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预防地质灾害范文

时间:2023-05-17 16:11:07

序论:在您撰写预防地质灾害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预防地质灾害

第1篇

关键词 地质 灾害 预防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阻碍正常经济建设、危害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其危害性已日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呢?

一、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二、地质灾害预防的重要性

我国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好这项工作人命关天、意义重大,因此切实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面对性质迥异、危害程度不等的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必须制定出多套应急措施,全方位、多举措的应对地质灾害,从而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提高地质灾害预防能力的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内容可包括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的种类、防治、预报、报告制度,如何安全选择村民住宅用地防范地质灾害,在雨季如何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灾害发生时如何处置及应急救灾等内容。各地可按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公开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张贴宣传画等效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抢险救灾能力。

2、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

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与强降雨有关。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主要起警示作用,提醒被预警区的人员在下雨的时候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其作用类似于雨天提醒大家带把伞。为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监测,开展实际降雨量监测,一旦发现实际降雨量将要达到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值,立即通知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居民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避让,减少损失。

3、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群测群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也是实践证明的、现阶段我国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必须动员民间力量,也就是发动群众搞好群测群防,及时发现灾情,及时上报灾情,及时处理灾情。群测群防如同在地灾危险区增加了成千上万个“灾害预警器”,有利于地灾防治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有利于提高防灾减灾效率和效果。要着手建立灾害预防体系,逐级落实责任,明确遇到什么情况要上报、报到哪儿。遇到紧急情况,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比如敲锣打鼓或高声呐喊,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4、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不少地质灾害由降雨诱发,为此由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因此,根据降雨气象预报,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可以对那些主要由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由于气象部门的监测点多集中在市区和平原,在山区的监测点相对少。而地质灾害多发在山区,建立地质部门自己的降雨监测点迫在眉睫。

5、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实践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第2篇

关键词:复杂地质;预防;煤矿地质灾害

我国能源有70%以上取自煤炭,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煤矿灾害的发生已严重制约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煤炭开采不仅受到地面地质自然灾害的威胁, 更严重的是还遭受井下各种灾害的威胁,无论从灾害的经济损失, 还是从死亡的人数看,煤炭行业均占全国灾害损失的 1/10 以上。

复杂地质环境是引发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条件,一般情况下,复杂地质环境的结构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地质内风险发育的机率非常大,不利于地质的稳定性。复杂地质很容易受到地层性能、外力、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坏性较大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地质的稳定分布,同时增加了地表活动的风险性,体现了复杂地质的危险性。

1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地质灾害分析

复杂煤矿地质条件,是指岩浆岩侵蚀煤层严重,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极不规律,呈鸡窝状,厚度变化大,多数不可采。因此,更好的开发利用有限煤炭资源,安全回收现有的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是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

地层、岩相等构造中含有比较剧烈的运动,如:断块、沉积等,对原有的地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引起了明显的地质灾害。结合复杂地质的表现,此类条件下最为常见的煤矿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1.1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煤矿地质中最常见的灾害,地面塌陷的直接影响因素是采空区。煤矿采空区中,暴露了大面积的地质面积,干预了地面的稳定性,再加上采空区安全防护的水平不足,即会引起大规模的地面塌陷。煤矿复杂地质中的地面塌陷问题,还受到岩石力学的影响,如:振动、渗透,都是引起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煤矿地质中的地面塌陷,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对周围的环境、土体以及生活区有明显的影响,降低了地质结构的稳定性[1]。地面塌陷是煤矿地质灾害中的主要表现,不仅破坏了煤矿安全开采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煤矿开采的经济效益,很容易引发风险事故。

1.2 煤与瓦斯突出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开采,很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此项地质灾害发生在一定深度的煤矿开挖中,集中在断层、褶皱等地层位置,煤与瓦斯突出风险发生时,有明显的征兆,降低了煤矿开采的安全风险,可以保护人员安全。煤与瓦斯突出中,复杂地质条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增加了煤矿开采的风险性。

1.3 矿井突水及淹井灾害

煤矿开采地层中的地质复杂,即可降低煤矿地层的稳定性,促使地层中出现诸多风险性因素[2]。例如:煤矿所处地层中,含有大量的断层、岩溶等复杂地质,在多雨季节内,复杂地质在煤矿开采区囤积大量的水,导致矿井失去了正常的排水能力,形成了矿井突水及淹井的灾害,严重威胁了煤矿作业的安全性。

