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18:37:20
序论:在您撰写医改政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801(2009)04-0093-04
已经确定的新医改方案,勾勒出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美好蓝图,政策框架也已形成。然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政策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改革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
一、理性分析:医改政策框架的形成
(一)理性认识医改政策形成阶段的各种对立观点
在政策形成阶段,学术界围绕中国医改涉及的理论和重大政策进行过激烈的争论。笔者在拙作《论争中的中国医改――问题、观点和趋势》一文中,总结了10大争议的问题,可以看出任何一个问题都有着不同意见或者完全对立的观点。在不排除专家学者自身局限性的情况下,出现诸多对立的观点,是因为缺乏一个基本的公共的政策分析框架,换言之,没有建立一个对话的平台。观察其他一些国家关于医改的争论,也会发现同样有趣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实际上有的学者进行了分析,如埃里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谈到,“在研究公共政策时,往往涉及很多不同类型的实体。既包括组织也包括相互之间的作用模式,并且政策制定需要不同学科的多种投入,因此如果使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问题上进行分析,就会得出多样化的结论,这些结论往往造成政府决策层的混乱。”为解决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困境,她提出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概念性框架,这一框架被用来确定一系列影响政策制定和运行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中国医改的概念性框架――“四领域分析法”
在新医改政策形成之前,中国没有医改的概念性框架。2000年曾提出“三改并举”,2007年初卫生部提出建立“四项基本制度”,但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性框架。2007年5月,在笔者主持的《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建议方案――基于公共管理精神、社会医学规律、改革成本测算和风险对策分析的研究》(上报国务院的第8套方案)中,最早提出了中国医改的一个概念性框架――“四领域分析法”,明确提出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范畴应该包括四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即公共卫生领域、医疗服务领域、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和医疗保障领域。“四领域分析法”包括两个方面含义:其一,每个领域因其提供的产品属性不同,需要采取的供给体制和筹资体制不同,因而,相应的政策性质也不同,其中政府和市场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其二,这四个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不能单就某一领域进行改革,需要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统筹考虑,形成一个相互间的联动机制,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以此分析框架来研究医改政策集的基本构成,按照属性给出相应的政策性质和走向,然后,在此原则下将每一政策具体化。
(三)中国医改框架的理论验证
从新医改方案的整体结构上看,新医改方案主体框架是四大体系,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四梁”。这“四梁”指的是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四大体系。这与笔者提出的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范畴不谋而合。新一轮医改将以这四个领域为重点,按照各自领域产品的相应特点,设计相应的供给方式和政策走向。
从各个领域的基本政策走向上看,新一轮医改将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界定为公共物品,其供给体制采用政府供给的方式,政府负主要责任;将医疗服务产品界定为准公共产品,其供给体制采用政府和市场混合的方式,突出基层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医疗保障领域,对各项医疗保障项目进行了细分,社会医疗保险作为准公共产品由政府为主组织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私人产品由市场运作。医疗救助由政府供给;在药品供应领域,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政府干预的重点,在加强质量和可及性监管的同时,鼓励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新医改方案“四位一体”的政策框架用“四领域分析法”验证可知,新医改框架依据各个领域提品的相应属性,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供给和筹资体制,政府和市场的角色也予以较为科学的界定。总的来说,新医改方案的整体框架是正确的。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按照新医改方案的框架精神配套和执行政策。
二、关键所在:医改政策的执行
(一)医改政策执行的思路
从医改政策框架的确立到其实现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是靠对医改政策的有效执行完成的。在医改政策的执行方面,不论是从宏观到微观,还是从中央到基层,都需要创新甚至创造。中央政府确定了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框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医改自动就此走向成功。政策实现的质量、效果和效益如何,尚需执行者的创新和创造。我国医改政策的执行,需要中央层面的主导以及地方基层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不仅有责任划分问题,更有在责任明晰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性地、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发展政策的问题。否则,就容易出现“新瓶装旧药”、“穿新鞋走老路”的结果。因此,执行工具的创新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医改政策执行工具的创新
政策执行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政策执行本身就是政策工具选择的过程。曾有西方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面临的政府失败(政府危机),其原因“不在目的而在手段”。可见政策工具选择的重要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医改政策工具的选择是医改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从我国当前医改的处境来看,要推动医改政策的执行,需要引入不同的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已在国际上取得了应用的经验,或者在其他领域进行了验证。
1、关于公共卫生领域。
在公共卫生领域,应加强公共卫生项目的成本一效益分析和评估工作。公共卫生属于纯公共产品,并且在整个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必须由政府承担所有责任。所以,当政府进行投资时,不但要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成本与效益的确定、量度和价值比,而且要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角度进行衡量,否则很可能会陷入一个越增加投入却越没有信心的境地。公共卫生的基础性、公益性决定了要保持适度的投入,而这些投入应该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2、关于医疗服务领域。
要形成多元化办医的格局。当务之急是改进和完善监管方式。原有的适应公立医院的一套监管办法不能适应多元办医格局的要求。只有高效监管,才能保障不同办医主体健康发展,形成竞争局面,确保医疗质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目前最为突出的医生和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问题,缺乏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防范。监管模式、监管工具,质量标准、质量评估等都需要
创新。
3、关于药品保障领域。
我们不但要在宏观上给予产业化政策的支持,使之形成产业链条,滚动发展,而且要在微观领域对药品适当采取经济学评价分析的方法,从广义社会成本的角度,运用成本和健康成果(效果、效用和效益),对新技术和新药进行评估,明确新技术和新药的效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同时,要从药品价格和市场价值出发,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结果和成本效果分析相关资料,看是否需要对新技术或新药进行补偿,研究它对政府财务和预算构成的影响,以此作为政策实施的工具,比较药物的可提供性,对新技术和新药进行选择。
4、关于医疗保障领域。
要研究推动社会保险功能由疾病保障向健康保障的转变。以往我们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都是从保大病起步的,未来要研究解决参加医保的人如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疾病,促使其养成一个良好的就医习惯和正确的就医观念,遵循合理的就医路径。从这种意义上说,一个科学设计的费用支付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我国亟须改变以按项目付费为主的方式,探索多种付费机制,鼓励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开发新的险种产品,使卫生医疗机构、组织的服务内容和项目相匹配,由此实现通过医疗保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三、展望:医改政策的评估
(一)医改政策的评估主体
谁是医改政策的评估者?这要看评估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的。做好医改政策的评估需要具备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一是拥有关于医改政策方案和结果的足够信息;二是拥有关于医改政策理论尤其是医改政策评估的足够知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医改政策的评估可以采用政府评估和民间评估的方式。
