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的防治范文

时间:2023-05-17 16:11:20

序论:在您撰写高血压的防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血压的防治

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进展

High blood pressure control progress

HeFengxian【Abstract】Seriousl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hypertension and reduce human life quality, reason is very important. Prevention hypertension The risk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blood pressure are various factors can be controlled, difficult cured, according to cause as soon as possible, long lasting, effective defense hyperten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reduce mortality.

【Key words】Hypertension, Control;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R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70-02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大量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已经确定的冠心病,脑卒中和尿毒症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

我国是高血压发病大国,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高血压患病数量每年以350万的速度增加。国内外研究显示[3]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正常人且生存质量与血压程度有关。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对心、脑 、肾等器官的损害,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

我国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降压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高血压控制的临床实验,使对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提出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有关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强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指出50岁以下的人,舒张压是危险因素,50岁以上的人,心血管事件与舒张压呈逆向关系,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以前认为收缩压随年龄升高的认识是错误的。指出无论年龄大小,血压均应降至140/90mmHg以下[4]。大规模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血压降到138/83mmHg以下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近年报道经血管超声证实[5],高血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程度呈独立正相关的。

在高血压治疗中,现有的降压药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但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并不高,目前高血压的控制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用药方法,服药依从性,社会心理因素对病人的影响是重要的原因。

1 对高血压患者应劝其接受治疗并长期服药

临床对高血压的治疗提倡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不必急剧降压,以缓降为宜,不必将血压降至过低,以避免减少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40/90mmHg左右为宜[6]。首剂降压药按常量应用常出现血压骤降的现象。其反映发生率与用药的剂量有关,开始用药剂量越大,首剂效应发生率越高。首剂效应的发生会引起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恐惧,担心,影响用药效果。故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和耐药情况逐渐加大到一般治疗剂量。如因故中断药物,再复始用药时仍需从小剂量开始。

2 用药的依从性

高血压病人依从性是指病人服药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故要达到控制血压的良好效果,就要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因素。要针对其原因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记忆力减退者,可设闹钟提醒服务时间或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提示卡等提高其服药依从性[7]。

3 社会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及不良行为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身心医学所证明。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高血压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社会因素对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环境、生活关系的突然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活动方式、个性特征,均对高血压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在心理因素与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今天,防治高血压要在药物调节的同时,从病因入手,做好心理护理。心理因素的心理学效应在健康人或病人中都会产生致病与治疗的作用。

防治高血压,要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①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的材料是关键,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大众的接受能力。②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要终身服药。③服药同时监测血压。④心理疏导。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应了解其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要使患者保持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焦虑。提倡多参加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向亲朋好友倾诉,以减轻心理压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绘画、书法等有益活动。⑤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主要因素,轻微的高血压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有可能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8]。具体措施包括:①减少食盐摄入量。北方人食盐摄入量偏大,也可能影响降压药疗效及最终的血压控制[9]。②控制体重。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营养条件的相应变化,肥胖问题在我国正呈流行态势[10]。人群研究也证实血压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其它反映肥胖程度的人体测量指标(如腰臀比)密切相关[11]。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12]。多项研究表明饮食控制可使患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体重减轻[12-14]。③戒烟、戒酒。④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Bond等[15]的研究显示有氧运动使干预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可以使护理对象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控制高血压就要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让患者知觉到疾病的威胁和严重性。具体措施:①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全球及全国流行趋势,易患因素,易患人群及个体目前现有的不良行为与高血压的密切关系。②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临床后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③与患者讨论高血压的社会影响,如:角色的转变,经济负担对工作能力的影响。(2)让患者知觉到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帮助其克服采取健康行为时遇到的障碍。(3)让患者感觉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4)强化制约因素对个体采取健康行为的影响。具体措施:①向患者提供相关资料。②通过高血压患者的献身说法帮助其他患者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信念。③促进患者采纳健康行为。④通过互相交流,提醒、支持、督促、鼓励、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易反复,易发生并发症,国内外学者对高血压的研究非常重视。但迄今为止,高血压只是可控制,难于治愈。及早、持久、有效的防御高血压,对减少心脑血管病及尿毒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洪凤玉,金淑君.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护理研究,2005,19(1A):31~33

