设计能改变人的生产方式,只有搞清本质规律、生存土壤,找准它与现代设计相通之处,灵活运用,才可能推陈出新、创造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应用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幸运的。如何正确运用传统文化,使它披上时代的彩霞,洋溢生命的气息是每个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当然,作为“凝固的音乐”的设计体系更需要把握好设计中的点点滴滴,在深入挖掘优秀设计遗产精华的同时,更要大胆地学习一切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以立新为轴心,广取博收古今中外设计创作的精粹,让艺术素养溶入自己的血液,形成一种涵养,渗透在每件作品中,使它散发出灵性与生机。
一、致力于理性思考和探索,不断更新和创新职业教育理念
1.“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路径和总枢纽
目前,高职教育办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比较明确,但在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上又存在着缺失。这就是我们在办学实践中所面临的“目标”和“途径”的困惑。示范院校建设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路径和总枢纽,高职院校必须依托企业设专业,依靠企业建专业,企业为主评专业。因此,寻求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理应成为每一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具体的实现形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式、保障机制诸要素的有机整合。它主要规定和规范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培养什么规格、什么层次的人才,属于培养目标问题。二是“怎样培养合格的人才”,属于培养方式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宏观层面上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每所院校不同专业而言,“工学结合”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上,处于程式化状态,必须努力探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赋予其个性特征,形成鲜明的特色。
3.课程建设必须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引发了高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具有“颠覆性”的变革,并成为“类型”教育的重要“分水岭”。但是,课程建设基于什么样的“工作过程”,则是我们避免走入某种误区而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无疑,“工作过程”必须源于企业真实,要通过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归纳,形成与真实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课程教授内容。
4.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团队结构优化
应当重新认识和提出“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和要求,不仅要有“评价性”标准,而且要有“途径性”要求。教师不通过校企“两栖”途径,就不可能获得“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中有行业、企业背景和经历的人员比例增加了,也并不一定表明“双师”结构的真正优化,教师只有保持与企业不间断的密切联系,处于经常性的“两栖”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构优化。
二、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吻合度
我院牢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威海市“三大基地”和“五大产业群”建设的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了以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二、三产业相关专业的建设,增加了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比重。在目前学院设置的52个专业中,与“五大产业群”相匹配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等工程技术类专业占到专业总数的70%以上,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连续两年,我们论证的新上专业均为工程技术类专业,不仅有专业设置的调研分析与评估论证,而且将新上专业的建设经费一并落实到位。目前,我院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类专业群为龙头,以电子信息、生化制药、旅游管理等面向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骨干,协调发展相关专业群的专业格局。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和系统分析,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评估,将全部专业划分为“明星型、扶持型、维持型和放弃型”4种类型,形成有效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与竞争机制。对于明星型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改革、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这些专业真正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专业发展,逐步打造一批品牌专业。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的建设力度。2005年,应用韩语专业、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高等职业学院教学示范专业;2006年,应用韩语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07年,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三、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深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构建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突破口。因此,必须实现理念的更新与创新,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原有的职业教育“三段式”教学进行改革,摆脱“学科体系”的影响,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立体化教材等教学资源。
目前,我院正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引入“工作过程”、“过程性知识”、“行动体系”、“串行结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全新理念,进行课程系统化设计,构建新的高职课程体系。2007年,我们成功申报1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课,建设了17门校级精品课。2008年,我们将投入613万元,规划建设至少2门国家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校级精品课程,40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60门网络课程。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创新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及岗位(群)的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为培养标准”的原则,按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学训交替”、“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生产性教学工厂是我院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院实现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学院教学设备研发中心、松海大酒店等设施完善、技术力量较强的生产性教学工厂,较好地发挥了实践教学和生产经营双重功能。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我院师生共同研发生产的产品包括台式钻床、精密机床附件、包装机械、数控机床等从低端到高端2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型号,产品远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4300多万元。其中万能镗头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是由我院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制订的。这些充分展现了我院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实力和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建设,我院将把依托生产性教学工厂,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凝炼成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典范。
