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6:38:32
序论:在您撰写骨关节病预防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确诊的60~79岁骨关节病患者共17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排除标准:骨关节先天性异常;半年内进行关节内皮质激素注射;有骨关节感染史;有关节镜手术史。保证研究对象的统一,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n=86)和对照组(n=8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应用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模式具体分为信息采集、风险性评估和健康干预三个基本步骤,内容如下。
1.2.1信息采集
①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等)、体格测量指标(身高、体重、血压等)、实验室指标(血糖、血脂、血压等);②进一步采集专科医生的全面体检等,确定发病部位与发病程度,以便于风险评估。
1.2.2疾病风险评估
基于采集的患者信息进行评估,给出基础评估报告,帮助患者全面认识自己的疾病风险,协助患者纠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制定初步的健康管理模式,确定高危状态以便于下一步进行健康干预。
1.2.3健康干预
在信息采集与疾病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手段的管理方式来实现个人的健康管理,①运动管理:根据发病部位与发病程度的不同实施不同的运动护理方式。如颈椎锻炼、腰椎锻炼、下肢锻炼等。各项运动告知患者以平稳、缓慢的节奏进行,旨在恢复腰椎活动度、缓解肢体麻木以及牵引痉挛肌肉,保证幅度大但不宜造成明显疼痛。②生活管理:首先注意日常姿势,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样姿势,禁止搬用重物;注意起居护理,如睡卧硬板床,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采取正常的起床动作等。其次注意关节的保护,注意关节的防寒与保暖,关注日常的坐、站、走、跑,旨在减少关节负重,降低意外关节伤害的几率。③医疗管理:按照既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提醒患者服药、复诊。
1.3观察指标
为了全面地评价实验前后患者的骨关节病情况,采用Mazur评分标准评价管理效果,包括患者疼痛、功能、行走距离和背屈活动范围等综合指标[4],采用VAS评分标准量化并评价患者的疼痛,使用Tegner运动水平指标评价关节的运动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取配对t测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6个月健康管理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Mazur、VAS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之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Mazur、VAS和Tegner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干预组经过健康管理之后,Mazur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骨关节病的疗效,干预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显著减轻骨关节病的疼痛,两组的Tenger指标无显著差异。
3讨论
骨关节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是极大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5]。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之后又在2011年宣布继续第二个“骨关节十年”计划[6]。我国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与社会问题,响应“骨关节十年”计划并致力于减缓骨关节病的蔓延。然而现阶段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和资金来满足逾亿骨关节病患者的需要始终是一个重大难题。WHO提出健康=15%遗传+17%环境+8%医疗+60%生活方式[7],健康管理以现代的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疗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为骨关节病的护理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其目的是投入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健康与社会效益[8],可以真正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与骨关节病现状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骨关节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们对治疗的期望主要是缓解疼痛、减少复发以及避免手术,不需要进行手术以及操作便捷的健康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道路。国内外已有研究报导健康管理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应用,结果表示健康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9-12],但是将健康管理应用与骨关节病中鲜有探讨[13]。