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

时间:2023-05-23 16:50:27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

第1篇

【关键词】护理 安全因素 分析 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99-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的法制维权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帮助护理人员增强护理本领,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和医疗护理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人员素质

1.1.1 主要指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助能力不强。大多数护士起点学历较低,理论水平总体不高,接受临床实践时间较短,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意识淡漠,缺乏从法律的角度去认识和考虑护理问题,不懂得在自律的同时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在岗学习不够,到岗后对一些专科知识,如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病情观察等临床方面学习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药理知识,如对新药的使用方法、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掌握不够,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1.2 规章制度

1.2.1 护理常规、规程是护理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确保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指导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护理常规了解不够全面,尤其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方面和护理操作中不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存在安全隐患。

1.2.2 查对制度不严格,“三查”、“七对”存在形式化、机械化,发现不了问题,如加药配液和检查无菌溶液不仔细,瓶口松动、瓶体有裂缝、溶液内有异物等;摆药不仔细,摆错药,经查对仍未发现;到血库取血时,不认真与血库人员核对,拿错血;治疗单不及时更改,造成执行错误等。

1.2.3 交接班制度不严格,如交接班时不到床头交接,交代事情不清楚或忘记交代,对病情发展、个体差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1.2.4 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如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未按有关消毒隔离原则进行处置;各种消毒液未及时更换,或消毒液浓度不符合要求等。

1.2.5 安全防范教育制度不落实,入院宣教不到位、内容不全面,缺乏个体针对性,或者没有详细介绍各种物品、设施的使用,为护理安全埋下了隐患。

1.2.6 病房管理制度不严,病历保管上有漏洞,病历柜不锁,造成病历部分丢失或患者不经同意自阅病历等;病区欠安静,尤其中午、晚间熄灯后,引起患者不满;服务态度不好,或解释、说明不到位,或沟通时语言措辞不当,引起患者误会,甚至造成医疗纠纷。

2 改进措施

2.1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讨论通报安全问题,建立健全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法可依。

2.2 加强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教育。护理安全不但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大多数护理活动都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要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的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尽职尽责,确保护理安全。

2.3 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操作技能,消除不安全因素。科室要有学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业务学习,如请专科医生讲课,资深护士辅导,相互学习交流,组织护理查房、经常性的技术练兵,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增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引进的新设备要详细了解其原理、使用范围、效果、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建立新技术、新方法学习制度,使护理操作熟练、可靠、安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继续教育,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2篇

1 病人输液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①输液大厅病人多,输液之前护士报病人姓名,病人未听清楚便答应是自己,易引起输错液体。②输液高峰,病人多,护士少,出现忙乱现象,易引起护理差错。③病人自己调节输液速度,造成病人出现不适症状。④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自己更换输液椅,易引起漏输或输错液体。⑤医生开错药物剂量或药房发错药 。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输液室病人与病区住院病人不同,病人流动性大,无法核对床号,因此,三查七对制度显得格外重要。②对姓名的方法,不仅是称呼病人姓名,到病人面前要反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③最重要的一点,病人回答姓名后,病历卡一定要给病人看是自己的病历才可以注射,以杜绝输错液体的护理差错发生。

2.2 护士长要做好人员管理和护理安全防范教育

①输液高峰季节,护士长的人员安排非常重要,护士排班要以动态调整为原则,以满足病人的护理需要为原则 。护士长要做好各个班次、各个时间段输液工作量统计,根据各个班次、各个时间段输液工作量情况,随时调整护士人数,避免病人多、排长队引起的忙乱现象;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必要时汇报护理部,借调护士帮助输液。②加强对护理差错高发人群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护士长要重视新护士、有情绪波动的护士、平时工作欠严谨的 护士及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护理差错的防范,做到“警钟长鸣”,认真做好实习护生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以确保护理安全。

2.3 重视输液速度的调节

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 要了解有些病人输液要快的心理,会自己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尤其是对于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药物,如甘露醇、硝酸甘油等药物,护士一定要交代病人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2.4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的护理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自己更换座位,换位置后忘记将未输的液体带走,易引起漏输液。针对这一护理安全问题,应采取的护理措施:①在输液前告诉病人有几瓶液体,请病人输液过程中不要自已换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将未输完的液体带走。②输液巡回更换液体时,签写更换补液者工号及更换时间。③拔针时核对输液卡瓶数并签名,同时询问病人挂了几瓶,还有没有液体,确认无误后方可拔针。