2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

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从断层多少、褶皱大小和数目、火成岩侵入情况等方面分解若干指标,划分为简单、较简单、较复杂、复杂、极复杂五个类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地质灾害,具有毁坏性的特点,结合复杂地质条件,针对煤矿地质灾害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2.1 地面塌陷的预防措施

煤矿地质灾害中,地面塌陷的预防措施,主要围绕治理地表下沉、沉降等问题展开,合理保护煤矿开采的环境[3]。上文中表明,煤矿中地面塌陷的直接原因是采空区的影响,所以采空区,提出预防地面塌陷的措施,落实“采注采”的方法,先在煤矿作业区域中开采中窄条,用于充当煤矿工作面,全面控制地层岩石的变化,维护地表的平衡,在此基础上,填充开采的窄条,预防采空区内的岩石发生断层,确保采空区稳定后,再开采剩余的宽条部分,规避煤矿开采中潜在的塌陷风险。

2.2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中的预防措施,需要明确此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征兆,如:煤矿地层构造紊乱、地压过大、瓦斯涌出异常等,一旦煤矿开采中出现此类征兆,表明有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征兆,此时需要采取治理措施,快速疏散煤矿作业人员,保护煤矿作业现场[4]。煤与瓦斯突出预防中,应该严格按照煤矿作业的规范安排开采工作,杜绝煤矿开采现场潜在风险。

2.3 矿井突水及淹井灾害的预防措施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矿井突水及淹井灾害的预防措施有:(1)防: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提前做好防水的工作,预防矿井突水灾害,进而预防淹井灾害;(2)堵:当煤矿矿井面临强降水时,应加强堵水控制,以免矿井积水,提高煤矿现场的堵水能力;(3)疏:及时疏通煤矿矿井周围囤积的雨水,采用疏导的方式将雨水引流到安全的地方;(4)排:在煤矿施工现场设置排水系统,主动排掉矿井中的水,保护矿井安全;(5)截:配合矿井堵水,将雨水拦截在安全的位置,避免雨水流入到煤矿现场。通过上述方法,提高煤矿矿井安全的管控能力,解决复杂地质条件对煤矿地质灾害的影响。

3 结束语

复杂地质是预防煤矿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因为复杂地质本身风险性高,所以增加了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难度。在预防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地质灾害时,还要结合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便于治理复杂地质条件中的灾害,加强煤矿工程的保护力度,改善地质条件,以此来降低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提高复杂地质的稳固性。

参考文献:

[1]陈伟.常见地质灾害预防措施[D].成都理工大学,2011.

[2]刘刚锋.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危险性[D].长安大学,2010.

[3]吕孟懿.奉节县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状况调查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

第3篇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秀山县科协成立了以主席为组长,单位班子成员、乡镇(街道)科协主席、各协(学)会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科普宣传领导小组,落实一名专职副主席具体负责此项宣传工作,组织科协系统开展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科普宣传,要求各基层科协要成立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服务队,负责对辖区内的人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制定方案,广泛宣传

第4篇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勘察技术;地质灾害;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246

0 引言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幅员辽阔,地质情况错综复杂,自然地质灾害较多,经过实际与理论综合分析,我们得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地下水的变化。为了减少灾害的发生,我们就要对地下水文情况进行科学的勘测,在勘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选取合理的勘测技术,确保勘测的有效性,保证勘测数据可靠、分析过程科学合理、计算准确无误。

1 地下水勘查的重要作用

1.1 地下水勘察是地质勘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勘察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很多地质灾害都是由于岩体对地下水的影响而导致地下水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而且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联系很紧密,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互相制约。但是地下水勘察在实际工作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地下水勘测的重要作用,影响了地质勘测的效果。

1.2 地下水对岩体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地下水情况的变化会对地层岩体运动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岩体运动的情况也是地下水状态变化的一种反应,严重之时,可以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改变。对于一些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地下水的勘察更显重要,通过地下水的勘察可以增强对地层岩体相关情况的判定,增强防灾能力。

2 地下水资源勘察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1)地下水水位对勘察的影响。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对地下水勘察影响很大,我们在实际勘察过程中,要根据地下水水位的相关情况得出地下水勘察数据[1]。主要体现在地下水水位最高值、地下水的排泄和补给渠道、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联性等几方面,然后分析得出地下水水位变化的情况。

