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23 16:50:32

序论:在您撰写精神科优质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精神科优质护理

第1篇

目的探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精神病患者5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取于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精神病患者5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精神科;效果;满意程度

精神疾病患者通常有情绪精神紧张、缺乏自知力及伴随智能障碍、行为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病状表现,因此极易出现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过激行为[1]。基于此,医护工作者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适当的治疗方案的同时,务必要做好护理工作。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对在此期间收治的58例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于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科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与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在观察组的5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1~60岁,平均(38.76±3.45)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5例心境障碍抑郁症,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4例其他。在对照组的58例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02±3.26)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6例心境障碍抑郁症,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5例其他。对两组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58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详细措施:①做好对患者的护理规划。结合精神疾病特点,制定与患者病状相适应的护理服务计划,改善精神科治疗环境与护理服务流程。②密切监测患者,加强心理辅导。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自伤等不安全因素,精神科内的护理人员必须充分利用专业的护理技能,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新进的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多与患者沟通,多观察患者,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以防因个人操作疏漏而导致患者发生安全事件。对潜存危险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予以密切监测,并加强心理辅导,以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③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动态,并给予常规护理、生活护理与健康宣教等,同时还要加强夜班巡查,如发现隐患,当及时排除。另外,还要做好工作交接,严密监测高风险患者,以规避安全隐患的发生。④加强对高风险患者一般情况的记录与护理。在记录护理资料时,要重点对老年体弱患者、伴有肢体疾患、存在暴力或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记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来确定其是否为高风险患者,一旦确定,应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以防出现不安全因素。⑤改变护理观念,优化护患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态度要积极,同时还要学会利用沟通技巧,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尽量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与亲切温暖、平易近人的职业形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患者及家属,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与不必要的忧虑。⑥加强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了使患者尽早治愈,应反复给予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直至患者掌握为止。在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应选派资质较深、护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护士担任专业的康复训练负责人,以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地康复指导。

1.3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无需治疗为显效;症状有轻微好转,仍需治疗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即为无效。满意度评价标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的评价情况,结果评价标准有满意、不满意两种。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为SPSS16.0,计数数据行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护理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4.14%,明显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程度:

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56、54、53、57、55例,观察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49、48、45、50、50例,对照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83.45±2.43)%,显然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疾患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临床直接表现为患者心理及行为紊乱,此类疾病的发生与神经生化、生理遗传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2]。此类患者通常思想行为失常、接触交谈配合性差,随时有出现过激危险行为的风险,部分患者甚至自伤自杀,所以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更应注重护理的精细性、优质性[3]。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优质护理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注重基础护理与护理内涵,全面执行护理责任制,以提升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康复为目标[4-5]。该项护理模式包含了基础护理、夜间巡查(夜间护理)及心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及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等内容,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患者及家属、医护工作者的高度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6.5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明显高于对照组(83.45%±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俊 张瑜 田长亮 韩佳乐 李彦 单位:261医院

参考文献

[1]梁谢群.探讨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2(1):155-156.

[2]刘咏梅.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作用的几点思考[J].健康之路,2013,12(11):92-94.

[3]戴妮.浅析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10):100-103.

第2篇

【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理;优化护理工作模式

精神科患者多存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障碍[1]。在入院后对治疗存在抗拒心理,影响治疗效果,且容易出现危险行为,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也必不可少。2016年1~12月,对我院39例精神科患者实施优化护理工作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我院精神科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遗传性精神疾病、合并严重器官疾病以及不能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78例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43.74±8.42)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7例,老年痴呆10例,焦虑症或抑郁症7例,其他精神疾病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3.82±8.44)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8例,老年痴呆9例,焦虑症或抑郁症8例,其他精神疾病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用药、饮食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详细告知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安全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下的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入院当天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将医院环境和主治医生介绍给患者,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其进行沟通,记录患者的病史、基本情况、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信息,整理成档案。②加强健康教育。依据患者的实际精神状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由专业医生和护士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安排恢复良好的患者分享经验,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对用药、饮食及运动的依从性。③心理护理。与家属沟通,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诱因进行掌握,充分鼓励和支持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控制刺激源,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减少伤人、自杀等情况的出现。④康复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程长,对生活的兴趣不大且情感淡漠、自制力较差,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此种情况。在患者清晨服药后,组织其聚会,指导其进行游戏、观看新闻、聊天等活动,实现自我价值。采用以患管患模式,增强患者自我认同感以及恢复自信心。由专业的护士依据患者的病情设计相应的运动计划,促进患者的恢复。采取一对一心理护理和集体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恢复其身心健康,防止发生自残、外逃以及自杀等不良事件。⑤出院护理。将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及家庭中,在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预约、电邮、电话、视频等沟通渠道的建立,进行护理指导和帮助支持。若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况,则指导家属为患者改善饮食。

1.3评价标准

应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取百分制,90~100分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一般,<60分为差。②统计两组意外事件和投诉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1.