本实验对骨关节病健康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系统规范的健康管理,开展信息收集、疾病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骨关节病患者的Mazur指标显著提高,VAS指标显著降低,而仅仅只依靠常规治疗,两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提示健康管理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减轻疼痛。经过健康管理或者仅仅常规治疗后Tegner运动水平指标虽然都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两种方法适用于护理方面,主要作用是减轻疼痛,使骨关节患者能更好得活动,如果真正提高骨关节的运动水平,如提高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强韧带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骨组织等方法则需要实施进一步的治疗,表明现有的健康管理模式有改善的空间。
【关键词】 骨关节病;中西医结合
骨关节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软骨破坏所致。骨关节病属于非化脓性关节炎的范畴,最后发生共同病理变化的一组疾病,国内学者普遍称本病为骨性关节炎或退行性骨关节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在辨证论治时又与痿证密切联系在一起[1]。骨关节病是骨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不仅随年龄而增长,同时也与种族、职业、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地域、遗传因素、体重、骨矿物质密度、骨量、应力作用、创伤等有关。我院初步统计该病占骨科门诊病例总数的50%以上。一般为多发性或对称性,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
1 对骨关节病的认识
骨关节病是一种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关节软骨病变破坏消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病理反应性变异,同时常合并继发滑膜炎症为特征。
患有骨关节病常见自觉症状有关节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X线片显示大多可发现骨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改变。如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以及周围有骨质疏松性骨囊性改变等[2]。病情严重者往往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由于以前对本病的认识不够,缺乏全面了解和认识,更不能精确检测和观察指标,一般单纯误解为“骨质增生”,盲目地采取一些药物和手术治疗。
2 骨关节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探讨
本病是由多种复杂的原因所致病变。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又称为特发性骨关节病,一般发病年龄较大,女性尤多;以继发性骨关节病最为常见。
2.1 原发性(特发性)骨关节病 凡是正常关节随着年龄增长无明确原因逐渐发生退行改变。在全身激素改变下加上关节局部持续性不均衡应力作用下引起骨关节软骨退行改变。关节内软骨具有一定力学负重范围,正常情况下关节软骨随间隙性的冲击应力使关节液被动地挤入无血液供应的软骨基质中,以获得必要营养;同时也可以使细胞的代谢物排出关节液中,促使关节软骨正常代谢。如果关节应力发生改变(或增加或减轻),关节软骨正常代谢发生改变;或关节液成分改变(尤其透明质酸的改变)亦可使关节软骨退变。有人试验骨关节病的膝关节血清中透明质酸高于正常,关节滑液中透明质酸低于正常,关节滑液中透明质酸属于软骨蛋白的聚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分低说明关节软骨代谢机能下降,是关节软骨退变的表现[3]。
关节滑膜发生炎性改变,可使关节腔内压增高,阻碍滑膜静脉循环,导致氧分压下降,促使滑膜内层细胞所产生的酸性磷酸酶和颗粒分解酶增加,导致滑液侵入软骨基质,消化蛋白多糖中的软骨素硫酸脂链,使关节软骨的机械性能受限,造成骨关节病发生。另外,滑液中自由基也可抑制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促使基质中蛋白多糖化酶和胶原降解[1],造成骨关节病发生。从原发性骨关节病的发病机制看,除了全身激素的改变外,也有一定的继发因素存在,与原发性骨关节病有关因素颇多,如种族、遗传、骨密度、骨量及地域等有关。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反映出欧洲白人髋关节病变比中国南方人和印度人高,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高。
2.2 继发性骨关节病 凡是关节有明确的原因而引起关节软骨破坏,关节结构异常而发生退行性改变者为继发性骨关节病。例如关节内创伤、骨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继发于创伤后引起的亦称为创伤性关节炎。某些内分泌异常,如糖尿病等造成代谢异常,使软骨退行性改变,或关节结构异常造成缺血性坏死使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畸形,如膝内、外翻所致关节对合不良也可继发关节病。
总之,骨关节病大多数是继发的,就是原发性的骨关节病也有继发原因。而单纯原发性骨关节病是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人本身也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临床症状不一定明显,55岁以上的老年人85%可发生骨关节病。