(2)地质情况对地下水勘察的影响。由于地域的不同,勘察时所面对的地质情况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地质状况成为了影响勘察的重要因素。比如说岩层的性质和结构、地质运动的整体态势、岩层的分布情况等等,这都会对地下水勘查产生一定的影响。

(3)自然环境对地下水勘查的影响。自然环境包含的因素较多,但是影响较强的主要有当地的降水情况、河流情况、地形情况、气候条件、水文特点等等几方面,这都会对地下水的水位、排泄和补充等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地下水勘测时要注重这几方面的影响因素,提高勘测数据的可靠性。

3 我国地下水资源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

(1)地下水资源勘察^程中的参数测量技术。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是整个测量工作的第一步,也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首先就是要选用技术先进、精确度高和性能良好的测量设备,严格按照测量标准进行参数测量;其次是在测量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设备使用熟练,操作规范;第三是测量方法。主要有抽水、注水、压水、渗水、管井回灌、连通和弥散试验等,还有就是对水流方向、流量和流速的测定。(2)地下水勘测过程中需注意的关键环节。地下水水位测定时,针对多层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测定和静止水位测定两种情况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测量方法。首先是多层地下水水位测定之时,必须制定有效的止水措施,在测定过程中要进行目标水位与其他含水层之间的分隔处理,消除其他含水层的影响,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是静止水位的测定。在测定之时一定要保证地下水位的稳定性,给予其一定的渗透时间。除此之外,如果在水位测定时使用泥浆钻进法,还要保证测水管进入水层的深度达到200mm。(3)地下水流动情况的测定技术。地下水流动情况的测定主要包括流速、流向和流量等方面,这也是地下水勘查时的主要环节。首先就是对地下水流向的测定。地下水流向的确定要通过几何方法来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对各个测量孔中的水位进行及时的测量和记录[2];其次是对流速的测定。在实际勘查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批示剂法、充电发等方法进行流速测量;第三是流量的测定。流量测定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直线分割法、演算分析法、曲线分割法等方法。(4)渗水试验和注水试验的技术要点。渗水和注水试验是测量过程的主要环节,测定过程应该在钻孔或者度坑中完成。对于一些试验深度较大的测量坑或者测量孔要使用钻孔法,而对于度坑法则是在砂土、粉土和粘性土测定过程中应用较广。测量时,对于不同的土质测定要求也存在差异,比如说砂土或者粉土在测定时要使用试坑单环法,粘性土要使用试坑双环法。(5)抽水试验的技术要点。首先是抽水试验测定的准确性受渗透系数的影响,所以必须保证系数在规定范围之内;其次是抽水试验的次数。抽水试验的次数要保证不少于三次,而且最大降深不得超过设计水位降深;第三是测量时标准要统一。测量过程中的方法和设备要保持相同,然后才能确定水位稳定标准。(6)压水试验技术要点。压水试验操作主要按照以下三方面来进行。第一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的整理,确定试验孔的位置;第二是对岩层的渗透性、开始压力和最大压力进行综合确定,明确压力等级;第三就是透水率的计算可以根据压力和压水量间的关系得出。

4 结束语

地下水勘察是地质勘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对地下水勘察技术科学掌控,并在使用的过程中消除影响因素,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地质结构和自然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在测量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测量方法的选定,为地质灾害的预防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城镇规划 防灾 评价 研究

[中图分类号] P3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38-01

一、引言

城镇防灾建设是保证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城镇的规划当中,需要对防灾减灾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对相关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可以有效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降低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并减少相关生命财产的损失。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向城市的转化不断加快,各个城镇建设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土地部门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对于城镇规划当中对于相关灾害的评估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在用地规划、建设规划、地质水文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对土地适用性、防灾性进行严格的规定与要求。随着相关政策与规定的施行,我国在城镇规划工作当中对于建设用土地的防灾减灾功能评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5.12”大地震和近几年泥石流和地陷等地质灾害发生后,城镇建设规划中对防灾抗灾建设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一个完整的、协调的防灾系统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凸显。 我国幅员广大,地质环境复杂,各地都具有自身的地质特点。针对地方地质环境特点做好城镇防灾建设,有助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对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防灾评价工作的分析