1、政府评估。
政府部门之所以是医改政策重要的评估者,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具有公共权威性。作为医改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比较全面、直接地掌握政策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获取医改政策实施效果的有关信息。但作为局中人必然会受到固有观念、思维定势、部门利益、上级压力、心理因素等的制约,从而影响评估的质量。此外,医改政策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评估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对决策者和执行者进行这方面的职业训练。
2、民间评估。
由于自我评估与组织的特性相违背,所以必须依靠外部的、独立的、多重的、持续的研究对它进行加强。这里,参与民间评估的可以是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及医改政策的目标群体,当然也包括报纸、电视、民间团体等,但以前两者为重。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应该受托于政府部门评估医改政策,他们在评估经费、信息获取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因其评估结论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基础的,通常能够引起医改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目前情况下,应该提倡和鼓励学术研究机构和专业机构参与评估。
(二)医改政策的评估标准
从医改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上看,宏观上要把握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坚持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的稳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等几个原则。总体而言,从我国医改要实现的最终目标看,对我国医改政策的评估需要从改革的质量、效果(价值标准)和数据积累(事实标准)三方面进行。
1、质量是医改政策评估的实质。
目前,我国医改大的方案目标、原则已经确定。但笔者认为在方案实施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服务和质量的关系,即如果只看重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的数量,而不看质量的话,结果就没有多大意义。应该研究制定一些评估办法和标准,真正监控实际情况,真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水平。有人说,“全民医保”可以解决医疗服务的问题。但事实上远非如此,因为医保本身是个风险分担机制,它不能直接解决服务的问题。医疗服务不像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一种财务安排,只要做到足额支付,绝大部分任务就完成了,而医疗保险支付费用只是一个方面,它最终要落实到医疗服务上面,即使医保支付了足额的费用,但是如果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障碍,照样不能实现政策目标。
2、效果是医改政策评估的目的。
影响政策最终实现的因素很多,一般分为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以外的因素等。因此,我们要评估既定的医改政策目标是否高质量地实现,必须从与医改政策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医改政策问题的特性来说,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政策改革,牵涉众多的领域、众多的人群,涉及人们的利益分配和调整,所以我们不得不注重对医改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的评估。其次,从医改政策本身来说,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资源亟须调节,因此,对资源配置有效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对必要的经费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的评估;在医疗资源向上集中的医疗服务领域,考虑公立、私营医院之间,营利性、非营利性医院之间的有序竞争问题,并以此促进医院管理、经营水平的提高。最后,从医改政策以外的因素看,目标团体的医疗服务可及性是否得到提高、医疗费用是否得到降低是我们评估时要考虑的两个重要方面;而医改政策执行人员、执行机构组织是否无偏差地理解、接受并执行了医改方案,各经办机构之间是否做到了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比如医保的转移接续、结算得到有效处理),也是评估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 医院财务管理 影响
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医院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并且具有涉及面广泛、灵敏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因此,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及推行,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面对不容乐观的医院财务现状,明确新医改政策对其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进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服务成本,走低耗、高效和优质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考核等工作的总称,是医院整个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的核心环节,关系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对其不够重视。多数医院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对其不够重视,这样造成医院的财务管理过于松散,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另外,许多医院的管理者是一线的专家学者,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财务部门的职责也不够明确,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只是形式上的摆设,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2、不重视预算编制,使其流于形式。预算是医院编制的财务计划,是财务管理的起点,也是对执行财务活动进行约束的依据。医院预算管理主要是根据医院的相关职责、工作任务和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对医院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是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目前,许多医院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使得编制的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预算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造成财务预算流于形式,而更多地表现为简单的计划和控制,对财务活动没有实际地导向性。
3、不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成本和费用的管理和控制,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能使医院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本核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支出,并为财务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进而促进医院降低成本,调高效益。目前,许多医院的领导只重视医院的收入,不重视成本耗费和成本核算程序,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也不健全,使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效益观念比较淡薄,造成医院的财务工作不科学,财务信息不准确。
4、资产管理混乱。许多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实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资产已经入库,却没有入账;有的资产已经报废或已经找不到实物,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有的资产已经转移不属于医院的财产,却没有在账上反应出来。不少医院对固定资产少提折旧或者不提折旧,这样投入的资产价值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形同虚设。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医院在引进先进设备时没有进行精确的可行性分析,造成设备的使用效率比较低,造成设备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有些医院的物资消耗没有定额管理,一般是直接列支,没有设置物料消耗及使用情况的备查账。可见,由于医院资产管理的混乱,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效益,加重了患者负担,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5、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财务人员素质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由于许多医院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因此对其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不高,这造成了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财务管理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许多医院的财务人员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不能对现实情况做出良好的分析,进行必要财务分析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目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不容乐观,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随着医改政策的实施和推行,医院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和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中。