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5:31:31
序论:在您撰写普通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而护士在疼痛管理中所具有的独特和关键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1 疼痛的评估
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只有对其做出客观定量评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评估应由专门受过训练并熟悉各项评估技术的人员承担。论文百事通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并且手术种类、创伤程度、手术部位和术后天数也影响着疼痛的强度,因此评估疼痛时,既要评估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和强度并记录,还要考虑影响正确评估疼痛的影响因素。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可以提高准确性,减短疼痛管理过程。疼痛评估的准确性与参与管理的护士的可信度和态度相关。医护人员在疼痛处理中值得信任的态度及其令人满意的服务也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积极因素,可较为准确地获得患者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评估。
1.1 视觉模拟评分法:
该方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画一条10cm的横线,一端表示无痛,另一端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请病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在此横线上划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程度。
1.2 口述评分法:让病人自己诉说疼痛程度,按0~10分次序报告,0分时表示无痛,10分时为剧痛。此法比较简单,但是不易发现细微的变化。
1.3 米吉尔(MIGILL)疼痛问答法:即0=无痛;1=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轻微疼痛,病人不舒服;3=疼痛,病人痛苦;4=疼痛较剧,有恐惧感;5=剧痛。
2 疼痛控制措施药物止痛法
2.1 口服给药法:此法是一种患者可接受的易行方法,但镇痛效果不理想,仅适用于浅表小手术引起的轻度疼痛。
2.2 肌肉注射法:此法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但镇痛作用短暂,需反复给药。
2.3 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PCA已在国外应用10余年,发展较快,目前已达较成熟阶段,国内镇痛泵也在逐步推广使用。PCA是采用程序化的注射泵(微量泵),通过静脉内、硬膜外腔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物,来达到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目的,有效率可达91.77%。
2.4 硬膜外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PCEA是通过硬膜外导管直接将药液注入硬膜外腔,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多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的病人。但当硬膜外导管偏向一侧时,局麻药不能很好的扩散,可导致肢体麻木感。
3 术后疼痛护理
3.1 疼痛护理管理现状:
据有关调查,外科术后80%的患者反映镇痛不足,50%以上患者术后72h仍疼痛不止。研究发现,尽管临床镇痛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镇痛效果却不容乐观,如接受PCA(患者自控镇痛)者仍然有75%的患者疼痛等级为5~10分。护士对疼痛知识的了解和对镇痛药物的使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3.2 疼痛的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主动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教会有关疼痛知识,使之掌握自控能力,并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对强烈克制的患者予以鼓励,并让他们,以此转移疼痛。
3.2.2 采用药物止痛措施的护理护士应掌握药理知识,正确应用,对原因清楚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且剂量小,比疼痛后给药效果好;对诊断不明的疼痛不随意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慎用成瘾药物;尽量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解除疼痛的刺激。 论文百事通
3.2.3 一般护理病人摆好舒适,使肌肉放松,肌张力降低,肢体手术的病人应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和疼痛,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情况。对术后病人,护士要认真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妥当。给病人更衣、翻身等操作要小心保护,防止滑脱或扭曲。操作中尽量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术后切口痛一般于2~3d后逐渐减轻,若患者持续疼痛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2.4 预见性护理对手术病人而言,术前是提供疼痛教育的最佳时机。应强调疼痛处理的重要性,识别病人的教育需求,教授病人有关预防、处理疼痛及成瘾等知识,以消除误区。告知病人有责任与医务人员沟通疼痛情况及疼痛处理是否有效,与病人共同确定现实的舒适-功能(comfort-function)目标,即病人能够维持在完成基本康复或生活活动时的疼痛水平,例如:将手术病人深呼吸或移动的舒适-功能目标设为3,超过该水平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缓解病人疼痛。
4 小结
疼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生理反应,常常是反映护患关系的指征,护理人员必须意识到自身在患者疼痛中所起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疼痛也将会日益被重视。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重新认识疼痛,使疼痛患者获得体贴和细心的照顾。
参考文献
[1] 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6-228
[2] 徐建华.老年腹部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9):124
1.1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皋兰县人民医院2014年间普通外科收治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两组进行对比对比研究,对照组18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8例,患者年龄35至69岁,平均年龄51岁。观察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龄37至73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病症,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普通外科护理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为: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在处理护理问题时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护理问题;2)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力,普通外科患者病情具有复杂、多变等特点,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发展情况,容易造成延误患者病情,导致患者康复较慢、失去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信任和依赖;3)护理制度、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外科护理人员工作普遍繁重,护理人员在填写护理日志时容易出现字迹潦草、书写过于简单、病情变化描述不及时等等情况,这样会增加护理风险出现的比率;4)患者在手术后,由于护理不及时或者家属护理不当,容易造成引流管脱落、扭曲等状况,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1.2.2根据以上总结出的风险,笔者建议采取以下优质护理措施
1.2.2.1实施风险管理小组管理制度。将护理人员分成护理小组,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监督执行护理人员护理职责执行情况,准确、及时、有效的评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