在城镇建设当中,建设用地所能遭遇的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水、地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部分地区还可能遭遇滑坡灾害。在进行灾害评价当中,要针对各地的不同环境影响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在城镇的规划建设中,要利用相关灾害评价的数据,作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提高城镇建设规划的合理性。灾害评价工作由于评价部门以及评价方式的不同,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也有所差异,数字表达、定性表达都是灾害评价结果表达的方式。城镇在进行规划当中,要考虑实际城镇土地的特点以及性质,结合城镇工程的需要,建立合理的标准。现阶段对于城镇规划中,建设用地的防灾评价主要以城镇的自身需要出发,对城镇防灾的适宜性进行保证,从常见的地质灾害以及影响进行分析,进行系统化与体系化的评价。城镇中,灾害对于城镇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防灾评估时,要对建设用地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进行更好的规划,解决城镇建设中宏观规划与微观建设的协调和联系。

三、城镇规划建设用地防灾评价技术

在进行地质灾害分析中,首先要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利用相关评价方式,在城镇建设规划中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例如地震、地陷、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影响与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经验判断法、综合指数法、极限条件法等多种方式。在防灾适宜性分级中,要对项目的重要性、建设用地的重要性、土地防灾性进行分级的评估。在进行层次分析时,要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权重计算的方式,将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并且排序,通过合成形成最终的综合评价。

在对于城镇规划用的防灾性评价时,要制定合理的评价范围与技术标准,确定评价的目标与目的。对于相关资料进行严格的收集,保证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对用地的用途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确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在进行适宜性评价之后,对于城镇用地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效率。只有保证技术标准符合城市地区对灾害的抵抗能力,才能使相关建筑在出现相应灾害时,具备良好的灾害抵御能力,降低生命安全与财产的损失。

对于部分地区,在地质勘探工作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专业人员对类似场地情况进行了解和数据采集,利用相关的理论以及概率计算方式,建立函数模型,对场地类别进行统计,最后根据地震信息、现场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现场分区,并且对于强震地面的断裂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估,利用概率评价模型,对地震活动进行分级,最后得出防灾评价结果与防灾评价分级。合理的分级制度可以提高防灾评价工作的应用效果,并且提高重点建筑的整体安全性,保证城镇建设整体规划良好的进行,从宏观上与微观上统一协调。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先进的设备,提高防灾评价工作的技术含量。采用GIS技术,建立地质灾害管理的系统,通过对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采用定位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清晰的表面各种灾害的影响。采用先进的制图系统,可以根据GIS数据,将观测与处理数据进行可视化的输出,同时结合数据库技术,对于防灾信息评价进行存储,并且进行实时的调用,通过相关的3D技术计算与显示,客观的显示出防灾评价工作的结果。目前,GIS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采用GIS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防灾评价工作中数据获取的速度与准确度,在数据的输出与处理上,利用成熟的理论以及方法,对于自然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测,并通过计算的结果对于城市现代建筑的标准进行验证,保证既定规划标准符合城市的实际地质情况,为城镇规划建设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6篇

一、全县地质灾害灾情和年灾情预测

地质灾害种类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我县地理位置属丘陵地带,多年没有发生,多以预防为主。在汛期(月)期间,暴雨频发,极易造成地质灾害。

据气象部门预测,年汛期全县降水量580mm,比去年同期1000.4mm有所减少,但仍存在局部地区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可能。受降雨和洪水的诱发,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随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加强预防,避免灾害发生。

二、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区域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区域如下:

(一)公路两侧因修路造成陡峭的边坡。

(二)各矿山企业因采矿造成不稳定的边坡。

(三)居民、学校附近的山崖、边坡。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住建、水利、交通、地震等部门健全完善本行政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抢险救援措施,充实应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预警报警系统。重点地质灾害预防地区的乡镇、重要基础设施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做好相关的物资准备。发生险(灾)情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群众,开展调查和防治工作并及时上报。

(二)进一步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健时期,县国土资源局要一如既往地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要把防灾责任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二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制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三要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四要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扩大的覆盖面,增强时效性;五要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落实各项防灾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能力。

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和不可预测性,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系,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县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求。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灾害发生时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开展救援工作。

(四)加强宣传,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要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和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要重点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知度,增强临灾自救和互救能力,为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五)加大监管力度,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发生。

