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6:50:16
序论:在您撰写业财融合研究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业财融合;课程开发;会计专业
2016年6月,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会计实务界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业财融合。基于此,本文以《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将业财融合课程在重庆XX学院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从业务的视角学习会计核算,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业财融合的研究现状。为提供当前业财融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新视角,对理解和掌握业财融合发展的未来提供借鉴,2016年11月19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浪潮集团等共同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融合与创新”的高层论坛。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郭永清认为:业财融合涉及财务转型,财务转型是从标准型到智能型、从消极型到积极型、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型;业财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科技挑战和人才挑战。(2)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20世纪初美国以博比特(J.F.Bobbitt)为代表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研究使课程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围和取向。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研究者批判泰勒原理的同时提出了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汤慧琍认为随着课程开发理论不断完善,其实践也在不断进行,但在此过程中对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关系,缺乏充分的理论论述,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比较大。(3)综述。当前实业界对业财融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其本质是要解决科技挑战,更要突破人才挑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财务人员,是职业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有所变革,课程开发应该根据学科中心、社会中心和学生中心关系,反映市场的需求。
(二)概念界定
(1)业财融合。业财融合,是指以业务活动为对象,围绕运营目标和价值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耦合,对业务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等流程进行优化和数据共享,基于价值创造目标做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2)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恰当地综合处理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课程产品的过程。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一)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1)基于业务视角重构课程内容。基于业财融合理念调整《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打破会计课程由“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传统章节体系,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就是说先通过业务流程和沙盘实践了解企业业务,再学习会计核算,然后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最后进行实务操练。(2)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数字化处理课程内容。按照会计实际工作项目及业务流程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将知识点进行细分,运用拍摄、后期动画等技术将细小知识点处理成教学小视频,形成整门课程的微视频;并将视频、课前测试等资源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迎合实务界业财融合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实务有机融合,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与竞争力的专业人员的正确路径。同时,以“互联网+”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能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研究成果。《基础会计实务》业财融合课程开发完成后,基于蓝墨云平台,在XX高职学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开展了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试点。经过一学期学习后,对试点班级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分析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幅提高,并且逐渐开始关注专业实务发展态势、业务流程。深入分析原因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具有以下创新点:(1)教学改革思路新。将业财融合理论融入到会计入门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社会培养具有业财融合理念的新型财会人才;(2)课程改革内容新。基于业务视角将会计类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3)教育技术手段新。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将教学视频、动画等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呈现给学生。
三、研究结论
《基础会计实务》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业财融合课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改进及实践提供借鉴依据,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营财融合;购售电管理;集成
中图分类号:F2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185-02
一、购售电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购售电管理现状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SG186项目整体进度要求,电力公司部署了财务系统与营销系统的集成接口功能,获取了营销系统业务分类汇总数据以及用户的应收电费明细数据,根据集成的数据生成了财务侧应收电费、实收电费的记账凭证,初步满足了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交互要求。
(二)购售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核算规则不统一、主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是推进电力公司营财一体化、电价集约化管理的阻碍。