1.2.2.2明确制定各项护理内容及要求,发现不当护理操作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鼓励、惩罚并行的制度。对于不当的护理操作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督促护理人员细致工作。对于优质的护理工作,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督促护理人员不断进步。以确保管理制度顺利执行。
1.2.2.3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护理人员高效、熟练的完成护理任务。及时分析医疗纠纷出现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用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同时,按时查房,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医患关系。
1.2.2.4做好病房基础护理工作,确保病房处于合适的温度、湿度状态下;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督促患者家属保持病房内的卫生及通风;保证病房安静,无喧哗;认真执行病房探视制度,说服患者家属尽量减少探视人员数量和次数,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休息环境及恢复环境。
1.2.2.5合理排班,保证护理人员休息及工作时间,确保护理人员不疲劳工作,并且,保证急诊等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调动需求。根据护理人员年龄、护理水平、护理技术、护理经验等条件合理安排搭班配合,让有经验的护士带新护士,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1.2.2.6普通外科手术中,监控手术情况,防止手术发生意外。术后明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严格执行方案的同时,灵活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1.3优质护理措施效果判断
采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评分。
2.结果
笔者在对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0例,沟通不良0例,突况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沟通不良3例,突况4例。可见,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
3.小结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科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急诊患者456例,男251例。女305例;年龄4~93岁。其中腹外伤56例,消化道穿孔43例,肠梗阻106例,急性阑尾炎186例.急性胰腺炎15例,急性胆囊炎50例。
2护理
2.1一般心理护理
2.1.1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患者就诊时一般都求医心切,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救治。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主动询问患者的不适,关心患者的痛苦,尽快为患者安排床位,及时请医生为其诊治,使患者感到亲切与温暖,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2.1.2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可以赢得抢救时间,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可以起到支持的作用,使患者感到可靠、安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术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2.2抢救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腹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普通外科的急诊患者中腹外伤占有很大的比例。患者带有伤口且伴有出血或脏器流出。不但焦虑甚至感到恐惧或者有濒死感。这种心理状态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患者生命活动的终止或缓解急性期的症状。要求护理人员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安慰体贴患者,不要让患者看到自己的伤口,要迅速止血、包扎、固定,等待手术,并让其家属呆在患者身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赢得抢救时机。
2.2.2急腹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各种原因的急腹症是普通外科急诊患者中比例最大的。这类急腹症的患者一般入院时腹痛剧烈.难以忍受,特别是消化道穿孔和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入院后迫切地要求止痛,这时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尽快地明确诊断,并耐心地说服患者不能随便应用止痛药,因为有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要适时地鼓励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2.3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认知不够,多伴有紧张、焦虑、容易激动、不冷静等消极情绪,对治疗有可能会不信任或着急不理智,护理人员应该理解家属的心情,在救治的同时要及时与家属沟通,及时汇报抢救结果,取得家属的信任与合作,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方案。
2.4为患者提供优良舒适的就医环境患者入院后由于疼痛的刺激可能休息不好,所以护理人员要给其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保持舒适的温度及湿度,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普通外科;患者;心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68-01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某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共对120例外科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6-75岁,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50例,中等教育41例,初等教育29例,职业:职员26例,工人44例,农民22例,学生7例,个体劳动者11例,干部8例,其他2例。
2 患者心理行为特点
2.1 情绪不稳定:外科患者一般以外伤、急诊为多,角色的转换比较快,患者很难一下适应角色的转变,这时候发突然得知要进行手术才能救治,由于大手术的压力,使患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经常有震惊、易激动、愤怒、否定的心理。同时,医护人员严肃的面孔也会引起病人情绪上不稳定,另外,病房环境,如气味、颜色、光线、温度等也容易使患者出现烦躁和抑郁的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2.2 恐惧情绪:医院一般有很多不同的患者,而普外科患者碰到这样的场景,更容易加重对疾病的担心,产生害怕感:害怕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害怕面对医生护士及周围的环境和病友等;甚至有患者会在术前一天晚上不能入睡,心跳加快,心情不能平静,这时候就要依靠药物的作用才能睡眠。而在进入手术室时会变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毛细血管收缩变细,这些紧张情绪影响睡眠及进食,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手术及术后康复。另外,患者还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害怕会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为了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解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不失为重中之重。
