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师的创新精神范文

时间:2023-05-16 15:31:31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的创新精神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师的创新精神

第1篇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桶水的内涵应有新的发展、新的要求。仅就写作教学方面来说,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系统的文体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与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把创新思维的方式与途径传授给学生。

应试教育下,教师一直被学生当作活的教科书,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学习往往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传授。教学方法大都是“满堂灌”,而当知识经济到来时,学生可以借助诸如因特网之类的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了解到大量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知识,甚至是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获得最好的老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转变自己的职能,在指导学生的写作时,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做好学生作文创新的阶梯,教师自己先得有创新精神。那如何使自己的“一桶水”活水不断呢?首先,教师要不断努力,坚持自学进修,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吸收更新的知识、理论。语文老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对而论,更应该是阅读面最广泛,知识最渊博,思维最具创新性。在作文指导时能够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就应多读多看,从专业的到其他方面广泛涉猎。我们除了向前辈、同辈、书本学习之外,还要向网络学,向社会学,特别还要向学生学,学习他们敢于想象的勇气和胆识,学习他们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其次,要强化“授已以渔”的意识,我们在作文的备课、讲课、批改时,在吸收原有方法合理内核时,要不断打破一些常规,运用一些最新教育理论、教育手段来教学。总之,时刻要有“创新精神”的意识。

二、教师的宽容与尊重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土壤

有人曾作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调查,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对一个圆形展开想象,结果发现,年龄越小的学生,想象内容越丰富而形象,大胆而奇特,年龄越大的学生却相反。这个结果表明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有想象力,且年龄越小,所受的束缚越小,他的想象就越大而奇特。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中产生的奇特想象,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火花,采取宽容、尊重的态度,多加呵护,多加扶持,尽管它还很幼稚,甚至荒唐不可思议。否则学生在写作时刚刚展开的想象翅膀将会被折断,所迸发出来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将会无情地浇灭,少年儿童那晶莹剔透、天真无邪的童心将会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陶行知曾谆谆告诫我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轻视中有爱迪生。让我们真正从“育人”的高度出发,对学生的作画面发展、终身发展负责,容纳学生的奇思异想,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小心翼翼扶持这些幼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双翅,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三、教师创新的理念和教法是学生作文创新的翅膀

第2篇

[关键词]创新精神;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方式创新

教师的创新精神是指教师要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墨守成规,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上有所创新。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新时期教师。

一、教师创新精神的表现

1.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所谓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直接影响到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背得很牢,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高。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创新呢?首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全放在教材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内在需要的培养与激发,引导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对科学和事物充满好奇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其次,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更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定会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需要。

2.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就是教师的教学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础知识,也要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内容改革是时展的需要,教学内容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要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如果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已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那么这个学生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呢?教师应在教材使用上、教学内容改革上发挥作用,清楚地认识什么样的知识是社会需要的。

3.教育方式的创新。新时期的教育方式也要创新,要培养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教师的尊严,但现在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教师只有改变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和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保证。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赏识学生。教师要有一定的尊严,但不等于学生就没有尊严。某些老师认为自己是老师就高学生一等,对自己的错误不能正确面对,这样只能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二、教师创新精神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1.提高认识,与时代同步。教师对教学要富有激情,“敬业”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崇敬。高度的敬业精神,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可以说,对教育事业爱得越深,为之献身的动力就越强,从而表现的创造才能也就越充分。选择教师职业意味着奉献,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教师发挥创新性的前提。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就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地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

2. 完善自我,不断学习。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教师的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知识、经验、智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学习就很难使自己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当务之急必须充实自己,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首先,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其次,教师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提高,不断学习。在任何科目教学中,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念,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所准备,并帮助、指导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作为教师,一定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停止创新,只要教师对教学用心,就一定会有创新!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幼儿园教育阶段,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创新精神成为幼儿园创新教育的重心,幼儿期对儿童的创新精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是科学而又有必要的。实施创造性教育,有利于满足创造型学生的需要可以使创造型学生如鱼得水;教师多偏爱与自己心理类型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并且极力用自己的心理类型塑造学生,创造型教师理所当然的欣赏学生的创造性,并极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创造型的学生不但不会受到压抑,反而会有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幼儿教师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素养对幼儿的创新意识具有显著的启迪作用,对培养创造型人才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首先,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形式,在唤起幼儿创新意识中起到暗示和启发的作用。

