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6:50:29
序论:在您撰写三农工作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两大农村工作会议分别对2018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主要有乡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业等四大产业要发展。与此同时,聚焦农民问题一定要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各类企业,要帮助普通农民实现和市场的对接,要让农民在现代农业过程中有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七条实施路径中,“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被摆在重要位置。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基础正是对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不矛盾,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现代化不能够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来带动农村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带动农民就业,还可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落户。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我省“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为主线,围绕“稳粮食、促增收、强基础、保民生”的要求,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惠农政策,加快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在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一)以贯彻落实省委《实施意见》为抓手,着力在强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合力上取得新进展。以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努力形成各方合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宣传舆论工具,加强对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精神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从去年12月起由省委组织部、省农办和省委党校一起对全省1200名乡镇党委书记分4批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要抽调人员分赴农村开展宣讲活动,真正把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迅速传送到农民群众手里。二是切实明确职能分工。以最快的速度把《实施意见》逐条分解给省级各个部门,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分工抓紧制订好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实际工作方案。三是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好有关配套政策。省里要重点抓好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开发、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扶持山区经济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等方面的政策调研,并就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单项性政策文件。
(二)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抓手,着力在拓展农民增收门路上取得新进展。围绕到2012年全省农民收入要达到1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有效遏止的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就业增收。一是加大有关政策的研究和扶持力度。充分运用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在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选取一些投资项目,以有效拉动内需、刺激农村消费和增加农民收入。在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方面,今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并积极推动家电下乡(今年中央对农机补贴的专项资金将从去年的4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我省既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同时也要根据实际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力度,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在农民创业就业的服务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的信息、金融、技术等服务,特别是会同人行落实好县域银行存款的70%用于“三农”的规定。在财政投入方面,要围绕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广泛运用财政贴息的办法,来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特别要借鉴工业的做法,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把工商企业贴息政策延伸到农业有关项目。目前考虑至少可覆盖4个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特色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开发项目,包括休闲观光农业在内的农家乐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贷款项目等。二是全面拓展农民创业的领域。把发展现代农业、家庭工业、来料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村社区服务业作为推动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领域。当前尤其要把大力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把推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村庄整治带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三是继续推动农民创业方式转变。根据当前农民创业环境的变化,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联合和合作的方式开展创业,鼓励农村能人“二次创业”和“走出去”创业。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财税支持,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四是要全面提升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实施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能和公民素质教育。开展灵活培训,探索项目化培训、网络远程培训等多样化培训,努力提升农民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着力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从我省已全面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大现代农业的建设力度。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落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政策。加紧制定实好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尤其要积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加强对青年农民、生产能手、合作社社长等的培训,为促进土地加快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条件。二是深入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充分利用我省优势自然资源,做大做强有比较优势的10大农业主导产业,再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强村。实施低质低价农产品提升工程,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优质安全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推进农业多功能化作为战略重点来抓,扶持发展一批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着力形成农业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着力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全方位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产品检测资源,促进农科教与产学研相结合,全面实行责任农技员制度,充分发挥责任农技员在农技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抓好“三位一体”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协调推进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成为服务农民的重要平台。四是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水利投资要达到230亿元,5年内将达到1100亿元,到2012年全面完成钱塘江等主要江河309公里干堤建设任务。实施100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中低产田改造、渔业和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着力在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上取得新进展。