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许多方面对其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深化和新医改政策的推行,将越来越多的医院推向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财务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医院必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的基础上,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对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改变了对财务管理的观念。财务管理观念转变的首先是医院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还要具有将它们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对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和重视,有利于医院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适应时展的要求。
2、预算管理的影响。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新医改政策下,对医院的预算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实现医院的既定目标,医院应该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作用于医院的一切医疗活动领域,医院总预算统领各个部门预算,改变医院预算流于形式的现状,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对其约束作用。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管理层观念的转变和重视,预算管理部门的设置,预算管理的灵活性。科学的预算管理,便于医院实现预算指标,提高经济效益。
3、筹资渠道的影响。目前医院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政府的财政补助、药品的差价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医院三个资金来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的资金来源受到很大威胁。在新医改政策中规定要逐步取消药品差价,使许多以药养医的医院面临着筹集资金的巨大压力。医院要生存发展,筹集充足的资金是关键,医院应拓宽筹资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新医改政策提倡多元化办医,给医院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医院可以在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筹资措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如获取政府低息贷款、采取融资租赁、医院合并等方式。
4、收费结构的影响。医院的管理目标是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基本条件是能以收抵支,获得正的收益。新医改政策规定:我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减轻居民个人医疗卫生费用负担,从而改变了医院收费结构。收费作为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部分,新医改政策对收费结构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
5、资产管理的影响。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院管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医院财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转变资产管理观念,加强对医院资产的管理,设置资产的备查账,及时对资产的业务活动做出相应处理,并逐步规范医院资产管理相关规定。
另外,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医院支出、医院成本核算和医院投资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医院应在熟悉新医改政策的基础上,了解新医改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建设。
新医改给医院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同时也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应根据新医改政策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并适时做出调整,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这需要医院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转变医院财务管理观念,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孟令秀.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对策.财经界,2009;10
[2]许晔.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探析.财会通讯,2010;3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补偿机制 改革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新医改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的颁布与实施,各级公立医院都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的就是切实缓解现阶段广泛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公立医院从自身的改革做起,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此问题上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运行机制以及补偿机制等依旧不够完善,与新医改下政策实施的目标明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针对公立医院而言,理应通过采取各种科学措施来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立医院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才能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走向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一、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在卫生总费用中,卫生投入总量所占比例偏低,政府投入不足
作为一项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制度,良好的投入补偿制度必然将有利于公立医院持续、健康的发展。然而,就相关实践经验来看,当地政府对卫生系统的投资在高于卫生费用50%的情况下,卫生系统服务的公平性与公益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2014年,政府卫生支出在整个卫生总费用中占30.1%,而反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泰国,政府卫生支出的占比大概在56%左右。显而易见,较低的政府卫生支出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的个人卫生支出,然而因为相应的一系列支付因素,很多局面都无法得到基本医疗服务。在这样的局面下,不仅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渐出现淡化,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将遇到严重的挑战。虽然近几年我国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在整个医疗卫生的支出当中,财政补助所占的比例却依旧较低,而财政投入的不足必然就会导致医院出现资金困难的情况,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医院就会依靠自身的创收来弥补经费的不足。那么,药品就顺其自然的成为了医院的主要收入,通过大处方、多买药等方式,医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这样的情况必然就会让医院在无形之中出现补偿机制的扭曲与公益性的缺失等问题。
(二)缺乏完善的医疗收费补偿政策,收支亏损现象严重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医院在最近几年都对自身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不仅有效解决了诸多医患矛盾,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医院的经济压力。但是,在面临不断变化的医疗服务活动时,大部分公立医院的现行收费管理体制明显处于滞后、僵化的局面,医疗服务价格的扭曲问题仍然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具体来说,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前的医疗价格政策难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比如说部分卫生材料无法实现计划收费、收费项目所包含的内容不够合理等。第二,针对新增医疗收费项目而言,明显还严重缺乏完善的审批程序,审批的效率也较差。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新项目的出现,临床诊断的水平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无疑缓解了广大患者的痛苦,但就新增医疗收费项目的审批来说,所消耗的时间明显过长(需要省级物价部门组织审批),一些项目长时间无法得到批准,这直接导致医院只能临时性的按照消耗成本来进行收费。不可否认,这样的收费方式并不能够真实的体现出医疗人员的技术与劳动价值以及医疗成本的变化,很多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始终都无法得到完全补偿。