县、乡镇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就严格依法管理,切实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内容落实好。要加强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引发地质灾害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三同时”制度,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

(六)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需的资金。

县、乡镇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检查和群测群防等工作的需要。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安排必需的应急搬迁、应急治理经费,防范于未然。

第7篇

****共有滑坡体、泥石流、崩塌灾害点28处,其中省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为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体系,提高我镇地质灾害抢险处理能力,避免或尽可能减轻灾害的损失,切实做到有备无患迅速准确、有序有效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度汛,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进行修订,本修订预案适用于我镇境内滑坡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一、目标任务

今年我镇地质灾害抢险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属地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坚持“防、抢、撤”相结合,夯实责任到人,形成完善的防灾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已确定的28处地质灾害点安全度汛,其中大型8处(包括省级重点滑坡体5处),中型9处,小型11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一)西北沟三组学校屋后泥石流

(1)泥石流简介。西北沟三组学校屋后泥石流左起学校上梁埂,右起大沟槽,长300米,宽200米,深3米。居民及学校集中居住在西坡根下,居民区的北部有一条小支沟从山中流出,沟口狭窄,沟很陡,沟内直至半山腰均为石坎梯田耕地。2000年坡面崩塌物及泥石流冲毁沟内梯地,冲积扇前锋已达村边,属沟谷型泥石流。

(2)、危及范围

该地质灾害点威胁住户19户191人(其中完小1所,师生136人),75间房屋,耕地70亩。

(3)监测方式

主要监测降水量大小。主要诱因为高强度降水,危险性标志为降雨强度变化。

(4)、防范措施

①、成立抢险组织机构:镇联村领导负责人李敏,包村干部负责人邵强;村支书颜昌美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抢险组织指挥。现场监测责任人陈斌、王兆印;王兆印为信号员,同时负责筹集防灾物资并负责存放和保管。

②、一旦出现险情,立即预警信号,确定以紧急锣声为撤离信号。

③、撤离地点和路线:确定向泥石流右侧的亮子沟口安全地带撤离。

(二)西北沟朱家大院子滑坡体

(1)滑坡体简介

滑坡于西北沟内1km处左岸斜坡上,左起老虎沟后梁,右起沙档北沟口对面梁埂,长200米,宽300米,深2米。公路从左岸斜坡坡脚下通过,公路坎上为居民点。2000年8月17日连阴雨天发生长150m,错坎高3m的裂缝,滑坡体上3间房屋倒塌,8间房屋变形,石坎垮塌。

(2)危及范围

该灾害隐患点威胁28户126人,房屋130间,耕地30亩。

(3)监测方式

采用大地变形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及宏观地质调查。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和人类生产活动,危险性标志为裂缝活动。

(4)防范措施

①、成立组织机构:联村领导负责人李敏、包村干部负责人邵强;村主任蔡略宝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抢险组织指挥,朱普学为监测人,经常检查巡视;蔡略宝负责筹集防灾物资木桩、编织袋、砂石,朱普学负责防汛物资的存放和保管;信号员为朱普学。

②、一旦出现险情,立即预警信号,确定以锣声为撤离信号。

③、撤离地点和路线确定向滑坡体对面的北沟撤离。

(三)金星村三组木沟泥石流

(1)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位于金星村木沟,木沟下部段河床宽阔平坦,沟内修了石坎梯地、仅在沟北坡根修了仅能流水的水沟。人家居住在沟内**和进沟1.5km以上的沟道两边斜坡上。此泥石流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逢大雨即发生活动。泥石流沟长3km,泥石流汇水面积2.5km2,沟坡降240‰,沟内流向200°。属中型沟谷泥石流。

(2)危及范围

威胁泥石流右侧及沟内11户38人,34间房屋,65亩耕地。

(3)防范措施

①、组织机构:乡包村干部负责人王辉:村主任鲁荣安为第一责任人,纪昌忠为监测人员,雨天监测、汛期24小时值班,随时提供险情信息,信号员为纪昌忠;汛期必须日夜值班,随时提供险情信息。