[2] 郑德裕.关于高血压诊断治疗的几个概念.中国循环杂志,2007,22(4):317

[3] Barger S,Muldoon M.Hypertension labeling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self-rated health in the third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06,20:117~123

[4] 张英,黄丹,付丽琴.参加《全国高血压,冠心病防治进展2002,5》学术会,关于高血压防治的体会.中国健康医学杂志.2004,11(1):64

[5] Nicholls SJ.Juzen EM,Crowe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atheros clerotic disease burden measur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J Am Coll Cardiol,2006,47(10):1967~1975

[6]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光明日报出

[7] Contreras EM,de la Figuera von Wichmann M ,Gil-Guillen V,et al.Effectiveness of an intervention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pationts with hypertension as short text messages and reminders sent to their mobile phone(HTA-Alert)[J].Atencion Primaria,2004,34(8):399~405

[8] 吴可贵.改变不合理生活方式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危害.原发性高血压杂志,2003,11(2)187

[9] Weir MR,Fink JC.salt intake and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n overlooked modifiable exposure?A commentary [J].Am J kidney Dis,2005,45(1):176~188

[10] Gu D,Reynolds K,Wu X,et al.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an.Lancet,2005,365:1398~1405

[11] Dolls,Paccaud F,Bovet,et al.Body mass indes,abdominal adiposity and blood pressure:consistency of their association across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tries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2,26:48~57

[12] Vasilions Kotsic,Stella Stabouli,Marshall Bouldin.Impact of obesity on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2005,45:602~607

[13] Poppitt SD,KeoghGF,prentice AM,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ad libitum low-fat,high carbohydrate diets on overweight subject with metabolic syndrome.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2,75(1):11~20

[14] Fleming RM .The effect of high-,moderate-,and low-fat diets on weight lo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Preventive Cardiology,2002,5(3):110~118

第2篇

一、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主要靠病人自己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良疾病”应该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非药物的干预包括科学合理的生活节奏,自我体育锻炼,少吃高脂、高胆固醇、高盐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食物和戒烟、少饮酒等饮食习惯等措施。它可改善病人的精神面貌、降低超重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子水平、提高降压药疗效和减少副作用,不少轻症病人尚能不用药而维持。无论病情轻重和用药与否,一概都要采用非药物干预。

二、提倡家庭自我监测血压偶尔测取血压值常缺乏代表性,24小时内最高与最低值间可相差1倍。有的降压药起效快,失效也快,因而到门诊测压“正常”,而在数小时后家测血压却很高,骗了医生和病人,误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有时病人在医生面前测得的血压值“高”,在家测血压全是“正常”,这是因病人的紧张心理造成的“白大衣高血压”假象;有时治疗后病人血压并不平稳保持在正常以下,而医生和病人却漠然不知,这是很有害的情况。因而提倡病人在家庭经常自我监测血压。

三、配合医生,不断修正好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传统的投药方法,即“均匀”和“等剂量”,企图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和降压幅度处稳定态,实际事与愿违。这主要是因不同药物的代谢相异,同一药在不同时间(昼动夜伏)代谢存在周期性节律。病人24小时血压有生物学变动,环境性应激也明显影响之。不同个体因升压机制有别,上述变动可大相径庭,各药的作用机制与病人升压机制间的吻合程度也千差万别,治疗期内时间、地点、机体状态的相差等。但要揣摩出能有效和平稳(24小时内和不同季月间)降压的个体化方案,需经对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规律和用药品种、用药方法和剂量的反复调整和滴定才能形成,决不是凭医生在门诊经一次测压便能确定。

第3篇

医学资料表明,许多营养因素,如热能、钠、钾、镉、锌、脂肪、胆固醇、蛋白质、维生素及食物中某些其它成分,同高血压病的发病有关,以下方法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1 控制体重和热量。

因为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肥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入超造成的,因此要减少热量的摄入,使体重控制在理想体重范围内,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控制热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是高血压防治重要措施之一。

2 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食盐越多,血压升高的机率越大。一般食盐的摄入量每天要限制在6克以内,对于已经有高血压的患者食盐量还要减少,每天应1-2克,同时应注意平时少摄入含盐量高的食物,一些含有“隐性食盐”的食物也应该注意,如薯片、火腿肠、瓜子、话梅等加工好的食品中其实都含盐,不能单凭味觉来判断是否含盐,高血压患者购买加工食品时应注意产品标签,择包装上标有“低盐”字样的食品。