作为一个合格的护士,一定要熟悉各种药物的常用剂量及可以应用的最大剂量。可以及时发现差错,及时纠正 。接待新病人时,要仔细核对药房发的药物,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公布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护理查对制度,输液室护士必须了解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3篇

【关键词】 流动采血;护理工作;血液污染;问题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普及, 采血模式已经由原本的政府指令执行单位集中采集[1-3], 逐渐发展成为街头流动采血车的居民志愿参与无偿献血。因为流动采血受到气温、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积极开展有效防范措施是确保血液质量的重点。护理安全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 重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增强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血液质量的好坏是维持生命的根本, 优质的服务是医院输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现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站流动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268例, 针对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站流动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268例, 包括男168例, 女100例。年龄21~49岁, 平均年龄(32.51±5.49)岁。

1. 2 防范措施 ①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查找安全隐患问题, 并制定相应、有效的防范解决措施, 加大落实力度。②坚持严格要求、高标准的原则[3], 在护理工作、服务方面不断完善, 同时围绕质量管理的要求, 逐渐完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 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隐患问题, 为献血者创造优质、安全的护理, 积极保障献血者的安全, 进而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问题、护理纠纷的发生。③采血不但要求娴熟、过硬的技术水准, 并且还要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才可以保证血液的质量。所以, 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律己, 并且技术上应该精益求精。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 流动采血时必须将安全的血液质量放在一切行动的首位, 努力提高质量意识。④根据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 加强把控质量管理, 在根本上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严格内部管理, 不但改进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提高工作人员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严格抓好质量, 同时这也是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 血液质量的好坏是维持生命的根本, 优质的服务是医院输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 结果

流动采血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环境问题与工作问题。本组268例献血者中, 3例献血者由于环境在质控中会有菌落超标, 从而造成血液污染, 约为1.12%。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 重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增强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流动采血车为便于献血者无偿献血主要以流动式运行。采血车一般停泊在人流密集的地方, 车内环境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车内空间有限, 很难划分采血区与非采血区。人员流动性大, 频繁进出, 车内不容易保洁, 很容易污染采血环境。护理人员或献血者如果衣着不规范、随意进出车内[2], 也会污染采血环境。大部分献血者不是特意前来献血, 一般多是临时路过, 献血的随意性比较大, 所以不会特别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卫生等, 很容易污染采血环境。因为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体质等一般资料各有差异, 对献血的认识程度不同, 在献血时身体状况不同, 一些献血者存在劳累过度、睡眠不足、空腹、体虚以及烦躁等情况, 均会造成突发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身体状况缺乏评估, 未了解详细的既往病史。对于献血者献血次数、上次献血时间未进行询问了解, 献血者的资料不完善或发生误差, 均会对献血者、采血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高低对献血者的献血状态具有直接的影响, 消极态度、生硬的语言均会导致献血者的身心不适, 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产生。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也会导致血液的污染或献血者发生交叉感染。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不够熟练, 不仅会增加献血者的痛苦, 还会提高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268例献血者中, 通过加强流动采血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干预, 仅3例献血者由于环境在质控中会有菌落超标, 从而造成血液污染, 约为1.12%。因此,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仍需继续努力加强防范措施, 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将护理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正确诠释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护理的理论水平、强化专业技能, 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注意观察, 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杜绝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郝琼, 夏华红.流动采血车采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探讨.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1):163-164.

[2] 蒋会远.流动采血护理服务质量与管理问题探讨.中国卫生产业, 2011, 23(12):631-632.

