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04:33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课程网络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对实现高中选修课教育的信息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典型示范作用,它将使高中选修课教育,无论在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发生重大改变。它破解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选修课程开设不足、学校开课负担过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难题。天津市教委于2008年启动的高中选修课程“空中课堂”建设项目,利用网络优势,建立高中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全市优秀师资,将选修课程内容制作成远程学习资源,上传到平台;学生可随时登录网络,跨校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经过努力,天津市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高中的选修课远程教育学习与管理平台。平台的建设使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二、高中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
高中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由天津市教委牵头,市远程教育中心(天津电大)负责建设并维护;市电教馆负责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参建课程资源的学校按市电教馆的统一要求制作课程资源。目前,平台已从市属5所重点学校拓展到全市60所高中校。作为高中选修课程运行载体的教学平台已成为各种学习活动开展实施的重要保障。
1.平台的选型与功能
(1)平台的技术选型
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用户使用IE浏览器就可访问本系统。服务器端采用动态网站技术结合数据库以响应客户端的操作。平台采用C#作为主要的客户端技术,服务端采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了开发和部署比较便利的MS SQL Server2005数据库。在技术选型方面,首先是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前的硬件系统;其次是考虑在适用性和易用性上满足学生、教师和支持服务人员的基本需求;再次是综合考虑了性能、安全性与稳定性、开发难度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系统的后台是系统程序和被程序组织起来的数据库,它的前台是网页界面。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遵循教育原理,以提供教学服务为原则。
(2)平台的主要功能
平台主要功能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务管理三个子系统实现的,每个子系统又包含多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平台。
在线教学子系统:是教师登录平台,把经审核通过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作业和能力测试题通过平台上传到网上。在平台上实现了课程公告、安排教学进度、公布实时或非实时答疑时间、上传作业、下载批改作业、上传成绩、查看学生学习行为等功能。
在线学习子系统:是学生登录平台,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查看教务公告、供选课程、已选课程、收看视频课程、进行下载、上传作业和完成课程测试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平台数据库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测试成绩等。
教务教学管理子系统:是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分为行为统计管理和教务管理。行为统计是远程教育中对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工作;教务管理是对已有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并生成各种报表。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有利于考察平台应用的实践效果,发现问题与不足。教务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和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可随时登录平台查询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可通过平台相关教务公告。管理员根据各自的工作分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2.平台的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选修课教学平台现拥有全市优秀教师录制的精品选修课程62门,总课时达1700多节,讲稿资源1500个,试题1.5万道,试卷1300多套,涉及语言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等八个学习领域,包括选修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每一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基本实现了对选修课程的全覆盖。此项目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0年,天津与云南省达成合作协议,将平台和资源一并在该省推广使用;2011年,在新疆和田地区又成功着陆,打造了教育援疆新模式。
课程制作使用天津市电教馆统一派发软件进行;录制方面要求音频清晰,演示清楚;根据教学需要,可安排学生参与录制;视频采用流媒体格式,方便网络传输;课程资源由授课教师自行上传到后台管理平台,经专家组审核通过后。播放采取三分屏方式。
三、对高中选修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再思考
1.以提升学习服务能力加强平台建设
平台的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升是平台建设的先导,建平台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如何为学生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靠的是先进而切实可行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的媒体表现形式,有效的优质学习资源和适当的学习活动,一切都要归于建立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平台建设,当以方便学生“学”为主要目标,才能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
2.以引领式教学理念指导平台设计
由于升学的压力,高中生上网学习时间和精力普遍不足,加之自我控制的能力偏差,单纯采用自主学习模式,虽然可节约有限的教师资源,突出个性化的学习,但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引领式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互性,即教师在平台上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有目标、按计划地完成指定的课程学习,这是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基于引领式教学理念,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满足学生交往的需求,消除孤独感。
3.以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完善平台功能
据天津市属五所重点中学调查,81%的学生对平台的开通是非常满意的。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平台在以下方面尚需提升。
一、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选择
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三节算法案例的学习的时候,课本介绍了3个案例,这3个案例都很经典,也很实用,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鉴于这种情况,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搜索,寻找新的案例——排序算法,作为校本课程一个课题。排序算法有很多种,那下面的教学课例主要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排序算法——冒泡法。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课例
(一)媒体思路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实物投影仪,用课时间前收集好的信息材料制成网页课件(如图1)所示以便课上师生及时查看、阅读、捕捉、筛选、交流、评估和应用信息。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通过演示Excel表格中的排序引出排序算法案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点开数学成绩Excel表格这个网页,要求他们将这份数学成绩按降序排列。教师根据他们的操作提出问题:这些操作的背后计算机是如何执行我们的指令的呢?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直接在界面操作,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迅速地进入了探究问题的状态。
(2)通过排序游戏引出排序算法。
学生点开教师制作flash小游戏,通过玩游戏,共同讨论游戏方法,写出算法分析。
游戏内容:桌面上有五个盒子,每个盒子装有大小不同的一个数字,在看不到盒子里的数的情况下,如何移动盒子才能将盒子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游戏规则:每次只能比较且交换两个盒子。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游戏,把他们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激发他们学习和解决。
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
2.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让学生自己体验游戏过程,通过合作讨论给出排序算法分析。
Step1:用第1个数与第2个数比较,若前者小,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
Step2:按照这样的原则,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前者大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直到比完最后两个数(称为第一轮)。
Step3:若前一轮的比较中交换次数为零,说明排序已经完成。否则回到第二步。
由于已有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发现解题过程,积极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3.理性概括,整体把握。
根据所给的算法分析给出相应的程序框图。(让学生自己写,找出他们常见的错误及找出最优的框图设计)
校本课程的学习,不是学生完全式的自主学习,它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授,对学生获得的信息进行真假的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4.拓展探究,指导应用。
探究:还有其他的排序算法吗?