3 要控制脂肪的摄入。

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降低膳食中脂肪总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有利于降低血压,因此应不吃或少吃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脂肪,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植物油和鱼类脂肪等,同时要使总脂肪的提供的热量控制在25%左右。

4 要适量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

如水果、蔬菜和瘦肉等。这些食品中含有钾、维生素C、亚油酸等,它们能扩张血管,有利血管变得柔软,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使血压降低,运转正常。

5 多补充一些含钙、镁元素的食物。

含镁高的食物有豆制品、牛奶、蚌壳、贝类食物。富含钙质的食物比较多,如海带、芝麻酱、山楂、虾米皮、绿叶蔬菜、雪里红、榨菜、鱼类、排骨和猪爪等等。

6 限酒

第4篇

防治措施

高血压前期病人的预防主要是通过非药物治疗,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具体改善措施内容包括:

(1)减轻体重: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轻体重对健康十分有利,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5kg,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太极拳、健美操等。在减重过程中还需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饮酒的超重者需戒酒,老年高血压则需严格限盐等。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kg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的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2)采用合理膳食:根据我国情况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高血压提出以下建议:①减少钠盐的摄入: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制食品。同时适当增加醋等含盐较低的调料,以减少用盐及含盐的调料,同时增加食物的色香味。还应尽量多食用新鲜蔬菜,少食用盐腌制的咸菜、咸鱼、咸肉、酱等。②在食用主食米面外,定期食用粗粮:纯粗粮或纯细粮中的营养成分都不全面,要粗、细粮搭配,进行互补。一星期吃2~3次粗粮,定期吃点小米、棒子面、红薯。粗粮中纤维含量丰富,有助于调整脂肪和糖的吸收和代谢,还能防止便秘。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注意补充钾和钙,有资料表明,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我国膳食中钾的来源除谷类外,主要来自绿叶蔬菜、马铃薯、香蕉、橘子等,含钾多的蔬菜有油菜、菠菜、香菜菇以及菌类,如木耳、香茹等。含钙丰富的食品除绿叶蔬菜外,还有豆制品和奶类。每日100g牛奶可提供100mg以上的钙,所以饮用牛奶是值得提倡的。③多吃水果和蔬菜:研究表明,增加蔬菜或水果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下降。素食者的血压比肉食者低,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用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④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即使不减少膳食中的钠摄入和不减重,如能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连续40天可使男性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12%,女性下降5%。因此,建议改善动物性饮食结构,减少食用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高的而脂肪少的禽类及鱼类。

(3)限制烟酒:尽管有证据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关系,因此提倡人们应少量饮酒。如不能控制,则可少量饮用红葡萄酒(它可以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促进脂肪代谢,减少动脉硬化)。饮用量不能太多,按中国人的标准每天50~100ml为宜,每次少量,每天可以喝1~2次。黄酒、白葡萄酒也有同样有效。白酒要少些,1天只能喝25ml,啤酒约300ml。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的酒精含量应少于20~30g,女性则应少于10~15g。烟草:实验证明,每吸1支烟都会升高血压,即使是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吸烟也影响降压治疗效果,使防止器官损害的作用减弱,戒烟1年可看到对心血管的好处。

(4)增加体力活动:以需氧运动为佳,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宜,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为180(或170),如要求精确则采取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另外,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人,其神经系统、平衡功能、调节功能及肌肉骨骼的改善很明显。长期坚持可改善血管的弹性,增强心脏的应激能力,增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症。

(5)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生活节奏快,人的精神压力很大,这种精神状态常使人采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酿酒、吸烟等,降低或对抗了高血压的顺应性;生活无规律,不按时就寝,经常改变生物时钟,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自然就会造成血压升高。因此要生活规律,做一个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的人,保持快乐的心境。心理平衡的人,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偿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从而对保证人体的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对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需做长期、细致的工作。一方面靠政府与政策的力量改善大环境,另一方面则靠家属与社区医师做耐心劝导,帮助这些人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体育锻炼、绘画等,在社团活动中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劝导和理解;同时还需加强自我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调适心理,陶冶情操,达到心境宁静,阴阳平衡,人格高尚。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抵御疾病的能力,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来,自身的抗病能力就是最好的医生,而医生只需要帮助他恢复这种本能。让我们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能,来健康快乐的生活,让疾病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1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内容简介.高血压杂志,2003,8:234.

