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11:23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学习课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 以开放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比如:在二年级《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这样设计:剪出下面的图形,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剪出了图形并进行汇报,我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正方形中剪出四个手拉手的小人呢?”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他们都能找回自信,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自然水到渠成了。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游乐园的场景,小朋友们有的在玩小飞机,有的在玩小火车,有的在玩旋转木马,在这个情境中导入乘法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什么是乘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3 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课堂上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以后都不会忘记。
4 巧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教师作为教育前线的第一人,应担当起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在保证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主动解决问题.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去探讨,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自主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问题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取了 “引导学生设计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类型很多,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学,尝试设计这类问题.
生: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例如y与(x - 1)成正比例,当x = 2时,y = 3,求解析式.
生:直线y = kx + b过点(1,1)和(0,-1),求解析式.
生:直线y = kx + b与直线y = 2x平行,且过点(2,-1),求解析式.
师:请同学们解出上面的三道题,然后总结一下规律.
师:上面的例子都很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设计更开放的题目呢?
生:某一次函数的图像过(3,1),且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关系式.
生:某一次函数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请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关系式.
师:很好,这两道题都很开放. 请同学们就这个类型的开放题,总结相关的解题规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知道了命题的原则,也知道了解题的规律,在自主学习中,收获了比答案更多的知识.
二、发散学生思维,跨学科解决问题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学生普遍感到难解的题目之一,其难点在于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能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向学生灌输,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思维,也就很难自己去解决问题. 因此,笔者只是启发学生要把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数学中来,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
例如在“调配问题”的应用题教学中,笔者给出了这样的题目:我校初一(11)班,有女生12人,男生26人,现在需要从男女生中各抽调一些去参加歌咏比赛. 如果男生抽调的人数比女生多10人,那么男生剩余的人数恰好是女生剩余人数的2倍. 问从男女生中各抽调多少人参加歌咏比赛.
事实上,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题目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但是,尽管笔者在课堂上列了表,不断地启发学生,还是有部分学生无法掌握整体的思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换个题目这些学生就无法用同样的原理去解决了. 因此,笔者决定提示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该如何解决让学生自己来研究.
学生们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终于得出了结论,有学生提出:在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将文中描写人物、或者事物的关键词圈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这些词表现人物和事物的特征. 因此,可以把语文中的“圈点批注”借鉴到数学中来,变成“圈数批注”!
于是,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尝试,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把题中所有的数字圈起来,并注明哪些是未知关系,哪些是已知关系,这些数是关系量中的哪部分,其与未知量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还可以推出什么等. 学生经过这样的尝试之后,理解题意变得更容易,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最终顺利地列出方程. 经过一次这样的尝试,笔者每次讲到应用题时,都让学生自己运用“圈数批注”的小策略去理解题意、去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数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自己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笔者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相互促进,而不再只是教师灌输知识.
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一课时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 接下来留出这4天的作业:
(1)每天按顺序自学一道例题,并做完教材后同一类型的习题;
(2)每组学生轮流做好明天讲解例题和习题的准备;
(3)各个小组自己进行讨论,制定讲课策略.
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且相互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主动性考虑,让学生真正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战平.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1(9).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翻转课堂”已经走进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视野,知名学校的实验验证,网络上的“可汗学院”“电子书包”等学习形式都在佐证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性。受此启发,我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以自学促导学,以交流促内化
现在的学习方式,依然是教师引导下的课堂新授,虽然已经由过去的“满堂灌”改革为如今的“启发、探究”,但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教师的启发过程中,孩子的理解和反应速度有很大差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很可能在想到答案之后,无法控制地宣之于口,从而导致会有一部分孩子来不及深入思考,就已经获得答案;大一点的孩子即使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但看到已经想出答案的孩子举起了手请求回答,就会无法按捺住自己的焦躁,从而无法继续思考。久而久之,课堂便无法做到预期的面向每个孩子,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鉴于以上思考,我尝试把学习交给孩子自己,让他们以自学为主,在教师课堂导学之前利用前一天的课后时间,自己学习新课,然后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再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机引导,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把学习交给孩子自己,不是漫无边际的放手。具体做法是:
(1)课下自学。布置自学任务之前,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目标,理清本课的学习重点,为孩子制订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孩子做好自学笔记。
(2)课上交流。在学生自学之后,上课开始,先在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探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交流疑难,记录小组弄不明白的问题。