第4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33-01

护理安全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允许有范围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1 护理安全意义

1.1 护理安全关系到患者预后

如甘露醇的使用,对于颅内高压患者必须高浓度、快速度输入才能发挥脱水、降低颅内压作用,相反缓慢输入不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作用还将延误病情、延长治愈时间,甚至危及生命;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输错液体,轻者加重患者心里负担,使患者情绪紧张,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更换引流瓶面低或不小心碰倒轻者可加重气胸、呼吸困难,重者导致患者死亡。

1.2 护理安全关系到护理质量

如长期卧床患者不按时翻身或不到位同样可以形成褥疮,对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生命造成威胁,增加并发症。

1.3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底线

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1.4 护理安全关系到医院的信誉

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闹事、负面宣传等对医院信誉、声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1.5 护理安全关系到自身利益

由于工作不慎出现差错不仅受到医院的批评、处罚,严重的还要遭受患者及家属的人身攻击。

2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管理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

2.1 自身因素

(1)不安心工作。上班时间想其他事情、把工作之外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顶撞患者等。(2)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认为护理工作没前途,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产生改行的念头。(3)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目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的护士,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患者的权益。(4)不懂装懂。新参加工作的护士遇到不会的问题碍于面子不请教老师,按自己想法做,埋下医疗纠纷隐患。(5)责任心不强。时间针不按时执行、测量生命体征不测呼吸、或新来轻患者认为没什么只测体温。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6)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2.2 管理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护士的工作量加大了,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职责、制度、常规落实不到位,对专业理论、技术训练重视不够,管理不力,要求不严,好人思想严重,检查不够。这要求护士长应常督促、常要求、常检查、常提醒哪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哪些还没做。

2.3 物质因素

现有设备陈旧不齐全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药品不齐全。

2.4 环境因素

(1)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目前很多基层医院仍存在护士站、治疗室不分开, 严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存在及大安全隐患。(2)环境污染。(3)病区治安。医闹或患者酗酒闹事使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人身受到攻击。所以要加强医院治安管理。(4)社会环境。医护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决定着医院的命脉。医院要稳步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住院环境,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5)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

2.5 患者因素

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患者的不良心境,患者的自身素质。

3 防范护理安全风险

3.1 加强关键患者的护理

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患者、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接受多种特殊检查的患者、有纠纷苗头的患者、情绪波动的患者,这些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变化快、易出现纰漏。应加强管理,严密观察,主动沟通,认真交接。

3.2 加强关键时段的管理

节假日、早上、中午、晚上,这些时段在岗人员相对较少,护士承担的工作量大,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和经验不足,易出现问题。所以这时段上班的护士更应加强责任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3.3 加强关键人员的管理

新进院护士、实习生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对护理程序不够熟悉,是发生护理安全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督、培训,护士长排班应考虑新老搭配,对实习生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3.4 加强关键环节管理

患者交接、患者转运、管道护理、压疮护理、药品管理等应加强防范。

3.5 加强重点科室监管

急诊科、手术室、妇科产房、新生儿病房、抢救室等,这些科室危重患者多,风险大, 涉及面广。护士处于持续紧张状态, 易出现问题,应加强监管。

3.6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是护理人员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准则,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

3.7 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

护士要正确认识病人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加强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这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护士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3.8 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护理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用智慧代替鲁莽,让错误成为财富,发现一个问题,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源,完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积累更多经验,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工作的整体过程中,患者不出现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生理、心理及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者死亡[1]。对于儿科护理工作属于医院的一项特殊性的护理工作场所,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在护理工作中多做关于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才能更好的将儿科的护理工作发展下去,笔者现将儿科护理中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汇报如下。

1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严谨,对慎独精神欠缺,有少数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随意简化护理操作流程不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完善;②护理工作技术因素:为患儿进行动静脉穿刺技术不娴熟,常会发生穿刺失败,造成患儿哭闹家属不满意;③护患沟通不完善:有些护理人员只注重操作技术但是未重视与患儿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造成护患沟通效果欠佳,这样护患沟通很难在护理工作中开展起来,延误了有效工作;④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对于护理方面的工作记录不完善,与实际工作中的护理操作有明显的出处及有主客观成分缺乏的现象,语言与内容缺乏连贯性,无法准确的反应患儿的动态病情变化,与医生的记录不协调,这样会增加医院纠纷隐患的发生率[2];⑤感染知识的意识淡薄: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的行为操作都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相关隐患发生,工作人员自身缺乏院内感染知识,对于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要进行加强管理,在有关的护理工作中护士未注意按先清洁后治疗的原则进行操作,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1.2患者及社会因素由于现代社会模式的改变,家庭中均为独生子,家长对孩子比较娇惯,因此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水平的期望值过高,其中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静脉穿刺要求能够做到“一针见血”,但在护理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小儿静脉自身原因导致穿刺失败,会造成家长的不满意。现在社会因素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问题,社会舆论将所有的责任推向医院,关于社会中人群的呼声以及新闻媒体的有关报道关于不良医风等,加之患儿家长对医疗中出现的高技术、高风险不能够理解,他们潜意识中认为到医院就医就好像进了保险箱。医学科学是相当严谨的学科,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对于存在疑难杂症的病例、诊断治疗以及愈后等都会出现不同的风险,患儿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费用较多而且住院时间长的情况下常常会产生家属的不满情绪,在每一项的治疗过程中护士是直接的执行者,因此矛盾较多都会归结于护士。加之儿科的患儿具有天生活泼好动、自我防范意识差的特点这也是诱发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