2 李燕,等.长期饮酒对浙江景宁畲族人群血压、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高血压杂志,2005,9:576.

第5篇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人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的一系列改变和由此引起的多种疾病,它不仅仅单指血压的升高,还指由其引起的人体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一般来讲,血压会随着年龄而升高,很难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划一道明确的界限,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有很多,近年来最常用的诊断标准是:成年人在不同日期测量血压三次,取其平均值,高压(收缩压)≥18.6千帕(140毫米汞柱)或低压(舒张压)≥12千帕(90毫米汞柱),符合其中一或两项者即可确诊为高血压。

什么人容易得高血压?

近年来,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国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肥胖、摄入过多食盐和高脂食物、吸烟、饮酒、缺乏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工作高度紧张或疲劳、性格急躁或忧郁,这些人都是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高血压会常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早期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可能只是出现轻微的头痛、头晕、耳鸣、眼花、乏力、心悸、气喘、四肢麻木等情况,出现这些现象时要及早就医,因为早期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引发冠心病、脑中风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更要引起注意的是,不是没有高血压症状就没有高血压,有的病人即使血压很高,也不会感到身体不适,因此,即使没有不适感,定期的体检和观测血压也是十分必要的。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血压持续增高对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都有损害。高血压可以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可导致脑中风,包括脑溢血、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还可造成肾脏损害,引起肾小球硬化,随着病情进展,最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另外,高血压会造成视网膜动脉硬化,严重者可导致眼底出血或栓塞,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如何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内容包括:减肥,合理膳食、限制食盐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衡等。

对于轻型高血压患者,开始可以先采取非药物治疗即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再开始药物治疗,而高危患者发现高血压后就应该马上开始药物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误区

第6篇

关键词 高原 高血压 防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22

高原高血压在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近年随着高原经济的发展,游客日益增多及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此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严重威胁着游客的生命安全。

高原性高血压症是指进入高原后,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并持续存在可伴有一定临床症状,返回平原后血压恢复至原来为水平,且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压状态。这是由于高原低氧所引发的高原常见病的一种类型,可同其他高原病并存,也可单独存在。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其他继发性高血压不同,它主要发生于移居人群。

其主要机理是:进入高原后,机体对低氧产生急性应激反应,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血中可以促使血压增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儿茶酚胺类增多,心排血量增加,周围小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这样就加强了血液对组织的灌注,有一定的适应作用。以后随着其他器官或细胞水平适应的建立,经数周至数月,血压逐步恢复正常。但少数人由于中枢神经对低氧的调节功能紊乱,交感活动依然维持在高水平,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肾脏缺血分泌肾素,进一步使小动脉收缩而形成恶性循环。

高原高血压的特点

高原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有以下不同点:①高血压患者多为普通体型。青年人患者较多,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则40岁以后多见。②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除头痛、失眠等症状多见外,其恶心、呕吐、浮肿、气促、心悸等高原病症状较原发性高原病为多。③高原高血压症患者体征上常有心脏轻度增大,心前区可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音亢进或分裂,心率多较快,发绀等,这些改变与血压高低、高血压时间持续长短无关。④高原高血压主要表现舒张压升高。⑤高原高血压症患者多属轻度高血压,合并心脑肾损害者少见而轻微,治疗效果好,而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多严重,降压效果不佳,且到中晚期,不同程度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⑥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眼底改变少见,与血压高低无平行关系。⑦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的心电图及X线检查同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相比,有自己的特点。⑧经过长期观察,高原高血压症一般预后良好,转回平原1~60天内,多数人血压恢复正常,各种临床症状亦随之消失。⑨本病应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在高原地区鉴别二者不易,但患者一旦转至低地,不需特殊处理,血压可于数日或一两月内逐渐降至正常,重返高原后血压又升高,此为诊断高血压的有力佐证。

预后及预防

高原高血压症的治疗原则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后者一旦确诊,必须坚持终身治疗,不能间断降压药物,而高原高血压首先是调整中枢神经;促进人体低氧适应,注意劳逸结合,加强精神心理卫生的“自我保健”,血压多可自然下降。

