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时间:2023-05-23 16:50:19

序论:在您撰写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当新课程将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在教育第一位之时,高中生物教师思考更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获得更多知识与能力,突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有效课堂”的概念因此应运而生,很多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了这种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性,也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但理论性指导的缺乏、偏离教材内容的“畸形发展”等问题,给课堂教学蒙上了阴影。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看起来幽默风趣、博学多知的教师带给学生的却是更多的茫然;各种问题情境的累积添加却让学生最终仍旧一无所获。种种迹象表明,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渴望和期待的是“教学本真”的回归[1],情境创设不应以“附属品”的身份出现。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和“通”进行诠释。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掌握“学”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是一种艺术,而“学”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学”的艺术是用最简便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内涵,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但前提条件是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很大的思想负担,“生物难学”已经成为一种“群体声音”,这种心理障碍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压迫感中,无法从“被动”学习的情绪中走出来。因此要想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艺术性,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减轻存在于思想与心理上的“学习负担”。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住知识的关键,尽量去掉学习上不必要的环节,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直奔主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堂学习的艺术性[2]。如在学习生物变异时,这一课的重点知识是掌握生产生活中生物变异如何应用,在培养家畜品种和农作物改良中如何应用多种育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存在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而学生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对单倍体育种特点、过程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单倍体植株进行新品种培育为探究的主题,引导高中生从四个角度对“育种的捷径”进行探索与分析。一是给出育种的客观因素,即: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法获得纯种需要6至8年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需要多长时间?二是结合教材中的阐述提出问题,即:①课文中提到的各种后代是否都是纯合体?为什么?②它们各有怎样的表现型?三是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如:与生产要求相符合植株有怎样的基因型?四是对问题进行延伸,激发学生想象力,如:单倍体育种是否能够缩短育种年限?为什么?如此,通过这种画龙点睛式的引导,不仅由浅入深,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更使学生把握住了核心知识,从核心知识挖掘出“反思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出课堂学习艺术性。

二、以学定教,突出课堂教学“教”的艺术

教师在课堂上的“能量”更多表现在对学生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某种方法,无疑可以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导向与示范作用,可以说暗含着“隐性”的教育作用。如果教师能够长时间地坚持用某种正确且有效的方法进行问题的研究、探索与解决,并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学生同样会于无形之中以此为榜样和标准,从而学会这种方法,并应用于学习中,如此,则突出了课堂教学“教”的艺术。此外,课堂教学是一个集合了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无限放大抽象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能仅由教师一个人“表演”,而是需要与多种教学资源配合。比如“故事”、“游戏”或者是“史料”,新知导入应当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思维从上课伊始就进入活跃状态,在不断的突破与碰撞中时刻处于灵感的“巅峰”。如“细胞组成的分子———糖”一课,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于日常生活中品尝到的糖,如方糖、蔗糖、白糖等,其味道都是怎样的?这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是让接下来的知识与其产生“矛盾”,当学生都回答是甜味时,笔者将话题一转,提出一个新观点:我们知道糖是甜的,然而,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有糖的成分,如我们每天接触的课桌、课本等,它们的原材料都是糖类的物质。那么,它们是不是也是甜的呢?这个话题显然让学生“大吃一惊”,他们疑惑地看着课桌与课本,感到十分不解,这些物体里怎么会有含有甜味的糖类呢?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对呀,它们为什么也会是糖类物质?大家只有对糖类物质进行详细了解,才会找到正确答案。糖类物质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是甜的”印象,而新知中糖类却“不一定是甜的”,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体”,那么究竟哪个结论才是正确的,如何突破这对矛盾已经成为学生迫切想解决的问题,以此为驱动,新知学习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总之,课堂教学应突出艺术性,这种艺术是“有效”课堂的体现,是教师睿智与能力的表现,更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因此,以教学实际为着力点,结合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以打造有效课堂为目标,让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作者:王卫锋 单位:淮安市棉花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物 课堂教学 艺术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生物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生物教学艺术的展现。

一、使课堂激情化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生物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生物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生物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观察实验中发现与生物

有关的问题,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习题情境、实验情境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尤其是创设能让学生受到“前科学概念”干扰的生物情境,使其思维产生冲突,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生物的学生,头脑中对生物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生物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生物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对生物学和生物教师的情感将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2.指导 “实验探索”,体会学习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他们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生物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使课堂个性化