首先,核算规则方面。营销部门负责的电费收入、业务费用明细账不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规则,因此无法实现账簿记录与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次,凭证对接方面。营销与财务核算脱节,营销账务凭证与财务会计凭证没有直接对应,无法追溯数据差异源。再次,数据共享方面。营销、财务系统分别管理各自的主数据信息,主数据的新增、冻结、变更等操作没有建立共享机制,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对应效果。最后,报表编制量大,针对电费电价报表,均是由财务人员以营销系统数据表为基础进行线下编制,工作量大,数据校验稽核工作烦琐。
综合以上问题所述,基于营财融合视角下的购售电管理将会解决供电公司在购售电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
二、营财融合视角下的购售电管理
(一)营财融合的购售电管理目标
营财融合下的购售电管理通过构建营财一体化运作体系,建立并实施统一规范的业务管理规则与账务核算规则,对电力公司的营销和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并予以固化,破除横向业务协同障碍,深化业务融合。提高购售电管理过程中跨部门、跨专业、跨层级业务运行效率,消除业务壁垒与管理壁垒,实现营销与财务的业务融合和流程贯通。切实做到规则统一、流程固化、共享主数据、长效运作的总体目标,推动业务融合与信息共享的发展。强化电力公司在电价电费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电力公司管理效率与效益,达到营财系统一体化运作的预期效果。
(二)营财融合下的购售电管理机制
1.搭建营财一体化体系,实现全业务覆盖
根据“构建企业级端到端流程架构,进一步破除各业务协同障碍,深化业务融合,提高跨部门、跨专业、跨层级业务运作效率,消除管理壁垒”的企业管理要求,电力公司可梳理出营财一体化规章制度,搭建电力公司购售电业务全覆盖的营财一体化体系。基于该体系,可实现由电费和业务费用等主营业务形成的售电业务流,由统调、非统调、光伏等主营业务形成购电业务流,由用户缴费与资金归集的现金流入和退费业务的现金流出形成售电资金流,由电厂结算、网间结算、支付购电费的资金流出形成的购电资金流,以及由营销系统、交易平台、财务系统形成购售电信息流的 “三流合一”。
2.贯穿电价电费全业务,实现全过程管控
电力公司可通过深化电价、电费全过程管控,实现从电价规划、购售电预算、电价执行到电价分析的全流程闭环在线管控。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进行电价规划预测,通过建立电价规划模型,预测未来 5―10 年公司购售电价格变化趋势,分析电价变化对公司经营指标的影响,并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反算电价政策调整需求,指导开展电价政策争取工作。二是优化购售电预算模型,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运用科学预测模型,提高购售电预算的准确性,增强购售电预算决策支撑能力。三是强化电价执行管控,全面推广营财一体化应用,贯彻“财务总账、营销明细账”的原则,统一营销与财务的会计核算处理规则,实现营销明细账与财务总账的同质化,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业务、财招畔⒉欢猿频奈侍狻K氖巧罨电价分析,提升电价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对公司系统电价政策集中、标准化管理,实现电价政策与业务数据的联动及决策分析。
3.深化售电协同机制,提升实时管控水平
坚持统一主数据、统一流程、统一规则“三个统一”的长效运作机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依据统一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银行账户、会计科目等业务主数据的共享与交互,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二是建立有效衔接的电费收退、目录电价的处理流程,制定同步更新机制,加强业务横向协同,巩固营财协作基础。三是根据财务需要从业务事项、核算内容等维度梳理账务核算内容,并融入营销核算业务,满足财务核算的合规性。
4.加强购电营财集成,实现信息实时反映
加强统调电厂电费结算业务在财务管控系统上的集成,一是遵从数据源唯一原则,交易系统与财务管控系统之间上网电厂、机组等数据信息唯一键贯穿到底,达到系统自动传输转换,取消财务管控前台页面新增导入等功能,减少系统间数据重复录入量和数据核对难度,提高了数据透明度,彻底还原前端业务数据真实性。二是遵从数据完整性原则,严格按职责划分数据维护界面,可增加必填数据校验和出现错误时人性化提醒,方便使用人员快速定位纠正问题,将业务要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业务的规范性及处理效率。
5.挖掘数据价值,辅助财务经营决策
基于月度购售电报表和年度预算数据,可对各类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开展购、输、配、售全环节的量价费分析。通过因素分析、结构分析等分析方法,按单位、类型、电压等级等多维度动态反映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对收入成本利润的影响情况以及预算完成的进度,每月将购售电分析工作融合到月度财务分析中,实现电价指标的在线监控,达到电价分析工作的常态化,逐步实现经营数据对经济活动执行、分析、反馈及预测过程中的“快、稳、准”。
三、营财融合视角下的购售电管理创新
(一)购售电一体化,保障业务全覆盖
基于营财一体化视角,电力公司建立购售电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营财管理模式。通过将统调电厂、非统调电厂在营销系统与财务管控系统的集成,实现购电信息共享及购电侧营财业务全覆盖;通过售电的电费、业务费用营财系统集成,实现售电信息共享及售电侧营财业务全覆盖;通过搭建购售电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购售电资金的全程在线管控、信息的实时反映与共享,以及购售电业务的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
(二)信息实时反映,辅助财务决策分析
促进信息实时性的要求。电力公司稳步推进财务、营销业务互联,缩短应收凭证、实收凭证、银行流水等数据的更新周期,达到信息实时反映效果。财务数据的实时更新可有效避免因为时间流逝带来的数据价值损失。在财务管理决策方面,通过掌握实时财务数据,更及时、更合理地开展财务分析,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在投融资决策方面,通过掌握实时财务数据,促进对电费资金回收、盈亏平衡点等信息的把握,从而更好把控投融资决策时机。
(三)信息自动集成,提升业务管理效率
通过对营销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建立营销和财务在电价、账务和营业收费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营销与财务的业务融合和流程贯通,有效提高营财业务管理效率。通过业务数据集成,统一营销财务主数据,加强数据及时反馈和共享;通过凭证集成,规范营财系统核算主体,统一核算规则,并将凭证信息电子化,实现在线远程凭证稽核;通过表表集成,解决原有线下手工编制报表面临的数据复杂、工作量大、稽核耗时等问题。
(四)强化内部控制,保障电费资金安全
在营财一体化系统中,营销部门负责岗位职责控制,财务部门负责营财协同监督,运营监控中心负责业务全过程监控,三方共同筑造形成内控的“三道防线”,有效保障电费资金安全。通过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并结合风险评估体系,优化控制点和制度标准,夯实营销部作为第一道内控防线的基础;通过在线远程稽核等方式,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过程性监督,加强财务部作为第二道内控防线的作用;通过搭建营财一体化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固化管理流程,加强全流程实时监督和贤ǚ蠢。减少资金出错可能性,巩固第三道内控防线。“三道防线”互为补充、相互强化,形成纠错防弊的机制性保障,有效控制电费资金管理风险,保障电费资金安全。
结语
在电力公司的经济活动中,购售电管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电力公司的改革发展中,要着重加强营销、财务融合的改革,使得营销数据通过系统直接传送到财务系统,通过对购售电账户管理、购售电预算管理、购售电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设,逐步提高电力公司购售电业务的工作效率,逐步推进电力公司购售电管理的营财融合建设。
参考文献:
[1] 章桂玲.电网企业电费管理营财一体化建设研究[J].消费导刊,2014,(11):68-69.
[2] 张宿新.电力营销财务一体化系统研究[C]//2009电力信息化创新论坛论文集,2009:681-684.
[3] 栾飞飞,阮力,谢正勇.六安供电公司营财一体化项目建设实践[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2,(12):77-78.