2.3 负性情绪反应:外科患者大多有皮肤完整性受损伤和需要手术治疗为主,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悲观。焦虑是患者对疾病造成的危害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患者住院,要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医院,要面对一身素白的医生、护士,焦虑情绪往往容易加重。常见的表现有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四肢及全身震颤、出汗、语速急促、声音发颤,在病房来回走动,希望医生马上给予处理等。高度的焦虑不仅会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患者还会因丧失劳动力,或因疾病导致了形象变化,变得悲观失望、独行言寡、厌恶社交,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产生自杀想法。
2.4 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心理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对周围的声、光、温度、湿度、疼痛等容易出现感觉过敏,如怕光、怕嘈杂、怕听到其他患者的喊叫声等,尤其是慢性病人和诊断不明的病人表现更明显。过分注意躯体的变化,对疼痛的敏感,只要发觉身体有一点变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将信将疑,听到别人在低声私语,总认为在议论自己的病情。
2.5 依赖性和退行反应:依赖、退行是住院患者最常出现的行为反应。依赖性增强手术的创伤及术后疼痛使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个性懦弱者依赖性较重。有些患者就会变得对事无主见,自信心不足,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要依赖于别人。此外,术后不愿早期活动,自己能做的事情都依靠家属及护理人员完成。
3 护理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医患与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的一个良好开端。医护人员在这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患者入院后,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护士的言谈举止,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对患者直接产生心理作用,所以护理人员要仪表端庄、热情大方,态度和蔼可亲地接待每一位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并使患者简单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带给患者心理上的轻松与安慰。不要出现“这个问题说了你也不会懂”、“这个你没有必要了解”等语句。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得到患者的信任。在工作中要做到“四轻”: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
3.2 消除患者的恐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实现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不了解,对手术有着极度的恐惧感,担忧手术时、手术后的疼痛、出血及术后效果如何,有无后遗症等。同时患者在患病期间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恐惧心理,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要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生活上要多给予询问和帮助,做好健康宣教。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做到娴熟,要讲求成功率,以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疑虑,减少恐惧。对其将要做的各项检查和治疗以及如何做,都要讲解清楚。一方面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因对各种检查和治疗的不了解而带来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前一日要对其进行心理指导,指导他如何配合麻醉和手术,缓解心理压力。
3.3 做好疾病手术知识宣教,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在患者入院前、手术治疗前后均对手术原发病的发病机理,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预后注意事项进行统一的指导,减少患者在术前对于手术的过分忧虑、紧张及恐惧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介绍本院医生以往成功手术病例,降低者过分的心理暗示。人多多少少都有对发生在他周围的情境有控制能力的需要,医护人员要让患者知道,疾病的康复只靠治疗是不够的,其主要方面还要依赖于患者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持之以恒。战胜病魔不仅靠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靠自己。
4 结果
经过对120例外科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焦虑者降至67.5%,忧郁者降至4.6%。担心者降至56.7%,精神紧张降至37.5%。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4.3%,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为87.6%。基本上在预期间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都感到满意。
5 讨论
总之,疾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心理活动对一个人病体的康复影响很大。,依据现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论,护士应掌握外科病人的心理特点,使手术病人消除恐惧,精神放松,情绪稳定,以最佳心理状态进行手术,了解手术病人可能存在的心理行为表现,才能有助于手术的成功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祁晓梅.择期手术前心理护理效果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2):2098
[2] 兰秀芬,张慧,丁美娟.普外科护士对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及评价.哈尔滨医药,2007,27(3):77-78
1.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由责任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组长等组成,详细规定风险管理小组的具体职责,并按照具体内容实施。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1.2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工作中各项制度内容,如不良事件发生后要立即上报,若不然应采取强制性惩罚措施,针对积极上报者,可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从而有效保证风险管理的落实,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1.3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理论基础培训,锻炼医护人员的具体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其责任感以及法律意识,保证医护人员能熟练相关业务操作。分析近期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明确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每个月组织质控小组进行巡房检查,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责任。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评估护理质量,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1.4做好病房护理工作为了保证病房护理安全,可通过建立醒目的标识牌,提醒患者注意防滑防烫。监控病房的湿度、温度,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的病房环境中,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医护人员严格遵循病房探视制度,尽量减少探视,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有利于患者身体早日恢复健康。同时应该注意保持病房绝对的安静。1.5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根据医护人员的年资以及护理技能水平,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针对人力资源缺乏的班次,医护人员可通过合理安排,保证在突发急诊以及患者人数增加下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减少医疗事故发生。1.6外科手术管理在外科手术治疗时,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监控手术治疗情况,防止手术意外发生。术前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明确患者具体情况并制订合理的护理方案,术前详细检查术中可能会使用到的仪器,并保证安全无菌;巡回护士应提高仪器的操作水平,仔细认真填写护理单;严格实施手术室质量监控,组织定期考核调查,分析手术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提高手术治疗以及护理水平。