1.3缺乏安全法律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法规,对于护理中的风险意识差,而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不断的增强,只有护士在护理工作有存在一点缺陷,家属马上会出现不满意,甚至发生医患纠纷。

2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

2.1加强护士责任心,增强法律意识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分级护理的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的各项工作制度,以强化护士工作的责任心[3]。护士要时刻与患者沟通交流,无论在查房中还是进行各项操作技术前,必须得到患者的允许才能够进行各项操作,学会懂得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时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每次与患者沟通时要用通俗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行为来解释和交待注意事项,并耐心的听取患者的主诉,并进行相应的解答或者处理。

2.2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保障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术的考核训练。同时要做好护理人员的人才梯队的培养,弥补护理技术操作中的不足。护理操作有时带有强制性,例如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导尿、灌肠等操作技术。有些操作患者对护士的期望很高,希望护士做到耐心细致、安全准确,各项操作都在自己身上能够顺利的成功不要出现失误,但是如果护士出现失误时,则会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4]。因此护士在做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向患者解释清楚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准确、熟练。

2.3完善后勤保障系统为了确保优质护理落实到具体环节,加强后勤工作的社会化管理如:陪检、送标本、领物等非护理工作都由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来完成,这样可以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和患儿进行心里辅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在儿科配备必要的基础护理设施如:小方凳、沐浴盆、婴儿推车、电吹风、微波炉、雨伞等生活设施可以方便住院患儿各个环节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健.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9,2(8):639.

[2]李遵清.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优质护理初深[J].现代护理报,2012.9.6.

第6篇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影响医疗护理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 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 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如何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 有效保证患者在院期间的安全十分重要, 其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纠纷的发生[1]。本科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一系列临床护理干预, 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120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5.2±3.3)岁;其中妇科急腹症患者45, 卵巢囊肿28例, 子宫肌瘤32例, 急性盆腔炎1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风险防范措施之前对照组及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之后观察组, 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1. 2. 1 患者因素 ①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②患者及其家属多渠道获得相关医学知识, 提出更“专业化”的问题;③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不同, 因此反应出的个人素质也不尽相同, 对医护行为及医疗服务的理解与支持也各不相同。

1. 2. 2 护理人员因素 ①护理队伍年轻化,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②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不足, 理论与专业技能差, 工作中不注重细节, 从而影响护士形象;工作中计较得失, 不利于团队合作;书写记录文笔欠缺, 质量不高;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 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甚至影响抢救的工作质量等。

1. 2. 3 医院环境设备器材因素 ①病区内设施不够完善及布局不合理, 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如保洁后地面湿滑, 未及时放置安全标示导致患者或家属跌伤;病区开水房水龙头维护不当导致烫伤;床旁无护拦或因约束不到位造成坠床等。②病房的抢救设施缺乏日常维护, 抢救药品及器械缺失等。

1. 2. 4 组织管理因素 ①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 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造成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 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 对患者的解答不耐心, 执行医嘱不严谨, 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科室管理层没有高度重视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对职责常规护理的监控力不够, 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②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科室缺乏质控等。

1. 3 风险防范措施 ①提高法律意识, 增强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明确岗位职责, 恪尽职守, 有效规避护理风险。②加强护患沟通, 增强服务意识, 多多换位思考,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做到语言文明, 微笑服务, 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③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 保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护理人员熟悉放置位置,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④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护理操作前均应履行告知制度, 对新技术, 创伤性操作等应实行知情同意签字手续。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⑤科室实行弹性排班, 确保在任何时段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合理。并加强重点环节的质控, 保障护理安全。

