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6:38:32
序论:在您撰写室内设计行情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情感解析
情感是人对一定事物或一定的现象形成的情绪态度。随着室内设计方式的日益繁杂,在设计的过程中各种精神要求不断的增加和提高,情感作为人们对精神追求的一部分,其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的受到各个设计师的重视,成为当前建筑装潢设计中的主要方式和基础前提依据。在社会发展中,室内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与手段,它是通过先进的技术理念和心理学知识为综合进行总结和施工的,反应当前人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主要依据和衡量标准。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者客观环境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一种直接反映状态,折射着人的价值观。情感的发生过程是生理活动(感觉及情绪反应)与心理活动(感情)交织在一起的。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是伴随着人类的认识、实践、日常活动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贯穿人类生理、心理与思想活动的精神力量,情感体验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起点。情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人的存在或者人性的本质,情感是统一了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具体和抽象、手段和目的,可以说人是情感的存在物,所以做室内艺术设计不能不研究人,研究人就必然要研究人的情感。情感是相对灵活、平和、盲目、内在的、它指向表现,情感所反映的主客体的关系最典型的形式就是审美关系,情感表现的最典型形式则是艺术。既然如此,那么在我们的室内艺术设计工作中,信息的传递与沟通自然离不开情感的创造与交流。
2情感的重要性
首先,情感是关于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对人具有意义的事物的信息系统。由于情感的产生是把各种作用于感官、效能、理解层面的反映结果相互融合在一起,产生影响并以情感色彩的记忆映像保存下来。其次,情感及其多种多样的体验形式执行着信息功能和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还可以作为人的活动和各种动作产生的动机,从而产生追求某种需求目的的意向和欲望。因此通过艺术设计手段提高人在室内空间中的情感体验对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室内艺术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本文以我国老龄化现状为背景,分析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的需求及设计现状,运用情境分析法进行产品设计研究,构建产品、用户、环境及其关联模块的设计模型,探究相应的产品设计策略。
关键词:
老龄化 室内助行产品 情境分析法
引言
情境分析法(scenario-based design)是以可视化的情境故事对所设计产品的使用过程和使用方式进行分析和设想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作用是通过视觉化的故事描述来分析用户、产品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因素,对设计问题进行详细表征,通过产品使用情境的分析探讨产品的未来发展前景,然后将相应的产品构想和设计突破点进行表达。
在传统产品设计过程中,脱离用户及其使用环境对产品的表达,产品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情境分析法通过描述和设定具体的故事情境来帮助设计师实现设计系统的可视化研究,其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情景化地展现产品使用过程和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具体解释和修改设计方案,提高产品开发方向的准确度,得到真正让用户满意的设计方案。
本文以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为例,探讨情境分析法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帮助发现新的用户需求,开拓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的设计思路,得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策略。
1.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的需求及设计现状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得传统养老方式逐渐改变,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为乐意的养老方式,这也使得老年人面临着如何独立自理的居家生活。如果老年人不良于行,会降低自主生活的能力,这不仅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关注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一方面,能够帮助应对老龄化挑战,老年人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居家养老,不仅能够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能帮助社会平衡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老年人市场需求的扩大能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
从助行产品的设计现状来看,日本和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处于先进水平。其中日本在产品设计上,较为注重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这使得日本助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欧美一些国家由于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早,对老年人产品设计的关注度较高,在产品的稳定性、协调性方面专业化程度高。
相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来讲,我国老年人助行产品的设计开发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各方面尚有待于完善,产品多还是停留在仿制国外同类产品的阶段,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比较少。目前,我国老年人助行产品的设计,特别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无疑是今后发展的目标。设计者需要明确老年人的切实需求,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以及新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帮助老年人独立生活、健康养老。
2.情境分析法在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情境分析法以情境设定为基础,研究用户在具体环境中的产品使用过程,也就是将“用户-产品-环境”关联到一起来分析问题。
2.1情境分析模块
情境分析包含四个模块,即“人”的模块,“产品”模块,“环境”模块和人-产品-环境三者关联模块。每一个模块包含着对设计定位起着限定和指导作用的要素(比如“人”的模块包含人的生理特征、行为习惯等,“产品”模块包含材料、工艺等……),从而更加真实和形象的描述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各种关系,并帮助设计师在用户和产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设计方案。
在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设计研究中,即“老年人”模块、“助行产品”模块、“室内环境”模块以及三者关联模块。
通过对“老年人”模块、“助行产品”模块、“室内环境”模块的分析,能够得到很多具体的限定条件,比如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行走能力、购买能力等的不同造成对助行产品需求不同。在情境分析过程中,老年人、助行产品与室内环境三者相互交融――分析老年人与室内环境的关系,了解老年人在室内的行为活动、行走路线及其时间地点分布,将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过程分解成若干细节,能够注意到一些以前被忽略的问题,更深层次地挖掘老年人的需求,找到设计机遇;分析老年人与产品的关系,通过老年人的行走方式、日常活动、操作习惯、心理偏好等确定助行产品的结构功能、部件连接、材料工艺以及指示符号等,以及通过人机工学知识来确定产品的形状、尺寸、使用方式等;分析助行产品与室内环境的关系,通过室内布局、地面情况等确定产品的尺寸、操作方式及安全标准。
通过不同情景模块的分析,能发现不同的用户需求以及限定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设想以形成新的设计概念,再通过方案评价和筛选以得到最终方案。
2.2情境分析法应用过程
情境分析法的应用过程分别为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原型制作及评价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
针对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的情境分析,需要调查使用助行产品的过程中老年人和产品分别呈现的状态,分析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与产品之间存在的冲突,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经验,得出需求分析情境。需求分析情境是为了描述用户和产品状况而产生的,强调的不仅是问题点,还是设计师对调研信息进行视觉化描述,以便于有效讨论并交换彼此想法和建议,也是为了完善后续设计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过程。