[4] 李惊涛.安徽省电力公司营财一体化项目实践[J].华东电力,2009,(9):1552-1555.
[5] 张梅.浅析营财一体化的电费管理系统[C]//200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2009:334-336.
[6] 林艳荣.建立营销、财务一体化的电费管理系统探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3).
[7] 莫立文.融合营销与财务构筑新的收入管理系统[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05,3(11):102-105.
[8] 杨婕,孙辉.新形势下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部门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2,(10):254-254.
关键词:业财融合;收入管理;培训行业
一、培训行业收入管理模式的现状
随着当代“云大物移”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模式历经手工记账时代、会计电算化时代、财务信息化时代,迈入了业财融合时代。通过对一些知名企业大学和培训机构和的调研和采访,发现培训行业在收入管理模式上有很多同性,并大多处于财务信息化阶段,尚未进入业财融合阶段。
以收入管理财务信息化阶段为例,培训收入按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具体对应培训项目的收入,简称为项目收入;一类是没有具体对应培训项目的收入,简称为散客收入。对于一些自带住宿功能培训机构,其培训收入可在细分为培训学费收入和住宿费收入。对于设有24小时前台的培训机构而言,学员可以随时办理报道、入住、离店、结账等手续。
在此模式下,财务人员需要对大量单据进行手工稽核,首先按培训项目将单据归类,核对发票、POS单、消费明细账单,在手工记录每笔收入所对应发票的编号和金额。稽核完成后才能进入收入的账务处理环节。这种模式存在大量的手工重复劳动,不仅耗时多,而且效率低下,很容易在发票号码的输入环节出现错误。
二、培训行业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的创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信息化发展对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机遇,这也是企业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进而引出企业的“业财融合”的概念,而且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遍认同。业财融合的目的是让财务人员掌握财务目标的同时了解企业的运作状况,将财务职能、管理制度、流程梳理与业务融合得更加紧密。财务部门在对业务实施管控的同时,也要向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并支持业绩目标达成、挖掘业务增长潜力,推动财务管理从“管控型”向“经营型”转变。
利用“业财融合”这一理念,在收入管理的模式上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度和时效性。根据收入管理的精细度和时效性这两大需求,着c成力研究如何实现收入管理的业财融合。研究出的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是实现税控机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使每个学员所开具的发票信息与其消费信息自动关联,以取代现有的手工录入发票信息的工作。二是实现业务系统(在此例中为培训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联动,使学员的消费信息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中。
根据需求调研的情况,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多方考虑、易学易用。多方考虑是指不仅要考虑到培训企业的内部的业务要求,还要同时提升客户(即学员)的用户体验。比如开发学员“一卡通”,与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系统关联,让学员随时可以查询自己的消费情况和发票开具的情况。易学易用是指功能的设计要简单易学习,减少繁琐的操作程序。
因此,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系统将是一个基于ERP系统和财务系统,并集成业务管理系统和税控机的综合管控系统。此系统能将前台收银业务、发票开具业务、财务部门的收入稽核和账务处理业务与学员的消费查询需求,进行全方位的业财融合,实现前台收银、学员消费结算与财务核算的联动与融合。
业财融合后,收入管理的业务端和财务端将实现数据联动。与收入管理财务信息化阶段相比,业财融合阶段的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在财务信息化阶段,收入管理的业务端和财务端进行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纸质的原始凭证;而在业财融合阶段,业务端和财务端主要通过系统自动进行信息传递。无论在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还是准确性上,系统间的自动传递都优于人工的纸质传递。在业务端的收入信息自动传递到财务端后,财务人员需要对这些的信息进行专业判断,并制作预制凭证。待业务端的纸质原始凭证传递到财务端后,财务人员再将纸质单据与预制凭证进行核对和校验,制作记账凭证,最终完成对收入的账务处理。
三、培训行业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的意义
(一)提升管理效率
业财融合后的收入管理模式能使业务流程得到简化和优化,减少甚至避免人工重复劳动,账务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也将提高,财务对于业务的监督与管控从线下变为线上,时效性也大大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将在集约化、精益化和信息化三个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也便于管理层随时掌握企业的收入情况,为决策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
(二)消除信息孤岛
业财融合后,流程盲点被消除,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紧密协作,合理共享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消除信息孤岛。
(三)提高服务水平
业财融合后,利用 “一卡通”,学员也能随时查询自己的报道和消费情况,并预先录入发票的抬头信息。在前台办理报道、结账时,都将获得更为便捷、高效和贴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郑伟.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J].财会学习,2017(02):44+46.
[2]鲁淑兰.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业财融合运用模式[J].财会学习,2016(10):22-23.
[3]黄立锋.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入管理浅析[J].财会学习,2015(10):186.
[4]刘雪松.积极推进业财融合 助力公司价值创造[J].中国总会计师,2014(01):78-81.
[5]马贵兰.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体系应用――以通信行业为例[J].会月刊,2015(32):24-26.