(三)“以药补医”的补偿方式导致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出现
由于经济市场日益开放化,药品的种类随之增多,药品之间的价格差距也越来越大,公立医院在经济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初为医院找到“谋生之路”的药品加成政策也逐渐出现了副作用。具体来说,这种“以药补医”的补偿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别:第一,部分医院长期存在趋利行为。在政府财政补偿不足的局面下,很多公立医院都会实施药品加成政策,药品加成的收入也就成为了医院主要费用来源的经营渠道。然而,为了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弥补资金缺口,而对高价药品的追求即为主要的手段,但这样的手段无疑就是出现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导致医院不如恶性循环的轨道,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第二,药品价格在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下出现了“虚高”现象。所谓药品加成,简单来说就是对药品进行加价(一般来说,中成药在进价后医院都会加价16%左右,而西药在进价后则加价15%左右)。因此,进价越高的药品(无论是中成药还是西药)的,其加成之后的利润就越大。面对这样的利润诱惑,很多医院就采购的过程中就会选择价格偏高的药品,而这也就是导致如今医院要价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药品加成政策俨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医改环境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
二、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
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当中,公立医院始终都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基本医疗的提供上,还是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上,始终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我们理应在新医改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对公立医院在补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旨在建立起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补偿机制。不可否认,对补偿渠道、方式以及范围的明确,不仅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有效措施,同时对医院持续健康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公立医院在对补偿机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难点,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补偿途径难以明确。由于政府补偿严重不足,部分公立医院基本上都会通过对药品加成收入的积极追求来弥补“入不敷出”的现状,而这无疑就会直接造成药品的比重加大。第二,补偿资金统计难度大、金额难以确定。之所以政府要补偿公立医院,其根本原因在于公立医院长期都承担着公益性的医疗服务责任(由于医疗服务工作具有公益性,所以必然就会造成一些政策性的亏损)。然而,为了维持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转,那么政府就会给予一定的补助。给予如今的现状,补偿机制的进一步健全俨然势在必行,补偿比例的确定必须以一系列真实可靠的数据来作为支撑(如运营成本等)。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公立医院现行的核算方式以及管理体制所提供出的成本信息都没有体现出必要性与真实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就很难获取政策性亏损的数据支持,那么在制定补偿政策的时候就会出现主观性、盲目性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俨然不利于卫生资源配置的优化。与此同时,因为严重缺乏能够充分体现医院经营的内在规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通常都会以科学信息基础为建设前提与基础,这样的情况无疑就造成相关财政部门难以获取真实、可靠的医疗服务成本信息,从而无法制定出针对医院资产与财务监管的科学机制与手段,最终导致无法考评医院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第三,医疗服务价格收不抵支。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不仅无法反映供求关系,甚至无法反映相应加之,本来应该体现知识价值和技术劳务的手术费、挂号费等,在价格的形成与调整中均没有得到完整体现。
三、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措施
(一)政府进一步加强补偿投入,明确补偿的内容与范围
针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投入,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途径,保证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具体来说,由于不同公立医院在支出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所实行的补助方式也应该具有差异性,要保证补偿金额的合理、充足。一般而言,资本性支出项目、住院医师培训费用、科研项目与重点学科发展的经费以及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即是公立医院在政策运营过程中需要得到政府补助的主要项目。在这其中,所谓资本性支出,即是指医院在设备购置、房屋购置、大型维修等方面的支出(这类支出主要来自于新建医院或医院改建的情况下),通过对修购基金的提取,即可获得这类支出相应的补偿。然而,在医院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住院医师培训费用、科研项目与重点学科发展的经费必然就是最为基本的要素,这类费用的支出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技术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最后是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费用,政府对这类费用的支出目前仅仅补贴了一部分,很多医院都是依靠自身的业务收入来对这类费用进行补偿,这在无形之中就为医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政府理应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此类支出的补助。
(二)进一步健全收费机制,确保科学性、合理性
就如今的现状来看,传统一成不变的医疗服务价格俨然已经难以适应新医改环境下的市场需求。基于此,为了确保公立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健全医院的收费机制,在整个医疗服务价格中提升技术劳务的所占比重。与此同时,诸如护理、手术以及高诊疗等这类能够反映医护人员只是责任价值的收费项目,我们也应该进一步提升其在服务价格中的比重。简单来说,医疗服务的收费必须由物价部门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市场变化来进行调控,而决不能长时间一成不变。应该坚持实行单病种付费方式,面对每一种常见病种,都应该提供至少两套治疗方案供病人选择,构造出病种与项目相结合的收费机制。总而言之,医疗服务收费必须充分考虑义务人员劳动价值在社会中的体现。当然,对收费机制的健全不仅能够满足患者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进一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首先,加强内部人士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传统的收入分配制度下,医务人员的工资与奖金始终都与相应的业务收入挂钩,理应废除这种制度,将业务收入转化为工作量、工作质量。同时,应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职级为基础的工资制度,工资分配要合理,分配总额要控制。只有这样,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其次,在医疗服务的定价上全面推行成本核算,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我们都知道,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偿不足的局面下,医疗服务成本的计算必然就成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具有较强参考性、可比性的成本核算结果俨然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当然,作为医疗服务价格、政府补偿金额以及第三方支付金额的根本依据,医疗服务成本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同一的成本核算工作基础上,而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理应由政府统一组织,所制定的方法必须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只有这样,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真实性才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四、结束语
总之,要想构建起科学、全面的运行管理体系,医院补偿制度的健全无疑是最为基本的前提。与此同时,补偿制度的构建与健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社会性特征,有利于广大民众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补偿制度的构建与健全对现阶段我国的公立医院来说,无疑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恒芬.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吴娅利.“新医改”对重庆市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经费补偿机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内部审计;医院审计