2结果
患者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实施前,护理风险事故发生17例,占7.1%;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5例,占2.1%。与实施前相比,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χ2=4.05,P<0.05)。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实施前护理质量满意度为70.8%,实施后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8.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讨论
随着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普通外科医疗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普通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成为医护人员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普通外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普通外科护理安全隐患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
普通外科护理;安全隐患;措施
1普通外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缺失
目前许多医院的护理人员,尤其是涉及外科护理的人员,对医疗法律基本都没有什么概念。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几乎没有完善的法律意识,对医疗事故处理的各种法律及法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甚至对于护理的基本条款和法律知识都了解的不深,这样就相当于将护理工作与护理工作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划开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这也是普通外科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的这种法律意识的缺失,极容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而在医疗纠纷发生后,许多护理人员并不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1.2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薄弱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薄弱也形成了一个普通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在学习护理的相关技能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基础知识混乱,缺少对实践技能的训练。很多护理人员在临床实习时,都敷衍了事,没有认真的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以至于在走进临床工作时,缺少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和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掌握速度也较慢,使护理人员容易在进行外科护理时出现护理失误,严重的还会引起医疗纠纷。
1.3护理人员不够细心
面对普通外科病房中庞大的患者数量,致使普通外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极大,这也导致了普通外科护理人员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倦怠现象,加上又不能够得到应有的福利和休假,使得护理人员失去了本应该具有的责任心和耐心,导致临产护理工作出现纰漏,形成安全隐患。我们经常会看见护理人员随意简化护理的操作流程;当护理所需的仪器发生损坏或出现故障时往往坐视不管;护理人员不会主动对患者提供服务;每日查房对患者病案的记录也是敷衍了事等等,都是由于护理人员不够细心造成的。
1.4护理人员与患者缺少沟通
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中缺少责任感,因此对于患者的护理并不贴心,更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在护理过程中不愿意与患者进行过多亲密的接触,使患者得不到所需的关心和爱护,这使得护理人员与患者以及家属之间,存在的误会以及误解较多。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这种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疏远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不愿意与患者进行沟通,不愿意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不关注患者的身体状态。护理人员与患者缺少沟通也是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
1.5护理人员压力过大
普通外科的特点就是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很大。无形中就增加了普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在普通外科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加班的现象十分常见,导致护理人员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这种过饱和的压力状态会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当中犯本应该能够避免的错误,酿成安全隐患。
2降低普通外科护理安全隐患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2.1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避免安全隐患的首要措施就是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医疗法律常识,相关的医疗政策及条款。熟悉掌握护理过程中每一环节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在护理期间,要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估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还要给予惩罚或者是批评,以促进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避免类似的安全事件再次发生,督促护理人员能够汲取经验教训。通过安全意识的提升,使得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中能够避免犯低级的错误,能够更加认真积极的对待护理工作。
2.2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护理安全及护理效果。所以医院应该不时地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加灵活更加熟练的运用专业技能。而对于专业技能掌握不够扎实的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练习,或者是参见一些专业化、规范化的培养和技能进修,不断的丰富自己,使护理人员遇到安全隐患的突发事件时,能够有能力应付和解决。同时,医院还可以进行相关护理专业技能的比拼,对于获胜者和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赞赏,提高护理人员对于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2.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对于护理人员要不断对其进行人文教育,创新服务理念,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时刻秉承“以人为本,患者优先”的态度,明确“家庭护理”的主张,提倡护理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和交流,主张换位思考,使护理人员对待患者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作为普通外科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给予关注,不仅要关怀患者的身体状况,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多多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同时将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普通外科护理的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的护理病案进行更新,倾听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记录在案,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也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产生。