关键词:业财融合;私营企业;管理会计;路径;创新
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给他们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大压力。财务人员在私营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在管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并积极促进自身企业业务和财务部门的融合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优化措施,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和内控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各项资源使用和配置管理,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会计核算和管理职能的关联性与区别
现代的企业会计管理提高了对财务会计的要求,强调在业财融合视域下,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优化自身的工作方法和路径,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拓展职能,也就是在做好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财务数据核算管理,还要能够科学预测企业的经营发展前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并客观合理地对企业现有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财务管理效能。首先,需要认清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关联性。它们都是会计的本职工作内容,它们的信息来源和工作目的一致,在工作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管理会计需要的许多数据资料都来自于核算会计,如果没有会计反映职能为会计管理提供准确,详实的会计资料,管理会计实施监督控制就失去了客观依据,导致无法顺利履行职能;而会计监督控制又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保障,只有切实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可靠性,如果会计管理职能发挥不了它的能动性,也会使会计核算失去意义。虽然其在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发展绩效,取得最佳经济收益。其次,明确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服务主体、工作职能存在的差异性。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职能面对的服务主体存在微区别,虽然有时服务对象会发生重合,但要知道会计反映职能核算出的数据,不仅要提供给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者,还要提供给投资者和各级政府财税、审计部门,便于企业外部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而管理会计则主要围绕企业内部的经营发挥监督控制管理职能。管理会计在日常工作中,结合企业管理要求和发展现状,利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与模式对企业的业绩、后期经营决策等进行预测、评价和管理。由于工作管理范围比较宽泛冗杂,只能保证一些管理数据的相对精准度。而财务会计的核算数据则需要绝对精准,以保证为后期各项业财工作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
业财融合视域下私营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现状
1.管理会计职能转型进度缓慢实现业财融合管理,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充分了解融合进程,并根据融合现状不断进行创新改进,为企业的业务管理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但当前一些私营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对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缺乏了解,业务能力也不够熟练,而且由于管理体系和相关的法律规章有待完善,使得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创新优化出现了较大的阻力,由此影响到转型的进度。
2.财务和业务融合中存在管理脱节业财融合需要财务和业务部门在企业管理的许多方面进行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的业财融合中,业务和财务部门在融合沟通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财务部门提供详实的预算方案,并保障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通过业财部门的联动合作,保障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但财务部门会计管理的部分职能缺失,甚至出现管理脱节,对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在制定预算方案时无法根据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确定预算数据,给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增加了难度。
3.制度缺失给管理会计发展造成的阻力业财融合视域下,会计履行管理职能需要和业务部门紧密配合。但在一些私营企业,由于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太健全,各部门的融合工作缺乏制度的约束,导致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信自己的经验,而管理会计又认定自己的财务数据。二者之间缺乏沟通,工作配合度低,给管理会计进行业财融合创新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业财融合视域下私营企业管理会计创新的具体路径
1.增加业财融合的实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私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需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不断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路径,利用一些先进科学的技术和理念促进自己的工作转型,提升财务管理的精度和广度,强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传统企业发展中,各部门因管理分离,沟通不畅引发的信息孤岛现象,致使企业的管理效能低下,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业财融合是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一条创新路径,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和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的融合平台,促进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有效融合,通过信息化、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私营企业财务数据的共享,为管理会计深入业务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环境,提升业财部门的协作能力,提高企业的融合发展速度。在促成业财融合的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依托先进的信息科技不断创新改良自身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借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比如,应用erp信息系统建立业财融合系统平台,把单一系统中的数据输送到对应系统中,实现在系统平台上企业数据的共享融通。在企业建立ERP系统,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情况对一些系统功能进行合理设置,以满足企业发展的特殊要求,构建符合自身管理的管理体系,增强业财融合效果,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面提升。
2.业财融合视域下会计管理工具的融合创新私营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会计预算、内控以及平衡计分卡等会计管理工具的导入和使用,借以提高企业财务全面预算和内控管理效率,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效应,保障企业资产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企业业财融合中,发挥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完整的预算规划方案,并使用管理会计的平衡计分卡工具,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估机制,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具体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种管理工具在业财融合过程中的充分使用,为管理会计的创新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融合中综合考虑所有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因素,有效规避传统财务管理中重效益、轻流程的管理弊端。私营企业高层在经营管理中,要充分重视并提高业财融合管理的精度和深度,促进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和优化。
3.在业财融合视域下促进管理会计信息融合信息技术的进步发展,为各行业建立业财一体化系统管理平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了契机。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改进财务管理模式,促进会计管理的信息融合,建立专业、高效的信息化业财融合体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比如,应用XBRL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并规范各业务部门财务数据的管理,并根据企业会计管理准则和要求转化成财务信息模式。该技术把业财融合系统中的财务数据共享作为了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共享中心。每个企业在经营发展和财务管理中有效引进应用网络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处理好企业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并根据各个部门的需要自动归类,在促进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业务和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4.促进会计管理人员的融合业财融合视域下,财务工作人员是会计管理工作创新提升的有力依托。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并支持会计管理创新中的人才融合。国家很早之前就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规划,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需要进行业财融合,这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创新提出了要求,需要会计人员在现有的专业能力基础上,充分了解企业发展运营中的相关业务,并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求,学习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在这种发展背景和要求下,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财务人员的技能融合工作提起足够的重视,支持鼓励会计工作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涉猎信息技术和企业的业务技能管理工作,提升自己的各项素质能力和业务技能,适应并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管理机构,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寻求创新,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努力促进业财融合;并不断创新会计管理的各项方法,利用预算管理和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方法,在完善自身的基本核算职能基础上,拓展自身的管理职能,在企业的经营业绩、发展前景、经营决策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充分认识并重视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先进的业财融合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能力,促进企业会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儒明.新时代管理会计助推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9(05):152-155.