一、前言
我国医改政策颁布以来,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每年相关部门都会印发医改文件并广泛普及,我国各医院也对新医改政策提高重视程度。在新医疗改革过程中,医院内部审计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医院发展的稳定。所以,各医院迫切需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确保新医疗改革政策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合理有效的展开。
二、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意义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监督、审查和评估,及时查找危害医院运营的隐患,发现医疗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加以改进,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为人们提供经济、快捷、安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彰显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以管理为基础,监管审查医疗卫生工作。随着新医改进程的不断加深,医院开始注重医务劳动价值,内部审计工作必然要包含提高医院效益、改善医院经营模式等方面。这就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发挥监督和审查的作用,还要与医院管理系统的各个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改善医院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为医院创造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运作效率提高的必然选择。
国家在新医疗改革政策中,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中明确指示:医院要构建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要在审计工作中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务必要确保本医院各项财务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工作的内容不但要确保各项财务报表的准确有效,还要保障其合法性和高效性。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不仅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还要本着独立原则,确保审计工作的高度独立性。
三、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医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部分医院决策层仍然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对于医院管理的重要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医院领导缺乏对审计工作的正确认知。审计工作必须确保独立性,才能规避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干扰,减少医院在财务管理中违法现象,促进医院的正常发展。在新医疗改革政策中,虽然国家对医院提出必须成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并配置专业的审计人才,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仍有很多医院没有设立审计部门,还有部分医院的审计工作由会计人员兼任,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二是审计岗位和会计岗位的不相容性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医院的运行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我国医院的审计部门的工作往往会受到管理层干预,医院内部审计结果过分偏重于管理层的意见和主观感受,而缺乏科学有效地调查研究做审计工作的基础保障,难免会在执行阶段出现偏差。如某市附属医院的“问题胶囊”事件,就有由于监管不严购进违规胶囊,其中铬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危害,所幸,该市药监部门及时发现问题,查封了违规药品。还有一些医院没有落实监管工作,审计部门如同虚设,个别工作人员利用管理漏洞谋取私利。前段时间,某市医院药械科长为了个人利益,购进一批没有合格证的劣质一次性输液器,医院患者使用后感到不适,举报后经查实,医院及相关部门受到依法处理。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医院形象,限制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和发展。如果审计部门参与到医院的管理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国家政策做后盾,这些问题就可避免,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也会合理有效。
但是以目前形势来看,出台的政策能够被贯彻执行促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只有国家审计部和国家卫生部,大部分的相关法规都没有对改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起到明显的影响。但是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与医院内部审计的模式又有所不同,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往往又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展开合理的规划,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体制难以适应医院的实际工作,审计工作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执行和贯彻。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有法不能依的局面,一旦出现问题,审计工作者之间会产生意见分歧进而引发矛盾,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缺乏强有力的管制力度,审计工作难以继续进行,医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也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理。
四、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审计工作改进建议
1.顺应医改政策完善审计体制
地方卫生部门要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深入调查各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工作,对未设立审计机构或审计制度不完善的医院要加以严惩。医院应充分利用新医疗改革的政策优势,科学有效的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内部广泛普及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加深对审计工作的认知。成立专职的审计机构,配置专业的审计人才,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与能力,并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以免受到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的干扰。审计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确保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对医院内部采取责任制度,明确每名工作人员的任务要求。在审计工作中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维持医院内部的稳定秩序。加快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结合到审计工作当中,以促进审计力度和审计效率的提高。
掌控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环节,管制医院内部的经济违法现象,减轻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任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促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快审计效率
随着新医改工作的不断加深,医院内部需科学合理地规划审计工作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提高医院内部人员的审计工作能力,在审计人员管理方面要加强教育培训,聘请优秀的审计专家或教授,定期为审计人员举办业务讲座,对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实行奖惩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热情,鼓励工作优秀的人员,让他们针对其他员工的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并分享经验和方法。在设备方面,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应对国内市场条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引进科学实用的审计设备,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进一步确保医院工作持续稳定的开展。
五、结语
我国新医疗改革政策的不断加深,医院加大了对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视改进力度,审计工作则是医院内部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确保医院内部管理有序进行,规范医院工作人员行为,优化医院服务质量。所以医院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机构,选用专业审计人才,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建英.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4,09(01):33-36.