中医学对本病认识与西医有所不同,但从认识论和哲学观看祖国医学更为全面,更符合实际,其基本病理学说认为以痹证论治为主,痹即闭阻不通之意,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引起肌肉、关节、筋骨疼痛、酸痛、重着、屈伸不利,关节肿大为主要临床病症统称痺症。《内经》称行痹、痛痹、著痹。汉代张仲景称为“历节病”,唐宋时期称为“白虎病”,金元医家李东垣、朱丹溪称为“痛风”。其论述病因多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营卫空疏是发病内在因素,而外感风、寒、湿痹为外因,《济生方》中所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证,或风湿热痹为发病外在因素。论其风湿热痹《金匮翼》中所说“热痹者,热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痛痹熻然而闷也。”论其风湿热痹,本病的病机是邪气痹阻经络、筋骨,留著关节,营卫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日久不愈,酿成痰浊,痹阻经络,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全身气血耗损,呈现不同程度气血亏虚,肝肾亏损证候[2]。
3 症状及临床表现
本病的一般特点,发病较为缓慢,自然病程较长。一般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多为多关节,也可单关节发病。有如下主要症状。
3.1 疼痛特点 关节活动初期一般呈隐痛或胀痛。少量活动可使疼痛缓解,完全静止或关节处,固定位置过久或久卧久坐而疼痛不适。如果活动过多则加重疼痛,为休息痛。此为关节软骨母质内蛋白多糖减少,软骨之间出现纤维性变所致,同时与邻近关节的骨端静脉充血,骨内压增高有关。疼痛亦有时与气候变化有关。气温变化可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压痛多广泛而较深。
3.2 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由于关节滑膜发炎,渗出液增加而水肿,而刺激关节腔及骨面下骨髓腔血管纤维化,刺激成骨细胞活跃增殖不断产生新骨裸露于骨面下形成硬化层。在关节非负重区或其边缘处,关节软骨深部出现软骨化骨现象,表层软骨破坏,出现僵硬,活动失灵现象,为了增加关节承受应力面积而出现了生理性反馈作用,产生了骨质增生,这种增生一般不导致刺激和压迫。因此骨质增生是关节退行变的结果和标志,而不是关节病症的原因。
3.3 骨摩擦音 在被活动时有摩擦感或“伊轧音”。
3.4 关节畸形 晚期有关节软骨破坏,肌痉挛、膝关节出现内翻畸形。
3.5 骨质疏松症状 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特点一般不难诊断。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殊阳性征发现。特殊检查:骨矿物质密度检测,早期准确检测亦发现是否是骨质疏松症。鉴于骨关节病与后者同属关节退行改变,两者存在相互关系,本病应早期检测。
X线检查:X线拍片可视骨关节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骨质硬化,边缘骨刺或骨赘形成,亦可见囊肿形成及局限性骨皮质变薄,小梁骨大量减少。在临床检查诊断时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以免误诊。常见的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性关节炎、骨软骨炎、痛风症、软骨软化、缺血性坏死相鉴别。
关节镜检查:在直视下准确观察和诊断关节内疾病及创伤,用灌洗清创及镜下手术治疗。
5 治疗和预防
本病发展缓慢,早期症状轻,无明显功能影响,往往未引起医生或患者重视,随年龄增长退行性变不断加重。故病程自然演变不能逆转,通过合理治疗,不仅可缓解症状,改变关节功能,增强关节的稳定性,而且还可控制、延缓退变发展。(1)积极主动参与各种防治活动,提高抗衰老和抗病的能力。(2)控制体重增长。(3)理疗。(4)推拿按摩。(5)针灸治疗。
5.1 中医药 中医药对骨关节病的药物治疗,除薄帖、熏洗、擦敷等,主要以辨证施治原则组方用药,应具有活血化瘀、益肾生骨等作用,对疼痛、骨质疏松病理改变的退行骨关节病有一定治疗效果,特别在镇痛、促进骨组织生成方面作用显著。选用药物祛除外邪、疏通经络、宽利关节为原则,针对风寒、湿痹症的偏胜,应分辨主次进行治疗。
5.2 西药 由于对骨关节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在药物治疗方面有待继续研究和不断改进。急性期应以止痛、消肿、改变功能为主,慢性期以增强局部血循环,改善关节功能为主。主要选择甾体类,一是对关节软骨有损害阿司匹林、水杨酸、消炎痛、保泰松等;二是对关节软骨无不良影响者,如炎痛喜康;三是对软骨代谢和蛋白聚糖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者,如双氯酚酸钠等。另外对非甾体类药物效用的评定亦应考虑其对氧化酶的作用如何。所以,临床选择、非甾体类药时除首先考虑消炎镇痛的效能,又要选择既可改善症状,又防止潜在加重患者远期病变的药物,双氯酚酸钠、奥沙星等为代表。他们对关节软骨代谢和蛋白聚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损害关节软骨,更能够促进和保护作用,抗炎效能更强、持久、方便,副作用较小。
总之,在较多的运动系统疾病中,患者以关节及其关节附近疼痛多见。其发生与体质、损伤及慢性劳损等有一定关系,由于韧带松弛,软骨病变、关节内压增加为主的骨关节病,此乃虚实夹杂之证。早期对软组织应积极治疗。温经脉,调气血,扶正祛邪,提高抗病能力,使气血通,筋骨濡养为目的。临床除选择消炎镇痛效能外,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又要防止潜在的加重原因,改善微循环,带走炎症及离子刺激物,促进人体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安祯,董福惠.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18.