1.通过学生自我选择形成个性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 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是没有发言权的。学生除了“ 正襟危坐”地聆听以外没有别的任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只有使学生参与教学, 使他们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和自, 为他们提供较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使学生参与教学, 形成和发展个性, 提高教学质量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通过学生自我表现创造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要学生展开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要使学生感到他她正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商量、讨论、研究某一课题。充分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创造。鼓励学生质疑和进行一题多解都有利于学生自我表现。

3.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巩固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我认可中巩固个性, 而不要教师独揽评价大权。在课堂提间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你在这节课上的表现你自己满意吗” “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认为已经掌握了吗” 在学生自己选择做的作业后, 还可以问“ 你还能做更难的题目吗”“ 你还能达到更高的要求吗” 这样做有利于每个学生和他(她)自己竞赛, 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巩固。

三、使课堂和谐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和谐教育,希望每一位教师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让和谐走进你的教学实践之中。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一幅画的美在于色调、构图的和谐;一首歌的美在于旋律、节奏的和谐;一堂生物课的美在于生与生、师与生、教与学的互动和谐。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谐性?

我对如何构建和谐的生物课堂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

首先,关注文与理的和谐,要努力使理性的生物知识生动化、真实化、人文化;

其次,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生物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科学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要具有浓厚的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而且要具有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生物课教学常常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入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经验之中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探究学习或情境化教学中十分兴奋、好奇,造成课堂教学秩序难以控制,特别是班级内学生多的情况下更难以把握。科学的教学,特别是情境化的活动需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结构,以适应当前科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和谐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前期水平、教学设施设备、学科特点、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激发学习

生物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导入能帮助学生顺利展开新课的学习,是成功的一半,但完美的结尾,亦如画龙点睛,还会使全课内容再起波澜,并为整节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如何精心设计好一节课?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会学得较好。如果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那么学生就容易记住。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七世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儿带去了血友病。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病。趣闻讲完了,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处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因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讲"酶的特性"之前可以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再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即可看到木条复燃现象。用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课,效果是很好的。

三、课堂教学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课的教学是不能脱离实际,我们学校的条件又很有限,怎么办呢?我就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讲解问题,使学生一接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也就加深理解了要掌握的知识。

例如:讲无籽西瓜时,先提示学生:我们吃西瓜时,讨厌的是它里面有种子。怎么办?——想办法让西瓜不结种子,就是培养无籽西瓜。接着向学生讲述了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然后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次。为什么它不结种子?这样学生一见到西瓜,就会想起讲过有关无籽西瓜的培育、原理等一系列知识。学生对无籽西瓜的一些知识掌握就比较扎实了。

四、课堂教学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需要记忆。但生物又不能教成"死物",因此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更加扎实。

五、课堂教学要留心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及课外实践来实现。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授课时数最多的必修课教学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新课程观念,扭转过去只重视结果的作法,而开始关注过程和方法,这无疑是一个教学的进步,因此许多教师经常将科学家们重大发现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讲得淋漓尽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师很少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看似简单但细想起来又很有见地的答案和做法。其实,及时挖掘学生创新精神的闪光点作为活体教材,不仅对发表见解的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而且对其他同学也可以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六、课堂教学要关心学生似懂非懂的回答

学生有时在作答时,并不能答得很完整,他们的回答有时是似而非,说其正确,却含有不确切的成分,说其不正确,明明含有正确成分在其中。此时教师简单化的否定,会冷落学生回答问题的热心,而简单化的肯定,无疑又没有尽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如何巧妙地解决呢?这里举个例子。

例如:在讲授"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时,教师提问"秋季开放的原因",一个学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气温低造成的"。面对学生的既有正确内容又有不正确内容的回答,教师不能只做"对与错"的评判者,应当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情绪的鼓励者。此时教师应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客观态度:"在秋季开放,你依据当时日照短、气温低来思考和推测是理性的。"这样评价,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维护者、鼓励者,而不是压抑者。接着教师继续与学生对话:"有这样的一个实例,大家知道吗?有人想让在夏天开放,于是找来不透光的铁桶,给作短日照处理,终于在夏天开放了。你们依据此实例再作推测,会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学生依据:夏天气温并不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秋季开放的原因关键在于日照短。