设计阶段
以用户研究为基础,分析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和对助行产品的具体要求,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及视觉化,得到情境分析图;然后进行情景设想,模拟未来老年人使用助行产品全过程。情境分析必须反映老年人对室内助行产品的要求,能够充分描述老年人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个阶段,设计师能够预测到将来老年人和助行产品分别会呈现怎样的形态,从而产生设计概念。
原型制作及评价阶段
在原型制作过程中可以生成形式多样的模型,并借助这些模型来进行产品性能测试及适用性评价,从而详细了解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其他关系。设计师可以在原有的情景分析图上进行具体的解释和修改,逐步完善产品设计方案。
针对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通过需求分析、设计以及原型制作及评价3个阶段研究,设计师可以根据情境分析过程清晰地观察室内助行产品的功能和特征,并表述出老年人、助行产品以及室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的产品的功能及特性可以很容易地被老年人所接受,最终赢得市场。
3.基于情境分析法的产品设计策略
通过对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进行情境分析,了解到现有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老年人对助行产品的切实需求,得出以下产品设计策略:
3.1时间渐变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下肢骨骼和肌肉的衰退是导致老年人不良于行的重要原因,这种衰退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随着时间逐渐变化的,因此,在助行产品的设计上,要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上的时间渐变性,这种时间渐变性导致老年人在不同阶段对助行产品的需求不同,设想其在产品上的体现可能是产品需要阶段性地进行尺寸上的调整,或者是产品可以进行不同功能部件的替换……从而满足老年人这种时间渐变性需求。
3.2空间系统性
对于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的设计,应该将老年人生活的室内空间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使得最终设计的产品能够贴合生活环境。老年人在室内的活动包括起坐、行走、做饭、清洁、洗澡、上厕所等,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在不同状态和地点下对助行产品的要求。比如,老年人在室内很多地方都会有坐的行为,包括沙发、床、餐桌、马桶等,在坐姿向站姿转换或站姿向坐姿的转换过程中,由于这些位置存在高低尺寸差,现有的助行产品无法保证老年人在任何位置都能顺畅安全地进行姿态转换。
3.3产品易调性
老年人群数目庞大,不同的身体尺寸以及健康情况导致老年人对助行产品需求不尽相同,因此产品的可调整性在实际应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易调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方面助行器的尺寸及一些结构可以根据每个老年人的自身因素进行调试,使得产品尽可能地贴合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助行产品具有详细的使用规范,但是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在使用助行产品时并不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产品本身对于准确调整的指示性会对产品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
3.4多功能性
助行产品的基本功能是帮助老年人支撑体重、保持平衡以及增强肌力,但是老年人在室内的行走特点是具有目的性、行走距离短、行走时间短,因此老年人对室内助行产品设计有很多不同的需求。意大利设计公司提出了“walking aids for living,not just mobility”的设计理念,也就是说室内助行产品应该满足老年人生活上的不同需求。例如,老年人想要端一杯水或者拿取食物,在使用助行器的过程中无法腾出双手,也就需要助行器上有一个可以放置物品的装置:或者在发生一些意外时的紧急呼叫功能等。多功能性―方面能够全方位地辅助老年人生活,另―方面也符合老年^-物多用的消费观念。
3.5安全性
安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年人行走的安全保障。老年^行走或站立不稳定容易导致跌倒,尤其在空巢老人数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在室内跌倒后不易被人发现,其对身体和心理危害很大。因此,降低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提高老年人行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保证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前提。另一方面是产品操作上的安全性,体现在助行产品的易操作性、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材料的舒适性等方面,同时要关注与室内环境相关的防滑处理、产品调整的简便性,避免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伤害。
3.6配件标准化
目前,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基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助行产品配件标准化有利于消费者的购买、使用、更换。配件标准化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损耗配件的标准化,便于及时更换以确保产品的安全使用;二是功能配件的标准化,在一段时间后,现有的功能配件不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可以购买新的功能配件进行更换。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对于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要切实使素描设计、构成艺术和色彩设计成为真正的基础课程,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使之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职;艺术;设计;改革
目前国内很多高职学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不同的院校,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有所不同。从培养的目的来说,是想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素质,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理论。但是高职学校在此专业方面的教学情况不太理想,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对于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笔者在研究此课题时根据研究的成果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提出探讨性的意见。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中虽然也对课程进行改革,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而设置教学课程,所以其课程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基础课程改革力度不够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其它学科的基础课程一样,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在后期学习艺术专业知识和艺术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如鱼得水”,顺利地攻克知识和技能上的各种难关。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以素描、色彩和构成为主,在课程改革时,虽然把它们改成了素描设计、构成艺术和色彩设计等基础课程,但是在课程内容方面,并没有作很大的改革,只是在这些课程上添加了“设计”或“艺术”两个字,实际教学的内容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起着实质性的效果。另外,课程改革也没有根据专业与专业的差异、学生与学生的差异进行课程改革,学生在接触课程时,只能停留在写生、临摹方面,对艺术设计的理解也只能从绘画和写生方面理解,根本没有切合“设计”和“艺术”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无法把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上。在这样的课程改革基础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得以体现,学生感悟美好事物中艺术的能力和自我艺术创新的能力并没有得以培养。所以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基础课程改革上的力度不够,与艺术专业设计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理念相违背。