(3)汇报释疑。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的自学结果。当然,孩子的学习很多时候深度不够,广度也不够,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汇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拓宽知识。这样的方式,随机性大,要求教师对当堂教学灵活掌握,力求能够随时串联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度。
课前自学可以让每个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静心思考老师的问题,小组汇报时不甘落后的孩子天性也促使他们在自学时认真对待。学习不再是少数反应速度快的孩子的专利。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就可以达到课堂的高效。
二、以训练促自学,用兴趣提效率
现在的小学语文,有很多课文比较浅显,这样的课文,在学生汇报之后,如发现学生能在交流中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可不必导学,辅以适当的拓展练习,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学习;小组划分;成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45-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众所周知,教育不仅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今天,更决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许久以来,新课程改革的号角一直从未停止吹响,可是,高考的杠杆不变,我们就永远喊着素质教育的号子踩着应试教育的步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还在“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下成为教学的牺牲者,失去了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是非常可怕的。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好课的6个标准之一是学生的课堂:独学、对学、群学,这里所说的群学就是小组学习。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著名的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李炳亭教授曾说过,小组划分是把原来一个大班变成若干个没有围墙的小班。建设、培训好了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因此,组织高效的学习小组是实施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
一、小组划分的规律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组成学习小组。
1.性别分配要互补。因为男女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在分组时,使组内既有女生又有男生,这样,在学习中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把小组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2.学生性格要互补。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有的同学好静,有的则好动,好静的同学一般思维缜密,可不爱表现,而好动的同学思维活跃,可往往比较毛躁。如果把不同性格的同学搭配开来,可以起到优势互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合作久了对学生优秀性格品质的养成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的互补。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所以,在分组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小组内,应该各门学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向于某一学科。这样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扶,共同进步。而且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成员管理
在高效课堂里实行分组教学不是一开始就一帆分顺而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对各组的成员做好培训,让其积极合作,久而久之,小组内才会配合默契,达到良好的效果。
1.组长管理。小组长是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和学生学习的代言人,要使小组正常运转,合作有效,必须培养一名成绩优异、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1)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其一,小组长对组内成员有带动作用。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榜样,带动小组成员的学习。其二,组长要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作用,带领学生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新课预习,课中组织好课程学习,课后监督好作业完成。其三,组长有责任和义务对组内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和指导,使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进步,帮助别人也是自己进步的过程。其四,小组长每天都应该与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评议组内每个成员在合作中的表现,学习中的得失。从而共同制定下节课的改进计划。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和一些特殊的同学进行沟通,从而让其中每个成员都能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组内交流;(2)对小组长的肯定。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的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自豪感,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3)定期召开组长会议。教师应该及时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同时及时了解小组内其他成员参与课堂的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使小组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小组成员管理。(1)培养学生学会互助。要让每个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其他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而且这个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能力、深化自己知识的过程;(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在学习过程中要讲求合作精神,要求组内每个成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创设条件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活动中;(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外,还应该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认真倾听他人见解,学会尊重他人,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4)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中学生则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因此,数学的抽象性与中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对矛盾体;另外,从教学过程看,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似乎也形成了一对矛盾体。因此,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成绩的直线下滑。面对这些矛盾,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保证。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反之,学得好还会促进兴趣的提高。因此,激趣数学课堂,才能提高学习高效是我们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切实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产生了新问题,这样他们便会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的探究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测量河宽》这节课时,我先给学生们讲授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通过帽檐智测河宽的故事,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整堂课顺理成章的上了下来,学生们既不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感到晦涩难懂,整堂课在轻松的环境中得以解决。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学习兴趣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并扎根于现实。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信息,还要把握有利时机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这样我们就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放飞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有魅力的”。而我们的课堂也焕发了它应有的活力,魅力四射!