按照城乡“一盘棋”和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要求,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全面推进以中心镇和中心村为载体的农村新社区建设,使全省城乡人口和村庄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编制和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在中心镇规划区建设一批新型农民居住小区;搞好中心村规划布局,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中心村集聚。并结合我省低丘缓坡资源量大面广的特点,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县(市区)探索开展缓坡村落建设的思路。二是积极推进投入机制创新。在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会同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与中央有关项目对接,争取中央有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支持,并要求省级今后几年用于村庄整理和下山搬迁专项资金提前到以后两年增加使用。三是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全面完成4000个待整治村的建设任务,提升1000个已整治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新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农户96万户,垃圾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提高到80%以上,新增卫生厕所58万户,新增村内主干道路6500公里以上,提升全省村庄绿化水平,并探索建立农村道路和村庄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社区延伸,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组织,理顺和健全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服务中心。
一、党务公开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了党务公开宣传、检查、指导、推动工作机制,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开展。
二是加大了党务公开落实力度。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要通过会议、文件、通报、公开栏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公开,并做到常规性工作每季度公开一次;为民办实事进展情况、民主生活会情况等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发展党员等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对重大或复杂性问题,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整改落实,必要时再次公开。
三是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认真研究处理群的意见和建议,使党务公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使党务公开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成绩与绩效挂钩,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我镇在推进党务公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员干部对党务公开工作认识不到位。二是党务公开内容不及时。
二、便民服务中心工作
为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政服务水平,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为民办事制度,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因我镇办公条件有限,镇政府整合资源,并投入资金8万余元,将办公楼一楼和二楼改造成便民服务大厅,统一设置了党政综合办公窗口、人口计生窗口、国土与建设窗口、民政低保窗口、劳动和社会保障窗口、新农合窗口、农业综合服务窗口、综治维稳窗口。共有27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办公,服务中心办公日每天都安排了一名班子成员带班负责,并制定了便民服务中心各项相关制度。购置档案柜4个,电脑4台,办公桌椅7套,饮水机4台,全面完成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2010年以来为民办理各种证件,办理流动人员证明512份,出生证608件,村民建房申报69户,发放低保、农村救济、优抚等各项资金1560.2万元。调处矛盾纠纷32起,为农民办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2万人,返乡农民工身份认定26名,小额贷款9名,27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人次。同时,按照县纪委的要求,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设置了民事帮办点,真正做到了理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和谐。
三、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加强对农村“三资”的有效监管是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成立了农村“三资”工作检查领导小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认真严谨的原则对全镇农村“三资”进行自查,对自查中出现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2、认真开展自查
(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县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各种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未出现拖延、卡、扣等违反强农惠农政策现象。
(2)镇、村财务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了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村财镇管,报账、做帐分开,设有专门财务档案室,由财政所统一管理。各村设1名报账员实行专人报账,并由财政所每年组织1-2次财务业务培训。各村设立财政公开栏,定期向群众公开财务,镇每年开展一次村级财务审计。审计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整改,提出意见,农村转移支付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3)严格实行耕地保护政策。对农村土地除城市建设需要,禁止乱占乱建乱用,严厉打击破坏耕地的不法行为,加强土地保护、管理、调处和打击力度。
(4)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严格按照省农业厅《关于严格执行涉农收费政策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文件执行,取消和停止了1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征收,全镇未出现任何增加农民负担现象。
(5)镇、村公共资源交易实行阳关操作机制。镇资产拍卖、工程项目建设、资源开发等都是全面通过公共招投标方式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部由镇纪委和分管领导监管执行,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
3、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公开不够规范。一是财务公开的时间不及时;二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三是公开的程序不合规;四是回避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公开时避重就轻。
一年来,在市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工作大局,中心上下齐心协力,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科技咨询、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中心**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
一、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工作重点,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一是编辑印发《xx科技参考》4期。中心结合本地区产业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重点就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水平、趋势及影响,科技成果的应用,科技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科技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等通过《xx科技参考》有针对性的进行报道,为政府、科技决策部门和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领导提供参考服务。二是为市政府化解金融危机提供决策参考服务。积极为市政府收集、整理国内发达城市所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关政策和措施资料,为我市政府部门科学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中心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服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xx市中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8个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和17个基础数据库,打造了一个区域性公共科技网络资源服务平台,拓展了服务空间,为加快区域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