若学生找不到第二种排序算法,让同学们通过网络自己查找及学习另一种排序算法,通过网络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通过实践,由观察、思考、对比、相互交流、归纳得出的结论和方法要比教师直接注入理解的更为深刻牢固。因此,要留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再创造数学知识,符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三、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一)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数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实施排序算法这个课题的校本课程教学能力目标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在网络的环境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与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敢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适合他们发展,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正是以改变学生单纯性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从形式上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目标、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概括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努力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形成科研成果,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辅助教学,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知识素养。
(三)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选择。
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拓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教材中,只要最终目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就不难找课题。当然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的选择形式是多样化的,只要能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都可以作为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
(四)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实施形式。
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形式是多样化的。下面提供一些供参考:
(1)网络环境下数学竞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放的竞赛环境。
(2)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形式,如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数学史,对数学史进行了解,得出体会,进行发现和探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平台。
(3)网络环境下对数学软件的学习形式,如对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学习,其中完成函数图像作图,通过变化参数,发现函数图像的变化,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函数的性质,从直观上,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完成立体几何的作图,能更形象的展现立体图形,拉近学生与立体图形的距离,克服学生对空间立体几何的心理恐惧,培养他们空间立体感;通过画圆锥曲线,追踪轨迹,更能形象地理解圆锥曲线的几何定义,为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探究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研究平台;总之,为加深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实验,通过数学实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经验和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际问题的实际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形式是多样的,不管采用何种模式,不能使得校本课程学习成为了形式化,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完成教学目标。
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供研究的课题是无数的,实施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这都要靠我们去挖掘、探索。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索为中心,避免以教师为核心。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一定能把数学校本课程做好。
参考文献:
[1]孔庆邮:《上海数学新教材探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的探索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2004年第5期。
一、新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学教材的新特点
(1)新思想: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
(2)新结构:注意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对习题总量和难度、适度问题进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题目的梯度和知识的衔接与跨跃问题,在加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方面给予了重视。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注意实验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实验,以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语言生动活泼,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层层引导,使教材具有启发性,以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图画的作用,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彩图、章头图、插图以及实物照片等,使学生见图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注重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以及文本课程内容的单一媒体和线性结构,决定了课程知识更新缓慢和文化相对封闭保守等缺陷,新课程的目标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二、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1.网络课程及其特征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础性。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二是多元化。课程内容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具有差别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四是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五是综合化。重视课程的综合化,体现课程的整体性,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学科网络课程结构
(1)横向结构
课堂教学网:主要适用于同步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相关页面中内嵌表单,供师生的提问和回答。此外,通过链接相关站点解决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学习过程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教师个体拥有的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性知识迅速更新和增加的矛盾,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教学更直观、更高效。由于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分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媒体将同时作用于学生,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网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支持。
(2)纵向结构
教学管理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管理,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适应个体差异的异步教学。
资源管理区:学习资源、链接和多媒体演示,合理配置学科资源,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知识和思维的封闭性。
练习测试区:作业及反馈系统,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网络管理服务。
三、学科网络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课程观及教学策略
1.教师和学生要具有新的课程观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封闭的教学理念。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陈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的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师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过程。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超文本和多媒体、非线性结构及整体性,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即兴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人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应当传授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的知识技能、策略方法。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非线性结构为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科网络课程的综合性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使用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职业高中;网络;管理;教学实践;网络设备