②、一旦出现险情,监测员立即报告责任人,并立即预警信号,确定以紧急哨声为撤离信号。

③、撤离地点和路线:一旦险情发生,沿陈先毅上院撤离。

(四)大河村二组大沙挡滑坡体

(1)滑坡体简介

大河村二组大沙挡东起至梁梗,南至河边,西至梁梗筋,北至山脚,长300米,宽400米,深1米。

(2)、危及范围

危及23户157人,房屋80间,耕地35亩。

(3)、防治建议:由村上负责尽快将坡脚住户在汛期撤离至安全地点搭建帐篷。

(4)、防范措施

①、成立抢险组织机构:联村领导张斌,包村干部负责人樊栋林,大河村村支书樊鹏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抢险组织指挥,落实现场监测责任人张彩霞、叶涛雨天监测巡视;信号员张彩霞、叶涛;汛期必须日夜值班,保证汛期期间信息畅通。

②、一旦出现险情,立即预警信号,确定以紧急哨声为撤离信号。

③、撤离地点和路线:确定向滑坡体左侧陈家湾安全地带转移。

(五)磨沟村二、六组周家坡滑坡体

(1)滑坡体简介

磨沟村二、六组周家坡滑坡体东起至河沟,南至柏树梁梗,西至大梁,北至大槽,长1200米,宽1000米,深2米。

(2)、危及范围

危及33户151人,房屋133间,耕地140亩。

(3)、防治建议:由村上负责尽快将坡脚住户在汛期撤离至安全地点搭建帐篷。

(4)、防范措施

①、成立抢险组织机构:联村领导**昌富,包村干部负责人宋奇富,磨沟村村主任操世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抢险组织指挥,落实现场监测责任人操世主、**怀玉、操和文为雨天监测巡视;信号员**怀玉、操和文;汛期必须日夜值班,保证汛期期间信息畅通。

②、一旦出现险情,立即预警信号,确定以紧急哨声为撤离信号。

③、撤离地点和路线:确定向屋后梁和枫沟口安全地带转移。

(六)**村四组桑树梁滑坡体

(1)滑坡体简介

**村四组桑树梁滑坡于**村四组,于2010年8月发生裂缝20厘米,深度2米。该滑坡体是在2002年集体改良土地取土留下的土坎。

(2)危及范围

危及坡脚3户11人,房屋7间(其中二层楼一座)。

(3)防治建议:由村上负责尽快将坡脚住户在汛期撤离至安全地点搭建帐篷。

(4)、防范措施

①、成立抢险组织机构:联村领导石宏安,包村干部负责人曹忠,**村村主任宋奇益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抢险组织指挥,落实现场监测责任人童声祥为雨天监测巡视;信号员童声祥;汛期必须日夜值班,保证汛期期间信息畅通。

②、一旦出现险情,立即预警信号,确定以紧急哨声为撤离信号。

③、撤离地点和路线:确定向蔡克强院子安全地带转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镇政府成立应对地质灾害指挥部,镇党委书记王维政同志兼政委,镇长宋登魁同志任总指挥长,黄涛、李同平、方久峰、石宏安、**昌富、李敏、张斌同志任副指挥;郭立斌、周衍玉、周万明、王磊、朱武、吴子怀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检查督促各村各单位预防地质灾害措施,任务落实情况;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处置灾情。指挥部下设工程抢险组、医疗救护组和卫生防疫组、紧急救援组、治安保卫组。

1、工程抢险组:组长由镇长宋登魁同志担任,以镇防汛突击队成员为主,租赁挖掘机、农用车负责抢挖滑坡山石,抢救生还人员,抢保财产,修**路等。

2、医疗救护组和卫生防疫组:组长由分管卫生的副镇长担任,卫生院干部为成员,负责抢救伤员,喷洒消毒剂,帮助受灾地区防止传染病流行,监测饮用水水质和食品卫生。

3、紧急救援组:组长由镇长宋登魁同志担任,民政、财政干部为成员,负责调配救济物资,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做好群众安置。

4、治安保卫组:组长由镇派出所长担任,派出所民警和交警为成员,负责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交通安全,确保道路畅通,加强宣传法律法规,加强巡逻,做好受灾区域治安管理,保护抢险顺利实施。

(二)严格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完善值带班制度。为确保全镇上下信息畅通,做到有险即除,镇政府完善值带班制度,由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总带班,带班分别由副科级以上领导担任,值班每班2人,每班时间为1天(早8:00至次日早8:00),依次类推。各单位、各村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各监测点监测人雨期必须加强监测巡视,随时提供险情信息。

(三)履行职责,严明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