针对这一现象,《都市健康人》杂志社特邀武汉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672医院)中医科主任曹庭欣医生一同走进常青花园社区,为社区内广大中老年朋友及患者讲解骨关节病如何预防、诊治和护理健康知识。
骨关节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中老年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骨关节病患者总数已超过1亿人,有一半的病人10年致残率超过了50%,病史在15年以上的患者致残率几乎是100%。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骨关节病高发呢?曹医生说:“排除先天畸形和外部用力过度等情况,从中医角度来说人到中老年后,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发生骨关节病;肝腑虚弱、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影响气血运行,经气不通畅;慢性劳损,比如常年从事低头、弯腰、久立等工作,致使气血、筋脉运行不利,导致肌肉筋脉骨骼营养障碍等都是引发骨关节病的常见原因。”
在已确诊患有骨关节病后将如何诊治,曹医生也给出明确指导:“一般情况下,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法,也就是说采用针灸、中药熏蒸、牵引等方法。对于中期且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相应选用微创手术治疗结合中医中药治疗,以达到疗效持续且毒副作用小的效果。而对于重度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手术。术后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并辅以康复锻炼”。
就脊椎手术这块,曹医生做了细致的解说:“就手术来说,有些技术目前是比较成熟的,而有些却是有相当风险的,所以需要慎重。比如腰椎手术,由于腰椎部位的可操作空间相对较大,所以此项手术比较成熟,而胸椎间隙相当小,操作空间几乎为零,因而胸椎手术根本没有,颈椎部位更多建议保守治疗,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手术治疗。”
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说:“讲得太好,给我们增加不少知识。我想咨询一下,我现在已有80岁了,右腿患风湿几十年了,目前不能弯曲、下蹲。这个病到很多家医院看过,有的医生建议换人工膝盖,有的医生建议不换。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办好,根据您的从业经验给我一个建议好吗?”
曹医生回答道:“在患者身体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有些医生会建议做换膝手术,但是这个手术的出血量很大,达到500-700cc,做完手术还需要有1-2年的康复治疗。在手术24小时后一定要马上做康复,否则人工膝盖周围的肌肉愈合后,换上去的膝盖依然不能活动。您目前已80高龄,我建议您先做一个核磁共振或关节镜,根据情况先保守治疗,如果不满意再做其他打算。”解答完居民的疑问,曹医生还特别提醒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新骨生成的作用明显减弱,很多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会通过补钙来预防骨质疏松,但是在补钙的同时,还应补充另外几种微量元素。”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可预防骨质疏松。一般不建议服用维生素D药物,可以通过食物摄取,如牛奶、谷物、果汁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另外还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此外镁是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对促进骨骼生长和维持骨骼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钙和镁的比例为2∶1时,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杏仁、腰果、花生、黄豆、瓜子、黑麦、小米、大麦、金枪鱼、鲭鱼、小虾、龙虾里含镁较多,可适量多吃;锌与钙在吸收的过程中会竞争同一载体,从而影响吸收;如果两者需要同时补,建议间隔2个小时。”
看似不起眼,实则很常见
糖尿病患者合并骨关节病的发病率约1%~2%,看起来发病率不高,但由于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因此本病发病者也不在少数。本病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血糖长期控制不好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在发病上无显著性别差异。
糖尿病骨关节病最易累及的关节依次为:跖趾关节(31.5%)、 跗跖关节(27.4%)、跗骨
(21.8%)、踝关节(10.2%)、趾间关节(9.1%)。用一句话来概括:绝大多数发生于足部。多关节同时出现病变很常见,有时双脚可同时受累。
危险因素请您提高警惕
糖尿病骨关节病的发病存在一些危险因素:①糖尿病病程较长;②长期血糖控制差;③有眼底病、神经病变、肾病等其他并发症;④合并足畸形、下肢或足部肌肉萎缩;⑤足底压力点皮肤增厚,足部皮肤不出汗、发凉、足部脉搏消失、皮下组织萎缩等。如果糖尿病患者有以上危险因素,那么一定要对本病提高警惕。
不可不察的病变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常有关节肿胀和畸形,有时伴有发红和灼热感,足弓下陷,以致行走困难。活动时关节可有摩擦感及摩擦音;有的患者出现关节韧带松弛或半脱位;也可发生无痛性骨折。几乎所有患者都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在感觉减退的基础上,受压部位有溃疡及足底胼胝生成。有的局部皮肤软组织有穿通性溃疡和坏疽(详见知识链接――本刊注),常发生于足底表面。部分患者可有多发性、对称性、易复发的关节滑膜炎,好发于肩周和髋关节。脊椎骨质增生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甚高,男性比女性更多见,常有腰背及下肢疼痛,并出现脊柱强直、活动受限等现象。X光片可见骨质疏松,关节旁骨皮质缺损,骨端骨质溶解、吸收、碎裂,或发生增生、硬化。
本病多半是由于已有神经病变的足部受到外伤所致。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过多的糖分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改变其结构,关节内和附近骨质结构的改变导致韧带松弛,软骨软化或脱落,使得损伤容易反复发生,引起关节炎症状。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导致深浅感觉减退甚至丧失,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关节受到损伤后,常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不能及早地发现关节疾病。临床症状可很轻微,而X线检查结果提示病变已很严重,许多患者在出现非常严重的症状后才到医院就诊。
如何抗击糖尿病性骨关节病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关节局部的症状,参考患者的糖尿病病史。有些患者是先出现关节炎的症状,然后才发现有糖尿病。所以关节疼痛的人,也要想到是否有糖尿病的可能。本病容易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应引起重视,注意加以鉴别。
2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骨关节病患者72例,这72例患者都在疼痛科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心理干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和相关研究分析,在临床护理有效率情况及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老年骨关节病;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94-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53