在各项活动中,教师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教学片段,通过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及同种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都能有效唤醒幼儿的创新意识,启发幼儿的创新精神。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机会。”幼儿在动手实践中,由于处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会激发起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变成了现实,从而使幼儿看到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如:在语言的续编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的续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情节或结果,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寻求多种答案,展开多元思维。幼儿经历了这种不断标新立异的过程,在他的意识形态中就有了初步的变化、革新、求异的萌芽,并且也逐步学会把自己的创造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和灵活利用废旧物联系起来。同时孩子们也能理解到老师对此类活动的支持和赞许,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自然、自信的主动去“重塑”、“变革”、甚至“创新”,这也在幼儿的意识中初步埋下了创新精神的种子。

其次,有创意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幼儿创新精神得以成长的基地。

幼儿有了朦胧的创新意识,还必须要有适当的机会使幼儿的创新精神得到成长与促进。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有意识的给幼儿提供锻炼的“场地”,让幼儿通过实践感知、证实自己的创造能力。初步树立起敢于大胆创新的自信心。例如在一首练习曲中,教师设计了师生对唱的情节(师)公鸡唱歌(幼)喔喔喔(师)公鸡唱歌(幼)喔喔喔,待幼儿熟练掌握后,教师就可以问幼儿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幼儿答小羊、小牛等)教师顺势引导:“好,我们把小羊请到我们的歌声中吧!”于是歌词的主人公变成了小羊,小朋友们过渡自然的用“咩咩”的唱词跟教师对唱起来。同样孩子们还会争先恐后地例举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并邀请大家一起唱出来。在语言创编活动中,要求幼儿创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句子,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创编舞蹈动作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让其他幼儿跟着学,久而久之,孩子们理解了这种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方法,就知道怎样去创编了。同时他的创造自信心就会更强,在今后的创造性活动中会显得更有勇气。

第三,营造自由、安全的活动氛围是幼儿创新精神茁壮成长的必要心理条件。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儿童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因为在心理安全、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愉快、思想高度放松、能与环境主动积极地交互作用,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象,允许他们产生与自己、与同伴、与成人不相一致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努力将其表达出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幼儿的早期智力是重要的,而促使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因素应该说更重要。

为使幼儿的创新精神能在我们广大教师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得以茁壮成长,教师必须注意处里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尽可能的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幼儿参加民主对话与民主讨论,使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愿望,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二是活动中对幼儿评价客观公平,以激励为主,教师应有意识的避免对幼儿进行消极或有谴责性的评价,以免使孩子产生情绪与心理压力,导致不良心理反应。

第四、教师的儿童创造理念是儿童创新精神得以持续有效培养的导航。

第4篇

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创新型的教师,就难以有创新型的学生。那么,创新型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1、教师应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品质必不可少。试想,一个没有事业心、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怎么能够了解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又怎么能谈得上培养他们创新精神?不热爱学生就无所谓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更谈不上重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培养。

2、教师要有优良的个性品质

它包括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心、不迷信权威的自信心、与众不同的独立性、寻根究底的好奇心、顽强的意志力与勇于冒险的精神。进取心是创新的动力,自信是创新的开端,独立性能排除创新思维活动中往常的干扰,冒险是创新的尝试,意志力是创新成功的保证――以上是一个创造者必备的心理品质,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师更应具备。

3、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E・L・泰勒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见解。”它通俗地说明了知识和经验对于创新活动的作用。所谓广博的知识,就是既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方法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涉猎多门学科知识。同时,创新本身也有它的理论、规律、方法和原则,创造者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师更要掌握。另外,创新活动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4、教师要有很强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创新理论、创新教育、创新活动等都是非常年轻的问题。因此,创新本身就存在着需要不断完善的内容,不断完善就意味着研究、探索、实践,特别是承担实施创新教育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创新的理论、原则、规律、方法就更要深入研究。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与科研能力两个方面都很薄弱的话,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是一句空话。

5、教师要有较强的求知欲与自学能力

创新教育是教育科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科学,它具有跨多门学科并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联系的边缘科学性质,是一门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直接为教育服务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所以,求知欲与自学能力不是很强的话,对于这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就不可能作较详细的了解,没有创新的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创新的原则、方法和规律,何谈创新教育?