中图分类号:TP393.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各个领域都被计算机网络所连接,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网络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其复杂性和异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所需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开展了网络设备管理课程。学生网络设备的管理能力对他们自身的求职以及今后的现实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网络设备管理相关课程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但由于现今的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而网络设备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何帮助职高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任课教师而言也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因此,加强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建设,对教学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1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的核心通信设备进行讲授,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的常规配置方法、技术和命令等。该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每堂课基本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练习。再者,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专业术语较多、管理技术复杂、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较难。而且操作过程中的英文界面较多,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最后一个特点即,网络设备的产品与型号比较多、技术发展快,但由于客观原因教科书上所能涉及到的网络设置以及学校里面学生能接触到的网络设置通常是相当的有限,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时间限制性,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技能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在各种网络环境下对网络设备的管理能力,了解和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会网络设备常用命令的使用,学会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和常见网络设备故障的排除。因此,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教学应当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职高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
2 网络设备管理教学策略
2.1 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实用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师视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仅充当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角色。现行的教学则需要将学生放在主置上,教师充当引导者,帮助培养学生设计、完成工作岗位需要的相关能力。我们教师可以多运用现在比较科学的一些教学手段,比如做中学,学中做。比如任务驱动方式。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参加学校网络的一些最基本管理,还可以把在学校网络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拿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讨论,去解决,去攻克。这样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他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他被教到了什么。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局限于一门课程的教材中,每节课的主要任务在于完成教材的一章或节,这种教学培养方式过于机械和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因此,广大职高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上,将每节课的设计尽量向岗前培训靠拢,多听听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建议和想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也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实用型人才。
2.2 教学内容注重实用型和前沿性
由于实际网络的类型非常多样化以及网络设备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学生真正接触大型网络的机会并不多,因此,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实际,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教学内容除了要对较难理解的理论原理进行讲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符合工作中实际应用情景的技能。例如,在讲授三层交换机实现跨VLAN通信时,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教材都是以计算机直接接上三层交换机为案例。这个案例有助于完成三层交换机实现跨VLAN 通信原理的教学目标,与传统学科性知识的讲授是一致的。但是实际应用中,基本没有出现三层交换机连接计算机使用的案例。现实工作情况一般是三层交换机连接二层交换机,并必须分别在二、三层交换机上作适当配置,才能使网络设备正常通信。在筛选教学内容中,教师应当补充符合现实工作实际的内容,使用更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更有利于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其次,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教材的时滞性可能导致学生对前沿技术关注较少。因此,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前沿技术与信息,提高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力。
2.3 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教师不仅需要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对教学方法进行动态调整,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外,还应当丰富、多元化其他教学方法。例如,定期举办上机竞赛活动,将上机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举办课堂模拟网络管理专场招聘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IP地址管理、网络拓扑规划、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故障处理等设备管理关键环节,从而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的基础上培养其求职方法与技巧;采用角色模拟游戏,营造出较为真实的实际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围绕网络设备管理扮演各种相关角色,如网络管理员、设备培训师、设备使用客户、设备维护工程师等,帮助学生多方面探索学习。
2.4 课程作业考核要有改革
教学要想有良好效果,作业必不可少。传统作业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由教师批阅,学生完成作业过程教师不在场,教师批阅后就算完成了本项工作,所以传统作业常常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怎么样,对学生和老师都是造成额外的负担,又没起到实际性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要对作业进行改革。首先作业完成过程教师全程跟进,在网络实训室教学现场教师流动了解学生作业进展,遇到困难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个别教师现场点拨学生思考、把做作业过程变成学习过程,在做作业过程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其次,整个课程作业要有层次、从简到难。从大楼网络拓扑设计到网络IP地址规划,再到所选择网络设备设备报价单,再到交换机设备选型,再到路由器、防火墙设备配置,最后是网络设备故障检测,整体围绕大楼网络系统设备进行管理。作业考核过程既注重学生能力又重视了学生态度。
2.5 完善成绩评定于考核方式
传统的成绩评定往往淡出依靠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难以对学生做出科学、综合的评价。因此,成绩评定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配比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的比重。另外,考核方式应当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热爱专业、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综合素质。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设备也随着更新换代,且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实践型人才的高职毕业生一定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吸取新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教学而言,要想使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向学生介绍新知识,以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高职教学一定要从实践能力入手,从局域网组网的实践入手完成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网络故障测试和网络安全等的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什么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时就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也会更有兴趣的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而网络设备随着网络发展的不断更新,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紧密联系网络设备发展实际,既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握市场走向,敏感关注市场需求,对教学策略进行科学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于主动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今后实践工作中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康.《网络设备管理》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21).