2.2两组意外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意外事件1例、占2.56%,无投诉事件发生;对照组发生意外事件7例、占17.95%,投诉事件发生6件、占15.38%。两组意外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持续增多,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干扰,还增加了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2-3]。精神疾病患者单一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应结合积极的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4-6]。常规护理不具灵活性,不能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较高,且患者对疾病知识和治疗情况不甚了解,配合度不高,会影响治疗效果[7]。在优化模式下进行的优质护理可促进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其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8]:①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配合度的提高[8];②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病情出现恶化[9];③心理护理可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④通过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锻炼[10];⑤出院护理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予以针对性的指导,改善患者的预后。优质护理还能促进精神科患者身体舒适度的提高,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宋文英.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38-41.

[2]管琴.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147-148.

[3]陈丽香,叶郁葱,吴辉霞.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74-75.

[4]孙蕾.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19):126.

[5]张改兰.舒适护理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8):276.

[6]幸乾玉.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9):173-174.

[7]苏红梅.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难点与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104-105.

[8]叶晓娟.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8):182-183.

[9]郭欣颖.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7):35-36.

第3篇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夯实基础护理、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开展健康教育、注重人性化服务、工作绩效量化考核等几个方面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4.62%提升至99.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满意度;护理质量

    为了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服务,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遵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要求,自2010年6月以来,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中国护理管理,2010,10(6):56.

第4篇

1.1方法

1.1对照组给予医院护理部自行修订统一执行的2011版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试行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魅力5S”服务方案。①微笑(smile)服务:接待病人及其家属时面带微笑;病人寻求帮助时面带微笑予以解决;每日接触病人及护理查房时面带微笑进行沟通;工作人员出现语言失误及技术失误时面带微笑向病人表示歉意;病人出院离开时微笑送别。②快速(speed)服务:病房门铃呼叫不超3声,电话响起不超3声;合作病人入院接待及各项处置安排不超20min;家属办理出院等待时间不超30min;长期医嘱开出到执行不超10min,临时医嘱开出到执行不超5min;病人有异常情况5min内反映汇报处理;入室应用自制改良精神科入院评估单快速评估病人情况并识别病人的危机状态。③标准(standard)服务:疾病护理按姚敏红等研究制定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CNP)执行各项护理程序,并进行标准化管理,日常护理执行各项流程(如发药流程、开饭流程、剃胡须流程等)。④特别(special)服务:结合专科特点,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如责任护士上墙公告、各种温馨提示卡及警示卡的应用、鞋袜统一管理、洗漱用品一人一号,大便24h动态记录、病人外出检查交班并双签名、开展出院延伸服务、多媒体健康宣教等。⑤满意(satisfy)服务:借鉴向岚等的护理满意服务“1234”模式,即1个结果———病人满意;2个理念———驱除病人痛苦,留下服务的真诚;3个目标———护理服务零投诉,护理措施零缺陷,护理质量零差错;4个及时———及时观察病情,及时解决护理问题,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及时答应病人反应的问题。

1.2评价指标

1.2.1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对照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细则进行评分(100分制)。内容包括安全措施、床单位、病人卫生、饮食护理、卧位护理、压疮预防、排泄护理、安全护理等8项,共16条36项,每条缺陷扣0.3分~2.0分,扣至0分为止。分别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

1.2.2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在谷波等研制的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基础上结合我院专科实际情况自行编制,包括环境设施、质量及安全、服务可及性、健康教育、人文关怀5个维度,共20个条目,总分100分。每个条目评分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所对应的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本次研究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56,分条目Cronbach’sα系数0.701~0.82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病人出院时指定专人向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表116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16份,回收率100%。统计时很满意、满意均归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均归为不满意,统计出满意率。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2.2两组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3讨论

第5篇

【摘要】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精神科优质护理的精细化管理:1精细文化管理 2精细人员管理3精细时间管理4精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5精细安全管理6精细物资管理 7精细绩效管理。

【关键词】精神科; 优质护理;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1-0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力等心理过程异常的一类疾病[1]。大部分病人没有自知力,是被家人、亲属、朋友及单位同事等哄骗进入病房的,合作性差,常常发生出走、冲动伤人或自伤等暴力行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我区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试点病区,采用精细化管理对病人施行无陪护的全程护理,开展优质服务取得一些经验。