1. 4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投诉率与医疗失误的发生次数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1.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投诉以及医疗失误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投诉观察组4例, 占6.6%, 对照组22例, 占36.6%;医疗失误观察组0, 对照组8例;患者满意度观察组93.3%, 对照组50.0%。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护理干预并制定安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不仅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减少患者投诉, 提高患者满意度, 同时还全面提升护士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水平。通过制定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对规避妇科护理服务中的风险, 全面提升护理人员服务与安全意识, 提升科室及医院的知名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27-01

手术是一项需要主刀医生、助手、麻醉师以及手术室护士之间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复杂工作,不论哪一个环节或某一个人失误,都可能影响手术的成功,以至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是死亡。2003年1月21日,我院手术室发生护理严重差错1例,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为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吸取教训,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制订了防范措施,3年多来未发生护理缺陷,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纱布垫遗留腹腔1例。外科患者,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手术完毕,医生置T管时即喊手术护士与巡回护士清点,数目正确,置管完毕询问护士清点情况,手术护士回答无误,而未再次清点,主刀医生也未再次清理腹腔就关腹了。术后3 d,患者发热,诉右上腹持续疼痛,切口疼痛,T管引流物持续不断,经多次换药无好转,术后10 d切口出现感染现象并有分泌物渗出,后再次打开切口发现一纱布垫遗留腹腔。

2原因分析

护士在术前清点与关腹前清点数目正确,但在医生置T管后没有再次清点。而医生也没有对腹腔进行再次清理即关腹。关腹后缝合切口前手术护士与巡回护士未进行第三次清点器械、敷料等。没有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整理的规章制度,(在关闭胸腹腔及手术切口前,手术护士、巡回护士及术者应共同核对纱布、纱垫、器械及缝针数目等,最后术者再探查一遍,确保无异物存留方可缝合)。发现后立即取出遗留在腹腔内纱垫,虽然没有危及病人的生命,经治愈出院,但延误了病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增加了医疗费用,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给医院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和经济负担。

事后讨论分析,此事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由于医护人员缺乏医疗安全意识,不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整理制度的原则,缺乏责任心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严重差错事故发生。通过此例教训表明,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的操作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否则,都有可能发生不可弥补的差错事故,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3防范对策

3.1加强医疗技术管理,健全制度,严格执行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根据手术室存在的医疗安全的隐患,结合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与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制度,健全了手术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强化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器械物品管理做到“四固定”、“三有数”、“五规范”。四固定:固定位置、固定数量、固定专人保管,固定时间检查质量与保养。三有数:要求每一位护士对手术的种类所需使用的器械包内器械数量心中有数,对器械的性能质量心中有数,对术前、中、后的清点使用数量心中有数。五规范:规范了器械敷料表格登记,规范了术前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台上所有的器械、敷料,核准登记,规范了大手术时间长,中途护士要对台上的器械、敷料、缝针等进行核对确保无丢失,规范了手术完毕关闭胸腹腔前、后均需清点无误才能缝合切口皮肤。规范统一了纱布垫的规格,器械、敷料打包前检查合格,数目统一,清点确认无误,才能打包消毒。从而做到了制订制度必清,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把护理缺陷杜绝于萌芽状态。

3.2抓重点和薄弱环节,制订防范措施

手术病人在手术中是医疗安全的重点,医护之间要密切配合才能安全完成手术程序。因此,要着重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危重手术病人和复杂手术病人,针对医护人员思想紧张,工作忙乱时失误率高的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措施,如“三到位”,质量“三抓”。三到位:任务到位(人),责任到位(人),措施到位。三抓:抓易出差错的时间,抓易出差错的环节,抓易出差错的人。从而达到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具体责任到位。同时注意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1]。

3.3强化安全质量,责任教育

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是避免护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责任心是护士减少缺陷发生的基本保证。有了安全意识、责任感,才能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因此,从思想上强化安全意识,事业上强化责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修养。增强护士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得知法、守法、依法、护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使护理安全警钟长鸣。

4体会

通过对手术室发生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我们体会到,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制订合理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是防范缺陷的关键。培养医护人员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缺陷的重要保证。同时要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把关作用,使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职能主管部门人员要经常深入临床第一线,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及时解决。由于手术室管理制度实施到位,3年多来未再发生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