二、影响教师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整体横向比较具有很大的提高,但个体纵向比较,教师素质提高得并不理想,仍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是一片空白,这一点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是很清楚的。那么,影响教师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通过了解发现:

1、领导和教师自身的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大部分教师的观念没有更新,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以考试分数的多少来衡量教师工作,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基础知识学习而轻实践活动。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以读、背、作练习为学习活动。结果,创新教育对于领导来说是口号,对教师来说只是时髦的名词而已。

2、教学管理僵化,教学评价存在片面性

在教学管理的问题上,目前有很多学校是不利于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学常规管理框得过死,过于僵化,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有的还细到作业批改打“√”要对齐等;有的管理只在个别环节上下功夫,看备课规范与否,规定页数、格式等,至于备课中是否有创新手段与方法从不过问,或只看考试成绩高低,而把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忽略了。这样就导致教师备课机械重复,讲课照本宣科,没有处理课堂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的心理准备。于是,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创新愿望,熄灭了多少创新的火花。

3、教师继续教育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国家做了较详细的具体规划,但基层落实偏差较大,有的甚至借机谋取利益。同时,教师的本职工作与培训学习存在着一些矛盾,“两不误”很难做到。因此,教师培训是培训单位搞形式,参训教师搞应付,结果是既耽误了工作,又浪费了人力与物力,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再者,培训单位目标不明确,没有仔细研究参训教师需要什么,弄本教材照本宣科了事;或者请一个所谓的专家搞几堂讲座,没有深入教学一线,没有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或只讲理论不搞实践……这样的培训能提高教师素质吗?

三、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教育观念的陈旧是认识上的偏差,不懂得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创新教育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不仅培训教师,而且要培训有关领导,不仅要让他们了解创新的意义,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创新、怎样实施创新教育,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为创新开创和谐的环境

要培养教师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学校旧的教学管理方式。不要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而要为教师的创新要留有空间。例如:课堂教学管理就不要规定“常规多少条”,否则,课堂教学就框死了――遵守常规,有些课就无法开放,更谈不上创新。又如:课堂教学评估标准直接影响到课的进行;教育科研奖励政策影响教职工积极性……这些都要进行改革,都要倾向于有利于教师创新活动的开展。其次,建立有利于教师创新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创新。

3、大面积开展教育科研实验,提高科研能力

组织教师投入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是提高教师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育技能、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也是锻炼教师的有效途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教育现状,大面积地组织动员教师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开展这项工作时,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既抓骨干力量,又广泛发动,把重点和一般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培训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以达到培养教师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4、系统组织,扎实搞好教师继续教育

第5篇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点,迎接时代的挑战,要求教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人角色,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善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转变,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我们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跟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否则,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教育改革将要面临失败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教师如果跟不上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标准,肯定将会被无情的淘汰。

因此,教师应自觉地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素质,切实地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很好地贯彻这一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育名家有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动、唤醒和鼓舞”。不能想象,“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法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激动,从而能自觉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去。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又何尝不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应该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观,以教学的创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是一句空话。我们教师一定要投身到课改的实践中去,要有接受时代挑战和与进俱进的勇气。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何其的重要。笔者认为,这种观念的转变应该是一种观念的创新,必须要打破“教师中心”的陈旧教学观念,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学习。试问: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积极地探究,你教师的一切劳动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吗?肯定不能。

如笔者在讲授初三《思想政治》第九课第五框“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的内容之前,预先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去调查我们当地的一个全国著名的专门生产儿童用品的民营企业“好孩子集团”,去了解为什么“好孩子集团”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校办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几千名员工、固定资产几个亿、年销售收入几十个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它迅速成长的内在动力是什么?通过调查,“好孩子成长十几年,国家专利几千件”、“全员追求卓越”、“自己打倒自己”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笔者认为这样的一种教学活动,既是一种教学观念的创新,又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这种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将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而这肯定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企及的。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富于创新、积累、总结和提高。做不到这一点,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不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就不利于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书本知识只是一种定论,是一种思维结果,它不体现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书本知识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作为教师,一定要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对于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从而增强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这一思想,正是主体参与性的教育思想,它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曾几何时,学生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给我们带上了厚厚的墨镜,那对展翅欲飞的翅膀给我们带上了重重的桎梏,想要自己去畅游知识的海洋是多么地艰难啊,他们完全成了教师教鞭指挥下的一个个木偶,他们还是学习的主人吗?不是。该是到了还学生主人地位的时候了!“把课堂 还给学生”的呼声,是多么地振聋发聩。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绝不允许教师独霸和主宰课堂。

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协调人,其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学习、体会、交流和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去创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全部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将来学生自己能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当然,教师大胆放手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求教师应有更高超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点。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把课堂当成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这个过程,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思想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将会扼杀学生的灵感,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何谈课堂效益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6篇

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听力是许多学生的英语学习难点,请问:学生应怎样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开展英语听力复习?