⑴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原性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并对高原高血压应向患者进行高原卫生教育,以消除精神过度紧张,积极配合治疗。早期轻症患者,注意适当休息,防寒保暖,避免烟酒,低盐饮食,配用一些镇静剂,血压多可下降。其主要措施如下:①减轻体重:建议体质指数(BMI,kg/m2)应控制在24kg/m2以下;②采用合理膳食:根据我国情况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高原性高血压提出以下建议:a减少钠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b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蛋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c补充钾和钙,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d多吃蔬菜和水果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e限制饮酒,饮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原性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提倡高原性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建议男性如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g,女性则应少于10~15g。③增加体力活动,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可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⑵药物治疗,高原高血压还有一个特点,血压不是一条线持续增高,这就决定了应用降压剂的原则,只有对血压增高较显著者,始应给予降压药治疗,首先用利尿剂(氯噻嗪等)及β阻滞剂(美多心安、倍他洛尔)等基础降压药,疗效不显著可再用缓和的复方制剂如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只有以上疗效不显的重症高血压才考虑应用钙桔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另外,中药罗布麻等也有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如对高原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时必须慎重,这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机体的血管收缩,血液黏滞度较平原为高,过多地使用利尿剂易发生栓塞。

参考文献

1 李素芝,高钰琪.高原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病因预防;发病预防;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的主要魁首,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血压成为我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1]。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2],每年新增病例300多万,但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很低,不到10%。我国脑卒中患者有500多万人,每年因此病的死亡人数多达20万,其中7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项研究表明,只有提高对高血压的积极防治,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上主要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多项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能节省更多的经济成本,而且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是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不可比拟的。过去10多年间,我国政府相关的各个机构和团体对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控制指南和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社区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将非药物方式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3高血压的病因预防

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指对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对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1自我保健的教育

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健康讲座。把高血压的危险性告知每个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压,并将血压的测量方法教会居民,做到定时、定、定部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坚持走路作为最方便的有氧运动。晨起行走30~50min,血压可下降10mmHg[3]。

3.2合理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引起血压升高,积极宣传低盐饮食的好处,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增加2g,则收缩压平均值增加2mmHg[4]。

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补钾有利于排钠,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升压反应。

我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常使钾随之丢失,所以,应提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橘子等含钾较多的食物。多数研究报告认为,膳食中钙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补钙的方法,主要是进食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其次是增加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的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食用,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质(如鱼类)和豆类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质量和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高低有关。

减少膳食中的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

3.3戒烟限酒

大力宣传烟酒对身体的害处。尤其是吸烟,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等机理,导致血压增高。对吸烟的民众要教育,劝阻其尽快戒烟。酒精可导致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压升高,所以,我们提倡完全戒酒,至少不饮烈性酒。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更应戒酒。

3.4调整心理,减少精神压力

中年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形成。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有睡眠障碍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都容易患上高血压,因此教育和帮助居民,找出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提倡慢生活,保持快乐的心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5]。

4高血压的发病预防

社区管理不仅要做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对发病的预防。即要做到对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对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对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社区医生的责任感。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另外推广建立高血压门诊,固定责任医生,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5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已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非药物治疗以外,对符合用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到达最高疗效。严格遵循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尽量选取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高血压的常用药有多种,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RB、ACEI、血管扩张药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单独或联合用。社区医生应该加强对高血压药物的学习,做到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个药物的配伍原则,搭配用好各类降压药,使更多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是当务之急[6]。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注意保护重要靶器官。

对于高血压病情危重的病号,定时检查,积极治疗挽救,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突发严重情况的在稳定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尽早转诊。

6展望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严重,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警惕。上个世纪60~7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在全社会开展了社区人群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其中比较重要是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模式的转变,应该大力提倡对疾病的预防,将疾病尽早扼杀在萌芽中,把高血压的治疗从临床转到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管理,而我国在这一点上起步比较慢,所以更要求我们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合格的社区医生。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HEJ.GUD.WUX.etal.Majorcausesofdeath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05,353(11):1124-113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辑委员会.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曾正培,顾峰,黎明.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80-81.

[4]王辉华.77例青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69-670.

[5]洪炜,寒冰,刘军.心理社会因索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