[2]马文强.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8):251.
(一)业财融合的主要方面
业财融合主要是指当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财务能够及时的接受业务给予的反馈,业务也能够通过财务信息来更好的反映,可以更好服务于经济业务,财务人员的工作也逐渐向事前预测转变。其中业财融合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业财融合的风险管控
业财融合风险管控的过程不能简单的将提高效率为最终目标,而是要科学合理的评估风险,要将即将发生的风险控制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需要通过财务和业务部门合作,一起研究出一套合理的风险管控的方案。
2、业财融合的财务分析
业财融合的财务分析要在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中更好的实现整合和共享,为了避免分析工作出现分歧,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也要加强合作,要从业务的视角出发,坚持以企业价值为主要的导向,对企业的业财活动进行深度的分析。
3、业财融合的资源配置
业财融合的资源配置就是要兼顾客户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涉及到了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业务需求与投资预算匹配、预算的调整与分配等方面。
(二)业财融合的实施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个企业的基础管理、管理模式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因此企业为了更好的实施业财融合,就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从企业的实际管理现状出发,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逐步推进,这样才能够将业财融合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2、坚持全面性、实适用性、实操性的原则
与其他财务理论相比,业财融合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工作。业财融合的全面性是指业务要尽可能的覆盖到企业经营中的每个环节,要保证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能够通力合作,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业财融合的实操性主要是指采用的措施方案要有较强的可行性,不应该仅仅的停留在形式上;业财融合的适用性主要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一味的借鉴先进的经验,而是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方案。
二、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施业财融合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可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有效结合,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更可以获得从不同部门反馈来的信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可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通过业财融合可以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和价值分析,及时的将订单信息、成本信息、质量信息反馈给财务部门,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和监控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将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了企业的财务方面上,因此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通过业财融可以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实施闭合、完整、有效、严格的控制监督,可以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更好的实现对财务风险和监控的目标。
三、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议一支高素质的业财融团队
在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支高素质的业务融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这支团队既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战略思考能力、财务领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业财融团队,这个团队需要从企业的资金组、成本管理组、税务筹划组、预算组中的一些优秀人员来组成,例如可以通过成本管理组的专家,来对成本的使用进行评估;可以通过税务专家的知识,来控制可能发生的税收风险。
同时考虑到企业财务人员要承担起管理专家、财务专家、业务专家等重要角色,因此要求业财融合的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企业要从不同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出发,设计出比较合理的业财人员的成长路径,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业财融合的团队。
(二)制定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
一个良好的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保证业财融合在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过程中,要通过预算执行偏差率和指标覆盖率来进行考核,为了更好的建立起业财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明确相应的责任,要将月、年作为评价的参考指标,提高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性。
(三)做好业财联动专题的分析工作
为了及时的发现在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做好业财联动专题的分析工作来实现,更好的发挥出财务预警的重要作用。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详细的专题分析,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识别出高危客户,并且在经营活动中进行重点的催收,避免出现呆死坏账的问题出现。企业的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也要对成本管理进行专题分析,要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编制出模拟利润表,提高降本增效的空间,判断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降本增效的关键点,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业财融合;财务管理;财务监督
业财融合是指公司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整合,将财务的核算与分析方法或工具,贯彻到业务运行流程中。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的运营中,深入理解公司经营现状。业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财务人员对公司业务数据的分析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以提高财务数据核算的精确度。为切实发挥财务融合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及全面性等优势特征,需从优化调整业财融合现状入手,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