■听力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学习过程,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须本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训练原则,在语法、词汇、听力技巧、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操练。听力复习中一定要提高三种能力:一是听懂英语的能力,二是短时记忆能力,三是正确理解的能力。听力训练要注意四个结合:精听与泛听结合、听与说结合、听与读结合、听与写结合。

请您谈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育智慧的体现,更是教学艺术的表现,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新地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引导他们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调控以及对学生学习策略训练时的组织、评价。

请您介绍承担的“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

■本文是我承担的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BE4104)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研究的关键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对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分析作为切入点,研究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中对学习策略的渗透和指导,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题吸纳了市、区重点校教师参加,充分发挥了基层教师的影响力,既有名师,也有骨干教师,教学科研相结合,分层推进,经历了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探索并总结了学习策略指导的原则和方法、规律、模式等,提出了英语学习策略在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综合等不同课型中的指导对策。课题组成员共完成和课题相关的论文20余篇,其中4篇发表,多篇在市、区级论文评审中获奖,多节研讨课在全国或市级活动中展示。

参加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对您开展教研工作有哪些指导和帮助?

■参加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聆听了很多学术界的顶级专家的报告,学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最前沿的教学研究动态,对我启发很大,让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也让我深知,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策略,才能成为教育的主动者。要做一名主动发展的教师,就必须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研中,我始终坚持为教师服务的理念,把教师的发展和需要放在第一位,以引领、服务、指导为准则,发现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并把自己的所学、所思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一线的教师们,让教师在研讨的教研氛围中掌握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科学组合,实现“有效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走在教学的前沿。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精神;培养

教育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才不会觉的乏味无聊,才会提出自己的观点,继而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打下基础。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便是创新教育,历史课程教学也是初中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课程的特殊性,历史课程教学一般都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历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另外,创新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方向。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法

1.进行创新性教学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前提是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要进行创造性教学,教师进行历史课程创新性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放在初中教学的第一位,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历史课程教育的重点内容。

(2)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后,要保证学生在吸收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间接以及建议。

(3)引进国外知名学习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以指导为主的历史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等等。

2.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

新的课改对素质教育有新的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可以进行课上传授以及课下教学等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及其爱好,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教学。课外活动教学一方面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课下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

3.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一个人只有在轻松的学习或者工作环境中,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地营造出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再受到传统课堂规矩的束缚,如果学生对某个历史问题非常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即时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历史知识的印象,继而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创造出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调动起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进行思考与学习。

(2)采用民主教学制度,让学生在学习和讨论时可以大胆的发挥,例如:学生对教师讲述的历史问题有疑问,可以当堂与教师进行讨论,这样学生本身可以对该历史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其它学生也会对该问题加深印象。

(3)教师要与学生拉近距离,保证师生关系一直处于非常和谐的状态,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才会保持轻松的心情来进行历史课程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4.创设相应历史情景

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已经在较多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应用开来,学生在历史情景下学习历史知识,会对历史问题产生非常多的联想,继而领悟学习的历史内容。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设计出相应的历史情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该情景之中,努力地让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5.加强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初中历史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也是进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学校应该加强历史课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即加强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这样才可以起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以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创新性人才的目标。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要与思想道德课程相结合,为培养思想道德良好的学生打下基础。另外,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顺利地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培养出道德良好的创新精神,即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神圣的责任感等等。其次,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历史课程与其它学科进行结合,通过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灌输,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精神,还可以为创新策略的提出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结论

由以上内容可知,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这些措施包括:进行创新性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创设相应历史情景、加强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等等。另外,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与总结,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初中学生打下基础,国家及教育部的素质教育计划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恒新.构建学生主体: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8)

[2]马卫东.试析历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一个误区——兼论历史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J].历史教学.2000(03)

[3]诸灵康.关于加强历史课程创新教育的思考[J].学科教育.2000(02)

[4]何成刚.我的教育观 李晓风老师的实践与探索[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02)

[5]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续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12)

[6]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

[7]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