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骨关节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骨关节病患者72例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相关资料和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骨关节病患者7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54.6±7.0)岁;对照组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50~79岁,平均(54.7±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都进行了专业临床疾病诊断,且都符合老年骨关节疾病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了疼痛科有效治疗,在疼痛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常规药物应用护理、日常饮食护理以及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首先,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操作足够轻柔,加强局部保护,给予舒适的。然后,要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制动,必要时给予患者适量的止痛药物,控制疼痛程度。最后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有效的日常饮食护理方案,多让患者吃一些含维生素量较多的食物,少食用刺激性食物,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治疗和护理相关情况,提升患者的治疗自信心,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良好配合度。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临床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心理护理,患者住院之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完整的入院介绍,要护送患者和家属到达病房,端正护理态度,进行自我介绍。科室护士长或者护理管理者要及时到病房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要落实情绪疏导工作,要保证患者情绪良好,避免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做好情绪疏导,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还要得到家庭支持,使得患者保持良好心态[1]。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与患者谈话,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拥有乐观的心态和愉快平静的情绪,防止患者受到各种刺激。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当患者情绪不良的时候,要耐心安慰,与患者交流想法,疏导患者的担忧,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温和的态度,要经常询问患者的爱好,适当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平抚患者的不良情绪,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的内心焦虑感和不安感[2]。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护理有效率;(2)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3)后期病情复发率;(4)后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活动质量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3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比较
经过观察比较,在临床护理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经过观察分析,在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后期病情复发率比较
经过两组临床治疗和护理,在后期病情复发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质量评分可以看出,在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骨关节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老年患者患上骨关节病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当老年人肝肾亏损之后,就会导致其筋骨失养,时间长了之后,患者骨关节会变得不灵活,最终就会患上骨关节疾病。当患者外邪入侵体内之后,就会出现脏腑虚弱症状以及气血运行失常症状,最终在导致患者经气不利之后,就很可能会患上老年骨关节疾病[3]。当患上慢性劳损之后,也会提升骨关节疾病发生率,对于那些长时间进行低头、站立工作的人来说,时间长了会导致其筋脉不利,在骨骼营养缺失之后,就会产生骨关节疼痛等症状[4]。另外当患者出现跌仆闪挫问题之后,就会导致其筋脉受损,最终导致气血异常运行而患病[5]。要想有效治疗老年骨关节疾病患者,必须不断创新临床治疗有效方法。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对骨关节疾病患者来说,进行疼痛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也要加强临床有效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当患者出现骨关节疼痛情况后,护理人员要给予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经常和患者谈心事,获取患者的内心信任感,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内心变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旨在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绪,消除患者的内心不安感和恐惧感[6]。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和患者交流沟通,为患者播放音乐,还要引导患者进行身体放松[7]。护理人员要经常为患者进行局部按摩,促进患者血液正常循环,缓解患者身体疼痛感[8]。等到患者骨伤改善之后,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和运动。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对其行为表示理解、同情,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有效率[9]。
要想有效预防骨关节病,必须做到以下五点:(1)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适当活动。(2)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尽量保持良好,防止出现劳损问题[10-11]。(3)要注意保暖,不要长期在空调房当中,避免风寒入侵。(4)当身体出现不适之后,要及时行医,及时进行临床确诊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留下后遗症[12]。(5)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保证饮食合理,保证营养供给充足,最好多进食一些滋补肝肾的食物[13-14]。
总之,通过本文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在老年骨关节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秀红.轻型骨关节病护理的关键在于温和运动[J].医学信息,2014,9(13):463.
