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11:34
序论:在您撰写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变被动为主动
什么叫变被动为主动?就是促使幼儿将认识见之于行动,激发幼儿仿效的欲望,增强自觉性。我们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孩子的认识,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寓教育与情境表演、小实验、儿歌、故事、投影、课件之中,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变教师要为他做为幼儿自觉的行动。比如健康教育中“爱清洁,讲卫生”一课中:把孩子的脏手或一块未洗净的苹果切片,放在显微镜下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有许多毛毛虫在里面跳舞。生动的实验事实使孩子们知道:不吃未洗干净的瓜果,饭前便后要洗手。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增加了感性认识。倘若我们留心观察一下,会发现孩子们身边有许多说服力很强的事例。这类从孩子们中来又还给孩子们的创作素材,极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明白道理。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生动有趣的儿歌,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二、好习惯从模仿、练习中来
习惯的形成是外部强化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形成了习惯能使行为由偶然性变成了必然性,由不经常的成为经常的一贯的行为。因此,必需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模仿、练习是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手段。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模仿也应寓于情境或游戏之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要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如:在“预防龃齿”活动中,让小朋友手持小牙刷在录音的伴奏下,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在韵律活动中,“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洗手.吃饭等一系列动作编成富有生活情趣的律动让孩子们学习;在“预防近视”活动中,让小朋友一同来练习握笔和书写的姿势,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在“我会扣纽扣”活动中,让小朋友互相学习穿脱衣服,顺序扣纽扣的方法。通过群体的练习、参与,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曾习惯于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把粉笔折断,又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不料,有一次几个幼儿就把粉笔盒里面的粉笔也拿出来折断扔在地上。老师觉得奇怪,便去问小朋友,小朋友回答说:“我们是跟您学的,每个都会啦!这位老师这才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对孩子的培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三、激励、提醒,强化习惯形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将始终如一的要求与坚强有力的措施融为一体,才能强化幼儿生活习惯的形成。
1、表扬、鼓励幼儿
表扬是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肯定,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巩固优良习惯的形成。针对幼儿某个闪光点给以肯定: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动作,让孩子们不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如:“你把椅子放得真整齐”;“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你能将废纸扔进垃圾箱,真乖!”,“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很乐意和你玩,真好。”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还可以通过“红花栏”,一日评一次,谁做得好,就给谁贴上一个苹果娃娃,周末累计苹果娃娃数量,谁的苹果娃娃多,就是本周的小明星。当然,集体表扬有很多方法,言语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表扬奖励根据具体情况恰当使用。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能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2、督促、检查
督促、检查是强化幼儿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形成的有效手段。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最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尊重别人,孩子的成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变化转折时期,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判断是非的能力差,高雅和庸俗还难以区分,导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洗尽的“痕迹”,好的自然不用说,最可怕的是那些在孩子的年龄阶段不应知道和了解的事情,可以想象,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将来的人生旅途将是什么样的结局,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爱读书、爱学习并有广泛业余爱好的氛围中,孩子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作用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推进习惯的渗透教育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成长中的 “必修课”。幼儿正处于生活习惯的养成期,可塑性较强,较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环境,使幼儿能够耳濡目染。创建周围环境时,要本着“日常性”这一原则,让生活习惯渗透到幼儿的整个生活当中,成为日常性的习惯。
构建有效的环境暗示 以日常礼仪习惯为例,幼儿容易受到环境暗示,因此教师可以在墙面上写诸如“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下课要说:‘老师再见!’”等这些标语。考虑到幼儿对动画以及色彩的独特感受,这些标语可以采用相关美术方式予以呈现,给幼儿一种较为强烈的视觉刺激,形成有效的环境暗示。同时,要注意这些日常礼貌用语所呈现的地点。比如,诸如“公共场所请勿大声讲话”这类的语言,呈现在室外要比呈现在室内的效果要好;诸如“请随手关门”这类的语言,粘贴在教室门上要比粘贴在室内的墙面上更有效。其他生活习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同样需要注意呈现的形式以及呈现的地点。比如,有关“便后洗手”之类的标语可以张贴在厕所显眼的位置,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给予正确引导
引导方式要以人为本 幼儿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良好的外界育才环境下,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以说教的形式为主,而幼儿多对教师的说教持反感、抵触态度。但是,幼儿对于以漫画、色彩、歌曲等呈现的事物却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儿歌、游戏等方式来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某些生活习惯。
引导过程要激励为主 以生活卫生习惯为例,洗手的程序比较多,但是洗手对于幼儿的生活卫生却很重要。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儿歌的方式,把洗手的程序编写成《洗手歌》,边唱边洗,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通过不断的重复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同样,教师可以编写《穿衣歌》《漱口歌》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引导过程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多使用诸如“你真棒”“你能行”等这些激励性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渗入到幼儿的日常行为中。以日常礼仪习惯为例,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日常礼仪的歌曲,教师在进行一定的引导后,可以在班级内分小组引导幼儿展示其学习到的日常礼仪。以“随手关门”为例,在寒冷的冬季,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打开教室门后径直走出去,而后通过诸如“小朋友们有没有觉得特别冷啊”等这些问题引导幼儿说出其最直观的感受;让另一个学生打开教室门后随手关上门,而后再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要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对比游戏来让幼儿亲身体验“在哪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随手关门”等。教师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以鼓励的方式,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呈现各种生活习惯,在不断的引导与重复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共育合力