(二)专业课程改革专业性不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类型比较广。例如有动漫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发型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造型设计、舞台设计、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以及汽车内饰设计等。所设置的具体专业具有交叉性和兼容性。例如在汽车内饰设计专业中,就包含了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部分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就会存在着重复性。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方面,没有紧密联系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设置课程,所以导致课程改革存在着专业性不强的缺点。例如在汽车内饰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很多院校因为没有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查,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具体有效的参照标准,只能简单地参照汽车装饰和美容专业的课程来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某些高职院校中所设置的课程有:汽车美容用材识别、汽车漆面柏油清洗、汽车仪表台清洗、汽车座椅清洗等。从这些课程的设置来看,根本没有考虑内饰设计这个方面,只能算作汽车清洗专业的课程。
(三)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强课程和教材的具体操作者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当课程改革结束和教材编写定稿之后,具体的实施过程就要由教师来完成。由此可见,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对整个课程改革进程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可是笔者在研究此课题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强,无法理解新课程以及新教材中所渗透的教学理念。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方面的基本功比较深厚,他们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能力自然没得说,但是在执教具体的专业课时,由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度不够,所以对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认识也不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专业审美能力也不能充分发挥。所以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不能仅考虑学生的情况、市场对专业的需求,还应该考虑学校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情况。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鉴于上面所提出的问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在考虑上述问题的前提下,对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有效整合基础课程,突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例如教学目标不太明确,教师和学生不知此课的学习内容能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所以这样的课程没有一点教学新意,教学成效也非常低下。笔者认为:如果要想真正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就应该调整基础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从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的实施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的改革,把素描设计、构成艺术以及色彩设计等基础课程整合成一个综合课程模式。综合课程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细化性———教学课程因为得以整合,所以教学内容综合了素描设计、构成艺术以及色彩设计三个方面的特点,更加细化了;预设性———课程进行整合之后,综合课程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实现其创新思维方式的转变,可以预设自己的专业定位和职业定位,提前进入学习设计知识阶段。
(二)依据市场的需求,强化专业课程的设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设计专业课程时,不能离开市场对其的需求。不是建立在市场需求行情分析上的课程改革,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具有实效性。例如在汽车内饰设计专业方面,如果要进行课程改革,就必须就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才能确定汽车内饰行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从而才能确定课程改革的方向。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汽车内饰设计趋向于数字化和高科技化,所以数字产品的应用(例如数字通讯产品、视频音像品等)就会引导汽车内饰设计的趋势,其设计风格会越来越倾向于家居方向。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客户对产品的外观设计也比较重视,例如内饰品的颜色、光泽度、结构样式等。所以汽车内饰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市场上产品的特性、必须考虑这些产品在设计和使用时对人才的需要,唯有如此,才不会偏离市场的发展的方向,所设置出来的课程、所编写的教材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否则就会成为无用功,成为一堆废纸,毫无任何作用。
(三)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高职教学和九年义务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把他们培养成适用型的人才,这是高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例如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本分工作,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使之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和层次性。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学生自由地构思,发挥自己的想法,看谁设计的产品能够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当所有的同学把产品设计好之后,要引导同学们进行评价,在激烈的讨论中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他们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来。
(四)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使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模式。①、外派学生实地实习。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学生毕业前夕,外派学生校企进行为期半年的实地实习,让学生以员工身份走进公司,在不同的设计岗位上实习,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当中去,使校内学习和校外的实习工作形成统一体。②实现“双线”教学。双线教学是指“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专业教师班组学生”和“企业生产部门实习指导教师项目小组学生”两条不同的教学。双线教学的目的为:在学校管理上可以形成动态管理的模式,既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又和生产的规律性相统一。③、比赛和学习互相结合。职高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时,应该结合艺术专业设计的特点,组织各种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与学、学与用的特点。理论学习和实践比赛相结合的目的就是想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某个企业的实际操作项目设计一项真实作品展览或技能设计,在比赛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否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
三、结语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要切实使素描设计、构成艺术和色彩设计成为真正的基础课程,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使之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对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艺术设计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寿剑.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2]翟晓男.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