三、发挥优势,开展特色科技服务。一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通过中心网站、中药科技创新服务网、技术转移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各种信息23972条,为政府、企业、社会等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发挥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服务。利用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和技术服务,减少企业的创新市场风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济发展。先后为xx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业xx工程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及个人提供了咨询和技术服务。其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2项、管理咨询18项、申报项目咨询20项、解决技术难题、科技成果登记及奖励咨询和科技项目查新服务80余项。取得了良好成绩;三是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三农工作。为加强科技服务三农服务工作,中心对科技服务“三农”专家库进行了更新和充实,扩大了“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队伍,拓展了服务领域,三农专家由原来的由60多人扩大到100人。先后组织三农专家深入xx、xx、xx、xx等县(区)村屯田间地头,针对xxx病防治、xx优质高产栽培、xx修剪、xx病虫害防治、xx改造技术等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全年共组织专家开展三农服务工作15次,发放技术资料1600多份,接受技术咨询250余人次。与此同时,为破解制约产业发展难题,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心积极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对xxx穿孔并xx病进行课题攻关,其中由市科技局立项支持的xx穿孔病防治试验,已通过专家验收,目前,正组织专家在xx主产地xx进行xx病防治试验;四是积极开展培训服务,提高科技素质。中心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农民的科学素质等关键问题,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先后举办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监理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企业转型与升级管理研讨会”、“制造业设计仿真一体化解决方案”研讨会以及三农科技培训等共2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1000多人次。
四、认真组织企业参加“两会一周”活动。
中心利用“xx科博会”、“xx高交会”和“xx科技活动周”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展览和项目对接洽谈,为企业技术需求项目牵线搭桥,使企业通过“两会一周”这一平台,既宣传了企业,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又实现了企业与名牌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集团技术项目洽谈对接,为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今年共组织4家企业的4个项目参加xx科博会,并成功与xx有色金属总院、xx大学、xx科技大学以及xx中国公司和中国xx工业集团、中国xx总公司等进行了对接洽谈;组织22个企业的22个项目,参加深圳高交会;在市科技局的领导下,成功筹备了xx届xx科技活动周,组织了300多人、80多家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参加了展示展览及项目签约洽谈,高标准完成了市科技局委托我中心承办的“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任务,在全x评比中xx市获得最佳组织奖,我中心获得地市组织一等奖。
五、大力加强**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强**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大对平台的推广宣传力度,与县科技局联合将平台的推广应用向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辐射,为县级政府部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对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今年举办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班2期,其中6月份在xx县举办的培训班由县政府主办。共培训人员100多人次。全年接待用户300多个、读者1000多人次。先后到xx科学研究所、xx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科技文献服务,发放了**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用户卡150多张。发展20多个会员单位。
六、加强科技项目工作,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中心为9家企业编制了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材料,为企业策划包装自治区、市科技计划项目、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共15项。对xxx仪器厂、xxx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进行了监理工作,指导3家企业开展项目验收工作。
“三农”工作需抓大顾小
方法问题制约“三农”工作
一些地方在抓“三农”工作中,只顾埋头苦干,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往往是浪费了资源,空耗了精力。有两种错误的方法值得警惕。
其一,抓整体不注重具体,缺乏操作性。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力求“高”。目标高远,不顾本地区情况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不顾市情、县情盲目照搬照套外地经验;二是力求“大”。习惯于“运动式”地抓“三农”,一项工作全民参与、轰轰烈烈,表面上每个部门都在抓,但实际上职责并不明确,没有抓总牵头部门,没有细化目标和验收标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力求“全”。工作部署面面俱到,既没有重点也体现不出亮点。这些都是当前基层“三农”工作方法上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使一些地方“三农”工作的举措仅仅停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无法落实到行动上,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空耗了精力。
其二,抓一点不计其余,缺乏统筹性。一是部门缺乏协作性。不仅农口的农林水牧渔等部门工作上互动少,而且农口之外的部门在涉农工作上也缺乏与农口部门的互动,以至于“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戏”,造成工作互不协调、各不配合。二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项工作之间缺乏互动。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时,缺少系统的思维和联系的观点,结果往往是解决一个老问题,而产生一个或多个新问题。比如各地在成功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土地难以流转、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突出等诸多新难题。三是“三农”与工业化的矛盾问题。许多地方把财力、人力、注意力都放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上,不仅市县讲工业化,连乡镇这样的农村基层政府也在埋头搞工业化。四是城镇化带来的“留守”问题。农村中的“精英”大量涌向城市、集镇,留守的都是所谓的“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抓“三农”工作需要辩证法
克服形而上学的最好办法,就是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系统的观点来把握“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坚持整体抓也要坚持分开抓。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体。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去谋划、去推动,才能真正抓住“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作为一个整体的“三农”,并不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简单叠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互之间各有特性。不仅彼此的工作重点、工作对象不同,而且工作规律也不一样。抓农业不等于抓了农村,抓农村不等于抓了农民。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片面地侧重某一个方面,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整个工作视野停留在小圈子里,造成局限性、孤立性。
“三农”工作的联系性和多样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注重内涵又要顾及外延。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主要事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开展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农村是农民工作生活的家园,是农业生产的土壤,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环境和条件;农民是农村、农业的主体,是农村的建设者、农业的生产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单个个体事物而存在,同时又独自对外发生复杂多样的联系。抓“农民”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和农业,而应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跳出固有思维,可以把农民转化为职工、商人、经纪人、市民;抓“农村”问题,决不仅仅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还有一系列诸如农村环境整治、村镇建设、乡村组织建设等问题。