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专兼结合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
我院以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强化教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确定教师培训思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为主,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兼职”、“双岗双责”等方式,采用任务管理模式,考核能力增量,确保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初步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一是强化“项目培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师研发攻关,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近两年来,有50多名教师通过承担学院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研发智能节能型生产教学两用普通数控车床等项目,实践技能得到了培训提高。二是实施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和“境外培训工程”,每年安排100名左右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到境外参加以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为内容的高层次培训。去年派出65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韩国,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技能培训。三是启动重点专业名师带动工程,为每个重点专业引进和培养1~2名在业内有影响力的技术大师、专家学者,以此带动重点专业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为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我院加大了兼职教师聘用和培养的力度。目前,全院聘请兼职教师的数量达到130名,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专职与兼职结合、理论型与技能型结合的教学团队。学校将继续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在扩大兼职教师聘用数量的同时,我院还将兼职教师的聘用、考核纳入到教师管理的整体工作中,通过制定兼职教师的资格标准、建立培训制度等措施,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培养力度,强化他们的教育教学职业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
五、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化建设
我院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按照“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兼顾一般、协调发展”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不断研究、论证实践教学基地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投入和建设的实施力度。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我们按照示范院校标准,以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对实践教学条件进行重新布局与构建,使之在教学功能上实现体系化。
1.按照“先进性、实用性和体系化”原则,建设和完善我院实践教学条件
在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和体系化”建设原则,即坚持教学仪器设备技术、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实践教学手段和实验实训场所设施建设的先进性;坚持设备教学功能、生产性实训和社会服务功能、实训场所分布格局的实用性;通过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工厂、重点专业创新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顶岗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实践教学条件在教学功能上形成体系。2008年,投入7054万元,分阶段建设以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要功能的实验实训室49个,以仿真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主要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8个(含17个实训单元和4个大型实训车间),以真实工作环境的岗位适应性训练为主要功能的生产性教学工厂8个,以突出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功能的创新工作室7个,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43个,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2.以提高生产性实训质量为目的,强化教学工厂的育人功能
我们以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质量为目的,以实现教学工厂的生产和教学双重功能为原则,强化生产性教学工厂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生产和教学的双赢。
在已投入1亿多元建设了具有生产、教学双重功能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和5个院办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基础上,我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教学工厂的新模式,与企业共同投资1770多万元,新建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天诚软件公司和新东方模具设计与制造公司等3个符合专业建设目标、紧贴专业建设实际、生产与教学一体化的院内生产性教学工厂。2008年,我院生产性教学工厂力争达到8个以上。在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在以产权连结为纽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双向嵌入”式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建设、实训教学和生产经营双重功能的发挥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凸显我院办学特色的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的道路。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开展“双向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我院积极与企业开展“双向基地”建设,使我院成为企业的职工培训、技术和产品研发基地,企业成为我院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的基地。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美国环球仪器公司合作建立“威海职业学院环球仪器SMT研究培训中心”,环球仪器有限公司将以优惠的价格提供SMT表面贴装设备,组建SMT加工生产与教学基地,开展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有关的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与山东倪氏餐饮企业集团签订全方位合作协议,在教师顶岗实践、产品开发、企业员工培训、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在项目建设期间,我院将与相关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协议40多个,加大“双向基地”建设的力度。在学生顶岗实习中,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共同对学生顶岗实习加强管理,发挥“双指导”作用,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目标管理 内涵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民教育行动纲领》中指出: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胜利”,如不能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强劲的后发优势迅速驶上了建设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和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了“质”的诉求,这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共同问题。其重要标志是两个文件的颁布,一是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二是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毋庸置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由外延式发展变为内涵式发展,从“增量”向“提质”转变,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根据高等教育规律与职业教育规律,提高办学的层次、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文化创新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流的管理水平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必要保证。