[2]钱进才.浅议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J].会计师,2015,24(05):45-46.
[3]李晓燕.浅析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02):327.
[4]武芳.关于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23(06):64-65.
[5]魏国琛.新医改政策与医院内部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06):274.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一、前言
为了使医疗事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我国颁布了新医改政策,其内容针对我国未来医疗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方向,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对于医院来讲,在新医改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使其能够全面适应新医改提出的各项要求,成了当前各医院经营管理中应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二、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首先,财务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相对其他事业单位,我国医院财务部门不仅具有较大的资产数额,还涉及到国家政策支持、设备和日常收入等各个方面的资产,这为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要想其各项管理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展开,就必须要在设立专职财务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健全其财务管理体系。在医院日常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大多数医院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中都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但在实施新医改政策后,其体系的缺陷也不断凸显出来,其很难满足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尽管几年来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对医院财务的管理力度,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多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还没有得到科学、及时的更新与完善,管理效率不高,进而常常出现一些财务管理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院的创新发展。
其次,财务管理网络化应用度有待提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虽然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在医疗领域都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且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就目前医院财务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网络化应用程度还有待提升。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医院大部分都为公立医院,其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往往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因而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单纯的为了替代传统人工记账引进了相关财务软件,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却没有真正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这不仅影响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会计核算方式缺乏科学、系统性。就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其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所以,要想其相关问题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就必须要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针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来讲,缺少系统、科学的核算方法是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新医改政策下,其核算方式不仅难以适应其核算工作提出的各种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在新医改政策实施后,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投资与支持,大多数医院也逐渐转型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因此,目前的核算方式的运用上与以往不同,现有的核算方式往往难以适应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求。所以,必须要经过改革和创新才能发展出科学、系统的核算方法。
三、优化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措施
在医院医疗制度不断改革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十分重要,其实施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能否长远的发展。因此必须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升内部工作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从而来促进整个医院的发展更加趋于科学化合理化以及系统化,从而来能保证医院在新医改政策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下提升了优化医院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优化财务会计控制系统
在新医改政策下,要想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工作质量,就应该充分结合其政策的标准要求,不断更新、优化财务会计控制系统,进而为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来说,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将会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它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做好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将会促进医院控制投资成本的输出,提升医院的整体效益,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管理中,医院应给予其管理部门充足的管理权限,使其能够对医院固定资产、日常经营收入,以及政府资金方面的投入等所有财务实施统一管理。同时,考虑到传统管理体系与方式对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为了充分满足新医改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其财务管理人员应在全面掌握其政策各项要求与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医院转型的,高效、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样不仅能够为其管理人员提供丰富、科学的参考依据,也可以让每项财务管理工作都得到认真落实,促进其工作效率的逐步提升。
其次,在新医改实施过程中,在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时,其管理人员还应该重视起预算管理,在具体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到医院当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并将预算管理目标具体分配给各个部门、科室,以及各个项目,以此来确保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二)系统、科学的进行会计核算
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会计核算对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关键影响,所以,对医院财务管理来讲,要想使其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就应该实现系统、科学的会计核算。特别是在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在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探索出科学、高效的会计核算方式。因此,在其政策实施过程中,各医院应结合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出科学、高效的核算方式,进而为其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完整参考依据的同时,使各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都得到科学、有效的落实。
比如:新医改强调,财务管理应科学核算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在合理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前提下,科学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在此基础上,为了其医疗服务成本能够得到系统核算,医院就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医院的医疗服务,并将有效的参考依据提供给会计核算部门。另外,在实际核算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效率,加强对医院财务成本的控制,其核算人员还应该对医院潜力与现有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并针对医院医疗服务等放面的之处采用科学、系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有效降低医院成本。
(三)科学灵活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其管理工作的统一化、信息化和规范化,也能够促进其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同时其管理系统的科学应用,还能够实时收集、整理,以及分析计算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信息与数据,并以此来全面了解、监督医院的资产以及流动资金的应用与管理情况,并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在新医改政策实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其管理部门应科学、灵活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提升其应用效率与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民营医院 新医改 发展