七、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课堂教学中暴露的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总用"要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口号来一遍遍地呼唤, 而要借景生情,用感人的故事去拨动学生的学习心弦,从而使学生感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八、课堂教学要积极搞好师生关系

老师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教师站在学生的面前时,学生很难与我们沟通,有些学生在自己或知心朋友面前侃侃而谈,而在教师面前或而大庭广众之下却结结巴巴或闭口不言。

其实,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民主关系,可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能,促使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此外还要多关爱学生。除了关心成绩优秀的学生,更要真诚关注调皮学生。如每次考试表扬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外,也要发现成绩不理想学生的优点并给一点鼓励性 的言语。同时,学生有了错误,要用正确的态度、方法、角度进行批评,帮助学生一起战胜困难,改正错误。当老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课堂上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发言,勇于向老师说"不",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新观点,把课堂变成一个百家争鸣的论坛。多信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最贴心的朋友。这样师生关系就更近了,课堂就更加和谐了。

参考文献

[1] (美)Vernon F. Jones & Louise S. Jones方彤等译:《全面课堂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4篇

一、 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根据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既迎合了学生们爱玩的天性,又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结合生物学科的性质,将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相连接,每堂课可以增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图片、flash或者视频文件,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每节课中,要适当的给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带着疑问,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现代手段展现生物世界的无穷魅力,以动代静,变抽像为具体,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虽然,在传统的生物课上,可以采用挂图、模型等辅助教学,但要呈现一堂完美而精彩的课堂,还要能过刺激学生们的视觉、听觉,即将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中,使所要讲授的知识直观、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虽能使课堂氛围活跃,但也要注意,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以桃花为例,讲解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过程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均可将桃花从传粉受精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动态的呈现出来,使得这一生命现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赞生物之繁多、态系统之复杂。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又可做为生物学科的优势,将许多微观的事物直观的展现出来,将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动植物细胞时,可以借助显微镜操作,让本来看不见摸不到的细胞立体的、直观的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在讲解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比较时,我们可以将化学的检测手法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中,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解释两者的结构特点;在讲解血液时,血流及血管的情况是我们所看不到的,怎样观察到呢,将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以达到形象直观的教学目的。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语言灵活,情感真实

灵活的教学语言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唱摇蓝曲的现象,还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学语言主要是采用口头表达的形式,而声音是一闪而过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重复,但机械的重复,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一个地方,就容易产生唱摇篮曲的现象。讲究教学语言的灵活性则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灵活的教学语言可以促使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注意的规律。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语言结构的完善是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好坏的关键。教师语言应丰富多彩、风趣幽默、言之有物、言之有信等,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等,对课堂语言进行全面设计和处理。

教学中巧用情感的升华,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爱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每一位孩子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真爱生活,真爱生命的心。这个生命既包括我们自己,也包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木。有一首诗说得好,“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所有的生物都有它自己的世界,所有的生物都有它真实的生命。热爱生命,这种思想是要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有一颗充满爱、知道感恩的心。

三、有效提问,启发心智

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我们应采取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育机智,充分进行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心智的开发。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进行教学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设置有效的提问,就成为教学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及要求设置教学问题。教学提问这一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四、巧用教法,打造人格魅力