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结合自身校情,积极推行目标管理,把实施目标管理作为内涵建设的着力点与突破口,把目标管理作为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性选择。为此深入探讨目标管理的内涵,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效能,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内涵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是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它是根据所设置的目标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间内组织的总目标,各个部门与每个成员根据总目标协商制定各自的部门目标和个体目标,并据此确定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定期考核、总结反馈、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方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是共同协商的,强调全员的参与性,它要求充分发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二是总目标、部门分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一体的目标链,它强调提高组织系统的合力;三是注重结果的动态管理,要求对过程进行监督,并可以根据实际调整与完善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管理者依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与规定的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如学校类型、文化传统、管理体制、培养任务、办学条件、学生情况、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等),通过一定民主决策程序(如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协商机制),制订学校的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协商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形成有机的目标链,使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学校总目标融为一体, 并通过目标对所有部门和个人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的管理模式,首先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显著绩效。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目标管理被引入教育领域。由于在管理工作中的突出成效,目标管理已经被引入到多种组织领域之中。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处于提高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形势。目标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是其内涵建设的客观要求。
1.实施目标管理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必然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规模较大、速度较快,一些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部门工作职责不规范,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与效率,进而影响到核心竞争力。实施目标管理就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理清部门乃至个体的工作职责权限,彻底解决目标不明确、任务不清楚、责任心不够、纪律性不强等问题。目标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规范、科学与高效,完全符合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内涵建设的需要。
2.实施目标管理是融洽干群关系的有力手段
民主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生命线。现代化的管理更需要民主精神,目标管理的过程实质就是民主管理的过程, 它强化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让所有的教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上下共同协商,广泛吸纳师生的聪明才智,使每个人对目标都清楚明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实施目标过程中,全体教职员工不是被命令执行任务,而是自觉依据自己参与制定的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效地实行自我控制。在总结和考核目标实施结果时,上下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对目标的客观性、可行性、科学性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与反馈,为新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参考和客观依据。
3.实施目标管理是调动教职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有效举措
目标管理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目标制定与实施过程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协商、集思广益、共同奋斗的过程。在制定目标时重视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参与和协商,目标的实施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它把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学校目标融为一体, 把个人利益、部门利益与集体利益融为一体,以目标为抓手把学校全部资源统一起来,优化配置;以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层级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学校全部正能量调动起来,形成组织系统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将学校的管理中心下移,使各二级单位成为目标管理的中心,这种管理方式能够理顺学校与各二级单位的关系,有利于各二级单位充分发挥积极性,从而使学校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三、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目标本身不客观
一是目标不符合客观实际。没有科学系统分析事关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危机、校内外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等因素,提出的目标不是太低就是太高。目标太高,无法达到,就失去激励意义;目标太低,会轻易达到,等于没有设定目标。二是目标主次不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党建工作、科研工作等。但在某一时段内工作是有主次之分的,目标不能面面俱到,过细过多过繁,权重区分不合理,重点突出不够,难以确保重点目标的实现,使目标失去应有的导向作用。
2.目标制定过程不民主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是由院领导带领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完成,没有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与充分讨论。目标的分解也很少有下属部门与教职员工的参与,目标分解成了任务摊派,与传统管理相比换汤不换药。
3.目标执行不协调
所谓协调,就是要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善和调整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各项管理活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实现共同目标。部分学校在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定期检查制度,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对好的典型没能及时表扬和宣传,对偏离目标的情况没能及时纠正,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能及时分析和研究,没能采取新的对策和措施。
4.目标考核方法不科学
目标如果不考核,目标管理就失去意义,同样道理,目标如果不科学考核,目标管理同样失去功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偏重于听述职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致使考核者对被考核者了解比较浮浅,缺乏深度。有的学校缺乏一套针对不同部门、不同职务、不同工作岗位的考核评价办法,使用相同的标准,不能做到科学考核和评价。有的学校不注重平时数据资料的积累和信息的反馈,影响考评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严密性。
5.目标考核反馈不及时
