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3 03:41:20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创新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教授“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学生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学生:“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学生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学生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很积极,于是学生用听唱法学唱。学生学完之后我对学生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学生们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我向学生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05(3).
[2]汪宓•对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探讨•中小学电教,2008.7.
中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技能型专用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教学形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音乐教学效果,从而体现创新教育效果,优化中职音乐教学实效性和质量。
关键词:
中职音乐教学;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当下几乎所有教育都需要向着社会发展创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创新教育不能盲目使用,中职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应用创新教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创新教育的应用效果,从而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1中职音乐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的作用
在中职音乐教学当中,创新教育对于学生在出校之后的就业以及这一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可以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效性和实效性,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得到身心多方面发展,借助有效的音乐教学,促使学生的大脑具备更好的协调能力,促使学生在繁琐的教育中得到放松,感受愉悦,借助音乐课堂间歇性的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中职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探索能力普遍较高,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例如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对此,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魅力显得非常重要。相对于普通中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注意力更难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创新教育能够显著的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好的集中精力、注意力,通过音乐的教学和学习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其次,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全面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多面性发展。音乐是一种意识表现,也就具备相应的意识熏陶能力。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创新教育,便可以通过音乐自身的特性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和模仿能力。中职教育中音乐课堂一直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这也导致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音乐教学难以创新和发展。在当前中职音乐中合理应用创新教育,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爱好和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将创新教育应用在中职音乐课堂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开展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知识的教学学习活动,借助一些具备教育作用的音乐作品,促使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在形成之后不断发展,帮助学生建立人生理想,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中职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加全面的开展创新性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必然需要应用相应的创新教育思维和理念,需要在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模式以及音乐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如果仅仅是在模式或手段上进行创新,其最终收获的成效也很难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对此,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笔者认为,教学当中需要注重以下多个方面。
2.1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质,创新教学思维和理念
在中职音乐教学当中,教师想要应用创新教育,就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随着时代不断的创新,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框架,强化使得教育,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道德、学习榜样。与此同时,在教育额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交流、敢于说话,勇于提升具备创新意义的想法与观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音乐课堂,从根本上创新传统教育。
2.2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干预创新,干预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对教材的解读,创建更加合理、科学、创新的音乐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最新的时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优化中职音乐教学质量。例如,在音乐教学当中应用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翻转课堂主要是将以往的课堂进行翻转,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料,并结合网络上潮流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表演艺术这一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当前网络上正火的内容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前,教师借助各种聊天软件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解和学习。在课堂中,教师便可以直接进行教学,从而简化整个教学结构,并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优化职业中职音乐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是指人们在亲自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对活动全过程形成的一定认知和体会,而且,通过亲身实践,人们的认知水平、认知程度不断提高,进而能够熟练的掌握知识。而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和教学项目中来,让学生亲自感受教学内容,以获取体验,并且通过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一味采用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音乐欣赏能力较低。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的作用,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中职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思考、想象黄河的壮观景象,然后适当讲解歌曲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涵,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中职音乐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歌曲旋律、曲调、风格之间的差异,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中职学校可以积极组织音乐比赛活动,为学生提高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中职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方面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中职音乐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明确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情绪,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求学精神,促使学生在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有效地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素质教育概念,实现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目的。
3结语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应用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初可敬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而今的音乐课堂就给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问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见的唱歌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更累,而且学生觉得枯煤无味。欣赏课是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课则是老师怎么跳,学生就怎么跳。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会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是发展之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促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通过教育方法的创新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当代教师、学生和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需要共同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型教育观和师生观。
1.教师由“教书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作为新型的音乐教师,需要在总结和继承以往珍贵经验的基础上,完全冲破传统观念的枷锁,在教育观念上必须从传统教育的“教书传授”的转变为“引导创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教育发展水平极度不均衡,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音乐教师的知识面不宽,专业能力也偏低。教师们一般都仅仅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去传授一些基本乐理知识,“唱歌+乐理”就是对音乐教育的普遍理解,教学方法也多数采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方式。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技能,而这些知识技能在音乐普及教育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却花费几乎全部的授课时间,而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欣赏的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导致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仅限于流行音乐,而高雅音乐真的变成了曲高和寡。创新教育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无法满足创造力的培养,必须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音乐教师的观念也必须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引导创新”的方向转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飞快,课堂上传授的新知识,刚毕业大部分就落后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代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掌握方法,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发现新方法,获得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表达、勇于实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提升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强意识。