目前,课常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的间接经验、以直观形式获得的直接经验、以实际训练形成技能和技巧等方法。具体细化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践法等。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根据所教内容及学情等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使各种教法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例如,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这是最基本讲练结合法。在讲解七年级上册《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这一节,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分别完成对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病毒的分类,进而总结出不同生物的分类依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可以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去超市体验日常生活中分类的重要作用,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技能,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风格有很多种体现,如情感型、技巧型、幽默型、朴实型等教学风格,我本人正偏向于幽默型教学风格,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所言:“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做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更需要幽默,一句幽默的话不仅可以变沉闷课堂为活跃,使知识趣味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伯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真正的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第5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个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序幕”,就会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开启思维的机器,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这好比文章的开头,好的开头可以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强烈读下去的渴望心理。常用的几种导入艺术方法有:新旧知识联系法、悬念法、趣味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以及自己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可生搬硬套。下面以“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比较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1.1常规导入法教师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在必修2模块中学习过的基因工程的三种基本工具,还有印象吗?”……1.2情境教学法首先请学生观看PPT(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段视频传递了哪些信息。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过程或其他基因工程的视频),接着发问:“通过视频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主要信息?”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我国科学工作者已成功培育出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此时教师表扬并再问:很好,究竟如何才能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呢?学生:让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可培育出抵抗棉铃虫害的抗虫棉。此时教师给予肯定并再问:很好!我想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哪些相应的工具?学生“: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此时教师给予肯定,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分别学习DNA重组技术的这三种工具。很显然,第一种导入方式直白、平淡,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而第二种方式通过创设情境(以视频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的前沿领域,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科技意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提问艺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提问与回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亦是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交流所获得。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与回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比如说: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问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回味性。例如,在学习DNA重组技术的“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的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提问:可见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双链DN段“缝合”起来,即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此,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另一种可以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它“姓甚“”名谁”呢?学生随即想起“DNA聚合酶”。老师接着再问:“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吗?”学生立刻就活跃起来,进行热烈的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不是一回事。DNA连接酶和DNA聚和酶的相同点: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和DNA聚和酶的不同点:①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聚合酶需要以一条DNA链为模板;而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教师这样适时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探讨总结,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准确的答案,既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混淆,又使新旧知识融合,深入理解领会学习内容。另外,对学生的作答,教师或者让学生或者自己及时给予引导、修正、补充,力求答案正确清楚,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

3启发艺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启发艺术是指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巧妙的引领。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启发艺术的表现方法亦多种多样,如诱引法、点拨法等。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难以理解和接受,回答也就不得要领,此时,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对学生加以启发引领,因势利导使学生解答接受。如:学习“分子运输车”———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内容时,教师可从下面四个思考题入手,逐步分析作为载体必需具备的条件。(1)作为分子运输车———载体,如果没有限制酶切割位点将会怎样?教师适时点拨、设疑:限制酶切割位点的作用是什么?师生互动、解疑得出:限制酶切割位点可以被限制酶切割,进而目的基因才可以插入。(2)霍乱菌的质粒有多个限制酶切点,能否用它来做分子运输车?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师适时点拨、设疑,霍乱菌对受体细胞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细菌?并进而归纳出霍乱菌是一种致病菌,其质粒对受体有害,将影响受体细胞新陈代谢,进而使转入的目的基因也无立足之地。(3)假如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能复制或不能转录,转基因生物能有预想的效果吗?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能复制或不能转录,我们将不可能获得基因产物,实验将失去意义,而且目的基因在细胞增殖中会丢失。(4)目的基因有没有进入受体细胞,如何去检测呢?教师适时点拨,如果载体上有遗传标记基因,这样,在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就可通过标记基因的表达来检测。对载体必须具备条件的分析是本节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只有通过适时的点拨、引导,才能让学生领悟,只有使学生真正想到科学工作者实际工作中这方面的困难,才会明白预先为什么要选具备某些条件的载体。另外,这样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确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4结束收尾艺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语言艺术 特点 妙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21-01

在探讨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性语言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对语言艺术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艺术性语言是具有美感,能给人启迪的语言,将其和生物课程教学进行结合,能够让其承载知识信息,所以还具备了知识性和教育性。生物课堂使用的教学语言必须要能够满足以下的一些特点需求。

1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性语言特点

1.1 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是一门学科,研究的是生物方面的内容,具有科学性,生物教学必然要使用要科学术语,因此科学性的语言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使用的科学性语言应该是能够将教学内容主体以及生物学规律进行很好的阐述,使用语言来对一些生物进行解释和描述,使其更加生动,贴近现实情况。语言准确性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教师除了能够有扎实的课本知识基础外,还应该能够对新的概念、信息、观念进行了解和学习,不断的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自然的阐述和描绘出来。

1.2 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1.3 生动性和趣味性

生动的教学总是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是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功底,能够将课本上的抽象内容进行具化的描述,且容易理解。生物课使用的语言生动是必须的,而趣味性需要以科学性和严谨性为基础,不能够将内容进行过大的夸大和篡改,使其故意有趣,和实际偏离,因此这需要教师去多琢磨。

在讲到气体交换时,我们可以将气孔比喻成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户,将气孔的关闭的行为比喻成人类的双手合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较为抽象的气体交换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求我们用扎实的基本功,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善于去挖掘和发现这样的例子,最终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达到新知识的构建的目的。