3总结
在普通外科护理过程中,护理安全性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普通外科护理人员,我们要积极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护理过程中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出现,避免医疗服务中医患纠纷的产生,使得每一个患者都能够享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洪丽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萍.普外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23:96-98.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素质;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79-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工作的进步,普通外科护理工作的职责和内涵获得了极大的延伸,新的护理模式认为,人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的人,身体有疾病、心理有需求、社会有地位、健康有要求。人性化普通外科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要极大地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疾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
1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首先,普通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人格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综合培养。相关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学好相关专科知识,不断拓宽自己在普通外科相关疾病上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能更好地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其次,要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医德和情操,端庄的仪表和优美的体态,和蔼的态度和动听的语言,这些都是构成护理职业形象美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礼仪培训,工作时做到“四轻”: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发现工作中有不足的地方要加以改正。
崇高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是需要细心、耐心、恒心,责任心和爱心的工作。作为普通外科监护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才能更好地与患者家属沟通。较高的沟通能力与技巧,灵活地运用沟通技巧,及时满足家属合理的心理需求,让家属切实感受到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
2加强人性化以及科学化护理
(1)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医疗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诊疗效果,普通外科诊室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每间病房均设独立卫生间、冷热水设施、空调、电视;病室明亮宽敞,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单位整洁舒适。护士站备有微波,可供患者24h使用,使患者如在家中一样方便,为患者营造一种温馨的感觉。
(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外科患者手术前多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人,了解患者的内心,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耐心中肯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其增强信心,让患者以最佳心态面对。与患者交谈多使用礼貌语言,用通俗、简洁、清晰、准确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交谈中护理人员应该面带微笑,认真倾听患者讲述。语言要有针对性、教育性、科学性、通俗性、灵活性,语气宜温和、语调平稳,对家属要加强疏导,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知家属。
(3)准确操作,进行各项操作前要先向患者说明,让患者有心理准备,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准确,操作成功后向患者致谢,操作不成功时向患者道歉。对于有难度的患者,尽量选择技术水平高的护士进行操作。
(4)做好术后一般护理,术后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注意保暖。耐心细致地为卧床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头发护理及皮肤护理,切实做到“勤擦洗、勤翻身、勤更换、勤按摩”,杜绝三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3提升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立足做实基础护理,准确把握分级护理原则。强化普通外科责任护士甄别病人的自理能力,落实完全代偿、部分代偿、支持教育3种模式。对危重患者实行基础护理量化管理,将口腔护理、床上浴、洗头、导管维护、卧位护理等常见基础护理项目明确执行时间、频率及效果标准,使普通外科基础护理项目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为保证普通外科基础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就饮食、排泄、活动、巡视、舒适、管道、晨晚间护理、围手术期等卫生部细化制定的《17项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24项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项目》及新的护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礼仪规范等相关内容,编制成“优质护理服务管理规范手册”全院人手一册,使护士从事护理活动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到位。
(2)重视精细化护理管理。要求各个普通外科相关科室的药柜、无菌柜、库房等存放处均分类存放、标示清楚、定期检查。尤其对抗生素、氯化钾、细胞毒性药物等类高危药品及一次性耗材单柜存放,毒麻药物加锁保管,班班交接,抢救车药品器]实行日查对交接功能状态。严格执行普通外科护理人员“四看五查”一巡视管理,坚决杜绝违反护理操作规程事故发生。
(3)将健康教育纳入普通外科流程管理。相关科室根据病种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处方,确保责任护士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拓宽健康教育的广度深度,使患者的知、信、行得到改变,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提高遵医行为。强化普通外科设备投入,加大对病房基础设施的配置,要为临床科室配置多种适用、节力先进的护理用具,如多功能床、冰毯、气垫、功能垫、监护仪、输液泵、安全标示牌、洗头车、餐桌、微波炉、电吹风等用具,努力满足病人全方位需求,使普通外科病人住院期间更加舒适安全,护士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
优质普通外科护理服务促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通过不断完善细节管理,从细微之处改进工作流程,最大限度的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患者积极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护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资料
[1]王英姿.浅谈手术室护士的损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611
[2]弗兰克,麦圭根.如何控制紧张与焦虑[J].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2~189