目标考核结果是一种期待,更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及时反馈,并及时指出改进方向。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对目标考核的反馈环节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对成绩没能及时肯定,挫伤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对于存在的问题没能及时采取措施,丧失了改进提高的机会。
四、高等职业院校有效实施目标管理的措施
1.合理确定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管理的基础与前提
一是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在深入调查学校自身发展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论证,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民主决策程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适合本校校情的总目标。
二是各二级单位根据学校总目标确定本单位的目标任务,并通过一系列量化和细化工作, 将目标分解到个人,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又密切联系的目标管理体系。目标制订要用学校总目标指导部门分目标,用部门分目标保证学校总目标,形成目标控制链。例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京化院”)根据本校“十二五”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与2013年全国及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制定了南京化院2013年度党政目标管理体系;并依据《南京化院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南京化院2013年度系部目标管理任务书》、《南京化院2013年度职能部门目标管理任务书》与《南京化院2013年度经营单位目标管理任务书》。在目标的具体内容上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重点工作,二是常规工作,三是保障工作。三类工作任务各自完整但又密切关联。在目标管理中建立目标体系,意义在于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在学校总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在学校总目标管理下的相互关系,便于目标管理的责任到位、贯彻实施与评价考核。
三是目标制定应符合SMART原则。S―具体的(Specific):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尽可能量化为具体数据,如学生报到率92%、学生就业率98%等;不能量化的目标要订出相对具体的考评标准。M―可度量的(Measurable):是指目标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测评。A―可实现性(Attainable):指目标经过努力奋斗可以达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现实性(Realistic):是指各项目标要符合学校实际,相互之间有关联,相互支撑。T―时限性(Time- bound):是指目标要明确规定完成时间,便于监控与评价。
四是目标相关者共同参与制订目标。目标制订过程中要体现参与原则,充分发扬民主,要广泛征求全体教职员工的意见和要求,按照民主决策程序制定。特别是分管领导要与分管职能部门及系部领导就目标任务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商。
2.有效实施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管理的核心
一是高等职业院校各级各阶段工作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校自下而上的目标实施结果的累积,因此,学校要不断创造条件,将管理重心下移,大胆授权,做到权责对等。二是目标管理是个动态管理,必须重视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要成立目标管理监察部门,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对目标管理过程实施监督与控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或纠偏目标,确保不出现目标值偏差。三是目标管理是个过程管理,要善于利用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保证高质量的绩效。各二级单位要把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合理地分解到各月,对于重点难点工作和持续时间较长的工作,要不定期地了解阶段性进展,确保目标的最终实现。
3.科学评价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
一是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数字是最公正的考官,尽可能以数量考核为参照,明确定量标准。定量标准就是根据考核指标,使用计算公式,从数量方面衡量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定性目标任务要从质的方面衡量目标的成效,定性考核可以按优、良、中、差或者按A、B、C、D 的等级进行考评。二是考核主体要多元且相关。意思是指从与被考核者发生工作关系的多方主体获得被考核者的信息,以此对被考核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 以提高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依据此法选择的考核主体主要包括所在部门领导、服务对象、同级部门、部门同事等。三是选择适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只有是否适合之别,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方式。例如:对于阶段性工作,要做到目标完成、材料汇总、考核结束,年底不再对同一目标重复考核。因此, 考核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并紧紧围绕目标体系和目标内容来确定。
4.适时反馈是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管理持续改进的保障
反馈既是上一轮目标管理的终点又是下一论目标管理的起点。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校以适合的方式,按时向各二级单位和个人反馈考核结果,并及时兑现考核奖惩,以激励先进带动后进,并将目标考核结果作为二级单位和个人调资晋级与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与晋升的重要参照。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为实现目标任务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为新一轮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学校针对考核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不平衡指数做详细调查和系统分析,将调查和分析后得出的指导性意见反馈给各二级单位或个人,各二级单位或个人要根据反馈的信息,结合新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学校总目标,进行新一轮的目标制定、实施、考核、奖惩和反馈, 以推动学校目标管理持续改进。
实施目标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推行过程中,要避免陷入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一是目标管理毕竟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奢望目标管理能解决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上存在的所有问题;二是实施目标管理既要符合基本原理和要求,又要结合本校实际,不能生搬硬套。适时有效开展目标管理,对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学校内涵建设的目标,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尤建国.传承 融合 创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文化诉求.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9)
[2]吴淑娟.关于高校推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3]李悦.目标管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关键词:建设;高职院校
一.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一线人才,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实践教学又由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两部分组成。而校外顶岗实习一般是在学生完成了校内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到相关会展企业进行的综合性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则应承担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以及各工作岗位不同环节所进行的针对性实训。校内各针对性的实训环节是否过关,决定了学生能否将校内各实训环节进行整合,较好地完成校外顶岗实习。因此,根据会展业工作岗位的设置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各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产学结合的重要途径