家庭教育很重要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单单靠幼儿园与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幼儿教育的相关调查中,很多家长更关注于幼儿的学习成绩,忽视了生活习惯方面的培养。比如,幼儿近视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问题,这与家长忽视幼儿阅读姿势、阅读时间以及阅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家园理念要一致 教师应当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家长与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理念与方式尽可能地一致。比如,向家长推荐幼儿日常生活习惯培养过程中所用到的儿歌、标语、游戏等,使家长尽可能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向家长推荐诸如《鼓励孩子自己来》的文章,告诉家长要适当地放手,让幼儿自己洗手、自己吃饭等,帮助并监督其慢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目的是要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上保持一致的理念与一致的行动,形成一种合力。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饮食习惯
(1)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
(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4)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
2.睡眠习惯
(1)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
(2)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睡或仰睡)。
(3)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3.自理能力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
(3)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
(4)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1.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在处理对于幼儿表现出的不良生活习惯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或阻止,而应正确、耐心地讲解和示范,让幼儿慢慢养成正确的习惯。同时,我们应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如洗手、吃饭、睡觉时等都可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我班的幼儿刚开学时,每次玩积木后桌上、地上都是积木,我让他们收拾积木时,他们会兴奋地抢拾积木,并一股脑儿地把积木扔进篮子里。每天早上我都要花很多时间整理积木。后来我将玩具筐和摆放的位子一一做上对应的标记,这样逐渐让幼儿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2.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和教师必须进行言传身教,如此方能有成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不时地以商量的口吻提醒幼儿该如何做,而不要以命令的形式去强迫幼儿。我们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去指导、督促,使幼儿快速而有效地达到目标。如教育幼儿吃饭不掉饭粒,有的家长说:“叫你吃饭别掉饭粒,你总听不到,耳朵让小狗叼走了吧!今天不准掉一粒饭,掉了就不许你玩。”幼儿听后,不但改不掉坏习惯,反而会背上包袱,连饭也吃不好。如果家长换一种口气:“你吃饭时容易掉饭粒,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好吗?”待找到原因后,家长再进一步与幼儿交谈:“饭粒掉在地上既不卫生又浪费粮食,我们来个比赛,看谁吃得干净。”这样以理服人的办法,幼儿肯定能接受。这就能很好地发挥“言传”的作用。有的家长对幼儿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操碎了心,还是起不了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只注意了“言传”,而忽视了“身教”。“正人先正己”,我们要求幼儿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如:要求幼儿不挑食,我们自己就不能挑肥拣瘦;要求幼儿吃饭前要洗手,我们自己就不能“开后门”免洗;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我们自己就不能满嘴脏字,并对幼儿也要用文明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
3.寓教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天的活动中,我们除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可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从而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让幼儿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娃娃,并收集一些娃娃的衣服,然后和幼儿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幼儿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幼儿穿得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幼儿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幼儿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地练习。通过这次活动,我将教学内容寓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力。
一、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所谓生活制度指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生活秩序。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就是把孩子一天在家里的各种活动和休息时间,如起床、吃饭、活动、睡眠等的时间和次序科学地安排,并将它固定下来,持之以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饮食习惯的养成
新入园的幼儿要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进餐的环境应安静、舒适,有固定进餐的位置和餐具。有些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不认真吃饭,吃几口就去干别的,饿了又回头找吃的,这是孩子开始独立吃饭时没有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造成的。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
三、睡眠习惯的训练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如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睡眠时,要注意孩子姿势正确。有一个问题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痛,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入睡开始慢了,或者贪玩,或者要吃的,或者要听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心理发育不稳定,入睡前无所适从。为了保证睡眠质量,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诱导他尽快入睡。有一种办法是把闹钟放在孩子旁边,告诉他指针指到哪一点之后我们就安静睡觉。虽然孩子不会看钟,但他知道钟的指针的运行方向,并且闹钟走动的轻微的声音也可以起到诱导作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看钟。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剧烈地玩耍。