一、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通过业财融合可确保财务管理成效,推动企业尽快实现价值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业财融合涉及的内容较多,工作展开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还需业务与财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尤其是财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公司的业务工作,明确业务活动中的成本支出与资金流转等情况,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对业务管理工作展开提供价值参照与有效的建议。加强对业务工作的财务管控,能够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可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价值的数据信息支持,在精准经营决策的推动下,尽快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二)加大财务监督的力度。企业通过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能够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切实发挥财务监督等职能,监管企业各经营环节的财务工作,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的问题。业务管理部门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财务等数据信息,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分析数据信息,能够明确掌握业务活动的施行情况,对所发现的存在与潜在的风险及时管控,实现了风险事件的事前预防与事中有效控制。通过对未发生风险的识别与预警,确保风险应对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将财务指标纳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范畴内,在业财融合的支持下,强化财务指标的利用价值,精准预警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推动企业稳中求进的发展。(三)加强内部控制。企业施行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对加强内部控制有着积极意义。业务管理部门在展开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数据分析方式与财务管理方式等。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时向财务管理部门反馈,经过财务管理部门分析与给出指导意见后,可作为业务管理部门调整与改进内部控制管理的依据。在业务与财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得到了持续改进[1]。
二、企业推进业财融合中的问题
(一)目标不统一。企业的业务部门受业务限制等因素影响,在工作中对市场与生产及利润等要素更加重视。而财务部门对收益与成本等要素更加关注,两部门的工作目标普遍存在不统一的情况,直接影响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成效。企业的决策层更注重财务信息,会将更多的投入在财务信息整理等方面,对企业的业财融合重要性的认识片面,直接影响业财融合的推进与财务工作的优化进度。(二)信息采集共享的进程缓慢。信息共享是影响业财融合推进的重要因素,是财务部门充分监督业务部门的重要前提,也是财务部门充分考虑自身问题,根据财务状况业务侧重点的关键部分。但企业信息采集共享工作的展开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信息设备的版本老旧。虽然企业的企业信息技术越发成熟,可满足基本工作的智能化处理需求,但信息设备的更新进度缓慢,大部分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更新相对忽视,导致信息设备的功能发挥受限,难以有效整合信息,甚至存在各信息设备间的版本不同问题,转移的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展开[2]。(三)参与度不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但实际上,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业财融合工作的认识片面,参与管理模式的积极性相对较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财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片面,在业财融合中无法对业务工作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决策,从而影响各部门间的关系与发展。二是在业财融合工作中,需要改进传统的方式,加强思想观念与职责理念的转变。(四)监管机制不完善。受专业人才数量缺失等因素影响,很多企业都未做到绩效管理的细化工作,无法量化评定项目,导致绩效管理中的反映不够直接,促使绩效管理工作形式化,作用价值发挥受限。
三、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对策
(一)统一目标。首先建立共同愿景。企业推进业财融合工作,需要领导者创建明确的目标,根据企业情况科学制定策略,加大宣传与传导的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使其朝着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以企业的经营策略与经营目标为理论,做好财务与业务人员的未来发展引导工作。其次加强企业业财融合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可指导企业的工作展开。但企业文化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规章制度与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等,加强业财融合与企业文化的整合,能够让各部门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从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目标统一上,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一是加大业财融合的宣传力度,让各部门深入了解业财融合,以此夯实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理论与思想基础。二是积极展开集体活动,打破业务与财务部门间的隔阂,统一两部门对业财融合的思想认识。三是完善业财融合制度,从硬性方面引导各部门间的协作,以此强化业财融合的价值意义。四是作为企业的高层,应当定期了解业财融合效果,纠正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部门与战略不符的部门,以此提供业财融合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紧跟网络时展步伐的有效手段,俨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企业业财融合的信息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一是加强企业各部门信息设备的更新配置,统一信息设备及其版本,缩短各部门沟通交流的转移处理时间。为确保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化的、标准化的作业管理模式,并且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发展,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完成企业的优化,找到最佳的运行管理模式,确保业财融合质量得到提升,展现出其运营模式的积极性。要求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人员需要深度分析、了解各种不同的业务,其自身的运行模式以及业务收支管理、资金控制等不同的内容,统计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在业务的财务流程中,业务与财务部门应当相互配合,打通业务系统,将公司业务数据传输至财务系统中,防止出现核算错误的情况,以强化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在业财融合下进行数据处理,可统一企业的业务运行标准,提出企业实际业务运行情况的工作重点,在统一标准下确保财务核算工作顺利展开。二是在企业系统中引入业财融合软件,通过网络的开放性与时效性等特征,拓展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以此夯实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基础。随着企业财务系统的逐渐完善,领导应当分配专业的财务人员应用财务系统内的基础功能,在以往的财务系统上进行需求配置,实现各项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是企业数据流转的基础系统,应当加强对财务与业务系统的融合管理,清理各系统数据逻辑对应关系,加大数据传输软件的开发力度,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与智能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以往的人工传输,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强度,提升数据传输质量。三是加强各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对信息化设备的掌握程度,确保其能够在业财融合中直接便利的操作信息系统,从而推动企业的业财融合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综合实力。(三)加强团队建设。为提高工作人员参与业财融合工作的积极性,还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调整:一是拓展工作人员的晋升渠道。完善与执行奖惩制度,通过奖励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通过阶段奖励与现金奖励等措施,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自主性。从基础管理会计岗位工作人员中提拔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活力。在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的工作中,为满足企业一体化的需求,应当注重综合性管理人员的吸收,培养更多具备丰富经验与扎实理论的财务会计人员。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应当根据财务岗位工作的要求,聘请具备实际业务能力与专业财务水平及懂得专业业务核算流程的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管理会计思维与管理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以全局性的眼光处理各项工作,实现管理会计理论的高效落实,从而有效推进业财融合。