“三农”工作的系统性和联动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各司其职。“三农”工作部门的区别,仅仅在于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牵头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各部门在“三农”工作中都有各自的职责,缺一不可。例如,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如何配备好乡(镇)和村委领导班子、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效能、调动村级组织的积极性等,都是重要课题。农工部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管部门,不仅要制定本区域“三农”工作发展规划,还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三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尤其是要协调、统筹涉农部门的工作,工作量大,责任重。因此,在“三农”工作中,各部门都要调动起来,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流通行业要负责带动农产品销售,科技部门要负责科技推广,教育部门要注重提高农民工素质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抓大也要顾小
抓大,主要是抓“三农”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比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政策,比如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政策,比如“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投入政策。
抓大,重在抓部门、工作和上下的协调。比如农业建设,需要农口的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等部门的协调,需要农口内扶贫、移民、综合开发、农垦、土地等部门的配合,需要财政、发改委、工商、物价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比如农村建设,需要协调规划、建设、土管等部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协调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总之,抓大,就是要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抓各级干部,抓工作典型。
顾小就是要细化和分解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农业建设方面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常规农业与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还要抓防火防汛防虫,要抓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顾小就是要抓群众工作,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既要抓在村的人口和劳力,也要抓外出务工的,既要为群众解决发展经济方面的难点,也要为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分忧,包括子女上学、农民看病、打官司等问题。
“三农”工作需抓大顾小
方法问题制约“三农”工作
一些地方在抓“三农”工作中,只顾埋头苦干,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往往是浪费了资源,空耗了精力。有两种错误的方法值得警惕。
其一,抓整体不注重具体,缺乏操作性。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力求“高”。目标高远,不顾本地区情况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不顾市情、县情盲目照搬照套外地经验;二是力求“大”。习惯于“运动式”地抓“三农”,一项工作全民参与、轰轰烈烈,表面上每个部门都在抓,但实际上职责并不明确,没有抓总牵头部门,没有细化目标和验收标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力求“全”。工作部署面面俱到,既没有重点也体现不出亮点。这些都是当前基层“三农”工作方法上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使一些地方“三农”工作的举措仅仅停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无法落实到行动上,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空耗了精力。
其二,抓一点不计其余,缺乏统筹性。一是部门缺乏协作性。不仅农口的农林水牧渔等部门工作上互动少,而且农口之外的部门在涉农工作上也缺乏与农口部门的互动,以至于“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戏”,造成工作互不协调、各不配合。二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项工作之间缺乏互动。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时,缺少系统的思维和联系的观点,结果往往是解决一个老问题,而产生一个或多个新问题。比如各地在成功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土地难以流转、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突出等诸多新难题。三是“三农”与工业化的矛盾问题。许多地方把财力、人力、注意力都放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上,不仅市县讲工业化,连乡镇这样的农村基层政府也在埋头搞工业化。四是城镇化带来的“留守”问题。农村中的“精英”大量涌向城市、集镇,留守的都是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抓“三农”工作需要辩证法
克服形而上学的最好办法,就是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系统的观点来把握“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坚持整体抓也要坚持分开抓。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体。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去谋划、去推动,才能真正抓住“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作为一个整体的“三农”,并不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简单叠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互之间各有特性。不仅彼此的工作重点、工作对象不同,而且工作规律也不一样。抓农业不等于抓了农村,抓农村不等于抓了农民。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片面地侧重某一个方面,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整个工作视野停留在小圈子里,造成局限性、孤立性。
“三农”工作的联系性和多样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注重内涵又要顾及外延。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主要事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开展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农村是农民工作生活的家园,是农业生产的土壤,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环境和条件;农民是农村、农业的主体,是农村的建设者、农业的生产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单个个体事物而存在,同时又独自对外发生复杂多样的联系。抓“农民”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和农业,而应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跳出固有思维,可以把农民转化为职工、商人、经纪人、市民;抓“农村”问题,决不仅仅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还有一系列诸如农村环境整治、村镇建设、乡村组织建设等问题。
“三农”工作的系统性和联动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各司其职。“三农”工作部门的区别,仅仅在于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牵头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各部门在“三农”工作中都有各自的职责,缺一不可。例如,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如何配备好乡(镇)和村委领导班子、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效能、调动村级组织的积极性等,都是重要课题。农工部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管部门,不仅要制定本区域“三农”工作发展规划,还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三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尤其是要协调、统筹涉农部门的工作,工作量大,责任重。因此,在“三农”工作中,各部门都要调动起来,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流通行业要负责带动农产品销售,科技部门要负责科技推广,教育部门要注重提高农民工素质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抓大也要顾小
抓大,主要是抓“三农”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比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政策,比如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政策,比如“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投入政策。