会展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行业,具有入职门槛低、交叉性强等特点。要让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就必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途径。产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研究性较强的重要特征,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它以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为特征,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而要实现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就必须在校内建设具有仿真性、生产性特征的会展实训基地,让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就能掌握会展行业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参与到区域性的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服务管理和会展设计的实践工作中。
(三)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的迫切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坚持的办学方针,要提高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首先必须让会展及相关企业认可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企业的认可来自于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校内实训则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根据会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区域会展业发展的趋势,建设校内会展实训基地是提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能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交叉性极强的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需要不同的环节反复实践才能得到锻炼。但会展业是近十年来才快速发展起来的行业,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很多专业教师均为从旅游管理、广告学、国际贸易等专业半路改行,没有从事会展业的实践经验,由此导致了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规划缺乏“仿真性”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设计、会展服务管理四大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因此,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尽可能贴近所在区域的会展企业环境,营造会展项目策划、招商、前期准备、现场服务与管理、后期评估总结等真实的会展业职业环境。而目前,各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多为闭门造车,在未分析会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特点的状态下,盲目设置实训基地,导致实训基地缺乏仿真性,学生不能通过实训基地的练习达到了解区域会展市场,熟悉会展业四大工作模块的具体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最终使校内实训环节与会展业市场脱节。
(二)会展教学软件与会展企业工作流程脱节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会展软件已经成为会展企业进行策划、营销、设计和服务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会展企业利用会展软件能够高效的完成会展企业的相关工作。为了使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掌握部分会展软件的操作,各高职院校均购买了专门针对教学而设计的会展教学软件。但通过使用,会展教学软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会展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以会展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为依据,仅仅是简单的将教材模块内容照搬到软件中,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教学软件后仍然不能很好的通过软件完成会展企业的相关工作。
(三)会展策划与管理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缺乏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及实训基地管理系统三方面进行建设,以确保实训基地的合理性、实用性与高效利用。但由于受资金、师资、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重外轻内”观念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根本未设置校内实训基地,或者简单的设置几个空空如也的标准展位作为专业实训室。此类硬件建设显然是不能实现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同时,校外实践基地也绝不可能代替校内实训基地,对各门专业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
三.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基于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各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对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思考:
(一)校企合作进行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与区域会展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会展企业互利双赢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建设提供市场信息,使高职院校的会展实训室建设按照市场的需求特征,遵循行业操作流程,进行会展实训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采购,以培养适应市场规律发展的会展业人才,同时,又为高职院校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的方式,直接将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贯穿到了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甚至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相关业务的背景,掌握企业使用软件的情况和相关展商的概况等,最终实现对人才使用的“零培训”,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与校外实训基地互补建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生产化”实训基地
实训功能和生产功能是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两大特征,而实训功能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让学生将实训的效果运用和发挥到生产的过程中去,因此,生产功能是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所谓“生产化”功能,是指由学校进行教学实施和管理,企业利用实训基地进行项目操作,而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和企业文化的体验中,按照会展项目的生产化操作流程完成相关项目。根据会展项目的操作流程,“生产化”实训基地模块构建如表1:
(三)引入会展企业操作软件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所采购的软件应是区域会展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并且能够代表会展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五年内能够体现行业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校内通过对软件的熟悉和使用,能够在毕业后顺利的过度到会展企业,并对会展企业的软件进行熟练运用。如会展业务管理实训平台软件这一目前国内多数大型会展公司进行营销管理的软件,虽然在四川地区普及率还不高,但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对此软件的使用将是四川地区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购买软件,让学生在校期间对软件进行使用练习,学生能清晰的了解会展项目销售办公自动化流程,并通过系统与参展商、专业观众、媒体、展会服务商等进行联系,熟悉会展项目管理、展会参展商管理、专业观众管理、会议管理、展会财务管理、服务商管理、媒体管理等管理模块。
四.结语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高职院校会展实训基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都要贴近区域会展业的特色,根据所在城市的会展产业特点来设置相关实训室,最终实现服务区域会展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昀,陈志华,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应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易小力,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家,2010,(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