民营医疗指非国有制所有的,个人投资型,盈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近年内在数量和规模都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不可否认会给民营医院带来一定影响,将会给我国民营医院带来诸多的挑战。当然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民营医院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笔者现就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医改政策下民营医院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分析、探讨如下:
一、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
据于宗河报道2006年在我国有营利性医院(即民营医院)共4000余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20.3%,病床数约有16500余张,占全国医院病床总数的6.3%。在我国民营医院的规模都比较小(病床数300张以内,固定资产500万元以内),规模较大(500张床以上,3 000万元以上)的非常少,仅占民营医院总数的1.6%。而且调查民营医院的门诊量普遍较小,日门诊量100人次以下的占一半左右。就民营医院的分布在全国范围来看,90%以上的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等地区,在西北较少,这是极不平衡的。
二、我国民营医院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客观因素
目前由于民营医院在医疗卫生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是很大,社会影响力不够大,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对民营医院考虑的较少。因此,在某些方面享受不到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甚至是一些应有权力,如执业注册、职称晋升等与医务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与公立医院存在明显差异。在这方面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与近年来民营医院的不断壮大和发展的趋势不符。再者由于我国民营医院规模普遍较小,往往得不到卫生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应有的重视与监管,放任自流,使其良莠不齐,导致医疗市场混乱,破坏了民营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使其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主观因素
虽然民营医院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相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其发展较短,自身尚不十分完善,如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诸多方面,集中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重眼前,轻长远”,这是我国所有民营医院的“通病”。(2)“重使用,轻培养”。因为民营医院追救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成本投入,减少利益所得,再者由于民营医院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人才的培养得不到重。(3)“重设备,轻人才”,由于医疗设备可以给其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引进人才或培养的成本相对较大,在短期内成本很难收回,所以民营医院重设备,轻人才。
三、新医改政策下我国民营医院所具有的优势
1.在产权制度与体制上具有优势
民营医院的所有制形式是私有制,这与公立医院不同,其所有权明晰,利益清楚,管理灵活,自大,分配制度灵活,这样就会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医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人尽其才。
2.在服务质量上具有优势
经调查发现城市居民中有69.9%的人在生病后选择去公立医院就诊,这在大中城市中尤为突出,但在农村,52.8%的居民在生病后都选择去民营医院或诊所去就诊。有研究人员对在两类医疗机构中就诊的患者就两类医疗机构的21的项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患者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总体评价比公立医院高。
3.在经营管理与成本控制上具有优势
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工作人员众多,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分配制度不符合市场需求,医务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而民营医院却与之相反,采取聘用制,按劳分配,打破了“铁饭碗”和“终身制”,甩掉了“大锅饭养懒汉”与“国家工资”的旧制。这样,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了成本低,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四、新医改政策下的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
1.转变经营模式
目前,在我国民营医院的规模与综合性公立医院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尤其在在综合性学科建设方面与大型公立医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民营医院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要盲目的与公立医院竞争,应瞅准市场,着力拓展自己的优势学科的发展,打造“专科品牌”,突出医院的重点、特点,坚持以简、便、验、廉的特色取胜,取信于民,这对于提高我们民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使民营医院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医疗市场份额,我们可以考虑改变经营模式,逐渐向连锁经营的模式转变。目前,在我国已有多家民营医院施行了全国联锁经营的模式,如佳美口腔连锁医院、普瑞眼科连锁医院、爱尔眼科医疗集团等。
2.转换服务模式
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有了明确的定位。当前公立医院应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为首要任务,其可以提供特需服务,但应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而新医改就特需服务对于民营医院没有给予限制,这意味着我们民营医院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上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在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民营医院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向部分高端客户开展高端性、特需化医疗服务,想患者之所想,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贴心的服务。如我们可以为部分高收入患者办理VIP病房、预约就诊、名医就诊快速通道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高,再加之工作繁忙,因此对特需服务、个的需求的高端人群也会越来越多。我们民营医院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在制度方面都具有这个优势,因此,我们民营医院要抓住这个契机,开展多种特需化服务,为高端人群的提供各种需求。因此,高端性、特需化服务将是民营医院今后的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3.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成本
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这对于我们民营医院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民营医院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应加强控制成本核算,以减少医疗成本,这是我们民营医院的经营管理上策。新医改取消了药品加成,改“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这对我们医疗卫生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对我们民营医院的影响更大。因为,对于公立医院可以通过政府投入、调整服务收费标准、增设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渠道获得补偿。然而,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医疗机构,因此享受不到政府的补贴。这就要求我们民营医院要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这是我们民营医院发展的前提条件。
4.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由于受到体制及职工养老、住房等福利等因素的影响,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在人才引进、培养、储备等方面民营医院一直处于绝对的弱势。目前在我国民营医院的工作人员呈现出两极化特点,即不是离退休老专家,就是年轻医生,技术力量配置极不合理。新医改的实施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是一个大好的契机,因为新医改对于医生的执业地点有了变更,医师被允许多点执业,这样公立医院的中年技术骨干受聘去民营医院就职。再者新医改就民营医院中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有了明确的规定,加之劳动制动的不断完善,使在民营医院工作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定、养老、医疗等福利遇方面与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从而解决了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再者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生相对拥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了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通过到民营医院工作,达到了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民营医院诊疗水平的目的,交流了技术,实现了共赢。因此,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引进和培养人才是我们发展的关键,可以增强我们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
新医改明确提出了医院要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发展重点,不断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这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实现了临床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性,将患者的就医信息以电子病历的形式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有效地提供给医务人员共享和使用,才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因此,我们民营医院因发挥我们管理灵活的优势,早日推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公立医院基本相同,那就是是临床信息系统建设。