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与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电教多媒体它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为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迅速萌发,促进学生全面的、均衡的、主动的发展。如果我们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别具特色的。在讲授《点线面体》这节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下几幅动画图片:不停滴落的水滴、汽车车玻璃上不停滑动的雨刷、流星雨、开门关门等等,当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已然发现了这个数学事实: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我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而这个事实也会深深印入孩子们的脑海中。同样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这节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其性质:反比例函数图像永不可能与坐标轴相交,但却无限接近坐标轴这一事实,我播放了王渊超的《悲伤地双曲线》这首歌,此时同学们在聆听这首哀伤的歌曲时,也牢牢的记住了其性质。因此让他们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
四、动手操作实践,发展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教育模式中,学习小组建设是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教育效益的高低,对教学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影响。一个高效学习小组的组建,班主任除了考虑学生性别和成绩因素之外,还有考虑组员性格的相似度,对组员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都要做出综合考虑。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团队的融洽度、团队成员的向心性、团队荣誉感等,都是一个团队获得集体成长的重要内涵。由此可见,高效学习小组建设是高效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团队建设效益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学习小组建设的实践思考
(一)注重模式创建,用制度和习惯为班级团队建设提供良好土壤
创建模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照搬,而是为了搭建高效学习的模式。无数实践证明,行动改变了,思想也会逐渐发生转变。在高效学习模式构建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从不能全部接受到运用熟练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首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全面落实,在全面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和师生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用制度指导高效学习模式的落实,在运行过程中,习惯会逐渐形成。合作学习习惯的形成就为班级团队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为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运行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班级管理团队建设,良好的团队运行离不开精良的领头羊队伍
班级团队的有效有序运行,离不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引导与监督,在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之下,还要注重发挥团队负责人即小组长的作用。高效课堂学习模式的初衷是每一个学习小组作为一节火车车厢,而小组长就作为这节火车车厢的助推器和前进力。由此可见,小组长的能力有多高,这一节火车车厢就能跑多快,小组成员就能获得多大的进步。小组长的选任是十分重要的事。班主任教师要对小组成员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然后根据小组特性来选择适合本小组特点的学生来充任小组长。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从小组管理和课程管理两个方面对小组长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辅导,防止因为小组长的个人原因而导致小组团队的运行效率低下甚至运行不畅。
(三)营造丰富多彩的班级团队文化,用文化引导团队共进
团队的良好运行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重视团队文化的作用。所谓团队文化,就是小组成员的共同意志、共同认识、共同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共同的目标和理想等组成的有机文化体制。每一位组员能够被自觉被这种文化体制所约束,从而表现出相似的行为和思想,最终达成共同的目标。班级团队建设中,同样要加强文化建设,首先教师在组建团队时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背景,进行合理搭配,使团队文化具备一定升华基础;其次要在日常的小组管理中加强文化渗透,教师引导小组长用充满文化气息的方式管理组员,同时将班级文化打造成具有人性的、安全的和有归属感的;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自我文化素质的提高。再好的文化氛围都只能从外部发生作用,而良好的自我素养则可以让外部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教师在平时的作业布置、班团会、中队会等场合要积极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而让团队文化更加繁荣。
(四)教师对班级团队的准确把握和引导至关重要
事情的成败关键不仅在于付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前进的方向,班级团队建设更是如此。学生作为心智还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在对未来的分析和对现在的掌握上都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干预,引导学生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及时更正不良苗头,杜绝反面事物的出现。教师要认真观察团队表现,对每一位组员都有一个恒动的评价,对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长期的跟踪评估和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保证团队健康发展。
(五)科学的团队评价机制能够激励团队共进
【关键词】 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创新意识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投入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那么如何衡量高效课堂呢?其中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增长以及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师生之间是否经历了双向激发的愉悦探讨过程,以及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是否真的实现了高效教学.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电子设备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今,电子设备在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老师们学会了运用电子设备来备课,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课堂上,还能够让学生对电子授课产生兴趣,对知识也就产生了兴趣.
(二)倡导精讲多练教学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还要教学生如何通过一道题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题. 对于高年级实行先学后教,低年级实行先教后学. 还要运用老师们的教育创新意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另外,这还要求教师每堂课之前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驾驭课堂,解决每名学生的问题,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
(三)精选课堂练习内容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偏低呆滞. 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减少很多自由活动时间,阻碍他们思维正常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好练习题,让学生可以从练习题中得到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课例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老师领学生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形成一个活动角,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根木条旋转,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一些关于角的问题,例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边越长,角越大?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争着回答.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两条边的张口,张口越大,角就会越大. 由此可以得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巩固了角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然后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并且记录每次平均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然后让学生观察做比较,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不能分完和正好分完. 不能完全分完时就是有余数,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法,让学生动用眼、脑、口来学习数学.
另外,在学习“年、月、日”时,作为小学生,刚刚接触年、月、日的学习,他们很可能会混淆概念,搞不懂计算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年、月、日习题. 例如:请大家看2004年和2005年2月份的天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好了,老师还可以扩充别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呢?那么2005年和2006年的2月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第一个季度是1~3月,依次排下去. 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2013年每个季度分别有多少天呢?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填好的表格中,你又得到了哪些结论?
这道题老师运用了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对题产生新鲜感,对这道题充满兴趣,让学生有动力做下去,表格的方式使练习题不再单一、乏味.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将题做得生动,且容易被接受,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所学知识,也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必须强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例题的内在因素,在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的同时,老师再进行引导,让学生发展多向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比较、判断、分析的能力,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这样做能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