2.学生“被动听”向“主动学”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学生“被动听”向“主动学”的前提,激发学生兴趣又是学生“被动听”向“主动学”的保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只有在民主的教学气氛中,音乐教师以朋友的情感,教师的思想与学生进行交流,在鼓励中实现教学相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独立的审美个性,维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高效的师生互动氛围,做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引航者。其次,建立起课堂平等融洽的交流氛围。教师在这个氛围当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这样能够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乐于接受的情绪投入课堂,使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充分地得到发挥。最后,要注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个性,培养个性,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释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中独特的闪光点,产生不同的审美个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文化素养、理解能力等自身条件的不同,充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向成功的方向努力。
3.社会由“重分数”向“重素质”转变。社会在音乐教育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当整个社会都将数理化、语文和英语作为评价学生的重点,甚至是唯一标准,音乐教育完全沦为可有可无的附庸。音乐教育仅仅在儿童课外教育中还有一席之地,并且在初高中阶段迅速失去地位。而在欧美国家,即便在大学校园里,从事艺术专业的学生也都是被人羡慕的对象,而理工科反而不太受到重视。尽管这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因素在内,但也应该看到我们当前的社会思维在音乐教育上的负面作用。在我们的教学体制下,学生考试成绩远远优于同阶段的欧美学生,但却始终无法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无法培养出本土的理工学科的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应该通过媒体、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合作,向全社会普及儿童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改变传统“分数决定论”。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理解音乐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功能。为学校改革音乐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创新中小学音乐教育
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的改革,是推进创新教育的方法论问题。要使学生创造性的学,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而教师的创造力是实践中来的。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构建新型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学”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培养创造力为本”、通过与学生共同的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模式。
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培养和启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学习音乐来达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比如问题法、讨论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恰当而又富于表现力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体验评价模式、游戏情景模式等),激发和引导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让学生更加喜闻乐见。比如,分析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让学生了解流行歌曲是如何在古典音乐中吸取养分的,使学生们能够欣赏和领会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
其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唱歌、演奏、聆听、分析乐理,甚至与朗诵、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可以大胆的结合。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综合的艺术素质,不要在儿童阶段就将儿童局限在课程的条条框框中,所有的艺术课程都相通的,并且应该是结合在一起存在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简单创新或者是内容上的简单增删和改动,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创新。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不断利用和充分挖掘,再融合其他的艺术门类,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自制简易打击乐器,通过乐器的制作过程发掘音乐的形成规律,探索音乐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也可以通过倾听音乐段落做体态动作或者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形成对音乐细节的体会能力。也可以结合器乐教学,让学生为歌曲进行简易伴奏,培养学生对旋律结合的乐感,通过抒发音乐情感对学生进行音乐意境想象力的引导。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完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创新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概述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使命,也是人的动力教育,只有重视创新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化教育改革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使之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将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并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质量,深入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完善创新教育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等内容。
2.1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当前,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仍是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没能及时的转变过来,导致其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入探究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活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要求音乐教师采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直接导致音乐教学效率较低。
2.2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也是音乐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直接导致音乐教研活动质量较差,加之忽视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音乐教学活动的功利性较强,教师很少真正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3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
3.1创设良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也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创新潜能,音乐教师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气,将学生的学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音乐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之一。
3.2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基础,是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认识到的教学理念之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应切实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的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此外,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分析,及时的完善教学方案,也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主题,鼓励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3.3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学核心:在实践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应在明确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学核心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主题,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并进一步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营造相对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之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创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学核心这一教学理念,对于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充分重视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创新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创新教育氛围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陶冶自身的情操,逐渐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实践学习活动中,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芳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4,(9):50.
[2]吴洁.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183.
[3]王蓉.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9,8(34):95-96.
一、实施音乐创新教育的前提:正确理解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教育是伴随现代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一个新名词,究竟什么是创新教育,理论界至今尚没有给出一个完全统一的、被公认的定义。在教育工作的实际领域,往往都是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自己独自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而只有正确理解了创新教育的含义才能解决“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可行性问题,从而恰当地将音乐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即实施音乐创新教育。笔者认为,以下三点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的。
首先,要正确理解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人认为搞创新教育就是意味着全盘放弃了素质教育,是要用创新教育取代素质教育。其实,这种看法大错特错。创新教育的提出不是另搞一套,另起炉灶,而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而提出的。有专家指出,从某个角度来讲,可以认为创新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因此,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可以把创新教育看作是素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而今又要把这一成果切实应用到素质教育实践中去。
其次,要把握创新教育的核心思想。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前还不能作出完整的回答,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但无庸置疑,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思想。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讲,创新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有一些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对“创新”有着不恰当的理解,比如,有人把创新看作是发明创造,认为只有指导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才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惟一途径,而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学科密切协调,需要各科任课教师全员参与,音乐教师当然不能例外。