[2]张莉.职业高中《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教学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05).
[3]马会梅.关于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程对比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1-0058-04
中图分类号:G642
当前,社会对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网络建设、网络开发、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技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它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未来的岗位实践中。因此,一方面,我国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目前全国授予网络工程学位的院校大约有260所;另一方面,各种网络课程深入到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数理、管理等多个专业,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由于学校层次不同、所属行业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学资源配置不同,使这些学校各具特色,又有众多的共性。
在美国各高校中,电子相关专业也有大量网络课程,本文仅以笔者访学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高校的网络课程教学方式,探讨如何进行网络课程的改革。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对网络知识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大学中网络知识教学所占的比重也将得到提升。
1 网络课程设置的对比
先来谈谈美国高校网络课程的设置情况。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以下简称为UIUC)是伊利诺伊大学三所分校中最大的一所公立学校,位于厄本那一香槟两个小镇上。UIUC工程学院里有两个系与计算机网络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CS)和电气计算机工程(ECE)。CS系偏重计算机,ECE系侧重电子电气。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人员上都是相互交叉的。很多教授既是CS系的教授,也是ECE系的教授。CS系有4个本科学位,ECE系下有2个本科学位,我们仅讨论CS系中的计算机科学学位和ECE中的计算工程学位中面向网络方向开设的课程,在这2个学位中,都按照技术进行组合,形成了一些特殊领域的方向课程。网络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网络课程在这2个学位课程中,课程名称相同,课程内容相同,课程编号不同(如ECE438与CS438,课程名称都是“Communication Networks”,同一个老师上课,因此是同一门课程)。
再来看我国高校的网络课程设置。下面以济南大学(下面简称为UJN)为例加以介绍,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下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5个本科专业。我们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计算机科学方向(CS)和网络工程(NE)专业为例,来进行分析。在课程编号设置上,我们采用同一门课程相同编码的方式,即“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中编号都是12305030,这样学生通过编号容易知道是开设的同一门课程。
表1所示2012年秋季UIUC和UJN两校的本科生网络课程设置情况。UIUC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课程与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大致一样,“Distributed Systems”与“分布式系统”近似,“Wireless Networks”与“无线网络”相似。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开设的网络课程相对美国高校偏少,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科学方向,开设与网络相关的课程太少,并且缺少与网络的新发展和新技术相关的课程(如“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s”)。当今的互联网社会,计算机就是网络,没有网络,计算机存在的意义并不大,所以,网络课程应该是计算机专业需要大力增加的内容。从课程的学分设置来看,美国高校的高级课程占的学分要比基础课程学分高,而我们却缺少高级课程,基础课程学分有高有低,相对混乱。
2 课程内容的对比
UIUC的网络课程在两个系中开设虽然相同,但是不同学期由不同教授讲授,一年开设两次,春秋学期都会开设,分别由CS系和ECE的教授来讲。不同系教授讲同一门课程,但在内容上有较大差异。CS系教授讲网络知识多一些,而ECE教授侧重电子通信方面会多一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学期的课程修学分。
以下是2012年春季CS系教授Robin Kravets与2012年秋季ECE系教授Nitin Vaidya分别讲授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课程内容与我们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比较,详细内容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UIUC的网络基础课程都是以Unix网络编程作为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而且是后续项目编程的基础。这是我们“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存在的一大缺陷,我们的多种版本的经典网络原理教材几乎都是以多层体系结构的构架来分章介绍,涵盖计算机5层体系结构,从物理层,链路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到应用,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知识,很多教材根本没有提及网络编程部分的内容,或者放在教材的最后章节中简单介绍。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了网络原理后,仅仅知道网络各层结构,没有真正从编程角度去学习。
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后续学期会陆续学习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课程,因此,在这个专业中并没有覆盖“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相关内容。而对于计算机科学方向学生而言,因为缺少开设后续网络相关课程,就使得网络原理课程内容过于单薄。
再看国外大学对这一门课程的设置情况,由于不同教授的讲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侧重面不同的课程。而我们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而且是以5层结构为核心,围绕5层结构从下往上,或者从上往下来讲解,内容相对陈旧,这些应是我们需要改进的。
3 课程考核方式的对比
以UIUC开设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本科生课程的考核方式为例,美国高校网络课程的总成绩由作业、期中成绩、期末成绩、项目成绩4项构成,如图1所示。在美国同一所高校中,不同的老师讲授同一门课程时,评定分数的标准有差异,但是总体上分类相同,百分比略微有不同。而我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总成绩由四项构成:点名、作业、实验和期末成绩。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美高校的网络课程考核方式存在巨大差异。
与美国高校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相比,我们的课程考核普遍缺少期中考试一项,而增加期中考,试,会在学期中间督促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也能减少学生期末临阵磨枪的投机取巧现象。另外,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课程实验评价占比与美国大学的项目在课程考核中所占比例是有较大差异的,我们的实验成绩占10%,而UIUC编程项目是占分值最高的,达到35%。这说明国外高校对于实验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我们,我们课程的实验是与讲课内容结合,讲了一章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本章内容去做验证性实验,验证类试验偏多,综合设计型试验较少。而国外的项目成绩来自于开学初老师布置的编程项目,分组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的编程,这个项目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尤其对于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学生而言,程序设计是未来工作的必备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增加网络程序设计的内容。由上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实验内容过于零散,系统性不强,缺少贯穿课程的项目实现。对于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学生而言,没有后续的网络课程内容,所以应该调整课程内容,增加网络编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内容。
我们课程的作业和考试内容,偏重记忆性的题目、概念性题目居多,导致一个班级的作业答案就是少数的几个版本,无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国外高校的作业题目则极少有概念性的,多是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抄袭作业,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改革中,应减少客观题所占的比重,增加主观思维类题目所占的比重,增加期中测试,并将期中成绩计入最终成绩,形成较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理念 网络技术应用 解决方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而《网络技术应用》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以应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按照“分析问题―组建网络―使用网络―开发网站”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网络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体验网络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学情分析