1 精细文化管理

1.1 转变服务理念: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反复学习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文件,包括卫生部、省厅、市局、院护理部的文件及评价标准。让每位护理人员吃透文件精神,从而在服务理念上有所改变,建立“心中有人”的优质护理服务链,去感知病人,主动为病人服务,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1.2 病区文化建设: 科室制订了共同的护理服务理念,我们的理念是“爱心呵护健康,真情赢得满意”。同时每位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服务理念,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一切工作的宗旨都以病人安全、满意为出发点[2]。

1.3 美化病区环境: 对病室的墙面进行粉刷,张贴上病区简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主题,医护人员的信息,健康教育版画。同时公示了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服务承诺、服务项目及内涵,将病区布置一新,给病人有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2 精细人员管理

2.1 人员培训

2.1.1 技能培训: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每个操作项目分配给每人进行演示,规范操作流程,要求人人掌握。

2.1.2 专科知识培训: 安排资历较深的护师进行专科知识讲课,要求每人必须掌握专科特点、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的要点、沟通的技巧、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

2.1.3 培训专科护理常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让人人掌握,灵活运用。

2.2 科学合理排班: 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排班模式,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弹性的排班模式。护士长根据当天病人的人数、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人数、班次,比如病人数>45或有危重病人时,加排护士二头班,每天排有备班,保障人力,确保无缝隙连接,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满意度。

2.3 分层次使用: 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固定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工作职责和程序。护士长根据护士的能力采用分层次使用,护士长-办公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实行床位责任到人,人人管床,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制,互为辅助,谁当班谁负责的工作模式,使岗位责任制与护理责任制相结合,提供无缝隙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3 精细时间管理

3.1 简化交班报告: 交班报告简化到只要将问题交代清楚就行。

3.2 优化护理病历: 删掉了入院评估单和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常规记录。新病人首次主要记录主诉、陪送者、主要病情、阳性体征、护理措施,连续记录24小时,以后有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出院时记录接出院者、疗效、出院指导已做、药已带。经过简化、优化护理病历的书写以后,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将时间还给了病人,体现了护理工作贴近了病人、贴近了临床、贴近了社会,也大大提高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3.3 改良了测量体温的方式: 采用电子耳蜗式体温计测量体温,大大节约了测量时间,也杜绝了水银体温计带来的不安全性,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4 精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4.1 保障基础护理落实 人力给予保障,早晚督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

4.2 建立基础护理量化表 每天由责任护士填写,每月总结,与绩效挂钩。

4.3 健康教育的深化 根据病人的需要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集体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增加了健康教育版画、疾病宣传手册,便于病人和家属更加直观了解精神疾病,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4.4 加强康复训练 成立工休组织、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意见,及时整改,提供优质服务,使病人满意。

5 精细安全管理

5.1 落实安全制度,加强检查力度约束病人与非约束病人分开管理,集体输液,专人看护。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晨间护理工作细化,病房的安全检查、整洁度分配给每位护士,责任到人,培养她们的安全意识。

5.2 安全标识的细化 制定各种标识如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探视规则、防跌倒、防烫伤标识、洗澡流程、告病人书等张贴于病房,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病区的管理特点和要求,自觉遵守,保证安全。

5.3 家属管理的强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家属宣教精神科管理的特点,检查家属带来的物品,反复强调精神科安全管理的要求,提高家属的安全意识,杜绝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造成隐患。

6 精细物资管理

6.1 硬件管理: 设施、器材、物资分门别类、放置有序,数量充足、完好备用、人人会用,专人负责请领、保养、检查、维修。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清晰、有效期内,高危、抢救药品专柜放置,标识清楚、班班清点。

6.2 病人的物品管理: 病人的食品、香烟、衣服等均写上病人的姓名由总务护士统一管理,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定时发放。病人的毛巾、牙刷均绣上姓名,集中管理,防止丢失,也保证了安全。

7 精细绩效管理

根据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难度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按护理岗位、护理职称进行奖金分配,同时科室还制定了明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奖惩条例,本月之星的评选,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

8 成效

8.1 满意度提高: 病人满意度从97%上升到100%; 表扬信、锦旗、花、绿色植物比去年明显增多,全年无投诉。

8.2 护士的成就感也大大提升,特别是被评为本月之星时或被病人、家属表扬时。

8.3 无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近年来,卫生部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全国各个医疗机构积极响应,主要目的是是为了使护理工作“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我院为此也非常重视,在精神科也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根据卫生部提出的临床护理工作通知和相关活动方案等文件,结合我院精神科实际情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突破护理工作难点,改善护患关系,取得优质护理工作突破性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精神科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八个病区共收治精神病人1920例次,开设精神病床350张,共有护理人员138人,其中男性护理人员6人,女性护理人员132人,80%以上护理人员属大专在读或大专以上学历。