二是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强化企业的氛围,发挥工作人员的示范榜样带动作用,从而推动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团队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各方主体的需求,共同商讨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快资金流动速度,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到业财融合的价值意义。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让财务人员轮流驻守在业务部门,以端正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更新其专业的知识技能,得心应手地展开工作任务。通过每周例会或户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人员间的沟通,让其了解彼此接待客户与供应商的方式。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交流,彼此交换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实现相互学习。四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教育力度。业财融合工作展开复杂烦琐,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引进新的财务人员时,可以让其在业务部门中夯实知识技能的基础,熟悉业务工作,从而为财务工作与业财融合展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企业应当定期举办专题培训活动,请专家介入指导,将准则与规则制作成手册,并向工作人员发放,以此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为财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业务工作情况,可以将财务语言翻译成营运语言,向运营人员简单明了的介绍财务知识,以此夯实业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基础。五是完善业财融合的绩效考核制度。找到财务与业务绩效管理的平衡点,对双方展开规范性与统一性的考核。考核的过程中,应当细化双方的任务,以提高监督效果。在业财融合中注意量化处理考核目标,直观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合理设置部门指导,在财务部门中设置业务指导,业务部门中设置财务指导,以及时发现与解决绩效中的问题,从而加速企业业财融合的进程。由此可见,通过合理选拔财务人员与完善人员培训体系及注重人员素质考核等措施,更利于弥补业财融合团队人员的不足,从而提升业财融合团队的专业能力水平。(四)参与项目管理。企业在施行业财融合时,应当加强业务与财务人员间的沟通交流,确保财务人员充分掌握业务开展的情况。只有财务人员全面管理业务的运营项目,才能确保财务在项目应用中有效贯穿,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科学管控。企业应当尽快完善业财融合的管理机制与方案,实现资金合理配置,以避免出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不良情况。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参与业务工作的主动性,使其获取完整的业务数据,以确保业务分析研究工作顺利展开。财务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在项目设计与研究与预算等环节,充分了解业务运作流程与业务资金的去向,实现业务发展资金的合理分配。根据业务运行环节的实际情况,合理执行财务核算与财务分析方法,加大监管业务资金流转的情况与过程,确保业务得以规范的展开。丰富财务分析方法,制定出详细的工作程序与报告内容,从全面检视到详细分析,再到方案改进。聚焦问题并掌握问题关键,追根溯源建议向业务最前端延伸,从而实现问题有效解决。落实业财融合的全过程管控工作,包括事前准备与事中监督及事后评价等工作。在业财融合运行期间,财务人员应当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业务规范展开,从而降低业务的展开风险与成本。财务人员应当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专业的财务判断,跟踪项目宣传中的数据信息与资金流动等情况,做出项目履行与风险分析及合同的决策等工作,切实规避风险,预防出现公司经济损失等情况。财务人员应当总结分析项目的整体运行状况,检查与规避运营中的问题,分析项目产生的效益与成本。尤其是在业财融合流程的再造环节,首先应当加强事前审核。在业务活动开展前,充分评估业务流程,以尽快发现潜在的风险,确保业务活动制定环节更加高效准确。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工作进行,对业务活动进行营销资源与账务落地及风险防控等全方位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的意见想法,并且深入到企业发展的内部,了解当前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不同项目业务的实际需求,做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并且防止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配置质量较差,资源配置不够高效,在进行预算评估的过程中其出现了违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其次,应该加大在监督管理中的管控力度,以及监督力度,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切实的了解所有的业务的内部工作流程,切实地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的职责,对业务活动的规范性与开展效果及资源实用情况等方面做出严格的监督,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业务部门及时改进。尤其是对于业财融合中的重要业务,需采取定期抽查及实地检查或报表跟踪等方式进行跟踪分析,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沟通与汇报制度。最后做好事后评估工作。根据重要程度合理分级业务活动,采取不同的方法评估各级别的业务活动。用专题分析的方式评估新开展或资源用量大的业务。用数据效果分析的方式,评估延续性与资源占用小的业务。根据该企业的发展、业务活动等内容进行事后的评估、分析,可以充分地了解不同企业发展中其业务活动本身含有的价值、意义,结合项目中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对其效益进行深度分析,可以作为业务活动是否继续进行与优化改进的有力依据。
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整合,是企业在新时期环境下加强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公司通过业财融合,可加强对业务与业务数据的整合,通过数据分析,可为企业的业务规划与流程建设等工作展开提供价值的参照。企业应当尽快从信息系统建设与流程再造及人才培育等方式,确保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李梅.加强业财融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研究与探析[J].经贸实践,2019(12):205.
【关键词】 业财融合 现实必要性 切入模式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动态的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并且实现对企业各项业务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包含预测、决策、预算、记录、对比、差异分析、纠正、评价、激励等一整套循环流程,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记录这一环节,既没有发挥财务的决策功能,也没有实现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打破现有的常规模式,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由幕后转移到幕前,财务人员参与业务部门管理,财务与业务充分融合,实现决策监督性的主动式财务管理模式。
二、加强业财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1、业务和财务融合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
在很多企业,财务工作都被视为是事后的反映工作,反映工作只是财务管理工作一个环节,并且是一个事后环节,而诸如预测、决策等功能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这是因为,实际情况是财务部门往往单打独斗,没有深入业务部门,了解业务内容和现金流特征,这样的结果造成财务工作无法体验出管理作用。以项目投资管理为例,领导层希望财务部能够制定出一套可行性评估报告,这就需要财务部获取详细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财务部不可能凭空想象,需要与其他部门协调,参与整个项目规划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搞清现金流。只有财务与业务的融合,财务人员才能对业务的具体性质有深入的了解,这样,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否则,财务预测无法做到精准,财务核算也无法做到精准,财务分析就无法做到有理有据。财务工作要想从幕后转移到幕前,从被动转向主动,首先做到财务工作方式转变,即改变以往财务工作与业务相分离的状态,实现两者的融合。