6.诚信经营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营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及在管理制度方面的不断完善,民营医院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部分,民营医院以其经营灵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便捷的、高效率的服务等特点,让人耳目一新。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质量、优良的诚信度是民营医院的生存之本[7]。但由于部分经营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在利益的诱惑下不法经营,通过虚假宣传、欺诈患者等方法从中获利。给患者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心理伤害,破坏了民营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当务之急,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要通边多中方法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诚信经营,为患者高性价比的医疗服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民营医院才会走的更远。
五、结语
对于我们民营医院来说,新医改给我们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形式,大力发挥民营医院的优势,把我们民营医院建设成为一个有“拳头”科室的专科医院,为患者提供高端性、特需化服务,同时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来加强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运行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为患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医务服务,诚信经营,打造民营品牌,以求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万东 孔凌霄:民办医院的政策和发展环境初探[J].卫生经济研究,2006,(10):33-34
[2]于宗河:我国民营医院的成长与发展[N].健康报,2008-12-18
[3]熊昌彪 刘燕玲:为何民营中医院车水马龙[N].中国中医药报,2003-08-13
[4]央视网:解读“新医改”:公立医院访谈实录[OL].省略/xianchang/20090412/103287.shtml.
[5]杨 劲:医院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集成能力[J].卫生经济研究,2006,(10):45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管理;内部审计
新医改是对传统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是对医院服务模式的调整,为了适应这一政策,医院需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不断探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方法,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就医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一、医院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这有益于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与现代市场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迫切需要解决。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新医改要求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或拥有300张以上病床的医疗结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由专业审计人员负责。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分析,许多医院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就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来看,仅有部分医院按照这一要求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多数医院尚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差
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多于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实现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以领导的调度为中心而非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是由领导全权负责,导致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都是由领导实现,这会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缺乏独立性。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了医院的经营活动、财务会计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许多医院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财会管理工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采取“双轨”并行的模式,出于医院发展的目的,医院在加强管理和灵活变通之间处于两难之境,导致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财经法规意识相对比较松懈。从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内部控制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部分医院虽然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可行性、科学性以及严谨性,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高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的复杂工作,就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团队的整体素质而言,难以适应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主要在于:①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会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技能,难以适应多元化审计工作的要求;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医疗服务环境中,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策略
(一)凸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新医改对我国医院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按照保障基层人民的医疗需求、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这三个根本目标,围绕医院的管理、经营进行改革,突破传统的“以药补医”经营模式,将医院自主经营作为切入点,不断改进医院管理制度、价格制度、医保支付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加强医院的人才建设,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对公立医院实施的是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医院的规模及收支情况确定预算。实施预算管理有助于保持医院的收支平衡,同时能够强化政府的监管作用,从而改进绩效考核制度。新医改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对于出现偏差的预算要及时修正。政府通过对医院收支的审核、成本以及结余的管理,制定医疗服务的价格,明确各方的责任与权力,凸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二)改进现有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机制对医院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是否合理往往对医院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医院在内部审计机制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应当从引进优秀的人才、完善选拔制度,给优秀内部审计人员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医院的培训制度和教育制度,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层次搭配,保持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需要重视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中青年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年龄相对而言较大,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思维,建议调整管理层的年龄结构。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动,管理层要抓紧学习新医改的政策,不断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引起的改变。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能力,从而保障医院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管理的工作效率;或通过将管理方法创新与奖金挂钩,能够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医院内部审计中,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遵循发展成本控制原则,保障医院建设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考核时,需要结合部门结构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采用专业化的技术对部门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指出部门存在的问题并强化管理,从而提升医院内部审计质量。
三、结束语
医疗事业的平稳发展与人们的正常生活息息相关,医疗改革的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自医疗改革推出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促使医疗改革的进行受到影响,仍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医院也要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加强医院内部审计,是改善医院经济状况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陈民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4,30(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