1.2 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1.2.1 掌握护理技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卫生部所颁布的50项基本技能操作要求来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重点加强11项基础护理操作的强化,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流程,将个人练习与重点演示有效结合起来[1]。在进行操作练习时,安排护理人员充当患者,从患者的角度来充分感受他们的心理情况,此外,在强化技能的同时,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规范的基础护理。同时根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所长和优点来拟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量化表,在量化表中,明确每一位护士负责的基础护理工作,使责任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1.2.2 创建病区护理文化,引领护理发展的方向 始终坚持“爱心呵护健康,真情赢得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优先考虑,切实落实患者的安全度,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在病区张贴自己的护理服务格言,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个人行为,指引自己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将五心服务(精心、热心、细心、耐心、诚心)落实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1.2.3 美化病区环境,创造温馨如家的感觉 精神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患者不能够根据个人意愿来出入病区,为此,创建温馨的病区环境对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通过对病区进行调整,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对较为老旧的墙面或设施设备进行装饰或更换,还可将墙面的空间发挥出来,将其作为专业知识或者服务展示和宣传的平台:对精神科的病区进行介绍,将医护人员的相关信息展示出来,精神科日常时间的安排,入住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同时还可以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服务项目、服务承诺和服务内涵等进行展示;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病人公休组织、护士服务以及评选出来的优秀护理人员等各方面信息进行展示,重点患者及其家属非常关注的一些信息。开拓一面墙“心灵之墙”,将其作为患者心声和愿望等方面地表达之处。此外,还可在较为僻静之处为患者开设读书廊,并为患者订阅一些时事周刊和杂质等各方面地书籍,帮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能够掌握外面所发生的实时情况,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人性化优质服务,使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强化了护患关系。

1.2.4 转变护理工作模式,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白天精神科患者大多在起坐室开展活动,也就是说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不固定,不能够象其他患者一样能够固定自己的休息,为此,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若包干病人是非常难以实现地。因此,可以改变护理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将护理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联合起来的工作模式,即每一位护理人员负责若干床位,主要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保证护理人员白天8小时在岗,而晚间则安排护理人员全权负责所有床位。确保白天和夜间每一张床位均有护理人员负责,相辅相成,保证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发挥管床护士和责任护士联合操作的模式,每一位护理人员均需要对若干患者进行负责,也就是说责任护理人员在休息时,护士长就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能力来对其所负责的患者进行分配,使患者能够每时每刻均能够有护士进行护理。护士当天的包干的患者中,一部分为自己固定负责的患者,而另一部分则为护士长安排的护理患者,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一位患者均有自己固定的护理人员,同时还有一个分管护士。

1.2.5 优化护理文书书写,把护士还给患者 精神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表格式文书书写,不能够将精神科患者的病情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而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危重判断标准相较于其他科也有较大差异,解决精神科护理文书书写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首先应当坚持护理记录原则:在对病历中已经出现的内容,护理记录则不再进行重复记录,也就是说,若患者的体温单、医疗记录、检验检查单以及医嘱单上出现的内容,在进行护理记录时,则不再对其进行记录,同时保证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对患者实施交班工作时,其护理记录必须随着患者共同交班。其次,护理记录对象:要充分展现患者入住医院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就必须坚持为每一位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以此来展现患者从入住医院到出院这个过程中病情和其护理工作的过程[3]。第三,减少护理记录的频次:将传统的护理记录方式废除,不再进行二级护理每周记录1次、一级护理每周记录2次,而是一级护理病人每天进行三交班,大多数患者第三天就会改为二级护理。二级护理的病人原则上每月记录一次,当然平时有病情变化应随时记录。第四,优化护理记录格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描述性记录格式,这样更加便于对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发展进行描述。但是书写内容尽可能地精简,例如:对新入住患者主要对入院方式,由XX人伴入院,目前病人主要病情,病人主诉及家属反映的情况,阳性症状和体征,对其实施的护理方法进行记录。同时患者进行24小时的动态观察,并对观察的到情况以及病情变化进行记录。例如:患者在入住医院后其病情出现了冲动、自杀、自伤、拒食、出走、幻听等精神症状,以及身躯出现的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躯体症状,在对患者进行及时处理的同时,对患者的这些变化进行记录。对护理文书书写记录进行改进,不仅大大节省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同时将护士交还给了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1.2.6 添置护理设备,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在病房内配置日常所需的基础设施给患者使用。同时运用红外线电子耳蜗式体温计来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更加便于体温的测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缩短测量的时间,也避免了水银体温计被患者破坏后所引发的不安全情况。