1.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与水平存在差异。我校属城乡结合学校,小学、初中信息技术开设情况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刚进入高中就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熟练利用计算机上网,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条件限制还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主要是乡镇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开关机这样的基本操作都存在问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局面。虽然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这种差距逐步缩小,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可以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中的一些常见操作;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查询信息,但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应用。
2.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缺乏信息意识。《网络技术应用》是一门工具性选修课程,学习《网络技术应用》的目的应该是把网络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高中学习服务,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计算机及网络应用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几个操作,如很多学生可能是网络游戏高手、聊天高手、论坛版主,但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应用更多的是为了娱乐,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支持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是为了应对“考试”,因为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所以他们必须为了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而学,严重的“学”与“用”脱离。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内在的、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灵活有效地发挥网络技术的工具作用。
二、更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加强自主学习,深挖教材。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培养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剖析教材,充分理解新课改理念。比如教材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理论知识居多,包括网络概念、网络功能、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交换技术、网络协议及分层结构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难理解,又感觉空洞。对于部分教材的处理,老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教学实验,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网络组建与运行》的分组动手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与实验任务中,老师将本章的理论知识糅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后,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实验。同时在上课前,老师应认真备课,不仅应备教材,而且应该备学生,对学生做出诊断性评价,详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前驱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当堂课程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做到有的放矢。
2.重视环境建设,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环境对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强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必须注重环境建设。首先要努力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给学生创造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将现有物质条件提供给学生,从各种可能的角度营造信息环境;如学生校园电视台、信息学竞赛班、电脑制作小组、班级电教管理员等组织机构的建设就是信息环境建设的体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也是信息环境建设的体现。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本学校的信息环境。另一方面,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环境。为有效地创造课堂教学的创新环境,教师还应注意创造创新的大环境。如注意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将其及时地反映在平时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师可以组织诸如网页制作比赛活动,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对优秀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评价、交流及展示。这样既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又营造浓厚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的氛围。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网络信息编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31-02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网络案例教学,是指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中开展案例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为人们提供了廉价快捷的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渠道,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在技术上、经济上、方便性等方面具备了可行性。为了有效地在网络中开展案例教学,本文构建了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网络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络案例教学工作,首先了解一下网络教学的教学流程图,此教学流程图包括了整个教学过程。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网上教学流程,但是实际工作又是很复杂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流程。
二、实施案例教学
此网络教学案例以“专题策划”为例,进行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主要对象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其动手能力。
1 案例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网上案例教学,任课老师要详细了解学生大体的知识水平,例如Dreamwaver等基础知识,是否能应用自如,是否已经预习了理论知识。根据以上的情况,老师从案例库中查找适合教学目标阶段网络教学的案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巧妙的设计,当学生在面对这一案例时,会有种冲动,想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说明这个案例是成功的。
2 案例讨论
(1)首先,进入案例教学页面,此页面就是自己设计的网络案例教学网站,在网站上给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使同学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商精英。
(2)案例引入
给学生一个网络专题进行观察。此网络专题可以是老师自己开发的,也可以是某一网站的专题,例如新浪网的“奥运专题”,要引导学生从这个专题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
①对其版面进行观察,布局是否合理。
②对此专题的文章进行观察,是否内容归类正确,是否符合网络语言的习惯。
③讨论该专题的优点。
④此专题有哪些不足。
根据上面讨论,给同学布置一个作业,作业要求如下:
每组结合网站设计的构思,策划一个网络专题,要求通过浏览各大网站,寻找近期时事热点,确定专题选题、角度及栏目,并收集专题需要的有关资料;合理组织内容,并完成专题页面的设计与制作。
(3)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
①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
②哪些信息至关重要?