四、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每天洗脚、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洁、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穿着习惯。
五、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
较好的生活自理技能会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孩子会有较强的自信心、也会表现得较愉快、活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两类孩子:一类是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一类是处处要人照顾的,包括饮食、穿衣等。前者显得乐观自信;后者显得被动退缩。
因此,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乐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日子一长,这“想做事”的年龄一过,他们便会失去想做的兴致,以后让他们做事,他们就提不起劲来做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时会随意丢弃玩具,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整理这些东西,适当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乱的玩具,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
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家人共同的言传身教。在幼儿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例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己却在饮食上挑剔的话,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面效应。
【关键词】生活习惯 培养途径
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语言美指用礼貌用语、有礼貌、讲文明、不说脏话等;行为美指举止文明、落落大方、不动手打人等;仪表美指穿着整洁、朴素大方、不化妆、不戴首饰、不留长发、怪发等。此外, 对中学生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有时间观念、服从管理、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从小培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究中我通过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另外,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们生活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特别是在学生宿舍区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例如:从卫生打扫入手。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宿舍、清洁区等地方的卫生打扫做到从上到下、由里到外、仔细的清扫和擦洗到位,然后再把东西摆放整齐;通过这样多次这样垂范训练使班级里的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和训练
特别是初一新学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契机,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使学生明白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前预习、课上记录、课后复习、认真规范的完成作业。经过多次检查督促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大有好处的。最后经过半学期的实践表明效果明显,多数学生的听课都主动了、学生的作业也更规范化了。具体措施是:①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习新知识前,先把要学的知识看一遍或几遍,在不明确的地方做上记号。通过预习找出知识的重、难点,把遇到的问题写出来,带着问题听课,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就能提高听课的质量,掌握更多的知识。②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课时精力要集中,课堂上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刻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路走。同时听课时要目标明确,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样带着重点、疑点去听课,既能听出“门道”,又能学得轻松,从而提高听课效果。③独立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你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做作业时,不要跟别人对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做作业。④养成敢讲敢问的习惯。要敢于讲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讲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路,即使错了,也可以作为一次教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要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这样会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你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沉积过程。同样,对不良习惯的矫正也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能是时好时坏。有的老师经常抱怨5
四、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
一、增强认识,自我教育
许多学生会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就是这能熟记于大脑的东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偏偏又把这些规则抛于脑后。为了更好地将新《小学生守则》内化于心,外施于行,有的学校举行了以“守则记心间,文明每一天”为主题的展板评比活动;有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学习新《小学生守则》之歌,让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守则、记住守则、践行守则。看来增强学生对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爱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受到洁净之美,才能对脏乱现象产生强烈的恶,才能产生不清除脏乱现象心里就不舒服的情感。班级中适时举行“我爱整洁之美”剪贴报制作比赛,并让学生实地参观,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教室评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就是永恒的美。在此基础上,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创造美,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认真负责地做好值日,并定期检查。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教会孩子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做到不乱扔、随手捡,良好习惯在自我教育中升华。
二、严格约束,循序渐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检查一下自己的座位的卫生情况后再离开班级。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洪亮。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上课时我首先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我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应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例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