[2]董颖越,边丽颖,秦娟,等.一例顿挫型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57-359.
[3]王付香.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05-206.
[4]靳宏征.健康教育在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病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1,9(24):2253-2254.
[5]姚新玲.老年人骨关节病的治疗与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2):119-120.
[6]毕虹丽.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11(12):204-205.
[7]龙永姣,肖丽娜.心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22(10):362,373.
[8]梁剑凌,李少棉,贝云,等.心理干预对骨关节炎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3):17-18.
[9]张家玉,周小莉.独活寄生合剂联合心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01-802,815.
[10]袁淑娟,梁英,徐勇,等.心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4(12):819-821.
[11]封芳,扈学琴.心理干预对骨关节炎的影响作用[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7(4):445-446.
[12]郭琦.心理护理在门诊治疗四肢骨关节结核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31):5627-5628.
[13]曾红学,王蓉,李金伟.心理干预对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34-36.
常见误区一
钙大量流失会造成骨质疏松,所以需要大量补钙
科学知识:人体骨质由2/3的钙(无机质)和1/3的胶原蛋白(有机质)组成,骨质疏松是由于钙和胶原蛋白长期流失造成的,单一补钙难以将钙留在骨骼中。
专家解释:骨质疏松症本质上是骨骼总量的减少,同时骨骼结构松散如“蜂窝煤”一般,表现为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且不易痊愈。近年来大家逐渐重视对骨质疏松的预防,特点就是补钙,很多人什么钙广告做得多就吃什么;哪家宣传吸收率高,就买哪家的。骨质疏松确实与钙质大量流失有关,然而骨骼的强韧是由于胶原蛋白将钙黏附固化在骨中实现的。30岁后,胶原蛋白的流失大于合成,使得钙无法沉积黏附而造成骨的脆性增强。另外,长期服用过量的钙,这些无法沉积在骨骼上的钙会有增加尿道结石和胆结石的危险。
方案建议:时间晶体・钙+时间晶体・生命支架胶原蛋白,增加骨的密度、韧性,保证骨骼健康。
常见误区二
关节病是血脉不通导致的,中药治疗活血化淤效果好
科学知识:骨关节病的病因是胶原蛋白和氨基葡萄糖流失,关节软骨磨损退化。
专家解释:骨关节病又称“骨关节慢性退行性变”。软骨是富含水分的组织,除去水分外,胶原蛋白占59%,蛋白多糖占31%,剩下10%是软骨细胞等。胶原蛋白如一条条网,蛋白多糖则是具有弹性的球体粘合于网中。胶原蛋白流失,该网状结构就会松弛,软骨这个“关节保护垫”被长年磨损变薄,失去弹性,以致关节上下骨端直接发生摩擦,进而产生关节疼痛、肿胀、变形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除施行手术外,修复关节软骨是从根本上针对关节病的唯一正确方法,而传统中药对这种属于“骨外科”的疾病作用不明显。
方案建议:时间晶体・生命支架胶原蛋白+时间晶体・氨基葡萄糖片(蛋白多糖的合成前体),可帮助修复受损关节软骨,恢复软骨弹性,预防骨关节疾病,使您的关节活动自如。
常见误区三
治疗骨与关节疾病,快速起效的就是好产品
【关键词】老年人 疾病谱 慢性病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19-02
【Abstract】Objective Hefeng spectrum of disease status of the elderly for the elderly to carry out mountain commo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s a reference. Methods for the county over 60 years of age and older conducted a sample survey,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of disease spectrum and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the situation; to single disease category, according to five age group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ir survey data. Results of the mountains before the six diseases, the elderly in order were: bone and joint disease (19.93%), hypertension (11.28%), hyperlipidemia (10.01%), stones (gallstones in the liver, urinary stones based, under the the same) (6.40%),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83%), diabetes (1.59%). Conclusion survey, over 60 years old healthy ratio of 33.32%; prompted the current must increase efforts to control chronic elderly.