生物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风趣性上。在讲到植物的时候,我曾做过这样的讲诉,植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但是植物的命运是不幸的,植物从来不会主动地惹是生非,但是其他生物若想活下来,即使不直接食用植物,也得摄取靠植物生活的生物。植物永远处十食物链的最底层。课堂的语言的生动风趣可以使本已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1.4 情感性

生物课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进行相互的交流过程中,会有情感的交流,教师除了在课堂对学生给予关系,课后也应该主动关心学生,对其心理进行启迪。通过使用情感性的语言来将情感升华,可以增加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拂去心灵的尘埃。能够感染人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语言,都是可以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共鸣其内心,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 增强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2.1 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学生喜欢风趣幽默的对话,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也是吸引注意力的好方法,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加容易。进行知识传递的时候应该准确,语言不要模棱两可。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学生学习如果是以兴趣为基础,则会获得非常好的动力,因此真正能够引导学生的还是兴趣。学生抱有兴趣来学习,其思维更加活跃,观察能力也更强,记忆更加深刻,这些都是可以让教学变得简单的事情。

2.2 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教学和生命不可分割。生物教育既是一种既得知识的传递,也是一种生命的感悟。学生学习到的还有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尊重。这些是非常宝贵的品质,也是我们进行生物教学的重要目的。

生物课堂教学中除了有生命的美,还应该有语言的美,我们学习的时候,很难看到实物,使用语境和语言来对其进行描述是我们使用比较多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去创造出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的艺术性来引发想象,这样可以获得较为美好的感受。

3 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来进行教学是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课程可以顺利的完成。

艺术性语言的使用必须严谨,不要逻辑不清,应该调理清除,脉络清晰。严密性除了有逻辑性外,还要符合事实,这些要求如果无法达到,则会让教学内容变得模糊,学生抓不住脉络,也就无法很好的学习,所以需要得当的表述来为教学服务,让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

第7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艺术;高效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是生物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在生物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

一、深入解读文本,发掘教材魅力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虽不要求要像语文教师那样对教材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敲,但能够善于发现教材之中的亮点,对于引导学生发掘生物教材自身蕴涵的自然美、科学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对于词语、连接词的选用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而不是字词句之间的简单堆砌。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能够引发学生深刻思考的词、句,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他惊奇地发现,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还是父本,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的。”联系本节一开始“问题探讨”中介绍了人们一直认为两亲本杂交遵循的是“融合遗传”,但孟德尔的实验却没有遵循这一规律,所以孟德尔带着疑惑继续研究,最终发现生物遗传规律。利用这一联系,教师就可以构建一个逻辑框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了解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同时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这就告诉教师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可用资源,并加以利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助现代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巨大的知识容量为生物教学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而且生物教材中往往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恰当时候运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的展示抽象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哺乳动物的形成过程”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画,利用动画引导学生。

1、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

师:(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师:(讲解)交叉互换指出其在遗传学上有重要意义

2、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体分离

提问: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生:总结归纳表述

3、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

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

生:预测减数第二次分裂

师:(提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

生:尝试将减数第二次分裂画出来。

师:巡视指导

......

这样,利用动画,不仅将抽象的的知识变得形象,让呆板的教材图片变得生动,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动画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语言艺术,开启学生思维

《学记》中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简,罕譬而喻,可谓继志也。”可见古人已经知道运用多种方法来增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不仅在语文课程上需要教师要应当运用富有艺术和诗意的教学语言将文本中诸多美的因素传递给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也应善于利用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增强教学语言的表达效果。在生物课堂上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形象化,不仅可以缓解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为牢固。

生物课堂中幽默的语言是生物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幽默这个艺术,就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引起学生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效果,有助于教师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转尴尬为自然,学生在笑过之后会得到启示,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物,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法国雕塑家罗丹(Augeuste Rodin)曾说过:“我认为艺术家这个词的最广泛的含义是指那些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愉快的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而感到愉快和幸福的。2009 年“美国年度教师”安东尼・马伦(Anthony Mullen)进一步指出:“职业教师必须超越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的模式,成为一位‘艺术家’。教师必须把他的工作当做一门艺术来完成,因为与所有艺术家一样,教师也是在创造。”所以,生物教师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应该成为、也能够成为、最好力争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艺术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