1.2.7 丰富健康教育的方式,促进患者健康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将书面和口头教育模式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集体两种教育模式。同时,将健康教育版画贴上墙,并在患者出院后为其发放疾病的宣传手册,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精神疾病更加了解,进而有效加强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发放调查问卷,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对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进行评分。

2 结 果

2.1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地提高,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考核对比 实施优质护理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见表2。

3 讨 论

3.1 更新护理理念,创新护理模式是关键 如今全国各个医疗机构均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但是由于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为此,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应当大力开展护理理念的更新,并大胆创新挑战新护理模式,探讨出更加适合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模式。

3.2 人性化护理和安全护理有机结构是精神科优质护理模式的重要内涵 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能够有效激发护理人员主动转变护理模式,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感动,打造现代化的人和护理品牌[4]。一是,精神科较为特殊,患者也非常的特殊,因此患者的日常行为常常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可能会出现不安全事件,为此,在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患者的安全护理;二是,精神科多采取传统的全封闭管理模式,对人性化的护理关注偏少,为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将人性化和安全两者结合起来,能够使护理服务更加优质。

3.3 有效的护患沟通是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 通过沟通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意愿,对其要求、愿望以及情感等各个方面均能够全面护理,同时还能够掌握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更加便于治疗。同时,护患纠纷往往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有89.2%护患纠纷或小摩擦是由于无效沟通所致。为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邹海云,裴金玉,旷燕珍,罗丽,史娟.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新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12).

[2] 张宪宾.浅谈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

第7篇

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要求的日益增加,护理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护理质量对医疗安全、诊疗技术的发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优质护理服务的构建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核心工作。近两年来,我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

1.1转变观念,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积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人文理论、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使护士在服务理念上,建立起"心中有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培养护理人员以同情心、爱心、耐心、热心和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强烈意识,促使护理人员转变理念,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1.2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人员培训教育考核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努力学习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理念。我们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能力及要求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着重突出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培训要求。

1.3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实行岗位责任制与护理责任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人人管床,互为辅助,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1]。病区制定了"患者分配表",让护士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分管的患者,也让患者能够知晓自己的分管护士。

1.4制定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运用绩效考核达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目的,并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科室还制定了明细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5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 对于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是减轻或缓解症状的关键。药物治疗过程中,为了严防患者藏药、保证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和效果、防止一次服用过量导致中毒,护士在操作中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要求"发药到手,送药到口,咽不下去不能走"的原则。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举止表现,如是否到隐蔽处呕出、藏在口中不下咽、或者偷放入口袋中等。

1.6落实健康教育 对于入院初期的患者,医护工作人员要做到热情接待患者,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告知患者精神病治疗的意义、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对于处于重病期的患者,医护人员不仅要根据规范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指导,而且要重点做好对患者的说服和劝慰工作。

2成效

2.1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可以客观地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金标准。优质护理工作模式的构建,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用药知识的认识,改善了患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状况,使其坚持服药、维持治疗,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2.2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责任护士掌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情况,从日常常规护理工作到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生理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全面了解; 明确管床职责,使责任护士更细心、慎独对待工作,有效防止患者跌倒、自伤、走失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工作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责任护士能更多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患者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病患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尊重,加深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良性循环。

2.3提升了护理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尤其是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得到了有效的落实,质量控制从注重终末质量转变为注重环节质量,由于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

2.4强化了精神专科护理 对于精神专科而言,患者及家属更需要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并且遵从是护士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精神科患者还存在精神残疾的问题,精神残疾导致社会及家庭负担加重,因此,改善患者的社交、生活自理、情绪等问题尤为重要。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加强康复治疗的专科内涵与临床护理工作融为一体,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周到、体贴的人文护理服务,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3体会

3.1杜绝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精神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易出现冲动伤人现象,这些临床特点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为高风险专业,极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通过对患者的无缝隙管理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杜绝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了更多的精神科知识。从患者入院的接待,物品的管理,到出院时护士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做出院指导,自始至终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

3.2加强了竞争意识 由于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并纳入激励机制,每位护士都感到自己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护士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价值。

3.3对今后发展的建议 目前,患者出院后由于受到多种负性因素的影响,单纯的生物学治疗对于患者在恢复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再就业等方面的效果相对较差,精神卫生资源相对不足[2]。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深化护理改革,多从患者角度出发,丰富人性化服务内涵,增加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加强精神卫生人力及财力的投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