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④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
⑤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⑥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
⑦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
⑧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在许多案例讨论中,居核心地位的是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难问题或作出具体的决定,所以案例讨论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开始;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讨论如何实施。
(4)结论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与长处,当然也可以不做总结或评论,让学生自己课后进行思考。
在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有这样三项:
一是检查学生对案例的了解程度。案例反映的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会如何变化?所定的策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案例中所要反应的问题?如此等等的诸多问题。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考察,并对学生予以评判。
二是调控讨论氛围。随着学生见解的增多和不断出现的新观点,教师有要对学生的意见做出适时的评判,并促使学生达成共识,以便减少冲突和分歧。
三是监督检查学生的学习进程情况。
三、案例教学的巩固阶段
要求学生会做一个网络专题不是目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网络专题。案例教学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所以老师在学生完成过专题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再交分组讨论,并结合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进行反思总结,这样能够对学生自己的思想进行再一次整理、补充,使之更加具体化、条理化和结构化。巩固阶段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然后通过网络交互环境提交学习报告。学生在讨论中吸收借鉴了其他学生的智慧,在完成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把最终结果简明的表达出来,以此更好巩固学习内容。
对案例分析报告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参与度的评估是案例教学,评估的两个重要指标。案例学习结束后,教师在公共区域中优秀的案例分析报告,促进学生问的相互学习,也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平台适时统计学生的发言情况和撰写分报告、主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况,为学生参与度的评估提供客观评估。教师通过量表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提供主观评估。
四、教学评价
网络案例教学评价应当包含网络案例库建设评价、教师导学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评价
和网络功能评价。依据网络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拟定了评价指标的基本内容,在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了指标评价后,逐步分解至具体可测的子指标,再以教育统计学相关原理作为衡量权重分布特征的依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值侧。
(1)网络案例库建设评价
案例教学首先需要有好的案例,然而目前案例来源比较匾乏,案例编写经费不足,大多数案例采用拿来主义,由于企业背景和编写者的水平,导致案例的适用性比较差。更为重要的是,案例的编写缺乏应有的分类,兼顾趣味性的教学案例少之又少,因此,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案例库建设与分类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教师导学评价具有清晰简洁的导学提纲,寓教于乐,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于教学之中,教师经常在网上讨论区发表意见和见解,教师能及时批改学生的网络作业,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在网络课程中,教师能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案例分析做出有针对性的评语或反馈,是否使教学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取决于教师的主导行为是否朝着组织、帮助、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3)学生自主学习评价
上传下载信息的学生人次占全体学生的比例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指标之一。学生积极利用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协商讨论、合作互助小组成员在协作过程中执行明确具体的任务,学生认真按教师预定的课程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及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创新能力及其在学习与发展中体现的学习成效。
(3)网络功能评价
网络结构设计合理,有强大的后台支撑数据库,有适当数量的视频节目及多媒体课件,课件播放流畅,声音清晰,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资源上传下载的接口。权限划分合理,安全可靠,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现网上教与学过程的功能模块,操作简单实用的导航系统。有转跳灵活,经过组织和筛选的与主题相关的网站链接。提供师生、学生之间交互工具(如email,BBS等)。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1—13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2008(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