2、业务和财务融合是企业强化风险预警和防范的需要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的经营业务会不断拓展,甚至会涉足于新型业务,并且企业的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企业的管理幅度将增宽,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了应对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风险预警机制予以应对,而业务和财务的融合能够进一步增强风险预警机制功能的发挥。首先,财务部门参与到业务管理上来,打破了以往业务部门闭合的运作,财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业务数据,掌握预算执行情况,这种协作工作模式能够加强业务部门的财务监督职能。其次,财务工作延伸至业务的全环节,财务部门能够了解业务部门的运作过程,有助于帮助业务部门更好地评估内部控制缺陷和潜在的风险点,特别是在采购、销售等关键性的资金流动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再者,企业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时,往往采用一些财务指标进行衡量,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有利于财务指标和标准的科学性,加强财务指标的预警作用。
3、财务和业务融合是实现价值管理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价值管理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价值最大化就是要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融入的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例如,采购环节要实现采购成本的最小化;项目投资要实现现金流量现值的最大化;资本结构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对于这些工作,单纯依靠业务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因为业务部门大多情况下追求是结果,容易忽略到工作的效果。财务部门的参与能够改变这一现状,财务部门对于成本和效益比较敏感,当业务部门要做出决策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预测、测算、预算等方法,恰当地识别各项生产要素和成本费用,提供有关决策的详实数据。如财务部门要实施作业成本法改进成本管理,通过与生产部门的合作,识别出产品生产的各个增值作业,从而为成本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因此,财务与业务的融合使得企业的价值管理成为可能。
三、财务与业务融合的实现途径
1、组建业财融合团队,建立业财融合机制
业财团队和业财合作机制是实现业财融合的前提。业财合作团队通常是由财务人员、业务部门和营运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合作团队,财务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业务理解能力和丰富的管理会计经验,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整体团队提供成本预算、效益测算和风险评估等基础性数据资料,以实现优化业务流程和决策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目前,这种业财融合有两种模式,一是派驻财务人员驻进业务小组;二是成立业财融合组,设立业财融合岗位。另外,确定业财融合团队的运作机制也非常重要,运作机制本质上就是权责利的恰当分配,就是要确定业务融合团队的各个岗位的分工和领导地位,要明确团队的决策流程和工作方式。
2、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切入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具有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具有全方位、多点面的特点,能够把企业所有部门都融入进来,是实现业财融合非常恰当的一种管理方法。因为预算是一个反复沟通、反复反馈和反复纠正的结果,需要全员参与和各个部门与单位的积极配合。预算管理中最麻烦的问题在于预算过程中的协调问题,因此,企业应该专门成立预算委员会全权负责企业的整个预算管理过程,预算委员会应由企业的领导负责,便于各个机构之间的协调,委员会应由财务、生产、销售、后勤等多个职能部门抽出业务骨干参与,并下设预算编制组、内部仲裁组、内部审计组和考核评价组。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应有财务部牵头,由专人直接对接各个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详细分解部门业务环节,认真研究历史数据和市场价格信息,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为预算的各项收支都要经过财务支持系统,财务部门应及时监控预算执行进度,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以上海电力公司为例,以往的预算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执行力度不强,奖惩机制流于形式,瞒报预算执行情况。为了改善目前现状,充分发挥预算控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1)利用信息技术,精细化预算编制;(2)统一平台,财务系统及时追踪预算额度执行进度,杜绝瞒报现象;(3)财务部门在每一月度和每一季度编制预算报表,及时评价分析,提升预算执行力。经过以上努力,上海电力公司的预算偏差大幅度减小。
3、以成本管理工作为切入点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条主线,也是连接财务部门和众多业务部门的一条主线。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预测、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考核分析一整套的管理流程,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消除不增值作业,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成本管理的本质就是将控制的重心前移,从源头上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一道工序和每一道作业,将责任划分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1)企业的成本目标模糊,缺少成本预测;(2)成本定额缺乏科学的标准;(3)成本核算过程粗放,成本信息失真现象严重;(4)成本分析和业绩评价流于形式。以上问题反映企业管理上的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不管是成本预测,还是成本分析,成本管理的所有环节都缺少不了财务部门的参与管理,缺少财务部门的牵针引线,业务部门就难以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以定额管理为例,定额管理的精髓在于将业务流程分割成不同的作业单元,从而实现定额结果的“精”与“细”,它需要财务人员深入到业务部门或加工车间,详细了解业务运作流程和识别增值作业,与业务人员相互沟通和协作,这样才能做出具有激励和控制功能的定额标准。
以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面临外部市场不景气的压力下,武钢股份决定利用财务支持系统,重新规划成本流程,已达到减少效益差的生产线,提高经营效益。武钢股份采用目标成本法的管理方法,重新倒置以往的管理流程,具体表现为:营销部确定产品结构、销量和价格方案,由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然后由计财部测算成本和利润,领导小组安排会议,根据利润预测调整产品结构,根据成本预测倒逼工序费用和钢铁成本,再由钢铁成本倒逼原料成本。通过这个管理流程的再造,2013年武钢股份的盈利产品比例增长5个百分点。
4、以投资管理为切入点
在企业的不断扩张过程中,投资似乎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投资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小到投资一条生产线,大到企业的并购扩张战略。投资管理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前期评估和预算过程控制以及后期维护管理。不管在哪一阶段,都离不开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都离不开财务专家的参与。在前期评估和预算阶段,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为可行性评估提供市场分析数据和运营支持数据,并且可以采用特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建立决策模型,为实施方案提供预算决策方案。在过程控制阶段,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监控能力,及时捕捉投资执行数据,掌控投资执行进度,并结合市场反应数据合理分析投资过程面临的风险,从而及时控制和防范。在后期维护管理阶段,财务部门通过专门方法,建立现金流预测模型,为投资标的的生命周期进行理性的勾勒,从而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因此,业财融合模式为投资管理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
四、结语
以往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模式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的缺陷,无法实现财务支持对业务流程再造和价值增值的推动作用,而业财融合模式是财务运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支柱,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价值和企业的管理效益。推动业财融合模式的实施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机构和确立协作模式,可以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投资管理等为切入点,实现财务支持与业务决策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