抓大,重在抓部门、工作和上下的协调。比如农业建设,需要农口的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等部门的协调,需要农口内扶贫、移民、综合开发、农垦、土地等部门的配合,需要财政、发改委、工商、物价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比如农村建设,需要协调规划、建设、土管等部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协调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总之,抓大,就是要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抓各级干部,抓工作典型。
顾小就是要细化和分解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农业建设方面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常规农业与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还要抓防火防汛防虫,要抓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顾小就是要抓群众工作,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既要抓在村的人口和劳力,也要抓外出务工的,既要为群众解决发展经济方面的难点,也要为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分忧,包括子女上学、农民看病、打官司等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重要的战略性问题,需要整体抓。“三农”又包含许多小问题,需要具体抓。仅整体抓容易抓空,只具体抓又怕失去方向。如何处理好整体与具体的辩证关系,抓住大的,又能顾及小的,是抓“三农”工作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农”工作需抓大顾小
方法问题制约“三农”工作
一些地方在抓“三农”工作中,只顾埋头苦干,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往往是浪费了资源,空耗了精力。有两种错误的方法值得警惕。
其一,抓整体不注重具体,缺乏操作性。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力求“高”。目标高远,不顾本地区情况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不顾市情、县情盲目照搬照套外地经验;二是力求“大”。习惯于“运动式”地抓“三农”,一项工作全民参与、轰轰烈烈,表面上每个部门都在抓,但实际上职责并不明确,没有抓总牵头部门,没有细化目标和验收标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力求“全”。工作部署面面俱到,既没有重点也体现不出亮点。这些都是当前基层“三农”工作方法上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使一些地方“三农”工作的举措仅仅停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无法落实到行动上,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空耗了精力。
其二,抓一点不计其余,缺乏统筹性。一是部门缺乏协作性。不仅农口的农林水牧渔等部门工作上互动少,而且农口之外的部门在涉农工作上也缺乏与农口部门的互动,以至于“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戏”,造成工作互不协调、各不配合。二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项工作之间缺乏互动。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时,缺少系统的思维和联系的观点,结果往往是解决一个老问题,而产生一个或多个新问题。比如各地在成功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土地难以流转、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突出等诸多新难题。三是“三农”与工业化的矛盾问题。许多地方把财力、人力、注意力都放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上,不仅市县讲工业化,连乡镇这样的农村基层政府也在埋头搞工业化。四是城镇化带来的“留守”问题。农村中的“精英”大量涌向城市、集镇,留守的都是所谓的“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抓“三农”工作需要辩证法
克服形而上学的最好办法,就是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系统的观点来把握“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坚持整体抓也要坚持分开抓。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体。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去谋划、去推动,才能真正抓住“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作为一个整体的“三农”,并不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简单叠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互之间各有特性。不仅彼此的工作重点、工作对象不同,而且工作规律也不一样。抓农业不等于抓了农村,抓农村不等于抓了农民。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片面地侧重某一个方面,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整个工作视野停留在小圈子里,造成局限性、孤立性。
“三农”工作的联系性和多样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注重内涵又要顾及外延。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主要事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开展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农村是农民工作生活的家园,是农业生产的土壤,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环境和条件;农民是农村、农业的主体,是农村的建设者、农业的生产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单个个体事物而存在,同时又独自对外发生复杂多样的联系。抓“农民”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和农业,而应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跳出固有思维,可以把农民转化为职工、商人、经纪人、市民;抓“农村”问题,决不仅仅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还有一系列诸如农村环境整治、村镇建设、乡村组织建设等问题。
“三农”工作的系统性和联动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各司其职。“三农”工作部门的区别,仅仅在于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牵头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各部门在“三农”工作中都有各自的职责,缺一不可。例如,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如何配备好乡(镇)和村委领导班子、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效能、调动村级组织的积极性等,都是重要课题。农工部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管部门,不仅要制定本区域“三农”工作发展规划,还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三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尤其是要协调、统筹涉农部门的工作,工作量大,责任重。因此,在“三农”工作中,各部门都要调动起来,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流通行业要负责带动农产品销售,科技部门要负责科技推广,教育部门要注重提高农民工素质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抓大也要顾小
抓大,主要是抓“三农”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比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政策,比如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政策,比如“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投入政策。
抓大,重在抓部门、工作和上下的协调。比如农业建设,需要农口的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等部门的协调,需要农口内扶贫、移民、综合开发、农垦、土地等部门的配合,需要财政、发改委、工商、物价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比如农村建设,需要协调规划、建设、土管等部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协调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总之,抓大,就是要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抓各级干部,抓工作典型。
顾小就是要细化和分解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农业建设方面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常规农业与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还要抓防火防汛防虫,要抓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顾小就是要抓群众工作,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既要抓在村的人口和劳力,也要抓外出务工的,既要为群众解决发展经济方面的难点,也要为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分忧,包括子女上学、农民看病、打官司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