【Key words】elderly disease spectrum chronic diseases Analysis
至2010年底,鹤峰县超过60岁老年人口数为30543人(不完全统计),占全县总人口的13.87%;其中,男性14928人,占48.88%,女性15615人占51.12%,男女比例为0.96:1。按照目前运用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的比例作为划分老年型社会的标准[1],鹤峰县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为了解老年人疾病谱,本文以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人疾病谱构成,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慢性疾病防控工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调查对象分为三类,分别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城镇周边居民和农民,抽样对象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年满60周岁、在本地居住满一年的老年人。问卷调查有效样本3076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1005人、居民1042人、农民1029人。
1.2 方法 采用概率抽样法,按照行政村和居委会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对抽到的行政村和居委会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全部调查;采用现场调查问卷收集相关疾病谱资料。
1.3 调查内容 现场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到被访老人所在村委会集中进行点对点调查,对行动不便或高龄老年人到其家中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为:①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住址等;②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③饮食习惯;④生活方式;⑤经济收入;⑥运动(劳动),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调查运动情况,城镇居民和农民调查劳动情况;⑦精神和健康自我评价等。
1.4 数据处理 调查资料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EPIDATA录入数据库导入SPSS系统,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类和合并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统计软件包。对老年人进行总体患病率分析,检验患病率在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所有统计分析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样本人群总体患病率。调查主要询问样本对象在调查时之前和调查时的情况,依靠被调查对象回忆曾经在医疗机构就诊和被诊断为患某病,或未在医疗机构就诊和未被诊断为患某病、但认为处于一种身体不适状态而做出的自我健康评价。调查显示,三类人群患病率依次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人员(75.02%)、居民(70.83%)、农民(54.32%),三类人群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三类样本人群患病率见表1。
表1 三类样本人群患病率
2.2 样本人群患病年龄、性别差异。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比例为33.32%。数据分析显示,老年自评健康状况各年龄组没有差异(P>0.05)。6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为66.08%、67.37%。样本人群患病率无性别差异(P>0.05)。样本人群各年龄组患病率及性别差异见表2。2.3 样本人群患病城乡差异。居民和农民疾病谱顺位基本一致,但居民骨关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农民;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人员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结石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居民、农民。样本人群患病城乡差异见表3。
2.4 样本人群疾病谱。老年人前6位疾病谱顺位为:骨关节病19.93%、高血压11.28%、高脂血症10.01%、结石病6.4%、慢性阻塞性肺病2.83%、糖尿病1.59%。男性和女性疾病谱顺位比较,女性骨关节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男性高脂血症、结石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样本人群疾病谱排序见上表3。
3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底,我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占全县总人口的13.87%(数据来源分别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为县人社局2010年底登记在册的年满60岁的老年人,农民和居民以2010年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年满60岁的老年人)。2010年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正常人数所占比例仅为8.2%,且患病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健康老年人比例为66.68%,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人员疾病谱”比较,前五位疾病谱差异不大,位次略有变化。因此,老龄化将使老年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
3.1 老年人总体患病率较高。老年人总体患病率为66.68%,前6位疾病谱中慢性病占5种,分别为骨关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说明慢性病特别是骨关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3.2 不同性别老年人疾病谱顺位基本一致。本次调查数据显示,骨关节病居老年人疾病谱首位。男、女性疾病谱顺位比较,女性骨关节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男性高脂血症、结石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3.3 城乡老年人慢性病疾病谱差异较大。城镇与农村在慢性病患病率顺位方面基本一致,但城镇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2],农村仅在骨关节病患病率上高于城镇。
综上所述,虽然城乡慢性病患病率都居于前列,但城镇高于农村,可能由于城镇和农村的生活习惯、劳动方式和劳动强度等有一定差异;另外农民因为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不能或没有及时就医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人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较好的就医条件,致农民所患某些疾病未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出来。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在偏远农村地区重点是开展慢性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对慢性病的认识,做到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