三、以身作则,家校联系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学生自然视教师为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少年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成人的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家长都是他们生活常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例如:在大扫除中,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的同时教他们劳动的方法与技巧。另外,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如果认为教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例如,在爱清洁讲卫生方面我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办公室内的卫生要干净,穿衣打扮要适合教师的身份等,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
说到言传身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等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生活习惯,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另外,还可以在班级开展“卫生之家”评选活动,家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家长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学校卫生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一个从邋遢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对脏乱现象就会熟视无睹。为此,我们重视家教指导,要求家长重视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培养,并率先示范,为孩子营造整洁、清爽的家庭环境。
一、以环境熏陶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幼儿园、家庭以及周边的生活环境,教师、家长以及幼儿身边的其他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成长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为幼儿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条理清楚的精神环境,使隐性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要从幼儿的玩具、色彩、活动等内容下手,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又舒适的物质环境。幼儿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启蒙阶段,我们教师要在组织活动时特别对幼儿强调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宝宝饭前要洗手”“宝宝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随地吐痰”等。另外,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大多数都对卡通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卡通画的形式张贴在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里,可以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情感体验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并且喜欢模仿,大多对游戏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游戏的情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让幼儿给娃娃喂饭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怎样正确使用餐具,并且以情感进行引导,引导幼儿要学会自己乖乖吃饭,并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挑食对健康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给塑料玩具洗澡的游戏,让幼儿在给玩具洗澡的过程中想到自己的洗澡,让幼儿在真实情境的引导下,自觉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行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激发幼儿进行自己学习的热情有非常大的好处,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以实践练习使幼儿获得良好生活习惯的有益经验
要想使幼儿能够逐步掌握自我服务的基本技能或者技巧,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幼儿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一步一步地积累。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不断地在操作活动和主题活动中进行反复练习,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掌握更多更有益的生活经验,进而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当然,在进行实践练习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的年级也就是小班、大班和中班采取的实践活动也必须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小班可以组织“我自己吃饭”的主题活动,中班就可以是“我会刷牙了”,而大班就可以采用“给爸爸妈妈穿衣服比赛”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实践操作和练习中能够逐步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转化
为了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乐学和愿学中完成教育目标。比如,在幼儿们玩耍完之后,活动地点就像战场一样,玩具满地都是,幼儿们都没有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这时,教师就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设计一个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让幼儿自觉地将不玩的玩具放置在固定的地点。时间久了,幼儿就主动地养成了把物品摆放整齐的好习惯,不只是玩具。另外,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有意思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标识,张贴在需要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指导或者提醒幼儿遵循一定的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以渗透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活动的最宽广的空间和时间就是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在幼儿这一天的活动中,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并且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比如,在教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然后引导幼儿为自己穿衣服,在日常的午睡醒来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边唱歌边给自己穿衣服,时间久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六、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最擅长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和幼儿接触最多的最亲密的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规范的行为,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自己的一个疏忽或者言行失当,有可能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影响幼儿整个人生的健康成长。另外一个对幼儿具有榜样作用的就是幼儿的小伙伴,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的幼儿在某些方面做得特别好时,一定要以他为榜样,号召其他的幼儿向他学习,幼儿之间的这种学习,可以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另外,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饭前便后都洗手,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这样的夸奖和称赞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而对于那些具有不良习惯的幼儿,教师要给予期望的评价,“我们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去洗手吧。”这样幼儿会在教师的宽容和理解中逐步地改掉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逐渐完成到良好生活习惯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