再次,要理解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区别和联系。音乐教育与创新教育这两个概念绝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关系,二者只是从不同角度去描述教育。音乐教育是指以音乐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而创新教育则是从教育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角度去描述教育,即前面所讲的教育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因此,音乐教育与创新教育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音乐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又应该是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即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
二、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两个基本结合点: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决定创新能力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是音乐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两个基本结合点。
1.音乐教育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胆识以及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标新立异,即使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就心灰意冷,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我们的学生普遍还缺乏创新的胆识。其实这胆识孩子们本来是有的,只不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胆识就在家长和老师的“紧箍咒”中逐渐消失了。比如说:幼儿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见新奇的玩具一定会拆开来看个究竟,然后再随意地东拼西凑,哪怕那是家长花几百大元新买的遥控电动玩具也照拆不误。碰到这种情况,恐怕很少有家长为之拍手叫好,而让孩子尝点皮肉之苦的做法,倒是司空见惯。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学校里。孩子们进了音乐室就喜欢摆弄陈列在教室里的乐器,他们从自己胡乱“制造”出的嘈杂音响中获得无限乐趣。在国外,老师会用赞赏的眼神鼓励学生们的“胡作非为”。而在中国,这种“不轨”之举一旦被老师发现,照例会遭到一通臭骂。可想而知,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造冲动也就随着老师的臭骂声飞到了九霄云外。由此而造成的对学生的伤害还只是浅层的。有极少数教师以粗暴的态度嘲讽、训斥那些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从而彻底、干净地摘了学生的“胆”,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的“胆”其实是教师给的。当你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作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学生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因碰到困难而退缩时,不要埋怨学生。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应该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新世纪的中国培养出一群“虎”,而不是一群“羔羊”。
2.音乐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艺术的审美活动全过程就是不断实践、不断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作曲家创作出一部作品是一度创作,表演艺术家的演唱、演奏是二度创作,欣赏者的欣赏和感知过程则是三度创作的过程。在这三个审美活动环节中,审美主体既要借助于过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要强动联想、想象等手段,从而形成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思索,使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其实,所谓的创新,就是求新、求异,由已知导向未知,不断发现新事物,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离开了发散思维也就无新可言了。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之一正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展开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它需要离开问题的中心,然后向四面散开,以便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当中,它不受现成知识的制约,也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而需要不断发现、不断探试、不断补充。从而提高新的认识和见解。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在创作、表演或欣赏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启迪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律动、节奏训练、即兴演唱、演奏等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众所周知,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长期听辨、视唱和视奏的过程,从一个音到和弦,从一个声部,从简单的旋律到复杂的织体,无论在音的高低、强弱、力度、音色等方面都会受到反复的重力,为听觉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提高是大裨益的,其扩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让我们来看看在学习音乐具体过程中是怎样训练扩散思维的。以齐唱与合唱训练为例,在集体歌唱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要练习自己所承担的声部,也要兼顾其它声部,同时还要听好伴奏和总体音响效果,眼睛还要看指挥,并随着指挥的动作去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强弱与速度,从而使音乐表现得到充分发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受现成书本知识的制约,也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而需要不断探求、不断补之、不断创新,正因为如此,同一部音乐作品(同一首歌),由不同的歌唱者演唱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原因就在这里。其它如器乐教学,音乐欣赏等无不是这样。随着音乐学习的进程,学生的扩散思维都会得到不断的发展,久而久之,创造性思维便逐步形成和稳定。
其实,音乐艺术的这种作用并非今人所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有“心之官则思”之说。思,就是思维,它是客观事物通过听觉或视觉等感知器官在头脑中引起的一种心理活动。而感觉和知觉是思维的直接基础。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无论听觉、视觉都要促使人脑进行紧张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即促使“心之官”去思、多思。尤其在演奏和欣赏多声部乐曲时,“心之官”稍有疏忽就会出差错,而正由于多思,“心之官”也就灵起来了。人的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中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同他热爱音乐分不开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在科学上的发现,往往是从音乐的启发得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也说过:“美育者,与智育者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里所说的美育显然是包括音乐在内的,其意思是说美育对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是颇有作用的。这里的作用其实就是指美育过程中创造思维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所开展的创新教育,在型课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文章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创新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对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创新教育开展方式的探讨。
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展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掌握新型学习方法愿望和运用现有的音乐知识对音乐学习的创造性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音乐教材本身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占有了原本学生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造成了教师不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全面的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使课堂的教学氛围越发的单一无趣,长此以往,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原本应有的兴趣。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对这一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为,创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关系,学生回归了他们原本在课堂中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参与到整个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时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各行各业开始普及,尤其是在教育事业方面,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的音乐教育课堂更加充满生命力。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工具在课堂的运用,可以使视频、图像和声音相结合,使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并给予了学生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爱玩的特性,充分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自己编一些舞蹈动作并表演出来,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性发展,而其他学科的融入也对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可以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美术、文学等也可以融入自然、生物、数学等,使音乐的教学真正做到多学科相融的创
(三)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尊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方式一直都是“教唱”的模式,使得音乐教育很难达到预计教学目标。小学生由于年龄段的问题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和基础通常会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感知能力以及艺术素养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保障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因此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音乐教育的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但传统的“教唱”音乐教学课堂往往会使学生感受到束缚,导致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不能完全的发挥。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师在创新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纪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发挥属于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天马行空的思维,展现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拥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所做出的创新和大胆想象要给予支持和鼓励,使他们在这一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创新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教育也是为了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时还是一种为了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小学生的年纪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总会显得非常的活泼好动且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他们也正处于智力增长的阶段,认知能力在这一时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师要能充分发会学生的这些特点,并予以适当的利用,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想象能力,并充分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是他们的音乐素养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教唱”,是的音乐课堂明显会显得单一无聊,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消极心理。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创新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促进智力的开发,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